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建築設計 > 6建設鹽環定揚黃工程主要是為了

6建設鹽環定揚黃工程主要是為了

發布時間:2021-08-13 16:33:15

A. 緊急求助:誰有2010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嗎

——2010年1月25日在甘肅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 徐守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編輯本段]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和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堅持「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主線,強化薄弱環節,破解發展難題,有效遏制了經濟下滑態勢,經濟增幅較快回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總體上看,全省經濟發展困難比預想的多,結果比預料的好。除進出口總額實現38.2億美元,下降37.3%以外,主要預期目標完成了省第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任務。預計,完成生產總值3380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486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15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1386億元,增長11.1%。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604億元,增長36.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86.7億元,增長2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1%;城鎮登記失業率3.3%;人口自然增長率6.61‰。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應對挑戰,較快扭轉經濟下滑趨勢
貫徹落實並主動對接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及時組織實施了保障性住房、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工程、教育衛生、節能減排、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等一大批項目。大力推進節假日消費、旅遊以及「家電下鄉」,形成了新的消費熱點。投資和消費的較快增長直接拉動了經濟回升。2008年11月以來,爭取國家擴大內需和預算內投資145.7億元,發行政府債券65億元、中期票據100億元。全年新增貸款915.9億元,同比多增453.6億元。努力擴大招商引資,第十五屆「蘭洽會」簽約合同項目總投資1061億元。執行招商引資項目1425個,實際到位資金449.2億元,增長58.3%。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30億元,增長40%。投資增長直接拉動了即期需求,帶動了全省消費快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0億元,增長18%;旅遊接待人數達到3393.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2.8億元,分別增長36.3%和40.2%。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加快。寶雞至天水、平涼至定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665公里,比上年增加349公里。天水至定西、武都至罐子溝等高速公路正在抓緊建設,新開工蘭州南山公路、瓜州至星星峽高速公路。蘭渝、西平、天平鐵路建設進展順利,蘭新鐵路第二雙線開工建設。嘉峪關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和金昌機場建設項目順利實施。蘭州中川、慶陽機場擴建及新建夏河機場、張掖機場軍民合用項目已得到國家批復立項。蘭州至鄭州至長沙成品油輸油管道甘肅段建成,「西氣東輸」二線、澀寧蘭復線、蘭州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等工程開工建設。烏金峽和炳靈水電站、景泰電廠、永昌電廠「上大壓小」工程投產發電,平涼電廠二期、崇信電廠、蘭州范家坪熱電廠建設進展順利。開工建設鹽環定揚黃續建甘肅專用工程。引洮供水一期、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天然林保護等工程穩步推進。一批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和供水管網改造項目開工建設。
三、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工業經濟企穩回升
制定了促進企業穩定增長的16條政策和支持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的10項措施,對23戶骨幹工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開展大規模、高起點技術改造。推動省屬企業同中央企業聯合重組。加強經濟運行協調服務,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新建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0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國家科技獎11項,實現技術交易額35.6億元。全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酒泉啟動,裝機容量達到220萬千瓦,風電裝備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64億元。敦煌20兆瓦、嘉峪關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開工。實施節能減排重點改造項目95個。淘汰鋼鐵、鐵合金、水泥、造紙等落後產能375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30萬千瓦。從二季度開始,工業生產形勢逐月好轉,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20億元,增長9.5%。萬元GDP能耗下降5.2%,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均完成年度減排計劃。
四、繼續強化農業基礎,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增加投入,加強農田水利、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開展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推進新農村建設。全省糧食、良種、農機及農資「四項」補貼資金達25.7億元,增加6.3億元。兌現小麥、玉米、水稻、棉花良種補貼資金2.4億元,是上年的近3倍。糧食總產量達到906萬噸,創歷史新高。全膜雙壟溝播面積達到758萬畝,增產糧食60萬噸以上。整合13.3億元支持馬鈴薯、中葯材和43個牛羊產業大縣建設,馬鈴薯、中葯材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和246萬畝。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肉類總產量85萬噸,增長7.4%。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7萬畝,完成節水灌溉面積89萬畝,新修梯田110萬畝。實施596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減貧40餘萬人。解決153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新建農村戶用沼氣40.2萬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萬公里。勞務輸轉477.5萬人次,創勞務收入365億元。
五、切實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省級投入資金61.5億元,承諾為老百姓辦的12件實事基本落實。制定了30條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啟動實施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安置3838名純農牧戶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爭取國家「特崗計劃」5000名,選拔500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5000名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招錄公務員2857名。城鎮新增就業27.8萬人,實現再就業11萬人。提高城鄉低保標准、五保戶供養標准和工傷傷殘標准。城鄉低保資金達到31億元,增長51.8%,低保人數增加107.5萬人。村幹部、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全面實施。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4.86萬套、232.23萬平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54.8%。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1.3萬戶。全面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啟動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完成宕昌縣「兩基」攻堅任務。率先開展中職教育減免學費工作,覆蓋率達97%。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5%。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進行。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少生快富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三項制度」,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制定《關於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甘肅省扶助殘疾人規定》,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一批文藝精品獲國家大獎。第三次文物普查、絲綢之路申遺、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和長城資源調查工作進展順利,申報保護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成2.2萬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建6000個農家書屋。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新聞出版、外事、僑務、地震、氣象、人防、測繪、參事、文史、地方誌和檔案管理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六、加大工作力度,災後重建任務基本完成
按照國務院目標要求,舉全省之力加快災後重建。落實各類補助性重建資金406.7億元。納入規劃落實重建資金的9685個項目已開工7299個,占規劃項目數的75.4%。完成投資390.1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7.1%。災區農村居民住房重建和維修任務全面完成。基層學校、醫院等公用設施重建工作完成80%以上,通路、通電、通水、通信息、通廣播電視、通寬頻目標基本實現,市場服務體系初步恢復,水利、電力、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有序推進。深圳援建項目全部開工,18個項目建成。
七、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

B. 人均水資源相關

[轉帖]甘肅水資源調查
國研網首頁 > 區域經濟 重構甘肅水利 2003-01-03 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戰略所確定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都與水和水利密切相關。水利在甘肅省特定的自然條件下,如何為實現西部大開發目標發揮基礎和保障作用,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艱巨任務,也是社會各界、各個層面極為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 水利在甘肅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甘肅深居內陸腹地,遠離海洋,西北緊靠世界屋脊,特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甘肅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水資源貧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81毫米,自產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量1150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耕地畝均378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資源的嚴重短缺,是造成甘肅省生態環境脆弱、經濟文化落後、貧困人口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建國以來,甘肅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不懈地興修水利,截止2000年底,累計投入資金142億元,建成大中小型水庫286座,累計修建加固堤防2000多公里,初步控制了江河的常遇洪水,各類水利工程年供水量達到了121.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從300萬畝擴大到1907萬畝,興修梯田2420萬畝,水地和梯田生產的糧食佔到全省總產的75%,全省85%的農村人飲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37萬平方公里,建成小水電站455座,建設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26個。目前省內水利基礎較好的河西走廊和沿黃灌區,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中心區。 進入「九五」以來,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1998到2002年,甘肅省水利投入達到76.6億元,占建國以來全省水利建設總投入的43%,其中中央投入43.4億元,占建國以來中央在甘肅省水利投入的85%。2001年,中央對甘肅的水利投資在全國排序第六,在西部十一省(市、區)排序第二,甘肅省水利工作轉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根據甘肅省「十五」及2015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預測,到2005年,國民經濟各部門需水總量將達138億立方米,按現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分析,供水缺口為16.9億立方米;到2015年,需水總量為152億立方米,供水缺口為30.9億立方米。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為滿足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不斷增長地需求,必須進一步加強水利建設,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和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否則,水利將成為制約甘肅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甘肅水利面臨的主要問題 資源型和工程型缺水問題並存,制約了我省社會經濟發展 河西內陸河流域和中部乾旱地區,從根本上說均屬資源型缺水,但同時存在骨幹水利工程不足的問題。黑河、渭河、洮河等主要河流上至今未建調蓄工程,使寶貴的水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全省現有水庫總庫容占年徑流量的7%,低於全國15%的平均水平,蓄水工程供水量僅佔地表水供給量的30%,低於全國的54%,水利工程對地表徑流的調控能力不足。 現有大中型灌區普遍存在工程建設標准低,老化失修嚴重 全省干支渠老化失修率為45.6%,28%的渠道未襯砌,渠系配套差,輸水和灌水損失大,現狀有效灌溉面積與設計灌溉面積相差98萬畝,一些灌區田間工程配套率很低,管理設施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後。 水利投入不足 甘肅省引大入秦、南陽渠、疏勒河農業綜合開發等骨幹水利工程均屬地方重點工程,國家投資屬補助性質,三項工程合計投資缺口25.04億元,加上其它在建項目,資金缺口超過30億元。這些工程由於投資不能按期到位,已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和效益的正常發揮。同時,水利前期工作投入嚴重不足,項目儲備比較薄弱,一些項目的勘測設計精度不高。 節水灌溉技術推廣不夠 受資金影響,近年來雖然甘肅省已累計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047萬畝,但常規節水面積為912萬畝,佔87%,噴、滴灌等高新節水面積比重偏小,現狀農田平均毛灌溉定額598立方米/畝,節水潛力仍然較大。 水土流失嚴重,治理任務重 全省水土流失面積38.9萬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85.6%。同時,河西地區土地沙化逐年擴大,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治理的任務日益加重。 防洪基礎設施十分薄弱 全省需要建設河堤工程5030公里,現有河堤工程2386公里,其中達標河堤工程僅有1560公里。全省以灌溉為主的3座大型水庫全部帶病運行,23座中型水庫存在病險問題,蘭州市等10座城市和56座城鎮防洪基礎設施很差。 甘肅水利發展的基本思路 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抓住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脆弱的主要矛盾,以水資源合理開發、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以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重點,以節水為中心,繼續走「大中小並舉、三水齊抓」的路子,加快建設,強化管理,建立符合甘肅特點的水利體系。 河西內陸河流域要加快在建的疏勒河綜合開發、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進度,實施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優先安排現有工程的配套改造,普及高新節水灌溉技術,加大疏勒河、黑河中下游地區地下水開采,逐步壓縮石羊河流域地下水開采量,積極論證並盡快興建黑河、雜木河、西營河等調蓄水庫工程,全面實施「引大濟西」調水工程,爭取國家適時實施「引大濟黑」調水工程。 黃河流域既是工程型缺水區又是甘肅省的生態建設重點區,要在抓好引洮工程建設的同時,有計劃地興建景電三期、興電二期以及涇河、馬蓮河、渭河幹流上的調蓄工程,繼續加強水土保持和梯田建設,發展集雨節灌,深化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加大塬區和河谷川區地下水的開發力度,加大工業和城鎮生活的節水力度,積極論證並實施「引白入洮濟渭」跨流域調水工程。 長江流域要充分發揮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優勢,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大力發展「五小」工程,提高水利、水電化程度。 甘肅水利發展措施建議 以新《水法》頒布和實施為契機,加快水利法制化進程 從2002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新《水法》,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新時期的治水方針。首先要盡快修訂甘肅省實施水法辦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細則,抓緊制定全省節水條例、水資源保護條例、行業用水定額、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辦法、水功能區劃及管理辦法等。同時,根據新《水法》突出水資源節約、配置、保護、管理的這一特點,建立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要加強水利執法工作,加強水法宣傳教育,努力營造良好的依法治水的環境。 以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為突破口,推進全省節約用水工作 水利部確定張掖市為全國首家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這對於促進全省的節水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省政府已批轉水利廳組織編制的《全省節約用水發展規劃》,要以此為指導,編制各區域節水規劃,採取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運用法律、行政、工程、技術和經濟等綜合措施,全面推進全社會的節水工作。 以規劃為指導,加快骨幹水利工程建設 甘肅面臨的水利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引洮工程和黑河流域綜合治理,是全省水利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引洮工程目前已得到國務院批准,總投資106億元,建設工期12年,將從洮河調水5.5億立方米到中部乾旱地區,從根本上解決11個縣共300多萬人的生活、生產用水困難,兼顧發電,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近期總投資23.6億元,其中甘肅16.3億元,通過節水挖潛、結構調整、生態建設等綜合性措施,用三年時間實現國家確定的黑河分水目標。同時,要加快引大入秦、南陽渠、鹽環定揚黃甘肅專用部分、疏勒河等其它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搞好現有工程的挖潛配套,有計劃地實施一批中小型水利建設項目。 以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為重點,不斷推進水資源統一管理 在水利部倡導下,目前甘肅省已有40個縣和甘南州完成了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慶陽、平涼、張掖等地結合地改市也准備將水利局改制為水務局,負責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鎮)的供水和水污染問題日趨突出,統一協調城鄉地表水、地下水綜合開發利用十分必要。 搞好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 重點抓好馬蓮河世行貸款項日、長治工程和黃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河西地區荒漠化治理;加大蘭州等地水污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力度,嚴格按照江河水體的功能區劃和水環境容量,實施入河排污總量控制許可制度。 加大防汛工作力度 圍繞重點水庫、主要城市、重要河道三大防洪保安目標,加快重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搞好應急防洪設施的除險工作;完成蘭州、天水、臨夏、武都、平涼等5座重點防洪城市防洪預案的審報工作和56座城鎮防洪方案的編制工作;加大河道管理力度,切實解決好河道管理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建立穩定可靠的投入機制 投入不足是甘肅省水利發展的長期重要制約因素。水利作為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要實現以上建設和管理目標,必須建立穩定可靠的投入機制。要進一步理順投資渠道,擴大資金來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吸引社會投資進入水利項目建設。要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向西部傾斜的信貸支持和稅收減免政策,不斷改善水利、水電等涉水項目的投資環境,拓寬利用外資的渠道,採取項目融資、BOT或TOT等方式,為水利建設籌集資金。同時,水利工程的供水價格要按照滿足運行成本和費用,獲取一定利潤的原則,逐步建立起以水養水、自我維護、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 作者:甘肅省水利廳副廳長、副處長:劉斌 陳繼軍 來源:《西部論叢》

C. 生葯考試問題 急 謝謝

這問題應該是醫學的常識。人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覺得它的葯用價值非常豐富。但是卻不太清楚它有哪些葯用功能。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人參一般具有以下的葯用價值:人參對糖代謝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增強人體的抵抗疲勞的功能,也能夠舒活身體,降低人體的緊迫感,同時也有抵抗衰老,增強記憶力的功效。不過,根據報道,研究人參作用的人員發現不同品類的人參,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大多情況下是不一樣的,化學成分不一樣,其對人體的血管的作用往往也不一樣,而且在很多的情況下,往往會有些很傷害人體的副作用。所以,請各位朋友食用人參應注意注意。

(1)本品的乙醇溶液(1+10)有左旋性。

(2)取本品加等量的樟腦或白里酚研混時成液態。

(3)取本品1g加硫酸20mL搖混時,顯近黃色混濁物,但2h時分離出天然薄荷醇香氣的透明油層。

目前野生甘草資源的現狀卻十分令人擔憂。世界野生甘草資源主要分布在蒙古國和我國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等草原地帶。隨著甘草製成品在醫葯保建、煙草、日化、印染、食品、飲料、化妝品等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加之受地域分布的影響,國際貿易量也在與日俱增,眾多因素共同促成了其市場價格的上漲,這反過來又成為過度採挖的直接動因。在國內,一些廠家和不法分子唯利是圖,不顧國家法令和地方法規,在野生甘草資源地,濫挖亂采,從事非法的甘草販賣活動。

有關科學家近日再次提出了「甘草瀕危」的警示。

高額利潤 誘人犯禁

甘草,葯之國老,不但國內需求巨大,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年需求量達4萬多噸,是我國用量最大的中葯材品種。作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多年來國家一直對其實行較為嚴格的出口配額招標制度。但自2003年始,甘草改為出口配額有償使用商品後,出口限額有所松動,導致出口大幅增長,國際市場價格一再攀升,目前已達每噸1200美元。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2003年前3個季度,新疆出口脹果甘草1087噸,比2002年同期增長278.9%;出口其它甘草186噸,較2002年增長72.6%。出口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由於近幾年國際市場對甘草需求不斷擴大,新疆一些甘草產地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濫挖亂采,嚴重威脅著有限的野生甘草資源。據了解,我國今年新疆甘草出口量較去年又有大幅增長,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甘草資源保護的艱難。

在野生甘草產地,幾乎無人了解甘草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真實價格。近幾年,在阿克蘇地區的一些草原,一些從事甘草販賣的個體戶,時常在夜幕的掩護下出動汽車、拖拉機收購、偷運甘草,濕漉漉的甘草在當地每公斤的收購價僅在1至2元之間。在烏蘇縣、精河縣、沙灣縣等地,濫挖甘草的隊伍甚至形成了「一條龍服」,當地農民和外省民工四處挖掘,每人一天至少挖40公斤左右。不法商販則在公路邊非法收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伊犁、阿勒泰等地的甘草資源,同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偷運甘草的汽車上甚至有專人看守押運,並時常與草場護林員發生爭執打鬥。勢不可擋的「挖草大軍」,使草原甘草資源地的植被根系裸露,土質鬆散,一片狼藉,生態植被破壞嚴重。一些幼小的甘草有幸躲過劫難,但枯黃的草葉隨風搖曳,瑟瑟發抖,面對滿目瘡痍的大地彷彿在流淚。

目前,濫挖甘草的規模究竟有多大,無人知曉。

亂采濫挖 資源銳減

多年來,由於人們亂采濫挖,不僅嚴重破壞了我國植被資源,造成大批土壤沙化,全國野生甘草的面積也在急劇下降。在甘草資源生產帶,曾經成片的野生甘草枝繁葉茂,它除了具有葯用價值外,還是固沙保土的好手。但由於「甘草熱」的沖擊,濫挖現象日趨嚴重。曾到新疆考察的專家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野生甘草蘊藏量達200多萬噸,而今還不到35萬噸。照這樣的速度挖下去,本世紀,甘草資源將瀕臨枯竭。有專家斷言:「如果再不採取保護措施,五年後,甘草將在中國絕跡!」這絕非危言聳聽!以寧夏甘草主產區為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區甘草面積銳減了三分之二多,地下儲量不足一億公斤。面對禁而難止的挖掘狂潮,人們憂心如焚。

位於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鹽池縣,是我國甘草的主產區之一。說起甘草,鹽池縣的幹部群眾眼前便浮現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那種「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繁榮景象。然而,面對如今滿目瘡痍的草原,老鄉們個個心情沉重。最讓他們痛心的是,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恢復生態建設的速度,遠遠抵不上濫挖甘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速度。據有關部門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寧夏甘草面積達1408萬畝,甘草地下儲量5億公斤;八十年代,減少至880萬畝,地下儲量減少至2.7億公斤;九十年代,全區甘草面積銳減到400萬畝,地下儲量僅有1億公斤。這僅有的400萬畝甘草和1億公斤儲量又主要集中在鹽池縣。

2000年6月,國務院頒布《關於禁止採集和銷售發菜制止濫挖甘草和麻黃草的通知》,向濫挖甘草發出禁令,隨即,寧夏自治區對甘草實行了限制採挖、專營和許可證制度。自治區政府規定,凡採挖甘草者,需經當地縣級政府農牧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向自治區農牧主管部門申請採挖證,出售甘草時須憑採挖證。葯品收購單位則要憑農牧部門和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放的收購許可證和收購計劃收購甘草。2001年初,自治區政府進一步作出決定,暫停執行每年下達的125萬公斤成品甘草的年度收購計劃。至此,甘草這一野生固沙植物,表面上退出了寧夏市場。然而,鹽池縣境內大規模採挖甘草的行動,實際上只停止了不足兩個月,而且是因為大地封凍無法採挖所致。

每逢春秋時節,在寧夏鹽池縣,看到穿梭於馬路兩旁、草原深處,開著拖拉機,駕著蹦蹦車,拉著糧食和工具的農民,準是來挖甘草的。他們每到一處,草原便留下一個挨一個的足有一米深的坑。他們毫不掩飾地說:「咱家人多,家窮沒收入,只能靠挖甘草過活。甘草每公斤能賣四五元錢,咱一天不多挖,只挖20公斤甘草,就能賺百、八十元錢,這比蹲在家裡過窮日子強多了……」

由於亂采濫挖,甘草野生資源急劇減少,不少原主產地資源瀕臨枯竭,目前除新疆外,其它產區已難見大量的野生甘草。

損失的不僅僅是中葯材

挖甘草的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卻苦了當地廣大農牧民。

被一座座沙丘團團圍住的鹽池縣馬兒庄鄉,原本是植被茂盛的富庶之地,是鹽池縣生態環境最好的鄉,農民牧業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然而,這十多年的日子裡,從未停止過的濫采亂挖,草原日益沙化的生態環境,已嚴重影響了這里世世代代靠放牧為生的牧民的正常生活。被當地群眾稱為「黃沙吞噬的村莊」的黎明村,40戶牧民的住房被沙丘掩埋了半牆高,屋裡天天揚沙塵,飯里頓頓進沙子,眼裡常常揉沙粒。每逢開春時節,沙塵蔽日,牧民們實在難以抵禦沙塵危害,不得不舉家搬遷,流落他鄉。

對此,馬兒庄鄉黨委書記李存山痛心地說:「眼下,馬兒庄鄉的65萬畝草原已被挖了三四遍,翻了個底朝天,就連甘草的『幼芽』都不能倖免。如今,從中央到地方來了解情況的人不少,要求匯報的人不斷,鄉里光電話費一個月就要花掉幾百元,可就是解決不了濫挖甘草這個難題。」 馬兒庄鄉的一些農牧民說,鄉里搞草原承包,搞了一年也包不下去。他們心裡明白,即使草原承包給他們也是白包,連政府都擋不住濫挖甘草之風,他們個人承包了草原,怎能擋得住?

整天忙於制止濫挖甘草的鹽池縣公安局馬兒庄鄉派出所所長李成東說:「依照草原法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草原管理條例》的規定,對破壞草原和採挖甘草的行為,處以1至5倍的罰款或沒收工具,一些群眾對此根本不予理睬。你罰款,他就跑;你沒收了工具,就有人再給他們送來。你態度強硬,就會發生群體性圍攻。在這里執法實在太難啦。」

不僅如此,由於多年來大規模採挖甘草,已使鹽池縣大片草原沙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全縣近三百萬畝草原資源幾乎毀之殆盡;草原正以每年40萬畝的速度退化、沙化,僅馬兒庄鄉的65萬畝草原,沙化面積已達87%。平均每年近一個月的沙塵暴天氣,就使數百萬畝草原牧草難以返青。僅2000年春天的幾場沙塵暴,該縣就有600萬只羊死亡或失蹤。農牧民們長期依賴的旱地農業也因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連年減產,耕地因土地沙化逐年棄荒,羊只飼養量逐年下降。

國家投資數億元建設的鹽環定揚黃水利工程,近八十公里的引水渠護堤被挖得處處是坑,甚至有些地方水渠上的水泥板也被撬掉,導致多處引水明渠被沙土填埋,無法正常引水,縣政府不得不投入近百萬元清理沙子。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十多年來,國家在鹽池用於治沙、恢復生態建設、種草種樹等投入資金累計近兩億元,而這里畜牧業收入每年損失就達五十萬元以上,農業收入每年損失在二十萬元以上,政府每年用於制止採挖甘草的資金多達幾十萬元。濫挖甘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是被挖草原每畝損失牧草34公斤,間接損失牧草51公斤。以此推算,近年來寧夏僅挖甘草造成牧草損失就近五萬公斤,相當於近五萬只羊的飼養量。

中葯「國老」何時不再流淚

保護甘草資源,已不僅僅是單純的資源、環境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失去的不僅是甘草資源,破壞的不僅是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將面臨滅頂之災!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我國野生甘草資源保護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全民資源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薄弱,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野生甘草資源濫挖亂采狀況嚴重;二是過度開發導致資源嚴重破壞;三是毀林開荒,過度放牧等行為破壞了生態環境和資源分布。

也有專家指出,甘草濫采亂挖,並非「不治之症」。既然濫挖甘草因貧困而生,因此,必須首先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問題,引導農民通過勞務輸出等正當渠道改善生活條件,使他們在閑暇之餘有事做、有活干、有錢掙。其次,應借國家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強勁東風,堵源截流,堅決打掉甘草地下交易市場。對甘草加工、收購、運輸的個體、集體、國營企業進行一次徹底清理,對沒有採挖、專營許可證的經營者,應堅決予以取締。政府採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手段制止採挖甘草,無疑對保護草原和甘草資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甘草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還必須理順甘草資源的管理體制,徹底改變過去那種草原由畜牧部門管理、流通由工商部門管理、經營由醫葯部門管理、收購由計劃部門下達的政出多門的管理體制,並應堅決落實業已制定並實行的採挖、專營許可證制度。此外,國家要盡快制定防沙治沙法規,修改完善現有的草原管理方面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規,加大對破壞草原、濫挖甘草的打擊力度,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不能一罰了之。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草原,制止濫挖甘草,才是保護生態環境最有效的武器,才能使飽受摧殘的草原得以休養生息,造福人類。

D. 從長遠來看,解決水資源利用問題的途徑是什麼

如果是空間分布不均勻的話—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引灤入津工程等;如果是時間分布不均勻的話—修建水庫:如三峽水利樞紐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一樣都是管理長江流域的水流,小浪底水利樞紐而是管理黃河流域的水流。日常生活中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方法也有很多:如節約用水(一水多用),防止水污染(制止工廠和生活中的廢水排放),解決浪費和水污染的問題。在此倡導不要浪費水資源!(世界水日:3月22日)

E. 甘肅省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具有重要意義。縱觀國內外形勢,今年經濟發展環境將好於去年。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世界經濟逐步向好。我國經濟回升基礎不斷鞏固,市場信心明顯增強,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新的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為我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帶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基本穩定,繼續加大調整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力度,對我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必須正確判斷形勢,統一思想認識,堅定發展信心,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發揚甘肅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持「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全面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堅持改革創新,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特色產業培育,著力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預算收入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以上。
確定這樣的預期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基於繼續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的需要。只有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才能穩定社會預期,增強發展信心。這對於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都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才能逐步縮小我省與全國的差距。二是基於對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的認識。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取向沒有改變,特別是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強化農業基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而這些方面正是我省的薄弱環節,也是我省爭取國家支持、加快發展的寶貴機遇。三是基於區域發展戰略所帶來的發展信心和動力。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區域發展戰略,是對省情認識的升華,極大地調動了全省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河西新能源及裝備製造業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隴東石油煤電開發利用項目投資強度加大,各市州精心謀劃、競相發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按照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加快項目建設,保持投資持續快速增長
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措施,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擴大投資規模,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一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建成天水至定西、康家崖至臨夏、永昌至金昌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建設營盤水至武威、成縣至武都高速公路。抓好武都至罐子溝、西峰至長慶橋至鳳翔路口、徐家磨至古浪、瓜州至星星峽等高速公路建設。新開工敦煌至當金山二級公路及臨夏至大河家、岷縣至合作等10條942公里國省道改造項目。按照本屆政府任期內,用三年時間完成全省所有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的目標,今年完成12個縣的建設任務。確保蘭渝、西平、天平、蘭州鐵路樞紐、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等重點鐵路項目按計劃完成投資,全面開工建設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爭取開工建設天平鐵路北延線及包蘭鐵路蘭州至銀川擴能改造工程。完成嘉峪關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加快金昌機場建設進度,爭取開工建設蘭州中川、慶陽、夏河機場及張掖軍民合用機場改擴建項目。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積極爭取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與生態恢復、祁連山北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敦煌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保護等項目。加快實施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隴南山地水土流失治理及重點生態建設等工程。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四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項目建設。加快引洮供水一期、鹽環定揚黃續建甘肅專用工程建設進度。
三是壯大能源基礎產業。加快酒泉38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一批10兆瓦並網型光伏發電項目,開展50兆瓦光伏發電特許權招標工作。抓好黃河河口、白龍江沙川壩等在建水電站建設,建成崇信電廠、平涼電廠二期、蘭州范家坪熱電廠,加快酒泉熱電廠等項目建設,全面開工建設永登至金昌至酒泉至瓜州750千伏雙迴路輸變電工程和酒泉風電基地「十一五」風電場升壓站工程。積極推進核桃峪、新莊、劉園子礦井建設和煤礦安全改造項目進度,力爭大柳礦井及選煤廠和新安煤礦建成投產。加快慶化搬遷改造和蘭州原油儲備基地工程建設,建設一批城市天然氣管網。
四是抓好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精心謀劃一批關系長遠發展和增強發展後勁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引洮二期、黑河治理二期、引哈濟黨、慶華集團張掖煤制氣、蘭州11.8萬噸碳五全分離綜合利用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雷家角至西峰、臨洮至渭源、蘭州南繞城、十堰至天水甘肅段高速公路可研和初設批復。完成天平鐵路向南延伸、干塘至武威增建二線等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國家啟動蘭州至張掖增建三、四線鐵路項目。加快部分支線機場及改擴建機場前期審批。完成正寧、沙井子和甜水堡礦區規劃批復。加快蘭州軌道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
五是努力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強化項目管理,創新管理模式,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做好項目規劃、論證、勘察、設計等前期工作,及時履行環評、節能、土地等前置審批手續。依法依規推進征地拆遷、移民安置等工作。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加強對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和審計,確保項目廉潔、工程優質和資金安全。
六是基本完成災後重建任務。今年是完成災後重建任務最後一年,必須突出重點,靠實責任,全面加快城鎮居民住房、城市基礎設施以及水利、交通、醫院、學校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完成重建任務。加強與深圳市的協調配合和省內對口支援,精心組織,確保重建項目有序推進。加強檢查驗收,確保重建工程質量。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繼續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開展企業科技創新年和質量效益年活動,加快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層次,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加快發展速度。
一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實施石油化工、鋼鐵有色、裝備製造、新型能源、電子信息和輕工紡織等6個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支持企業拓展石油化工精細加工,提高鋼鐵有色金屬深加工比例。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優化礦區資源配置。在能源資源優勢地區建設大型現代高載能產業基地。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支持蘭州吉利轎車擴能改造,推進石油鑽采和煉化設備、數控機床、風力發電設備成套化和高端化。利用中葯材特色資源和生物技術優勢,推動特色中成葯、藏葯和生物制葯快速發展。加快發展畜產品、馬鈴薯、果品蔬菜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葡萄酒產業。推進品牌戰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是加強新能源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國家自主創新產業化項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積極培育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現代制葯、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組織實施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在石油化工裝備、新型催化劑、精細化工、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組織實施一批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新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實施《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建設「一區七基地」,培育16條產業鏈,實施72類重點支撐項目,總投資2133億元。提高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支持工業園區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功能。抓好省級43個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加強重點工業行業和160戶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後產能。大力實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技術改造項目,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回收處理等新產品新技術。加大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建設進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飲用水源保護,加大工業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積極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控制在56.3萬噸、16.8萬噸以內。
四是積極創造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力度落實促進非公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降低准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公共事業領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基地、信息網路和公共服務平台,形成功能齊全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發揮蘭州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優勢,努力增加信貸投放。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三、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夯實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的基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一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扶持奶牛、生豬養殖等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擴大節水灌溉面積,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全膜雙壟溝播面積達到1000萬畝、高效節水200萬畝、脫毒種薯400萬畝。開展高標准農田示範工程建設,推進糧棉油高產創建活動,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加快馬鈴薯、高原夏菜、中葯材、制種、果品、釀酒原料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推進牛羊產業大縣建設。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精深加工,擴大農產品外銷。推進鄉鎮企業產業升級,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服務業。積極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推廣訂單農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加快良種繁育、設施農業發展。整合培訓資源,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和權益保護,努力增加現金收入。
三是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和農牧區節水灌溉示範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列入國家規劃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繼續實施22個農村電氣化縣項目。建立健全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加快實施農村信息化民生工程、電網改造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四是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以蘭州、嘉峪關、金昌3個省級試點市和11個試點縣為重點,整體推進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把城市發展與壯大縣域經濟結合起來,推進沿西隴海蘭新線各城市發展。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產業集聚、吸納就業和公共服務能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努力提高城鎮化率。
四、擴大消費需求,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堅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方針,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構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一是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陸水空並重、建管運並舉」的發展思路,在適應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構築大樞紐、發展大物流上找准切入點,推動以物流園區為龍頭、物流中心為骨幹、城鄉快速貨運為支撐的交通運輸網路建設。積極探索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統一協調的政策、規則和標准,促進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二是扎實推進城鄉流通體系建設。以中心城市、交通干線和物流園區為依託,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現代物流網路體系。支持城市商業網點向農村延伸,加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縣鄉集貿市場改造工程」、「新網工程」和郵政服務「三農」工程等實施力度,建立大宗農產品產銷銜接體系,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加快社區肉菜市場標准化改造和糧油副食品等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建設。
三是著力培育城鄉消費熱點。完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增加種類和型號,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准。加快寬頻網路建設和農村信息化步伐,推進「三網」融合,促進信息消費。鼓勵發展消費信貸,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促進金融、科技、文化、中介、培訓、家政、養老、健身等服務消費。
四是促進對外貿易恢復性增長。用好國家進口貼息政策,擴大鎳、銅、鉛、鋅精礦進口規模。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金川公司、酒鋼集團等大型骨幹企業拓展境外投資,獲取資源。抓住國家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機電、鋼鐵製品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時機,調整結構,促進優勢產品擴大出口。
五是做大做強旅遊產業。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把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整合旅遊品牌和精品線路。積極爭取開通蘭州中川機場航空口岸,擴大入境旅遊。加快旅遊企業改革,培育骨幹龍頭企業。促進旅遊與文化體育相結合,加大宣傳促銷和市場開拓力度,擴大旅遊消費。
六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2010-2012年住房建設規劃,明確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設規模。加大住房供應結構調整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給,確保資金、土地供應和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加大對圈地不建、捂盤惜售和哄抬房價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五、全面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努力培育經濟增長極
以深入研究、搞好規劃為基礎,全面啟動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發揮比較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創新發展模式,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推進區域合作與協調發展,整體推動我省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一是切實增強蘭白都市經濟圈輻射帶動能力。研究編制蘭白都市經濟圈發展規劃。積極探索形成蘭白都市圈協調合作發展的工作機制,依託區域內經濟技術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蘭州國家石化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白銀有色金屬新材料及製品產業基地建設。打造國家重要的能源及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葯及中藏葯現代化基地。加快建設西北交通樞紐、區域金融中心和商貿物流中心,發揮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
二是著力打造河西新能源和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啟動河西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建設,帶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發展。加快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做好石油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和加工產業鏈延伸工作。積極推進大型坑口電站和骨幹電網建設,提高電力送出能力。加快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推進隴東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三是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培育和發展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嘉峪關不銹鋼生產基地,金昌鎳銅鈷生產基地,隴南、甘南黃金鉛鋅生產基地,張掖、武威和定西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天水機械電工設備製造基地,平涼電子真空器件製造基地,臨夏商貿和民族產品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精深加工園區,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四是全面加快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加大扶貧開發、以工代賑投入力度,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實施貧困地區集中連片扶貧綜合開發,繼續開展河西特困移民幫扶工作。落實扶持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發展政策,採取切實有力措施,促進甘南、臨夏等民族地區和慶陽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力爭易地扶貧搬遷6萬人。減少貧困人口40萬人。
六、著力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繼續加大公共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力度,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城鄉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群體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政府主導、市場拉動、鼓勵創業等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落實支持企業吸納就業政策,促進企業增加就業崗位。繼續推動全民創業。擴大就業再就業和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繼續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建立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下崗再就業8萬人,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00萬人次,創勞務收入400億元。
二是推進制度創新,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現被征地農民、村幹部養老保險與新農保制度並軌。以農民工、個體私營、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范圍。以大學生、中小學生和困難群體為重點,擴大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范圍。徹底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參加城鎮養老保險、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老工傷」全部納入工傷保險等遺留問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
三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重點發展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繼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創新體制機制和辦學模式,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集團化辦學,加快實訓基地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全面完成「兩基」攻堅任務,加快中小學教育布局調整,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改善高等教育辦學條件,引導學科專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高教育質量。繼續實行中等職業教育減免學費政策,實施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政策。
四是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提高基層服務水平。重點發展基層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中心建設,加強技術人員專業培訓,提高基層衛生機構綜合服務水平。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基本葯物省級招標采購和統一配送,逐步實現基本葯品零差價銷售。推進中醫葯和民族醫葯事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醫療衛生機構。繼續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五是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確保完成人口控制計劃。全面落實獎勵扶助、少生快富、特別扶助等政策措施,完善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實施優生促進工程,做好出生缺陷一級預防工作。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完善人口計生經費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人口計生事業費達到人均30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推進老齡事業健康發展。
六是促進文化繁榮,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統籌城鄉文化事業發展,加快重點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創新體制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扶持精品劇目創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組建文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積極推進廣播影視領域項目建設和產品創新。建設國家敦煌古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籌建國家亞高原訓練基地,辦好省第十二屆運動會。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做好新聞出版、外事、僑務、地震、氣象、測繪、參事、文史、地方誌和檔案管理等工作。
七是強化措施,為民辦好14件23項實事。(1)解決1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新增農村戶用沼氣10萬戶。(2)完成甘谷、舟曲等12個縣城通二級公路建設任務。建成2000公里通鄉油路。(3)新修梯田134萬畝,土地整理復墾開發32萬畝,其中新增耕地7.1萬畝。(4)整合培訓資源,實施14萬農民技能培訓工程。(5)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安排信用貸款額度450億元。(6)提高村組幹部報酬和村辦公經費。村幹部報酬按每年6000元標准補助,組幹部誤工補貼按村幹部報酬的30%確定,村辦公經費按每年5000元標准補助。(7)城市低保標准提高10%,農村低保標准由728元提高到850元。(8)實施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9)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每人每年15元。(11)實施全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安排資金19億元。其中,中央補助11億元,省財政安排4億元,市縣配套4億元。(12)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逐步達到每個市州及人口在30萬人以上的縣區都有1所特教學校。(13)選拔5000名普通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招錄4500名醫學類(含護理專業)、500名獸醫專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基層獸醫站工作。(14)實施城鄉危舊房改造工程,包括農村危舊房改造20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6000戶,新建廉租住房3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0萬戶,城鎮居民住房災後重建3.69萬套、維修加固4.5萬套,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6.37萬戶,省屬企業礦山塌陷區危舊房改造2000戶,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5000戶。
七、加強安全管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確保食品葯品質量安全。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抓好交通、煤炭、消防、民爆、建築、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生產行為。加強商場、學校、幼兒園、娛樂場所等人員聚集地的安全防範,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妥善處理土地徵用、拆遷安置、企業改制、環境污染、勞資糾紛、涉法涉訴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創新信訪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突出的信訪問題。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力度。積極預防、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和突發公共事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八、認真調查研究,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編制「十二五」規劃,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分析國際環境新變化和國內發展新要求,准確把握省情和發展階段特徵,圍繞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增強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重大問題,重點對「十二五」時期發展環境、思路目標、基礎設施、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區域發展、生態環境、社會事業、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深入研究,集思廣益,完善發展思路。加強重大項目儲備,把規劃目標與城鄉統籌結合起來,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結合起來,與國家各項支持政策對接起來,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F. 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的重點項目

近年來代表性項目有:與清華大學、南京水文水資源研究所合作,並牽頭承擔的國家級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石羊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成果經鑒定屬國際先進水平並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引大入秦灌溉工程;省河西走廊(疏勒河)農業暨移民安置綜合開發項目;省引硫濟金工程;省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省景電二期延伸向民勤調水工程;省靖會電力提灌工程;省靖遠興堡子川電力提灌工程;省東鄉南陽渠灌溉工程;省引洮供水工程;陝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甘肅專用供水工程;寧夏扶貧揚黃工程總乾渠五泵站工程;省民樂縣海潮壩水庫;省臨洮縣洮河三甲水電站工程;省黃河柴家峽水電站工程;省張掖市黑河龍首一、二級水電站工程;省張掖市黑河小孤山水電站工程;省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及水電站工程等。多項工程項目中具有突出技術特點或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的採用創西北地區、全國之最或達國內領先水平,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積累了豐富的勘測、設計經驗。

G. 寧夏創立50年有哪些輝煌成就拜託各位了 3Q

50年來,寧夏GDP由1957年的2.58億元躍至2007年的834.1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由0.37億元增為8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0.15億元增為621.8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0.3億美元增為15.84億美元,全年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由0.08億元增為613.96億元,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2002年的29.7萬人減少到5萬人左右。 9月23日,我區610萬回漢各族群眾迎來了自治區成立50周年華誕。50年,彈指一揮間。回顧50年來自治區經濟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光輝前景,我區各族群眾充滿信心。 GDP是1958年的323倍 城鄉居民儲蓄增加600多億 2007年全區GDP實現834.16億元,是1957年的323倍,是1978年的64倍,連續9年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743元,是1957年的93.5倍,是1978年的37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0億元,是1957年的216倍,是1978年的25.3倍。 自治區剛成立時,工業企業鳳毛麟角,日用工業品絕大部分依賴外地。經過50年的建設,已形成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07年,全區工業完成增加值420.28億元,分別是1957年的1910倍和1978年的63.6倍;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和綜合經濟指數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2007年,全區農業完成增加值97.90億元,分別是1957年的54倍和1978年的32倍。大柳樹水利工程建成後遠期可新增灌溉面積2000萬畝。2007年,全區糧食總產量達316萬噸,是1957年的5.6倍,1978年的2.7倍,且連續3年保持在300萬噸的高產平台上,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2007年,全區服務業完成增加值315.98億元,分別是1957年的564倍和1978年的94.6倍;實現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億元,分別是1957年的197.29倍和1978年的46.19倍。目前,全區每百人擁有電話23.22部,每百人擁有行動電話44.68部;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50年前的0.08億元增為613.96億元。 自2005年新農村建設以來,寧夏投入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百萬農民培訓等資金超過80億元,實現了鄉鄉通油路、通寬頻、行政村通公路、戶戶通電、村村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的目標。 城市化率達到45% 人均發電量全國第一 城市建成面積和綠化面積擴大一倍以上,城市化率提高到45%,位居西部第三。以銀川市為中心、地級城市為骨幹、縣城和中心鎮為基礎的城市體系初步形成。目前,寧夏有12個市縣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億元,2個縣級市進入西部百強。 作為一個小省區,我區能源非常豐富,煤炭儲量居全國第6位,人均產煤列全國第3位。2007年,煤炭產能達到4000萬噸,是1957年的117.6倍,是1978年的4倍。 已建成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和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以及規劃建設的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總裝機容量可達240萬千瓦。依託水資源和煤炭資源的優勢,電力工業發展潛力巨大,規劃建設火電裝機2500萬千瓦左右。2007年,電力裝機容量達到800萬千瓦,人均發電量在全國占第1位。 被稱為寧夏「一號工程」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集中了寧夏80%的煤炭資源,是全國重要的煤炭基地、電力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據測算,到2020年基地總投資將達到3000億元,全部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工業增加值近800億元,可帶動寧夏及周邊省區10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 97萬人飲水難得到解決 自治區成立前,寧夏沒有鐵路。1958年包蘭鐵路建成通車,361公里干線橫貫寧夏;1995年寶中鐵路建成通車,成為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2月太中銀鐵路破土動工,東起山西太原榆次編組站,西至我區中衛迎水橋編組站和銀川站,穿過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打開了寧東通向全國的出口通道,成為寧夏連接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最便捷的鐵路通道,將銀川由交通的末梢城市轉變為全國鐵路網西北地區的樞紐中心。 「十五」期間我區共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65.2億元,是「九五」實際投資規模的2.6倍,新增公路2601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468公里,一、二級公路2133公里。2007年末,寧夏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0562公里,「三縱六橫」骨幹路網形成,京藏、銀青、銀福高速寧夏段建成通車。目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000公里,人均擁有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名列前茅,實現了所有縣(市、區)1小時內上高速公路、鄉鎮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城鄉居民的出行條件大為改善。 50年來,寧夏先後建成了青銅峽水利樞紐、固海揚水、鹽環定揚水等一大批水利骨幹工程,初步形成了灌溉、排水、防汛、抗旱等一整套完備的水利工程體系。「十五」期間,總計投資66億元 (相當於1949至2000年投資總量的2倍多),建成了一大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重點工程,新增灌溉面積70萬畝,解決了97萬人的飲水困難,增加和恢復水庫庫容1.8億立方米。水安全、水經濟、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五位一體」的大水利格局初步形成。 通過實施全面禁牧和天然草場退牧還草工程、百萬畝人工種草工程等,人工種草留床面積累計達到680萬畝,天然草原圍欄達到1500萬畝,草原生態得到初步恢復。累計治理沙化土地46.7萬公頃;實現了治理速度大於擴展速度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全國第一個「人逼沙退」的省區。 招商引資740億元 絕對貧困人口減至5萬 50年來,寧夏外貿從無到有,目前已與121個國家(地區)發展貿易往來,2007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5.84億美元,是1978年的53.5倍。近5年寧夏累計進出口總額56億美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40億元。 截至2005年,寧夏共在引黃、揚黃灌區建設移民吊庄基地24處,開發耕地83萬畝,搬遷南部山區貧困農民32.8萬人,就地旱地改水澆地安置8.4萬人。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五年前的29.7萬人減少到5萬人左右。 2007年,寧夏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108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80元,與5年前比,年均分別增長12.3%和10.7%。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6210元,增長23.4%

H.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多少周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回族人民終於走向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道路。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從1952年到1954年,先後建立了涇源回族自治區、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惠農縣寶豐回族自治區、惠農縣靈沙回族自治區、河東回族自治區等2個專區級、1個縣級、2個縣屬區級的回族自治地方和18個回民自治鄉,以此為基礎上,1958年10月25日建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約66400平方千米。在全國其他地方,從1953年至1986年,相繼建立了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河北孟村回族自治縣、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目前,全國共建立有1個回族自治區、2個回族自治州和11個回族自治縣,回族區域自治地方總面積19.71萬平方千米,其中回族人口約330萬人。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還恢復、新建了4個市轄回民區和143個回族鄉。各級回族區域自治地方除享有國家一般行政區域的權利外,還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1952年頒布)、《民族區域自治法》(1984年頒布)及國家關於民族政策方面的其他法令、法規、政策性文件所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利。通過貫徹執行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先後發布的《政務院關於保障一切散居少數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決定》(1951年)、《國家民委黨組關於做好雜居、散居少數民族工作的報告》(1979年)、《國家民委關於加強進入內地城鎮經商、旅遊的邊疆少數民族人員的工作意見》(1987年)、《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1993年)、《城市民族工作條例》(1993年)等政策性文件,散居回族的民族平等權利也得到切實保障。
回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建設事業得到黨和國家的大力關懷、支持及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前後,國家從各地向寧夏選調了大批科技、經濟、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還從上海、天津等工業先進地區遷來一批企業、醫院、學校,從而有力地支持了寧夏的建設事業。從1958年到1998年,國家對寧夏的資金支持僅財政補貼一項就達100多億元。國家還先後從中央財政撥款,興建了許多重點工程,從1950年到1995年,寧夏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9.57億元,興建項目主要有固海揚水工程、「三西」地區扶貧開發項目、陝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寶中鐵路建設、寧夏扶貧揚黃工程、寧夏河東機場等。
回族聚居的寧夏南部山區自然條件惡劣,人民長期處在貧困的生活狀態中,1982年共有人口227.8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26.58元,約有70%左右的人是貧困戶。黨和國家針對這一問題,決定實施「三西」(寧夏西海固、甘肅河西走廊、定西)扶貧計劃,每年投資2億元(其中西海固約3400萬元,後來又以各種形式增加),解決這一地區人民的溫飽問題,經過第一階段10年努力,到1992年,在西海固地區新增水地50.52萬畝(累積106.88萬畝)、旱作"三田"183萬畝(累積237萬畝),新增造林存活面積272.47萬畝,封山育林147萬畝,人工種草648萬畝,綜合治理小流域151條,興建人畜飲水工程85處,水窖17.7萬眼,創辦各式吊庄15處,移民20餘萬人,經過上述努力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到355.8元。199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寧夏"雙百"扶貧攻堅計劃》,確定西海固地區人均收入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139.8萬人,在這里採取興建扶貧揚黃工程、縣外移民工程、打井打窖工程、溫飽基金工程、節水灌溉技術、勞務輸出、科教扶貧、包村扶貧、全部放開及其他政策措施進行扶貧攻堅,到1998年,西海固地區人均有糧已達到303公斤,人均純收入896元,貧困人口減少到52萬人(王正偉主編:《寧夏改革開放二十年》,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與此同時,回族的文化教育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內地和沿海回族居住區大都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西北地區的回族村普及了小學教育,全國許多地方還恢復或新建了寄宿制回民中小學、回民女子學校。在祖國各地,回族的教授、工程師、醫生、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運動員以及其他各種專業技術人才不斷涌現,有些已經在國內外享有名望,有的在國內外評比、比賽中獲獎,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或有關政府部門除頒布有關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政策、法令、法規性文獻外,還針對回族等族穆斯林的風俗習慣特點,頒布了《政務院關於伊斯蘭教的人民在其三大節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應免徵屠宰稅並放寬檢驗標準的通令》(1950年)、農業部等《關於鼓勵雜居、散居禁豬的少數民族發展養羊、養牛和做好收購供應工作的通知》(1980年)、《商業部關於牛羊肉經營中有關回民風俗習慣的幾點注意事項的指示》(1955年)、財政部等《關於妥善解決回族等職工的伙食問題的通知》(1978年)、民政部等《關於不要強迫回族實行火葬問題的通知》(1979年)、商業部等《關於回漢通婚後,漢族一方及其子女願隨回族生活習慣的,按回族標准供應副食品問題的通知》(1979年)、商業部《關於回族等食用牛羊屠宰加工問題的通知》(1980年)、《中國民航運輸服務司關於認真做好伊斯蘭教民族人員用餐工作的通知》(1989年)、《國家民委辦公廳關於民航飛機供應清真食品的通知》(1989年)、《交通部運輸司關於做好對信奉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旅客伙食供應的通知》(1989年)、中宣部等《關於對涉及伊斯蘭教的出版物加強管理的通知》(1993年)等,就回族節假日休息與節日供應問題、牛羊肉生產和供應問題、回族食用羊只的屠宰加工問題、回族喪葬問題、回漢通婚問題等作了明確規定。
回族風俗習慣在全國受到普遍尊重,各省(市)、自治區在這方面做出的決定、規定或發布的條例性專門文件,據粗略統計約有27件之多,在清真食品及回族生產生活特需用品的生產、加工、貯運、管理、供應、銷售,以及回族民族節假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法規、法條和制度。全國主要回族聚居的街道、鄉鎮大都有了清真飯店或飯館,有了專門的回民公墓或墳地;在回族地區營運的火車、客機,根據國家規定也設立了清真席或供應清真食品。在國家安排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回族群眾生活特需的紅糖、磚茶、白布、白帽、湯瓶、吊罐、蓋碗、金銀首飾等民族用品的生產、供應十分豐富。在全國各地回族村莊、城市回族聚居的街、居民小區,有清真寺2萬多座,其中一些在當地有百餘年歷史或較著名的清真寺的修繕工作得到了國家或當地政府宗教部門的資助與支持。回族穆斯林群眾在宗教信仰政策下「各行其是,各干各得」,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宗教信仰或教派信仰禮拜、封齋,在清真寺舉行正常的宗教活動;信教的與不信教的、信仰不同教派的,都和睦相處,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依法管理。宗教界出現了維護安定團結、支持民族教育事業、宣傳計劃生育、自願擔任法律宣傳和民事員、綠化宗教活動場所環境、經商自養、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等新氣象。
對於回回民族來說,1979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機遇,具有特殊的意義,它重新激發了這個民族發揚因地制宜、善於經商的歷史傳統,使他們步入了勤勞致富、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快車道,並開始向現代經濟的縱深方向發展

I. 王秉祥的事跡

1945年5月後,王秉祥任中共關中地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組織部副部長、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兼任關中分區黨校副校長。1946年任關中西線指揮部政委、警備一旅一團政委,兼任中共新寧縣委書記。1947年關中地委決定成立新寧、新正、中宜三縣中心縣委,王秉祥任中心縣委書記和收復關中敵占區指揮部成員,同楊伯倫、,劉樊功、葛海洲等率警一旅三團一、三營深入新正、赤水、淳耀等地,闖進敵包圍圈,從3月16日到4月上旬,共打了7次殲滅戰,連連取勝,戰績卓著,牽制胡宗南部數十倍於已的敵軍,掩護了主力突圍,收復了關中,受到西北大區的表揚。接著率領中心縣地方武裝和西線指揮部將士一起,與國民黨馬繼援八十二軍長期周旋,浴血奮戰,直至西北戰場最後勝利。1948年秋到1949年春,人民解放軍兩次解放陝西銅川,王秉祥兩次出任軍管會主任。當第一次解放銅川後,因敵情變化,解放軍腹背受敵,在被迫轉移的緊急關頭,接連收到一野四縱總部的三次電報命令,責成軍管會撤離時,將銅川「煤礦徹底摧毀」。王秉祥根據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整個戰局的分析,頂住沉重壓力,沒有執行這個命令。後來查明,是譯電員不慎,誤將「對敵工事徹底摧毀」的命令,譯為將銅川「煤礦徹底摧毀」。王秉祥拒令而保護了銅川煤礦及7萬多名職工的身家性命,並因此受到表彰。
1949年3月,王秉祥調任隴東地委書記。1950年6月改任中共慶陽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期間,建黨建政,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和企圖叛亂的反動武裝,成績顯著,受到中共甘肅省委的通報表彰。1951年2月,調任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人事廳廳長、省勞動就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北行政區監察委員會委員、省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參事室主任、文史館主任、婦女委員會書記等職。1954年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和省行政幹校校長、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1956年任中共甘肅省委專職常委,是年7月被選為中共八大代表,出席了八大一次和二次會議。在他主持組織、人事工作期間,為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拔和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並提出應當注意培養和任用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幹部,還將這一觀點寫入題目為《超車》的文章里。這篇文章發表在中共甘肅省委主辦的《紅星》雜志1958年第一期。1959年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同年12月當選為甘肅省常務副省長和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以及省政府黨組書記。1960年6月,任甘肅省農墾委員會主任,在張掖主持召開了河西農墾會議,提出在河西擴大耕地四千萬畝,植棉一千萬畝,實現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電器化,把河西建成糧棉基地和國家戰略後方的主張,得到國務院的肯定和贊許。是年,王秉祥帶領省委工作組調查解決通渭縣發生的嚴重飢荒,他逐村逐戶看災民,問飢苦,鼓勵基層幹部講真話,向省委如實反映了通渭飢荒嚴重的實際情況,提出迅速調拔回銷糧搶救人命的建議,在省委的支持下,為通渭縣爭取到了當時全省最高的回銷糧供給標准。
1962年,在批判和處理省委主要負責人「左傾蠻干」錯誤中,全省集訓縣以下基層幹部一萬零六人,還提出要槍斃13名縣委書記。王秉祥敏銳地看到,這種作法是在糾正錯誤工作中存在的以左反左的嚴重問題,便誠懇地提出不應過多地打擊基層幹部的正確意見。此意見不僅沒有被聽取,王秉祥反而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是年12月,撤銷了他的黨內外一切職務。此後,在「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他接連遭受批判和迫害,但他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剛正不阿、不屈不撓的氣節。 黨的卜一屆三中全會後,1979年初,王秉祥被調回甘肅省,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1980年,中央正式·廠達文件,對他自1962年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進行廠徹底平反和糾正。1981年恢復了原正省級職務,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兼省政法委書記、省保密委書記、打擊經濟犯罪領導小組組長,省邊界領導小組組。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上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3年任中共甘肅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同年11月任政協甘肅省委員會主席兼黨組書記,同時兼任甘肅省地方吏志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共甘肅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主任。1985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7年當選為中共十:三大代表,並出席了歷次會議。1988年3月,當選為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這一時期,王秉祥對全省政法工作的拔亂反正、糾正冤假錯案、加強法制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對嚴肅黨紀、整頓黨風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對黨的統一戰線,人民政協工作做出了顯著成績。對革命老區建設非常關心,長途跋涉,奔走呼籲,倡導成立了甘肅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經過他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終使鹽環定楊黃工程甘肅專用工程立項並開工建設。1992年7月30日他在鹽環定揚黃工程甘肅專用工程開工典禮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並賦詩兩首祝賀:
(一)
三省牽黃龍,一流潤北原;
千年苦旱地,萬紫百花園。
(二)
黃河之水天上來,奼紫嫣紅眾手栽。
千年苦旱今朝解,環縣人民喜開懷。
此外,他不顧高齡,主持全省地方史志的編纂工作,審閱了數百萬字的地方誌稿,撰寫了數十萬字的黨史資料和革命回憶錄,他還參與和支持社會各項公益性工作和諸多社會團體的活動,在黨史、法學、詩詞、老年大學等31個社會團體任會長、名譽會長和顧問,深受社會各界的敬重。1993年8月,王秉祥在蘭州逝世,終年77歲。

與6建設鹽環定揚黃工程主要是為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