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學校的名義擬寫一個給省教育廳的要求撥款曾建新校區的請示
請示的正文,主要由請示的原因、內容、要求三部分組成,請示時應將理由陳述充分,提出的解決方案應具體,切實可行。請示的注意事項除其特點中所述之外,還應注意請示與報告的區別,切忌用報告代請示行文;
請求的內容若涉及其他部門或地區時,在正常情況下應事先進行協商,必要時還可聯合行文,如有關方面意見不一致,應如實在請示中反映出來;另外請求撥款的應附預算表;請求批准規章制度的,應附規章制度的內容;
請示處理問題的,本單位應先明確表態;正式印發請示送上級機關時,應在文頭註明簽發人姓名。
擬寫請示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行文規則。例如,請示要一文一事,一般情況下不得越級請示,不多頭主送,不報領導同志個人,不抄送下級單位等。
2、陳述請示原因和理由時,一是理由要充分;二是應盡可能地聯系全局來說明請示事項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3、請示事項要具體明確,同時還要提出本單位的處理意見,表明本單位對請示事項的傾向性,請上級單位批復時參考。
4、注意行文語氣,要言簡意賅、語氣委婉、言辭懇切,講理由要開門見山,講需求要明確具體。
5、請示事項若涉及其他單位職能,應履行會簽手續,必要時在文中對有關單位的會簽意見予以說明。
6、請示件應給上級單位留出研究決策的時間,特別緊急的事項,除突發事件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上級領導另有交代的以外,應在請示中說明緊急原因。
⑵ 如何學習踐行「三嚴三實」的好榜樣
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江西省吉安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曾建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稱號,並要求在全國組織系統廣泛開展向曾建同志學習活動。
曾建同志是廣大組工幹部的先進典型,是踐行"三嚴三實"的典範,是廣大群眾信任的黨員幹部典範。曾建同志面對工作總是充滿熱情,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每個崗位都留下了他嘔心瀝血的印記,寧可身體透支也不讓工作欠賬;他專注工作、高度負責,刻苦鑽研幹部工作業務,他建立一整套公文處理制度,成為市直單位學習借鑒的"藍本";他對自己特別講嚴格,擔任縣級領導多年,始終嚴守組織人事紀律和廉政紀律,沒有報銷過一分錢私賬,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親友辦私事,也沒有親友沾過他的"光";他對親人異常嚴苛。妻子去峽江縣看他,曾建讓她坐公共客車再轉人力三輪來,不準接送。在得知一位親戚要到老家遂川縣當縣長,曾建連忙趕回老家召集全家開會,要求不許找親戚辦任何私事。這樣的事例 還有很多很多。他用短暫的一生,樹立了信念堅定、公道正派、勇於擔當、敦本務實、嚴於律己的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形象。他用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奮斗不止的壯歌。
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曾建,就要真正做到見賢思齊,恪守"三嚴三實",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兢兢業業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不斷譜寫出為民服務的壯美新篇。
樹立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樹立堅如磐石的信念,始終堅守共產主義信仰,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把忠誠和奉獻作為一種信仰,把個人理想和價值實現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把堅強的黨性體現在對黨忠誠、為黨奉獻的實際工作中,直至奉獻生命的最後一刻,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爭做牢記宗旨、盡忠職守的好黨員、好乾部。
樹立嚴於律己的職業操守。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真正做到恪守職守,公道正派,襟懷坦白,勇於開拓,敢於創新,不為名所惑,不為利所動,不為欲所虜,嚴格遵守各項紀律,正己身,守規矩,講誠信。不斷強化廉潔自律意識,牢牢把住生活上的"底線",始終做到清清白白做人,乾乾凈凈做事,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
樹立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在服務群眾路上,敢於擔當,勇於擔當,在服務群眾的路上,傾盡所能為群眾排擾解難、做好事、辦實事。做到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不懈怠,真正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攻堅克難、迎難而上,以擔當的勇氣魄力,在工作中敢於排難爭先,敢於啃"硬骨頭",敢於當"排頭兵",用銳意進取、爭創一流的精神,在服務群眾路上,做出群眾滿意的實績。
⑶ 歷史上楊氏的名人
楊貴妃
楊志
⑷ 長沙市芙蓉區人事局副局長是誰
市人事局副局長 劉曉杏 ,彭歡首
一、先進集體(100個)
省直責任單位:
省民政廳 省衛生廳
省水利廳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省教育廳 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省通信管理局
省直新聞單位:
湖南日報政法部
長沙市:
長沙市人民政府 芙蓉區人民政府
望城縣人民政府 長沙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瀏陽市民政局 長沙市教育局
長沙市衛生局
株洲市:
荷塘區人民政府 株洲縣人民政府
醴陵市人民政府 天元區人民政府
蘆淞區人民政府 株洲市教育局
茶陵縣交通局
湘潭市:
湘潭市人民政府 湘鄉市人民政府
湘潭市衛生局 湘潭縣民政局
湘潭市人事局
衡陽市:
耒陽市人民政府 常寧市人民政府
祁東縣人民政府 衡東縣人民政府
雁峰區人民政府 蒸湘區人民政府
衡陽市水利局 衡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邵陽市:
邵陽市人民政府 邵陽縣人民政府
新寧縣人民政府 洞口縣人民政府
新邵縣人民政府 邵陽市交通局
邵陽市衛生局 邵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岳陽市:
岳陽市人民政府 華容縣人民政府
平江縣人民政府 臨湘市人民政府
岳陽市交通局 岳陽市能源生態局
岳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常德市:
常德市人民政府 桃源縣人民政府
澧縣人民政府 鼎城區水利局
常德市水利局 常德市民政局
常德市統計局
張家界市:
慈利縣人民政府 桑植縣水利局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張家界分公司
益陽市:
益陽市水利局 益陽市房地產管理局
沅江市人民政府 赫山區人民政府
益陽市交通局
郴州市:
資興市人民政府 安仁縣人民政府
宜章縣人民政府 北湖區人民政府
汝城縣人民政府 桂陽縣人民政府
郴州市交通局 郴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永州市:
祁陽縣人民政府 東安縣民政局
藍山縣交通局 寧遠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永州市財政局 永州市教育局
永州市交通局 永州市公路局
懷化市:
懷化市人民政府 懷化市衛生局
漵浦縣人民政府 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懷化市民政局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懷化市交通局 懷化市農村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懷化分公司
婁底市:
婁底市人民政府 婁底市交通局
新化縣人民政府 漣源市民政局
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水利局 湘西自治州商務局
保靖縣人民政府 龍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永順縣民政局 瀘溪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先進工作者(18名)
省直責任單位:
鄒蘇華 省交通廳農村公路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王正軍 省民政廳救災救濟處副處長
莫登友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就業服務局副局長
市州:
余建國 長沙市農辦主任
周漢林 株洲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肖賢山 湘潭市人事局局長
王俊傑 衡陽市財政局局長
郭林春 衡陽市人事局局長
何永平 邵陽市財政局局長
葉玉生 岳陽市農辦主任
張柏枝 常德市人事局副局長
朱元平 張家界市永定區合作橋鄉黨委書記、鄉長
寧秋良 益陽市衛生局副局長
范培順 郴州市政府辦副主任
李 波 永州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傅家齊 懷化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伍美華 婁底市人事局局長
張才金 龍山縣縣長
三、記一等功人員(80名)
省直責任單位:
唐亞武 省教育廳財務建設處處長
劉 山 省人事廳公務員管理處調研員
蔣長福 省建設廳住宅與房地產業處調研員
劉詠梅 省水利廳工管局供水科科長
周雄軍 省農辦農村能源辦副主任
趙林嵐 省公路管理局工程建設處副處長
範金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
計劃建設部總經理
省直新聞單位:
劉春林 湖南電視台新聞中心助理編輯
長沙市:
黎石秋 寧鄉縣縣長
凌勤傑 開福區區長
胡岳龍 雨花區常務副區長
彭彥輝 天心區人口和計生局局長
胡立忠 長沙縣水利局局長
株洲市:
龍松林 株洲市政府副秘書長
羅克儉 株洲縣副縣長
朱家來 荷塘區副區長
袁生華 天元區副區長
易桂枝 石峰區副區長
湘潭市:
曾輝揚 湘潭市人事局副局長
陳金紅 湘潭縣排頭鄉鄉長
胡建光 雨湖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衡陽市:
張 亮 衡南縣縣長
肖長河 常寧市市委書記
田 奇 石鼓區區長
鄧小林 衡陽市政府副秘書長
鄧秋林 衡陽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蔣炳炎 衡陽市水利局農村水利站站長
周曉雲 珠暉區區長
邵陽市:
禹志加 邵陽市交通局局長
周曉紅 武岡市市委書記
鍾義凡 隆回縣縣長
楊躍明 邵陽市衛生局重點項目辦公室主任
蔣久高 城步縣縣委、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康正剛 新邵縣人事局局長
彭金林 邵東縣雙鳳鄉副鄉長
岳陽市:
王益民 岳陽市政府副秘書長
李可波 岳陽樓區區長
陳志蓮 雲溪區區長
張慕堯 南湖風景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李德友 屈原管理區常務副主任
許心豪 岳陽市城管局副局長
常德市:
吳新濤 常德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楊華橋 臨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王先蒙 安鄉縣縣長
羅宏全 常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彭德友 常德市交通局計劃基建科科長
張家界市:
王德光 桑植縣常務副縣長
曾桂堂 慈利縣水務局人飲站站長
熊華武 張家界市衛生局醫政科科長
益陽市:
王卓傳 益陽市交通局局長
劉克強 益陽市公路局高級工程師
熊漢傑 益陽市民政局副局長
李建華 大通湖區農林水利局副局長
郴州市:
龍秀武 資興市政府辦副主任
周笑春 宜章縣縣委書記
徐本華 安仁縣縣長
曹慧芳 郴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科長
張湘酃 郴州市交通局局長
劉明光 永興縣政府辦主任
永州市:
鄧檢生 冷水灘區政府辦副主任
謝善民 祁陽縣農村能源辦主任
蔣燕平 東安縣政府辦主任
王田賢 道縣水利局局長
黃世才 江華縣交通局局長
劉大兵 新田縣房產局局長
懷化市:
李自成 沅陵縣縣委書記
趙婉玉 會同縣縣長
陳昌會 麻陽縣政府副調研員
楊全武 芷江縣常務副縣長
楊世奇 中方縣政府辦主任
周生連 懷化市交通局副局長
劉建德 懷化市人事局副局長
婁底市:
譚懷連 婁底市農辦主任
向乾勇 婁星區區委常委、副區長
馮宗貴 婁底市縣鄉公路管理處副處長
湘西自治州:
秦 平 湘西自治州教育局局長
彭計劃 湘西自治州人口和計生委主任
吳明強 湘西自治州人事局副局長
李龍升 湘西自治州農村能源辦副主任
鄧德錳 花垣縣衛生局局長
四、記二等功人員(202名)
省直責任單位:
張伍生 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一處副處長
趙愛平 省委督查室副主任
李 越 省發改委投資處副處長
侯榮建 省教育廳財務建設處副處長
陳書國 省教育廳財務建設處主任科員
金旭華 省監察廳執法監察室副主任科員
李鄂輝 省民政廳低保處副處長
朱寬海 省民政廳救災救濟處主任科員
陳朝陽 省財政廳行政政法處副處長
鍾 國 省人事廳公務員管理處主任科員
梁建東 省國土資源廳建設用地處主任科員
吳 勇 省建設廳城建處副處長
胡 南 省重點辦副處長
曾國棟 省水利廳工管局助理工程師
陳勛星 省商務廳市場處主任科員
王 兵 省衛生廳合作醫療管理處處長
熊建華 省衛生廳農衛處主任科員
何雲法 省人口和計生委獎扶辦副調研員
施柏明 省人口和計生委獎扶辦正科級幹部
李宏懷 省廣播電視局科技處副調研員
譚蒲輝 省統計局投資處處長
范樂榮 省國家稅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
楊志力 省電信有限公司建設部業務經理
徐 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工程師
徐泳斌 中國鐵通集團湖南分公司建設部經理
省直新聞單位:
張 潔 湖南人民廣播電台記者
李小平 湖南經濟電視台記者
肖雯櫟 三湘都市報記者
肖 雄 紅網「百姓呼聲」欄目主編
長沙市:
肖繼紅 長沙市財政局副局長
姚仲權 長沙市交通局副局長
周利強 長沙市統計局副局長
佘正林 長沙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談文昌 長沙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副局長
易海斌 長沙市商務局副局長
劉凱希 長沙市教育局政策法規處處長
李鳳英 芙蓉區人事局局長
黃曉蒙 長沙市人事局辦公室主任
李 穎 嶽麓區衛生局副局長
陶 鑫 長沙市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局副局長
莫 龍 長沙市城管局市容管理處副處長
謝衛紅 長沙市人口和計生委科員
株洲市:
凌志勇 醴陵市人事局副局長
陳福樂 攸縣統計局局長
羅奮勇 茶陵縣政府辦紀檢書記
李羽齊 炎陵縣勞動人事局書記
張金華 炎陵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局局長
劉智勇 株洲市委督查室主任
廖達平 株洲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陳社平 株洲市人事局副局長
信長華 株洲市統計局副局長
彭水冰 株洲市財政局副主任科員
尹湘秦 株洲市衛生局副科長
趙湘兵 株洲市教育局計劃發展科科長
王國安 株洲市交通局副局長
湘潭市:
羅 君 湘潭市能源生態局副局長
江南屏 湘潭市統計局總統計師
李遠征 湘潭市民政局科長
成建良 湘潭市社會勞動保險事業管理局副局長
劉鶴群 湘鄉市衛生局局長
張貽超 韶山市建設局黨組成員
陳友芬 湘潭市岳塘區建設路辦事處主任
衡陽市:
湯文選 蒸湘區統計局副局長
康岳庭 衡東縣勞動就業服務局局長
顏科軍 衡山縣政府辦科員
曾祥月 祁東縣縣長
傅丹舟 南嶽區區長
黃順發 南嶽區政府辦主任
唐秋成 耒陽市衛生局局長
郭興中 耒陽市水利局局長
劉桂英 雁峰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谷田生 雁峰區政府辦主任
李 勇 衡陽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劉雲華 常寧市政府辦副主任
張亞紅 衡陽市建設局辦公室主任
胡 濱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衡陽分公司總經理助理
羅 威 衡陽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邵陽市:
蔣水源 邵陽縣縣委、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石世偉 邵陽市交通局副調研員
劉細雲 邵東縣人大主任
陳玉琪 隆回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肖金東 洞口縣衛生局農村工作管理站站長
唐祥生 邵陽市人事局副局長
呂偉平 新寧縣民政局局長
劉建明 新邵縣財政局局長
李 斌 雙清區區委書記
張能峰 大祥區區長
劉德勝 北塔區區委書記
蔣小軍 邵陽市民政局副調研員兼救災科科長
蔣文強 邵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主任
李 華 城步縣副縣長
陸先君 武岡市委辦副主任
岳陽市:
李石東 岳陽縣副縣長
丁道劍 岳陽市商務局副局長
卞菊花 岳陽市廣電局副總工程師
賀正哲 岳陽市財政局社會保障科科長
謝 鋼 岳陽市交通局地方公路管理處副主任
彭志明 岳陽市人口和計生委綜合發展科科長
陳曉波 岳陽市房地產管理局住房保障科科長
劉 勇 岳陽市能源生態局副局長
賀偉奇 岳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副主任
陳硯發 岳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高治波 湘陰縣生態能源管理局局長
官為忠 岳陽經濟開發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曾紹輝 中國電信平江分公司經理
吳 鑄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岳陽分公司總經理助理
常德市:
甘志敏 常德市政府副秘書長
劉佳昌 常德市政府督查室幹部
范 力 武陵區交通局局長
郭輝勇 漢壽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李治江 桃源縣政府辦主任
黎惠龍 臨澧縣縣鄉公路管理處主任
陳集章 石門縣教育局副局長
馬先桃 澧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陳遵義 安鄉縣衛生局局長
尹 俊 津市市政府辦主任
戴 建 常德市農村能源辦主任科員
李建坤 常德市教育局計財科科長
伍 雲 常德市衛生局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科科長
張家界市:
劉西紅 桑植縣水利局技術員
劉佳富 永定區水利局副局長
寇宣銀 慈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李 海 武陵源區交通局副局長
楊金海 張家界市水利局水利科科長
魯成海 張家界市縣鄉公路管理處副主任
鍾文平 張家界市商務局市場科科長
益陽市:
劉昭陽 安化縣縣委副書記
彭永華 赫山區統計局副局長
李 青 資陽區民政局救災救濟股股長
曾建科 南縣政府辦副主任
張正安 益陽市謝林港鎮黨委委員
楊永志 益陽市商務局主任科員
羅特生 益陽市教育局主任科員
郭騰芳 益陽市農村能源辦主任
楊志剛 益陽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處副主任
陳 群 中國電信益陽公司無線通信局技術經理
郴州市:
段海清 北湖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陳湘安 蘇仙區區長
劉小明 桂陽縣政府辦主任
李水福 資興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劉 軍 嘉禾縣縣鄉公路管理站站長
嚴時友 臨武縣縣鄉公路管理站站長
曹修松 汝城縣縣委書記
李根朝 桂東縣政府辦主任
馮 軍 郴州市農村能源辦主任科員
陳章彪 郴州市民政局副局長
高及紅 郴州市財政局副局長
蔣叢祥 郴州市人事局軍培中心主任
廖甲新 郴州市衛生局規劃科副科長
歐陽平 郴州市統計局副調研員
歐陽建華 郴州市房產局局長
永州市:
蔣德貴 冷水灘區財政局局長
劉翼平 零陵區政府辦主任
金長青 零陵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張學明 祁陽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陳利平 東安縣交通局局長
龔述安 雙牌縣水利局局長
陳勇華 雙牌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溫鳳全 道縣民政局社救股股長
義盛章 江永縣政府辦主任
歐陽小泉 江永縣交通局局長
鍾江波 江華縣政府督查室主任
朱忠和 寧遠縣交通局副局長
徐銀飛 新田縣政府辦副主任
陳裕興 藍山縣衛生局局長
李全富 藍山縣公路局局長
懷化市:
宋玉娥 辰溪縣統計局副局長
劉育軍 鶴城區政府辦黨組書記
楊錫恭 洪江市水利局局長
方 平 洪江區人事局局長
程永培 通道縣農村能源辦主任
劉興旺 懷化市財政局副局長
侯小俊 懷化市民政局副局長
王強山 懷化市商務局副局長
陳吉凡 懷化市水利局水管站站長
陳祖士 懷化市房產管理局副科長
周 毅 懷化市教育局副主任科員
李玉沫 懷化市農辦副主任
張世勇 懷化市廣播電視局總工程師
滕建華 懷化市政府督察室主任
劉立新 懷化市統計局副局長
謝亞雄 中國鐵通集團懷化分公司副總經理
婁底市:
鄒小雄 新化縣水利局局長
寧又清 婁星區交通局副局長
劉玉喜 漣源市人事局公務員管理股股長
張桂海 雙峰縣水利局局長
陳郁瓊 冷水江市水利局局長
胡立冬 婁底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經開區分局局長
陶慧孜 婁底市統計局總統計師
劉盛華 婁底市人事局公務員管理科科長
謝養民 婁底市民政局副調研員
湘西自治州:
田茂軍 吉首市農辦副主任
張建新 瀘溪縣衛生局紀檢組長
段躍進 鳳凰縣政府辦主任
龍勝利 古丈縣衛生局副局長
肖光志 保靖縣生態能源局局長
戴春恩 永順縣交通局副局長
向頂天 湘西自治州民政局局長
張世忠 湘西自治州社會保險管理服務局局長
田國強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湘西自治州分公司
副總經理
田儒模 湘西自治州廣播電視局局長
周 斌 湘西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
⑸ 彼得大帝曾建都聖彼得堡,為何205年後又遷回了莫斯科
莫斯科是現在俄羅斯的首都,也是蘇聯解體之前的首都。現在的俄羅斯最早則是源自於當年的莫斯科公國,當年莫斯科公國的彼得大帝上位之後,在芬蘭灣的出海口建立了聖彼得堡這個城市,並且定都於此。但是在1918年的時候,首都又從聖彼得堡遷回了莫斯科,而這從頭到尾是怎麼一回事呢?其中到底有何歷史淵源呢?
當年的莫斯科公國為何將國家遷到聖彼得堡呢?(擴張)
1、出海口的重要性,出手搶奪了芬蘭灣
彼得大帝是在1682年繼位,而在1598年莫斯科公國已經改名叫做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已經將自己的領土跨過了烏拉爾山脈,並且向北到達了北冰洋,向南觸及到了裏海領域,但是裏海畢竟是一個內海,而北冰洋又是存在冰封狀況。而俄羅斯帝國的原本版圖又是以東歐的平原腹地為主,周圍都被其他的國家環繞。所以,當時的俄羅斯帝國根本就沒有一個像樣的出海口。
但當時的歐洲正處於大航海的時代,歐洲各國紛紛靠著暢通的航線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比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這一點讓俄羅斯非常的眼饞,當時的彼得大帝明白,若是想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擁有出海口。
總結
其實總的來看,這兩個首都對於俄羅斯的發展歷史都非常的重要,體現了俄羅斯當時的戰略需求。通俗點來講,前者戰略是為了發展,後者則是出於生存的考量。
當年彼得大帝之所以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目的就是為了讓俄羅斯走出內陸國家的一個限制,進入大航海的時代,畢竟當時世界各國都在到處建立殖民地並且搶奪財富。彼得大帝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所以在他拿到芬蘭灣的領海土地之後才會建立城市並且遷都至此。
後來蘇俄政權之所以往莫斯科遷都,是因為當時首都處於與歐洲接壤的地方,是德國停火線附近。他們遷都回莫斯科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以免哪一天被敵軍一窩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