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木工程的論文
我有 給你發過去了
不行的話+ 274696540 QQ
路橋 工民建都有 PDF或是DOC
⑵ 土木工程相關的論文誰有網上的就可以。8000個字左右。
給你找了三篇,你篩選一下吧。CNKI、萬方資料庫還有維普資料庫是國內領先的三個資料庫,只不過一般是大學里才買,有條件的話你可以去那裡找到更多的你所需要的文章。
淺談由建築施工引發的結構設計問題
Discussion on structural design issues caus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
章亞光 (福州市房管局建築設計院 350001)
[提 要] 介紹了建築施工中引起的幾個質量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從結構設計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加強措施。
[關鍵詞] 建築施工 結構設計 安全 質量
Abstract: Introcing some quality problems usually happened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giving 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from structural design。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uction ; structural design ; security ; quality
設計與施工是建築工程的兩個重要環節,一個工程完成的好壞,設計與施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建築結構設計完成後,接下來就是進行施工。建築施工能否按圖施工?設計是否符合實際?施工質量是否能達到設計要求?這些都是作為結構設計人員應關注的。下面就施工中容易產生的幾個結構問題進行討論,同時作為結構設計人員宜針對這些對結構不利的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
1 現澆鋼筋砼樓板支座負鋼筋倒伏問題
樓板上的鋼筋按設計要求綁扎完畢,隱蔽驗收後方可開始澆搗砼,但施工中往往未注意保護已架立好的支座負鋼筋,造成這些鋼筋倒伏情況嚴重。這種情況造成支座負彎矩無足夠的鋼筋來承擔,支座處板面就容易出現裂縫,板的剛度降低和撓度加大,使板的受力狀態逐漸趨向簡支,即跨中實際彎矩比設計彎矩大許多,因而使板配筋偏於不安全。
這種由於施工不當引起的安全隱患,當然首先應從施工方法及操作規程上採取措施,加強質量管理及隱蔽簽證。另外結構設計也應針對這種實際情況採取必要的加強措施,設計文件中應明確提出施工要保證支座負筋位置准確的要求,施工時應設置足夠的鋼筋撐腳(馬凳筋),以加強支座負筋的抗踩踏能力,設計時應注意適當加粗支座負筋和架立筋的直徑。既然計算中連續板支座負鋼筋按彈性分析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樓面板宜按塑性內力重分布的方法計算,從而減小支座彎矩,增大跨中彎矩,而屋面板考慮到防水防裂,僅跨中彎矩按塑性分析,這樣使計算結果較為接近實際,也提高了板的安全度。
2 面層和裝修的超重超載
施工中常常由於模板支撐不平,造成樓屋面板結構層不平整。有時由於砼澆搗不夠認真,也會造成面層凹凸不平,這樣就導致砂漿找平層加厚。一般設計找平層厚為20~25mm,而實際找平層最厚可達到70~80mm,平均也達到了20~30mm,無形之中就使恆載增加0.4~0.6KN/m2。同樣砌體牆面不平,也存在面層加厚加重的情況。
當前住宅多為毛坯房,由業主自行裝修,木地板與花崗岩地面荷重相差較大,還有頂棚有無做吊頂、吊櫃等,這樣造成裝修荷載較難確定。
以上超重情況相當於設計降低了樓面的使用活荷載、降低了結構安全性。針對這種情況,設計中可根據當地的施工水平適當加厚面層進行計算。裝修荷載方面,可考慮卧室採用木地板,廳、廚、衛部分採用花崗岩或缸磚地面。
3 柱與非承重牆、構造柱與梁的連接
在框架結構中後砌的填充牆與框架柱交接處,沿高度每隔500mm或400mm設2Φ6與柱拉結,伸入柱內的錨固長度不小於規范規定的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施工中澆柱砼之前須預留插筋,在柱側模上鑽孔,這在施工上存在一定難度,再加上如果施工措施未跟上,容易造成漏筋、錯位情況嚴重。對後澆的構造柱往往都是上下各預留插筋,柱下端與樑上預留的插筋連接施工沒什麼問題,問題在上端,需要在模板上鑽孔,定位困難,常常造成上下錯位,插筋形同虛設。通常施工單位對遺漏、錯位的插筋往往不夠重視,採取鑽孔,灌環氧樹脂,然後插筋的辦法,這種措施存在孔深不足,抗拔不滿足要求的弊端。有的施工單位乾脆鑿開砼保護層,將拉結筋焊在柱箍筋上,這種破壞柱結構的做法更是不可取。拉結筋與構造柱對於抗震結構來講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施工還是設計都應採取措施保證它們的有效作用。針對這種情況結構設計可修改插筋做法,以有利於施工和質量保證。對於遺漏錯位的柱插筋、拉結筋設計上須明確採用植筋的做法,鑽孔,灌結構膠,插筋錨入的深度不小於10d,這樣才能確保起到構造柱和拉結筋的作用。
4 現澆砼樓板的干縮開裂問題
現澆砼樓板澆完砼後,往往在很短的時間樓面就開始出現龜裂,在溫差較大的地區或季節尤為明顯。顯然這種裂縫不是板受荷重引起的,而是砼在干縮開始時出現的裂縫。這種裂縫的產生多數都是由於砼的水灰比太大引起的,這種干縮裂縫的存在使結構的剛度降低,撓度增大,受力後加速裂縫的開展,從而降低整個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現在不少工程採用的是商品砼(泵送砼),由砼預拌廠提供,因為泵送砼要求砼的和易性要好,流動性高,要有較大的坍落度。普通梁板結構的非泵送砼的坍落度是30~50mm,而泵送砼坍落度是100~200mm,相差很大。砼預拌廠為了達到可泵性,可能採取多摻水的做法,導致砼水灰比太大。
為了防止砼水灰比太大引起的干縮裂縫,應根據不同環境條件下砼的耐久性要求,結構設計文件上寫明該工程砼允許的最大水灰比,避免砼出現太大的水灰比。同時砼預拌廠、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要加強對砼製作質量的管理和監督,以防止水灰比太大的砼在工程中使用。
5 梁貫通鋼筋的連接
由於抗震結構承受地震反復作用,規范規定梁頂面和底面應有貫通全梁的鋼筋,並規定了相應的構造要求,但對鋼筋的接頭位置未給予明確,而施工單位對接頭位置應設於何處比較合適未必很清楚,這樣可能造成接頭設在結構不利之處。因此設計中宜對接頭位置加以明確。鋼筋不應在樑柱節點中切斷或搭接,宜避開梁端加密區,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同時接頭數量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4。對於基礎梁的受力情況往往同樓層梁相反,更應註明接頭位置。
綜上所述,設計與施工的關系是息息相關的,結構設計人員如能經常深入施工現場,了解具體的施工工藝以及施工存在的具體問題,就能不斷積累經驗,針對工程通病及施工難度,對設計進行不斷地改進,提高設計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中的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4)
淺談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摘 要]結構設計的目的、結構設計的四項基本原則。
[關鍵詞]剛柔相濟、多道防線、抓大放小、打通關節、建築結構。
結構的設計的目的是使建築物安全和能夠適應使用的要求。結構設計還要遵循結構設計的主要要求是結構安全可靠(節省資金也是一項),所以,我們在結構設計中要保證這樣要求和遵循這個原則。我們現在學習的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剛結構、道路和橋梁結構,我們畢業後將要從事的也是結構的設計,我們不能不去考慮一下有關結構設計的要求及其基本的原則,結構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建築物的使用和建築業的發展,同時,還會影響到使用者的安全。基於這樣的要求,下面來總結一下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結構設計的四項基本原則:
1、剛柔相濟
合理的建築結構體系應該是剛柔相濟的。結構太剛則變形能力差,強大的破壞力瞬間襲來時,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損最後全部毀壞;而太柔的結構雖然可以很好的消減外力,但容易造成變形過大而無法使用甚至全體傾覆。結構是剛多一點好,還是柔多一點好?剛到什麼程度或柔到什麼程度才算合適呢?這些問題歷來都是專家們爭論的焦點,現今的規范給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標,但無法提供「放之四海皆準」的精確答案。最後,專家們達成難以准確言傳的共識:剛柔相濟乃是設計者的追求。
2、多道防線
安全的結構體系是層層設防的,災難來臨,所有抵抗外力的結構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後繼。這時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某個單一的構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多肢牆比單片牆好,框架剪力牆比純框架好等等,就是體現了多道防線的設計思路。也許我們會自信計算的正確性,但更要牢記絕對安全的防備構件是存在的,還是應該多多考慮:當第一道防線跨了,第二道防線能頂住嗎?或者能頂住多少?還有沒有第三、第四道防線?
3、抓大放小
「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等是建築結構設計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問:為什麼不是「強柱強梁」「強剪強彎」呢?為什麼所有構件都很強的結構體系反而不好,甚至會有安全隱患呢?
這裡面首先包含著一個簡單的道理:絕對安全的結構是沒有的。簡單地說,雖然整個結構體系是由各種構件協調組成一體,但各個構件擔任的角色不盡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輕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壞力量突然襲來,各個構件協作抵抗的目的,就是為了保住最重要的構件免遭摧毀或者至少是最後才遭摧毀,這時候犧牲在所難免,讓誰犧牲呢?明智之舉是要讓次要構件先去承擔災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果平均用力,可能會「玉石俱粉」,損失則更大矣!在建築結構中,柱倒了,梁會跟著倒;而梁倒了,柱還可以不倒的。可見柱承擔的責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為了保證柱是在最後失效,我們故意把梁設計成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其破壞在先,以最大限度減少可能出現的損失。如果樑柱等同看待,企圖讓他們都「堅不可摧」,則可能會造成同時破壞,後果會更糟糕,損失會更大。所以關鍵時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
4、打通關節
在結構體系中,所謂關節,是指變化相聚之處,或變化出現的地方。不同類型的構件相接處,同一構件截面改變之處,是關節。廣義上,諸如結構錯層之處,體量改變之處,轉換層亦是關節。關節無處不在,因為結構體系乃是變化的統一。外力突然襲來之時,對於單一的構件,力量的傳遞簡明,因而容易控制。對於復雜的結構體系,關節的復雜性難於預測和控制,即使從理論上保證了每個組成構件的強度和剛度,但因關節的普遍存在,力量的傳遞往往不能暢通而出現集中甚至中斷,破壞由此而發生。歷次災害表明,從節點開始破壞的建築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所以理想的結構體系當然是渾然一體的--也就是沒有任何關節的,這樣的結構體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傳遞和消減。基於這個思路,設計者要做的就是要盡可能地把結構中各種各樣的關節「打通」,使力量在關節處暢通無阻。中醫上雲:「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結構就象一個人,氣穴若不能暢通,症結和隱患就會產生。在設計的四項基本原則中,「剛柔相濟」,「多道防線」,「抓大放小」是設計概念中的戰略問題,但要想得讓這些戰略思想得以實現,靠的是「打通關節」這個原則作為保證的,結構設計的具體操作,最後全都歸到「打通關節」的貫徹和實施上來。
如何打通關節?在設計概念里,要解決的是外力在結構體系內重分配的問題,要確保力量是按照各構件的剛度大小進行分配的,避免出現不合理的集中,最終達致靜態的平衡。因結構形本為「靜」,滅於「動」中。所有 「動」 的因素對於結構均為不利。打通關節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實就是使其永遠處於原始的靜態,當力量不能暢通時,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的組成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靜態平衡一旦被破壞,結構變成機動,「動」即是死,即為終結。可見設計者是協調者,其任務是讓所有互不相關的靜態構件相聚之後依然處於靜態(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態),或者是處在相對的靜態之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的了解一下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從而為我們設計的合理和安全也奠定了基礎。
淺談現澆混凝土結構中後澆帶施工
紹興市水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王開元 王水超
後澆帶是指在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只在施工期間留存的臨時性的帶形縫,起到消化沉降收縮變形的作用,根據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時間後,再用混凝土澆築密實成為連續整體的結構。根據筆者體會,將現澆混凝土結構中後澆帶的施工方法作一介紹。
一、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於高低結構的高層住宅、公共建築及超長結構的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後澆帶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結構中的後澆帶施工可參照本方法。
二、施工工藝
1、由於施工原因需設置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結構形狀而定,留設位置應經設計院認可。
2、後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於40天;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
3、後澆帶的保護。基礎承台的後澆帶留設後,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採用木蓋覆蓋在承台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後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牆豎向後澆帶可採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後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後澆帶的封閉。澆築結構混凝土時,後澆帶的模板上應設一層鋼絲網,後澆帶施工時,鋼絲網不必拆除。後澆帶無論採用何種形式設置,都必須在封閉前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並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後澆帶中的垃圾及雜物,並隔夜澆水濕潤,鋪設水泥漿,以確保後澆帶砼與先澆搗的砼連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牆後澆帶的止水處理,按設計要求及相應施工驗收規范進行。後澆帶的封閉材料應採用比先澆搗的結構砼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微膨脹劑UEA,摻量為12%—15%)澆築振搗密實,並保持不少於14天的保溫、保濕養護。
三、施工要點
1、後澆帶砼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根據工程性質和現場施工條件選擇,並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
2、所有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並符合相應技術標准和設計要求。
3、微膨脹劑的摻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其秤量應由專人負責,允許誤差一般為摻入量的±2%。
4、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5、後澆帶砼應密實,與先澆搗的砼連接應牢固,受力後不應出現裂縫。
6、在預應力結構中,後澆帶內的非預應力筋必須為預應力筋的錨固、張拉等留出必要空間。
7、預應力結構中的後澆帶內有非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具、各種管線等,此處的後澆帶砼澆搗時,應高度注意其密實度。
8、地下室底板中後澆帶內的施工縫應設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間,形狀為「U」字型。
9、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採取帶模保溫保濕條件下的養護,應按規范規定,澆水養護時間一般砼不得少於7天,摻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砼不得少於14天。
10、澆築後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滲要求,還應按規范規定製作抗滲試塊。
四、質量要求
後澆帶施工時模板應支撐安裝牢固,鋼筋進行清理整形,施工質量應滿足鋼筋混凝土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以保證混凝土密實無裂縫。
五、效益分析
通過設置後澆帶,使大體積混凝土可以分塊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了施工工期。由於不設永久性的沉降縫,簡化了建築結構設計,提高了建築物的整體性,同時也減少了滲漏水的因素。
(紹興市水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王開元 王水超)
註:發表論文要交版面費的,8000字的論文要交很多錢的,基本沒有。
⑶ 求助土木工程系畢業論文
覺得夠意思就給分,找更多到 http://www.100lw.com
摘 要
在當今工程實際中,框架結構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結構布置形式。它的鋼及水泥用量隨然比較大,造價也比混合結構高,但具有樑柱承重,牆體只起分隔和圍護的作用,房間布置比較靈活,門窗開置的大小、形狀都較為自由的特點。
本文將對辦公樓進行建築設計,並對設計給予相應的說明,詳訴本辦公樓的結構布置,根據建築設計和相關規范條款給出合理的柱網圖;在綜合考慮了結構在各種恆載、活載、風荷載以及地震荷載作用下的情形後,詳細的分析了結構在風荷載和地震荷載作用下的橫向和縱向的各種性能,具體的計算了結構的梁、柱的彎矩、軸力、剪力,並進行了相應的內力組合,並由此進行了框架配筋部分,最後完成了柱下獨立基礎的有關計算。從而比較完整地完成了該寫字樓的各項設計工作。
⑷ 土木工程論文題目參考
學術堂整理了二十個土木工程論文題目,供大家參考:
1、基於現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4、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對抗震問題的分析
5、土木工程管理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措施研究
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7、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築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8、土木工程項目施工進度管理和施工質量管理
9、土木工程施工中節能環保技術探析
10、土木工程的現場施工技術管理應用探討
11、土木工程施工中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分析
12、土木工程項目施工進度管理和施工質量管理探析
13、土木工程建築施工過程中項目管理的應用研究
14、邊坡支護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15、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創新探討
16、論土木工程建築施工過程中項目管理的應用
17、土木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與質量管理策略探討
18、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和現場施工管理
19、試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問題及對策
20、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築施工中的有效應用
⑸ 求一篇土木工程論文
如果你是想找一篇土木工程類論文做為參考,方便自己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你可以網路下:普刊學術中心,很多關於學術論文寫作技巧以及攻略,只要認真學習下,絕對對你評職稱有巨大幫助。
⑹ 土木工程畢業論文怎麼免費下載
同學告訴過我一種很實用的方法,有一篇網路經驗,叫做(中國知網首頁怎麼免費下載論文),你可以搜索一下,我是按這個下載的,各學科專業的都有,關鍵是免費的,已經用了好幾年了。
⑺ 急求土木工程畢業論文
建議你去幸福校園看看 裡面有些樣子 你可以參考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指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種工程設施;也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修等專業技術。
土木工程是最古老的工程學科,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土木工程本身具有四個特徵:(1)綜合性:大多數自然學科都與土木工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數學、力學更是其理論內核。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計算機科學,更使得土木工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社會性:土木工程面對的對象是地球,可以說土木工程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合理地改造地球,滿足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可見土木工程與每個人都有聯系;(3)實踐性:土木工程是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學科,至今仍有許多理論無法解決的問題要靠實踐經驗來解決;(4)技術,經濟,建築藝術的統一性:運用合理的技術和資金營造有藝術觀賞性和實際使用價值的建築物是土木工程。
⑻ 求土木工程專業 建設法規論文!
建設法規論文
實行建設監理制度是我國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是我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國際交往日益擴大的結果。自1998年開始試點以來,取得了很大成績,其在工程建設中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工程質量、造價、工期的效果日益顯著,現在正在逐步在各行業推廣開來。
通過實行建設監理,使我國的建設工程管理體制開始向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在項目法人與承包商之間引入了建設監理單位作為中介服務的第三方,在項目法人與承包商、項目法人與監理單位之間形成了以經濟合同為紐帶,以提高工程質量和建設水平為目的的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一種新的建設項目管理運行體制。同時眾多監理單位的建立,多家建立單位參與同一項目的投標與監理,使建設工程管理也引入了競爭機制,為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節約投資、縮短工期創造了條件,建設監理制度正在逐步由摸索、借鑒階段向完善、成熟階段發展。但是由於我國的建設監理制度起步晚,舊的建設工程管理體制還在運行並對束縛著監理制度的發展,對建設工程監理制度與質量監督的關系模糊,關於工程建設監理的法規制度不完善,監督引導機制不健全,對工程監理的作用、意義和監理人員的條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國的工程建設監理還存在許多問題,還有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提高對實施項目監理的重要性的認識
目前業主、施工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對實行工程監理的意義及其重要性缺乏認識,對監理的地位及與各方的關系認識模糊,業主認為監理人員是自己的雇員,必須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按自己的要求辦,施工單位認為監理人員是業主利益的代表,是為業主服務與說話的,不把監理人員當作獨立的第三方看待,質量監督機構又認為監理人員代替了自己的職能,因而忽視了對工程質量的監管,由於以上的模糊認識,使工程建設各方在關系的協調上不順暢,監理人員的決定不能實施,監理人員的意見不能落實,監理效果不夠理想,工程質量監督出現漏洞,當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時,容易出現互相推委扯皮的現象。因此建設項目各方及質量監督機構必須認識到在我國過去的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下,由於責、權、利不明確,投資失控、進度失控、質量失控的現象不斷出現,造成了許多釣魚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開工、沒有竣工的長尾巴工程,浪費了大量的建設資金,使建設項目喪失了許多發揮效益的好時機,造成了很大損失。通過十多年的監理實踐,證明實施工程建設監理是降低工程造價、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減少投資浪費的有效措施。
二、正確理解與明確業主與監理、承包商與監理的關系
業主與監理之間是通過工程建設監理合同建立起來的一種委託與被委託的關系,雙方都要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行使各自的權力和義務。監理接受業主的委託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理,但監理不是業主在項目上的利益代表,監理必須依據工程建設監理合同、設計文件、有關規范、規定及相關法律對項目實施獨立、科學、公正的監理,業主有權要求更換不稱職的監理人員或解除監理合同,但不得干預和影響監理人員的正常工作,不得隨意變更監理人員的指令。監理人員接受業主的委託,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與管理,要對業主負責,監理的一切活動必須以監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為依據,以實現三個控制為目的,以自己的名義獨立進行,在業主與承包商之間要做到不偏不倚、獨立、客觀、公正。
監理與承包商都受聘於業主,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合同或協議關系,也不得簽署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協議,不得參與承包商與工程建設有關的任何活動,他們只是在雙方各自與業主簽署的合同、設計文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約束下的監督與被監督、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監理人員必須獨立公正地行使監理權,認真維護業主與承包商的合法權益,承包商對監理人員的決定不能接受時,可以通過仲裁、申訴等方式解決。
三、要正確認識工程質量與工程建設各方的關系
一項工程項目的實施,要經過地質勘探、測量、設計、施工等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與工程建設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把工程建設質量簡單歸結到設計、施工或監理任何一方的說法或結論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當一項工程立項以後,要從工程的勘探、測量、設計階段抓起,直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正常運行為止。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程質量的缺陷,甚至工程質量事故。因此,當工程出現質量事故後,要根據工程建設資料,認真分析產生事故的原因,找出責任方,以便追究其責任。
四、加大培訓力度,嚴格培訓措施,規范監理市場
建設工程監理是一項技術服務性的工作,對監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知識的廣度、深度和監理人員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還要求監理人員具有一定實踐經驗、足夠的管理知識,要掌握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要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經濟方面的知識。建立監理人員持證上崗與注冊制度是維護監理秩序、保證監理人員質量和監理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我國目前持有監理培訓證的人員有一萬多人,從絕對數字上看人數不少,應該基本能夠滿足我國建設市場的需要,但是由於我國目前建設監理市場不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個人對監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監理單位與設計、施工、管理單位沒有脫鉤,許多持證的人員是各級領導幹部或一些設計、施工、管理單位的骨幹,有的甚至是單位的文秘、辦公室工作人員等,他們有證但不能上崗監理,而另一些在崗的監理人員又無證,不具備監理資格。同時我們的培訓工作有時又顯得流於形式,沒有嚴格的考試制度,許多人只報名,但不參加學習培訓,應付了事,對我們的監理工作和監理隊伍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監理質量沒有保證。
五、加強對監理人員的教育,維護監理人員的公正、客觀、科學性
業主與監理人員是委託與被委託的合同關系,監理人員與承包商是監理與被監理的關系,監理要始終維持自己獨立第三方的位置,既不為經濟利益、為多攬工程而偏袒業主,也不收受承包商的任何禮品與賄賂,而做睜隻眼、閉隻眼、忽視工程質量的事,監理人員在施工現場,要對業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手軟、不嘴短,客觀、公正地評價工程質量,維護自己的聲譽,贏得雙方的尊重,贏得客戶。
監理單位要建立監理人員學習與培訓制度,對監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監理法規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監理人員有與監理工作相應的知識理論水平,有較強的責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有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有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氣魄,要敢於講真話、講實話,教育監理人員熱愛監理工作,維護監理單位的形象。
⑼ 求土木工程概論論文,1500字左右,急求啊
寫作思路: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正文:
寫作思路: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正文:
同時,土建工程造價的管理,能把建設項目的投資用在各工程項目、各單位以至各分部分項工程之間。在各投資項目之間進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設單位的投資獲得盡可能高的效益。控製成本費用,有利於我國建築業節省大量的建設資金,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我國土建工程造價管理存在著「三超」現象相當普遍,建設工程周期長、消耗量大, 不但受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而且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常常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的問題,通常稱為「三超」現象。
土建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投資控制的實質,就是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及法律手段,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的技術與經濟經營與管理等實際問題,只有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
採用科學的計價方法和切合實際的計價依據,合理確定投資估算,才能把握市場經濟的脈搏,減少或避免建設資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設資金的投資效益。
⑽ 求一篇土木工程環境的論文,亂寫的不給分,謝謝!
淺談土木環境中的綠色施工
摘要:建築活動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環境資源影響最大的活動之一。近幾年來,建築業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但是建築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難以擺脫粗放型增長方式,整個行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對資源能源的依賴性較強,消耗性過高,對資源環境的保護不夠。
關鍵字:環境污染 綠色施工含義 施工原則 施工措施 施工方法
1前言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在消耗資源和環境污染方面建築業占的比例比較大。建築業耗用了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原材料的50%以上,消耗了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建築施工污染比例佔到了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各種污染總和的34%,並排放出了相當於人類活動垃圾40% 的建築垃圾。由此可見, 倡導建築企業實行「 綠色施工」,對於控制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是何等重要。因此,建築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綠色施工是在建築業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
2施工對環境的污染
2.1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建築業的發展也不斷提高。相應的土木工程施工也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危害。建築施工對環境影響問題的主題是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引起的環境的異常變化。垃圾填埋造成的污水滲漏,基坑開挖對周圍地質體、環境、生態等均產生一定的影響,即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建築材料對室內空氣污染,建築施工垃圾的處理等等。
2.2環境影響的識別和評價應考慮以下因素
(1)對大氣的污染。
在施工階段會引起塵土飛揚, 施工工地內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 爆破或者拆除建築物、構築物等都會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2)對水的污染。
施工破壞該地的生態環境引起水土流失,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產生油垢以及施工階段用水的同時都會對水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3)對土壤的污染。
施工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及由水體污染都會給土壤帶來危害。
(4)廢棄物。
(5)雜訊。
建築雜訊具有突發性特點。建築工程通常是按照人們建設、改造城市的要求而進行的一項活動。其雜訊干擾是隨著建築作業活動的發生而出現的,對於周圍城市居民來說,這是一種突發性的干擾。建築雜訊干擾具有非永久性特點。建築雜訊會隨著建築作業活動的結束而結束,因此,其對居民的干擾是非永久性的。另外,建築施工雜訊還具有強度大且持續時間集中、技術強制性強、雜訊控制難度大等特點
(6)資源和能源的浪費。
大型公共建築全年能耗較大,單位面積耗電量遠高於一般民用建築。些大型公共建築在設計上盲目追求形式,忘記了節約能源,很多都搞大玻璃幕牆,完全不考慮避陽、絕熱等措施。同時,建築體與室外相連部分少,無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溫,導致建築內部發熱量大,很多空調製冷機春秋季仍連月運轉,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
(7)局部地區性環境問題,例如一般情況下,震動、無線電波可不視作環境影響,而在特殊條件下,這些因素可成為環境影響。
2.3確定環境因素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環境因素的識別。
(2)確定重大環境因素。
(3)新產品、新工藝或新材料對環境影響。
(4)是否處於環境敏感地區。
(5)活動、產品或服務發生變化對環境因素有什麼影響。
(6)環境影響的頻度和范圍。
2.4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種的土地和資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長的速度是不斷加快的。因此,人類為了爭取生存,必須很好的保護環境、綠色施工是基本國策的必然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建設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施工又是建設業重要的一環,所以施工企業實施綠色施工是我國基本國策的必然要求。
3綠色施工的含義
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術,被稱為綠色施工技術或可持續施工技術。它不是獨立於傳統施工技術的全新技術,而是用可持續的眼光對傳統施工技術的重新審視,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工技術。綠色施工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基本宗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活動對場地及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嚴格控制雜訊污染、光污染和大氣污染。建築企業要把發展和環保的矛盾統一起來,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實施綠色施工。
4綠色施工所遵循的原則
傳統的施工模式以追求施工進度和控制項目成本為主要目標, 雖然各個工程項目也有對於施工質量、安全生產和環境包含的目標, 但是它們都處在從屬於進度和成本的次要地位。為了節約成本和加快施工進度, 施工企業往往會沿用落後的施工工藝, 採用人海戰術, 拼設備、拼材料, 造成資源的浪費資源和環境破壞。
綠色施工是清潔生產原則和循環經濟」3R」原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清潔生產原則要求在建築施工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以最小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 使污染的產生降低到最低程度。清潔生產不僅要實現施工過程的無污染或少污染, 而且要求建築物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置過程中, 也不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損害。循環經濟所要求的「3R」原則包括「Rece,Reuse,Recy-cle」 即「 減量化」 、「 再使用」 、「循環再生利用」的原則。減量化原則要求建築施工項目應當用較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人來達到完成建築施工的目的, 即從源頭上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再使用原則是要求建成的建築物應當有一個相對較長的使用期限, 而不是太過頻繁的更新換代, 即所謂「 造了就拆, 拆了又造」再循環原則是要求建築物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拆除後, 原來的建築材料還能夠被重新利用, 而不是變成建築垃圾。
5我國建築業企業綠色施工
現狀目前,建築企業追求快速發展,忽視綠色施工,建築耗能巨大造成的污染也很大。業主在招標文件中,沒有將綠色施工作為一項指標進行評分,或者沒有給予合適的權重,而是在保證質量的條件下拚命壓價;由於施工人員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對綠色施工沒有很好的意識,對施工過程的環境護、能源節約尤為不重視,同樣也造成綠色施工推廣的困難;綠色施工的經濟性差也帶來了推廣的困難。一些綠色施工技術的運用需要增加一定的設施或人員投入,或需要調整施工作業時間,從而導致建築成本的增加,如無聲振搗、現代化隔離防護、節水節電等新型設備(施);有利於可持續的建造方法的研究與確定等。
6 推進建築業綠色施工的措施
6.1 建立綠色施工的法規標准和制度
當前我國綠色施工尚處於起步階段,實施綠色施工,必須要實施科學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使企業從被動地適應轉變為主動的響應,使企業實施綠色施工制度化、規范化。在推進綠色施工的實踐中,及時總結地區和企業經驗,對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進一步量化,並逐步形成相關標准和規范,使綠色施工管理有標可依。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我們將把一些企業的好經驗及時總結和研究, 條件成熟時上升為標准,有些還可以上升為強制性標准。
6.2 綠色施工與環境結合
工程施工過程會擾亂場地環境,這一點對於未開發區域的新建項目尤其嚴重。場地平整、土方開挖、施工降水、永久及臨時設施建造(如:在滿足施工、設計和經濟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清理和擾動的區域面積,盡量減少臨時設施、減少施工用管線)、場地廢物處理(如:場地內哪些區域將被用作倉儲和臨時設施建設,如何合理安排承包商、分包商及各工種對施工場地的使用,減少材料和設備的搬動)等均會對場地上現存的動植物資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響。因此,施工中減少場地干擾、尊重基地環境,對保護生態環境、維持地方文脈,具有重要的意義。
6.3 綠色施工與當地氣候結合
承包商在選擇施工方法、施工機械,安排施工順序,布置施工場地時應結合氣候特徵,以減少因氣候原因而帶來施工措施的增加,資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減少因為額外措施對施工現場及環境的干擾, 可以有利於施工現場環境質量品質的改善和工程質量的提高。如: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礎工程的施工,以減少地下水位上升對施工的影響,減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額外雨季施工保證措施。
6.4 綠色施工減少環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大量灰塵、噪音、有毒有害氣體、廢物等會對環境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 也將有損於現場工作人員、使用者以及公眾的健康。因此,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品質也是綠色施工的基本原則。
7實施綠色施工的方法
綠色施工並不是完全獨立於傳統施工的施工體系,它是在傳統施工的基礎上按科學發展觀對傳統施工體系進行創新和提升,其主要方法如下:
7.1 系統化
施工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准備(場地、機具、材料、後勤設施等准備),施工運行、設備維修和竣工後施工場地的生態復原等等。如前所述,傳統施工也有節約資源和環保指標,但往往局限於選用環保型施工機具和實施降噪、降塵的環保型封閉施工局部環節,而綠色施工要求從施工組織設計開始的施工全過程(全系統)都要貫徹綠色施工的原則。制度
7.2 社會化
在傳統施工中,設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主要是施工企業的現場施工人員,而綠色施工要求全社會(政府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廣大民眾)達成綠色施工的共識,支持和監督綠色施工的實施。按照綠色施工的全體人員(領導成員、現場人員、後勤服務人員等)都擔負著綠色施工的相應任務,如中鐵三局在青藏鐵路工地舉辦青藏鐵路環保培訓班培訓員工,除了在施工環保外,對生活垃圾和施工污水也進行無害化處理,以保護環境
7.3信息化
在施工中工程量是動態變化的,隨著施工的推進,工程量參數實時變化,傳統施工是粗放型施工,施工機械的機種和機台數量往往採用定性方法選定,固定的機種和機台數量不能有效地適應動態變化的工程量,所以會造成機種不匹配、機台數量偏多或偏少、工序銜接不順暢或脫節等弊病,很難實現高效、低耗、環保的目標。
7.4一體化
7.4.1一體化的體現
施工實踐表明,在確保完成工程任務的前提下投入的工程機械和機台數愈少,則工程的工效、耗料、環保的指標數就愈好,所以一體化施工方式成為實施綠色施工的又一重要施工方式,一體化作業工程機械成為國內外著名工程機械廠商競相開發的新機種。一體化施工指使用單台工程機械可以連續地順序完成工程的多個或全部工序,從而減少進場的工程機械機種和數量,消除工序銜接的停閑時間,減少施工人員,從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減少環境污染。
7.4.2實施一體化施工主要有2種方式:
(1) 使用多功能工程機 械進行一體化作業,即一機作業,化(工序)繁為簡。如俄羅斯開發的凸塊式壓實輪多功能壓路機,主機為凸塊式壓實輪壓輪機,壓實輪前置推土板,機後置平板式振動器,可代替推土機、靜壓壓路機、振動壓路機同時完成(一體化)土質路基的回填、推平、靜壓實和振動壓實作業,減少進場的機種和數量,從而減少了工程機械對環境的污染並節約作業成本10%,還加快了施工進度。
(2) 連續運輸。運輸作業是施工中重要的一環,據統計資料分析,運輸作業時間占施工總作業循環時間的1/4~1/2,環境負荷(有害氣體排放、振動、雜訊、揚塵等)的1/10-1/2。近年來,由於電動式皮帶運輸機等連續式運輸機械的技術進步,連續運輸已成為綠色施工的運輸方式獲得推廣運用。與間歇式的運輸方式相比,連續運輸採用清潔能源電能,環境負荷小、運輸連續、無二次運輸環節、效率高、作業成本低。
7.5其它
除上述四化以外,實施綠色施工的方法還有:盡量少佔施工用地,在施工中盡量保護生態環境;大力開發和使用環保型工程機械,重視建設副產物(建設固體廢棄物、建築垃圾)的再生利用;推廣使用環保型建築材料(建築砌塊、加氣混凝土、輕質板材、復合板材等),努力提高工程機械及零部件的3R率(可重復使用、可循環使用、可再生使用率)等。
8結束語
8.1綠色施工是世界施工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上世紀80 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進入循環經濟時代,其施工企業也相應實施綠色施工(亦稱清潔施工、環保施工)。為了促進施工企業實施綠色施工,日、美、德等發達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對具有綠色施工能力的企業,給予獎勵。隨著循環經濟理念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綠色施工技術也隨之成為世界施工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8.2綠色施工在我國前景
隨著我國建築業的發展和人們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 施工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現象和施工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不斷加強施工環境管理、改進施工工藝、使用環保材料和機械、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綠色施工是施工企業所要追求的目標, 也是施工企業的社會責。21 世紀是生態建設的世紀,企業的競爭不僅是質量、成本、進度、服務等方面的競爭,而且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競爭、企業綠色形象的競爭,積極主動地把綠色施工能力作為企業的競爭力予以培養和完善,充分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採取切實可行的行動做到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將成為建築施工企業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 1 ] 王利平.土木工程環境導論概論 科學出版社
[ 2 ]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 GB16889 - 1997
[ 3 ] 劉永平.建築業技術創新障礙分析[D].重慶:重慶大學,2006.
[ 4 ] 綠色建築技術導則(建科[2005 ]199 號) [ R] . 2005
[ 5 ] 綠色施工導則(建質[2007 ]223 號) [ R] . 2007.
[ 6 ] 王有為.中國綠色施工解析[J ] . 施工技術,2008.
[ 7 ] 土壤、固體廢物、雜訊和振動分冊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