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it很發達嗎
是的,就像中國的人口多一樣
編程的人很多
B. 都說印度IT產業很厲害,那麼他們到底開發出了什麼軟體呢
印度是做軟體開發外包業務的,都是攬的歐美國家的企業的外包生意,自己沒有署名,不是印度國家的企業,所以你不知道。印度還出口軟體人才,比如矽谷很多CEO和高級軟體工程師都是印度人,舉例微軟的CEO就是個印度人。
C. 印度阿博泰克的軟體工程師認證到底有多少實力管用嗎屬於什麼級別
不管什麼認證,那都是一敲門磚,面試時可能會有些用。
如果附以工作經驗,那就很管用了。
D. 去印度IT上班好上嗎
印度軟體業打了強心針的是印度政府的扶持,印度政府不但在減免稅、取消限制、培養技術基地等方面給予行政支援,還將IT業作為經濟騰飛的標志加以鼓勵。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下發文件大力扶持軟體產業,推出了「零稅賦」的政策,對軟體和服務公司的銀行貸款實施「優先權」,因而引發了印度軟體產業的一場革命。到1998年7月,印度政府決定為金融風險資本設立10億盧比的基金,由「小型企業發展銀行」(SIDB)管理。同時還出台政策,規定銀行優先貸款給新創設的高科技風險公司,尤其是小型企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政府早期、獨具慧眼的大力扶持是印度軟體業飛速發展的導火線,曾被指責為腐敗、無能的官僚政府實際正是印度IT產業飛躍的倡導者。此外,為適應今後的發展趨勢,印度政府正在加快IT業的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據香港「亞洲私人資本評估」的研究報告,2001年流入印度IT業的風險投資將翻3倍,達到25億美元,印度不久就會成為吸引IT技術啟動資金最多的國家。
其次,由於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因此不僅非常容易進入歐美市場,而且培養的眾多軟體精英並不用為設計軟體時的語言障礙而為難。相反,從這一點上來看,印度軟體業擁有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再者,印度還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大多數的軟體工程師都擁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其中不乏一些從美國回國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另外,印度許多軟體公司還讓高中生來編代碼,這些高中生往往能很好地把握軟體的整體設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很好地調整了人力資源的結構,因為就算是一些尖端的軟體需要一兩個軟體高手來編程,但大多數軟體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需要更多的是類似於編代碼的高中生那樣的「軟體藍領」。據悉,印度一家名為APTECH的電腦教育公司,在印度國內有1030個培訓基地,每年可培訓近100萬的電腦技術人才。類似的培訓機構為印度軟體業培養出大量的能編程的「軟體藍領」,使得印度的軟體企業形成了「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軟體工程師→具體程序員」這樣合理的人才結構。印度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基礎技術人才,才能在過去的10年裡後來居上。
所以去印度發展IT還是不錯的
E. 印度為什麼軟體開發那麼厲害
1、印度人軟體開發上有著語言上的優勢,比較易學英文類的開發工具。
一個印度中學生把主要精力花在學軟體上就行了,沒有語言障礙。
2、由於歷史原因,印度在經濟上比較依賴歐美,經濟聯系也比較緊密。所以,歐美要搞外包,肯定會選印度。
3、印度去歐美留學的學生多,成績好,無論在歐美工作,還是在印度工作,都在學習或接收著歐美經營管理思想。為外包培養了一批先行者和管理者。
4、印度的教育體制比較靈活,為印度培養了一大批軟體開發各階段的工人
5、印度是人口大國,就業難,軟體業良性發展,吸引各種資源湧入,成就了印度軟體產業規模。
F. 請問印度目前的軟體行業情況如何
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情況的探討與借鑒
[align=center]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情況的探討與借鑒——劉恆富(江蘇省軟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align]
一、 概況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佔全國53%的人口每天生活費在世界銀行標定的極度貧困線以下;印度的工業基礎薄弱,城市基礎設施落後,在印度,至今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地鐵,家庭電腦的擁有量微乎其微,但是,印度卻靠軟體暢通無阻地馳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成為世界的第二軟體大國。
截止2000年底,印度軟體產業的從業人員41萬人,企業數1000多家,平均每個企業300多人。1999年軟體產品出口額達37.76億美元,2000年出口60億美元的軟體產品或軟體技術服務。
二、 印度的軟體產值及出口情況
印度的軟體出口從1991年起步,發展速度很快,1996年
以來,年平均增長速度為55%,而我國為30%,2000年出口額為我國的15倍,一躍成為新崛起的軟體大國。
下表為1996年至2000年印度的軟體產值及出口情況
單位:億美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內銷產值 5.31 7.73 10.9 15.86 21.82
出口值 8.59 14.38 24.09 37.76 60.00
小計 13.9 22.11 34.99 53.62 81.82
三、印度的軟體產業高速發展的分析
1、 印度的軟體產業高速發展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扶持。
早在1986年,印度政府就開始關注軟體產業,對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制定了整體有效的發展規劃,1991年印度政府就出台了發展軟體產業的鼓勵政策,其優惠程度相當於我國現行的鼓勵軟體產業發展的政策,個別政策甚至比我國先行的政策還優惠一些,例如實行零稅率,在銀行貸款方面享有優先權等;1998年7 月,印度政府又決定設立10億盧比的軟體風險基金,並規定優先貸款給開發軟體的高科技公司。
2、 與國際接軌沒有語言的障礙
長期以來,英國的殖民統治造就了印度的貧窮和落後,也給印度留下了一項最有用的遺產—英語。由於長期的英語環境的熏陶,這就使印度的知識分子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思維方式、文化氛圍與國際接近,承接美國定單時沒有語言的障礙,使印度的軟體很容易地融入國際市場,因此在與國際接軌這一點上比我們有優勢。有人說,我們有些軟體人員寫的英語軟體文檔外國人看不懂,盡管這些文檔在語法上找不出什麼毛病。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語言問題,還有對西方思維方式和西方文化的領悟問題。
3、 海外印度人群體成為印度軟體走向世界的橋梁
歷史上印度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造成了印度的貧窮和落後的同時,也造就了海外印度人軍團。印度的軟體產業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海外印度人群體,由於在海外的印度人群體壯大成熟,這不僅給印度帶來了軟體產品的定單,帶來了軟體產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也給印度的軟體產業發展帶來了商機。
印度的教育界在人才的外流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印度理工學院班加羅爾分院院長沙達龍先生的看法可以說是這種觀念代表,他認為這種人才的流動不能叫外流,應該叫輸送。沙達龍先生七十年代去美國求學,獲得博士學位,20年前歸國任教,這些年來,他的學生基本上都出國了,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在美國最好的公司工作,這些人對美國的信息產業、軟體產業有很深入的了解,並與美國的軟體產業界、IT界建立了廣泛的關系,在美國的軟體公司中許多印度人已經升到很高的技術和管理的職位,僅在美國歸谷就有700多家印度人主持的軟體公司,這一個海外印度人群體掌握了大量的最新市場信息、投資信息、技術信息和客戶的需求信息,對印度軟體產業的技術發展和市場開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關鍵的因素是由於印度政府在軟體產業發展上給予海外印度人相當優惠的政策,為他們報效祖國提供了周全的服務,吸引他們將國外的資金、管理、技術、定單帶回國內,成為印度軟體走向世界的橋梁。
4、 印度的軟體出口為主
印度的工業落後,軟體的國內市場需求量很小,軟體以出
口為主。從1996年到2000年,這5年印度的軟體銷售總額為206.44億美元,軟體出口銷售額為144.82億美元,占銷售總額的70.15%。印度大中型軟體公司的出口比例更大,例如位於班加羅爾的Ininsys公司,該公司是印度最大的軟體公司之一,其軟體出口量占公司銷售總額的99%,國內銷售只佔1%。該公司全球雇員達1萬多人,其中在班加羅爾的雇員有5000多人,85%的軟體在國內班加羅爾開發,在美國的軟體銷售占銷售總額的73%,在歐洲的軟體銷售占銷售總額的18%,在亞太地區的軟體銷售占銷售總額的8%。
當然,由於印度國內軟體市場需求量很小,系統集成業相對落後,軟體企業基於硬體製造和系統集成發展而成的不多,有別於我國軟體企業大部分是混合模式。因印度國內軟體需求量小,只能走軟體出口的道路。
5、印度的軟體生產已形成規模。
印度的軟體企業的規模較大,超過1000人的軟體公司有100多家,員工超過5000人的有5家,最大的軟體企業之一的 Ininsys公司、塔塔公司已達到1萬人;印度軟體產業的從業人員41萬人,企業數1000多家,平均每個企業300多人。印度目前有28萬軟體工程師,平均每個企業的軟體工程師為280人;因專一性從事軟體的規模化開發和生產,生產效率相對較高,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市場拓展就較為容易。
6、印度重視信息技術人才和軟體人才的培養,軟體人才結構合理
到目前為止,印度擁有綜合大學200多所,高等院校6000多所,研究所2000所,主要分布在孟買、德里、加爾各答、班加羅爾等地,目前印度擁有各類科技人員350多萬人,是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人才大國。軟體人才30多萬人,這支人數眾多、素質較高的隊伍為印度的軟體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例如其中最熱門的印度理工學院所屬的6所院校,在每年10000多畢業生中IT畢業生有2000多人,IT畢業生占畢業生總數的1/5,是印度高級軟體人才培訓基地之一。同時印度特別重視各層次軟體人才的培養,除高級人才外,印度現有軟體人才培訓點1030家,除承擔在職軟體人員的培訓外,重點培訓軟體基礎人才,現在每年培訓近100萬人次電子信息及軟體產業所需的基礎人才—「軟體藍領」。印度目前有28萬軟體工程師,平均每個企業280人;在印度的軟體企業中,已經形成了「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軟體工程師」合理的梯形人才結構。
印度企業對招聘軟體人員的考核十分嚴格,既重視優良的學業成績,更注重對新觀念、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團隊的協同工作能力,還對軟體人員在邏輯、數學和智能等方面進行測試,在軟體人員的使用過程中,注重不斷培訓,不斷對員工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
在留住人才方面,在印度,軟體人員的工資大大高於傳統產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比起佔全國人口53%每天生活費低於世界銀行標定的極度貧困線的同胞來說,無疑是一步登天;而且每年還有加薪的機會,同時還有獎金、股權的收入;政府還提供低息貸款用於購房;除物質待遇優厚外,還提供優惠的繼續教育和學習培訓的機會,加強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始終貫徹愛國心、事業心、成就感的教育。因此軟體人員相對比較穩定。
我國的軟體還處在項目開發的作坊階段,沒有進入軟體的工業化生產,軟體企業的技術人員以「白領」為主,基本沒有「藍領」,人才結構不盡合理。
7、印度相當重視軟體的質量管理
印度對軟體質量相當重視,也非常重視軟體和國際的接軌。印度較早就應用ISO9000標准認證和CMM模型對軟體企業進行質量和資質認證。印度軟體公司有170家通過ISO9000質量標准認證。是世界上軟體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標准認證最多的國家。全球通過CMM2級以上認證的軟體企業有200多家,我國僅有北京鼎新信息開發公司一家。全球通過CMM5級以上認證的軟體企業至今只有13家,印度有5家,我國一家也沒有。
8、印度軟體企業相當重視管理工作
印度的軟體企業以軟體出口為目標,除非常重視軟體和國際的接軌外,注重通過管理創新,培養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注重不斷增強速度競爭意識、質量競爭意識、團隊競爭意識、國際市場競爭意識,通過強化國際市場開拓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強化軟體質量控制,提高軟體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提高企業在國際軟體界的形象和地位。
9、印度在軟體產業發展上採取務實的態度
首先是政府的務實,1986年印度政府就開始規劃軟體產業的發展,歷屆政府都把軟體作為主導產業來抓,1991年印度政府就制定了發展軟體產業的鼓勵政策,其優惠程度相當於我國現行的鼓勵軟體產業發展的政策;此後通過各屆政府的修改和補充,包括投融資、稅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與培養等政策逐步完善並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特別是鼓勵軟體企業出口。通過12年的努力,印度的軟體產業已具備了很強的實力,成為世界第二軟體大國。1998年,印度政府在麥肯錫的幫助下,拿出了108條更加全面的政策,計劃在2005年從軟體大國變成世界IT強國。政府的務實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印度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其次是企業的務實,印度的軟體企業在選擇定單時充分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尤其是美國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盡管他們也知道是美國公司利用印度的廉價勞動力來編程。印度的企業卻以很務實的態度努力去做,緊緊依靠為美國市場服務,奇跡般地發展了自己的軟體產業。
第三,軟體從業人員的務實,印度的軟體從業人員嚴格遵守客戶就是上帝的信條,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最終目標,贏得了用戶的滿意,同時印度的軟體人員團隊精神很強,嚴格按照工廠化的程序生產軟體。
四、印度軟體產業的不足
印度2000年軟體產業的出口額為60億美元,為我國的15倍;近幾年來,印度軟體的增長速度平均為55%,我國為30%。但印度的發展也存在許多不足:
1、印度的軟體公司甚至大型的軟體公司都沒有自己品牌的軟體。
2、印度軟體企業的創新能力比較差,在創新能力方面與美國相比,要落後好幾年。這是印度軟體產業的定位所決定的。
3、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環境較差,軟體產業的發展後勁不足。美國微軟公司地區專門帳戶經理托德.梅因曾抱怨在印度會經常遇到停電和部分燈火管制,上網條件和基礎設施也很差,對吸引國外軟體公司在境內投資
4、印度國內市場小
印度是英語國家,人力資源便宜,軟體以定製為主,主要滿足出口,內需較少。我國軟體技術開發人員15萬人,平均每個企業25人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的統計,中國軟體企業90%在100人以下,而在所有的軟體企業中90%以上的軟體企業主要從事系統集成,開發的仍舊大多數集中在應用軟體。
G.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裔美國人在美國矽谷當CEO或軟體工程師呢還有為什麼印度人精通數學的比較多有誰回
印度理工的教育不錯
H. 印度工程師為何如此搶手
印度在多方面的發展雖不及中國,但在高科技的研究卻領先一步,加上推行知識產權保護法,標榜低開支高效益,吸引不少國際公司到印度設立研發中心。
因為印度知識產權保護表現良好,過去5年,逾100家國際企業包括美國通用汽車、波音及美孚石油,選擇印度作科研基地。美國通用汽車在班加羅爾設置的科研中心比在上海的科研中心大1倍,是該公司在美國以外最大的。
印度的計算機軟體是最早的科研行業,從編寫程序發展至較精密的工程及產品新設計。時至今日,其他行業如汽車零件生產、晶元設計、葯物及航空業等也著重科研發展。制葯業亦在印度不斷冒起,營業額達70億美元,其中25億是出口收益。
此外,由於印度在工程設計上日益精密,成為汽車零件的熱門產地。
印度軟體人才培養模式 詳看
http://www.earthe.com/CountryInfo/India/ESystem/200705/20070501211017.shtml
希望對你有用
I. 在印度做程序員的時間期限是5年嗎
也寫過一些編程書,比如《A Byte of Python》和適合新手和老手的《Vim 7 編輯器》,以下是正文。讓我以一個故事開始吧,是我在Adobe公司工作時聽來的。有一個人來面試一個技術職位。他高分通過了所有的技術關卡,面試他的團隊很欣賞他的個性,覺得他很適合這個職位,經理也面帶微笑。在最後一關人力資源類型的面試中,面試他的是團隊的頭,當他被告知他們的團隊的產品完全由邦加羅爾(印度南部城市)的團隊開發,這樣就沒有機會去美國,這個人猶豫了,他告訴那個頭說「先生,請讓我去美國,哪怕只有一天。如果我在我的護照上有一個美國簽證章的話,我可以得到一千萬的嫁妝。」不用說,這個人最後沒有獲得這份工作。 我想你可以從這件事情上總結了些經驗和結論,因為這和下面的內容有關,有關我們在Twitter上問過的一個問題。這些全都來自於@debabrata 在看過我發表在foss.in的一篇博客後的提問:為什麼印度的計算機行業有個」5年限期」?而其他國家的人們在編程編了20年之後仍然很快樂。我問了推友們的觀點,他們的回答非常有意思。@cruisemaniac 說:社會定義的結婚年齡和穩定下來的年齡 = 接近27 = 22 + 5。如果你沒有遵循這個定律,你就是個異類!如果過了這個年齡,由於受到家庭和輿論的壓力,你願意冒險的慾望會下降。@HJ91 說:是的,非常正確,異類這個詞非常恰當,這很可悲。指責,中傷,可悲。哇,這么嚴重。 所以我問:你指的冒險精神和時間開銷——為什麼冒險精神和對編程感興趣有關?這個回復引來了更多人回復:@mixdev:原因之一,為什麼聰明人要最終做那種「告訴我怎麼做,然後留我一個人安靜的工作」的那種軟體工程師呢?@cruisemaniac:我要說,你不能冒險嘗試一個新的科技,而以貿易安全為賭注。你願意嘗試,是因為那是個安全區域,你付出的不多。@cuisemaniac: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寶貴的,我們印度人不能只遵照我們的意願呆在家裡陪老婆和孩子。@mallipeddi:如果你是個30歲以上的程序員,很難每年獲得工資的提升了。你會期望成為一個經理或MBA。@abhinav:我認為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體制。我們將成功和學位掛鉤,而後呢,如果你管理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abhinav:而在西方,這個想法就不適用,但是在印度,你這樣做就意味著失敗!我們的社會不鼓勵冒風險。@abhinav:是的,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更光鮮的生活。最重要的,更多的女人!@mixdev:因為我們的目標被我們的社會預先設定好了,如何實現目標也在社會的掌控之中。我們越來越性急了。@debabrata:我想是因為社會教育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同西方有很大不同註:配圖和本文無關 我發現人們在印度不想成為程序員的情況,和人們想成為企業家的情況一樣奇怪!可以解釋為:只有在做很棒的事情的時候,你編程的熱情才會持續。但是大公司(至少在印度)只想追求穩定,這就意味著用通用的語言和庫來編程,枯燥反復的工作。實驗性質的工作是沒有空間的。所以如果程序員真的喜歡編程的話,他/她會寧願去一個小公司或一個創業公司(當然我這里不討論研究型的實驗室的情況)。但是去一個小公司或一個創業公司是不被鼓勵的。就如@abhinav 提到的,來自社會的壓力,我們需要賺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更靚的跑車和更大的房子。追求這些事情沒有錯,但是不要強迫他人也追求!哎,解釋這個問題一言難盡。我記得我和我的叔叔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爭論,他強烈建議我買一輛車,而我據理力爭,說買車並不必要(畢竟,我的其他朋友只在周末的時候駕車,而不是每天上下班用),但都無濟於事。 所以我很矛盾:難道這里沒有足夠的人對編程感興趣的嗎?還是那些感興趣的人都被同輩的壓力所迫,轉行進入管理層並最終放棄編程的?還是有其他原因?編註:如果你還不大了解印度程序員,推薦看看這2篇文章:《我眼中的中美印日四國程序員的特點》《美印兩國程序員真的平分秋色嗎?》。更新1:Peter建議讀讀這篇文章《堅持編程》(有牆),Ravi Mohan就這個主題寫的。更新2:NYTimes上最近的一篇文章,標題是《在印度,好奇超過了緩慢的創新》原文鏈接:The 5-year limit to being a coder in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