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綠色建築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
(一)切實抓好新建建築節能工作。
1.科學做好城鄉建設規劃。在城鎮新區建設、舊城更新和棚戶區改造中,以綠色、節能、環保為指導思想,建立包括綠色建築比例、生態環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再生水利用、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內容的指標體系,將其納入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並落實到具體項目。做好城鄉建設規劃與區域能源規劃的銜接,優化能源的系統集成利用。建設用地要優先利用城鄉廢棄地,積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積極引導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推進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
2.大力促進城鎮綠色建築發展。政府投資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築,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築,自2014年起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准。積極引導商業房地產開發項目執行綠色建築標准,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綠色住宅小區。切實推進綠色工業建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修訂工程預算和建設標准,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制定綠色建築工程定額和造價標准。嚴格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強化對大型公共建築項目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情況的審查。強化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加強對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的監管。
3.積極推進綠色農房建設。各級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要加強農村村莊建設整體規劃管理,制定村鎮綠色生態發展指導意見,編制農村住宅綠色建設和改造推廣圖集、村鎮綠色建築技術指南,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大力推廣太陽能熱利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省柴節煤灶、節能炕等農房節能技術;切實推進生物質能利用,發展大中型沼氣,加強運行管理和維護服務。科學引導農房執行建築節能標准。
4.嚴格落實建築節能強制性標准。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嚴把規劃設計關口,加強建築設計方案規劃審查和施工圖審查,城鎮建築設計階段要100%達到節能標准要求。加強施工階段監管和稽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切實提高節能標准執行率。嚴格建築節能專項驗收,對達不到強制性標准要求的建築,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不允許投入使用並強制進行整改。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執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築節能標准。
(二)大力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1.加快實施「節能暖房」工程。以圍護結構、供熱計量、管網熱平衡改造為重點,大力推進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十二五」期間完成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超額完成任務。
2.積極推動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開展大型公共建築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築空調、採暖、通風、照明、熱水等用能系統的節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勵採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改造,對項目按節能量予以獎勵。推進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示範,繼續推行「節約型高等學校」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公共建築改造6000萬平方米,公共機構辦公建築改造6000萬平方米。
3.開展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改造試點。以建築門窗、外遮陽、自然通風等為重點,在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進行居住建築節能改造試點,探索適宜的改造模式和技術路線。「十二五」期間,完成改造5000萬平方米以上。
4.創新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作機制。做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調查和統計工作,制定具體改造規劃。在舊城區綜合改造、城市市容整治、既有建築抗震加固中,有條件的地區要同步開展節能改造。制定改造方案要充分聽取有關各方面的意見,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在條件許可並徵得業主同意的前提下,研究採用加層改造、擴容改造等方式進行節能改造。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減少擾民,積極推行工業化和標准化施工。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嚴格落實工程建設責任制,嚴把規劃、設計、施工、材料等關口,確保工程安全、質量和效益。節能改造工程完工後,應進行建築能效測評,對達不到要求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加強宣傳,充分調動居民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
(三)開展城鎮供熱系統改造。
實施北方採暖地區城鎮供熱系統節能改造,提高熱源效率和管網保溫性能,優化系統調節能力,改善管網熱平衡。撤並低能效、高污染的供熱燃煤小鍋爐,因地制宜地推廣熱電聯產、高效鍋爐、工業廢熱利用等供熱技術。推廣「吸收式熱泵」和「吸收式換熱」技術,提高集中供熱管網的輸送能力。開展城市老舊供熱管網系統改造,減少管網熱損失,降低循環水泵電耗。
(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
積極推動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太陽能資源適宜地區應在2015年前出台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的強制性推廣政策及技術標准,普及太陽能熱水利用,積極推進被動式太陽能採暖。研究完善建築光伏發電上網政策,加快微電網技術研發和工程示範,穩步推進太陽能光伏在建築上的應用。合理開發淺層地熱能。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研究確定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適宜推廣地區名單。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地區示範,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集中連片推廣,到2015年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25億平方米,示範地區建築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建築能耗總量的比例達到10%以上。
(五)加強公共建築節能管理。
加強公共建築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和能耗公示工作,推行能耗分項計量和實時監控,推進公共建築節能、節水監管平台建設。建立完善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能耗監測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加強監管平台建設統籌協調,實現監測數據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對新建、改擴建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要進行能源利用效率測評和標識。研究建立公共建築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組織開展商場、賓館、學校、醫院等行業的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施大型公共建築能耗(電耗)限額管理,對超限額用能(用電)的,實行懲罰性價格。公共建築業主和所有權人要切實加強用能管理,嚴格執行公共建築空調溫度控制標准。研究開展公共建築節能量交易試點。
(六)加快綠色建築相關技術研發推廣。
科技部門要研究設立綠色建築科技發展專項,加快綠色建築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重點攻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節水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建材、廢棄物資源化、環境質量控制、提高建築物耐久性等方面的技術,加強綠色建築技術標准規范研究,開展綠色建築技術的集成示範。依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加快綠色建築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編制綠色建築重點技術推廣目錄,因地制宜推廣自然採光、自然通風、遮陽、高效空調、熱泵、雨水收集、規模化中水利用、隔音等成熟技術,加快普及高效節能照明產品、風機、水泵、熱水器、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及節水器具等。
(七)大力發展綠色建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加快發展防火隔熱性能好的建築保溫體系和材料,積極發展燒結空心製品、加氣混凝土製品、多功能復合一體化牆體材料、一體化屋面、低輻射鍍膜玻璃、斷橋隔熱門窗、遮陽系統等建材。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的發展利用,到2015年末,標准抗壓強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達到總用量的10%,屈服強度400兆帕以上熱軋帶肋鋼筋用量達到總用量的45%。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深入推進牆體材料革新,城市城區限制使用粘土製品,縣城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質檢部門要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認證制度,編制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規范市場消費。質檢、住房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加強建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管和稽查,杜絕性能不達標的建材進入市場。積極支持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組織開展綠色建材產業化示範。
(八)推動建築工業化。
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加快建立促進建築工業化的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等環節的標准體系,推動結構件、部品、部件的標准化,豐富標准件的種類,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換性。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築體系,加快發展建設工程的預制和裝配技術,提高建築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支持集設計、生產、施工於一體的工業化基地建設,開展工業化建築示範試點。積極推行住宅全裝修,鼓勵新建住宅一次裝修到位或菜單式裝修,促進個性化裝修和產業化裝修相統一。
(九)嚴格建築拆除管理程序。
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穩定性。城市人民政府以及建築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要加強建築維護管理,對符合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標准、在正常使用壽命內的建築,除基本的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隨意拆除。拆除大型公共建築的,要按有關程序提前向社會公示徵求意見,接受社會監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研究完善建築拆除的相關管理制度,探索實行建築報廢拆除審核制度。對違規拆除行為,要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十)推進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落實建築廢棄物處理責任制,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進行建築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理。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制定實施方案,推行建築廢棄物集中處理和分級利用,加快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推廣,編制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標准,開展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研究建立建築廢棄物再生產品標識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負總責,地級以上城市要因地制宜設立專門的建築廢棄物集中處理基地。
② 急求小城鎮建設 鄉鎮行政管理 作業答案。(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我剛下完的我還沒寫呢,再找論文.......
小城鎮建設作業1
一、小城鎮的概念:小城鎮指的是一種正在從鄉村性的社會向著多種產業並存的現代城市轉變中的過渡性社區。 廣義的小城鎮包括了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國家批準的建制鎮、尚未設鎮建制的鄉政府所在地的集鎮(鄉集鎮)和純屬集市貿易的集鎮。它區別於大中城市和鄉村,具有一定規模的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人口聚集的居民點。 狹義的小城鎮包括縣城以下建制鎮和集鎮。
二、小城鎮的分類:依照行政建制分類: 地方駐地 、縣城 、縣以下建制鎮 、集鎮
依照形成原因分類:經濟發達;交通發達;自然資源利用型的小城鎮;
依照職能特徵分類: 工礦城鎮 、以交通運輸功能為主的小城鎮 、旅遊城鎮 、衛星城鎮。
三、小城鎮建設的意義
發展小城鎮戰略提出的背景:中國將駛入城鎮化的「快車道」,預計到2030年左右全國城鎮化水平將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轉型的社會結構變遷過程。
1.小城鎮建設與「三農」問題: 小城鎮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變時期,它對於城鄉統籌解決「三農」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有著重要貢獻。
2.小城鎮與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 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為龍頭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鎮為基礎,中等城市為紐帶,使它們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依託,相互協調、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
3.發展小城鎮是我國現階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種必然選擇
四、小城鎮的功能
1.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蓄水池」和「節流閘」
目前我國農村大約有2億富餘勞動力,有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個,安排這樣龐大的富餘勞動力難度很大。發展小城鎮,讓富裕起來的農民到小城鎮投資辦廠經商,發展第二三產業,可以增加就業空間,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突破口。
2.小城鎮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平衡桿」
沒有小城鎮的充分發展,就不會出現城鄉協調發展,小城鎮處於城鄉融合的交匯點,兼有城鄉特點。具有承上啟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觀念、技術信息、管理經驗傳播到廣大農村,成為我國億萬農民接觸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強了城鄉聯系,也避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大城市膨脹、農村不斷衰落的「發展的陷阱」。因此,發展建設小城鎮,是實現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進程。
3.小城鎮是城市化的「推進劑」
4.小城鎮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承載體」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緊密聯系、互相促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有利於居民的素質提高。在小城鎮建設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信息服務設施,可對農村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各個方面具有示範和指導作用,可以有效地將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科技知識向農村擴散,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
五、 小城鎮建設的原則: 尊重規律,循序漸進;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 ;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六、費孝通的小城鎮理論
費孝通最早注意到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中國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他實地調查了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發展進程對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影響,進行了社會學的研究,研究了農村、農民和農業發展與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的關系,研究了現代小城鎮成長和變化的動力。 費孝通把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在地方經濟社會體系中的影響,作為他構思鄉村工業化、城市化的基本構架。
小城鎮為主,大中城市為輔,是費孝通主張的中國城市化的道路;農村工業化是小城鎮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費孝通主張「做活人口這盤棋」,兩個棋眼:「一是發展內地的小城鎮這種人口蓄水池,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廣人稀的邊區開發資源。 1983年《小城鎮•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經濟發展模式」的概念,即從整體出發,探索每個地區發展的背景、條件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與其他地區相區別的發展特色。 費孝通指出,經濟發展具有地理上的區域基礎。不同地區因不同地形、資源、交通和所處方位等自然、人文和歷史因素,因而在經濟發展上有不同的特點。
七、小城鎮發展動力?
農村工業化是小城鎮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要走發展農村特色工業之路。
作業2
1、 中國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挑戰包括哪些方面?
答:中國小城鎮建設將面臨著以下挑戰:
1)小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改變城鎮化滯後於經濟發展的局面;
2)小城鎮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如何繞過生態環境的破壞;
3)小城鎮建設與資源短缺;如何建立節能型小城鎮;
4)小城鎮建設與貧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
5)小城鎮建設與就業: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2、 中國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機遇是在哪些方面?
答:中國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中國加入WTO將加快我國小城鎮。①經濟全球化給小城鎮注入發展的資金;②加快西部地區小城鎮建設。
2)農產品的豐富有助於小城鎮建設突破發展「瓶頸」。農產品的流通超越了國界,打破了農產品短缺的局面。
3)城鄉隔離壁壘的打破有助於小城鎮建設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由城鄉分離、城鄉對立變成城鄉融合、城鄉一體化。
3、 小城鎮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未來中國小城鎮建設將顯現出以下趨勢:
1)小城鎮數量減少,質量提高和規模擴大。
2)現有的小城鎮將出現分化,有的將發展成為新興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將消失。
3)東西部小城鎮建設的差距將縮小。
4)鄉鎮企業在小城鎮建設中的地位將出現歷史性的變化。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城鄉壁壘的打破、國家政策的有利導向等等,我國小城鎮建設將走向縱深發展,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完成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4、 簡要說明我國不同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
答:1)東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我國東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在全國最為成功。最為典型的有江蘇省的蘇南模式、浙江省的溫州模式和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2)中部地區的東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我國中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某些省份,小城鎮建設正處在起步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陽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雙陽模式」。
3)西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差距甚大。西部小城鎮建設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農業商品化牽引型、工礦主導型、旅遊開發型、商貿中心型、交通樞紐型、邊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導型、綜合發展型、兵團屯墾型等。
5、 按發生機制分,我國小城鎮有哪些建設模式?
答:1)政府主導模式。
2)城市輻射模式。
3)資源開發推動模式。
4)市場帶動模式。
5)旅遊文化推動模式。
6、 分析當地的一個小城鎮建設模式。
答:瑤琳鎮屬於旅遊文化推動模式。原瑤琳鎮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橋的南端,那是一個不上一百戶人家的農村,根本談不上小城鎮。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瑤琳仙境開發初,現瑤琳鎮所在地名叫「洞前村」,當時僅有十幾間破破爛爛的泥牆屋,零零散散地居住著十幾家農戶。隨著瑤琳仙境的開發,遊客日益增多,促進了餐飲、旅館、交通、旅遊商品等行業的發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農業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為瑤琳鎮,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經過二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逐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集鎮,成為該鎮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中心。鎮黨委、政府按照「主攻工業、綜合開發農業和旅遊業」的思路,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先後推出了全國諸洞之冠的瑤琳仙境和集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紅燈籠鄉村家園、紅燈籠外婆家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景點,年遊客達100萬以上。全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印刷包裝、食品飲料、針織服裝、電線電纜、五金機械等塊狀特色經濟,年甲魚飼養超過400萬只,2001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5億元,財政收入1305萬元,連續三年被縣政府確定為工業重點鄉鎮。進入新世紀,鎮黨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為目標,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爭創一流,正朝著「工業重鎮、旅遊強鎮、區域中心鎮」的發展目標邁進,瑤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現瑤琳鎮是在2004年行政區劃調整時由原瑤琳鎮、畢浦鄉、高翔鄉合並而成的。
富春江鎮屬於資源開發推動模式。
7、 推動小城鎮發展動力因素有哪些?阻礙小城鎮發展阻力因素有哪些?
答:動力因素有:
1)農業的基本動力:①食物貢獻;②原料貢獻;③勞動貢獻;④土地貢獻。
2)工業的核心動力:資本、人力、技術、資源等生產要素在有限空間的聚集,促進了小城鎮的形成與發展。
3)第三產業的動力: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服務業促進了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觀念更新、生活方式轉變、生活質量提高)。
4)集聚經濟的動力:企業、居民的空間集中而產生的經濟利益或成本節約,是小城鎮規模擴張的內在動力;產業聚集促進人口聚集,從邊遠、貧窮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動。
5)比較利益的動力:農業是比較利益較低的產業,在比較利益的驅動下,通過非農業部門外在拉力和農業部門內在推力,農業生產要素必然流向非農業部門。
6)政策的動力:①國家宏觀政策(小城鎮發展的方向和道路);②國家專項政策(土地、戶籍、產業等政策);③地方性政策(稅收、用地、產業等政策)。
7)區位優勢的推動力:交通便利、距離市場較近、距離資源較近等。
阻力因素有:
1)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阻力(文化、技術、觀念)。
2)鄉鎮企業與小城鎮互動不協調的阻力(企業布局分散導致小城鎮分布過密、過散、規模過小,生產銷售不景氣等)。
3)傳統文化的阻力(單家獨戶、自然分散、處處分割,與生產和生活無有機聯系)。
4)體制和政策環境的外部阻力(自給半自給的傳統舊體制與市場經濟的新體制之間的沖突;「離土不離鄉」的制約;行政管理體制的制約)。
8、 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鎮發展的阻礙因素,並提出解決對策。答題要點和思路:(發揮個人主觀意志,不做統一答案)
1)你所在的小城鎮概況簡介:例如:瑤琳鎮地處桐廬縣中部,由原瑤琳鎮、畢浦鄉、高翔鄉合並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過,是杭州至千島湖、黃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有著名的瑤琳仙境、紅燈籠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區,被譽為中國旅遊第一鎮。全鎮總面積64.2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26萬人口,是省綜治先進鎮、省級衛生城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綠色小城鎮,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鎮。
原瑤琳鎮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橋南端。現鎮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瑤琳仙境開發時僅有十幾間泥牆屋,零零散散居住著十幾戶農戶。隨著瑤琳仙境的開發,逐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集鎮,成為該鎮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按照「主攻工業、綜合開發農業和旅遊業」的思路,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先後推出了全國諸洞之冠的瑤琳仙境和集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紅燈籠鄉村家園、紅燈籠外婆家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景點,年遊客達100萬以上。全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印刷包裝、食品飲料、針織服裝、電線電纜、五金機械等塊狀特色經濟,年甲魚飼養超過400萬只,2001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5億元,財政收入1305萬元,連續三年被縣政府確定為工業重點鄉鎮。進入新世紀,鎮黨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為目標,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爭創一流,正朝著「工業重鎮、旅遊強鎮、區域中心鎮」的發展目標邁進,瑤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按照第7題中阻力因素的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3)按照第7題中動力因素的七個方面提出對策。(注意:要抓住重點)
1、小城鎮建設規劃的概念
小城鎮建設規劃是在小城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對小城鎮的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目標作出具體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的任務是以小城鎮總體規劃為依據,確定小城鎮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預測人口和用地規模、結構,進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項基礎設施和主要公共建築,安排主要建設項目的時間順序,並具體落實近期建設項目。
2、小城鎮建設規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在分析土地資源狀況、建設用地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根據《村鎮規劃標准》確定人均建設用地指標,計算用地總量,再確定各項用地的構成比例和具體數量; 第二,進行用地布局,確定居住、公共建築、生產、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統、倉儲、綠地等建築與設施建設用地的空間布局,做到聯系方便、分工明確,劃清各項不同使用性質用地的界線;
第三,根據小城鎮總體規劃提出的原則要求,對規劃范圍的供水、排水、供熱、供電、電訊、燃氣等設施及其工程管線進行具體安排,按照各專業標准規定,確定空中線路、地下管線的走向與布置,並進行綜合協調;
第四,確定舊鎮區改造和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第五,對中心地區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築體量、體型、色彩提出原則性要求;
第六,確定道路紅線寬度、斷面形式和控制點坐標標高,進行豎向設計,保證地面排水順利,盡量減少土石方量;
第七,綜合安排環保和防災等方面的設施;
第八,編制鎮區近期建設規劃,估算近期建設投資。
3、小城鎮發展沿用「工業文明」的規劃設計原則,產生了那些弊端,如何克服這種弊端?
這種設計原則指導下的規劃設計帶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向郊區的延伸,導致城市郊區無遮擋的向外發展,導致大都市間已經不存在開放的自然空間網路。
第二、隨著土地擴展型的城市發展,城市蔓延以驚人的規模和速度在郊區展開,造成環境的惡化與資源的過度使用。
第三、隨著高速公路和汽車的發展,郊區村莊的尺度正在超出人的尺度,郊區村莊的傳統社區特徵正在逐漸消失。
「工業文明」設計下的小城鎮建設弊端很多,在小城鎮發展中,沿用「工業文明」的規劃設計原則,是一種「削足適履」的選擇。今後小城鎮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具體來說要把小城鎮與大自然聯系在一起,小城鎮里的村莊應該有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村民委員會,自治管理村莊的各項經濟和社會事務,還要有一個村民正式聚會的場所,通過積極開展小城鎮建設規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發達國家在建設城鎮中的主要教訓是什麼?
在小城鎮建設方面,主要有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
美國沒有給城鎮劃線,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它的城鎮,否則可以隨意發展。從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間,美國城市蔓延所引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美國城鎮沒有在布局上和基礎設施方面沒有給後續發展留下餘地。美國甚至沒有控制開發場地的相關法規,所以,規劃工作常常遇到困難。在規劃設計中,沒有注意保存那些肥沃的農田,保存那些環境資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澤、山坡,林木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英國的鄉村居民點,小城鎮或村莊,都是很小的。它們有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張它們區域。因此,他們在給小城鎮或村莊做規劃時,就特別考慮了它們擴張的可供選擇的地理方向,確定他們的選擇是否可以保護高質量的農田。他們也要考慮哪一個小城鎮或村莊有發展潛力,如水源、學校、公共交通、等等。在英格蘭的鄉村,農業所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民需要越來越大的農場以實現規模經營,才能得到殷實的收入。事實上,農民現在已經不再是英格蘭鄉村的人口主體了,只有很少的人從事農業活動。於是,他們幾十年前面臨與我們今天相同的問題。有時,他們需要就地為人們安排工作,有時,他們需要把他們帶到其它的地方就業。在英格蘭,直到現在都在推行了一個稱之為「集鎮」的政策,它鼓勵發展集鎮,以便為離開土地的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每個集鎮有2 000到20 000人不等。當他們選擇一個村莊,把它規劃為一個集鎮時,這個地方是不是一個「集」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個村莊是否具有支持鄉村腹地的潛力。
5、發達國家的小城鎮建設有什麼經驗
主要經驗有:具體考慮小城鎮與鄉村人口的關系,它是否能夠成為地方服務中心,它是否能夠推進就業增長。另一方面,它是否有水源,是否有適合於發展工業的土地,是否有便捷的公路,是否是它周圍村莊的公共交通樞紐,在那裡的人是否可以得到基本的社會服務,如商業、衛生、教育、污水處理等。因此,在英格蘭,這種可供開發成集鎮的地方是有限的。今天的英格蘭,大約有1030個這樣的集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工業成為集鎮的重心,具有繼續發展工業的潛力,不對周圍環境具有潛在的威脅。
歐美規劃師在做小城鎮和鄉村居民點規劃時,特別注意了小城鎮和鄉村居民點周圍的環境和資源,特別仔細地保存那些肥沃的農田,保存那些環境資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澤、山坡,林木等等。
小城鎮和鄉村規劃師的確面對不同於城市規劃師的問題:他們必須在小城鎮和鄉村擴張的方向上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更多地關注小城鎮和鄉村發展所引起的環境災害;他們必須熟悉小城鎮和鄉村居民點各個規劃要素的尺度、布局和功能。村鎮的布局、地理環境、歷史、經濟、文化和功能變化多端,所以沒有一種規劃與設計原理可以保證村鎮的新發展一定就適合於村鎮原有的形體布局。居民參與小城鎮的規劃設計已經成為英國和美國鄉村地區小城鎮規劃的基本模式。他們在英國和美國鄉村地區規劃小城鎮時,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與那裡的居民進行討論,讓他們充分表達他們的願望和需求。
6、解釋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建設一般價值取向
1.維持自然生態過程的完整性和持續性;主要有:服從和不割斷自然生態過程;保持原始的自然地貌;保持自然物種的多樣性。2.保證人類的消耗是在自然再生范圍之內的;主要表現為: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把人類的廢棄物變為其它物種的營養,被其它的生物物種再利用;使我們的消耗在物理或化學上為自然所承受。3.阻止人為的災難4.滿足人的社會需求5.居民參與
作業4
1、專家認為小城鎮建設發展中主要存在哪三方面的問題?一、小城鎮發展動力不足 二、非農化與城市化未能實現同步發展 三、小城鎮總體建設水平不高主要表現為:規模偏小;規劃管理不科學;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城鎮功能不完備;城鎮建設缺乏特色。
2、小城鎮發展動力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一.小城鎮自身經濟實力薄弱;一些小城鎮經濟基礎薄弱,一些地方的領導無視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不切實際地推進城鎮化,只重視城鎮的硬體建設不培育城鎮的經濟增長點,致使一些小城鎮成為一座座「空殼城」,出現硬體設施浪費、土地閑置、樓宇關閉、「高樓大廈乞丐住」的現象,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二.對人力資源的吸引力缺乏;在一些地區,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的「門檻」很高,買房或建房的價格或成本很高,在小城鎮落戶要交納各種費用,並且由於包括土地在內的集體資產的產權不清晰,使得農民不願完全放棄土地進入城鎮,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村勞動力進入小城鎮的積極性。三.鄉鎮企業支持力度下降;鄉鎮企業出現增長速度放慢、吸收勞動力能力下降和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使鄉鎮企業在廣大農村過度分散的問題難以克服。進而影響小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難以促進有效公共需求的形成和擴展,使小城鎮的發展失去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產業推動力。
3、有什麼樣的政策選擇來推進小城鎮的發展?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要逐步建立有利於農民成為永久性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三、引導鄉鎮企業的集聚;四、加強小城鎮的規劃和管理;五、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六、改革財政體制
③ 小城鎮建設
參考刪改可用。一、基本情況 紅水鎮位於甘肅中部乾旱沙區,南通蘭州,北到銀川,西去武威,北靠騰格里沙漠,是甘肅、內蒙、寧夏三省交接的金三角地區。2005年由四個山鎮和紅水鄉合並而成。轄15個村,92個村民小組,183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07人;總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9930畝;平均海拔1780m,平均降雨量180mm,年平均氣溫8.9℃,年無霜期178天;轄區內有煤礦企業7家,集體企業8家,可解決8000人(次)勞動力就業,其中,糧油購銷企業5家,年收購能力已超過1.5萬噸。是區域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五流合一」之地。25公里半徑內居住著7萬多人,形成了這一地區的物資交流中心、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信息網路中心、科技文衛中心、休閑娛樂中心。2007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346萬元,完成招商引資1483.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達到2635元。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鎮區經濟為中心,緊密圍繞實現現代化城鎮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經濟,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培育支柱產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小城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基本原則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小城鎮發展改革規劃要起點高、高標准、高水平,放眼長遠,適度超前;建設要量力而行,逐步實施,多出精品。 ——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小城鎮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發展小城鎮要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同步進行,循序漸進。要以經濟發展和建設規模、優惠政策吸引農民進入小城鎮,尊重農民意願。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從實際出發,抓住區域特點和資源優勢,兼顧鎮情、民情,搞好小城鎮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努力做到少佔耕地,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以防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廣辟投融渠道,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以運用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的路子。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以農為本,農商貿並舉,大辦非公經濟和第三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及環保事業的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設目標 按照建設現代文明小城鎮的要求,堅持「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和「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立足全鎮三大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壯大三大產業基地(奶產業基地、肉產業基地、枸杞產業基地),不斷加強小城鎮建設,深化小城鎮管理,全面提升紅水城鎮化水平,有效發揮城鎮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使紅水小城鎮向科學規劃、規模建設、規范管理方面不斷邁進。 四、建設期限 2009年---2012年 五、建設內容 (一)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實現現代化小城鎮的要求,鎮區基礎設施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需實施 「兩縱九橫一環」主幹街道硬化、亮化、綠化;鎮區人飲以及污水處理;渠道建設等工程。 1、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工程 鎮區「兩縱九橫一環」 的8公里街道硬化。路面寬度9米,人行道寬度2.5米,瀝青表處路面。 主街道兩側改造2000米,修建花園347個,硬化面積為4623平方米,安裝路燈等相關設施;修長18米,高7米主街道國策門一座;長16米,寬4米主街道過水橋一座;綠化面積50畝;安裝垃圾桶,並購置垃圾清運車2輛,定期對鎮區垃圾拉運,達到美化環境; 2、人飲及污水處理工程 從景電二期灌區十三泵至鎮區鋪設供水管道,主線採用DN160的UPVC管材20公里,支線採用DN110的UPVC管材20公里,配套檢查井20座,加壓泵站3座;鎮區5公里污水排水管道,採用DN160的UPVC管材。 3、渠道建設 由於地處二期灌區的風沙前沿地帶,部分渠道因年久失修、滲漏嚴重,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亟需新襯砌渠道100公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 4、投資概算 基礎設施共需資金1060萬元,其中「兩縱九橫一環」主幹街道硬化、亮化、綠化工程260萬元,鎮區人飲以及污水處理工程400萬元,渠道建設工程400萬元。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8公里街道硬化,人飲及污水處理工程的前期工程,襯砌渠道30公里。 2010年-2011年: 人飲及污水處理工程後期工程,襯砌渠道30公里。 2011年-2012年:主街道的亮化、綠化工程,襯砌渠道40公里。 (二)乳產品加工及產業化項目 1、項目成因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根據市情,提出了「做大做強奶產業,精心打造白銀乳都」的要求,為了進一步發揮紅水區位、資源和後發優勢,把養殖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紅水鎮於2006年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投資2360萬元的白銀大富乳業有限公司千頭奶牛養殖基地落戶紅水,目前已初具規模。依託龍頭企業發展奶牛產業,走「加工促養殖、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路子已成紅水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內容 到規劃期末,全鎮奶牛養殖達到1萬頭,實現戶均2頭奶牛的目標;建成乳產品企業一個,建設牛舍98200平方米,擠奶站3000平方米,獸醫室200平方米,受精室300平方米,建設加工車間、倉庫、辦公室等2500平方米,年生產牛奶8.13萬噸。 3、 投資概算 此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其中乳產品加工企業投資300萬元;奶牛產業採取滾動發展模式,滾動周期為兩年,每個周期內發展奶牛5000頭,每頭牛補助0.2萬元。每個周期需用資金1000萬元。 4、效益分析 該項目的實施,將給紅水鎮及周邊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養牛全鎮人均純收入可增加6900元。還可以過腹還田,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加快退耕還林還草的步伐,同時可以有效吸納周邊農村富裕勞動力就近輸轉,增加農民收入。必將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建成乳產品企業一個,引進奶牛5000頭,建設牛舍49100平方米,擠奶站1500平方米,獸醫室100平方米,受精室300平方米。 2011年—2012年:引進奶牛5000頭,建設牛舍49100平方米,擠奶站1500平方米。 (三)、肉產品加工及產業化項目 1、項目成因 紅水鎮地處景電二期灌區中部,鎮域面積320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地15000畝,隨著近年來中央惠農政策的出台,大部分沙化地都已開發,草資源十分豐富,以豬、羊、雞、牛為主的養殖業快速發展。2007年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蘭州學良清真牛羊肉屠宰廠及活畜交易市場項目落戶紅水,依託龍頭企業發展肉產業,走「加工促養殖、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路子已成紅水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內容 到規劃期末,全鎮羊只存欄數達到15萬只,生豬存欄達到2.4萬頭,實現戶均30隻羊、5頭豬的目標;建成肉加工企業一家;建成5000頭以上豬場1家,1000頭以上豬場3家,100頭以上豬場20家;建成200隻以上養羊戶60家,50隻以上養羊戶200家,1000隻以上養雞戶20家。 3、資金概算 此項目總投資710萬元,其中肉產品加工企業投資300萬元;畜牧養殖產業採取滾動發展模式,滾動周期為兩年,每個周期內發展生豬1.2萬頭、羊只75萬只,千頭雞場10家,每頭豬補助200元,每隻羊補助20元,每個千頭雞場補助1萬元。每個周期需用資金410萬元。 4、效益分析 通過養殖、加工,全鎮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500元,還可以過腹還田,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加快退耕還林還草的步伐,同時可以有效吸納周邊農村富裕勞動力就近輸轉,增加農民收入。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建成肉加工企業1家; 100頭以上豬場10家;建成200隻以上養羊戶30家,50隻以上養羊戶100家,1000隻以上養雞戶10家。 2011年—2012年:1000頭以上豬場3家, 100頭以上豬場10家;建成200隻以上養羊戶30家,50隻以上養羊戶100家,1000隻以上養雞戶10家。 (四) 、枸杞加工及產業化建設項目 1、項目成因 紅水鎮是景泰縣枸杞產業發展最早、最快和最好的鄉鎮之一,2008年全鎮枸杞種植面積達2000畝,總產量500噸,總產值達490萬元。紅水鎮枸杞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該鎮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促進新農村及小城鎮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擴大紅水鎮枸杞產業優勢,依託龍頭企業發展枸杞加工產業,走「加工促種植、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路子已成紅水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設內容 到規劃期末,全鎮枸杞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建成懸掛式枸杞烘乾棚5000個,實現戶均兩畝枸杞的目標。建成枸杞加工企業一家,建設色選、篩選、風凈、烘乾等加工車間1168m2,原料、成品和其它倉庫、辦公室等1044m2,購置枸杞加工設備7台及其它配套儀器設備。年收購枸杞2105噸,加工生產枸杞產品2000噸。 3、投資概算 此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枸杞加工企業投資200萬元;枸杞產業採取滾動發展模式,滾動周期為兩年,每個周期內發展枸杞5000畝,每畝地補助0.2萬元。每個周期需用資金1000萬元。 4、效益分析 枸杞具有較高的營養成份和葯用價值,是全省乃至全國的名優特新產業,近幾年發展非常快,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需求迅速增加,價格穩步上揚,供不應求,前景十分看好。 發展枸杞產業,符合國家和甘肅省有關調整農業結構,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可使全鎮枸杞乾果達到2500噸,產值達到2450萬元。對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鎮化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年度計劃 2009年—2010年:發展枸杞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懸掛式枸杞烘乾棚2500個,建成枸杞加工企業一家。 2011年—2012年:發展枸杞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懸掛式枸杞烘乾棚2500個。 六、資金來源 本項目共需資金4270萬元,其中,申請世行貸款3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380萬元);企業、農民自籌1500萬元,申請財政支持390萬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乳產品加工及產業化項目、肉產業加工及產業化項目、枸杞加工及產業化建設項目。 七、保障措施 第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了確保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鎮產業發展規劃項目的順利實施,縣、鎮、村三級分別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並簽訂目標管理責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互相監督制約的工作格局。鎮上成立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鎮政府鎮長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發展規劃的實施,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在項目實施區派專人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任務落實、檢查驗收等工作。 第二、強化管理、用好資金。對項目資金採取設立專戶,依託當地銀行放貸的模式進行運作,實行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單獨核算,嚴禁擠占挪用,規范用款程序,充分管好用好貸款資金和配套資金。在世行貸款的使用上,採取先報告、後配套、再使用的管理措施,並加強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的投入。每一滾動期內的周轉金由銀行、鎮村三家派專人收回,並負責發放到下一個滾動期的農戶手中。 第三、把握政策,科學論證。認真學習、理解中央、省、市、縣有關精神,體現科學發展和節約型社會的思想,集中解決小城鎮建設中的一些共性、關鍵問題,項目選擇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科學論證,嚴格按規劃實施,爭取以較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四、加強協調,積極銜接,按時還貸。積極同市、縣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整合資源,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主動向銀行部門回報發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爭取貸款方的支持;圍繞產業發展還貸,鎮村兩級部門擔保,滾動期滿後,由銀行、鎮、村三家派專人督促還貸,確保世行貸款在小城鎮建設上取得實效。 wotpinavwh
④ 求一篇小城鎮建設論文,和別人不同的,拜託我有急用
一、短視行為導致地方產業結構失衡
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條件不斷變化。無視條件變化便把握不住小城鎮建設的未來演變趨勢。回頭看,凡發生產業結構失衡的經濟落後縣市,當初都曾出現過短視、蠻乾的行政行為和明顯失誤的地方政策。整個演化進程分四階段。
早期,城建攤子多半鋪得太大,建築業和房地產業超常規擴張。從縣域經濟層面考察,這些地方的財政收入已高度依賴於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於是陷入兩大窘境:一是為獲得更多財政收入直接介入房地產,前期協從房地產商低價徵用民房搞舊城改造,後期則為房地產炒作推波助瀾,民怨不小;二是當地一些實權官員直接干預或間接參與房地產開發,獲利不小,更讓社會上貧富懸殊差距轉化成黨群、干群間緊張關系。中西部縣市過去經濟多半薄弱,啟動小城鎮建設常靠土地拍賣,後來又人為助長房地產炒作,拆遷范圍內百姓們花掉幾十年積蓄才能適應。民間資金大多沉澱在房子上面,當地個體私營經濟遭遇寒流,過去刻意打造的「食府一條街」、「娛樂一條街」等純消費店面陸續歇業,很能說明問題。
隨之,當地勞動力市場受影響。以前,經濟落後縣市的國有企業差不多「放」完了,絕大部分城鎮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靠個體私營企業消化。當地居民現在購置新房後卻面臨個體私營經濟寒流,勞動力只能外出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尋業,本地勞動力反而匱乏,嚴重時新引進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無法招滿合格工人,當地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萎縮,完全出乎外來老闆原先所料。問題還有,因勞力外出的勞務收入高於本地,不僅給本地更多的勞動力外出起示範效應,且因其帶回資金增量短期內還達不到個體投資辦企業的數量,只能偏向於投入家人生活消費,從而慢慢提高了本地的生活資料價格。筆者看到,那些縣市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價格就時常高於當地中心城市甚至省城。
繼而,當地財政對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大。由於本地勞動力大量外出,產業格局失衡,本地工薪階層收入長年不得提高,其生活水平漸漸落後於其他居民,勞動力外出家庭大多剩下老弱婦孺和在讀學生,造成本地的生活資料消費萎縮;而本地的廉價勞動力潛在優勢喪失,又使得外地資金投資本地的難度陡升;結果是本地農業產品多以低價位的原材料形式進入外地市場,外地工業產品和農業加工產品多以高價位進入本地市場,本地貿易出現逆差,再加上前幾年農村稅費改革和今年取消農業稅,當地財政收入吃緊,迫使政府更投入地「促進」房地產業和建築業。有的地方完成舊城區改造後又立即搞新一輪城區擴建,於是出現已建房入住率低、新城區半拉子工程的尷尬情景。
最後,產業格局嚴重失衡成定局,財政收入萎縮。由於經濟落後縣市多處於交通和資源條件均較差的邊遠山區,本地經濟難以催生資本大戶,故小城鎮建設所需的巨大啟動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和房地產商;城建新房陸續出售時期,當地民間資金開始向房地產商手中聚集,但因本地產業結構仍然落後、利潤回報率低且不穩定,所以他們並不把積聚的資金投入本地其他產業,而是外投其他地區,致使本地資金外流。這個階段,有些地方的銀行儲蓄顯著增大,來源主要是房地產商,其他產業的增量資金則開始減小。硬著頭皮走下去房屋空閑率陡然上升,房地產商隨之淡出,倚重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的財政收入萎縮。
單一依賴於房地產的小城鎮建設政策取向,前期導致其他產業增量資金漸漸不足,後期導致當地整個產業結構動態調整滯後,前期條件變化成為後期條件變化的前提。由此可見,小城鎮建設在此所涉及的已不只是單純的城建學、經濟學問題,而是涉及到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目標的系統問題。
二、導致地方政策失誤的四大矛盾
單一依賴房地產業小城鎮建設策略,無疑是多重矛盾的作用結果。新的小城鎮建設怎樣選擇正確發展方向,已陷產業結構失衡的經濟落後縣市怎樣擺脫困境,不能不面對這些矛盾深加思考。本文歸納四大矛盾。
第一,地方經濟實力單薄與城鎮建設所需資金缺口之間的矛盾。單靠政府財政,多數經濟落後縣市小城鎮建設資金不足;故很多地方派員外出尋經,引進利用民間閑散資金的辦法,其中兩個辦法即是:低價格徵收老城區民房、高標准規劃民間新建房。據此,貧窮縣市小城鎮建設愈超前,一時內財政增收幅度愈大;但由於原來本地經濟資源形態低級、內生性儲蓄低、社會閑散資金存量小,結果隨之民間資金消耗愈大,其他產業發展所受影響亦愈大。此矛盾的內在固有因素是資源。欲化解這個矛盾,當從活化資源著手,化本地天然資源為可市場交換的商品資源、貨幣資源。
第二,行政權力不斷擴張與社會公眾權益弱化之間的矛盾。為了低價徵收老城區民房,這些經濟落後縣市往往成立含有土地、城建、公安等部門的「拆遷辦」,強制居民拆房遷居;為了高價賣出房地產,當地的城建、土地部門往往聯手策劃炒作,導致房地產價格扶搖直上。賤征貴賣損害百姓利益,已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且出台一系列文件規定嚴加制止。此矛盾的內在固有因素是權力,其發生前提是公共權力的賦予、監督機制不完善。與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中西部不少縣市之所以經濟落後,並非單純的自然因素使然,而常伴有市場秩序欠佳、社會環境欠理想等綜合因素作用,尤其表現為行政權力異常擴張。故當小城鎮建設規劃超越當地經濟實力時,便要倚仗不當行政輔佐。欲化解此矛盾,只能經由建立和完善民本政府予以完成,也就是讓普通百姓的意見、要求和評議進入公共權力的賦予和監督環節。
第三,地方財稅收入增加與稅源縮小之間的矛盾。低價徵收舊房地產和高價出售土地使用權,形成巨大的價差,加上房地產業膨脹,政府獲得可觀的稅費收入,迅速扭轉了經濟落後縣市以往財政上捉襟見肘的被動狀況;然而,大量民間資金沉澱於房地產,其他產業的「資金——商品——資金」循環周期延長,產業稅源范圍反而縮小。房產業過度膨脹本身意味著經濟泡沫,政府主導型的房產業過度膨脹更將直接導致當地整個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該矛盾中,生產要素是其內在固有因素。雖然各地均有種類數量迥異的天然資源。但只有經過有效的開發利用,先行投入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方可將本地天然資源轉化成更具經濟價值的可市場化的物質形態,換取更多生產要素。強硬推行超常規小城鎮建設方案,使本地生產要素高度聚集於房地產業而減少其他產業所獲份額,近乎殺雞取卵。欲化解此矛盾,唯有破除不合科學發展觀的「捷徑」思想,按經濟規律辦事,再造衡穩型產業結構。
第四,地方黨政領導政績標准與和諧社會全面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城鎮建設多被當作最能體現領導政績的「形象」工程;相比之下,要實現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則需更多地做些前提性、過渡性或掃尾性工作,隱而不彰,卻要花大力氣且講求實效。現在各界一致認同新的科學發展觀政績觀念,但與此相符的領導政績考核、評判方法還很不成熟,以前的單純財稅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影響力還很大,經濟落後地區的黨政領導仍難免看齊經濟發達地區的政績標准,故一廂情願地搞超常規小城鎮建設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個矛盾中的內在固有因素是執政觀念。欲化解此矛盾,必須牢牢樹立「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理念,規范「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權力行為准則。
小城鎮建設中,四大矛盾所處階段及其作用各不同,但彼此關聯。規劃方案一旦超過地方經濟實力的承載力,通常先遇行政權力不當擴張與社會公眾權益弱化的矛盾,繼而遭遇地方財稅收入增加與稅源縮小的矛盾;這兩個矛盾則常由地方黨政領導政績標准與和諧社會全面發展需要的矛盾引發,於此凸顯決策的重要性,落實科學發展觀確實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但在中西部經濟落後縣市地方經濟實力薄弱與城鎮建設巨大資金缺口的矛盾貫穿全過程。
四大矛盾分別圍繞本地資源、公共權力、生產要素和執政觀念等深層影響因素展開。緊扣深層因素化解矛盾,是那些縣市在小城鎮建設中成功規避產業結構失衡的先決條件。
三、採取綜合措施走出誤區
基於前述分析,陷入產業結構失衡的經濟落後縣市若要快步走出困境,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綜合性治理措施。在小城鎮建設的不同階段上,均應正視所遇矛盾,從長遠考慮。
前期規劃階段,應當緊扣地方領導執政觀念因素,端正小城鎮建設的目的,樹立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政績觀念,著重規避不合實際的政績標准與和諧社會全面發展需要的矛盾,嚴把立項關。措施上既要加強領導幹部自律、完善素質修養、強化親民意識,也要加強上級黨委政府指導監督力度、探索新的政績指標系統、增加基層民主評議。
中期實施階段,應緊扣公共權力因素,完善權力監督和約束機制,及時糾正、制止和杜絕侵犯群眾利益行為,規避行政權力不當擴張與社會公眾權益弱化的矛盾,嚴格依法行政。屬地最高權力機構人大宜增加相關工作內容,取消多職能部門聯合組建的「拆遷辦」,將合法強制拆遷事權交還城建和司法部門,堅持按市場公平原則協商處理非強制性拆遷。
後期定型階段,應當緊扣生產要素因素,著重解決好城鎮建設已獲成果與非房地產業資源開發利用之間的銜接,規避財稅收入增加與稅源縮小的矛盾。分時分區開展小城鎮建設,及時恢復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糾正明顯的產業結構失衡,給本地產業優化重組提供必要時間。已陷入小城鎮建設異常軌道的經濟落後縣市,要擺脫倚重單一房地產業稅源的局面很不容易,但長遠發展決定了必須這樣做。
地方經濟實力單薄與城鎮建設所需資金缺口的矛盾,是一個需長期面對的矛盾。該矛盾之所以具長期性,是因為城鎮建設首先應滿足人們聚集居住的條件需求;居住條件檔次並不依循城鎮大小截然不同,加上城鎮其他功能需求,如區域性商貿、信息、文教科衛中心的功能,較長時期內小城鎮建設所需單位投資量總要超過當地經濟的承載能力。承認該矛盾的長期性,不是否定經濟落後縣市小城鎮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是為了更精確地把握、遵循小城鎮建設的內在規律。化解其他三個矛盾的同時也成功地化解此貫穿全程的矛盾,就能在推進小城鎮建設中維持合理的產業結構。
成功化解該矛盾的前提,在於正確制定中長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正確實施適宜的產業經濟政策,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創造產業發展新機遇。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目標是要活化本地資源,也就是挖掘本地天然資源的相對比較優勢,使之轉化為新穎的可市場化形態。經濟落後縣市過去在開發本地資源方面也做過大量工作,但隨著小城鎮建設進程中漸漸單一依賴房地產業,又更容易忽視本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化本地資源的工作也就漸漸不能到位了。
理論上,中西部落後地區天然資源固然廣袤,但從品位、聚集度、交通、技術、開發或加工成本等方面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又缺乏明顯的可市場化優勢,故長期閑置。但不能不好好思考:如果你那裡真沒一點資源優勢,域外資金、技術和人才怎麼會來呢?
從社會學角度看,一個地區的天然資源不僅是自然資源,還包括了社會資源。社會資源是歷史人化自然和現實人文環境的總和,是漫長歷史中人們不斷創造、積累的結果,其范圍涵蓋「硬」性的古代遺跡、傳統景觀、各類博物館以及「軟」性的體現於今人身上的衣食住行、民風民俗、道德准則、社會風氣、制度構架、語言和藝術、生存安全度、交往信任度等等。有序化程度高的社會資源與優質自然資源同樣重要。
現實中,經濟落後縣市往往忽視自身社會資源,尤其是忽視體現於今人身上的「軟」性社會資源。一些地方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同時破壞本地有序化社會資源,譬如拆除數百年歷史的商貿閣樓街,強拆民宅時出動警察甚至僱傭打手,慫恿各方哄抬房地產價格等等。保護有序化社會資源不夠,合理開發利用空間縮減,可衍生的產業發展機遇也就沒有了。
用創新精神來保護、開發和利用本地有序化程度高的社會資源,活化本地資源的路子就寬廣起來了。枚舉三條:(1)保護或恢復原有社會資源的有序化部分,如維持、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和良好互信,能夠增強人們定居和投資意念,提高已有房產利用率,拓延小城鎮建設的邊際效應。(2)開發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的有序化部分,如扶持管理規范的旅行社、增加本地旅遊項目的宣傳,能夠促進旅店、交通等配套工程,增強小城鎮建設的特定功能。(3)創新有序化社會資源,如將民俗風情、戲曲雜耍與旅遊業、商貿業聯袂登上一個獨具色彩的信息平台,能夠拓展本地農漁產品、食譜服裝和歷史人文景觀的知名度,觸發產業新機。
總之,小鎮建設必須以促進本地產業發展為前提,發掘、保護和營造本地有序化程度高的社會資源,乃是活化本地資源的一種高檔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