Ⅰ 丹霞地貌屬於喀斯特地貌嗎
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地貌,二者沒有共同點,它們是完全獨立的兩種地貌,沒有從屬關系。
丹霞地貌是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其地質學定義是: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變動很輕微的厚層紅色砂岩、礫岩所構成,經流水向下侵蝕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如下圖。
二者除了都存在水蝕作用外,沒有相似之處。
Ⅱ 什麼叫丹霞地貌,什麼叫喀斯特地貌,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1、丹霞地貌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世界上由紅色砂礫構成的、以赤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是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命名的,這就是丹霞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地貌是上世紀30年代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 2、喀斯特地貌 在可溶性岩類(主要指石灰岩)分布地區,由於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各種地貌形態總稱 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發育了各種奇特的石灰岩溶蝕地貌。我 國對喀斯特地貌研究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有「伏流」的記載。在距今300多年前,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在廣西、貴州和雲南一帶的石灰岩地區考察了100多個岩洞,對喀斯特 地貌的特點、成因進行分類描述。他的不朽著作《徐霞客游記》,被人們稱為喀斯特方面的經典著作。 喀斯特地貌可分為地表和地下兩種基本類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溝、石芽、石林、落水洞、漏斗、溶蝕窪地、喀斯特盆地、干谷、盲谷、峰叢、峰林和孤峰等不同形態。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地表水沿著石灰岩地面流動,順著節理、裂隙進行溶蝕,形成寬淺不一的溶蝕溝槽,稱為溶溝。溶溝一般寬可從十幾厘米到幾米,深可達1米以上,長度不等,溶溝之間突起的脊、柱稱為石芽。石芽的高度不等,可從數十厘米到數米。石芽除露出地面的,還有埋在地下的,是由地下水在下滲過程中溶蝕而成。發育在厚層石灰岩中的高大石芽,其間有平行的垂直溶溝、溝深坡陡,形似森林,故名石林,如我國雲南的路南石林。 地表水沿著岩層裂隙垂直向下溶蝕,並有塌陷發生,成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稱之為落水洞。按其形態特徵可分為裂隙狀落水洞、豎井狀落水洞和漏斗狀落水洞等。圖1溶溝與石芽一般落水洞的洞口直徑為7—10米左右,深度為10—30米左右,最深可達百米以上。在被溶蝕的石灰岩地表常可見到一種平面輪廓為圓形、橢圓形,直徑數十米,深數米至十幾米的漏斗狀凹地,稱為漏斗。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通道被粘土碎石堵塞,常積水成池。按其成因可分為溶蝕漏斗、沉陷漏斗和塌陷漏斗。漏斗是喀斯特發育初期的產物,它是喀斯特地下水垂直循環作用的結果,所以漏斗多分布在喀斯特地貌高原面上。例如宜昌的山地平面上,漏斗很發育,落水洞和溶蝕窪等負地形也很多,平均每平方公里達30多個。漏斗再進一步溶蝕擴大就成為溶蝕窪地。溶蝕窪地底部如果被紅土和其它風化物覆蓋,其底部的漏斗、落水洞等流水通道被堵,積水成為喀斯特湖。溶蝕窪地底部平坦,其直徑超過百米,甚至可達1—2公里。溶蝕窪地進一步擴展形成寬坦的盆地,寬度可達數百米至數公里,長度達幾十公里,稱為喀斯特盆地。南斯拉夫學者J.司威治最早稱這種地形為坡立谷,原意為可耕種的平地,現已成國際通用術語。盆地的邊坡陡峭,底部平坦,常被殘留的棕黃色粘土、紅色粘土及河流沖積物所覆蓋。一些溶蝕殘丘、孤峰、峰林常常聳立在盆地邊緣或排列在河谷兩側,著名的桂林山水就是這種奇特的喀斯特景觀。在石灰岩地區,河流常沿裂隙、孔洞下滲,使河床無水而成為干谷。有時河流從某一陡坎的洞中湧出,從地下流出地面,然後流一段之後又從落水洞流入地下,這種上下游封閉的河谷稱為盲谷,河流轉入地下稱為伏流,如貴陽市西南紅水河支流漣水,在地表時隱時現,出現多次伏流。在喀斯特盆地的邊緣廣泛發育著峰林地貌,主要由峰叢,峰林、孤峰和溶丘組成,它們多發育在岩性較純、厚度較大並多節理、斷層的地區。峰叢主要發育在碳酸岩山地或高原邊緣地區,其特點是基座相連,山峰陡峭,是峰林地貌發育的早期階段。當喀斯特地貌進一步發展,則形成基座分離的陡峭山峰,遠望如林,稱為峰林,我國廣西的桂林、陽朔等地為典型代表。喀斯特發育的晚期階段,是多數峰林已被溶成殘丘平地,只有少數較高山峰零星孤立地聳立在平原之中,稱為孤峰,相對高度可達50—100米,如桂林的獨秀峰、伏波岩等。在石灰岩地區,地表以下的喀斯特地貌形態十分復雜,主要包括溶洞和地下河。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岩層層面、節理和斷層裂隙等進行溶蝕形成的地下洞室叫做溶洞。地下水在岩層中順著細窄的縫隙流動緩慢,溶蝕很慢,隨著裂隙擴大,地下水循環流動加速,不僅溶蝕作用加強,而且機械侵蝕作用也隨之加強,並產生重力崩塌等作用,使溶洞迅速加大。溶洞規模大小差別懸殊,形態各異。根據洞穴的剖面形態可分為:水平狀、管道狀、階梯狀、袋狀、多層狀和大廳狀等。這些形態各異的溶洞的形成是與地下水的動態和地質構造有關的。例如,在垂直循環帶中發育的溶洞多呈垂直的,規模較小,以管道狀、袋狀等形態為主,如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在地下水的水平循環帶中,溶洞內經常充滿水,形成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瀑布等,溶洞多沿水平方向發展,在斷裂破碎帶或節理交錯帶上常發育成廳堂狀,如桂林的七星岩為廊道式溶洞。受岩層產狀和地質構造影響,溶洞可能呈現傾斜狀。如果地殼間歇性抬升,或地下水呈階段性下降,則可能出現多層狀、階梯狀溶洞,如北京房山的石花洞、廣西上林三里肖發洞等。在喀斯特地下侵蝕基準面以下還發現有深部溶洞。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深溶洞是墨西哥城西南200多公里處的華烏特拉岩洞,深1600多米,洞壁為大理岩,洞底為地下河。我國已知最大深部溶洞是湖南某礦區地面以下186—430米。在溶洞發育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化學、生物的沉積和物理風化碎屑物的堆積以及崩塌堆積等過程。①化學堆積:主要是溶洞內CaCO3的淀積,飽含碳酸氫鈣的水溶液沿岩層縫隙滲入洞內,由於壓力降低和溫度升高,使水中的CO2逸出,部分CaCO3重新沉澱,由於沉積條件的不同而形成各種奇形怪狀。從洞頂壁自上而下增長的形如乳房似的懸垂體稱為鍾乳石;滴落於洞底自下而上不斷增長的CaCO3沉積物,形似竹筍,故名石筍;鍾乳石和石筍從上下兩個方向相對生長連結成柱狀,稱為石柱,如貴州鎮寧犀牛洞內的石柱高達27米之多。當水溶液順洞壁漫流時使CaCO3沿洞壁沉澱形成帷幕狀堆積,稱為石幔或石簾,高度可達數十米,表面具灣曲流紋,形如瀑布飛流,氣勢磅礴。②碎屑堆積:包括河流沉積、湖泊沉積和崩塌堆積。有的溶洞底部有地下河,形成洞內河流相砂、礫石沉積。還有的洞與地上河流相通,可把地表河床物質帶入洞內堆積。有的溶洞底部是地下湖,可形成極薄層理粘土、粉砂沉積。在周口店龍骨山的古代充填溶洞中挖出大群巴魚化石,說明當時的溶洞是與外界相通的很大的暗河。洞頂和洞壁崩落下來的稜角狀石塊,常與洞底的石灰華、風化粘土等混雜並膠結成礫岩。③生物堆積:有些溶洞中常見有較多的動物遺骨,它們是被流水從洞外沖到洞內堆積形成化石,另外有些鳥類和蝙蝠也常棲息在洞內,形成鳥糞堆積,有些哺乳動物也常常居住在溶洞里,死後堆積在洞內。有些溶洞是史前古人類居住的地方。北京周店的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湖北長陽人、廣西柳江人和廣東韶關馬壩人都是在石灰岩溶洞中發現的,在洞中除了人類化石之外還有很多文化遺物,如石器、骨器及用火痕跡等。喀斯特地貌在全世界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區有:南斯拉夫的迪納拉山區,法國中央高原,蘇聯的烏拉爾山區,澳大利亞大陸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牙買加和越南北部地區等。我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很廣泛,全國碳酸鹽類岩石分布面積約125萬平方公里,兩廣和雲貴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喀斯特地上地下景觀奇異多姿,具有供觀賞、探險和科學考察等多方面功能,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廣西桂林山水、雲南路南石林早已聞名於世,近年來有些新發現的大型溶洞也已開辟為旅遊聖地,如北京的上方山雲水洞、石花洞、貴州的織綿洞、宜昌的三游洞等。喀斯特地區地下還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在一些平原地區地下溶洞往往是富存砂礦和儲存石油、天然氣的良好場所,如我國任丘的古潛山油田。但喀斯特地區在工程上也帶來很多問題,如地基、路基塌陷、水庫漏水,地表缺水等問題。
Ⅲ 丹霞地貌聞名於世,形成原因是什麼,其起源於侏羅紀時代
丹霞地貌聞名於世,形成的原因其實跟水流的沖蝕是有關系的。丹霞地貌就是由於被湖水侵蝕一段時間以後,這個地勢就出現了長時間的乾旱。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這里的地勢就會受到風蝕的影響,因此就形成了紅色的丹霞地貌。而且紅色主要是因為在侏羅紀時代的時候地表的紅色的沙礫岩石。
但是由於地層經受了水流的侵蝕,然後又經常長時間的乾旱的時候,又會進行溶蝕的反應,那麼這部分的地勢就會形成獨特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雖然非常的美麗,但是是不能觸碰的。因此這部分的地勢是非常松軟的,人踩在上面就會跟踩在沙漠中是一樣的觸感。
但是形成丹霞地貌的過程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旦破壞了這個地貌,就無法修復了,之前就有人曾經進入了丹霞地貌區,對這個景區的丹霞地貌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Ⅳ 如何保護丹霞地貌
世界上由紅色砂礫構成的、以赤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是以廣東省仁化縣的丹霞山命名的,這就是丹霞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地貌是上世紀30年代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
福建泰寧風景區、福建武夷山、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青海坎布拉、廣東韶山丹霞山(名稱來源)是我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
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貴州省赤水丹霞地貌將與湖南省崀山、萬佛山,廣東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龍虎山、龜峰,浙江省方岩、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風景名勝區合作,進行丹霞地貌「捆綁申遺」。11月5日,有關部門將在四川省峨眉山召開會議,討論中國丹霞地貌申遺事宜。
由澳大利亞丹霞地貌專家羅伯特·威雷帶領的專家組不久前考察了中國貴州赤水丹霞地貌後認為,赤水擁有目前中國最大的赤水丹霞地貌面積,其自然景觀獨特,資源組合完美,景觀具有唯一性、獨特性,是目前中國此地貌發育最成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區,赤水與中國廣東等5省丹霞地貌一起,已達到世界自然遺產標准,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專家組在赤水楊家岩、獅子岩、馬鹿原始森林、峽谷、十丈洞瀑布、五柱峰和中國桫欏自然保護區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紐西蘭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博士、澳大利亞卧龍崗大學教授、世界砂岩地貌研究著名專家羅伯特·威雷說,在這里,他不僅僅看到了這么大面積的丹霞地貌和保護得如此完美的生態環境,還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崇高的保護自然的舉措。這里有一望無邊的竹海,成片的桫欏林,連狀的瀑布群,大量瀕危的動植物,他為世界上有這么美麗的地方而感到震驚。他表示,他將與中國專家一起為赤水力爭列入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地而作出努力。
廣東韶關丹霞山在獲得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稱號以後,又提出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據了解,韶關市丹霞山景區結合實際,編制出2008年「一·三·五」建設項目安排計劃,即「打造一個品牌——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啟動三大工程——景區主通道工程、景區水上旅遊工程、龍王坪戶外運動基地工程;建設五條精品線路——完善錦江水上丹霞旅遊線路、改造陽元山旅遊步道、建設長老峰後山棧道、開辟陰元石——黃沙坑科考精品旅遊線路、配套巴寨旅遊線路。」
經過韶關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專家認真論證,一致認為該項目符合景區實際,因其建設投資少、見效快,正式批准實施。「一·三·五」建設項目啟動標志著丹霞山申遺工程進入景區整治實質性階段。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方圓319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據了解,丹霞山申遺工作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日前成立了廣東省中國丹霞地貌——廣東丹霞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廣東省副省長林木聲任組長,省政府副秘書長羅歐、省建設廳廳長房慶方、韶關市市長鄭振濤擔任副組長。廣東省丹霞山申遺領導小組的成立,將有力推動中國丹霞系列申遺工作進程。韶關市召開丹霞山申遺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議。韶關市把丹霞山申遺作為今年政府重點工作來抓。自2008年4月以來,鄭振濤市長先後4次深入丹霞山景區實地調研。6月11日,市長鄭振濤、副市長鄒永松率有關部門負責人及仁化縣主要領導,召開丹霞山申遺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會議充分肯定了丹霞山管委會所做的大量工作,原則同意丹霞山2008年「一·三·五」建設項目規劃。明確丹霞山近期要抓好的十項重點工作。即一是認真做好景區開發項目立項申報工作;二是盡快編制《丹霞山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是加強景區道路建設,建設旅遊精品線路;四是優化景區布局,增加新景點;五是認真做好景區新山門的規劃建設;六是做好核心景區保護和周邊地帶的適度開發;七是加強景區林地管理及綠化工作,爭取納入生態公益林保護;八是丹霞山景區申遺拆遷方案及丹霞地貌博物館建設,盡快按程序報批實施;九是堅持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通過政府貼息,向上爭取國債,向外引入戰略投資者,對內吸納優勢資源參股經營等措施,加快重大項目投資步伐;十是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效能督察。成立韶關市丹霞山保護和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定期對各部門承擔申遺的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
Ⅳ 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到底怎麼定義和區分
一、定義
1、丹霞地貌
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2、雅丹地貌
是新疆羅布泊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
3、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英語: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二、區別
1、形成原因不同
丹霞地貌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岩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丹霞地貌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
喀斯特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2、主要分布區域不同
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
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羅布泊、哈密、疏勒河中下游地區、柴達木盆地和內蒙古烏蒙等地。雅丹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廣泛,有河湖相沉積物,也有火成岩、變質岩等;組成物質地質年代跨度大,從全新世到元古代均有報道。
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
3、形成條件不同
丹霞地貌: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
岩性條件是雅丹形成發育的基礎。動力條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關鍵因素,現主要集中於外營力條件的研究,包括風力和水力等方面。
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岩、硫酸鹽岩和鹵化鹽岩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
Ⅵ 丹霞地貌是什麼意思
丹霞地貌通常是指:陸相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的統稱,這種地貌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砂礫岩層巨厚,垂直節理發育。
世界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同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
(6)丹霞地貌與建設工程擴展閱讀:
丹霞地貌成因:
(1)現在所說的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在此次運動中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從而形成了外流區。
一些自然界的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
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而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 牆或石柱等地貌。而這就是這類地貌的基本成因,簡單來說是一種地形的形成,而丹霞只不過是這類岩層的顏色普遍為紅色的原因。
(2)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綉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型的,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廣東那個丹霞山去一覽風采,那些無論是構造還是顏色都是很典型的。
Ⅶ 丹霞地貌的特點是什麼,還有哪些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於東部的海岸帶,最高海拔可以出現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對集中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三個地區。除中國外,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國分布最廣。1928年,馮景蘭等將構成丹霞山的紅色地層及粵北相應地層命名為「丹霞層」。1938年陳國達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陳國達正式使用「丹霞地形」這一分類學名詞,以後丹霞層、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來。
Ⅷ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什麼區別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區別在於分布地方和形成的方式不一樣:
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又稱風蝕壟槽。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北地區,由風力作用形成。
雅丹地貌的在中國的地理分布:
中國的雅丹地貌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
新疆的雅丹地貌僅3000-4000平方公里,規模小,典型的雅丹高4-5米,10-20米高的雅丹又稱為mesa(麥薩),即方台地。而敦煌古海雅丹高20-100米,屬於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風蝕谷狹窄,雅丹造型豐富多彩,高密集型為世界所少見。
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的雅丹,主要分布在鄰近山地的地區,阿奇克谷地東段的三隴沙雅丹是這一類型雅丹的典型代表。
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
Ⅸ 地質地貌與工程建設
花崗岩地貌應該是由岩牆和岩株構成,沿節理斷裂面發生侵蝕形成一線天什麼的。
岩溶地貌,由於地下水水平和垂直方向運動形成,多為碳酸鹽岩構成,易形成石林,岩溶洞穴,溶溝,落水洞等。
丹霞地貌,沒學過,復制於網路,由陸相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砂礫岩層巨厚,垂直節理發育。
石英砂岩地貌,不會,網路上看的,抗風化和侵蝕作用強,常形成相對高起的山嶺
變質岩地貌,這個也不太清楚,見過的時候也只看岩性了。
冰川地貌,由於刨蝕作用形成的,常見的有冰斗,刃脊,角峰,冰蝕谷。
荒漠地貌,乾旱,降水少,植被稀少,風化作用蒸發強
海岸地貌,分侵蝕和堆積兩種地貌,侵蝕就是海蝕作用形成的,堆積就是三角洲等由於地球偏向力形成的。
Ⅹ 什麼叫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兩者有什麼區別
一、喀斯特地貌(英語: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喀斯特(Kar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岩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
二、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三、兩者區別:
1、從外觀上看,丹霞地貌呈紅色的的景觀。而喀斯特地貌呈白色的景觀!
2、發育的母質不一樣,丹霞地貌發育在紅色的沙礫岩上所以呈現紅色,而喀斯特地貌發育在石灰岩上所以呈現白色。
3、分布地區不同:丹霞地貌但相對集中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三個地區。除中國外,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國分布最廣。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一、喀斯特地貌的地貌分類:
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這三種。
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五種。
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四種。
二、我國177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就有27處全域或局部由丹霞地貌構成。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辦的「選美中國」活動中,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名稱與當時標注的所屬地分別如下:(標注雙市名的後者為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