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5.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6.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7.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方案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參考資料:網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人民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
B. 我國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努力養成良好社會風尚方面,重視推進哪四項教育
我國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努力養成良好社會風尚方面,重視推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四項教育。
C. 我國「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從這個網址中可以知道:http://www.ddrb.cn/news/shxw/20060915084500.html
D.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公民道德建設即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的主要內容: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
E.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具體內容
中共中央2001年10月20日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來,我國的形勢繼續穩健地朝著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的方向發展著。我國正式加入WTO以後,舉國上下無不為之鼓舞。「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口號就象給華夏兒女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一樣。人們都鉚足了勁,要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出一把力。
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在長足的發展。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質道德涵養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輿論宣傳和形式上,而是步入了實質性的實施階段。弘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褒獎正氣、譴責邪惡、崇尚高雅、擯棄陋俗,這些蘊含著傳統與現代文明精神實質的思想正悄然回到了人們的心中,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滋長著。
F. 如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在落實《綱要》中各地區、各部門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典型,形成了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參與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局面。「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日益深入人心並成為廣大公民的自覺實踐。
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公民道德建設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要充分認識到,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貫徹《綱要》,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性工作。各級領導把貫徹落實《綱要》擺上日程,放在突出位置,認真組織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就能夠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促進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各項工作。
要反映時代要求,吸引廣大群眾參與。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是與改革和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與社會主義制度根本性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相統一的,是與廣大群眾的強烈願望和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實踐表明,從內容到形式,適應時代要求,實現群眾利益,公民道德建設就能保持旺盛活力。
要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各條戰線、各行各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公民道德建設要立足本崗位,找准突破口,這樣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避免一般化號召、一般化工作。公民道德建設培養的是觀念,塑造的是精神,樹立的是風尚,更需要做得扎實,務求實效;需要生動活潑,為群眾喜聞樂見。在工作中必須有要求、有載體、有辦法,力戒形式主義。要在辦實事中貫穿道德教育,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引導群眾。對群眾滿意的、認可的事情,要鍥而不舍,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G.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加強什麼教育,實施公民道理建議工程,推進新時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
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H.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條例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工程,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它對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順利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民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和創新道德建設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
一、加強對自我修養行為的認識和研究,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實效性
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修養、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個人修養,甚至把修養同個人立身處世、治國安邦聯系起來,故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雖然我們一貫重視修養,但對如何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研究得不夠,致使人們進行自覺修養的意識不強,自我修養的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加強對自我修養規律的認識和研究,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從主客觀兩個角度考慮,加強自我修養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一)用高尚的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進步,提高公民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倡導加強自我修養,需要多從人們的思想實際出發,細致研究如何引導人們自覺加強自我修養。提到自我修養,有人會認為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行為,需要個人努力。其實,從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來看,我們雖然一直強調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但不否認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離開外因這一重要條件,內因的作用就很難發揮出來。就某些事物的發展變化來看,不同的外部條件可能會導致事物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自我修養就是如此。近年來,有些人善意出手援救弱者、病人、交通事故受害者而被冤枉甚至因此成為被告的實例,放大影響了社會公眾,導致人們即便是有心救助也要相約多人見證,甚至乾脆集體陷入冷漠,著實讓人心寒。請問,如果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還有幾人願做良善之事,願為良善之人?更有幾人願自覺地去加強道德修養?因此,從社會整體而言,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際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大家一定要看到,在一個人人向善、人人為善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加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就強,自我修養的效果也好。這就是說,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是促進自我修養的社會條件。因此,只有注重把個人的主觀努力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社會道德環境不是人創造的嗎?既然人的修養自覺性受社會道德環境的影響,而人又是社會道德環境的創造者,那麼是不是會形成這樣一種悖論:即社會道德環境差,人就不願加強修養;人不願加強修養,社會道德環境就越差。如此是不是說明一個社會道德滑坡就無可救葯了?從表面看是這種因果關系,但上面的悖論忽視了一個問題,即影響社會道德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主導價值觀念的引領則是影響社會道德風尚進步的關鍵因素。只要我們旗幟鮮明地把高尚的社會價值觀確定為主導價值觀並引領社會道德風尚進步,就一定能有效地改變社會道德環境,進而引導公民加強自我修養。
把高尚的社會價值觀確定為主導價值觀並引領社會道德風尚進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旗幟鮮明地昭示社會主導價值取向。要明明白白地向全社會表明我們這個社會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弘揚什麼,批判什麼,在全社會倡樹「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重,道德低下的人受人鄙棄」這樣一種價值導向,形成人人尊崇道德楷模,人人鄙視邪惡的良好社會風氣。確立這樣的價值導向才能引領自我修養向高層次邁進。其次,要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某種意義上講,幹部的道德觀就代表或體現著社會主導價值觀。因為領導幹部處於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領導地位,幹部的道德修養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一舉一動都有導向、示範作用,其影響力和輻射力是巨大的。因此,廣大幹部就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標示社會主導價值觀念,影響帶動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三,就是要用制度保證道德模範、言行楷模有尊崇的社會地位。相反,對奸詐邪惡,缺德敗德者給予嚴厲的懲處。如此,人們才有明確的修養目標,才有良好的修養環境,才有濃厚的修養意識,自然就會提高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進而推動社會道德環境向更高層次提升;社會道德環境的改善,反過來又會促進人們加強自我修養,促進全民族道德素質的提高。
(二)提倡積小善為大善的修養方法。道德修養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佛教人士勸人改惡從善有立地成佛之說,他們認為道德修養、道德提升以至於棄惡從善的過程轉瞬間就可以完成,「文革」時也有脫胎換骨的說法,強調要和舊思想徹底決裂。立地成佛、脫胎換骨之說是難以實現的。因此,不能奢望一次教育就解決問題,更不能寄希望於簡單發個文件,在會議上倡導一下,就能讓黨員幹部以至於普通群眾的自我修養搞好了,如果這么簡單,我們這個社會風氣就好了,人人也都是道德君子了。我們必須認識到,道德品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是一個積小善為大善的漸進過程。只有不棄小善,才能積成大善;只有能積眾善,才能成為道德楷模。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指的就是這種積少成多、防微杜漸的修養方法。所以,要提倡積小善為大善的修養方法,要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養自己心中開始出現的高尚道德觀念的幼芽,使其不斷積累和壯大。最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三)追求「慎獨」的修養境界。所謂「慎獨」是說一個有道德的人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也不忘記警醒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從表面看,「慎獨」似乎是修養的境界而不是修養的方法,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獨處時學會掌控自己的行為,做到堅守正道,日久就會成為習慣,好的行為習慣定型後就會轉化成人們的優良品質。好的行為習慣不但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還能影響整個社會環境,推動全社會共同進步。這就是前面說的,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在良性互動中實現的。慎獨有別於「私字一閃念」,「文革」中要求人們「狠斗私字一閃念」,真正的純而又純、「私字一閃念」都沒有的人是不存在的,問題是要能控制自己、把握自我,這就是「慎獨」的方法和境界。做到慎獨需要有一種敬畏意識,古人說離頭三尺有神靈,我們不相信有什麼神靈,但要牢記神靈好欺,良心難安。要學會敬畏自己的良心,要不斷用自己的良心審視、評判、修正自己的行為,棄惡從善,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
二、不斷研究、改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教育是社會根據道德規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公民施加道德影響的過程,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道德教育的本質是對被教育者進行外部灌輸。灌輸的效果取決於灌輸的藝術以及被教育者對灌輸行為和灌輸內容的認同和親附程度。為此,要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樹立身教重於言教的教育理念,提高道德教育的說服力。道德教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靈活多樣。但是,千方法萬方法,有良好效果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反思當前的道德教育行為,可以發現我們的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不理想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教育好教育人的人,其中主要是有些領導幹部缺少表率作用,極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說服力。有些領導幹部說一套,做一套,馬列主義專對別人,會上冠冕堂皇,會下胡作非為。這樣,即使你巧舌如簧,說得天花亂墜,群眾也無法信服你,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說服力。近年來,群眾漠視道德教育,甚至厭惡道德教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此。因此,我們必須樹立身教重於言教的教育理念,切實教育好教育人的人,特別是領導幹部,做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這樣才能使道德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設定科學的道德教育標准,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通觀道德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人們的道德覺悟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這既是事實,也是必然。針對這種實際,我們進行道德教育時,必須貫徹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在標准設置上,既要突出崇高的道德教育,更要注意培養最基本的道德素質,設置最低的道德底線。對普通群眾,要多從廣泛性角度考慮問題,道德教育的標準是遵守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即愛崗敬業,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有正義感。對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在廣泛性的基礎上,更多的體現先進性的要求,即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切的精神,提倡樂於奉獻,公而忘私。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這種要求不具有強制性,更不是所有幹部都能做到的。從幹部的實際思想狀況看,對幹部的道德教育也要把先進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不是道德教育的標准越高越好。若標准太高,實際工作、生活中做不到,反而不能激發幹部的精神,倒不如實際一些更好。比如說我們教育幹部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假如有人做不到無私奉獻,倒不如把調門放得低一些。我們講修身養性,講遵紀守法,甚至可以把不可逾越的底線和大家講明白,經常給大家敲敲警鍾,念念緊箍咒,倒不失是一種切合實際的辦法。人的覺悟有高低,信仰有差異,如果你不認同崇高理想,不能無私奉獻社會,至少不要去巧取豪奪、貪占不義之財。這樣,一般幹部不違法亂紀,優秀幹部能無私奉獻,倒是比存在著違法亂紀現象對社會的影響還要好。
(三)在教育內容的選取上,將能撼動人們心靈的事例同崇高的理想教育和平實的話語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單就教育內容來說,假大空虛的說教歷來不被人們所接受。理論界曾強調要用崇高理想信念激勵人,先進事跡鼓舞人,朴實道理打動人。這三者是相互補充,不可偏廢的。但現實中我們卻沒有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往往是崇高的理想教育多於朴實的話語;高大全的人物多於血肉豐滿的人物。這些問題「文革」中更是走向了極端,致使其負面影響至今還未消除。我們必須改變將三者分離,以及語言空洞、形式枯燥的做法。在利用道德模範教育人的時候,不要人為的拔高這些道德楷模的言行,同時也不要忽視我們身邊的英模人物的教育作用。在用崇高的理想激勵人時,切忌不分對象、簡單灌輸。要讓先進分子首先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以此帶動普通群眾提高覺悟。在此基礎上,不要忘記用朴實的道理打動人。在道德教育活動中,樸素的道理更耐人尋味,更能實現心靈的對接。例如,漢丞相蕭何對錢財的認識是何等的透徹明白,讓人不得不頷首贊嘆!漢朝建立後,很多大臣都忙著購房買地,惟有丞相蕭何無動於衷。好多人不明白、不理解蕭何的想法和做法。有人問他:滿朝文武大臣都忙著購房買地,丞相為什麼一點行動也沒有呢?蕭何回答說:我買那麼多房產田地干什麼?現在的這些已經足夠用了,如果說多買了留給子孫後代,更是大可不必,子孫如果象我,不用我買他們也會有;子女如果不象我,你就是買的再多他也守不住。事實不就是這樣嗎?封建帝王把江山都留給子孫了,有些不能守成的後代不是照樣丟了嗎!清朝第一代醇親王奕譞從另一個角度也總結了一條耐人深思的道理,他告誡後人說:「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這樣透徹明白的道理也許不如遠大理想那麼耀眼,但其蘊含的哲理是人們無法否認的,也是人們沒有理由拒絕的。因此,在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不要忽視了用樸素的道理引導人們特別是領導幹部算好「政治帳、經濟帳、家庭帳、平安帳」,使廣大幹部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增強修身養性的自覺性,逐漸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三、採取必要措施構築正義網路,用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影響、帶動公民提高道德素質
現代社會人際關系就像一張網,這張網的道德功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傳遞性,在關愛、互助的環境下,你助人為樂,我見義勇為,你關心我,我幫助你,社會相互傳遞著正義的力量,人們的道德品質就會變得越來越好,良善的環境很快就形成了。在良善的社會環境中人性的優點會被催生和放大;相反,在冷酷自私或惡勢力盛行的情況下,人性的優點會被壓抑,特別是當見義勇為而又被人冤枉的情況下,人們就會壓抑、隱藏自己良善的一面。壓抑、隱藏的結果則會導致人情冷漠,見義不為,見危不助,甚至以怨報德,這樣人際關系就會降溫結冰,人性中自私、陰暗甚至是邪惡的東西就會肆虐。因此,構築正義網路,傳遞正義力量,傳遞人間溫情,是保護人們的良知,促進公民道德覺悟提高的重要措施。
(一)要讓公眾認識「人人都是正義網路上的扣結或環節」,自覺構築社會正義之網,影響、帶動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社會道德環境是公眾的集體生活環境,也是公眾集體創造的生活環境。在共同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利害關系是相通的,今天面對別人遭遇無助、邪惡、欺凌、攻擊時,如果你因為害怕報復而採取明哲保身的做法,或逃避、失語,或集體陷入冷漠,這樣做雖然不會惹火燒身,避免了一時的侵害或麻煩,但卻犧牲了社會道德環境,犧牲了個人的長遠利益。結果必然是,當明天你受到傷害、遭遇危險時,大家也都為自保而採取逃避行為,明天受到傷害的就是你。正義的網路或鏈條是由大家共同構築的,每人都是正義網路或鏈條上的環節或扣結,保護他人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別人也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設若因為我們為一己私利或一時私念而破解了社會正義網路或鏈條上的扣結,那麼,正義網路或鏈條就會破損,以至最後因破損而盪然無存,致使人人都成了孤立無援的個體,人際關系缺乏應有的信任、溫暖和必要的援助。結果是正義形不成力量,反被邪惡所震懾,最終只能是任由邪惡勢力欺凌、宰割。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的一己私利或一時私念,而破解了全社會的正義網路和鏈條!
近年來,有些人躲避施救、見義不為就是破解正義網路的行為,是自私和短視的表現,雖說「彭宇案」為人們的這種行為提供了看似合乎邏輯的理由,但「小悅悅事件」卻讓人毛骨悚然,更讓人警醒!我們再也不能為自保而無視他人的遭遇了!構築正義網路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
(二)政府部門、特別是執法部門要加大懲惡揚善的力度,以此來支持構建社會正義網路,影響、帶動公民提高道德素質。保護人們的良知是構築正義網路的基礎性工程,而保護人們良知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大懲惡揚善力度,即通過「揚善」來喚起人們的良知,通過「懲惡」來保護人們的良知。
「懲惡揚善」既要求社會組織對正義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支持和大力褒揚,更要求政府部門、特別是執法部門為好人撐腰壯威。「揚善」要真正「揚」起來,要讓全社會都羨慕英雄和正義的維護者。要讓見義勇為、見危互助者切實感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榮耀和尊重,要讓他們因自己的善行而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實惠和政治榮譽。對那些不畏強暴,敢斗、善斗邪惡的好人,社會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他們及其家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要給予充分的保障。對在勇斗歹徒時受傷或犧牲的英雄和他們的家屬要給予優厚的經濟援助,在本人和子女生活、就業問題上要給予充分的照顧,使他們無後顧之憂。不但如此,還要使他們在社會上處處有光榮感、神聖感、使命感,使社會成員願意效仿他們。這樣才能使見義勇為、見危互助行為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支持,良善行為才能發揚光大。
「揚善」的同時要堅決「懲惡」,就是要對邪惡勢力予以堅決嚴厲地打擊,絕不姑息縱容。「懲惡」是消除見義勇為者後顧之憂的主要措施,是支撐正義網路的堅強「支柱」。如果沒有這一「支柱」的支撐,就會使好人長期蒙受邪惡勢力的欺凌,結果只會助長奸人的威風,滅好人的志氣。現實中正是因為執法部門懲惡不嚴,措施不到位才導致惡勢力甚囂塵上,導致人們因懼怕而自保,因自保而麻木和冷漠的。其實,人們在感嘆正義缺失的時候,並不是人們的良知真的丟失了,而是大多數人有後顧之憂,致使人們面對邪惡時往往缺乏足夠的勇氣斗。因此,當今之計,執法部門一定要加大懲惡力度,強化懲惡措施,為良善之人撐腰壯膽,讓惡人無生存空間。加大懲處力度,就是要讓不法分子產生畏懼心理,讓他們抬不起頭,見不得人,杜絕他們再次攻擊傷害別人。「懲惡」要務盡、務嚴,不嚴不足以威懾歹徒,不嚴不足以戒效尤,不嚴不足以消除人們對歹徒的畏懼,也就不足以支撐正義的網路。
四、構建健康的社會道德評價監督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風氣的改善
道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憑借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對個體或群體的道德行為作出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的價值判斷,進而對高尚的道德行為進行充分的宣傳和贊美,對不道德的行為給予有力的揭露和抨擊,以達到「褒善貶惡」、「揚善抑惡」的目的。道德評價行為是加強道德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道德評價,可以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講道德者受人尊敬、褒揚、揚眉吐氣,不講道德者遭人唾棄、譴責、自慚形穢的輿論氛圍。這樣可以促進公民提高識別善惡的能力,增強人們倡行良善、甚至是改惡從善的自覺性,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和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一)領導幹部不但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撻邪惡、維護社會良善的守護者。領導幹部的特殊地位決定了他們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主導力量。孔子曾針對為官從政者的道德影響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古語還說,官員之德如風,百姓之德如草,草隨風行,官員修德方能正世風。現實中廣大群眾正是以身邊領導幹部的道德觀念和實際行動作為價值標准來評判社會道德行為的,也是根據這種評判來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當前,道德建設領域出現的某些問題,與黨員幹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幹部道德建設滯後以及少數幹部道德滑坡有很大的關系。實踐證明,領導幹部道德比較高尚的地區和單位,一般都風氣好、人心齊、事業順、成績大。因此,只有加強領導幹部的道德建設,使黨員領導幹部真正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引領和帶動社會道德風尚進步,促進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躍上新台階。
領導幹部不但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撻邪惡行為、維護社會正義的守護者。在政治生活領域,領導幹部要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倡樹良好的工作作風。在社會生活領域,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社會責任,做到善惡分明、嫉惡如仇,敢於蔑視、批評、鞭撻邪惡,帶頭維護社會良善,做人民大眾的「護法使者」。
在構建優良的道德評價機制的過程中,領導幹部不但要積極對社會道德現象進行評判,同時更要虛心接受來自於群眾的評判和監督。對群眾的批評監督要本著和善的態度接受,不打擊,不報復,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群眾才敢於對領導幹部進行道德評價,由此帶動整個社會建立起健康的道德評價氛圍,促進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二)培育群眾勇於擔當的道德責任,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對社會道德現象進行褒揚與批評,創造健康的社會道德評價環境。近年來,有人因為怕擔風險,不但在行動上缺少相互救助,而且在言論上也逃避對邪惡或缺德行為的揭露和批判,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哲學,幻想著獨善其身或置身事外,導致社會上越來越缺少正常的道德評價氛圍,越來越缺少講真話的勇氣,越來越缺少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環境,人們不願公開面對面地評論別人的是非,更鮮有下級批評上級、群眾批評領導的現象,特別是缺少應有的揭露、譴責和抨擊行為,嚴重地銷蝕了社會道德風尚中正義的力量。在這些社會現象中,最突出的是因為害怕領導或老闆打擊報復而不敢指正其錯誤的行為。面對領導或老闆的失德、缺德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有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甚至成為脅從,充當打手。這些不辨是非,盲從上級命令的行為,嚴重的傷害了基層群眾的感情,導致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隔閡,造成人際關系冷漠,阻礙良好社會道德風氣的形成。
鑒於上述現象的存在,我們必須培育公眾勇於擔當的道德責任,創造道德評價的健康環境。要讓人們明白,僅僅設想置身事外或獨善其身是不夠的,也是做不到的,結果必然是導致社會道德環境的整體下滑。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勇於承擔道德責任的高尚者,不但要確保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准則,確保自己做到見義勇為、見危互助,還要勇於對社會現象進行道德評價,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氛圍,促進全體公民反思、審視、矯正、糾偏自己的道德行為,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面對領導和老闆,堅持服從不盲從,在領導和老闆犯錯誤的情況下,要敢於指正領導和老闆的錯誤,即便不能指正錯誤,起碼也不能充當錯誤決策的執行者。我國傳統名劇《秦香蓮》中有個情節講,陳世美嚴命家將韓琪去追殺秦氏母子,但當韓琪得知真相後,終以惻隱之心戰勝了利害計較,放走了秦氏母子。韓琪身上體現的「從道不 從君」與「不受亂命」的道德責任觀,是我們這個社會迫切需要、急切呼喚的高尚道德品質。只有培育並確立公眾這種勇於擔當的道德責任,自覺抵制邪惡勢力或錯誤行為,才能樹正氣、興新風,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五、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用制度手段矯正現實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以法為教,引導社會風氣健康發展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固然有賴於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有賴於不斷加強道德教育,有賴於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同時也離不開健全的管理機制,特別是離不開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它們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它們在內容上相互包含、相互滲透;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具體實踐中相互憑借、相互支撐,共同推進社會風氣健康發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就會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大家是否看到,近年來我國的司機遵規守矩的素質大大提高了。何以這樣?因為有監控錄象在實時監督,有酒後駕車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約束。駕駛員的表現,與其說是因為道德覺悟的改善,不如說是受制於交通法規的強大威力。交通法規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公共生活中起到矯正公民德性的強大作用。這說明人們的很多行為習慣是在制度的約束中慢慢形成的。在加強道德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靠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來培養、塑造人們的良好習慣。離開了法律制度,將社會治理寄希望於個人覺悟與德性,則美德的施行,將僅限於少數道德高尚者,無法成為公共生活的常態。事實上,有許多公民道德規范特別是幹部道德規范直接來源於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規章、制度等,因而使公民道德規范的構建、踐行和維護,帶有一定程度強制力保障的特殊性。因此,通過法治手段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必須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注重用非道德的辦法解決道德問題。
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就是要將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要求具體化、規范化、制度化,就是要藉助於法律制度使多樣化的道德觀念具有相對統一的、可行的評價標准和要求,使公民道德建設法制化,道德監督制度化,以法為教,強力糾正現實中的不良行為,防止道德無序行為發生,促使道德建設更具有實效性,使原本只具有「軟約束」意義的公民道德規范同時具有「硬約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