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鋼筋工程量就這么難算」
因為鋼筋是一根一根的計算的,而且一棟房子要用很多鋼筋,最後還要匯總。
鋼筋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mm時為6mm,梁寬>350mm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mm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mm。
❷ 實際工程中的鋼筋用量與計算的鋼筋用量有什麼關系
【陸國智】
實際用用量=計算用量X(1+損耗率)
損耗率一般在3%-5%,根據工程實際和單位控制水平而異。
鋼筋的損耗一般發生在:抽樣送檢、焊接搭接、余料、廢料。
❸ 導致鋼筋重量偏差的原因,求助!!!
理論重量偏差的原因與鋼筋的規格(直徑、長度)有很大的關聯;實際重量導致鋼筋重量偏差的原因與收、發地的衡器誤差有直接的關系!其它的原因還可能就是存在意外丟失。
❹ 工程量計量的影響因素及注意事項
實踐表明,同一套施工圖紙的同一個單位工程,不同人員編出的預算價值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計算的結果也是不一致的。為提高工程造價的准確性在進行工程量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計算依據的時效性與針對性。採用不同計價模式有不同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如採用工程量清單計價,必須採用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若採用定額計價,需要根據地區不同選用相應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因為規范和定額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計算工程量時,應注意它的時效性。
(2)注意加強對施工圖紙及相關說明的識讀。工程量是設計圖紙的量的反映,如果看錯圖紙,量的准確性就不能保證。
(3)注意對有關定額及計價辦法的學習理解。定額、計價規范、計價辦法規定的分部分項項目的劃分、工程量計算規則、單價的多少,對其深入理解和掌握才能正確計量。
(4)注意按一定的計算順序計算工程量。常用的工程量計算順序有按圖紙順序(編號、軸線、層段、上下、左右、內外、總詳等)、按施工順序(基礎、結構、裝修、安裝)、按系統順序(管線、干支、進出、編號、型號、規格等)和按定額順序等多種。
對安裝工程管線部分,一定要看懂系統圖和原理圖,根據由進至出、從干到支、從低到高、先外後內的順序,按不同敷設方式,分規格逐段計算其長度。管線計算應按定額規定加入預留尺度或餘量。
(5)注意工程量計算單位選用。計量單位有「m」、「m²」、「m³」、「kg」、「t」、「套」、「台」、「個」、「組」、「系統」、「塊」等,在計算工程時應正確選用。
❺ 關於建築工程中的鋼筋解讀
沒有簡單的方法,首先你得對工程裡面的鋼筋下料,料表出來了你就知道實際用量是多少了,鋼筋的理論重量計算方法是鋼筋的直徑平方乘0.00617,實際用量加損耗就是你要進場的鋼筋總量了,一般鋼筋的損耗大概為3%左右,如果下料下得好的話還可以減少損耗。鋼筋理論重量計算式如下:例6個的(6×6×0.00617=0.222)這就是每米的理論重量。
❻ 影響鋼筋混凝土質量的因素是什麼
影響鋼筋混凝土質量的因素有:
一、原材料
混凝土的質量和技術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質及其相對含量所決定的,要了解原材料的性質,作用及質量要求,合理選擇原材料,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1、水泥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膠結作用,是最重要的材料。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及經濟性,根據工程性質與特點、工程所處的環境及施工條件、依據水泥的特性,合理選擇。施工進場的水泥要按批量的多少進行抽樣試驗,一般是將抽取的樣品送到由通過國家認證的質檢機構進行安定性、細度與強度等物理性能指標的檢測。
水泥安定性較差的話會使混凝土產生體積膨脹性裂縫;強度上下波動也會使混凝土強度產生相應的變化。一般水泥安定性與3天強度不合格的話是不允許試配混凝土配比的。要選擇優質的水泥,大水泥廠家的水泥質量比較的穩定可靠。
2、骨料
骨料在混凝土中占總體積的70%~80%,因此骨料的性能對所配製的混凝土有很大的影響。 混凝土用骨料,按其粒徑大小不同分為細骨料和粗骨料兩種。粒徑在0.15 μm~4.75mm之間的岩石顆粒為細骨料,粒徑大於4.75mm的為粗骨料。
細骨料按起產源不同可分為河砂、海砂、山砂。在建築工程中大多採用河砂為主,砂子太細或含泥量過多會增加混凝土的干縮裂縫,最好是採用2區,中粗砂,具有良好的顆粒級配,質地堅硬,有害雜質含量少較滿足規范要求。
粗骨料分為卵石和碎石兩種。卵石是由天然岩石經自然分化,水流搬運和分選,堆積形成的粒徑大於4.75mm的顆粒。碎石是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經破碎、篩分製成。碎石規格按其粒徑尺寸分為單粒級和連續粒級,按其級配選擇連續級配為佳,可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減少水泥用量節約成本。石子主要控制好級配,針片狀含量和壓碎值,經試驗室工作經驗得出,目前很多施工單位所使用的石子級配都不是很好,若選用連續級配,也不太現實,因此要確保石子級配連續,且在生產中切實可行,有待進一步探討研究。
不論細骨料還是粗骨料,其雜質含量必須在規范允許范圍內並滿足其標准要求。
3、混凝土拌和用水
對混凝土拌和用水質量的要求,只要不影響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和硬化、無損於混凝土強度發展耐久性、不加快鋼筋銹蝕、不引起預應力鋼筋脆斷、不污染混凝土表面,滿足《混凝土拌和用水標准》(JGJ63)其標准質量就可。
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實質上就是確定水泥,水,砂與石的這四項基本組成材料用量之間的三個比例關系。水灰比、砂率、單位用水量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個重要參數。要確定這三個參數的基本原則是:在滿足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的基礎上,確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滿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的基礎上,根據粗骨料的種類和規格,確定混凝土單位用水量;砂的數量,應以填充石子空隙後略有富餘的原則來確定。 在現今對工程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隨著工程監理制普遍實行,質量保證體系的不斷完善,工程中使用的不同等級混凝土要求均通過國家認證的質檢機構進行配合比設計,並且在配合比未得到監理工程師的批准前是不能澆注混凝土的。
檢測試驗室根據施工現場已選擇的原材料性能及對混凝土的技術要求得出「初步計算配合比」,再經過試拌調整得出「基準配合比」,然後經過強度試驗檢測定出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並比較經濟的「試驗室配合比」。試驗室在假定砂石完全乾燥的情況下進行計算的,而施工工程中所使用的砂石材料都是暴露於自然狀態下的,經過氣溫陰雨天的變化,砂石都含有一定量的水份,若用此拌制混凝土,勢必增大了理論用水量。因此,在每批砂石必須在使用前測定其含水量,相應的扣除拌和用水量,由此再對試驗配合比進行調整,得出「施工配合比」,保證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確應用。
三、運輸過程
目前,施工單位為了混凝土強度有所保障,都採用了商品混凝土。但在運輸商品混凝土過程中,由於路面坑窪不平,產生混凝土離析的現象,破壞了混凝土的均勻性,出現蜂窩、麻面、浮漿、裂縫等缺陷。路途遙遠,時間過長,又使混凝土塌落度損失過大,滿足不了施工技術要求而任意向攪拌車任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改變了原有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了各項物理性能,使混凝土質量受到了影響。因此,為了防止混凝土誤送或超過初凝時間到達施工現場,必須建立嚴格的收發制度。如遇塌落度有所損失,可後摻一定的外加劑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四、養護
成型硬化後的混凝土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之前,由於水泥水化造成化學收縮和物理收縮引起砂漿體積的變化,在粗骨料與砂漿界面上產生了分布極不均勻的拉應力,從而導致截面上形成微細的裂縫。產生裂縫的原因主要是溫、濕度的變化所引起的。混凝土的養護主要目的在於保持適宜的溫濕條件,以達到兩方面的效果,一、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溫、濕度變形的侵襲,防止有害的冷縮和干縮。二、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以達到設計的強度和抗裂能力。混凝土保溫措施同時也有保濕的效果。從理論上講,新澆混凝土中所含的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餘。但由於蒸發等原因常引起水份損失,從而推遲或防礙了水泥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不利影響,因此混凝土澆注後的最初幾天內部溫度較高尤應注意表面養護,在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緊貼混凝土表面起到隔溫的效果,是防止表面裂縫的最有效措施。
❼ 影響鋼筋工程量計算的條件
鋼筋級別 直徑
抗震等級
混凝土強度
構件類型
使用部位
❽ 關於鋼筋的工程量問題
1.用定額算工程量時 比如算梁的鋼筋工程量 以前接觸的都是把鋼筋抽出來,然後算出彎鉤再加上直長。
答:你有點年紀了。因你以前接觸的建築都要求不高,非抗震不說,連抗震設防也未提出來(一提出抗震設防,鋼筋用量一下子就增加了5%)。且前接觸的建築都是簡單的建築,最多就是簡支梁,用的大多是圓鋼。所以把鋼筋抽出來,然後算出彎鉤再加上直長。
2.現在接觸的還要計算錨固,上部通長筋 ,下部通長筋,支座負筋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了。怎麼會計算的規則不一樣呢?
答:看了1答,抗震設防了,且抗震等級又分:一級上部、二級,三級、四級。簡支梁變成了框架梁。又加設計由截面法改成平法制圖,出現了上部通長筋 ,下部通長筋的新名詞(實際早期的平法制圖上部通長筋是極大的浪費,上部通長筋,直徑一相粗細,不符合力學原理。後下面加橫杠的03G101才得以改正。但設計者已經成了習慣)。所以必須提出:錨固,上部通長筋 ,非貫通筋、下部通長筋,支座負筋等等,當然計算的規則也不一樣了。
3.是定額與清單的規則不一樣嗎?
答:定額與清單的計算規則本來就不一樣。(答到這里,覺得你有點年紀了,但已停了相當時間。沒有跟上變化。)
4.柱的鋼筋計算問題:柱的外側角筋 b邊h邊外側角筋怎麼看呢?
答:給個圖片吧!
❾ 鋼結構建築用鋼量受哪些因素影響
1、立面形狀
這是指豎向體型的規則性和均勻性,即外挑或內收程度以及豎向剛度有否突變等。如側向剛度從下到上逐漸均勻變化,則其用鋼量就較少,否則將增多,較典型的有豎向剛度突變的設轉換層的高層建築。
2、平面形狀
若平面較規則、凹凸少則用鋼量就少,反之則較多,每層面積相同或相近而外牆長度越大的建築,其用鋼量也就越多,平面形狀是否規則不僅決定了用鋼量的多少,而且還可衡量結構抗震性能的優劣,從這點上分析得知用鋼量節約的結構其抗震性能未必就低。
3、平面長度尺寸
即結構單元是否超長,當建築物較長,而結構又不設永久縫時就成為超長建築。超長建築由於必須考慮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它相對於非超長建築主要對待的僅是荷載產生的應力,其單位面積用鋼量顯然要多些。
4、立面節點
過於復雜的立面節點,如立面線條等,過去都是用成品線條外掛,對於公共建築也採用石材外掛,但對於住宅項目,由於其維護成本成本高,現基本都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必然增加單方鋼筋用量。
5、抗側力構件位置
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相重合或靠近,或者抗側力構件所在位置能產生較大的抗扭剛度,結構的抗扭效應小,因而結構整體用鋼量就少,反之則多。
6、地下結構
地下室層高過大,地下室外牆配筋必然增大,地下室底板也由於水壓力的增大導致混凝土和鋼筋用量增加;群體建築的地下連通口以及地下溝槽,由於結構設計時的放坡,也會導致混凝土和鋼筋用量增加。
7、層高
對於高層建築而言,層高與用鋼量之間很難確定某種關系,換言之不能肯定層高對用鋼量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就柱的箍筋而言,總高度相同的建築物,層高較小即層數較多,其配筋量反而較多,但按單位面積攤銷後其用鋼量可能反而更少。至於跨層柱,由於其受力的復雜性以及截面較大,用鋼量一般比正常層高的柱要多。
8、豎向高寬比
這主要針對高層建築而言,高寬比大的建築其結構整體穩定性肯定不如高寬比小的建築,為了保證結構的整體穩定並控制結構的側向位移,勢必要設置較剛強的抗側力構件來提高結構的側向剛度,這類構件的增多自然使得用鋼量增多勻,使得其單位面積用鋼量相對於平面長寬比接近的建築物要多。
9、平面長寬比
平面長寬比較大的建築物,不論其是否超長,由於兩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也即整體剛度)相差甚遠,在水平力(風力或地震)作用下,兩向構件受力的不均勻性造成和扭轉效應的增加使得構件配筋量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