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建築設計 > 簡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

簡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

發布時間:2021-08-16 22:43:11

Ⅰ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麼特點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魚嘴分水堤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

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自動泄洪,使多餘的內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內江不受洪災。

寶瓶口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

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1)簡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擴展閱讀

地理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靈岩寺,翠月湖,紫坪鋪等。

重點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傑作。

Ⅱ 都江堰修建的原理

「深淘灘、低作堰」以及「遇灣截角、逢正抽心」。

都江堰為今人提供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它開創的「深淘灘、低作堰」以及「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針,在今天看來,依然可以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思想。

其「順應自然、因勢利導」的設計思路不僅是中華文化史上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應該是人類改造自然、實現「天人合一」的典範。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總體設計,不僅僅考慮如何引水灌溉,而且兼顧分流、防洪、排沙、疏浚等多功能的發揮,這種多元化設計思路,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簡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擴展閱讀:

都江堰修建歷史貢獻:

1、疏導型無壩引水方式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首要歷史貢獻。

史書記載,作為長江主要支流的岷江曾泛濫成災、為害甚重。據傳,古蜀都及三星堆文化遺址都是被它突然淹沒。

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率眾利用岷江出山口的山形地貌,藉助彎道環流,以疏導型無壩引水方式建成都江堰水利工程。

2、成就「天府之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又一歷史貢獻。

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農業的發展關乎整個國家命運。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工程的修建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都江堰水利工程對於四川的農業發展意義重大。

Ⅲ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誰設計的

李冰,中國古代科學家,其身世和生卒年代已經無法詳考。只知道約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此外還流傳有他父子二人興建都江堰的故事。

水利是農業的根本命脈,我們的老祖先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並開始致力於水利工程建設和研究。於是春秋之際在中原地區建設了四大水利工程:河北漳水十二渠、關中平原鄭國渠、安徽壽縣的芍陂、四川灌縣都江堰。這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要數都江堰,這是因為它至今基本上仍是當初原貌,李冰設計的都江堰,用今天的科學來分析,也仍然是無懈可擊的。

都江堰是世界歷史罕見的水利工程。

李冰採用人工的辦法,在距離玉壘山稍遠的江心,築起一道分水堰,迫使岷江流到玉壘山前分成兩股,讓其中一股流人寶瓶口。在波濤洶涌的江中築成如此的大堰,何其難也。當時用鵝卵石築,石頭太小,水一沖即垮;用開鑿寶瓶口的大石塊築,投入水中,仍被沖得東搖西晃。李冰從多次失敗的試驗中,終於採用漫山遍野的竹子,編成竹籠,再裝上鵝卵石,形成一個整體,一舉獲得成功。這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形成水利史上有重大意義的發明創造,一直為後來的水利工程所廣泛採用,直到今天築堤修堰時常用的「鉛籠」,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作的。

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農田灌溉系統的傑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其規模之大,建築之早和收益之宏,在古代世界是沒有先例的。

都江堰由分水「魚咀」、「飛沙堰」和「寶瓶口」三項主要工程組成。分水「魚咀」是中流作堰,把岷江一分為二。東邊是內江,是岷江的別流;西邊是外江,是岷江的主流。「飛沙堰」是調節入渠水量的溢洪道,而「寶瓶口」是總進水口。李冰採用「分流守江,築堰引水」的辦法,使這三項工程互相依賴,互相調節,互相制約,構成了一個設計周密、布局合理的水利樞紐工程,具有灌溉、防洪和航運等多種效益。

都江堰以其高度的科學性和創造性的完美結合,一直使用了兩千多年,灌溉了內江兩岸的千里沃野,至今完好。因此李冰和他所興建的都江堰受到無數中外科學家的一致贊譽。

Ⅳ 求解答: 以都江堰為例說明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和成就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不是隋唐時期)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將原來的天然河流(岷江)截流了一部分,用來灌溉成都平原。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發展,都江堰的各個渠道,就像人身體的毛細血管一樣,遍布了整個成都,可以說天府之國的由來就是因為都江堰的存在。都江堰能防洪、灌溉並舉,至今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工程重在疏導,維護了生態平衡,保護了環境。

Ⅳ 簡述都江堰的水利原理及歷史意義

都江堰的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岷江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涌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於它建築在岷江沖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Ⅵ 簡述都江堰水利原理及歷史意義

都江堰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李冰採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也叫分水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築了離碓(同堆),離碓就是開鑿岩石後被隔開的石堆,夾在內外江之間。離碓的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碓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布於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都江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比較好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Ⅶ 誰可以簡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的特點及原理。

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圍已達40餘縣,灌溉面積達到66.87萬公頃。
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分,稱為「離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仍發揮著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灌區范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水利專家仔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後,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這個堰,平時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時則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還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時很大的石塊也可以從堰上滾走。當時沒有水泥,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籠裝卵石作堰,費用較省,效果顯著。

Ⅷ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1.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3.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

4.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

(8)簡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擴展閱讀:

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分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

除了水運之利,都江堰於農業灌溉的效益隨著灌溉渠系的發展愈加為世人所倚重。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寶瓶口至玉壘山東側之後,沿李冰開鑿的兩條乾渠流向成都。西漢時,蜀郡太守文翁新開一條乾渠將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東部。東漢時,「望川原」上「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過現在雙流的牧馬山高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擴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統。1960年代末,灌溉面積達到678萬畝;到1980年代初,灌區擴展到龍泉山以東地區並建成水庫近300座,灌溉面積擴大到858萬畝;此後進一步的灌區改造將灌溉區域擴大到1000多萬畝,總引水量達100億立方米,使之成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與簡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