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時,採用布點法,布置點有什麼要求,比如點間距,哪些地方著重布點
點位均勻,點間距不宜過小,重點區域可適當加密
『貳』 工程地質測繪的介紹
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諸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一項勘察工作。它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以查明擬定建築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按照精度要求將它們如實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設計圖上。配合工程地質勘探、試驗等所取得的資料編製成工程地質圖。
『叄』 工程地質測繪方法
工程地質需要的測繪資料有很多,測繪方法有很多。
如果非要選擇兩種的話,就是工程地質圖測繪、工程地質鑽孔放樣。
如果將工程地質測繪進行分類的話,有如下兩類: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
1、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並進行綜合評價,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
2、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築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變化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
『肆』 工程地質測繪與勘探
地面沉降危害較大或重要的城市,應進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測量坐標系統宜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高程系統宜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地形圖上需表示的內容按《工程測量規范》的相應規定及《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示》執行。
查明地表水入滲情況、產流條件、徑流強度、沖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況、灌溉、庫水位及升降。開展滲水試驗,提供滲透系數。查明地下水水位,提交地下水等水位線圖。
對於地面沉降調查未及或不確切的重要沉降區可施以簡單的鑽探與物探,探測隱伏斷裂、鬆散堆積層的厚度等(如音頻大地電場儀),開展抽注水試驗。
『伍』 地質勘察的工作。
地質勘查是地質勘查工作的簡稱。廣義地說,一般可理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質勘查工作。例如,以尋找和評價礦產為主要目的的礦產地質勘查,以尋找和開發地下水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質勘查,以查明鐵路、橋梁、水庫、壩址等工程地區地質條件為目的的工程地質勘查等。地質勘查還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地熱調查與地熱田勘探、地震地質調查和環境地質調查等。地質勘查必須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根據任務要求,本著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少的工作量,獲得較多、較好地質成果的原則,選用必要的技術手段或方法,如測繪、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探礦、鑽探、坑探、采樣測試、地質遙感等等。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過程,也屬於地質勘查的范圍。狹義地說,在我國實際地質工作中,還把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5個階段,即區域地質調查、普查、詳查、勘探和開發勘探。
『陸』 主要建築物地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
在1955年初步設計階段第二期工程地質勘察的同時,也布置了為論證三門峽水利樞紐主要建築物地段,技術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工作(如勘探豎井、水平探硐及灌漿試驗),以便進一步了解混凝土重力壩建基高程處,及左右兩岸壩肩接觸部分的閃長玢岩的裂隙程度、風化厚度、岩石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向基坑的滲入量,以及設計帷幕灌漿時的孔排孔距等。
1956年為了進一步確定在已選定的下壩線方案上建壩的問題,需要詳細地研究基岩頂板高程、構造和第四紀沉積層以及分布在本地段的各種基岩物理力學性能,因而補打了13個鑽孔。
此外,為了進一步核定混凝土重力壩壩內式電站與壩後式電站兩種比較方案,在正常高水位360m時的工程地質條件,1957年3月三門峽水電站設計總地質師B.Й.薩維里耶夫提出了下列的主要勘探任務:
1.進行比例尺1:1000地質測繪,對主要建築物布置的范圍內,閃長玢岩中所有的破碎帶及裂隙密集帶進行了解,並進一步說明其透水性和地下水的承壓性,以及破碎帶灌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基礎岩石的質量。
2.進一步確定閃長玢岩的頂板所在高程。
3.根據地質勘探資料,進一步確定閃長玢岩表面風化帶的厚度,以及壩基風化岩石開挖的深度。
4.為了設計最好的排水系統(在灌漿帷幕的後面),對溢流壩段和廠房壩段基礎閃長玢岩裂隙做詳細說明,以便根據對裂隙的觀測資料,擬定出排水鑽孔的方向和所需要的數量。
5.為了設計溢流壩段的護坦,應在溢流壩至張公島間的地段內,進行對閃長玢岩完整性的研究。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研究閃長玢岩中裂隙的大小,它們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況,以及該地段內的構造破碎帶和裂隙密集帶的詳細性質。
6.進一步明確主要建築物基礎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特別是河床地段閃長玢岩以下的軟弱岩石(煤層和炭質頁岩)的特性。
7.進一步明確區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及其侵蝕性,以便選擇水泥的成分和標號,並確定左、右兩岸地下水的流向,預測該地段內水庫形成後,其地下水流的方向及其水質變化情況。
8.為了解決壩址區的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於1957年4月對壩址下游右岸的老鴉溝及左岸的寨後溝先後布置了6個鑽孔,尋找奧陶紀馬家溝組石灰岩中的岩溶裂隙水,首先在69號孔中發現了有水,因孔徑太小,然後分別在右岸的74號孔與左岸的231號孔中共取得60L/s的水量,這些水量只能滿足第一期的施工用水。因此,於1957年9月在右岸8號孔附近補打了373號孔,又取得70L/s的水量。(Ⅱ-23)兩處水量為130L/s,可滿足施工用水。但由於水中含硫酸根離子較高,不適宜生活用水,故三門峽工程局在七里溝口修建了一、二級沉沙池,採用黃河水,經處理後作為生活用水,這樣三門峽壩址區的施工場地各個方面的用水都得到了完全的滿足。
經過上述一系列的技術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在地質測繪及勘察資料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對主要結構物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又做了進一步的論證,特別是基礎中的斷層及構造破碎帶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向深部的延伸,以及透水性方面,又做了進一步的闡明。但是對這些破碎帶是否伸延到下煤系岩層中去,以及破碎帶與斷層生成後,在第三紀及第四紀年代內是否活動過,今後結構物遭到了地震作用,基礎下的斷層及構造破碎帶是否會活動,而危及結構物的安全等等問題,都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這個問題的回答,在三門峽主要結構物技術設計中,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為了解決此問題,1958年2月三門峽水電站設計總地質師B.И.薩維里耶夫提出了為進一步查明壩址區地質構造的任務書。地質總隊根據任務書的要求,1958年2~5月,經過兩個多月的勘探工作,這一問題已基本上得到了解決(Ⅱ-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混凝土重力壩壩後式電站方案,正常高水位350m,大壩在以後可能加高到360m,也就是說按360m正常高水位設計,350m高程施工。根據這一設計方案的要求,在結束技術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之前還需要補充下列工作,這些工作中有一少部分是屬於施工詳圖階段的。
1.在右岸從壩軸線至混凝土拌和樓場地(在此地段300m高程上,設計有通往水利樞紐安裝場地的鐵路專用線),需進行比例尺1:500的工程地質測繪。根據上述測繪資料,必須闡明岸邊的穩定性,及下鐵路線在施工過程中,邊坡穩定性的保證措施,和採取保證通往安裝場地的鐵路專用線行車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2.在混凝土非溢流壩左岸接頭地段,進行1:500的工程地質測繪,根據測繪資料編制地質剖面,進一步確定該地段內石炭-二疊紀煤系岩層的厚度、成分和產狀要素,閃長玢岩表層裂隙性及風化深度,以及闡明左岸接頭部位穩定設計措施的必要性。
3.在混凝土非溢流壩右岸接頭地段,根據1:2000地質測繪資料,編制出精確的地質剖面,其目的是進一步確定黃土層以下閃長玢岩的埋藏深度,以及該地段內基坑開挖所需完成的土石方工程量。
4.為了進一步確定1、16、18號斷層在黃河河床部分的位置及斷距,必須在擬定的地質剖面圖A—A線上補打鑽孔6個。
5.為編制出准確的壩軸線、隔牆軸線、機組軸線,以及溢流壩軸線上的地質剖面圖,還需補打11個鑽孔。
6.進一步確定在河床內沖刷深坑部位的大壩河床地段閃長玢岩的頂板及沖積層的厚度、成分,需補充打4個鑽孔。
7.為了防止大壩基礎構造破碎帶的滲漏和帷幕灌漿時的孔距與孔排距離的設計需要,從1956年4月到1958年8月,其間還進行了4個地段的灌漿試驗工作。
上述工作除了個別水上鑽孔,由於洪水到來沒有進行鑽探外,絕大部分已於1958年9月完成,資料亦已於1958年9月底前送交設計部門。
根據1952年到1958年所取得的一系列的地質資料,用來編制三門峽水利樞紐的技術設計,已基本上滿足了設計要求(Ⅱ-2、Ⅱ-3、Ⅱ-8)。
1952~1958年主要建築物地區的工作量及勘探程度,詳見表3及圖7。
表3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主要建築物地段1952~1958年間各個勘察階段的探工作項目及完成工作量總表
續表
『柒』 工程地質測繪的測繪分類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並進行綜合評價,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築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變化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無論那種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建築物的規化、設計和施工服務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因此在測繪中主要是圍繞著建築物的要求對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的觀察描述,而對那些與建築物無關的地質因素則可以粗略一些甚至不予注意,這是與其它地質測繪的重要區別。例如,在沉積岩分布區應著重研究軟弱岩層和次生泥化還將夾層的分布、層位、厚度、性狀、接角關系,可溶岩類的岩溶發育特徵等;在岩漿岩分布區,侵入岩的邊緣接觸帶、平緩的原生節理、岩脈及風化殼的發育特徵,噴出岩的噴發間斷面、凝灰岩及其泥化情況、高強度玄武岩中的氣孔等則是主要的研究內容;在變質岩分布區萁主要的研究對象則是軟弱變質岩帶和夾層等。
工程地質測繪對各種有關地制裁現名勝的研究除要闡明其成因和性質外,還要注意定量指標的取得。如斷裂帶的寬度和構造岩的改善,軟弱夾層的厚度和性狀、地下水位標高、裂隙發育程度、物理地質現象的規模、基岩埋藏深度等,以作為分析工程地質問題的依據。對與建築物關系密切的不良地質現象還要詳細的研究其發生發展過程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
『捌』 工程地質測繪所用地圖的比例尺有哪些
工程地質測繪所採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幾鍾。
1、勘及路線測繪:比例尺1:20萬—1:100萬。在各鍾工程的最初勘察階段多採用這種比例尺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以了解區域工程地質條件概括,初步估計其對建築物的影響,同時為進一步勘察工作的設計提供依據。
2、小比例尺面積測繪:比例尺1:10萬—1:5萬。主要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初期設計階段,以查明規劃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初步分析區域穩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合理選擇建築區提供工程地質資料。
3、中比例尺面積策劃,比例尺1:1.25萬—1:1萬。主要用於建築物初步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以查明建築區的工程地質條件,為合理選擇建築場地並初步確定建築物的類型和結構提供地質資料。
4、大比例尺面積測繪:比例尺1:1000—1:500或更大。一般是在建築場地選定以後才進行這種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質測繪,以便能詳細查明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為最終選定建築物類型、結構和施工方法等提供准確的地質資料。
『玖』 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的重點是對建築場地的什麼進行研究
施工條件吧
『拾』 工程地質測繪與地質測繪要同時做嗎
可以同時做,也可以單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