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鄭板橋讀書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發
鄭板橋對聯及故事
臨流口吸西江水;
隔岸拳擎北固山。
——鄭燮題江蘇省鎮江北固山海西庵
老屋掛藤連豆架;
破瓢舀水帶鯈魚。
——鄭燮題江蘇省昭陽[今興化]古寶筏寺藕花居
山光撲面經新雨;
江水回頭為晚潮。
——鄭燮題江蘇省鎮江焦山自然庵[別峰庵]
自然庵亦叫別峰庵,為鄭板橋讀書處。鄭燮曾在《奇舍弟》的信中說:「江雨初晴,宿煙收盡,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嬌鳥喚人,微風疊浪,吳楚諸山,表蔥明秀……真是人間仙境也。」此聯寫了江邊憑眺所見之景,正是用自然之筆寫人間仙境,通過將山與江擬人化,以「撲面」寫雨後的「山光」,縱目遠望,經過新雨的洗滌,秀美的山光迎面撲來;用「回頭」稱上漲的「晚潮」,俯視江中,由於晚潮的浸灌,江水緩緩向西倒流。聯語有描寫、有分析,除給讀者新鮮秀活的美的享受外,還揭示了自然現象中的因果關系:山色秀美,由於新雨,江水倒流,源在晚潮。融景、情、理於一爐,回味無窮,詩畫入聯,可謂不同凡響。
此地從來有修竹;
為師真可立梅花。
——鄭燮再題江蘇省鎮江自然庵[別峰庵]
蒼茫海水連江水;
羅列他山助我山。
——鄭燮題江蘇省鎮江漢焦公祠[漢三詔焦了隱士祠
屏花著雨春還麗;
水檻臨風晚更佳。
——鄭燮題山東省濰縣南松廢園
一面樓台三面柳;
二分池沼八分田。
——鄭燮題山東省濰坊復園草塘居
掃來竹葉烹茶葉;
劈碎松根煮菜根。
——鄭燮題四川省青城山天師洞齋堂
此為作者旅遊四川時年作。齋堂即道士飯廳。上聯說,寺後翠竹萬竿,掃來的竹葉,足以烹茶。青城茶素有名,山泉亦是佳水,惟烹煮之法,陸羽《茶經》雲:「其火用炭,次用勁薪。」此處就地取材,以竹葉充之,可見其簡朴。下聯說,山前松蔭覆地,把松根劈碎,便能煮菜。菜根無味,但古人雲:「性定菜根香。」《朱子全書·學四》謂:「某觀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於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矣。」全聯描繪了山中道士簡朴生活的風貌,也點明修行人必須經過清苦的歷練。上聯選用「葉」字,下聯疊用「根」字,以「葉」對「根」,十分工穩。
鄉里鼓兒鄉里打;
當坊土地當坊靈。
——鄭燮題江蘇省如皋土地廟
土地神又叫社神,是神話傳說中管理一個小地面的神,舊時的鄉里村社,即古代的「神社」,一般建有土地廟,奉祀管理本地的社神,即所謂「當坊土地」。每年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的春社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的秋社日,鄉人照例要去土地廟供香燭,焚楮帛,擊鼓吹簫,或祈年豐,或禱時雨。如皋在今江蘇省東部。聯語用的是方言俗諺,極富鄉土氣息,明白如話,童嫗可解,同時也寓幾分生活哲理,為人要入鄉隨俗,為官要明白職權。上句寫祭社之日的熱鬧氣氛,下聯表現鄉民對「當坊土地」信仰誠敬的心態。也反映了土地只在他管轄區域內顯靈的規矩。話雖似率口而出,但寫來傳神寫照,形象生動,情趣盎然。
欲除煩惱須成佛;
各有前因莫羨人。
——鄭燮題江蘇省興化某寺廟
鶴矯雲中,霞飛天半;
竹明水際,松挺岩阿。
——鄭燮題江蘇省揚州杏花樓
奸佞當朝,焉能安其身;
蒺藜滿田,何以措禾苗。
——鄭燮題江蘇省揚州李鱓寓所適我居
種十里名花,何如種德;
修萬間廣廈,不若修身。
——鄭燮再題江蘇省興化李園靜坐亭
咬定一兩句,終身得力;
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鄭燮題北京廣安門白雲觀華室
白雲觀在北京廣安門外,是全真派著名道觀。創建於唐,曾稱天長觀,太極宮,長春宮,清代重建。此聯落款用了「板橋道人」。上聯講華室讀經,但所述方法可泛用於讀書。意謂要把道教經典中最精要的內容,理解消化、牢固掌握,並身體力行,就能終身得到益處。「一兩句」,是概括的說法,道教經典極為浩繁,據統計,共5468卷,只能擇其最精要部分,牢固掌握。下聯講種竹。栽好六七竿竹,就可使四壁清光彌漫。道教講究「清」的境界。教義有清靜無為,神仙所居有玉清、太清、上清等。聯語結合道教寺觀環境向道士提示讀經要訣,一個「咬」字,用得十分形象精煉,獨具神功。對到此的一般遊客,亦對如何讀書的問題,也有啟發意義。
因為... 我一邊看一邊都在想... 要是阿喜的鄭板橋裏有這一幕,一定... 一定很好笑啊... 哈哈
鄭板橋巧言治鹽商
鄭板橋是清朝有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他不僅畫畫得怪,說話辦事有時也怪,讓一些歹人惡人吃了不少苦頭。
有一次,鄭板橋在揚州東關,見一位婦女哭泣,一問,原來因欠了鹽商的錢,鹽商竟把她家的祖傳大龍缸抬走了。鄭板橋安慰了婦人幾句,便去追搶缸的鹽商。
在揚州西街,鄭板橋追上了那伙人,只見鹽商挺著肚子跟著,家人吭哧吭哧抬著大缸走。鄭板橋上前打躬,問道:「掌櫃的,這缸賣不賣?」鹽商一聽,心想,我本來是要錢的,這缸雖好,抬回去也沒啥用,倒不如多要幾個錢,賣掉它。趕緊回話:「賣呀!」
鄭板橋問:「請問一斤賣多少錢?」
鹽商一聽,怪了,歷來缸只有論只賣的,怎麼論斤?細看鄭板橋的打扮,倒像個書獃子,心想,這個人不懂行情,敢情耍耍他,便說:「五錢銀子一斤。」
鄭板橋笑道:「啊,這么便宜,我要我要,快快快,抬到我家裡去。」
鹽商心裡一算,這缸少說也有兩百斤,五錢銀子一斤,還不得一百兩銀子?這不跟天上掉下個大元寶一樣嗎?他怕鄭板橋耍滑,又緊著問:「你不反悔?」
鄭板橋說:「一言為定!」
於是鹽商讓家人又抬著缸往東走。鄭板橋裝著腳上有雞眼,一步挪不了三寸遠,抬缸的壓得受不了,讓他快走。鹽商急著做成這筆買賣,也不管人家受得了受不了,乾脆讓鄭板橋坐到缸里,一齊抬著。到了東門外一個廟門口,鄭板橋讓停下,到廟里借把小秤出來,指著缸底說:
「老闆,就在缸底上敲一塊,稱三斤給我!」
鹽商一聽,火冒三丈:「你這個混賬,世上哪有把缸敲碎了論斤賣的?」
鄭板橋不急不忙地反問他:「唉,我和你說的是論斤買嘛!你怎麼出爾反爾?」
鹽商氣急敗壞地說:「我當你是買一隻缸,一共多少斤重的。」
鄭板橋呵呵笑道:「啊呀,你真傻!我要是買一隻缸,又何必同你論斤!」
鹽商氣呼呼地要拖鄭板橋去評理,鄭板橋滿不在乎地說:「我跟你走,打官司到金鑾殿上我也不怕!」
這時,廟里的和尚出來了,聽了原委,都說鹽商不對,當初談的論斤賣,並沒有說得全買下;既然談不成,缸還可以抬回去嘛。
鹽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叫家人把缸抬走,可這兩個人連一點勁兒也沒有了。和尚又打圓場,勸鹽商論只賣了算了。鹽商此時無計可施,只好按頂債的價錢,二兩銀子賣給鄭板橋。鄭板橋又讓他們抬回到婦人家裡。鹽商一看,又羞又氣,白白折騰了一天,費了千勁百力,一點兒好處也沒落著。
『貳』 關於江蘇興化的八字橋的介紹有哪些
興化八字橋最早建於1466年,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八字橋位於江蘇省興化城區內,它是一座橫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單孔花崗岩石橋。
1611年,興化知縣陳宇對八字橋進行大修,並在橋上建一座八角重檐高大的凌霄亭,上懸「宰相里」的金字匾額,它與橋西約100米處的「狀元宰相」李春芳故居元老府相對應。
後來陳宇又在八字橋東西兩側商鋪的牆壁上題刻由明代內閣首輔李春芳之孫、明代禮部尚書李思誠,明代南京戶科給事中、禮部主事黃建中,明代兵部左侍郎魏應嘉撰寫的《碑記》。
此外,陳宇還在橋上建一座旌表李春芳之女、國子監生王之麟之妻李氏的「節孝坊」。
該橋曾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和嘉慶年間(1796—1820年)進行修建。
尤其是在清代嘉慶年間興化富商金氏出了大量的錢資,用花崗岩長條石更換原來的青條石,使之更加壯觀、結實,而成為興化明清時期88座磚、石、木橋梁中的最負盛名的石橋。
八字橋原來的坡度為45度左右,後於清嘉慶年間改換花崗岩條石時,放低為30度左右。東西橋面各為22級石階,寬3.4米,長20米,上鋪寬0.4米,厚0.16米大小不等的石板132塊。
八字橋兩邊,建有寬大結實的過河樓,樓下皆為商鋪,使橋東西兩側的商鋪連成一片,八字橋儼然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廊橋」。
八字橋上和其東西兩側老字型大小商鋪一家挨著一家。橋西「劉正興篦子店」,生產和銷售興化名產篦子,店堂內懸有鄭板橋題寫的「發光可鑒」匾一塊,從而成為該店金字招牌和鎮店之寶。據說橋內還有一座廟呢!因為自古以來,興化城就有「七廟對七橋」的典故,它們分別是:
上真廟對上真廟橋、東岳廟對東岳廟橋、城隍廟對城隍廟橋、寶嚴寺對羅漢橋、寶筏寺對北門閘橋、小關帝廟對馬橋、文廟對文通橋。
後來人們發現在八字橋橋拱西側石壁上鑿有一高約50厘米、寬約30厘米的神龕,內供奉一尊橋神塑像。其對面東側橋拱石壁也有一神龕,內供一尊河神像。從此,人們才證實「橋內有座廟」的真實性。
八字橋在歷史上也有重修的記錄,1851年修纂的《咸豐重修興化縣志》記載:「一名登瀛,東來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兩橋跨之,參差如八字,曰八字橋。」可見八字橋的起源的確是因為狀如八字,所以才名「八字橋」。八字橋是興化最著名的橋梁,也是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一座橋梁。
『叄』 江蘇興化的八字橋是什麼樣的
興化八字橋最早建於1466年,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八字橋位於江蘇省興化城區內,它是一座橫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單孔花崗岩石橋。
1611年,興化知縣陳宇對八字橋進行大修,並在橋上建一座八角重檐高大的凌霄亭,上懸「宰相里」的金字匾額,它與橋西約100米處的「狀元宰相」李春芳故居元老府相對應。
後來陳宇又在八字橋東西兩側商鋪的牆壁上題刻由明代內閣首輔李春芳之孫、明代禮部尚書李思誠,明代南京戶科給事中、禮部主事黃建中,明代兵部左侍郎魏應嘉撰寫的《碑記》。
此外,陳宇還在橋上建一座旌表李春芳之女、國子監生王之麟之妻李氏的「節孝坊」。
1758年得以修建,整個修建工程一直延續至1796年至1820年才得以完成。
尤其是在清代嘉慶年間興化富商金氏出了大量的錢資,用花崗岩長條石更換原來的青條石,使之更加壯觀、結實,而成為興化明清時期88座磚、石、木橋梁中的最負盛名的石橋。
八字橋原來的坡度為45度左右,後於清嘉慶年間改換花崗岩條石時,放低為30度左右。東西橋面各為22級石階,寬3.4米,長20米,上鋪寬0.4米,厚0.16米大小不等的石板132塊。
八字橋的兩邊,建有寬大結實的過河樓,樓下皆為商鋪,使橋東西兩側的商鋪連成一片,八字橋儼然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廊橋」。
八字橋上和其東西兩側老字型大小商鋪一家挨著一家。橋西「劉正興篦子店」,生產和銷售興化名產篦子,店堂內懸有鄭板橋題寫的「發光可鑒」匾一塊,從而成為該店金字招牌和鎮店之寶。
具說橋內還有一座廟呢!因為自古以來,興化城就有「七廟對七橋」的典故,它們分別是:上真廟對上真廟橋、東岳廟對東岳廟橋、城隍廟對城隍廟橋、寶嚴寺對羅漢橋、寶筏寺對北門閘橋、小關帝廟對馬橋、文廟對文通橋。
後來人們發現在八字橋橋拱西側石壁上鑿有一高約50厘米,寬約30厘米的神龕,內供奉一尊橋神塑像。其對面東側橋拱石壁也有一神龕,內供一尊河神像。從此,人們才證實「橋內有座廟」的真實性。
江蘇興化的八字橋
『肆』 鄭板橋的事跡
鄭板橋是清朝的一位書畫家。小時候,他聰明好學,但家裡很窮,夜裡讀書沒錢買燈油,他經常到附近一個廟里,借著佛燈讀書。後來中了進士當縣令。
鄭板橋一生最傑出的成就,是在許書畫方面獨樹一幟,號稱「詩書畫三絕」。||
他的詩大都來自現實,來自生活,言之有物,讀來妙趣橫生。
他寫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亂石鋪路自成一家,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感,這就是他的「板橋體」。 如今還有不少人在摹仿他的書法呢!
鄭板橋的畫也聞名於世。他特別喜歡畫蘭、竹、石。他認為蘭花四時不謝,竹子百節長青,石頭萬古不移,是值得歌頌的。||
鄭板橋在濰縣當縣令時,因那裡鬧災荒,他私自開倉救濟老百姓因而被罷官。從此,他回到家鄉以賣畫為生。可他有個怪脾氣:一些財主、官吏依仗財勢叫他畫,他卻偏不畫。
鄭板橋賣字畫得來的錢,大多數給了窮人。他身背一個長口袋,賣畫的銀子就放在裡面,一路散發給窮苦百姓,走到家銀子也散光了。
鄭板橋活到七十三歲,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第一段:介紹鄭板橋 第二段:歌頌鄭板橋,鄭板橋的詞書畫 第三段:講舍己為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伍』 山南寶筏寺求第四個字的拼音
第四個字是「筏」,讀音是「fá」。
【字義】:筏:用竹、木等平擺著編紮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陸』 湖北宜昌是枝江市百里洲鎮里洲鎮陳家尾村距離枝江縣多少公里
42分鍾 23.3公里
途經:劉鳳路、迎賓大道
湖北宜昌是枝江市百里洲鎮里洲鎮陳家尾村
從陳家尾村到劉鳳路,行駛3.1公里
左轉,進入劉鳳路,行駛10.2公里
左轉,從劉鳳路到寶筏寺汽渡,行駛3.4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寶筏寺汽渡,行駛1.2公里
靠左前方行駛,從寶筏寺汽渡到G318,行駛1.6公里
左轉,進入G318,行駛640米
請直行,進入迎賓大道,行駛1.8公里
左轉,進入建設路,行駛340米
右轉,進入勝利路,行駛880米
枝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