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工程內容
隧道及地下工程一般分為勘測設計和施工兩大階段。
①勘測設計。隧道位置的選擇一般應服從路線走向。由於隧道工程數量、造價、工期控制等因素,隧道位置在選線方案中是經濟技術比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不良地質地段的隧道,特別是長大復雜隧道線及全線或局部線路方案的成立與否,必須精心勘測設計。通過對隧道位置所處的地形 、地質、水文等要素的測繪、勘測、測試及綜合評定,設計正洞和明洞的長度和結構,決定施工方法,設計輔助坑道、排水系統和附屬工程。
②施工。按設計圖紙實施隧道掘進、襯砌和安裝作業的過程。施工方法分明挖法和暗挖法。前者多用於淺埋隧道和地下建築。對於大多數隧道和地下工程,多用暗挖法施工,並按開挖方法和所用機具分為礦山法、盾構法和地下連續牆法 。 此外 ,修築水底隧道時 ,可用沉管法;穿越鐵路、道路、河流或建築物時,可用頂管法;修建地下的池槽、廠房、倉庫和地下井時,還可使用沉井法。
㈡ 探礦坑道工程施工需要什麼資質參與投標
這要看業主或甲方或招標代理需要什麼資質!
舉例子:1、資質條件:具有省級行業投標人管理部門或者部級行業投標人管理部門核發的礦山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及以上資質的獨立企業法人。2、 財務要求:提供近三年經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機構審計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財務報表說明等);3、業績要求:最近三年承擔過類似工程的業績;4、信譽要求:投標人沒有處於被責令停業,投標資格沒有被取消,財產沒有被接管、凍結,破產狀態;在最近三年內沒有騙取中標和嚴重違約及重大質量問題;5、項目經理資質:項目經理具有國家相關規定的資質證書。等等吧! 根據甲方的要求為准
㈢ 實習六 勘查工程設計(布置)
【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學會如何根據礦床勘查任務、礦床地質特徵和地貌等因素,進行勘探設計。
【實習要求】
(1)選擇礦產勘查的主體地段。
(2)確定合理的勘查工程總體布置方式。
(3)確定礦床的勘查類型。
(4)確定求取不同類別儲量的勘探工程間距。
(5)選擇有效的勘探工程類型。
(6)編制勘探設計剖面圖和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圖。這是一次較全面的礦床勘探設計方法的訓練。
【實習步驟】
(1)閱讀設計任務(資料一)和某鉛鋅礦區地質簡介(資料二)。
(2)用礦床勘探類型類比法,確定某鉛鋅礦床的勘探類型。
(3)根據設計任務和某鉛鋅礦床確定勘探類型,確定勘查工程間距。
(4)根據所確定的勘探工程間距和對該礦床地質礦產情況的了解,選擇合理的勘探工程總體布置方式,並在雲山鉛鋅礦床綜合地質圖上進行具體的總體布置。
(5)選擇ZK2鑽孔(編為C—C'剖面),並作勘探設計地質剖面圖。
(6)充分考慮該礦床地質、地貌特徵,選擇有效的勘查技術手段和工程類型。在勘探設計地質剖面圖上設計勘探工程。
(7)在B—B'勘探線地質剖面圖和A—A'、C—C'剖面圖上設計勘探工程。
(8)將上述3剖面上的工程轉繪到某鉛鋅礦綜合地質圖上。
【實習資料】
資料一(設計任務)
在-50m標高以上的主礦體上求取鉛鋅礦控制的資源/儲量。在其深部及外圍用稀一倍的工程間距布置工程。
資料二(某礦區地質簡介)
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比較簡單,只有前震旦系(AnZ)板溪群上段的淺變質岩系和第三系(R)紅色礫岩。
板溪群上段岩性為千枚岩、板岩、砂頁岩等。由於受熱液作用,從南至北形成3個蝕變帶。
(1)硅化帶(AnZB):主要由絹雲綠泥石英岩及燧石石英岩組成,二者相互過渡,岩石緻密堅硬。
(2)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硅化帶(AnZC):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硅化較強,一般具有角礫岩化現象,不含礦。
(3)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帶(AnZD):以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為主,硅化較弱。岩石呈深綠色,部分地區具有明顯片理,當出現角礫岩化現象時,則往往構成角礫岩化含礦帶(MZ)。
以上3個蝕變帶呈過渡關系,相互間無明顯的界線。
第三系(R)紅色礫岩,呈厚層層狀。岩石中礫石的大小極不均勻,大者可達50cm,小者只有幾毫米,一般為3~5cm。礫石成分主要為花崗岩、千枚岩、板岩、雲母片岩、砂岩等。礫石多較圓滑,膠結物主要為砂質粘土及鐵質。大面積出露於礦區北半部,與板溪群地層呈斷層接觸。
2.構造
礦區位於一軸向近NEE的傾伏背斜的北翼,地層傾向NW330°~350°,傾角一般為40°~45°。第三系紅色礫岩傾角較陡,一般為345°~60°,褶皺軸部在礦區南部(圖幅外),出露大片黑雲母花崗岩。
礦區內斷裂構造較發育,F1斷層從東向西橫穿整個礦區。斷層下盤岩石非常破碎,形成角礫岩破碎帶。角礫大小不一,稜角分明。
破碎帶寬為20~120m,斷層走向NEE,傾向NW340°~345°,傾角30°~45°,與板溪群地層產狀基本一致。根據對地表及少量深部工程的了解,該斷層為一成礦前的斷層,延深可達200m以上。礦體基本上產於這個斷層破碎帶中,明顯受其控制。
3.岩漿岩
為黑雲母花崗岩,出露於礦區南部(在圖幅內,從略)。
4.礦體特徵
礦體呈透鏡狀、似脈狀,大小不等,沿破碎帶斷續分布,形態較復雜,沿走向和傾斜都有分支復合現象。在地表已發現有10個礦體。礦區東西兩段各有一個不規則的透鏡狀礦體出露於地表,出露長度約350m。礦區中段,礦體呈小透鏡體,一般長度只有30~50m。礦體變化較大,西段為4~50m,中段為3m左右,東段為6~20m。礦體往深部逐漸變薄。由西段主礦體統計得到的礦體厚度變化系數(Vm)為65.5%。礦體走向變化較大,西段礦體傾向NW320°~360°,中段礦體傾向NW330°~340°,東段礦體傾向NW320°~360°。礦體傾角變化較小,為30°~45°。從整體看,整個礦化帶走向為70°~75°。
根據野外觀察,礦石礦物主要為閃鋅礦(含Ga、Cd)、方鉛礦(含Au、Ag)伴生礦物有黃銅礦及少量輝銀礦、輝鉍礦、黃鐵礦等,此外可見到Zn、Pb、Cu的次生礦物。脈石主要為石英、螢石,其次為重晶石、方解石。
礦石呈緻密塊狀、不規則細脈狀、浸染狀構造。礦石中有用組分沿走向分布均勻,沿傾向分布不均勻。Zn的品位為2.32%~12.0%,變化系數為(VZn)為110%;Pb的品位為1.36%~3.75%,變化系數(VPb)為125%;Cu的品位一般為0.3%左右。礦化較連續,見有無礦天窗和夾石,主礦體的含礦系數(Kp)為0.8。
根據以上資料,初步認為該礦床為中溫熱液填充型鉛鋅礦床。
5.礦產勘查工作
地表已按200m間距用主幹槽對礦帶進行了較系統的揭露。個別地段已用100m間距用短槽進行了揭露。工程揭露的礦體已進行取樣分析。礦區已填制1∶2000地質圖,並在礦區中部實測了A—A'地質剖面圖。從而對礦區地質構造和地表礦體分布、規模、形態、產狀及有用組分含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對東西兩個礦段各打了一個鑽孔,並在礦帶中部150m標高處打了一個水平坑道,對深部礦化及其構造情況已初步了解。基本上認為該礦床是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鉛鋅螢石礦床,其伴生組分Cu也有可能利用,值得進一步進行勘查。
6.圖、表件資料
(1)圖6-1某鉛鋅礦綜合地質圖。
(2)圖6-2A—A'實測地質剖面圖。
(3)圖6-3B—B'勘探線地質剖面圖。
(4)表6-1ZK2鑽孔資料表。
表6-1 ZK2鑽孔資料表
圖6-1 某鉛鋅礦床綜合地質圖
圖6-2 A—A'實測地質剖面圖
圖6-3 B—B'勘探線地質剖面圖
㈣ 坑道工程圖繪制與編輯
1)每當用戶輸入完一組新的編入數據,按「圖」按鈕,可以看到新的編錄數據在圖上繪制的情況。
生成之前還可以選擇「選項」按鈕,其中「頂板 y 以基線為 0 值」的含義為在繪制分層線時,頂板上點的 y 坐標值以基線為基準還是以頂壁交線為基準,9.2 節中的坐標約定圖中所示為「以基線為 0 值」(圖 9.17.1)。
圖 9.17.1 生成坑道素描圖
2)在素描圖中可以使用菜單和工具條對圖件進行編輯,利用 按鈕可彈出圖件編輯工具條(圖 9.17.2)。
3)素描圖編輯完成後,可選擇菜單「素描圖」→「關閉」退出編輯界面(圖 9.17.3)。
4)在主界面中,如果需要查看和編輯素描圖,而不是重新生成,可以點擊「查」按鈕,速度相對較快(圖 9.17.4)。
圖 9.17.2 素描圖編輯工具條
圖 9.17.3 關閉素描圖界面
圖 9.17.4 查看素描圖功能
㈤ 坑道式人防工程常採用鑽爆法開挖施工嗎
不一定。
鑽爆法開挖施工要求:
1、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圍岩原有特性,減少對其破壞和擾動。
2、為了充分發揮圍岩的承載作用,應容許圍岩有控制的變形。
3、在施工中必須合理地決定支護結構的類型、支護結構參與工作的時間、各種支護手段相互配合、底部封閉時間、一次掘進長度等。
4、進行實地測量監控,及時提出可靠數量的量測信息,以指導施工和設計。
5、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建立設計一施工檢驗一地質預測一量測反饋一修正設計的一體化施工管理系統,以不斷提高和完善施工技術。
6、在選擇支護手段時,應選擇能大面積牢固與圍岩緊密接觸的、能及時施設和應變能力強的支護手段。
7、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盡量採用全斷面或大斷面分部的開挖方法。
8、應盡量採用先修築仰拱(或臨時仰拱)或鋪底的施工方法。
9、為保證二次襯砌的質量和整體性,在任何情況下,都應採用先牆後拱的施工順序。
10、軟弱圍岩施工應貫徹的原則有: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軟弱圍岩施工輔助措施有:
(1)穩定掌子面方法:正面噴射混凝土、正面錨桿、超前支護、預留核心土;
(2)及時閉合法:設臨時仰拱或底部橫撐、加固基腳、向底部地層注漿加固、設底部錨桿、改變施工方法;
(3)加固地層:注漿加固、超前支護、地表加固。
㈥ 深基坑工程設計前需要哪些資料
1 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資料;
2 用地紅線范圍、擬建建築總平面圖、基礎和地下工程結構圖;
3 基坑影響范圍內建築物的位置、層數、高度、結構類型、完好程度、竣工時間、基礎類
型、埋置深度等;
4 基坑周邊道路的車輛荷載情況;
5 基坑周邊構築物、人防坑道、化糞池、地下管線的位置、深度、結構型式及埋設時間;
6 已建或在建相鄰地下工程的施工情況;
7 基坑周邊場地的地表匯水、排水情況,給排水管道漏水的可能性;
8 施工單位根據對基坑周邊場地的使用要求提供施工場地總平面圖,如堆載、活荷載情況
及臨設、塔吊情況。
㈦ 公路隧道的設計方法
公路隧道的主體建築物一般由洞身、襯砌和洞門組成,在洞口容易坍塌的地段,還加建明洞。隧道的附屬構築物有防水和排水設施、通風和照明設施、交通信號設施以及應急設施等。公路隧道設計通常先進行方案設計,然後進行隧道的平面和縱斷面、凈空、襯砌等具體設計。 隧道平面盡可能採用直線。在必須採用曲線時,應盡可能採用大半徑曲線。同時要考慮到洞門位置,以及引線、輔助導坑、通風豎井等輔助設施的位置等。隧道並設或交叉,或接近其他建築物時,相互間應有足夠的距離。洞門是隧道兩端的出入口,洞門位置的確定將影響到隧道的長度、線形和施工的難易。
公路隧道縱斷面的縱坡,一般在考慮使用要求、施工及排水等條件下盡可能取較平緩的坡度。縱坡坡度的確定,將影響車輛行駛時排出有害氣體的數量,施工出碴和運送材料的效率,以及涌水排出的流速等。 凈空是隧道襯砌內輪廓線所包圍的空間。主要指標是隧道的寬度和高度。設計公路隧道寬度時,一般是在路線的設計車速和交通量的基礎上,根據隧道長度、地質條件、圍岩壓力、施工難易程度、通風方式、排水等條件確定。公路隧道通常按汽車、自行車和行人同時通過來規劃。城市內或市郊附近行人很多的隧道,可將行人與行車分設,山嶺地區修建的長大隧道,也可不設人行道。公路隧道凈空高度一般由汽車載貨的限制高度加上一定的富餘量來確定的。隧道斷面為適應圍岩壓力的要求,可採用馬蹄形、直牆拱形、圓形、矩形和帶仰拱的斷面等。
為了給車輛以設計速度安全行駛的最必要的空間,在公路工程技術標准中對公路隧道規定了「建築限界」。建築限界的形狀和尺寸主要是根據車輛輪廓規定的。通風道及其他附屬管線,可利用天棚以上或路面版以下的空間敷設。 公路隧道施工可分為明挖法和暗挖法兩大類。明挖法是先將地面挖開,在露天情況下修築襯砌,然後再覆蓋回填。暗挖法是不挖開隧道上面的地層,在地下進行開挖和修築襯砌。暗挖法又可分為礦山法、盾構法和隧道掘進機法。
礦山法:又稱采礦法隧道施工,是岩石地層中修建隧道的一種方法。施工時先在隧道岩面上鑽眼,裝葯爆破成毛洞,再將全斷面按一定順序開挖至設計尺寸,然後順次修築襯砌。在堅硬地層中,圍岩有較好的整體性,坑道開挖後圍岩有一定的自穩能力,可以少分塊,甚至一次就開挖出整個隧道斷面。在岩石不夠堅硬完整的地層中開挖隧道時,一般需先開挖導坑(又稱導洞),設置臨時支撐,以防止土石坍塌。
導坑是為修築隧道在斷面上最先開挖的小坑道。導坑的作用為:展開施工工作面;測定隧道開挖方向;復核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鋪設施工用料和出碴的運輸線路;排出地下水;敷設各種管道(水管、通風管和輸送壓縮空氣的管道)和照明線路等。在修建長隧道時,一般先開鑿一條同隧道平行的施工輔助導坑,即平行導坑。在平行導坑內每間隔一段距離開挖斜向坑道與隧道相接,以增加隧道施工時的工作面。需要時,平行導坑可擴大為第二線隧道。
盾構法:採用盾構作為施工機具的施工方法,常用於松軟土壤中圓形斷面的隧道施工。盾構的外殼是圓筒形的金屬結構,前部為裝置開挖設備的切口環,中部為裝置推進設備(千斤頂)的支承環,尾部為掩護拼裝襯砌工作的盾尾。盾構法施工是在前部開挖地層,同時在尾部拼裝襯砌,然後用千斤頂頂住已拼裝好的襯砌將盾構推進,如此循環交替逐步前進。盾構種類很多,「膨潤土泥漿盾構」處於領先地位,是利用泥漿護壁並作為攜運廢碴的介質,工作時不需使用損害工人健康的壓縮空氣,只需用水或「泥乳」作為掌子面的支護劑。
隧道掘進機法:在整個隧道斷面上,用連續掘進的聯動機施工的方法。掘進機由旋轉式刀盤(盤上裝有滾刀和裝碴鏟斗)、石碴裝載設備、機身前進的推進裝置和支撐裝置、控制方向的激光準直儀、安裝臨時支撐的設備及其他機械裝置組成。施工時,旋轉刀盤承受很大的推力擠壓在隧道開挖面上旋轉,切削岩石,碎碴由刀盤四周的鏟斗提升到出碴槽內,滑至輸送機,然後由其他運輸機械轉運洞外。機身中部有幾對可伸縮的支撐裝置外伸,並撐緊在岩壁上,固定機身和傳送強大的扭矩與推力。完成一個行程後,收縮支撐使機身前進到新位置,再重復這一動作。掘進機具有掘進速度快,操作安全,對圍岩擾動小等優點,可用於中等堅硬以下的岩石隧道工程。 隧道照明指隧道內的基本照明和洞口附近的緩和照明。基本照明是在隧道中部,為保證以設計車速行駛的車輛和行人安全通過隧道所需要的最低照明標准。駕駛人員由亮視場突然進入暗視場時,視覺機能有一個適應過程。為保證視覺機能的連續性,在洞外連接洞口的引道及駕駛員視野范圍內,白天需要採取遮光措施,在洞內連接洞口的一段長度里需要進行緩和照明。同時,引道與洞內緩和段之間的亮度變化率,應有一個界限,以保證視覺連續和暗適應的過度。緩和照明段的長度決定於停車視距或駕駛人員的暗適應時間與設計車速的乘積。
隧道的應急設施指隧道內發生災害性事故時,為防止釀成更大的次生性災害而設置的各種設施。如通報裝置、緊急警報裝置、消防設備以及其他設施等。通報裝置能使事故發現者立即在現場或附近向隧道管理站報告;緊急警報裝置能向後續車輛和對行車輛的駕駛者發出緊急信號;消防設備指在隧道內設置的滅火器、消火栓和噴霧設備等;其他設施包括待避引導設備、備用電源和監視電視等。應急設施費用頗高,只有那些重要的、交通量大的長隧道才考慮使用。 隧道內部裝修指隧道內的路面鋪設,牆面和天棚的裝修,以及隧道內吸聲設施的安裝等。路面應用明亮的、橫向抗滑性能好的,便於養護的材料築成。牆面用反射率好的材料裝修能保持良好的照明效果,交通量大的重要隧道常採用便於清洗的牆面材料。隧道內車輛產生的雜訊在襯砌和路面上反射引起共鳴,殘餘音響時間為洞外的數千倍,需要安裝吸聲設備。
㈧ 探礦工程的地質設計
探礦工程地質設計是從地質角度出發,根據成礦地質條件、礦床勘探類型、布置原則,確定探礦工程的種類、空間位置以及有關技術問題。主要包括鑽探工程設計及坑道工程設計。
(一)鑽探工程設計
鑽探工程設計包括確定鑽孔截穿礦體的部位、開孔位置及鑽孔的技術要求和鑽孔理想柱狀圖的編制。鑽孔地質設計完成後,再將鑽孔編號、坐標、方位角、開孔傾角、設計孔深、施工目的等列表歸總,連同施工通知書提交鑽探部門。
(二)坑道設計
坑道工程主要包括平硐、豎井、沿脈、穿脈等深部探礦工程。此類工程施工技術條件復雜,投資費用高,因而在設計時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充分的地質依據。同時為了使坑探工程能為今後開采所利用,應與開采部門共同研究,了解開采方案以及開采塊段和中段的高度,以便正確地進行地質設計。
平硐系統主要用於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斜井、豎井系統主要用於地形較平緩的地區。平硐坑口位置應選擇比較開闊的場地,岩層比較穩固,有較大面積堆放廢石的凹地。坑口標高在歷年洪水位之上。豎井一般多布置於礦體下盤的礦區近中心部位,井口位置地形應平坦,在歷年洪水水位之上,井筒應避開斷裂帶、流砂層和溶洞地帶。
探礦坑道設計好後,應在中段地質圖和勘探線設計剖面圖上標出坑道的方位、長度以及坑道斷面規格和坑道坡度等。坑道設計被批准後還應將坑道地質情況和水文地質情況等方面的資料送交施工部門,以保證施工安全。
㈨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工程種類
由於城市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市內地面運輸已經不能滿足交通要求,修建地下鐵道成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世界上有80多個城市已修建或正在修建地下鐵道,中國北京已修建了40.1公里地鐵,天津已建地鐵7.2公里,其他大城市正在規劃中。
地下鐵道的優點是:和其他城市運輸類型相比較,其運送能力最大;由於沒有平面交叉和採取自動閉塞信號,可以保證通行安全;地鐵各列車間的間歇時間可以很短,給旅客以很大方便;雜訊小,保護環境條件好。地下鐵道還必須和地面其他運輸類型及相應設施彼此配合,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近20~30年來,在某些國家的大城市(如日本東京、大阪等地)和地鐵相配合還修建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地下街和地下商場等。地鐵的缺點是:固定運營費用比重較大,只有客流密度很大時才是經濟合理的。 ISBN:9787302346098定價:58元印次:1-1裝幀:平裝印刷日期:2014-1-17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章緒論
1.1隧道及地下工程基本概念
1.2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分類及作用
1.2.1隧道工程的分類及作用
1.2.2地下工程的分類及作用
1.3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發展歷程
1.3.1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發展歷史
1.3.2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發展概況
1.3.3國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發展概況
1.4本課程的研究內容及任務
習題
第2章隧道及地下工程特性及利用形態
2.1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特性
2.1.1工程特性
2.1.2空間特性
2.1.3經濟性及可持續性
2.1.4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優缺點
2.2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態
習題
第3章隧道及地下工程選址與方案比選
3.1規劃原則
3.2調查和勘測
3.2.1調查
3.2.2勘測
3.3隧道工程選址及方案比選
3.3.1位置選擇
3.3.2方案比較
3.3.3隧道洞口位置的選定
3.4其他地下工程選址
3.4.1地下鐵道選址
3.4.2地下(商業)街、地下停車場選址
3.4.3伴隨科學技術發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選址
3.4.4防禦和減少災害的地下設施選址
習題
第4章隧道及地下工程平、縱斷面設計
4.1鐵路隧道平、縱斷面設計
4.1.1平面設計
4.1.2縱斷面設計
4.2公路隧道平、縱斷面設計
4.2.1平面設計
4.2.2縱斷面設計
4.2.3連接線
4.3其他地下工程平、縱斷面設計
4.3.1地下鐵道
4.3.2地下街
4.3.3地下停車場
4.3.4地下綜合體
4.3.5地下共同溝
習題
第5章隧道及地下工程結構構造
5.1隧道洞身襯砌
5.1.1襯砌類型
5.1.2襯砌結構構造
5.1.3襯砌的一般構造要求
5.2明洞
5.2.1拱式明洞
5.2.2棚洞
5.3隧道洞口景觀與結構
5.3.1隧道洞口景觀設計原則
5.3.2隧道洞門分類
5.4隧道附屬建築物
5.4.1通風建築物
5.4.2避車洞
5.4.3防排水建築物
5.4.4電纜槽及高低壓供電
5.4.5伸縮縫、沉降縫與施工縫
5.5其他地下工程結構構造
習題
第6章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地質環境
6.1概述
6.2圍岩的工程性質
6.2.1岩體的變形特性
6.2.2循環荷載作用下岩體的變形特性
6.2.3岩體的強度
6.2.4岩體的流變特性
6.2.5岩體結構分類及其破壞特徵
6.3圍岩的初始應力場
6.3.1圍岩初始應力場的組成
6.3.2初始應力場的變化規律
6.3.3圍岩初始應力場的確定方法
6.4地下洞室圍岩分級的影響因素和指標
6.4.1影響圍岩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6.4.2圍岩分級(類)的因素指標及其選擇
6.4.3圍岩分級(類)的發展方向
6.5國內外主要地下工程圍岩分級(類)標准
習題
第7章隧道及地下結構設計原理與方法
7.1概述
7.2隧道及地下結構的設計原則與設計內容
7.2.1隧道及地下結構的形式的選擇
7.2.2圍岩與支護結構的相互作用機理
7.2.3支護結構的基本要求
7.2.4地下結構的設計內容
7.3隧道及地下結構體系的計算模型
7.3.1建立計算模型的原則
7.3.2常用的計算模型
7.4圍岩壓力
7.4.1圍岩壓力分類
7.4.2確定圍岩松動壓力的方法
7.5隧道及地下結構體系設計計算方法
7.5.1結構力學方法
7.5.2岩體力學方法
7.5.3以圍岩分級為基礎的經驗設計方法
7.5.4監控設計方法
7.6隧道及地下結構有限元分析
習題
第8章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8.1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概述
8.1.1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概念
8.1.2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的特點
8.1.3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及其選擇
8.1.4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
8.2開挖、鑽爆和裝渣運輸
8.2.1開挖方法及掘進方式
8.2.2爆破施工技術
8.2.3裝渣運輸方法
8.3新奧法
8.3.1新奧法的概念與原則
8.3.2新奧法理論要點及施工要點
8.3.3新奧法適用范圍
8.4新意法
8.4.1新意法概念
8.4.2相關概念
8.4.3新意法隧道設計施工程序
8.4.4新意法與新奧法的比較
8.5其他施工方法
8.5.1淺埋暗挖法
8.5.2挪威法
8.5.3明挖法
8.5.4蓋挖法
8.5.5掘進機法
8.5.6盾構法
8.5.7沉管法
8.5.8頂進法
8.6施工監控量測與信息反饋
8.6.1量測元件及儀器
8.6.2現場監控量測設計
8.6.3量測數據的反饋
8.7超欠挖與塌方
8.7.1超挖與欠挖
8.7.2塌方
8.8防排水與通風防塵措施
8.8.1地下水控制
8.8.2通風
8.8.3防塵
8.9支護措施
8.9.1預支護措施
8.9.2初期支護措施
8.9.3二次襯砌
8.9.4輔助坑道
習題
第9章隧道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管理
9.1隧道施工組織設計
9.1.1隧道各階段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
9.1.2隧道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編制依據、原則及程序
9.1.3隧道施工前的准備工作
9.1.4施工進度計劃
9.1.5施工組織設計案例
9.2隧道施工管理
9.2.1隧道施工計劃編制
9.2.2隧道施工技術管理
9.2.3隧道施工質量管理
9.2.4隧道施工經濟管理
9.2.5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習題
第10章隧道及地下工程養護維修
10.1隧道養護維修概述
10.1.1隧道及地下工程養護維修基本概念
10.1.2隧道及地下工程病害現狀
10.1.3隧道養護面臨的問題
10.1.4隧道病害檢查
10.1.5隧道病害的原因
10.1.6隧道病害維修養護原則
10.1.7養護及維修措施
10.1.8安全性及穩定性評價
10.2隧道檔案的建立
10.3隧道水害及整治措施
10.3.1水害的種類及其危害
10.3.2水害產生的原因
10.3.3水害的分級
10.3.4水害的整治措施
10.4襯砌裂損及整治措施
10.4.1襯砌裂損的類型
10.4.2襯砌裂損的特點
10.4.3襯砌開裂的分級
10.4.4襯砌裂損的整治措施
10.5襯砌侵蝕及整治措施
10.5.1襯砌侵蝕的種類及危害
10.5.2襯砌侵蝕的分級
10.5.3混凝土侵蝕的整治措施
10.6隧道凍害及整治措施
10.7地震後隧道維修措施
習題
第11章高速鐵路隧道及大斷面隧道
11.1概述
11.1.1高速鐵路及大斷面隧道概念
11.1.2高速鐵路隧道及大斷面隧道的特點
11.2高速鐵路隧道空氣動力學問題
11.2.1主要空氣動力學效應
11.2.2瞬變壓力
11.2.3微氣壓波
11.3高速鐵路隧道緩解氣動效應設計
11.4大斷面隧道設計
習題
第12章施工機械
12.1裝渣機械
12.2運輸機械
12.3鑿岩台車
12.4噴錨機械
12.5襯砌模板台車
12.6全斷面隧道掘進機
12.7臂式隧道掘進機
12.8盾構機械
12.8.1分類、特點及適用范圍
12.8.2機械化盾構的主要結構及工作原理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