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藝術的美觀後感一百字
建築是藝術世界中最龐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員,就建築藝術本身而言,它是一個囊括范圍很廣的門類,包括宮殿、陵墓、寺廟、園林等各種特色的建築。建築作為時代的一面鏡子,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熔鑄、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審美追求,因其觸目的巨大形象,四維空間和時代的流動性,講究空間組合的節律感等,而被譽為\"凝固的音樂\"、\"立體的畫\"、\"無形的詩\"。 而《中國建築藝術》主要從中國建築的民族理性精神方面論述了宗教建築的藝術特色,當然其中也提到了很多西方宗教建築,二者相比較,更凸顯出中國宗教建築的特色,比如木結構就是其一大特色,還有它在結構上的對稱,在時間進程上表現出來的流動美,是在平面上縱深的群體建築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這種理性精神被打破,隨之出現的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迂迴曲折的園林美。 對於建築藝術這個龐大的藝術門類,我們不能泛泛而談,下面就根據《中國建築藝術》一文讀後感想,對中西宗教建築的差異進行簡單的比較: 首先,宗教力量的強弱不同。 在西方宗教建築中,宗教的力量很強,在不少歷史時期,宗教領袖就是國家統治者。因此,神廟、教堂往往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級別最高的建築。它們充滿著宗教神秘主義情緒,體現著統治階級的利益,同時也炫耀了統治者的富有,神權與君權通常集中於統治者一人身上。由於強大的宗教力量,在每一個時期都會有相應的教派形成,從而促成了不同風格的教堂的建造。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廟建築非常巨大,龐大的體積和重量,給人以精神壓力,讓人心中產生巨大恐懼和壓抑,體現的就是君主利用宗教的神秘來統治國家。尤其是著名建築卡納克神廟,它有直徑3.5米的圓柱134根,高達21米。
⑵ 求一篇關於建築設計方面的讀後感1000字
建築設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較全面的設計素質培養,是一個時段較長的系統能力培養。作者總結多年的設計經驗,從多角度對建築設計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要求進行了探討。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辦公室、酒店、餐廳、商場,還是住宅等各類工程在設計上是嚮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創意空間。隨著設計業的蓬勃發展,設計者對每一個新的工程就是一項新的挑戰,他們將會全力以赴去創造自己的新作品
⑶ 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讀後感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中國人從天然資質講,不亞於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們曾經創造了世界先進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差不多從明代中期起的這五六百年來,我們卻落後了!而恰恰從這一時期起,世界上另一個文明古國所在地的歐洲卻從中世紀的委頓中重新崛起,走到我們前頭去了。這是什麼原因?我想這多少跟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跟我們的文化心態有關。下面僅以我們傳統的建築文化為例,講點個人看法。
世界上的建築(這里主要指大型的、屬於藝術范疇的公共性建築),從形式上劃分,基本上有兩類:一類主要用石頭建造的,叫「石構建築」,流行於世界絕大多數地區;一類主要用木頭建造的,叫「木構建築」,流行范圍很小,主要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兩種形式的建築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各有不同的風格和藝術特色。就藝術而言,各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很難分出高低。這篇感想,僅從反思的角度,著重談談我們的建築文化中那些制約著我們發展的、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克服的負面現象。
縱向承襲的慣性思維
中國人總習慣於「摸前有」,而西方人則善於「探未知」。兩種不同的文化心態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不斷重復前人,不思突破;一個則不斷推陳出新,向前跨越。
我們的木構建築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覆壓三百里」的阿房宮可資證明。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從形式到風格都只是單一的發展,沒有發生過質的變化,可謂「兩千年一貫制」。而歐洲人的石構建築,僅自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其風格上的更新換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臘風格、古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矯飾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折中主義風格、現代主義風格、「後現代」風格……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們習慣於承襲思維,總愛向前人看齊;以前人的水平為坐標,以前人的成就為榮耀。而歐洲人就不是這樣,他們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設法超越他們,努力向前探索。正如魯迅當年所概括的:我們中國人總習慣於「摸前有」,而西方人則善於「探未知」。兩種不同的文化心態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不斷重復前人,不思突破;一個則不斷推陳出新,向前跨越。
縱向承襲思維近年來的一個突出例子表現在,到處熱衷於搞仿古建築,其中「重修圓明園」的呼聲堪稱其最高音響。說是為了「再現昔日造園藝術的輝煌」,殊不知,美是不可重復的!若是可以重復,則今天世界上的藝術品早就沒有地方可堆了。何況圓明園是極為重要的國恥紀念地,是入侵強盜的「作案現場」,重修意味著對「現場」也就是對文物的破壞。
建築作為藝術的一門和審美的載體,它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因為人的審美意識是不斷變遷的,而且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19世紀下半葉起,從世界范圍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新的建築學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的誕生,建築開始了一場嶄新的革命。中國的木構建築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也已走完了它的歷史進程,面臨著蛻變。然而,中國歷史的發展,整個兒講就慢了西方一大拍,即少了一個工業時代。西方思潮作為強勢文化迅猛地湧入我國。這意味著,客觀形勢已不允許中國建築從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築新胚胎,我們一邊招架,一邊接受;來不及細嚼,難免囫圇吞棗,就是說:簡單仿效。這在開始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對於異域的人類文明成果,先要「拿來」,而後才能進行鑒別、挑選和借鑒。但如果一味「拿來」,或「拿」的時間過長,這就值得注意了。吸收別人的長處,畢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創造。學別人,如果只學其表面,即形式和風格,而不學其本質,即創造精神,那就是捨本逐末了。整個20世紀我們在總體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築的窠臼,既沒有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民族個性的東西,也沒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矚目的地位。結果,到世紀末一看,缺少自己的東西,沒有進行必要的反思,馬上又求助於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遺產,即把「大屋頂」風格當作中華民族永恆不變的建築美學法則和藝術模式,到處用鋼筋水泥搞復古。
應該說,作為民族遺產,適當地、扎扎實實地重建一點古建築是無可厚非的,但鋪天蓋地的搞,甚至借「弘揚」之名,「一窩蜂」地大貼「古建符號」,就有違歷史規律了。
⑷ 20小時內教你看懂建築施工圖的讀後感
20小時內教你看懂建築施工圖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建築識圖這件事只是剛剛開了個頭,或者說只能看懂最最簡單的圖紙。
⑸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讀書筆記
我有安裝計價讀書筆記。
⑹ 建築十書讀後感1000字
《建築十書》由古羅馬建築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所著,全書分為十卷,
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築學專著。因而是學習外國建築史重要的一本課外拓展書籍,本篇文章就談談我閱讀《建築十書》第一書的一些心得與感悟。
《建築十書》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書主要介紹了作為建築師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建築的構成,建築學的部門,建築的選址,城牆的基礎和塔樓的建造方法,城內建築的劃分以及簡單介紹了神廟的劃分這七個部分的內容,其中前三個方面的內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築師必備的專業素養
到底一個優秀的建築師需要具備哪些專業素養呢?維特魯威闡述了他的觀點,一個建築師首先應該要既懂技術,又懂藝術,既有實踐,也有理論。「建築師要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和種種技藝。以各種技藝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這種知識的判斷來檢查。它是由手藝和理論產生的。手藝就是勤奮不輟的實際聯系,通過它利用設計圖紙表示的各種必需的材料由人工來完成(建築物)。而理論則可用比例的理論論證和說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建築師必須是一個知識結構很廣泛的人,他認為只懂得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根本不夠,還要有整體的把握能力。「建築師應當擅長文筆,熟習制圖,精通幾何學,深悉各種歷史,勤聽哲學,理解音樂,對於醫學並非茫然無知,通曉法律學家的論述,具有天文學或天體理論的知識。」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築師同樣都是知識結構很廣泛的人,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就不僅精通建築,而且還是偉大的美術家、雕塑家,正因為具有廣泛的知識結構,使得他的建築作品能夠流傳千古。現代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個建築師之外,還是一個出色的畫家,他的薩伏伊別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與美術界的立體主義流派密切相關。
要精通這么多的學問,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得高不可攀。然而,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告訴我們:「如果注意到一切學問在其間會有相互聯系貫通之處,就容易相信這是可能實現的。」維特魯威還把「全部學問」比作「一個人的身體」,「各種知識」就相當於「人的肢體」,它們之間是一個整體,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所謂「觸類旁通」。 二、建築的構成
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第一書中指出建築應是由布置、比例、均衡、適合和經營構成的,並對其進行一一地闡述,下面結合維特魯威的觀點和我對建築十書的閱讀談一下對這幾點我自己的理解。
「布置則是適當地配置各個細部,由於一以質來構圖因而做成優美的建築物。」當然維特魯威的見解是獨特的,而我以一個現代人的認知來作出解釋則是這樣的:布置的對象當然就是建築的內容——功能,作為設計者對一個建築功能的合理布置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最終這些我們認為合理的布置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建築方案。
比例、均衡、適合似乎是很難區分的三個建築的構成元素,某些方面三者是可以合而為一的,結合現在的課程設計來說,比例、均衡與適合不但決定了方案的平面特徵而且還決定了方案立面的美觀即建築外觀的優美,只有當建築物細部的高度與寬度配稱,而且寬度同長度配稱時,也就是整體具有其均衡對應時,才能設計出具有優美外貌的建築。
「經營就是適當的經理材料和場地,還有計算和精細地比較工程造價」。在我看來經營即營造,更多的帶有些許土木工程的性質,那麼顯而易見經營的對象不僅僅只是材料、場地、造價,還有譬如現場的施工,竣工後的質量檢測等等。 三、建築學的部門
這一部分中維特魯威向我們介紹了建築學的三項內容:建造房屋;製作日晷;製造機械。而由於時代的發展今天建築學的定義似乎有所改變:建築學是研究建築物及其周圍環境的學科,它旨在總結人類建築活動的經驗,以指導建築設計創作,構造某種體系環境等等。
同時維特魯威也向我們揭示了另外一個問題:好建築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每一個建築師都避不開的問題。古往今來,眾多的建築師都個原始的命題,也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
而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第一書中提出的標准無疑是最經典的,他認為:「建築應當造成能夠保持堅固、適用、美觀的原則。」他還敘述了如何達到這個標準的辦法。「當把基礎挖到堅硬地基,對每種材料慎重選擇充足的數量而不過度節約時,就會保持堅固的原則。當正確無礙地布置供使用的場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種類朝著方向正確而適當地劃分這些場地時,就會保持適用的原則。其次,當建築物的外貌優美悅人,細部的比例符合於正確的均衡時,就會保持美觀的原則。」當然,這是與維特魯威時代的技術經濟條件緊密相連的。
以上則是我讀《建築十書》第一書的一些心得與感悟,之所以以上三
點對我最有幫助是因為我現在學習建築學的實際情況,可能以上三點也正好是現階段我最關心的,同時讀完第一書後使我不得不被維特魯威的智慧所折服,《建築十書》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洗禮,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師和規劃師,直到今天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芒。維特魯威在該書中提出的很多理論已經成了經典,被廣泛地傳誦和應用。
⑺ 求建築工程類書籍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在外婆家的幾天,我偷偷弄出幾個鍾頭看看新買的小說《明朝那些事》。一開始看見是一次去數學組問題目時,看見親愛的「嘟嘟嘟」同志看著這書。
也算是KAKU做得好廣告,說什麼點擊率第一啥的……行,假期我就惡補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明朝,這也算是我關注比較多的一個朝代。(第一是三國時期)看過我以前博文的各位應該不會忘記我的《重返明朝》(沒看過的有興趣的往前翻翻,謝謝!)。在那時我不過是為了應付一下政治老師的作業,可沒想到這一寫得了表揚。高興啊,行,往下寫唄!可是沒有這方面的歷史知識,難啊!(這里說一下,本人是金庸同志的忠實讀者,14本讀了13本,還有那《鹿鼎記》由於一直買不到盜版,行了,看電視吧!現在黃曉明那版……比較差,不是別的,小寶不是曉明,曉明太帥,演員選錯了!出去了,收回來!)
金大師融史的本領爐火純青,小輩們自是不敢(甘)落後不是!補吧,最先看的是《明朝的七個人》(名字應該是的,錯了不管!嘿嘿)最先講的是朱元璋同學,這里講的貌似有點偏激啊,純屬就是在罵他是個土包子,農民工,鄉下人沒見識!搞得我在看《明朝那些事》時都不時在找那個充滿農民氣息的朱同學!
在《明朝那些事》中,當年明月可以說是盡其所能維護了一代帝王的形象啊!這算是我看到朱同學到死為止得出的第一個感覺。明顯的反差啊,這里就又要迫使我去看《明史》了(這就等等再說吧!)
關於朱元璋,還是要說說這個人。在《明朝的七個人》中那朱元璋就是在當時沒有施行計劃生育造成的多產人員,家裡沒條件啊,養不起啊!這就是中國農村幾千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那是沒有醫保,沒有低保,你種多少還得交公,在那時惡吏嗑你點,好了一年的活就算你白幹了!真真正正的義務勞動啊!現在嘛,好多了,可是計劃生育阿,在中國農村還是不能理想地推行,為什麼呢?解釋一下,農村人責任那麼掙錢養活家裡人?種地!由於現在中國人口基數大,每戶分到的其實也就那麼一點,在此,我們就不要羨慕歐美國家機械化種田了……在中國人數沒有下降到5億左右我看是沒有希望的。這也是現在計劃生育的重要責任!!農民么幹活,早上干晚上干,當干到不時勞動力為止,好了,這位同志就是廢人一個了。這就需要兒女們養活了……可是兒女們也有自己的家啊,也要養活這一家子啊!這么就出現了「多生不是錯,生多不罪過」的教條,多子女以後各個子女的負擔就少點……這也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啊,但是這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越生越窮,越窮越生」惡性循環啊!那也是沒有辦法,在此也就不再多加評論了!
不過,在朱重八(這么說也可以叫朱八八了)那個年代,多生也是餓死啊!朱五四同志(重八他爹)在現在怎麼說評個市級勞模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啊,不過在那時還是逃不過被餓死的命運……可悲!說到吃飯,有點餓了,就到這里結束了吧!
⑻ 急求2篇關於建築設計方面書籍的讀後感
http://www.abbs.com.cn/bbs/blog/335085304.html
著有你看
⑼ 學習了《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心得體會1500字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學習心得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是建築工程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建築工程造價的構成及工程造價計價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築工程造價確定的方法及工程量計算規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能參考相關資料完成一套建築工程施工圖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會進行投標報價。
該課程介紹了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基本知識,介紹了定額計價模式與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築工程費用構成的方法與不同,介紹了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的基礎知識,闡述了建築面積計算規則及方法,分章節說明工程量計算規則,並以實例解釋計算規則的應用方法。
熟讀教材內容,結合當地建築工程定額掌握定額的組成及應用方法,讀懂建築工程施工圖,大量練習工程量的計算,多讀,多看,多練,不斷實踐。
一、學習要點
(一)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基本知識
1. 定額計價模式
定額是在合理的勞動組織和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機械的條件下,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需消耗的資源數量的標准。定額按生產要素分,勞動定額(人工定額)、材料消耗定額、機械台班使用定額
2.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
工程量清單是表現擬建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措施項目、其它項目名稱和相應數量的明細清單。
工程量清單項目設置規則概括為:四個統一,統一的項目編碼,統一的項目名稱,統一的計量單位,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
3. 預算定額
預算定額是確定一定計量單位的分項工程或結構構件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台班損耗量的標準的技術經濟文件。
(二)建築面積計算
建築面積是指房屋建築各層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相加後的總面積。也是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各層水平投影面積的總和。包括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三)工程量計算規則
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