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達萬鐵路的改造工程
2010年12月7日,成都鐵路局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竣工了。2010年12月7日,一輛紅綠相間的電力機車緩緩駛出達州站,前往萬州。這標志著,達萬鐵路結束了長達8年由內燃機車擔當動力車頭的歷史,為宜萬鐵路通車後,列車直達重慶主城作好了准備。至此,三峽庫區第一條鐵路———達萬鐵路,客貨運輸列車全部改用電力機車。
達萬鐵路的電氣化改造竣工,將極大的縮短列車的運行時間,提高運行速度。
成都鐵路局提供的消息說,達萬鐵路雖然只有短短的158.2公里,但這條路的東邊與宜萬鐵路相連,西邊又接入了襄渝鐵路,線路行經達州、開江,梁平、萬州等,是連接三峽庫區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宜萬鐵路通車後,從重慶主城經達萬鐵路,再經宜萬鐵路至上海,運行里程將縮短約600公里。
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後,在保持達州、達州東、麻柳、開江、梁平、分水寺、李河、萬州8個車站的基礎上,新開平橋、亭子、大風、葫蘆潭、文化、申家溝、石板梁、關龍橋、三正、萬州西10個中間會讓站,開行的列車,也將由原來的13對增加至30對,運輸能力成倍擴張。增設站點和增開客貨列車,是為與宜萬鐵路對接,在三峽庫區形成一條方便旅客,提升貨運能力的強大樞紐線。
成都鐵路局提供的消息說,達萬鐵路升級改造只要了不到10個月,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建成的目標,對加速西南鐵路東通道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㈡ 江油申家溝風景區怎麼走
從江油市區往火車站方向,再往楊家安方向就到了
㈢ 四川省鹽亭縣玉龍鎮天垣鄉是不是有個申家溝
就是我也是申家溝的,好多老鄉哦
㈣ 凡河鎮歷史沿革
凡河鎮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鎮政府駐阮家窪子,人口5.67萬人,面積172.85平方千米,經濟開發區[1]轄21個分場:柳條溝、溫莊子、何家屯、申家溝、左家溝、桑園嶺、秦家崗子、顧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紅旗、帽山、老官台、官糧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東、八家子。
轄32個村委會:阮家窪子、二檯子、新興堡、大蓮花、小蓮花、勝檯子、江河泡、五角湖、康熙樓、沙山子、得勝台、邊家窩棚、南高強、北高強、賀家屯、長溝沿、葯王廟、老河灣、小凡河、黃河子、宋家泡、楊威樓、英守屯、蘇家屯、屈牛屯、南古城子、大凡河、城南堡、新屯、凡河站、紅光、星光。
經濟發展編輯
在經濟領域建立以102國道為依託的3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和工業隆起帶,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綠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區為基地的畜牧養殖,以萬米路兩側綠色蔬菜為依託的蔬菜保護地生產的四大產業開發,給凡河全鎮經濟帶來騰飛之勢。2004年全鎮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到位資金3億元,初步形成橡膠製品及汽車零部件業、機電業、建築裝飾材料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全鎮69家民營企業年產值達4億元,現金突破12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以上,綠色水稻栽培面積達到4萬畝,「凡河」牌大米已獲國家認證,遠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新屯奶牛小區是初具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奶牛小區,在小區的推動下全鎮養牛戶達到350戶,年飼養量達到2500頭,以得勝畜禽公司為龍頭,肉雞飼養量達到220萬只。以萬畝綠色蔬菜開發為基地的蔬菜保護地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4.5萬畝蔬菜保護地年產1.2億公斤,年產值18億元。
建設發展編輯
幾年來,全鎮已修柏油路58公里,襯砌路邊溝26公里,種植花草180萬株,風景樹8萬棵,現有20個村都通了柏油路,里程54公里,有四個村實現戶戶通。全鎮村鎮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全鎮有27個村建了文化室、圖書室,向農民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六個村建了文化廣場,使農民有了業余文化生活的場所。在短短三年內,全鎮已建成市級文明小區2個,省級文明小區1個,勝檯子村已經成為全國文明村莊。到2004年末,示範村已達到20個,其餘的全部為達標村。凡河鎮的村鎮環境建設已成為展示遼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個窗口,多次代表鐵嶺縣接受省內外領導的參觀指導,並受到中央文明委的充分肯定。另外該鎮的文化、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也蓬勃發展,全市一流的高標准農村中學即將竣工。
現代物流基地
由香港華南城集團投資150億元,建設總面積達750平方米的東北物流城,相當於23個五愛市場的規模。由建材裝飾、傢具家居、紡織服裝等十大交易中心組成,集交易、倉儲、運輸、結算為一體,目標是建成為立足東北、服務全國、輻射東北亞的現代物流基地。項目於2007年10月開工建設,一期開工230萬平方米,其中54棟小商鋪即將交付使用。香港著名的ITAT集團、中國北方農業物流中心、東北最大的專用車銷售展示中心也已落戶物流城,將給鐵嶺凡河新區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
北方金融後台服務基地
位於鐵嶺凡河新區核心地段,規劃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由管理運營區、文檔管理區、教育培訓區、服務外包區、生活服務區5部分組成,將成為東北區域性現代化金融後台服務中心。目前,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的結算中心金鷹大廈已交付使用,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的通訊中心如意大廈已經封頂,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的運營管理中心日鑫大廈已開工建設,生活服務區官台鑫苑正緊張施工。中國平安保險、中國人壽、中國銀聯、遼寧建行等單位的文檔中心、呼叫中心、理賠中心、災備中心等後援項目相繼落戶。
職業教育基地
規劃在教育團地建設15所職業院校,在校生人數達10萬人,將鐵嶺打造成面向遼寧中部城市群、輻射東北地區的技能型人才輸出和培訓基地。目前,鐵嶺技師學院已投入使用,鐵嶺地方本科大學、遼寧裝備製造學校、鐵嶺體校、軍體校、鐵嶺財經學校、鐵嶺醫學專科學校等也已開工建設,有的即將投入使用。基地建成後,將為鐵嶺凡河新區提供十幾萬人的人流。
旅遊度假中心
依託鐵嶺凡河新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重點規劃建設投資25億元人民幣、佔地3.5平方公里、展示東西方文明精髓的「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公園包括世界文明公園、大型綜合游樂中心和綜合配套設施三大部分,將成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級旅遊休閑度假中心。同時,規劃建設中國傳統文化養生休閑區、時尚健身度假區、蓮花湖濕地公園,以及如意湖和天水河景觀工程、凡河濱水休憩帶等,最終將鐵嶺凡河新區打造成東北地區的商務、會展、休閑度假中心。
蓮花湖濕地公園編輯
中國北方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蓮花湖濕地公園】
初春的蓮花湖,宛如一幅水墨畫:黃色的蘆葦叢,靜靜的湖水,偶然有一兩只灰喜鵲從樹叢里凌空飛起,雖無成群的候鳥往來嬉戲,但依然是風光旖旎,令人陶醉。筆者曾多次走近這片幽靜的濕地,憶起初到蓮花湖時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與湛藍的湖面渾然一體,水天相接,美不勝收;湖面上,東方白鸛、蒼鷺、白鴜鷺等各種候鳥嬉戲飛舞,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妙畫卷!記者似乎理解了生活於濕地的古人為何能在《詩經》中描述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情懷,生命與自然的融洽和這片水域的美麗與溫柔令人刻骨銘心。
上述文字只表述了即將修建的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一角,蓮花湖濕地位於鐵嶺新老城區之間,歷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說,水面非常廣闊。主要包括得勝台水庫、五角湖、大蓮花泡和中朝友誼水庫四部分。歷史上的蓮花湖濕地三面環水,西面緊鄰遼河,北面連接柴河,南面匯入凡河,是三條河流的匯合點,屬於東北濕地的一部分,是沼澤濕地類型。總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由於歷史上盲目進行農田開墾,以及未處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造成了蓮花湖濕地面積大量削減,現僅有4.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
從市林業局獲悉,2007年4月26日,國家林業局正式下文,批復同意鐵嶺市開展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全國第6個、我國北方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還了解到,蓮花湖修復工程是以濕地修復、邊界整修、清淤、輸水排水、濕地人口動遷、植被修復、水產養殖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目前,這項龐大的生態修復工程正在進行,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這個主題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深刻反映了濕地和人類的緊密關系。
濕地是「地球之腎」,同森林和海洋一樣,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之一,在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類健康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說,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蓮花湖位於新老城區之間,可謂是鐵嶺的「城市之腎」。
濕地是水資源的「貯存庫」和「凈化器」。濕地具有強大的水文調節和循環功能,可以有效貯存、滯留降水和地表徑流,並補充地下水。我國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噸淡水,佔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濕地還具有強大的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功能。
濕地又是「物種基因庫」。自然濕地不但是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優良的生存場所,也是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地。蓮花湖濕地生物非常豐富,孕育著237種植物和200多種野生動物,僅鳥類就達123種之多。自然濕地還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許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濕地也是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占陸地面積不到4%的泥炭濕地就儲存了5000億噸。我國沼澤濕地碳儲量達到47億噸,僅若爾蓋高原濕地就有19億噸。
濕地還是孕育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逐水草而居」,在與濕地相互依存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濕地以其特有的美學、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產生了宗教、民俗、音樂等獨特文化。許多湖泊是少數民族群眾的「聖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中國四大名樓都位於濕地或其周邊地區,成就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
她是如此美麗,又是如此脆弱。蓮花湖沼澤濕地無疑是鐵嶺市的生態瑰寶,保護得好,將是鐵嶺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如果合理、科學利用,會對地方旅遊業發展發揮關鍵性作用。可是,近年來,鐵嶺市的蓮花湖沼澤濕地存在圍墾開田、水面圍堰養魚等破壞濕地的現象,種種問題引起了市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於是保護開發蓮花湖濕地建設成為建設新城區的又一重要舉措。采訪中了解到,蓮花湖濕地的生態系統相當完整,水面與葦盪的面積比例適中,因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證。
2007年,國家林業局組織了林學、地學、生態、生物、法律、規劃與管理等領域的國內專家對鐵嶺市新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項目進行了考察評估。專家們通過實地考察、審查相關材料、聽取情況匯報和與相關部門的情況交流,一致認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將對遼寧省的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起到示範作用;對遼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對沈陽地區的水生態安全保護,以及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顯著改善鐵嶺市區濕地生態特徵與生態功能,恢復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提高鐵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以及改善周邊地區的人居環境。同時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還將進一步豐富遼寧省旅遊資源類型,擴大「知性之旅」空間,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將提高鐵嶺和沈陽區域旅遊資源品位,豐富區域旅遊結構。專家們一致同意將鐵嶺蓮花湖作為國家濕地公園進行建設。
蓮花湖之勝,獨得於水。水是蓮花湖的靈魂,濕地內70%的面積被水面覆蓋,整個濕地景觀以蘆葦、香蒲、荷花、水禽等豐富的生物景觀為依託,以東北濃郁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為特色。
蓮花湖之景,在於觀鳥。鳥是濕地的精靈,是衡量濕地自然生態平衡和環境好壞的標尺。鐵嶺八景中有一景叫做「鴛湖泛月」,指的就是蓮花湖濕地公園內的五角湖,每年春天,這里是水鳥的天堂,數十種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數十畝蒲葦延綿於盪漾的碧波之中,水鳥翔集、錦鱗游泳。夜晚泛舟於此,令人心曠神怡。
蓮花湖之美,盡在於花。蓮花湖除了成行的柳樹、楊樹,大片的蘆葦、香蒲,再有則是清新淡雅的蓮花,每年春夏之際,蓮花盛開,嬌艷欲滴。遇上雨季或是晨昏薄霧的天氣,煙霞飄渺,蓮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引得無數遊人流連忘返。
濕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澇災害;能夠凈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如溫濕度、降雨量等),控制土壤侵蝕。濕地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能為人類提供糧食、肉類、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濕地蘊藏著大量的水資源,能為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
恢復城市濕地,建設花園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鐵嶺市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但人們也逐漸發現很多城市的特色正在消失,一些意想不到的共性形成了,如空氣、水污染等。建設蓮花湖濕地,有機地將濕地水景、濕地動植物景觀、濕地文化、濕地小氣候等與城市功能融為一體,將會大大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環境容量與生態安全水平。巧妙地融合濕地功能與現代城市功能,建設一個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花園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件要事。
鐵嶺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面積4226公頃,是以人工庫塘、稻田、河流及淺水型小型湖泊群為主的復合濕地類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聯的水網結構。該復合結構在東北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園區土壤結構、生物區系及其生態過程的濕地性質明顯;濕地景觀特徵顯著,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基本完整。該濕地公園屬於遼河水系,位於遼河與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間的洪泛平原區,在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中將起到的示範作用,對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該濕地公園具有多樣的濕地自然景觀,東北民俗風情、黑土地農耕文化、革命紀念地等遼北文化旅遊資源;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豐富了區域旅遊結構。
恢復城市濕地,珍惜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讓生態文明建設更上一層樓。如果說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生命網路,那麼,城市便是這個生命網路中人類文明發展的起點。恢復城市濕地,必須充分尊重城市的歷史及其與濕地間的關系,從文化遺產的挖掘和再認識出發,增強對自然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以對自然遺產的保護來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使濕地這一日益減少的人類綠洲和天堂,能在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同時得到保護、利用和發展,並在這一過程中相互促進。
㈤ 江油哪個游泳池比較好一點啊求地址謝謝
申家溝有個生態旅遊區 那裡還是可以
㈥ 江油有幾處風景名勝
藏王寨是江油一處神奇的地方。相傳唐代一帝王因避戰亂,曾隱匿此山,故名曰「唐王寨」。另據《江油縣志》記載:明朝建文帝(朱允文1399-1402年)兵敗歸隱此山,故此地又稱「藏(cang)王寨」。如今,藏王寨各處還殘存著「望鄉台」、「過皇梁」、「皇立埡」、「皇帝岩」、「御馬池」、「保王廟」、「寨子山」等遺跡,並密布著「九寺三庵」等神秘遺址。九寺為:觀音寺、足岸寺、白丫寺、景台寺、牛角寺、燕窩寺、岩門寺、桃花寺、茶園寺。三庵為:牛黃庵、老馬庵、白雲庵。還有許多古硝洞群,現已勘察申報為國家文物。
藏王寨風光奇險峻秀,山澗瀑布、奇岩異石、洞天福地、雲山霧海等數不勝數的景色。四季景色可謂:春花綻放;夏竹婆娑;秋楓盡染;冬雪晶瑩。
在崇山峻嶺,林木蔥蘢,飛泉高掛的山寨里,看奇花異草,聽竹海濤聲,覓熊貓足跡;尋皇宮遺址,探地下古洞;食山珍野味,品老鷹嫩茶。可謂妙趣橫生,怡然自得。如是陽春踏青,仲夏避暑,秋日狩獵,冬季觀雪,別有一番風味。
http://..com/q?word=%D6%EC%D4%CA%CE%C4&ct=17&pn=0&tn=ikaslist&rn=10
㈦ 江油申家溝有溫泉嗎
沒有的,只有小丘陵
㈧ 你好,不知道你有沒有00年到03年的《成都市水資源公報》寫論文急求,萬分感謝啊。郵箱[email protected]
綜述
四川省國土面積48.5萬平方公里。東部為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面積18.6萬平方公里;西部為川西山地和高原,面積29.9萬平方公里,屬甘孜、阿壩、涼山三個民族自治州及攀枝花市行政區域。2000年東部人口密度415人/平方公里,西部人口密度23人/平方公里;東部國內生產總值是西部的12倍;東部用水總量是西部的9倍,而東部人均水資源量僅為西部的5.8%,存在著東部水資源欠缺,西部水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
2000年全省降水總量4508.33億立方米,相當於平均降水深928.8毫米,屬平水年。盆地腹部為降水偏枯年,且汛期降水過於集中,形成了僅次於1994年的嚴重夏旱。
2000年全省水資源總量2651.21億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54.68萬立方米/平方公里。東部人均水資源量1374立方米/人,西部23501立方米/人。此外,從省外流入的河川徑流量1096.80億立方米,未計入全省水資源總量內。
2000年全省總供水量208.53億立方米。總用水量208.5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9億立方米。人均用水248立方米,每萬元產值用水503立方米,農業灌溉畝均用水395立方米。用水消耗總量104.58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0.2%。
2000年全省廢污水排放總量29.3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22億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9.16億噸。全省河流水質評價結果:在 3157.3公里評價河長中,枯水期Ⅱ類水河長佔47.0% ,Ⅲ類水河長佔29.4% ,Ⅳ類水河長佔11.5% ,Ⅴ類水河長占 9.1%,超Ⅴ類水河長佔2.9% 。豐水期Ⅱ類水河長佔41.8% ,Ⅲ類水河長佔50.8% ,Ⅳ類水河長佔3.2% 。
一、水資源量
1. 降水量
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 928.8毫米,摺合降水總量為4508.33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 1.4 %,比常年偏少7.4% ,屬平水年。
1.1 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
2000年降水量的分布趨勢是:盆地東部大巴山為1200~1800毫米,比常年偏多;盆地西緣山地大相嶺一帶為1000~2000毫米,龍門山、邛崍山一帶為1000~1200毫米比常年偏低;盆地底部500~1000毫米比常年偏低。西部高原大體是自東南向西北遞減,變化於500~1600毫米之間,接近於常年。
實測最大年降水量為宜賓市筠連縣的平安站,2114.6毫米;次大值為滎經縣石滓鄉金山站,2109.9毫米;最小值為廣元市東風站,240.7毫米;次小值為簡陽市石橋鎮石橋站,255.3毫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8倍。年雨量高值中心在盆西邊緣山區的大相嶺暴雨區,年降水量在1600—2200毫米之間;次高值中心在盆地東部大巴山暴雨區,年降水量在1600—2100毫米之間;低值區在沱江中游,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1.2 行政分區降水量
盆地中部(從南到北)瀘州、宜賓、樂山、自貢、內江、眉山、資陽、遂寧、成都、德陽、綿陽11市大片地區為降水偏枯或枯水年份,年降水量比上年減少10~28%,比常年減少8~31%。東部的達州、巴中、南充3市為降水豐水年,降水量比去年增加30~40%,比常年增加約20%。其餘市、州為降水平水年。
1.3 流域分區降水量
金沙江區年降水量853.0 毫米,比上年減少1.4%,比常年偏少3.2%;岷沱江區降水量931.8毫米,比上年減少7.9%,比常年偏少17.0 %;嘉陵江區降水量1064.1毫米,比上年增加15.6 %,比常年偏多0.7%;長江上游幹流區降水量1086.1毫米,比上年減少12.1%,比常年偏少9.2%;黃河河源至龍羊峽區降水量708.7毫米,比上年減少21.6%,比常年偏少1.4% 。
1.4 年降水量年內分配
2000年省內大部分地區年內降水分布與多年平均情況大體一致,降水集中在5~10月的主汛期。各流域代表站連續最大5個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7.3~81.4%,連續最大3個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5.9~62.6%,
沱江中游登瀛岩站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14.0%,連續最大1個月和3個月降水佔全年的百分比大於常年,而連續最大5個月降水比重小於常年,反映出2000年盆地中部夏旱情況。
2.地表水資源量
2000年全省地表水資源量2651.21億立方米,摺合年徑流深546.2毫米,比上年增加1.3%,比常年偏多4.1%。
2.1 地表水資源量的地區分布
2000年地表水資源量的地區分布與降水量分布相對應,趨勢是盆周高於盆中,年徑流深分布是:盆地東部大巴山為700~1500毫米,比常年偏多;盆地西緣山地為800~1500毫米,比常年偏少;盆地底部為180~500毫米比常年偏少;西部山地和高原徑流分布復雜,徑流深在300~1200毫米之間,與常年接近。
徑流高值中心在盆西邊緣山區的大相嶺滎經、天全縣,徑流深1200~1500毫米;次高值中心在盆地東部大巴山萬源縣,徑流深1000~1500毫米。低值中心在涪江、嘉陵江中下游的鹽亭、射洪、三台、西充、蓬溪縣,年徑流深約200毫米。
2.2 行政分區地表水資源量
有7個市、州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偏多,偏多幅度超過30%的有達州市、涼山州;14個市、州比常年偏少,偏少幅度大於20%的有廣元、成都、眉山、內江、德陽、自貢6市。與1999年比較,7個市、州地表水資源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80%以上的有巴中市、達州市。省內其他市、州地表水資源量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減少30%以上的有內江、自貢、資陽3市。
2.3 流域分區地表水資源量
嘉陵江區比常年偏少2.1%,岷沱江區比常年偏少8.4%,金沙江區比常年偏多21.4%,長江上游幹流區比常年偏多2.7%,黃河河源至龍羊峽區比常年偏多22.2%,漢江區比常年偏多68.1%。與1999年比較,減少的有岷沱江區、長江上游幹流區,其餘江區增多。
3.地下水資源量
2000年全省地下水資源量為615.96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42.35億立方米。
2000年全省地下水模數為12.69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模數列前三位的是:成都市,30.6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雅安市,25.76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德陽市,24.17萬立方米/平方公里。位於盆地腹部的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下游地區的地下水相對貧乏年地下水模數較低,最低為南充市,3.24 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其次為自貢、遂寧、內江、資陽等市,年地下水模數在4.0~4.4萬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間。
4.水資源總量
2000年全省水資源總量為2653.9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 ,比常年偏多4.1%。全省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59%,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54.68萬立方米。按當年全省總人口8407.48萬人計,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為3157立方米,其中,東部盆地人均水資源量1375立方米,西部高原人均水資源量23501立方米。東部盆地除雅安市人均水資源量9708立方米外,其餘16市人均水資源量在3000立方米以下;人均不足800立方米以下有遂寧、內江、自貢、資陽、南充、廣安、成都、德陽8市,屬水資源缺乏地區;人均410立方米以下的有遂寧、內江、自貢、資陽4市,屬水資源嚴重緊缺地區。水利工程供水、上游入境水的利用為解決盆地各市的水資源欠缺發揮了重要作用。
5.出境和入境水量
2000年全省的入境水量1096.80億立方米,出境水量3541.31億立方米。其中:金沙江區入境水量855.2億立方米,出境水量1772億立方米;岷沱江區入境水量39.3億立方米,出境水量885.3億立方米;嘉陵江區入境水量119.0億立方米,出境水量594.9億立方米;長江上游幹流區入境水量83.3億立方米,出境水量225.6億立方米;黃河河源至龍羊峽區出境水量為58.18億立方米。漢江區出境水量5.33億立方米。
二、蓄水動態
對全省5座大型水庫和94座中型水庫統計,2000年末(以下簡稱當年末)蓄水總量為40.17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6.38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當年末蓄水總量為 22.44億立方米,比上年末減少0.32億立方米;中型水庫當年末蓄水總量17.73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46億立方米。
流域分區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與上年末比較:岷沱江區增加0.08億立方米;嘉陵江區增加0.71億立方米;金沙江區增加0.70億立方米;長江上游幹流區,減少0.35億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
1. 供水量
2000年全省總供水量208.5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5.99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94.0%;地下水源供水量12.54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6.0% 。
各流域分區地表水源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比例為:金沙江96.8%,岷沱江區 94.6%,嘉陵江區91.6%,長江上游幹流區 94.8 %,漢江區95.0%,黃河河源至龍羊峽區88.0% 。
各行政分區供水量為:供水量在10~30億立方米之間的有德陽市、綿陽市、樂山市、涼山州、眉山市;成都市供水量47.48億立方米居全省首位。地表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 95%以上的市、州有自貢、攀枝花、瀘州、內江、樂山、南充、雅安、甘孜、涼山、廣安、巴中、資陽和眉山 。我省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很低,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10%以上的有廣元市(20 .5%)、綿陽市(13.0%);佔5~10%有德陽市(9.5%)、宜賓市(8.0%)、成都市(7.1%)、達州市(6.8%)、遂寧市(5.2%)。
2. 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給用戶的包括輸水損失在內的毛用水量,按農業、工業、生活三大用戶統計。農業用水包括農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漁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鎮居民、公共用水和農村居民、牲畜用水;工業用水為取用的新鮮水量,不包括企業內部的重復利用量。
2000年全省總用水量 208.53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132.3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占 95.9%),占總用水量的63.4%;工業用水49.40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23.7%;生活用水26.83 億立方米(城鎮生活佔41.6 %),占總用水量的12.9 % 。與上年比較,全省總用水量增加2.15億立方米,農業用水增加0.89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0.72億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0.54億立方米。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 70%以上的市、州有德陽、遂寧、涼山、資陽、眉山;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25%以上的市有成都、自貢、攀枝花、綿陽、內江、宜賓、達州。
3. 用水消耗量
用水消耗量為用水過程中以各種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歸到地表水體或地下含水層的水量。灌溉消耗量為毛用水量與地表地下回歸水量之差,工業和生活用水消耗量為取水量與廢污水排放量之差。
2000年全省用水消耗總量104.58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0.2% 。其中農業用水消耗量佔用水消耗總量的75.8%,工業用水消耗量佔10.0 %,生活用水消耗量佔14.2% 。各類用戶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消耗量佔用水量的百分比(以下簡稱耗水率)差別較大。全省平均農業耗水率為59.9%,工業耗水率為21.1%,城鎮生活耗水率為18.1%,農村生活耗水率為 82.3% 。由於各流域片的地理位置、氣候因素、水源條件、用水組成及管理水平的不同,故其綜合耗水率有所差別:金沙江區為58.4%,岷沱江區為46.5%,嘉陵江區為54.8%,長江上游幹流區為51.0%,漢江區為50.3 %,黃河河源至龍羊峽區為84.3 % 。
四、水量平衡計算
2000年水資源總量(省內產水量)2653.99億立方米、入境水量1096.8億立方米。
出境水量3541.31億立方米、用水消耗量104.58億立方米、蓄水變數1.16億立方米。
水資源總量+入境水量 = 出境水量+用水消耗量+非用水消耗量+蓄水變數
根據以上式求得非用水消耗量為103.74億立方米。
五、水資源利用簡析
1. 水資源利用程度分析
根據水資源量計算和供用水量統計成果,對各行政分區2000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源供水量佔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和水資源總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資源總量的百分比)進行了估算。
全省地表水控制利用率為7.4%。各行政分區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差異相當大,三州和盆周山區較低,其中,三州及達州、雅安、巴中三市在5%以下,宜賓、瀘州、廣元市分別為9.2%、7.2%、5.6%。盆中地區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一般較高,成都、自貢、德陽、遂寧、內江、資陽六市平均控制利用率達50%,眉山、南充、綿陽、廣安、攀枝花市、樂山為38.2~12.2%。
全省水資源利用消耗率為3.9%,地區之間差異明顯。水資源利用消耗率高的有德陽、遂寧、成都、資陽、內江五市,分別為38.6%、29.0%、28.1%、26.1%、24.0%;其次是眉山、自貢、南充三市,為22.4%、20.4%、10.8%;其餘各市、州都在10%以下。
2. 用水指標
2000年全省平均的用水指標值如下:人均用水量為248立方米;萬元GDP(當年價)用水量為503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395立方米;萬元工業產值(當年價)用水量,含火電為119立方米,不含火電為95.5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鎮為每人每天195升,農村為每人每天63升(含牲畜用水)。與上年比較,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減少1.5%,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分別減少了9.5%和7.0%,其餘各項指標變化甚微。
六、水質與水質污染概況
1. 廢污水排放量
2000年全省廢污水排放總量為29.38億噸(含火電廠貫流式冷卻水8.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22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為9.16億噸。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揮發酚、氰化物、汞、鎘、六價鉻、鉛、砷、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等。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大的行業主要有造紙及紙製品行業、化工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工業、機械、電氣、電子設備製造業。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大的地區是:成都、樂山、宜賓、瀘州、內江、眉山等地。
2.河流水質概況評價
評價河流為四川省的主要河流的幹流金沙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渠江,評價河長為3157.3公里,評價標准採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其中,枯水期Ⅱ類水域河長為1484.1公里,佔47.0%;Ⅲ類河長929.3公里,佔29.4%;Ⅳ類河長為363.9公里,佔11.5%;Ⅴ類河長為287.0公里,佔9.1% ;超Ⅴ類河長為93公里,佔2.9%。豐水期Ⅱ類水域河長為1320.6公里,佔41.8%;Ⅲ類河長1603.7公里,佔50.8%;Ⅳ類河長為100.5公里,佔3.2%;Ⅴ類河長為132.5公里,佔4.2% 。水質達Ⅴ類的污染幹流河段主要是沱江的三皇廟段、登瀛岩段、內江(申家溝)段、自貢段以及渠江的三匯段。主要超標物為氨氮、亞硝酸鹽氮、生化需氧量等。主要污染源是河流上游的工礦企業。
我省各大水系幹流中,大渡河、青衣江、涪江、金沙江水質較好;岷江、嘉陵江次之,個別河段水質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准,如嘉陵江的亭子口段,汛期水質超過Ⅲ類標准,主要污染物為汞,超標倍數為5.0。沱江水質最差,整體受污染嚴重,大部分河段水質為地表水環境質量Ⅴ類水標准,個別江段為Ⅳ類,主要污染物為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磷。如沱江三皇廟段、內江段、自貢段,全年水質均為Ⅴ類,枯季氨氮超標倍數為4.4(三皇廟段)、6.9(自貢段),全年氨氮超標倍數為2.8(三皇廟段)、0.1(登瀛岩段)、4.5(自貢段)。三皇廟段、自貢段亞硝酸鹽氮全年超標倍數分別為0.7、1.2。關於湖泊水質:我省目前僅在西昌市邛海開展監測,邛海中段全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邛海出口段達到Ⅲ類標准。綜合評價認為,枯水期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的河長占評價河長的23.6%,豐水期佔7.8%,水質尚可。由於受水質監測范圍的限制,實際情況要嚴重得多。
七、重要水事
1. 洪澇災害與防汛抗洪
5月份川南地區出現局部暴雨,永寧河敘永站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
6月份我省除沱江外,各江河都不同程度地漲了水,受高原持續降雨影響,大渡河各站水位一直較高,多數站超警戒水位。下旬,渠江流域降雨較多,使上游巴中、七里沱、碧溪等站超警戒水位。永寧河敘永站再次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
7月我省洪水主要發生在雅礱江和渠江。雅礱江雅江站12日14時發生建國以來的最大洪水;雅礱江道孚站超保證水位洪水。渠江三匯站、廣安站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渠江流域這次洪水是1989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
全年洪澇和山地災害涉及129個縣(市、區)和2322個(次)鄉鎮,受災人口1195.03萬人(次),死亡220人(其中山地災害死亡108人),死亡牲畜8.46萬頭(只)。農作物受災面積51.34萬公頃,成災29.36萬公頃,絕收9.09萬公頃,減產糧食64.67萬噸。並對水利工程、公路、橋涵及輸電、通訊線路造成較大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29.96億元。
2. 旱災
2.1 盆地東部嚴重春旱是去冬乾旱的延續。主要以達州市的萬源為中心,宣漢、通江、平昌及南充的部分地方受旱。小春作物受旱面積達227.7萬畝,其中重旱面積104.1萬畝,並造成82萬人和81萬頭牲蓄因旱飲水困難。受災面積雖然不大,但旱區已是3~5年連續受旱,農村出現缺糧戶,萬源市城區分段、限時供水從去冬持續至春旱結束。
2.2 4月下旬後期至6月中旬,我省發生了僅次於1994年的嚴重夏旱,全省大部分農區受夏旱襲擊。有18個市(州)的90多個縣(市、區)受旱,受旱作物達2203萬畝,其中重旱973萬畝。有478萬人、501萬頭牲畜飲水困難,5個縣級城市供水較為緊張。
2.3 7月中、下旬,川南以瀘州為中心的瀘州、自貢、內江、雅安市部分縣區遭受伏旱,作物受旱面積501.05萬畝,其中重旱90.82萬畝。
3. 工程建設
3.1 1月6日四川省重點水利工程,涪江流域開發規劃重要梯級水電站,遂寧白禪寺水電站提前發電。電站裝機容量4.8萬千瓦,年發電量2.26億千瓦小時。
3.2 6月四川省2000年一號工程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正式啟動。6月15日,紫坪鋪水利樞紐導流洞1號施工支洞工程施工合同簽字儀式在成都舉行。水庫總庫容11.12億立方米,可有效調節岷江來水量,可使都江堰灌溉面積擴展到1400萬畝。
3.3 6月28日,大橋水庫電站首台機組並網發電。大橋水庫工程為涼山州安寧河源頭水庫,是解決攀西地區工農業用水的骨幹工程。總庫容6.58億立方米,蓄水量達5.2億立方米。已為下游供水2.7億立方米,滿足了工農業用水和下游電站用水的需要,已發揮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4 四川省三年解決人畜飲水675萬人,在前兩年超計劃解決540多萬人的基礎上,2000年又解決135萬人、145萬牲畜的飲水困難。至此,三年共解決675萬人的飲水困難,超額完成省政府目標責任書規定的任務。
4. 水利機構改革及水利教育機構變革
4.1 四川省水利廳完成機構改革。5月7日,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四川省水利電力廳更名為四川省水利廳,孫硯方為四川省水利廳廳長。按照8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四川省水利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四川省水利廳設10個處室和機關黨委辦公室,同月經四川省編委批准,成立四川省水利廳信息中心。
4.2 四川省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成立,4月16日,在郫縣四川省水產學校隆重舉行四川省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成立大會,宣告四川省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成立。
4.3 四川農業大學水利電力學院組建,5月6日,四川省水利電力廳 , 批復四川省水利電力學校,同意四川省水利電力學校與四川農業大學聯合辦學並組建四川農業大學水利電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