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ROM工程公司 柏克德工程公司
沒有被注銷。
義大利泰克尼蒙特工程公司 柏克德中國公司 浙江晶宮裝飾工程公司 溫國林 我遇到過一個德國人,為了看看中國人的信譽,要10萬個軍用背包的報價.結果他得到的報價是一家比一家低.而且很多甚至...
Ⅱ 一級消防工程師月薪是多少
不同地區的一級消防工程師薪資待遇也不完全相同,像廣州之類的大城市一級消防工程師全職薪資一般是18萬-25萬/年,業余兼職一般為6-8萬;中小城市一級消防工程師正式工最低標准也是15萬/年以上,做兼職是5萬/年以上。
從現階段市場上看,需要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的企業大多數是建築設計院、消防技術服務公司、消防技術檢測機構等,這些公司一般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必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一級消防工程師,而現階段這種崗位可以說都是虛位以待,因此這些企業開出的薪資待遇和福利程度都是特別可觀的。
Ⅲ 地質勘察公司應具備哪些條件
你好,我和你一樣都是做地質勘察的,工作3年了 按照收入來說, 首選為火電設計院,河南的話有河南電力勘測設計院,不錯的單位,一年7W到8W沒問題,有點苦。 其次為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 ,做黃河水電及水利樞紐的勘察設計單位,此單位為國屬,待遇也不會差,也非常苦。 然後有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主要做各種公路的勘察設計工作,待遇也是很不錯的。 還有一個單位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別小看這種單位,福利好的很,待遇也不錯,關鍵是領導想著下面的人。 還有一些不錯的甲級單位,較以上幾單位相對差點。 河南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03號 6222589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鄭州市市民新村北街2號院 6226753 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鄭州市豐產路73號 5715810 核工業工程勘察院 鄭州市農業路74號 5724326-3028 鄭州工業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 鄭州市文化路97號 393-5821 河南紡織設計院 鄭州市建設市場於69號 7634135 機械部第六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西路191號 7971136-6024 煤炭工業部鄭州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路210號 7972655 郵電部設計院 鄭州市互助路一號 0371-7975000 河南省工程水文地質勘察院 鄭州市大學路64號 7449554 河南省化工設計院 鄭州市建設東路37號 7440363-3016 核工業第五研究設計院 河南省鄭州市253信箱 7429414 鄭州市建築設計院 河南省鄭州市嵩山路1號 7447166 鄭州鐵路局鄭州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中路106號 8712921-23247 國內貿易部鄭州科學研究設計院 鄭州市南陽路153號 0371-3731165 河南省地質工程公司 河南省鄭州市南陽路56號 3933982 河南省冶金規劃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黃河路38號 3923322 新鄉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新鄉市平原路237號 3052725-0373 焦作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焦作市焦東北路19號 3932965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路189號 4821341 煤炭工業部選煤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平頂山市建設路西段281號 4938284 洛陽市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 洛陽市玻璃廠路8號 3935188 中國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河南省洛陽市七里 河063信箱 0379-4887379 鐵道部隧道工程局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洛陽市陵園路3號 32031311- 機械部第十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洛陽市南昌路1號 4291051-220 機械部第四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洛陽市西苑路13號 4924262 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號 (0379)4913134 河南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南陽市 3837834-0377 開封市建築設計院 開封市西環路北段 3851963 這些都是設計單位,還有一些專門的工程勘察單位,比如河南XX工程勘察院,這些都是以前的地質大隊改名字來的,收入和工作都不如設計院理想,不過專業還是相當對口的。 希望你對我的回答滿意,謝謝
Ⅳ 鄭州那個設計院比較好
河南甲級設計單位
河南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03號 6222589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鄭州市市民新村北街2號院 6226753
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鄭州市豐產路73號 5715810
核工業工程勘察院 鄭州市農業路74號 5724326-3028
鄭州工業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 鄭州市文化路97號 393-5821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 鄭州市金水路3號 0371-6303520
河南紡織設計院 鄭州市建設市場街69號 67634135
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鄭州市中原西路212號 7449834
機械部第六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西路191號 7971136-6024
煤炭工業部鄭州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路210號 7972655
郵電部設計院 鄭州市互助路一號 0371-7975000
河南省工程水文地質勘察院 鄭州市大學路64號 7449554
河南省化工設計院 鄭州市建設東路37號 7440363-3016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鄭州市隴海中路70號 8988152
核工業第五研究設計院 河南省鄭州市253信箱 7429414
鄭州市建築設計院 河南省鄭州市嵩山路1號 7447166
鄭州鐵路局鄭州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中路106號 8712921-23247
國內貿易部鄭州科學研究設計院 鄭州市南陽路153號 0371-3731165
河南省地質工程公司 河南省鄭州市南陽路56號 3933982
河南省冶金規劃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鄭州黃河路38號 3923322
新鄉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新鄉市平原路237號 3052725-0373
焦作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焦作市焦東北路19號 3932965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路189號 4821341
煤炭工業部選煤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平頂山市建設路西段281號 4938284
洛陽市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 洛陽市玻璃廠路8號 3935188
中國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河南省洛陽市七里 河063信箱 0379-4887379
鐵道部隧道工程局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洛陽市陵園路3號 32031311-
機械部第十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洛陽市南昌路1號 4291051-220
機械部第四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洛陽市西苑路13號 4924262
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號 (0379)4913134
河南石油勘探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南陽市 3837834-0377
開封市建築設計院 開封市西環路北段 3851963
這些是甲級設計院,都比較好。但是建議去專業設計院,輕松點。錢多。民用院都比較累。
Ⅳ 遼陽市十一五計劃是什麼
遼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編制和實施《遼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於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遼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
1、「十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今後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十五」期間,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發展不動搖,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迅速,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環境明顯改觀;社保就業成效顯著,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遼陽老工業基地振興有了一個良好開端,為我市今後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五」期末,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58.4億元,年均增長1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9584元,年均增長1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7.4億元,年均增長1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6.8億元,年均增長25.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89.8億元,年均增長 11.8%。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2.5億美元,年均增長18.1%;出口創匯累計達到5.6億美元,年均增長2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8407元,年均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4133元,年均增長6.8%。總人口達到183.69萬人;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五年提高1.7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6歲,五年提高 1.3歲。
2、「十一五」時期我市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深入發展,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市加快發展。 「十一五」時期,既是我市擴大改革開放,實現體制機制創新的關鍵時期,又是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既是加快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又是加快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市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面臨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對外開放的雙重機遇。國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為我市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完善社保體系、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時也為我國東南沿海產業向東北地區轉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二是面臨融入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機遇。沈陽經濟區的構建,為我市接受沈陽等大城市在經濟、技術、人才、信息和物流等方面的輻射,加強我市與周邊城市的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三是我市具有遼化、弓礦公司、慶化公司等國有大企業加快發展和民營企業不斷壯大的雙重基礎。近幾年的重點項目建設成果在今後幾年將進一步顯現,一批重點企業的帶動作用將更加突出。同時,我市具有明顯的區位、資源、產業優勢、較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深厚的古城文化底蘊,這些都為今後我市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加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日益迫切,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難度加大;外向依存度偏低,利用外資領域較窄,外經貿對經濟的牽動作用不突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科技人才制約因素日趨明顯;由於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深化改革面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農村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基礎設施仍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還有很多薄弱環節;社會保障和就業壓力較大,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還較為突出,保持社會穩定的任務很重。
「十一五」時期,我市機遇和挑戰同在,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我們要有加快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牢牢抓住發展機遇,妥善應對各種挑戰,實現經濟和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努力把遼陽建設成為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具有特色和活力的現代化生態型新興工業城市。
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遼陽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3、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和實施我市「十一五」規劃,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目標,以振興老工業基地為中心任務,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推進協調發展為著力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促進全市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打造「實力、平安、誠信」遼陽,構建和諧社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實現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要進一步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轉變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實現建設「實力遼陽」的目標。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要全面深化經濟社會、政府管理各個領域的改革,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更好的體制環境,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內外經濟的競爭與合作,積極有效地利用國內外市場和資源。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全面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之上的再創新能力,實現經濟長期持續發展。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努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發展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要求,更加註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協調,更加註重「平安遼陽」和「誠信遼陽」建設。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4、「十一五」時期要基本實現遼陽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目標。主要標志:一是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確保五年經濟總量翻一番,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三是把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建立較為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四是城鄉人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要較多地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確保2007年建成國家衛生城市,2010年建成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六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和諧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主要預期指標: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0億元,年均增長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600元(按現行匯率計算約摺合4760 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達到36億元,年均增長15.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6億元,5年累計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73億元,年均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0%,5年累計達到5億美元;出口創匯年均增長30%,5年累計 25億美元;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40元,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70 元,年均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總量控制在187萬之內;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人均期望壽命75.6歲。
三、努力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5、深化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完成國有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進一步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和公用事業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目標要求,調整收支關系,合理劃分稅收征管體制和分享許可權,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和收支兩條線的改革,加強收入管理,提高依法理財水平,整合政府財力資源,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推進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革,搞好增資擴股,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完善內控機制建設,加強遼陽金融安全區建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深化保險業改革,規范保險市場秩序。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完善項目審批、核准、備案制度,明確政府審批核準的范圍和程序,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職能,完善投資決策責任制。
6、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解決好目前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切實履行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理順政府與企事業單位和市場中介組織的關系,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建立健全科學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完善公務員特別是行政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建設服務型政府。以加強公共行政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調整政府機構設置。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調研製度、集體決策制度、公示和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和決策失誤追究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切實做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機構編制管理;深化以人員聘用為重點的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體現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
7、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繼續營造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治、政策和市場環境,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鼓勵全民創業。消除政策歧視,放寬市場准入,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禁止進入的一切行業和領域,都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健全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特別要著力疏通企業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依法保護私人財產權,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監督管理。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保障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合法權益,逐步增加職工收入。
8、積極參與沈陽經濟區的經濟合作。我們要抓住構建沈陽經濟區的機遇,積極參與,推進合作,務求取得實效。進一步加強與沈陽、鞍山等周邊城市的經濟、技術、交通、旅遊等各個領域的協作,促進資本、貿易、技術、人才和旅遊資源的互動,形成統一、開放的市場。要重點加強與沈陽搞好工業區布局的對接和產業配套協作,發展現代物流,利用沈陽的招商平台,擴大對外開放。
9、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打破行政界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按各園區功能做好項目進區的安排,突出各工業園區的特色,不斷完善園區服務功能,增強園區集聚效應。要重點發展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慶陽工業園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降低進區企業配套設施投資成本。鼓勵和支持城區老企業加快向工業園區搬遷。同時還要加快培育首山、劉二堡、蘭家、佟二堡、燈塔、大河南、沈旦等縣(市)區級的工業園區,加強與沈陽、鞍山等周邊城市工業布局的銜接。「十一五」期間,按照園區功能,力爭形成精細化工、裝備製造、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業等生產基地;各工業園區引進項目數量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年均增長50%以上,經濟增長速度年均增長30%以上,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
10、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充分利用國家關於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先導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搭建招商引資平台,高質量地做好項目包裝工作,提高招商引資水平,自覺接受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輻射,大力承接國際和東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把利用外資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科技進步、企業改革和公共事業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營造全方位開放氛圍,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招商方式,建立以政府為指導、專業隊伍為骨幹、中介組織為輔助、園區為載體、企業為主體的招商機制,爭取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加強與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 積極吸引粵、滬、蘇、浙等東南沿海和國內其他地區的科研金融機構、企業、資本、專利技術等進入我市,發揮集聚優勢,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逐步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由出口創匯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推動加工貿易升級,重點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重點出口企業,提高加工貿易的產業層次和配套能力,增強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特別是發展旅遊、運輸、建築工程等服務業貿易。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和域外投資建廠,開展對外加工貿易、技術、設備和勞務輸出,緩解資源約束和就業壓力。高度重視進口設備的技術含量,引導企業重點引進核心設備、關鍵技術和零部件。
四、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1、堅持工業強市方針。工業是我市加快發展、實現遼陽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主要帶動力量。要繼續堅持工業強市的方針,實施北打沈陽牌、南打鞍鋼牌、內打特色牌的戰略,按照增加總量、優化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高效益的總體要求,加快培育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繼續支持重點骨幹企業的同時,注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發展產業集群,努力培育「拳頭」產品,加快新興工業化進程。到「十一五」期末,工業增加值達到408億元,佔全市GDP總量的57%,年均增長17%。
12、做大做強化工化纖塑料業、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業「兩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裝備製造及配套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和礦產建材業「三個重點」 產業。繼續支持遼化、慶化、弓礦等中省直企業發展,推動原材料工業向集約化、大型化、高級化、系列化和高加工度方向發展。到2010年,遼陽石化分公司、遼陽化纖公司、慶化公司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20億元、72億元和26億元。全力推進遼陽石化分公司年加工550萬噸俄油、年140萬噸大重整、年產30萬噸精己二酸等重點項目加快實施,確立遼陽石化中國北方最大芳烴生產基地和以芳烴深加工為主的化纖原料基地的優勢地位。地方化工化纖塑料產品加工企業要圍繞遼化主副產品,大力發展原材料精深加工,拉長加粗環氧乙烷、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龍66和胺系列產品等產業鏈條,形成上下游關聯互動的產品系列,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和產業規模競爭力,構建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石化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到2010年,化工化纖塑料業增加值達到188億元,年均增長 21.5%,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6%以上;大幅度地提高「兩化」主副產品本地加工率。
抓住鞍鋼本鋼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密切同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的協作配套,加快改造、提升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拉長鋼材加工、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鏈條,重點培育金屬加工產業集群。到2010年,鋼鐵和有色金屬加工業增加值達到85億元,年均增長13%,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21%。
抓住沈陽發展汽車工業和建設國家裝備製造業基地的機遇,提高裝備製造及其配套業的開發、成套和配套能力。大力扶持發展紙機、葯機、鍛壓等傳統裝備製造業,鞏固其在全國同行業的優勢地位。充分發揮我市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進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建設,重點培育稻米、玉米、大豆、水果、薯類、蔬菜和肉蛋奶等深加工產業鏈。大力開發和推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學類、金屬類、復合類、資源節約類新型建材,提高傳統建材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生產集中度,引進和推廣綠色建築、生態建築和可持續建築的新理念,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消耗高、技術落後的工藝和產品,新型牆體材料的比重達到70%。突出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推進以本溪、遼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水泥工業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到「十一五」期末,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噸。到2010年,裝備製造及其配套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分別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礦產建材業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
13、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名牌產品。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大力培育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型材料4大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推進50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實施名牌戰略,引導企業把技術進步作為實施名牌戰略的根本手段,推動各類資源向名牌集中,建立名牌培育機制。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力爭新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50個以上,其中新創國家級名牌和馳名商標5個以上。
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以建設「數字化城市」為目標,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高全地區信息化程度,大力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重點推進寬頻城域網、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信息交換與信息資源建設進程,加快城市建設與管理、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社會安全和醫療衛生的信息化工程建設。
14、加快發展服務業。順應產業結構快速升級的要求,以服務方式規范化、服務業態多元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產服務專業化為發展方向,加快構築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的格局。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土地、技術、勞動力等各類要素市場,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抓好食品、葯品及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加快發展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服務業,重點拓展西關中心商業區,規劃建設站前中心商業區,培育發展特色商業街,建設區域和社區商業(中心)街。拓寬社區服務領域,開展家政服務、就業指導、法律咨詢、衛生保健等社區服務。加速改造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村產地市場,積極參與全國的「萬村千鄉」工程實施,重點發展鄉鎮、村兩級連鎖超市。規范建築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引導房地產業規范、健康發展,加強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開發。加快發展旅遊業,以歷史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態為特色,以改善旅遊基礎設施、提高服務功能和接待能力為重點,抓住沈陽舉辦世博會的契機,推出一批特色旅遊精品線路,打造遼陽旅遊品牌。
重點發展物流、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加強物流公共基礎設施、物流信息網路和物流政策體系建設,重點培育農產品、建材、化工化纖塑料等工業品物流配送中心,組建社會配送網路,鼓勵工商企業逐步把物流業務分離出來,引導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積極發展金融業,引入域外金融投資者,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創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創建直接融資平台。重點發展信息服務業,拓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社會信用、寬頻等網路增值服務。加快培育為企業服務的市場調查、管理咨詢、融資設計、會計服務、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組織。積極鼓勵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競技體育等產業進入市場,加快產業化進程。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44億元,年均增長14%。
五、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5、科學編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學編制好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做到「五新」,即發展壯大新產業,大力發展特色塊狀經濟,加快專業村建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規劃建設新村鎮,搞好村鎮建設整體規劃,達到「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整潔、村(鎮)貌美化」的基本標准;建立健全新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健全完善各類農村公共服務組織,加強對農民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以培養新型務工農民和產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為目標,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經商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同時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設樹立新作風,選好配強鄉鎮、村領導班子,提高農村幹部的素質和能力,轉變工作作風,促進黨風政風煥然一新。進一步用政策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環境,塑造農村新風貌。
16、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業必須改變傳統生產模式,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精品、高效、特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擴大優質水果、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實施畜牧業「倍增計劃」,大力推廣稻田養殖,不斷優化淡水養殖品種結構。強化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提高無規定疫病示範區建設水平。加快農業標准化生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和規范的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建立健全縣管為主、區域設站的農技推廣網路,重點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擴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覆蓋面。加強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設施農業發展步伐,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一大批種養加銷一體化的農業產業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水土保持、治澇、防洪、灌溉等27項重點工程建設,全部完成農村三、四類排水站改造工程。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機化水平。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重點發展沼氣池、秸桿氣化及北方能源模式。進一步加強農業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災害性天氣預警和防災減災的能力。到2010年,農業增加值達到38億元,年均增長8%。
17、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城鎮化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加快形成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在繼續調整優化第一產業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和加快發展縣域工業,以工業發展帶動農業和服務業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全面振興。發展縣域經濟要堅持因地制宜、項目牽動、擇優扶持和追求綜合效益的原則,著力培植一批稅源大戶,建設財源大縣(市)。通過加快發展,強化征管,完善財政體制和規范轉移支付制度等辦法,促進遼陽縣、燈塔市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
18、加大支農扶貧的力度。實行「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進一步改善農村的金融服務,形成財政和金融支持農業和農村的長效機制。繼續推進「百村扶貧開發工程」。大力實施 「整村推進」扶貧計劃,重點加大省確定的33個貧困村和市確定的30個貧困村的建設力度。培育扶持扶貧龍頭企業,推進「訂單式」勞動力轉移。繼續堅持領導幹部聯系貧困戶制度,實施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計劃。「十一五」期末,全市9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階段脫貧目標,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30元,年均增長 9%以上。
19、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繼續堅持土地承包政策,穩定農民長期的承包經營權。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全面推進林木、林地使用權依法流轉。鞏固稅費改革成果,開展村級財務代理制和清理村級不良債務試點工作。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各類合作組織和農民專業協會的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20、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農村公共事業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薄弱環節,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實施「村通油路」工程,實現全部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到「十一五」期末,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新解決30萬人口飲水問題;實施農村改廁工程,使 70%以上的農戶能使用上符合衛生要求的廁所;實施農村垃圾收集與處理工程,使70%以上的村莊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轉運場所。加快發展農村教育,鞏固「雙高普九」成果,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的力度,促進農民工向產業技術工人轉變。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成覆蓋全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搞好農村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化步伐。
21、加快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搞好小城鎮建設規劃,切實解決規模偏小、布局分散、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以劉二堡、佟二堡等市級以上示範鎮和省級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帶動一般小城鎮和中心鎮發展,不斷完善城鎮體系,提高建設品位,增強輻射能力。以白塔、文聖、太子河、宏偉四個區農民新村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和城市面貌。遼陽縣、燈塔市、弓長嶺區要引導農民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建設一批有
Ⅵ 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的科技英傑
陳俊武,男,中國科學院院士,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1927年3月出生,福建省長樂縣人。1948年北京大學化工系畢業。陳院士是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六十年代,他擔任了我國第一套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設計師,指導設計了我國第一套120萬噸/年的催化裂化裝置,及時解決了催化劑損耗大的技術難題,並開創了國內首次大型流態化工業測試技術,因此他在1978年獲得科學大會獎。七十年代,他指導設計了我國第一套同軸式催化裂化工業試驗裝置,並於1982年在蘭州煉油廠工業化放大成功,此項技術198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2年,陳院士擔任中國石化總公司催化裂化技術攻關組組長,組織科研、設計、煉油等單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關,成功地開發了國家「六五」攻關重點項目「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 198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0多年來,他先後主持過多個煉油廠的總體設計,指導過上百套煉油裝置設計,尤其對流化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開發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陳院士一直是我國煉油工程技術的帶頭人之一,為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995年,陳俊武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汪景礪,男,北京市人,1927年10月生,1949年北京大學化工系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設計大師。六十年代,汪景礪從事油母頁岩製取頁岩原油技術開發,對當時中國天然原油還未大力開發前的能源利用做出了貢獻,受到了當時東北人民政府的重獎。1965-1974年,他擔任工廠設計師,完成了長嶺煉廠國內第一套獨創設計的躉船式碼頭,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1972-1974年,擔任格爾木—拉薩輸油管線設計總負責人,受到西藏自治區政府和國家獎勵,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國家優秀設計銀獎。他負責過洛陽煉油廠總體規劃及設計,先後主持審定了廣西煉油廠、重慶煉油廠、東北南輸管線等一批項目的技術經濟論證,審定了洛陽、廣西等一批煉油廠環境評價,為煉油廠設計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負責的石油化工廠環保(雜訊)預評價方法及應用軟體開發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年負責約旦頁岩油試驗,獲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葉杏園,男,浙江寧波人,1934年2月生。1956年浙江大學煤煉油設計專業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設計大師。 葉大師指導設計了我國當時國內單系列最大的洛陽石化總廠80萬噸/年加氫精製,擔任了我國第一套中壓加氫裂化裝置改造的項目負責人,在國內的煉油裝置首次實現了中壓加氫裂化,該項目分獲中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他還負責參與過茂名石化公司、南京煉油廠加氫裂化裝置的引進工作,成功地將上海石化總廠9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改造為能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將揚子石化公司12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改造成200萬噸/年油、化、纖相結合的加氫裝置,為我國煉油化工裝置國產化創造了條件。八十年代後期,葉大師負責國家「七. 五」攻關項目——鎮海煉化新建8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國產化的設計,該裝置成套技術,分獲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工程設計,被評為全國第七屆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九十年代初,葉大師擔任中石化總公司「八.五」十條龍攻關項目之一--大慶中壓加氫改質技術項目攻關組副組長,該項目1994年獲中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並被國際知名雜志譽為世界三大催化柴油改質技術之一。葉大師負責組織茂名渣油加氫處理(S-RHT) 「十條龍」攻關項目的設計與開發,2001年通過國家鑒定驗收,得到了集團公司及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在含硫原油加工技術領域的一項空白。此項目 2001年獲石化總公司技術進步一等獎。
郝希仁(1942- ),男,山西大同人,國家設計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郝大師1964年畢業於太原工學院。四十多年來,他曾參加過多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發,主持完成了蠟油催化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催化裂解等海內外四十多個煉廠、五十餘套裝置的工程開發和設計。他主持完成的我國規模最大的300萬噸/年蠟油催化裂化裝置,於1999年在鎮海煉化投產,能耗、產品收率、操作性能均達到了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獲得了第十屆全國優秀設計銀獎、中石化優秀設計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大連石化35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裝置,解決了世界級大型裝置處理重油的技術難題,於2002年投入工業運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該裝置榮獲中石化優秀設計一等獎。自2000年以來,他作為攻關組主要成員,參與開發了降低汽油烯烴的MIP催化裂化工程技術。2003年在鎮海煉化1#催化裂化裝置改造中又實現了MIP-CGP技術的成功應用。僅鎮海煉化一套裝置每年就增加效益3億元。該技術獲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工程技術開發中,他作為第一發明人提出的2項專利已獲授權。多年來,他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優秀設計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優秀設計獎5項,申請專利10項。為我國催化裂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裝置規模達到世界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注重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合著專著1部,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技術論文16篇。曾先後獲得中國石化總公司有突出貢獻的科技管理專家、國家勞動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勞動模範等稱號。1997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目前,他仍然奮戰在我國石化工程建設的一線,主持著多個催化裂化新建及改造項目的設計工作,正致力於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催化裂化技術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Ⅶ 水與城市規劃和發展
李復興1李貴寶2
(1.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2.中國水利學會)
水是世間萬物生存的根本,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創造文明的人類得以棲身的居所。水與城市的關系因為水的短缺和污染,以及城市化的發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以如此重視。
一、城市的誕生與發展
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人類逐水而居,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誕生。水在城市誕生過程中,直接影響其風格和布局。水對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貫徹始終的。
在我國古代,城鎮之間的往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內河航運而發展壯大的,特別是溝通全國的大運河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城鎮。隋唐時期橫貫東西的隋唐大運河,先後孕育了長安、洛陽、汴梁等一批著名的古都,元代以後橫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則由於溝通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聯系而使之更加繁榮,同時在運河沿線也先後形成了一大批與之息息相關的中小城市,如揚州、淮安、徐州、濟寧、聊城、臨清、德州、滄州、通州等。可以說,如果那時沒有水、沒有水運,城市如何發展、如何得以繁榮,難以想像。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更與水有著緊密的聯系,古埃及的文明孕育於尼羅河,古印度文明發源於恆河,古巴比倫文明誕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岸,而黃河文明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現代城市大都是在古城鎮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國內外許多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地區,大多坐落在大江大河附近,如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沿岸的城市,歐洲的萊茵河經濟帶,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等。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城市的發展也帶動了水產業、水文化的發展,然而城市的快速發展及其擴張也給城市帶來了水問題:缺水、水污染。
有水使城市充滿活力,缺水使城市走向衰亡。我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的河南開封朱仙鎮,在北宋時地處運河轉口地帶水陸要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盛極一時的水陸碼頭,而後來運河年久堵塞,水運不暢,商貿漸衰,城市也隨之失去活力,成為鮮為人知的荒涼小鎮。其他三鎮,即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則仍藉助水的活力,頗有名氣。
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同樣要得益於水及其文化的發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所以聞名天下,正是因為有了美麗潔凈的西湖。相比之下,武漢的東湖,除了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全國首批頂級4A級景區以外,似乎沒有讓人想到更多,於是就產生了「東湖大,西湖名」這樣的評價。東湖除其文化底蘊與西湖相比較差之外,水質惡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資源喪失等也是困擾東湖發展的原因之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江堰市因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而命名和聞名世界。由此看來,一座城市的興衰與水是息息相關的。擁有健康的水系統並且能夠科學配置合理利用水,讓水與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縱觀歷史,無論是外國還是中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歷來就是人口經濟最繁榮的地方,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一個典型。反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其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均明顯不如前者。
二、我國城市水問題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治水興水歷來是興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針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把解決水資源問題擺上重要位置,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長率,而用水總量實現了微增長,特別是近10年來,部分地區實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以佔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綜合用水量,保障了國民經濟3倍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高速增長。國家「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0%兩項節能減排指標按年度全部完成。
然而,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現階段我國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國將要長期面臨的基本國情。水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城市,由於人口高度密集和其經濟的快速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之旱澇災害和水污染事故的不斷發生,城市水問題更加突出。
(一)缺水
缺水是我國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全國約655個城市,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0多個城市。著名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為解決北方地區的缺水而建設的,這樣可解決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嚴重缺水現狀。
其實城市調水早就有之,最早的如「引灤入津(天津)」工程。水源短缺制約天津城市的建設發展,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國務院於1981年9月決定興建引灤入津輸水工程,跨流域從300多千米以外引灤河水。1963年,香港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為解決香港水荒問題,中國政府撥專款興建東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建成投產。隨後,引水調水的工程有「引灤入唐(唐山)」、「引碧入連(大連)」、「引黃濟青(青島)」、「引黃入晉(山西太原、大同等)」、「引江濟太(太湖)」、「東北的北水南調(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調往遼河,以補充遼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沿調水線地區部分用水)」、「甘肅引大入秦(大通河水跨流域調至秦王川地區)」等。
還有一種就是水質型缺水城市。如合肥市為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巢湖雖然水量豐沛,但水體呈現嚴重的富營養化,特別是西半湖水質全年大部分時間為Ⅴ類或劣Ⅴ類水,2003年合肥市城市生活用水停止從巢湖取水,不得不從上游的響洪甸、佛子嶺水庫調水。由此可見,對水污染問題、對節水不夠重視,結果守在水邊沒水喝,還得舍近求遠取水喝。同樣,雲南滇池由於水污染,不得不從滇中調水,外流域調水已成為把滇池救活的最根本的措施。
(二)水污染
目前,全國現狀受水量及水質不安全影響的城鎮人口有近1億,保障城市飲水安全以及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任務非常艱巨。2009年,全國重點城市共監測39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個,地下水源地153個。監測結果表明,不達標水量為58.8億噸,佔27%。
城市水環境污染嚴重,水污染事故頻發,有些污染已造成惡劣影響。如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類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引發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導致哈爾濱全城停水4天。2007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導致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無法正常飲用,導致了空前的無錫水資源危機,市區斷水數日。可見水污染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水污染問題,國民經濟的發展將受到嚴重的制約。
城市面臨的主要水問題可以概括為:多數城市河道斷流,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河道水質惡變,藻類暴發頻繁;河道斷面不斷縮小,各種垃圾沿岸堆積,河道阻斷嚴重,排水功能下降,流動水域變成一團死水;河道整治硬質化,過於人工化,生態景觀布局差;城市水面不足,水域受到侵佔。
三、水與城市規劃和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水平從1978年的17.90%上升到2008年的45.68%;自1978年至2007年,全國設城市總數從216個增加到655個,增長了兩倍多;人口城市化率由17.92%增加到44.94%,城鎮人口達6.07億人,可見發展速度之快。各級各類城市全面發展。其中,2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16個增加到286個,增長了近1.5倍,小城市人口從1331萬人增長到3760.1萬,增長了1.8倍;20萬至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從60個增加到232個,增長了2.8倍,人口從1876.8萬增加到7410.1萬,增長了2.9倍;50萬至100萬人口這一級別的城市,從27個增加到82個,增長了兩倍多,人口從1994.7萬增加到5601.5萬,增長了1.8倍;1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從13個增加到58個,增長了3.5倍,城市人口從2988.3萬增加到14830.1萬,增長了3.9倍,是增長最快的一類城市。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水資源的短缺和水污染對環境與生態的危害,以及水質型缺水問題也日益嚴重地顯現出來,給城市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對水量、水質、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水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涉水管水的部門來說是新的重要的挑戰。
為此,水利部門提出: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保部門提出:把環境保護與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污染減排與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環境治理與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綜合作用。
然而,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依然是由建設主管部門在主導、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與水資源規劃以及環境保護規劃銜接協調的不夠。而不論城市如何發展,總得以水為先。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水資源,城市的生存發展更是要依靠水,城市的景觀美化更需要優良的水環境。
(一)城市規劃應依水而行,量水而定
大多數城市都是依託良好的水源發展起來的,城市是用水戶最集中、用水強度最大、供水保證率和水質要求最高的區域,也是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區域。而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很少考慮資源的承載力,沒有做到以水定規模、量水發展。因此,城市規劃應該以水定城,也就是說城市的規模、城市的發展都必須量水而定。同時,在規劃中必須考慮節約用水和水資源再利用。一方面城市在叫喊缺水,而另一方面城市又存在著水的大量浪費。
由於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缺乏對水資源承受力的考量,華北地區水資源超采量已超過1000億立方米,相當於兩條黃河的水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由於地下水超采,我國現在大概有60餘個城市、地區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從東部的上海到西部的烏魯木齊,從北方的哈爾濱到南方的海口,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存在因超采地下水而形成的地下水位下降,而有松軟沖積層分布的平原、盆地、河谷中的城市尤其嚴重。如蘇州50多年來累計的沉降大於60米,沉降區幾乎覆蓋蘇州全市。
城市規劃應將水資源承載力作為其指導思想之一,改革和完善城市規劃程序,加強城市規劃與水資源規劃和管理之間的協調,城市規劃應充分考慮城市水資源統一管理及可能採取的措施,並將其作為必要內容以一定形式反映出來。在以往工作過程中,水資源綜合規劃對城市總體規劃的約束作用不強,而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制定的水資源綜合規劃更強調它的服務性,往往是「以需定供」的規劃,城市發展的主觀性極大地影響了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因此,應以水資源為制約條件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是確定城市發展的主導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是確定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規定「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以及與土地利用關系密切的專業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兼顧各地區、各行業的需要」。
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在規劃初期,特別強調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水資源條件對城市發展的約束限制。在論證北京適宜的人口規模時,重點論證了水資源承載能力條件下的人口規模,由水務部門完成的《北京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建設適宜的生產生活方式研究》,為確定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控制規模提供了量化依據。同時在規劃中增加了「資源和能源的節約、保護與利用」章節,提出了建設先進的節水型社會的目標和城市建設要量水而行、總量控制、統籌配置的原則,尤其要加強對重點發展區域的水資源配置的原則。
(二)城市規劃應依水而謀,量質而劃
穩定的來水及其水量是城市規劃的基礎,而良好的水環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標志,代表著城市的品位,體現著城市的特色。水環境是提升人居環境的基礎。作為水鄉城市,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與水密切相關,枕河而居、擇水而棲是水鄉市民的首選。因此,開展城市水環境規劃也是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城市人居環境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
水環境規劃和建設要力創城市特色,營造城市新亮點,展示城市個性。要體現生態性和親水性。山無清水不秀,城無水景不美,人類有著天生的親水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市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對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嚮往自然。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充分體現城市水環境的景觀功能,是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城市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充分體現生態和親水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水環境建設的重點。
水環境建設必須融多項功能於一體。城市水環境的本質決定了它的多功能性,城市水環境建設要最大限度地將城市水利、城建配套、環境保護、文化布局、旅遊開發諸多功能統籌布局。除了防洪、蓄水、環保、城市建設的功能外,更要賦予它景觀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功能。
城市的規模與布局,要符合當地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地質構造等自然承載能力,並與當地經濟發展、就業空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相適應;環境保護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情況。近年來,不少城市因環境保護規劃未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實施,或在許多城市的總體規劃中,對環境保護的論述往往還只停留在各個污染點治理的描述上,從而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致使城市環境建設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隨著城市化戰略的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人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水環境保護越來越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安徽省安慶市在水環境建設中重點抓好「五個化」,即文化、亮化、美化、凈化、綠化,其經驗和做法值得有關城市學習和借鑒。武漢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水資源豐富,稱得上「因水而居、緣水而興、以水為榮」。他們把水資源作為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從保障城市合理用水和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戰略高度出發,大力推動節水、水環境保護以及濱水景觀建設工作,2009年3月被命名為「全國節水型城市」。武漢的漢口江灘,通過防洪工程的加強,濱水景觀的營造,使之在洪水季節能夠有效防洪,平日則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昔日凌亂不堪、常遭洪水侵襲的地方如今已成為武漢市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從2002年開始提出了六湖連通,使水景觀與城市交融,提升了城市的品質與景觀。桂林市從1973年到1995年,用了20多年時間重點治污;從1996年到2005年,重點對市區湖泊進行生態修復;從2006年到現在,開始全面生態修復的建設。目前,整個桂林市城市湖泊和河流生態修復都是相互銜接和貫通的,未來的桂林將是「千峰環野立,三水抱城流」。泰州市水系規劃,其中的鳳凰河的整治是泰州水文化水景觀治理的縮影,通過綜合的整治,鳳凰河不僅還原了過去一條自然生態河道,而且還充分反映了其是一條人文氣息的河流。
總之,城市親水景觀在全國還有許多,它們對挖掘城市文化和水文化的內涵,提升城市整體品位,調整旅遊業發展布局,塑造國際大都市形象,無不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歷史意義。各大、中、小城市應結合城市自身的規模、所處的自然條件、經濟能力、技術水平,因地制宜,量力而為;充分發揮水利、藝術、建築行業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對城市水利工程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使其達到既有水文化的底蘊,又不危及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城市規劃應有涉水部門共同參與和協調
水是城市的血脈,是城市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的靈性所在。水對於城市,不僅是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態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把寶貴的水資源充分利用好,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繁榮城市經濟、改善城市生活的必然選擇。
實現人水和諧發展、親水城市、濱水城市,必須多部門合作、溝通與協調。水資源應統一管理,水質水量要協調,水資源配置工作需要循序漸進。這方面黑龍江省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鑒。
2009年,黑龍江省全面推進濱水城市規劃建設,以水興城富城麗城,哈爾濱市在國內城市規劃建設中首次提出「以水定城」。提出濱水城市規劃建設的4個要求,即:
一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規劃。樹立生態理念,注重環境保護;樹立文化理念,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樹立功能理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城市的多種需求;樹立時尚理念,在風格上注重特色,體現大氣、靈氣、秀氣;樹立經濟理念,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二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保護。要把城市濱水區的規劃建設與實施國家江河污染治理重點項目建設和黑龍江省「三供兩治」等重點民生工程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濱水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建設。要把濱水城市防洪堤防建設與景觀建設結合起來,確保堤防安全。
三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開發。要注重文化、休閑、貿易、旅遊等多種功能的綜合利用;要大力推進濱水城市旅遊開發,加快五大連池、鏡泊湖、興凱湖等濱水旅遊區建設。
四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管理。加強國家《城鄉規劃法》的宣傳貫徹落實和執法監督檢查,理順管理體制,共同把水資源管好用好。
總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城市不能「越攤越大」,在城市建設中互相攀比,貪大求洋,勞民傷財地搞「形象工程」,城市的發展一定要適度規模,努力實現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平衡。清醒地認識到調水不是萬能的,它只是解決水污染問題、水資源短缺的一種方式。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會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我們必須尋找第三種方式來解決水的問題,發展低水經濟,營造節水社會;以水定城、量水定城。必須樹立「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追求人與水和諧發展的理念。實現城市與水和諧發展,必須堅持經濟、社會、環境生態協調發展的原則,資源利用的代際原則和區域間協調發展的原則;統籌兼顧水資源的水質保障與水量保障,水資源總量的宏觀控制與用水定額的微觀管理,城市供水系統安全與生態系統安全,城市規模的發展需求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的約束。
參考文獻
[1]張忠祥,錢易.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污染防治對策.北京: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2]竺士林主編.城市發展與水資源.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張彤.探索城市與水和諧發展之路.北京水務,2007(6)
[4]張顯峰.專家建議:城市規劃應該量水而定.科技日報,2006-09-12
[5]姜文超,龍騰銳.水資源承載力理論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城市規劃,2003(7)
[6]毛利勝,周達,周以和.水境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7]杜悅英.專家稱北京水資源問題是生態災難 調水不能長久.中國經濟時報,2010-06-10
[8]周生賢.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環境報,2010-02-01
[9]水利部.中國水資源公報2008.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Ⅷ 廣東辦理風力發電乙級資質需要哪些人員
關於《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標准框架(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關於市政行業的改革內容,整合原化工石化醫葯、石油天然氣、電力、市政行業中的專業資質,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原丙級資質並入相應專業乙級資質;取消其他行業的專業資質,並入相應行業資質,原甲、乙級專業資質並入相應等級的行業資質,原丙級專業資質並入乙級行業資質,整合後會增加配備人員而不會減少,企業辦理資質的費用也將會增加;風力發電在電力行業設計資質中,分為甲、乙兩個等級。申請電力行業風力發電工程專業設計資質應當達到或具備怎樣的條件,主要分為五部分,一是對企業資質信譽的審核,二是考察企業的技術條件三是考察企業的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前三部分是對企業的硬體考核,四是人員配備表,此部分主要考察人員配備情況,五是辦理時間及時長。
一、企業資質信譽
(1)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
社會信譽良好,注冊資金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
二、技術條件
(1)專業配備齊全、合理,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少於所申請專業資質標准中主要專業技術人員配備表規定的人數。
(2)企業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0年以上設計經歷,且主持過所申請行業相應專業設計類型的中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3項,或大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1項,具備注冊執業資格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3)在主要專業技術人員配備表規定的人員中,主導專業的非注冊人員應當作為專業技術負責人主持過所申請行業相應專業設計類型的中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2項,或大型項目工程設計不少於1項。
三、技術裝備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術裝備及固定的工作場所。
(2)有較完善的質量體系和技術、經營、人事、財務等管理制度。
四、風力發電人員配備標准
1、電氣專業:注冊電氣(發輸電)工程師1名、
2、結構專業:注冊一級結構工程師1名、
3、地質專業:水利水電高級工程師1名、
4、規劃專業:水利水電高級工程師1名、
5、水土保持專業:水利水電高級工程師1名、
6、環境保護專業:中級工程師1名、
7、工程經濟及概預算專業:中級工程師1名、
8、水文氣象專業:中級工程師1名、
9、水力/風力機械及金屬結構專業:中級工程師1名、
五、辦理流程:
1、提供符合要求的工商
2、購買勘察設計系統鎖及其閱讀儀
3、配備職稱人員,職稱人員需要提供設計經歷及相關業績
4、在勘察設計系統錄入資料,並生成上報資料(網上申報並列印形成附件材料),人員及業績需要備案
5、在河南省政務網提取企業及人員並上報相關信息材料
6、去省廳遞交申請表
7、遞交省建設廳進行審批,審批時間一般在20個工作日(不含專家論證時間)
8、批前公示-批後公告-領取證書
公司願景:協助每一個勘察設計單位擁有自己的資質。
Ⅸ 急求公司八周年慶晚會對聯一副 公司從事石化工程設計 八周年慶 可以預祝希望上市成功!謝謝!
八載春秋開創設計最前沿
四季昌隆引領上市最高峰
萬事長虹
Ⅹ 建築工程一切險和安裝工程一切險的區別是什麼
一、保障范圍不同
安裝工程一切險是指針對各種設備、裝置的安裝工程(包括電氣、通風、給排水以及設備安裝等工作內容,工業設備及管道等往往也涵蓋在安裝工程的范圍內。安裝工程一切險包括: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建築電氣、智能建築、通風與空調、電梯安裝等分部工程)的保險。 主要保險責任為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
建築工程一切險承保各類民用、工業和公用事業建築工程項目,包括道路、水壩、橋梁、港埠、引水供水工程等,在建造過程中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損失。
二、風險開始時間不同
建築工程保險的標的從開工以後逐步增加,保險額也逐步提高,而安裝工程一切險的保險標的一開始就存放於工地,保險公司一開始就承擔著全部貨價的風險,風險比較集中。在機器安裝好之後,試車、考核所帶來的危險以及在試車過程中發生機器損壞的危險是相當大的,這些危險在建築工程險部分是沒有的。
三、風險的成因不同
在一般情況下,自然災害造成建築工程一切險的保險標的損失的可能性較大,而安裝工程一切險的保險標的多數是建築物內安裝及設備(石化、橋梁、鋼結構建築物等除外),受自然災害(洪水、台風、暴雨等)損失的可能性較小,受人為事故損失的可能性較大,這就要督促被保險人加強現場安全操作管理,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四、風險損失率不同
安裝工程在交接前必須經過試車考核,而在試車期內,任何潛在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損失,損失率要佔安裝工期內的總損失的一半以上。由於風險集中,試車期的安裝工程一切險的保險費率通常占整個工期的保費的1/3左右,而且對舊機器設備不承擔賠付責任。
五、除外責任方面,二者也有不同
安裝工程一切險的除外責任(部分)
1、戰爭、類似戰爭行為、敵對行為、武裝沖突、恐怖活動、謀反、政變引起的任何損失、費用和責任;
2、政府命令或任何公共當局的沒收、徵用、銷毀或毀壞;
3、罷工、暴動、民眾騷亂引起的任何損失、費用和責任;
4、被保險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為或重大過失引起的任何損失、費用和責任;
建築工程一切險除外責任(部分)
1、設計錯誤引起的損失和費用;
2、自然磨損、內在或潛在缺陷、物質本身變化、自燃、自熱、氧化、銹蝕、滲漏、鼠咬、蟲蛀、大氣(氣候或氣溫)變化、正常水位變化或其他漸變原因造成的保險財產自身的損失和費用;
3、因原材料缺陷或工藝不善引起的保險財產本身的損失以及為換置,修理或矯正這些缺點錯誤所支付的費用;
4、非外力引起的機械或電氣裝置的本身損失,或施工用機具、設備、機械裝置失靈造成的本身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