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萬國建築群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啊請告知
萬國建築群位於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南北全長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徵。主要是在上海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這一段是外灘建築群的精華所在。這一片建築位於南京路的東端接外灘,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歷史,都是上海的優秀典型建築,多為20世紀初的折衷主義風格和巴洛克風格。這些建築大多都有愛奧尼克式的柱子,顯得莊重,再加上線條一般都是鮮明的很,當然細膩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戶上的,剛柔相結合,的確是經典。 在上海外灘,矗立著一片租界時期的房子,號稱「萬國建築群」。上海人向來把它們看作上海的標志建築。 它們見證了上海淪於異族之手的那段歲月,見證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年代,可是,百年滄桑之後,它們仍然矗立在黃浦江畔,卻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它們成了上海的榮光。 成群的金發碧眼的洋人在「萬國建築群」之間穿行,看到他們百年前的先人留下的傑作,他們心中大概不無驕傲之情吧?而在今天,在上海,在中國,他們依然可以像他們侵華的先人一樣耀武揚威。 在這段1.5公里長的外灘西側,鱗次櫛比地矗立著海關大樓、和平飯店南樓北樓、原匯豐銀行大樓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種風格的大廈。這些大廈雖然出自不同建築師之手,風格迥異,但是建築格調統一,建築輪廓協調,在黃浦江西岸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天際線,享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盛名。
外灘位置
外灘曾經叫做黃浦路、揚子路、黃浦灘路,1945年改名為中山東一路。外灘曾經是各國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這里聚集著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各大金融機構。這些建築構成了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台,盡收眼底。從來沒能把目光從那精緻的建築細節上挪開過。雖然都是當初各國各自建造的,但這里建築風格非常萬國建築群協調地聚集在浦江沿岸,與江對岸浦東的現代化建築爭相輝映,共同譜寫上海的輝煌篇章 昔今日的建築,在精心的維護下,如今依然光彩依舊,各大銀行入駐於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並且越來越多的時尚酒吧國際品牌也來外灘,讓她了頻添了幾多時尚的味道。特別是那些摟與樓之間的街道,印證著新與舊,歷史與現代的變遷,別有風味。當你站在和平飯店老式的大門旁邊遙望江對面高聳的金茂大廈和東方明珠的時候,你聞到了歷史與現代的奇妙味道。
復興外灘
黃浦江邊,萬國建築群組成的外灘,曾經是上海繁榮的標志,是上海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如今,它卻只能作為古跡觀賞,而不能像當年那樣成為上海的靈魂。許多人為之扼腕嘆息。不過,東華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教授、美國實用動力中國大區總工程師瀟然博士卻提出一個大膽計劃,將萬國建築頂升6米,賦予舊外灘新的生命,讓復興後的外灘跟上大上海前進的步伐。
外灘「逃離」上海格局
漫步上海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在這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等。它們的設計師不同,時間也各異,但其建築格調基本是統一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築博覽」標志性的建築群之一,並一躍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飛速的發展,帶來了日益密集的商業開發和逐年膨脹的流動人口。這些都令只有2公里的狹長的彈丸之地,面臨著地面擁擠、觀光區狹窄、城市天際線被紛紛林立的高樓大廈破壞,以及很難營造進一步的發展空間等等窘況。萬國建築群夜景 如今上海外灘僅僅作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卻很少光顧這里,因為在外灘外邊建了高大的防洪牆,外灘親水的感覺沒有了。寧波外灘改造項目設計總監、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馬清運則表示,上海外灘建築發展到現在,基本上沒有介入到生活格局中來,它除了給那些銀行提供了一個有歷史感的地址和給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沒有任何價值。上海外灘的建築有20萬平方米的話,那麼,上海就有20萬平方米沒有加入到晚上7點半以後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灘必須植入新的商業功能,成為晚上可以亮著燈的生活場所,進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來。商業功能曾是舊外灘的靈魂,它必須回到今天外灘的體魄中來。必須強調,如果外灘到最後僅成為外地人去旅行拍照的地方,本地人反而不願意去,這簡直是一種諷刺。
頂升外灘讓靈魂回歸
復興外灘的實施方案,計劃將外灘中山東一路沿線的23幢大樓組成的西式建築群全面依次升高約6米至外灘防潮堤平行或稍高,與現今的防汛牆成大體水平面,再在兩公里的外灘十車道之上鋪就新的架高的地平面,與臨江的防波堤連接,建成一個臨江的約10萬平方米的,集觀景、休閑、步行街、綠化帶和商業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功能的廣場。如此一來,從浦西外灘建築升高後的一層走出,經過新建的外灘廣場便能像從前一樣直接看到黃浦江江面了。而底層的架空區域則可用於設置車行道、停車場、臨街商業等等。頂升後的外灘建築群預計可增加7萬-14萬平方米的底層面積(依頂升後建築物增加的層數而定),加上新增的廣場,可以創建十幾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按照外灘黃金寶地的平均樓市價格5萬-6萬/平方米計算,將產生40億-70億人民幣的經濟價值;如果將這些面積用來出租作商鋪,按照人民幣80元/平方米/天的價格計算,每年可回收10億-20億的租金;另外,還由此產生每年100億-200億人民幣的間接商業價值。外灘寸土寸金,而頂升增加十幾萬建築平米卻不用買一寸土地,因為所有建築物的底座和道路已經在那裡並屬於他們的業主了。這和在城市的任何地方買地建新設施完全不同。 然而,復興外灘真正意義並不只是這些用數據表現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的長遠的社會和人文價值。瀟博士強調說,在保護建築物的同時,恢復對上海本地群眾休閑和商業吸引力的外灘,加上黃浦江、陸家嘴風景和古西洋建築群等絕無僅有的先天優勢,外灘復興後的繁榮一定會超過上海任何一個去處,並真正成為上海的象徵,這就是外灘原有的靈魂。一個親近自然、流水和綠色的城市之價值是無法僅用一個相同規模的鋼筋混凝土城市之價值來衡量的。
優秀建築
外灘1號 亞細亞大樓 曾用名:麥克倍恩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使用單位: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位於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的亞細亞大樓,有「外灘第一樓」之稱。建於1913年。原為7層,後加了1層。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為巴洛克式,柱式以愛奧尼克式為主,底層拱圈用鎮石,外牆用石面磚。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萬國建築群 外灘3號 上海總會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由在滬英僑發起創設,當時為英國總會所用,又叫上海總會,也稱上海俱樂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樓,成為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 新樓建築為橫直線條三段式處理,二層至三層中段增加了6根愛奧尼克柱頭,為整幢大樓增加了立體感,大樓南北兩側對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窗戶形狀變化多端,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大樓的室內裝潢由日本建築師設計,裝飾華麗,長達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間的大理石裝飾,在當時聞名於世。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4號 有利大樓 曾用名:友寧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 1922年,舊屋拆除後建新樓。繫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的大樓,據說鋼框架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訂制。大樓高6層,正立面仿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式柱,外牆用花崗岩貼面。整座建築開間大,樓層高。 外灘5號 日清大樓 又名:海運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華夏銀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東一路5號新建大樓,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6層鋼筋水泥結構建築,從表面上看,該大樓的基本構造與上海的其他近現代建築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其線條處理以橫線條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築的特徵。 外灘6號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又名:元芳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此樓原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東印度式建築風格。1906年拆舊建新,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為假4層磚木結構,大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築風格。裝飾上具有歐洲宗教建築色彩,青紅磚鑲砌,眾多細長柱子鉤勒牆面。後因維修時用水泥粉刷牆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復存在。大門入口豎有羅馬廊柱。底層、二層為落地長窗,券狀窗框,兩肩對稱。上層為坡式屋頂,並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樓南面為平台,是觀光黃浦江的勝處。 外灘7號 電報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泰國盤古銀行。外灘電報大樓 外灘中山東一路的7號大樓,原是旗昌洋行的產業,輪船招商局將它買下後,即歸屬下的電報總局使用,故稱 「電報大樓」。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假5層磚石結構。以變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裝飾從2樓到4樓的窗框,使建築的立面富於變化和充滿立體感。同時在頂層兩邊建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屋頂,使整幢大樓頗具藝術韻味。在外灘的建築群中,電報大樓體態雖然不大,但其建築藝術的特徵別具風格。 外灘9號 旗昌洋行大樓 又名:港監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局(集團)上海分公司。 1901年,輪船招商局將旗昌洋行的舊樓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設計,為三層磚木結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東向外灘為主立面,以正大門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對稱。大門兩側各有2扇羅馬拱券型的落地長窗,2、3層有內陽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撐。樓內的木製樓梯扶手處有雕花,攔桿也十分精緻。 外灘12號 匯豐銀行大樓 又名:匯豐大樓、市府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現在使用單位:浦東發展銀行。 外灘大樓群建築中最顯眼的一幢大樓,建於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層,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築為7層,上有一半球形屋頂。鋼框架結構,外形呈仿古典的磚石結構,內部處理採用古典主義的形式,如愛奧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內裝修考究,大廳內的柱子、護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貼面,不僅裝有暖氣,還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冷氣設備。 外灘13號 海關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海關。 建於1927年。建築風格為歐洲古典建築和近代建築相結合的折衷式。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沿外灘高7層,用金山石砌築。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層,二層以上用紅機磚砌築。沿外灘大門前為希臘多立克式柱廊,入口為大廳,內有繁復的石膏花飾和腳線,鑲金和彩色馬賽克的平頂。最高處為鍾樓。 外灘14號 交通銀行大樓 又名:上海總工會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總工會。 交通銀行新大樓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灘最後建成的一幢樓。由鴻達洋行設計,大樓主體6層,中間為8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正面和側面均以垂直的線條來突出建築的立體感。底層門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貼面,其餘牆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門原為轉門,入內是彩紋人造大理石鋪成的過道,兩側靠牆為環狀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階,紫銅作欄桿。經扶梯上2樓平台,過4扇鋁框玻璃門,進入高大寬敞的大廳。大廳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撐。大樓內有庫房、發電機、空氣調節機、2部奧的斯電梯。整幢大樓的內部設計強調實用。 外灘15號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又名:華勝大樓、中央銀行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國建築師海因里希·貝克設計,項茂記營造廠施工。外觀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建築風格。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是以沉砂墊層代替打樁。外牆以釉面磚與花崗石鑲嵌,大門左右有4扇券窗,2、3層立面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3層檐下及柱頂均飾以歐洲神話人物頭像的雕塑。進入正門,一條對稱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層營業大廳。大廳中央高達3層,用彩繪玻璃作天棚,室外陽光可透過天棚照到廳內。2、3層四周有精緻典雅的彩繪玻璃迴廊,營業大廳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灘16號 台灣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銀行。 建於192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築,同時又廣泛吸取各國建築的長處,成為一個多種風格建築的混合體。 外灘17號 字林大樓 又名:桂林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建於1921年,由德和洋行設計。大樓總高10層,三段式立面。底層立面用拉毛花崗石作貼面,正大門兩側各有一扇落地的羅馬拱券長窗;中部立面3至7層,建築外觀採用近現代派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但飾以古典柱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浮雕,使單調的平面增加了一絲活潑;上段立面,兩側為券式窗洞,中間樹以雙柱,形成內陽台。屋檐下原有8個裸體人物雕塑,後被水泥封末。頂部的南北兩側建有塔樓。字林大樓是近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建築。 外灘18號 麥加利銀行大樓 又名:春江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1923年。文藝復興時期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底層以花崗石作貼面,顯得勻稱協調而又給人以資本雄厚的感覺。第二層,外牆處理簡潔,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撐,層次富於變化。 外灘19號 匯中飯店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南樓。 1906年拆舊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師施高塔設計,6層磚木混合結構,總高30米。外觀呈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風格。外牆用白色清水磚砌成,鑲以紅色水磚做腰線。門窗有圓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門為轉門。屋頂建有花園,花園的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巴洛克式涼亭,夏秋季節可以坐在東側的涼亭內觀望黃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這幢豪華飯店慶賀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 外灘22號 沙遜大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北樓。 建於1929年,由公和洋行設計,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出現的第一幢完全意義上的近現代派建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廈高10層,局部13層,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頂端的高度為77米,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立面以垂直線條為主,在腰線和檐口處有雕刻的花紋。外牆除第9層和頂部用泰山石面磚外,其餘各層均用花崗石作貼面。 外灘23號 中國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是外灘(中山東一路段)眾多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分東西兩幢大樓,西大樓為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東大樓是主樓,高15層,地下層2層,共17層,鋼框架結構。採用中國民族風格方形尖頂,其他欄桿及窗格等處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每層的兩側有鏤空圖案,中國銀行大樓是近代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 外灘24號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24年。樓高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築。原先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底層石塊為貼面,橫線條清晰,產生明朗而輕快的感覺。二層至五層之間仿古典主義巨大石柱給建築增加了莊重和典雅之感。 外灘27號 怡和洋行大樓 又名:外貿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外貿局等。 始建於1920年,竣工於1922年11月,由馬海洋行設計。外觀為仿英國復古主義派建築風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5層(1983年又加蓋2層)。建築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進,朝東立面呈三段樣式。1、2層為一段,門和長窗為羅馬拱券形,大塊拉毛花崗石作外牆貼面,平整石塊鋪砌大門台階,門的兩側裝有一對壁燈。3至5層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為裝飾和支撐,立柱間為陽台和石欄桿。5層以上為第三段,層頂有較寬檐口,頂部為大平台,平台前有欄桿,中間是石屏,緊貼石屏建有一座圓頂,圓頂中心插有旗桿。 外灘28號 格林郵船大樓浦發銀行大樓 又名:廣播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廣電集團。 1920年建成。總體為近代復古主義建築,大門和邊門均設計為羅馬拱券,兩側建有花崗石古典柱式;從地面勒腳至二樓外牆用花崗石作貼面,造成一種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調。在臨外灘的屋頂上設計了屋頂亭,形如遠洋巨輪上的瞭望台,這種設計使此樓成為上海為數不多的仿生建築之一。 外灘29號 東方匯理大樓 又名:東方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典型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入口拱門上方有一卷渦狀的斷山花,流露出法國情調巴洛克式的設計手法,中部是愛奧尼式巨柱,橫豎向三段式處理明顯。 外灘33號 英國領事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初建於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毀於大火。現在的建築為1873年建造。具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主樓高兩層,整個建築平面為正方形,層頂用中國蝴蝶瓦,為了讓底層有良好的通風,台基較高,立面上門窗較多,且多採用圓拱和平拱。 北蘇州路20號 百老匯大廈 又名:上海大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大廈飯店。 建於1934年,22層,高88米。早期現代派風格的八字式公寓結構,外部處理與內部裝飾簡潔明朗,外觀氣勢雄偉,現為三星級飯店。該大樓曾為北外灘的制高點,其18樓寬敞的觀景平台,是鳥瞰外灘全景的佳處地點。 外白渡橋北堍黃浦路15號 禮查飯店 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浦江飯店。 建於1910年。外貌採用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形式,樓高6層,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和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五層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層部分裝飾愛奧尼克式大柱頭,窗樘發券,有的採用弧拱,有採用平拱,整幢建築凹凸面多,進深很深,故室內光線較暗。
Ⅱ 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分別是什麼風格的建築,用處是什麼怎樣才能進去參觀
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包括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種風格的大廈,是上海的標志建築群,不少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放時間:全天,門票價格:免費。
萬國建築群優秀建築有:亞細亞大樓、有利大樓、日清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電報大樓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是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鱗次櫛比地矗立著海關大樓、和平飯店南樓北樓、原匯豐銀行大樓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種風格的大廈。
(2)上海萬國建築工程擴展閱讀:
相關歷史;
1、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築群這一片建築位於南京路的東端接外灘,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歷史,都是上海的優秀典型建築,多為20世紀初的折衷主義風格和巴洛克風格。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的建築,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徵。
2、1840年以後,上海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開始對外開放。外灘舊景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占外灘,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占外灘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紀40年代初,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
3、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為法租界。但臨江而立的巍峨參差的萬國建築博覽群,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來的。
Ⅲ 上海萬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林水根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地址:青浦區練塘鎮章練塘路588弄15號1幢2層V區218室
法定代表人:林水根
成立時間:1997-03-07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22900027682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浦區練塘鎮章練塘路588弄15號1幢2層V區218室
Ⅳ 曾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館」的鼓浪嶼,如今還值得去嗎
鼓浪嶼是一個很著名的旅遊景點,但如今因為商業化後很多樣貌並沒有以前的歷史韻味,所以很多人提起並不值得一去。筆者認為鼓浪嶼還是有很多歷史建築物,能代表著歷史的文化,並且很多都還是值得再去細細感受一番。不管如何商業化,只要有一定的保護,還是可以感受到原有的風味。再者每個人都帶著一份社會責任感去,會讓鼓浪嶼變得更美,有著更濃厚的人文氣息。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原因,讓你想去看看:
3、自身成為傳播窗口途徑
鼓浪嶼目前備受很多年輕人喜歡,年輕人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去旅遊,除了感受中國的大好河山之外,還要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這是我們後輩人士所要牢牢記住,我們是新文化與舊文化之間的橋梁。鼓浪嶼現今的狀況需要每個人的重視,以及需要每個人都承擔起這份提高保護意識的責任。我們每去一躺,我們就可以切身感受。讓我們在感受中增加新的行動。就像如今的垃圾分類一般,接觸多了自然會懂得。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成為城市形象大使,旅遊景區形象大使。
所以,不管鼓浪嶼變成怎麼樣,我們都要讓它維持我們心中的模樣。這是個很大的工程,但是不用害怕,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一份小力量,聚集可以成為大力量。值得在於文化影響與傳承上。
Ⅳ 介紹「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外灘建築風格,歷史
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 曾用名:麥克倍恩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使用單位: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位於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的亞細亞大樓,有「外灘第一樓」之稱。建於1913年。原為7層,後加了1層。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為巴洛克式,柱式以愛奧尼克式為主,底層拱圈用鎮石,外牆用石面磚。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3號上海總會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由在滬英僑發起創設,當時為英國總會所用,又叫上海總會,也稱上海俱樂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樓,成為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
新樓建築為橫直線條三段式處理,二層至三層中段增加了6根愛奧尼克柱頭,為整幢大樓增加了立體感,大樓南北兩側對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窗戶形狀變化多端,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大樓的室內裝潢由日本建築師設計,裝飾華麗,長達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間的大理石裝飾,在當時聞名於世。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4號有利大樓 曾用名:友寧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
1922年,舊屋拆除後建新樓。繫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的大樓,據說鋼框架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訂制。大樓高6層,正立面仿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式柱,外牆用花崗岩貼面。整座建築開間大,樓層高。
外灘5號日清大樓 又名:海運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華夏銀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東一路5號新建大樓,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6層鋼筋水泥結構建築,從表面上看,該大樓的基本構造與上海的其他近現代建築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其線條處理以橫線條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築的特徵。
外灘6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又名:元芳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此樓原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東印度式建築風格。1906年拆舊建新,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為假4層磚木結構,大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築風格。裝飾上具有歐洲宗教建築色彩,青紅磚鑲砌,眾多細長柱子鉤勒牆面。後因維修時用水泥粉刷牆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復存在。大門入口豎有羅馬廊柱。底層、二層為落地長窗,券狀窗框,兩肩對稱。上層為坡式屋頂,並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樓南面為平台,是觀光黃浦江的勝處。
外灘7號電報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泰國盤古銀行。
外灘中山東一路的7號大樓,原是旗昌洋行的產業,輪船招商局將它買下後,即歸屬下的電報總局使用,故稱「電報大樓」。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假5層磚石結構。以變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裝飾從2樓到4樓的窗框,使建築的立面富於變化和充滿立體感。同時在頂層兩邊建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屋頂,使整幢大樓頗具藝術韻味。在外灘的建築群中,電報大樓體態雖然不大,但其建築藝術的特徵別具風格。
外灘9號旗昌洋行大樓 又名:港監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局(集團)上海分公司。
1901年,輪船招商局將旗昌洋行的舊樓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設計,為三層磚木結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東向外灘為主立面,以正大門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對稱。大門兩側各有2扇羅馬拱券型的落地長窗,2、3層有內陽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撐。樓內的木製樓梯扶手處有雕花,攔桿也十分精緻。
外灘12號匯豐銀行大樓 又名:匯豐大樓、市府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現在使用單位:浦東發展銀行。
外灘大樓群建築中最顯眼的一幢大樓,建於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層,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築為7層,上有一半球形屋頂。鋼框架結構,外形呈仿古典的磚石結構,內部處理採用古典主義的形式,如愛奧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內裝修考究,大廳內的柱子、護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貼面,不僅裝有暖氣,還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冷氣設備。
外灘13號海關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海關。
建於1927年。建築風格為歐洲古典建築和近代建築相結合的折衷式。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沿外灘高7層,用金山石砌築。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層,二層以上用紅機磚砌築。沿外灘大門前為希臘多立克式柱廊,入口為大廳,內有繁復的石膏花飾和腳線,鑲金和彩色馬賽克的平頂。最高處為鍾樓。
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 又名:上海總工會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總工會。
交通銀行新大樓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灘最後建成的一幢樓。由鴻達洋行設計,大樓主體6層,中間為8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正面和側面均以垂直的線條來突出建築的立體感。底層門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貼面,其餘牆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門原為轉門,入內是彩紋人造大理石鋪成的過道,兩側靠牆為環狀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階,紫銅作欄桿。經扶梯上2樓平台,過4扇鋁框玻璃門,進入高大寬敞的大廳。大廳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撐。大樓內有庫房、發電機、空氣調節機、2部奧的斯電梯。整幢大樓的內部設計強調實用。
外灘15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又名:華勝大樓、中央銀行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國建築師海因里希·貝克設計,項茂記營造廠施工。外觀呈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建築風格。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是以沉砂墊層代替打樁。外牆以釉面磚與花崗石鑲嵌,大門左右有4扇券窗,2、3層立面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3層檐下及柱頂均飾以歐洲神話人物頭像的雕塑。進入正門,一條對稱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層營業大廳。大廳中央高達3層,用彩繪玻璃作天棚,室外陽光可透過天棚照到廳內。2、3層四周有精緻典雅的彩繪玻璃迴廊,營業大廳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灘16號台灣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銀行。
建於1924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築,同時又廣泛吸取各國建築的長處,成為一個多種風格建築的混合體。
外灘17號字林大樓 又名:桂林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建於1921年,由德和洋行設計。大樓總高10層,三段式立面。底層立面用拉毛花崗石作貼面,正大門兩側各有一扇落地的羅馬拱券長窗;中部立面3至7層,建築外觀採用近現代派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但飾以古典柱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浮雕,使單調的平面增加了一絲活潑;上段立面,兩側為券式窗洞,中間樹以雙柱,形成內陽台。屋檐下原有8個裸體人物雕塑,後被水泥封末。頂部的南北兩側建有塔樓。字林大樓是近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建築。
外灘18號麥加利銀行大樓 又名:春江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1923年。文藝復興時期折衷主義風格建築,底層以花崗石作貼面,顯得勻稱協調而又給人以資本雄厚的感覺。第二層,外牆處理簡潔,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撐,層次富於變化。
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南樓。
1906年拆舊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師施高塔設計,6層磚木混合結構,總高30米。外觀呈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風格。外牆用白色清水磚砌成,鑲以紅色水磚做腰線。門窗有圓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門為轉門。屋頂建有花園,花園的東西兩側各建一座巴洛克式涼亭,夏秋季節可以坐在東側的涼亭內觀望黃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這幢豪華飯店慶賀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
外灘22號沙遜大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和平飯店北樓。
建於1929年,由公和洋行設計,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出現的第一幢完全意義上的近現代派建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廈高10層,局部13層,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頂端的高度為77米,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立面以垂直線條為主,在腰線和檐口處有雕刻的花紋。外牆除第9層和頂部用泰山石面磚外,其餘各層均用花崗石作貼面。
外灘23號中國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是外灘(中山東一路段)眾多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分東西兩幢大樓,西大樓為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東大樓是主樓,高15層,地下層2層,共17層,鋼框架結構。採用中國民族風格方形尖頂,其他欄桿及窗格等處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每層的兩側有鏤空圖案,中國銀行大樓是近代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
外灘24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24年。樓高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築。原先是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底層石塊為貼面,橫線條清晰,產生明朗而輕快的感覺。二層至五層之間仿古典主義巨大石柱給建築增加了莊重和典雅之感。
外灘27號怡和洋行大樓 又名:外貿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外貿局等。
始建於1920年,竣工於1922年11月,由馬海洋行設計。外觀為仿英國復古主義派建築風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5層(1983年又加蓋2層)。建築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進,朝東立面呈三段樣式。1、2層為一段,門和長窗為羅馬拱券形,大塊拉毛花崗石作外牆貼面,平整石塊鋪砌大門台階,門的兩側裝有一對壁燈。3至5層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為裝飾和支撐,立柱間為陽台和石欄桿。5層以上為第三段,層頂有較寬檐口,頂部為大平台,平台前有欄桿,中間是石屏,緊貼石屏建有一座圓頂,圓頂中心插有旗桿。
外灘28號格林郵船大樓 又名:廣播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廣電集團。
1920年建成。總體為近代復古主義建築,大門和邊門均設計為羅馬拱券,兩側建有花崗石古典柱式;從地面勒腳至二樓外牆用花崗石作貼面,造成一種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調。在臨外灘的屋頂上設計了屋頂亭,形如遠洋巨輪上的瞭望台,這種設計使此樓成為上海為數不多的仿生建築之一。
外灘29號東方匯理大樓 又名:東方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典型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入口拱門上方有一卷渦狀的斷山花,流露出法國情調巴洛克式的設計手法,中部是愛奧尼式巨柱,橫豎向三段式處理明顯。
外灘33號英國領事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初建於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毀於大火。現在的建築為1873年建造。具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主樓高兩層,整個建築平面為正方形,層頂用中國蝴蝶瓦,為了讓底層有良好的通風,台基較高,立面上門窗較多,且多採用圓拱和平拱。
北蘇州路20號百老匯大廈 又名:上海大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大廈飯店。
建於1934年,22層,高88米。早期現代派風格的八字式公寓結構,外部處理與內部裝飾簡潔明朗,外觀氣勢雄偉,現為三星級飯店。該大樓曾為北外灘的制高點,其18樓寬敞的觀景平台,是鳥瞰外灘全景的佳處地點。
外白渡橋北堍黃浦路15號禮查飯店
建於1910年。外貌採用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形式,樓高5層,是一座鋼筋混凝土和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五層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層部分裝飾愛奧尼克式大柱頭,窗樘發券,有的採用弧拱,有採用平拱,整幢建築凹凸面多,進深很深,故室內光線較暗。
Ⅵ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的歷史
150年前,當殖民者們踏上上海這塊陌生的土地時,就看中了黃浦江的這片江灘。於是,這條曾經是船夫與苦工踏出來的纖道。經過百餘年的建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的建築,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徵。
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面靠著黃浦江,西側是52幢風格各異的大廈,外灘的精華就在於這些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外灘建築群。著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匯豐銀行大樓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采,這些建築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並非建於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築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驚人的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築路後,名為黃浦路,1945年更名為中山東一路。
1840年以後,上海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開始對外開放。外灘舊景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占外灘,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占外灘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紀40年代初,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租界儼然是一個主權區,西方列強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建設租界,外灘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設和最繁華之地。早期的外灘是一個對外貿易的中心,這里洋行林立,貿易繁榮。從19世紀後期開始,許多外資和華資銀行在外灘建立,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東方華爾街之稱。於是,外灘成了一塊風水寶地。在外灘擁有一塊土地,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名譽的象徵。商行、金融企業在外灘佔有一席之地後,即大興土木,營建公司大樓。外灘的建築大多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國建築師在這里大顯身手,使面積不算大的外灘集中了二十餘幢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故外灘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百餘年來,外灘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
1843年上海開放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根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為法租界。但臨江而立的巍峨參差的萬國建築博覽群,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來的。它從這一時期起,逐步成為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象徵。經過百年歷史滄桑的外灘,在1992—1993年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後,舊貌換新穎,景色更為迷人,被中外遊客評為上海「最喜愛的風景點」。
Ⅶ 上海外灘建築群介紹,只要知道各個建築的名字,附加建築的圖片
亞細亞大樓 (Asia Building)位於上海外灘1號,是一幢折衷主義風格的7層大樓,建於1913年—1916年
上海總會(Shanghai Club) 是英國在滬僑民的俱樂部,位於上海外灘2號,創設於1861年
有利大樓(Union Building) 於1916年竣工,為英資天祥洋行物業,位於外灘3號
日清大樓 (外灘)是上 位於上海外灘5號,由日資航運企業日清汽船株式會社和一個猶太商人合資建造於1921年—1925年
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銀行,成立於1897年5月27日,創辦人是盛宣懷,1906年翻建,由英資瑪禮遜洋行的格蘭頓(F . M . Gratton)設計
旗昌洋行大樓位於上海外灘9號
匯豐銀行大樓,位於上海外灘12號,又名市府大樓,今天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駐地
江海關是上海海關的原名
交通銀行大樓 (外灘)位於外灘14號;
華俄道勝銀行上海分行大樓位於上海外灘15號,現在這里是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台灣銀行大樓,1924年建造,現在由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使用;
字林大樓(North China Daily News Building),位於外灘17號,1996年,友邦人壽保險公司重返這座大樓,定名為友邦大廈;
麥加利銀行又名渣打銀行(Chartered Bank),設計者是英資公和洋行;
匯中飯店大樓(Palace Hotel)是位於上海外灘的一幢建於20世紀初的新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築。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
沙遜大廈(Sassoon House)是英資新沙遜洋行下屬的華懋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40萬元,在上海外灘20號,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揚子大樓(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外灘)26號,建於1920年,由英資公和洋行(Palmer and Turner)設計。目前使用者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是橫濱正金銀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 )在中國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樓。橫濱正金銀行是日本半官方的外匯專業銀行。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
怡和洋行大樓(外灘)(Jardine Matheson Building),設計者是思九生洋行。1955年以後,該大樓被上海市外貿局佔用;
格林郵船大樓(Glen Line Building),又名藍煙囪輪船公司大樓、怡泰大樓,是位於上海北京路外灘的一幢新文藝復興式建築,1951年3月,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遷入該樓。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外灘)是法資東方匯理銀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國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樓,目前,進駐此建築的是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英國駐滬總領事館 (外灘)位於外灘33號,是上海外灘建築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紀建築物,建成時間為1873年
百老匯大廈(Broadway Mansions)(今上海大廈)位於上海北蘇州路20號
外灘信號台(The Gutzlaff Signal Tower),俗稱外灘天文台
建築圖片請自行到網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