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合一帶一路戰略,談談中國製造業的機遇與挑戰
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你的問題,我們前幾天剛上的:①實現共同富裕②工作中心:經濟建設③「走出去」——對外開放④合作的重要性
2. "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挑戰有哪些
其一,在西方衰落已成大的趨勢的情況下,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大環境將極有可能陷入進一步動盪,「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從長遠來說可以塑造一條以中國信念、中國價值為中心的「泛中華經濟圈走廊」,而且對於中短期內的相關區域局勢將起到穩定器、減震閥的作用。
其二,「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將有助於中國突破美國的對華戰略遏制,實現南北兩個方向的戰略突圍,而且將有助於中國進一步解決大國崛起過程中的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問題。當然,任何偉大戰略的實施都需要艱苦而細致的工作,我們也要正確評估「一帶一路」戰略在其推進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便我們能不斷完善應對策略和具體推進措施。
3. 「一帶一路」對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影響有多大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投資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4.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的挑戰與機遇有哪
1、「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帶來的機遇
(1)「一帶一路」的建設,為銀行業在能源、交通運輸、電網和旅遊文化等行業領域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未來將向中國大量輸送石油天然氣,必然將增加石油天然氣管道輸送建設,銀行業可為石油天然氣管道輸送建設的上下游,如石油管道製造企業、項目建設等提供融資服務。
(2)「一帶一路」的建設,必將推動銀行的業務轉型,進一步提升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
「一帶一路」的建設,首先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這些領域大多屬於資本密集型領域,如果銀行還以傳統的融資方式對企業提供融資,一方面對資本消耗較大,在目前資本約束的前提下,銀行可能是有心無力;另一方面由於基礎設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平台和類平台業務,在「國發43號」文件下發的背景下,這類公司融資受限,銀行傳統融資無能無力。為解決此問題,將促使企業有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利用發債、信託、理財等融資途徑,銀行角色也從融資轉變為融智,有助於銀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3)「一帶一路」的建設,必將推動中國與西亞、歐洲等國家間的貿易互惠往來,為銀行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以國內外的港口為支點建設,推動各種規格的自貿協定談判,在國內,特別是一旦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後,就可以以上海(含寧波舟山)和泉州湄洲灣港的超級深水港為依託建設國際中轉港,「一帶一路」的建設,將加大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銀行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將會有大量需求,國際貿易融資的形式也將呈現多樣化。
(4)「一帶一路」的建設,將促進金融體系互聯互通的建設,有利於營造銀行業的良性競爭氛圍。「一帶一路」的建設,先期主要完成我國與能源輸出國的能源貿易合作,與之配套的是交通建設項目,體現為以大宗貿易和大項目為主,為分散風險,實現共贏,銀行業間將加強銀團合作模式。
(5)「一帶一路」的建設,將不斷帶動銀行業在產品創新和服務能力方面的提高,進一步提升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秉承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不限國別范圍,不是一個實體,不再另起爐灶,不搞封閉排外機制,不以控制他國經濟命脈、改變他國政治制度為目的,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
2、「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機遇與挑戰並存,「一帶一路」建設在為銀行業帶來眾多機遇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些許挑戰。
(1)銀行業能否快速捕捉這一市場機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業務產品和策略,以更快地適應「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各種業務機會。
(2)在面對巨大的市場機會的同時,銀行業能否保持平穩心態,理性應對,相互間以合作共贏為目的,而不是形成惡性競爭。
(3)銀行業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受對方國家風險影響較大。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以西亞等國家為主,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低,國家政局不穩,需要謹慎對待。
5. 一帶一路給中國製造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論文題目范圍會不會太大了
這個題目其實還是很不錯的。有得一寫,就是你需要數據來證明你的觀點,並且要拿出措施,如何把握機遇,應該做些什麼,如何面對挑戰,應該怎麼面對,要拿出具體的對策。
總之,這個題目是可以寫的。
6. 一帶一路有哪些挑戰對策有哪些
挑戰:「一帶一路」延伸國內18個省,覆蓋沿線60多個國家,穿越亞洲文明、伊斯蘭文明、歐洲文明,沿線國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甚至相互敵對,不同文明之間也存在著碰撞。中國雖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發展質量不容樂觀,而且過於重視「一帶一路」的地緣效益,這會加劇國內地區發展的分裂和不同地區之間的不良競爭。
對策:「一帶一路」堅持倡導不限國別范圍,不搞封閉排外機制,不以改變他國政治制度為目的,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近些年來,我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合作共贏、開放包容」時代精神,積極與沿線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系,以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為先導,我國與沿線國家關系發展勢頭總體良好,現有的合作機制平台不斷趨向成熟穩定,現有的合作基礎也越來越穩固扎實。
7. 一帶一路有哪些挑戰對策有哪些
一、「一帶一路」戰略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帶一路」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延伸國內18個省,覆蓋沿線60多個國家,穿越亞洲文明、伊斯蘭文明、歐洲文明,沿線國家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甚至相互敵對,不同文明之間也存在著碰撞。中國雖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經濟發展質量不容樂觀,而且過於重視「一帶一路」的地緣效益,這會加劇國內地區發展的分裂,引發不同地區之間的不良競爭。
1、從國內發展面臨的挑戰來看。
「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在於「互聯互通」,要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必須實現「地區之間」以及「中央與地方」的聯通,不同地區之間需要尋找自己的優勢,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將蛋糕做大、做好。然而,當前卻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不同行政區域都有自己的地方利益,如果一些地區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過於濃厚,或者是不同地區搶占「一帶一路」紅利,那麼就會使「互聯互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現有的官員績效評價體系存在不合理之處,「一帶一路」是大工程,需要長期的投資,一些項目在短時間內很難獲取效果,而官員的任期是有時間限制的,一些官員難免會出現「肥了他人田」的擔憂。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規模宏大,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一些地區仍然處於「觀望」階段。因此,「一帶一路」在國內實施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互聯互通」,這也是破局的關鍵。
2、與國內的挑戰相比,「一帶一路」在國際上面臨的挑戰則更加艱巨。
首先,一些國家政局本身就處在動盪之中,政府對社會的控制能力比較弱,而「一帶一路」主要是「高層政治」之間的合作,看重的是與政府間的合作,選舉政治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政府發生權力交替,就會存在中止「一帶一路」項目的風險。
其次,沿線國家國內復雜的利益集團問題也是決定「一帶一路」項目實施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尤其是有著「火葯桶」之稱的中東地區教派林立,民族、種族矛盾尖銳,甚至演化為政治矛盾,形成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團。「一帶一路」項目如果不能很好地協調好這些國家復雜的利益集團的利益,那麼就會存在一些利益集團為利益爭奪而對「一帶一路」項目進行破壞的問題,從而增加「一帶一路」實施的阻力。
最後,沿線國家國內的腐敗問題也是「一帶一路」不可迴避的現實性問題。「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支撐,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帶一路」也是一個海外投資項目,「金錢容易滋生腐敗」。
「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腐敗問題比較嚴重,這不僅會增加「一帶一路」項目的投資成本,嚴重的話還會造成不公平競爭行為,使「一帶一路」項目在海外面臨受阻困境。因此,如何確保一個自由、良性競爭、可持續的國際投資環境是「一帶一路」項目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核心,也是國際項目合作的「點睛之筆」。
3、「一帶一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差距較明顯,如何在差距如此明顯的環境下做到「統一」,簡化投資程序,降低投資成本,這也是「一帶一路」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統一問題。「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單位,然而每個國家貨幣的幣值也處於變動之中。因此,如果能夠在大家認可的足值貨幣上達成共識,將會大大提高「一帶一路」的發展水平。
其次,交通工具的不統一也是「一帶一路」項目實施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當前「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國家在鐵軌軌道尺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貨物在運輸時候途徑不同國家需要進行換軌,例如,中國與中亞國家採用不同的鐵路軌道,這不但增加了運輸成本,還會限制一些對保鮮條件要求比較高的商品的供應,不利於「貿易暢通」。
最後,沿線國家海關工作也缺乏統一標准。海關是確保對外貿易流通的關鍵部門,不同國家的海關工作標准存在著一些差異,如果不能得到統一,那麼就會使「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是「一帶一路」實施的基礎。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5月28日,以「互聯互通,共建共贏」為主題的「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在西安舉行,期間提出要在上海建立「一帶一路」海關能力培訓基地。總之,「一帶一路」是一個跨區域的大工程,如果能夠做到尊重差異基礎上的統一,那麼就會打通「一帶一路」項目的經絡,疏通「一帶一路」項目的血液。
4、「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實最終還是要落腳到「人」這個主體上來,而無論是高層,還是當地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則直接影響「一帶一路」的落實。
首先,沿線國家政治高層對「一帶一路」的認識使其會對「一帶一路」本土化的大方針產生直接影響。當地政府高層無法准確把握「一帶一路」內涵,難免會在制定政策以及落實政策中有失「一帶一路」的戰略高度。
其次,「一帶一路」深入到當地基層建設,需要依靠當地民眾之手支撐,如果當地民眾對中國的認識存在偏差,滋生「反華意識」,那麼「一帶一路」項目就會遭到當地民眾的抵觸,甚至是破壞,這對於「一帶一路」戰略來說,無異於災難性的打擊。因此,中國需要在「一帶一路」項目落實之前構建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正確認識,破解「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以及「中國威脅論」謠言。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指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一帶一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安全問題。國內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地區。新疆是「一帶一路」戰略的西部門戶,而近年來,「疆獨勢力」卻異常活躍,在社會上製造各種聳人聽聞的打砸搶燒惡性暴力事件,如果不能對「疆獨」勢力進行有效控制,必然會對「一帶一路」項目造成破壞,並引發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
從國際上來看,「一帶一路」途徑文明的沖突帶,尤其是中東地區民族矛盾、教派沖突以及恐怖勢力猖獗,不排除「一帶一路」沿線項目成為他們進行敲詐勒索的目標。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的「財產安全、勞工安全」等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二、「一帶一路」未來發展的應對策略: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中指出,「一帶一路」雖然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也存在著良好機遇,中國要敢於迎難而上,腳踏實地下好「一帶一路」大棋局。
1、踐行「一帶一路」戰略首先需要明確實踐主體。
政府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倡導者,政府主要扮演著開疆拓土、牽線搭橋的角色。政府首先需要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鏈接,打開沿線國家的國內市場,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一些方面的「必要統一」,在政策層面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企業應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中最活躍的部分。商人以追求利益為目標,企業是「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直接承擔者,應該成為「一帶一路」項目中經濟利益的捍衛者。在全球化的今日,跨國公司成為了「海外投資」的主要承擔者,中國實施「一帶一路」項目也需要有一批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目前中國的國有企業成為了我國進行海外投資的主體,例如中石油等。
然而,一些國家對國有企業的國家背景存有偏見,認為國有企業的存在會導致不公平競爭行為,甚至有不可告人目的。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應該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增加國有企業的透明度,做好釋疑、解疑工作。當然,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可以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中去。「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戰略,也是我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對於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需要進行甄別,寧缺毋濫,這就需要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不僅具有強大的經濟能力,還要具有過硬的國際公關能力。
2、要採取多種手段有效應對「一帶一路」項目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首先,從國家角度來講,國家應該倡導沿線國家共同建立「一帶一路」聯合反恐中心,在中心實現反恐情報共享,反恐行為相互配合的目標,共同應對恐怖勢力威脅。
其次,中國應該與沿線國家在安全方面加強合作,以當地政府為主,同時依託於「聯合國維和部隊」,在動亂地區設立一道對「一帶一路」資產以及海外勞工進行保護的安全屏障。必要時也可以與當地政府協商後派出維護海外資產項目的安全人員,確保「一帶一路」項目的安全。
最後,投資本身就意味著風險,為了規避風險,中國企業也可以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共同組成跨國公司,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將「一帶一路」蛋糕共同做大做好。
3、積極推動投資建設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化」。
在「一帶一路」項目落戶沿線國家之前,我國需要建立「一帶一路」專門研究機構,做足前期准備工作,並且實現與企業的合作,組織有能力的專門研究人員赴沿線國家進行長期、實地考察,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當地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一帶一路」企業的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投資戰略」,促使「一帶一路」項目「紮根本土」。此外,智庫除了擔任研究、考察工作外,還應該發揮橋梁的作用,開啟不同國家之間智庫的溝通與交流,增強智庫層的互信,構建沿線國家決策層對「一帶一路」的科學認知。
4、要加強「一帶一路」的對外宣傳工作。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中國走出去的「經濟工程」,還是一項巨大的「形象工程」。因此,對「一帶一路」的宣傳工作需要採取「入鄉隨俗」的策略,講求「互利共贏」的原則,使當地人能夠真正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帶去的福利,以及給他們的生活帶去的積極改變。中國政府以及企業在開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對當地的公益投入,使「一帶一路」走過的地方能夠印下友好的腳印。
5、設立專門機構對「一帶一路」進行科學管理。
對於「一帶一路」的實施,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國際政治、國家與國民安全賬、大國責任賬、全球與地區發展賬、民族信心賬等等,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專門機構對「一帶一路」進行科學管理,難免會使「一帶一路」項目顧此失彼,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一帶一路」是一項巨大工程,不僅涉及到工程項目建設,還需要與沿線國家進行溝通、協調。
「一帶一路」管理機構在設立時應該以項目需要為出發點,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相關機構。其次,「一帶一路」管理機構在設立的過程中可以採取「多邊機制」,實現與當地政府以及其他國家共同管理,一方面可以實現風險共擔,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
6、通過制度化機制將「一帶一路」項目在當地固定下來。
當前中國「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時主要採取的是政府間合作,「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再加上選舉政治的影響,「一帶一路」存在著被中止的風險。任何政府間的合作都存在著風險,唯有通過規則與制度將合作機制化,才能夠確保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能夠通過制度化機制將「一帶一路」項目在當地固定下來,那麼就會確保「一帶一路」的連貫性與穩定性,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當前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依舊處於對規則的適應階段,並沒有主導制定新國際規則的實力。
當前世界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差距比較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還處於對現有國際規則的適應階段,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還無法適應TPP的高度自由化要求,中國應該抓住這一點,將「一帶一路」總體保持在現有國際規則的框架內,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去主導制定符合我國利益的新規則,並對一些不合理的規則進行修訂,使之能更加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現實發展需要。
8. 一帶一路將會面臨哪些重大機遇和挑戰
1、「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於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台。「一帶一路」戰略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2、「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新機遇
「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偉的戰略構想,它的建設過程不僅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涉及眾多產業和巨量的要素調動,這其間產生的各種機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一些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因為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要素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因為產品出口一些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等等。此外,由於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樹造等等都會給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
第二,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流,巨量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我們已經發起設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但這也只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一定會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包括發行各種類型的證券、設立各種類型的基金和創新金融機制等等,這其間的紅利和機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像的。
第三,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范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這包括區域發展模式、區域產業戰略選擇、區域經濟的技術路徑、區域間的合作方式等等,這其間的每個創新都蘊涵著無限的機遇。
3、「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並未雨綢繆。
首先,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初的投資大多集中於一些全球貧窮國家的資源開采項目上。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了外資流入,對外投資也被引導到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中的更為引人矚目的項目上。五六年前,中國「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圍繞著大宗商品,現在開始在一些實行競標機制的國家承建基礎設施項目。我們知道沿「帶」沿「路」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比較願意接受我們的投資,但由於其中一些國家政局並不是十分穩定,不同黨派之間的理念差別很大,一旦一個黨派下台,就會改變過去的對外政策,這必將給我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帶來巨大風險。因此,我們在具體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時必須對這些國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環境等進行仔細研究,在投資之前做好風險應對的預案,將投資的風險降到最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任何創新其實都會有潛在的風險,尤其以金融為主的虛擬經濟創新蘊含的乘數式風險,需要我們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
最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得與國內經濟狀況相適應。我們要看到,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實際上,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大有可為。如果我們不顧及國內的這些實際需求而一味向國外投資和轉移產業,有可能會產生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和產業的「空洞化」。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
9. 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哪些挑戰
一帶一路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更為廣闊。它不僅給參與各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合作紅利,也為世界貢獻了應對挑戰、創造機遇、強化信心的智慧與力量。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徑與方向。當今世界,挑戰頻發、風險日益增多。經濟增長乏力,動能不足,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發酵,發展鴻溝日益突出,「黑天鵝」事件頻出,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湧動,地區動盪持續,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正擺在全人類面前。這充分說明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出現了結構性問題,亟須找到新的破題之策與應對方略。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同時也有責任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智慧與力量。面對新挑戰新問題新情況,中國給出的全球治理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而「一帶一路」正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具體實踐。「一帶一路」強調各國的平等參與、包容普惠,主張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共同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與理念,「一帶一路」針對各國發展的現實問題和治理體系的短板,創立了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新型國際機制,構建了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這既能緩解當今全球治理機制代表性、有效性、及時性難以適應現實需求的困境,並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公共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提振國際社會參與全球治理的士氣與信心,同時又能滿足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變革全球治理機制的現實要求,大大增強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重大突破。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10. 一帶一路面臨哪些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面臨的主要挑戰
首先,從國內發展面臨的挑戰來看,「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在於「互聯互通」,要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必須實現「地區之間」以及「中央與地方」的聯通,不同地區之間需要尋找自己的優勢,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將蛋糕做大、做好。然而,當前卻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不同行政區域都有自己的地方利益,如果一些地區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過於濃厚,或者是不同地區搶占「一帶一路」紅利,那麼就會使「互聯互通」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現有的官員績效評價體系存在不合理之處,「一帶一路」是大工程,需要長期的投資,一些項目在短時間內很難獲取效果,而官員的任期是有時間限制的,一些官員難免會出現「肥了他人田」的擔憂。其次,「一帶一路」戰略規模宏大,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一些地區仍然處於「觀望」階段。因此,「一帶一路」在國內實施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互聯互通」,這也是破局的關鍵。
與國內的挑戰相比,「一帶一路」在國際上面臨的挑戰則更加艱巨。首先,一些國家政局本身就處在動盪之中,政府對社會的控制能力比較弱,而「一帶一路」主要是「高層政治」之間的合作,看重的是與政府間的合作,選舉政治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政府發生權力交替,就會存在中止「一帶一路」項目的風險。其次,沿線國家國內復雜的利益集團問題也是決定「一帶一路」項目實施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尤其是有著「火葯桶」之稱的中東地區教派林立,民族、種族矛盾尖銳,甚至演化為政治矛盾,形成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團。「一帶一路」項目如果不能很好地協調好這些國家復雜的利益集團的利益,那麼就會存在一些利益集團為利益爭奪而對「一帶一路」項目進行破壞的問題,從而增加「一帶一路」實施的阻力。最後,沿線國家國內的腐敗問題也是「一帶一路」不可迴避的現實性問題。「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支撐,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帶一路」也是一個海外投資項目,「金錢容易滋生腐敗」。「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腐敗問題比較嚴重,這不僅會增加「一帶一路」項目的投資成本,嚴重的話還會造成不公平競爭行為,使「一帶一路」項目在海外面臨受阻困境。因此,如何確保一個自由、良性競爭、可持續的國際投資環境是「一帶一路」項目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核心,也是國際項目合作的「點睛之筆」。
「一帶一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差距較明顯,如何在差距如此明顯的環境下做到「統一」,簡化投資程序,降低投資成本,這也是「一帶一路」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首先是「貨幣」的統一問題。「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單位,然而每個國家貨幣的幣值也處於變動之中。因此,如果能夠在大家認可的足值貨幣上達成共識,將會大大提高「一帶一路」的發展水平。其次,交通工具的不統一也是「一帶一路」項目實施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當前「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國家在鐵軌軌道尺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貨物在運輸時候途徑不同國家需要進行換軌,例如,中國與中亞國家採用不同的鐵路軌道,這不但增加了運輸成本,還會限制一些對保鮮條件要求比較高的商品的供應,不利於「貿易暢通」。最後,沿線國家海關工作也缺乏統一標准。海關是確保對外貿易流通的關鍵部門,不同國家的海關工作標准存在著一些差異,如果不能得到統一,那麼就會使「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是「一帶一路」實施的基礎。為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5月28日,以「互聯互通,共建共贏」為主題的「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在西安舉行,期間提出要在上海建立「一帶一路」海關能力培訓基地。總之,「一帶一路」是一個跨區域的大工程,如果能夠做到尊重差異基礎上的統一,那麼就會打通「一帶一路」項目的經絡,疏通「一帶一路」項目的血液。
「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實最終還是要落腳到「人」這個主體上來,而無論是高層,還是當地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則直接影響「一帶一路」的落實。首先,沿線國家政治高層對「一帶一路」的認識使其會對「一帶一路」本土化的大方針產生直接影響。當地政府高層無法准確把握「一帶一路」內涵,難免會在制定政策以及落實政策中有失「一帶一路」的戰略高度。其次,「一帶一路」深入到當地基層建設,需要依靠當地民眾之手支撐,如果當地民眾對中國的認識存在偏差,滋生「反華意識」,那麼「一帶一路」項目就會遭到當地民眾的抵觸,甚至是破壞,這對於「一帶一路」戰略來說,無異於災難性的打擊。因此,中國需要在「一帶一路」項目落實之前構建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正確認識,破解「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以及「中國威脅論」謠言。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指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一帶一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安全問題。國內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地區。新疆是「一帶一路」戰略的西部門戶,而近年來,「疆獨勢力」卻異常活躍,在社會上製造各種聳人聽聞的打砸搶燒惡性暴力事件,如果不能對「疆獨」勢力進行有效控制,必然會對「一帶一路」項目造成破壞,並引發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從國際上來看,「一帶一路」途徑文明的沖突帶,尤其是中東地區民族矛盾、教派沖突以及恐怖勢力猖獗,不排除「一帶一路」沿線項目成為他們進行敲詐勒索的目標。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的「財產安全、勞工安全」等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一帶一路」未來發展的應對策略
第一,踐行「一帶一路」戰略首先需要明確實踐主體。政府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倡導者,政府主要扮演著開疆拓土、牽線搭橋的角色。政府首先需要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鏈接,打開沿線國家的國內市場,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一些方面的「必要統一」,在政策層面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其次,企業應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中最活躍的部分。商人以追求利益為目標,企業是「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直接承擔者,應該成為「一帶一路」項目中經濟利益的捍衛者。在全球化的今日,跨國公司成為了「海外投資」的主要承擔者,中國實施「一帶一路」項目也需要有一批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目前中國的國有企業成為了我國進行海外投資的主體,例如中石油等。然而,一些國家對國有企業的國家背景存有偏見,認為國有企業的存在會導致不公平競爭行為,甚至有不可告人目的。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應該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增加國有企業的透明度,做好釋疑、解疑工作。當然,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可以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中去。「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戰略,也是我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對於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需要進行甄別,寧缺毋濫,這就需要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不僅具有強大的經濟能力,還要具有過硬的國際公關能力。
第二,要採取多種手段有效應對「一帶一路」項目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首先,從國家角度來講,國家應該倡導沿線國家共同建立「一帶一路」聯合反恐中心,在中心實現反恐情報共享,反恐行為相互配合的目標,共同應對恐怖勢力威脅。其次,中國應該與沿線國家在安全方面加強合作,以當地政府為主,同時依託於「聯合國維和部隊」,在動亂地區設立一道對「一帶一路」資產以及海外勞工進行保護的安全屏障。必要時也可以與當地政府協商後派出維護海外資產項目的安全人員,確保「一帶一路」項目的安全。最後,投資本身就意味著風險,為了規避風險,中國企業也可以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共同組成跨國公司,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將「一帶一路」蛋糕共同做大做好。
第三,積極推動投資建設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化」。在「一帶一路」項目落戶沿線國家之前,我國需要建立「一帶一路」專門研究機構,做足前期准備工作,並且實現與企業的合作,組織有能力的專門研究人員赴沿線國家進行長期、實地考察,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當地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一帶一路」企業的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投資戰略」,促使「一帶一路」項目「紮根本土」。此外,智庫除了擔任研究、考察工作外,還應該發揮橋梁的作用,開啟不同國家之間智庫的溝通與交流,增強智庫層的互信,構建沿線國家決策層對「一帶一路」的科學認知。
第四,要加強「一帶一路」的對外宣傳工作。「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中國走出去的「經濟工程」,還是一項巨大的「形象工程」。因此,對「一帶一路」的宣傳工作需要採取「入鄉隨俗」的策略,講求「互利共贏」的原則,使當地人能夠真正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帶去的福利,以及給他們的生活帶去的積極改變。中國政府以及企業在開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對當地的公益投入,使「一帶一路」走過的地方能夠印下友好的腳印。
第五,設立專門機構對「一帶一路」進行科學管理。對於「一帶一路」的實施,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算國際政治、國家與國民安全賬、大國責任賬、全球與地區發展賬、民族信心賬等等,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專門機構對「一帶一路」進行科學管理,難免會使「一帶一路」項目顧此失彼,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一帶一路」是一項巨大工程,不僅涉及到工程項目建設,還需要與沿線國家進行溝通、協調。「一帶一路」管理機構在設立時應該以項目需要為出發點,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相關機構。其次,「一帶一路」管理機構在設立的過程中可以採取「多邊機制」,實現與當地政府以及其他國家共同管理,一方面可以實現風險共擔,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
第六,通過制度化機制將「一帶一路」項目在當地固定下來。當前中國「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時主要採取的是政府間合作,「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再加上選舉政治的影響,「一帶一路」存在著被中止的風險。任何政府間的合作都存在著風險,唯有通過規則與制度將合作機制化,才能夠確保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如果能夠通過制度化機制將「一帶一路」項目在當地固定下來,那麼就會確保「一帶一路」的連貫性與穩定性,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當前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依舊處於對規則的適應階段,並沒有主導制定新國際規則的實力。當前世界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差距比較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還處於對現有國際規則的適應階段,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還無法適應TPP的高度自由化要求,中國應該抓住這一點,將「一帶一路」總體保持在現有國際規則的框架內,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去主導制定符合我國利益的新規則,並對一些不合理的規則進行修訂,使之能更加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現實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