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渠六河的作用
作用是疏通河道,發展水岸經濟,滿足旅遊各項需求。
一渠指西湖引水渠西乾渠,六河指澗水河、西護城河、南護城河、東護城河、利汴河和惠濟河。
⑵ 開封經濟發展現狀和前景
我是開封土長的,我了解的開封說說,開封目前在全省經濟中排行是中下游,在全國更不用數了。但是目前在全省經濟中增長是最快之一。對怎麼幫助開封解決問題,我沒有見卓。
⑶ 開封市六河一渠西護城河南段東岸車道施工新修寬度與設計要求相差15公分,這是
開封市六河一渠西護城河南段東岸車道施工新修寬度與設計要求相差15公分
⑷ 請問誰有關於開封水系或者護城河的資料我找的都快哭了5555包括水系周邊如何建設的也行啊!
開封古城牆外有護城河_經黃乾渠與黃河相連,是黃河在汛期的瀉洪通道。這護城河早在宋朝時應該是與南北大運河相連的,《清明上河圖》正是描繪了作為水運樞紐的京都氣派。由於黃河數次改道、自宋以後大運河不再經過開封,開封城逐漸沒落,河流或縮小、改道,或失去與幹流的連接,漸漸消失在人口日益膨脹的城區之中。直到70年代末期,開封還殘留著星星點點的運河水城的遺跡,那就是散落在護城河附近以及城牆內外的大大小小的湖泊。
位於遠郊的湖泊由於較少遭到人為破壞,面積較大,開封人稱作「池」,解放後加以利用,修成水庫,如今現存黑池、柳池。位於城內和近郊的湖泊,大的稱做「坑」,小的稱作「湖」最著名的就是潘家湖,楊家坑。兩湖位於昔日皇宮的龍亭腳下,後來被劃歸龍亭公園管理,是開封保存至今的少有的未污染水域。由於楊家坑仍與護城河相連,而潘家湖是內湖,兩湖一大一小,一清一濁,愛憎分明的開封人就此給兩湖取了如此貼切的名字,以紀念當年叱吒風雲的楊家將,撫慰因奸臣所害的冤屈亡靈。如果有姓潘的朋友去到潘家湖,即便是再好客的開封人心裡也會有一絲的尷尬,正如杭州的岳飛廟里,秦姓人站在秦檜像前。
與潘家湖、楊家坑同樣著名的,是位於大南門內、小南門外附近的湖群,叫做包府坑。據說,包府坑的得名是由於當年包拯坐鎮的開封府位居於此。改革開放後,開封市政府給改了文雅的名稱——包公湖,湖畔修了紀念包公的廟宇取名包公府。包府坑曾經是開封最大的湖群,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些湖群大大小小五、六個相互連接,同時又有水閘與流經市內的惠濟河相連,湖水清澈,有的湖黃沙漫底,是游泳的好去處。自七十年代末起,這里大規模填湖造地蓋樓,惠濟河流經市內的河段也由於嚴重污染,成了市內最大的排污溝,自七十年代末起被掩埋成地下河,以往的河面如今成了內環路面,也不再與包府坑連接。當年柳泳筆下「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風景已無處可尋了。如今的包公湖只保留了面積最大的東、西二湖,但其面積也大大縮小了。
70年代以前,城牆內外的大小水窪里生長著大鯉魚、荷花和蘆葦,水面的坑邊總是散落地擺著石板,是附近居民洗衣的地方,雖然那時政治運動一波接一波,但也不改洗衣的婆婆和媽媽們家長里短,笑聲飄揚,兒童們穿梭嬉戲,千百年不變的生活景象從《清明上河》那幅畫里一直延續至今。
每年黃河的汛期就是護城河的魚汛了。一個夏天總有那麼三兩次,黃河放閘瀉洪,淺淺的河水就陡漲至半人深,滿河裡翻騰著大大小小的野生魚兒,、成群的、不知名的小魚小蝦,而最多的還是黃河鯉魚。那是沿岸居民的節日,父親們領著大孩、男童紛紛下水,用手抓、用盆舀,就能抓到不少的魚。沒有其它的魚具,斤把重的大鯉魚是用竹桿、棒槌打到的。不寬的河面,此時成了男孩們爭比抓魚的賽場。在那買肉都要憑票的年月,抓魚的機會多麼令人振奮。
男人抓魚,女孩和幼童不準下水,就在岸上一邊數桶里的魚,一邊將河灘的沙子仔細地壘起,留出小口讓河水灌進,不一會兒,圍起的沙堡里就游滿了無數的細小魚蝦苗兒,孩子們用罐頭瓶裝起,回家養玩。開封東郊是工業區,有一些工廠沿岸而建,每逢魚汛工廠總是對周圍的居民網開一面,讓人們經過廠區下到河裡。更有不怎麼忙的工人沿河觀戰,好不熱鬧。魚汛的結束總是最令孩子們心存無奈和不舍的,談論起來,對黃河岸邊總有機會捕魚的農夫漁人更是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直至70年代的後半期,工廠的垃圾污水越放越多,河流改變了顏色、河岸不見了沙灘,護城河的魚汛從此絕跡。
如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開封現存不多的水域全都得到了治理和恢復,水面多了分清怡,但當年的景象再難尋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