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氣科學與電氣工程的發展歷史給你哪些啟發
從事於工礦企業及電氣工程有關的工程設計、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實驗分析、研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
②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的發展歷史
有史以來,最早認識電的人是希臘學者米利都(Miletus,公元前六世紀),觀察用布摩擦琥珀後,會吸引如羽毛等輕小的東西。但對靜電有系統及科學的研究則是始於17世紀。
⑴17世紀的1600年初英國醫生吉爾伯特(W. Gilbert 1540~1603)所著的書中,對「電」進行了最早的論述,英語「E-lectric」一詞即起源於希臘語「Electrica」和拉丁語「Electrum」。
⑵隨後,英國人格雷(S. Gray,1696~1736)發現了電的導體和絕緣體,法國人杜菲(Charles Fay,1698-1739)可說是當時深入探討靜電現象的第一人,它由眾多的實驗中發現,幾乎所有的物質都可以摩擦生電,並且他更仔細地發現,所產生的電有兩種,帶有異種電者會互相吸引,帶有同種電者會互相排斥。
⑶18世紀美國人富蘭克林(B. Franklin,1760~1790)更是以他著名的「風箏實驗」證明的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⑷19世紀上半葉,安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19世紀下半葉,電磁理論集大成者麥克斯韋爾的理論為電氣工程奠定了基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國家的大學陸續設置了電氣工程專業。
⑸1908年,南洋大學堂(交通大學前身)設置了電機專科,這是中國大學最早的電氣工程專業,至今已有近一個世紀。
⑹1920年,東南大學設置了電機工程系。
⑺1932年,清華大學設置了電機系。
(8)1936年,重慶大學成立電機系,成為當時西南地區實力最雄厚的電機系。
⑼1949年後,中國出現了一大批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也出現了一批機電學院,這些學院基本上都有電機工程系。
⑽1958年,在北京電力學校基礎上成立了北京電力學院,當時的電力工程系設有「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專業」、「高電壓技術專業」等,它們就是現在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前身。兩年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發電教研室部分教師和學生並入北京電力學院,充實了該專業的力量。1961至196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又有發電、高壓和電自三個專業的10名研究生轉入北京電力學院,開啟了研究生培養的先河。
⑾1986年,國務院批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994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楊奇遜教授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華北電力學院「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點,同年華北電力大學成立。
⑿1998年,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⒀2002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3年,「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獲得批准,通過「211工程」驗收。
⒁2004年「高電壓與電磁兼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掛牌。
⒂2006年「電力系統保護與動態安全監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正式評審通過。
③ 電的發展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會發出電擊。根據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
1832年法國人皮克西製造出世界第一台試驗性發電機。1850年英國斯旺用紙碳製成燈絲泡問世。1866年德國西門子制出可應用的發電機。
1879年10月21日,美國愛迪生(和英國約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質燈絲電燈泡。愛迪生經千餘次的試驗用碳素燈絲的白熾燈泡得到了實際應用,故稱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和羅伯特·諾伊斯於1959年分別獨立發明集成電路。現今,大量晶體管、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等等電子原件都可以被裝配在單獨的集成電路里。
電真正的應用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直到20世紀21世紀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起電現象
摩擦起電,是通過摩擦的方式使得物體帶上電荷的物理現象。摩擦起電的步驟,是使用兩種不同的絕緣體相互摩擦,使得它們的最外層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發生轉移,摩擦起電後兩絕緣體必帶等量異性電。
靜電吸附,是當帶靜電的物體靠近微小的不帶靜電的物體時,微小物體表面的自由電荷發生轉移,感應出與帶靜電物體相反的電性,而被吸引貼附於帶靜電物體上。利用靜電吸引輕小物體的原理,可以達到吸附工業粉塵的效果。
靜電感應,是指導體中的電荷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在導體中重新分布的現象,由英國科學家約翰·坎通和瑞典科學家約翰·卡爾·維爾克分別在1753年和1762年發現。
靜電屏蔽,是指對於一個接地的空腔導體,外接電場不會影響腔內的物體,腔內帶電體的電場也不會影響腔外的物體。
靜電屏蔽的應用很廣泛,例如電子儀器外的金屬網罩、電纜外層包裹的金屬皮等都是用於防止外部電場對內部的影響。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電場是交變電場,則靜電屏蔽的條件不再成立,另見電磁屏蔽。
④ 百年電力發展史
百年電力發展史:
19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800年,伏打發明第一個化學電池1831年,人們開始獲得連續的電流法拉第製造了最早的發電機——法拉第盤1866年,西門子製成第一台使用電磁鐵的自激式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自激發電機供工廠電弧燈用電1875年,巴黎北火車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火電廠。
用直流發電供附近照明1879年,舊金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發電廠,兩台發電機共22盞電弧燈。同年先後在法國和美國裝設了試驗性電弧路燈1879年,愛迪生發明白熾燈1881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電站1882年;
愛迪生在紐約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規發電廠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覽會上表演了電壓為1500~2000V的直流發電機組經57km線路驅動電動泵1884年英國人製造了第一台汽輪機1885年製成交流發電機和變壓器1886年3月在馬薩諸塞州的大巴林頓建立了第一個交流送電系統,電源側升壓至3000V,經1.2km到受端降壓至500V。
,顯示了交流輸電的優越性1891年德國在勞芬電廠安裝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發電機,通過第一條三相輸電線路送電至法蘭克福1894年建成利亞加拉大瀑布水電站。1896年採用三相交流輸電送至35km外的布法羅。結束了1880年來交、直流電優越性的爭論。
20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903年,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裝設了第一台5000kW汽輪發電機組,標志著通用汽輪機組的開始。1916年,美國建成第一條90km的132kV線路1922年,美國在加州建成第一條220kV線路。
二戰後,美國於1955、1960、1963、1970和1973等年份分別製成並投運30、50、100、115和1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1954年,瑞典首先建成了380kV線路,採用2分裂導線,距離960km,將北極圈內的Harspranget水電站電力送至瑞典南部。
1954年,前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73年法國製成120萬kW核反應堆1964年,美國建成第一條500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第一條765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蘇聯建成第一條±400kV的47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75萬千瓦1970年,美國建成±400kV的133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144萬千瓦1989年,蘇聯建成第一條最高電壓1150kV的1900km交流輸電線路。
(4)電氣工程發展史擴展閱讀:
百年電力的意義:
溶思想性、權威性、文獻性、可視性和科普性於一體,是一部反映中國百年電力發展歷史的文獻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的電視教材,同時又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主旋律作品。同時該片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解中國電業及其發展歷史的一扇窗口,是對電力職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理想教材;對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增強職工凝聚力、鼓舞士氣和激發職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⑤ 重大電氣的歷史沿革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原名電機系、電氣工程系)創建於1936年,與土木工程系、采冶系、化學工程系等同屬於工學院,院長稅西恆兼任電機系首任主任。稅先生早年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曾任重慶自來水廠總工程師。
1937年,我國著名的無線電通訊專家馮簡先生來到重慶小龍坎建設當時遠東功率最大的35千瓦短波廣播電台,同時兼任重慶大學電機系主任。在他的領導下,聘請了許多知名教授來電機系任教,如金錫如、王際強、劉宜倫、毛鶴年、張鍾俊、張煦、吳大榕等。1940年,電機系分為電機、機械兩系,馮簡任工學院院長,閔啟傑任電機系主任,金錫如任機械繫主任。抗戰勝利後,閔離渝東下,吳大榕、劉宜倫曾先後兼任電機系主任。
畢業於東北大學電機系的王際強先生,曾經與金錫如先生一道,受張學良先生資助赴美國普渡(Pure)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王先生受馮簡聘請,於1949年初來重慶大學電機系任教,並接替劉宜倫先生的電機系主任職務。重慶解放後,學校成立校務委員會,王際強先生任工學院院長。1951年1月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同意王辭去電機系主任兼職,改由江澤佳繼任。
1952年學習蘇聯進行教學改革,電機系設置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和電報電話通信兩專業。1953年學校決定取消電機系,改設電信系,任命江澤佳為電信系主任,1955年電信系全體學生和絕大部分專業課教師調往北京,與天津大學無線電系合並組建北京郵電學院。重慶大學又恢復電機系,除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專業外,增設電機及電器專業。江澤佳任電機系主任直至1982年12月。
江澤佳先生194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並獲工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電機系工學碩士學位,1981年被批准為國內首批博士生導師。江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電工理論專家,在電氣工程學科領域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教育思想和治學態度以及他嚴於律己、一絲不苟的作風對歷屆電機系的師生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稅西恆、馮簡、閔啟傑、吳大榕、劉宜倫、王際強、江澤佳等一大批著名的學者,為電氣工程學院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形成了嚴謹的治學傳統。
改革開放以後,電機系先後更名為電氣工程系、電氣工程學院,並增設了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和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等三個新的專業方向。2000年合校後,電氣工程學院與原重慶建築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合並組建成新的電氣工程學院,新增建築電氣與智能化二級學科。徐國禹(1983年1月)、楊順昌(1986年10月)、曾祥仁(1987年8月)、孫才新(1996年5月)、舒立春(1997年7月)、周雒維(2003年9月)先後任系主任、院長,為電氣工程學院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⑥ 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歷程
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歷程
電氣自動化經歷了從無到有電氣自動化技術是隨著智能控制、信息網路、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與電子和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門電氣工程應用技術學科直至發展到成熟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電機電力等產品的出現催生了電氣自動化才有「自動化」一詞的說法。而繼電器和接觸器設定來完成事先安排好的判斷和邏輯功能其出現及應用使得機器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實現的,促使了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變革。20世紀60年代,現代控制理論開始出現,伴隨著微型計算機在各個行業中的不斷的推廣與在專業上的實際應用,生產的過程最優化的控制與管理也使自動化進入到了一個全新自動化階段,電氣專業的自動化技術飛速地發展也使之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也是由於自動控制與信息處理結合的結果所致。
20世紀70年代,通訊的現代化技術、微電子的科學技術以及IT電腦技術對象的發展使電氣自動化系統變為規模龐大和十分復雜的電氣系統,大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現代控制理論范疇。圍繞這一系列問題的研究就產生了大規模的系統控制和復雜系統智能控制的自動化理論、方法以及手段,同時也促進了這門技術的全面革新,高級自動化系統主要是由現代通信科學技術、微型計算機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所結合的成果體現,同時也對電氣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極其迅速日臻成熟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促進了人工智慧、交通、醫學、航空航天、現代製造技術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工業、國防等領域在國民經濟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⑦ 電氣工程發展史
哈哈~我來給你頂啊。。我也在搜索資料。。嘿嘿
⑧ 電氣的發展史(第二次工業革命後)
18世紀下半期開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是近代以來的第一次世界性技術革命。這次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廣泛運用為標志,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世界性技術革命以電力的廣泛運用為標志,從此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所謂電氣時代,是指以電動機為代表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使新興的電能作為一種主要的能量形式支配著社會經濟生活,推出了一個前人未曾想過的歷史時期。電能的突出優點在於:第一,它是一種易於傳輸的工業動力;第二,它還是極為有效可靠的信息載體。因此,電力時代主要體現在動力傳輸與信息傳輸兩個方面。與動力傳輸相關聯,出現了大型發電機,高壓輸電網、各種各樣的電動機和照明電燈。與信息傳輸相關聯,出現了電報、電話和無線電通訊。這些偉大的發明使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時期。
由於電、電流、電磁感應和電磁波的發明和應用,以及電力傳輸的成功是使電力取代蒸汽動力的重大突破,它使電力很快成為廣泛應用的能源和動力。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世界上掀起了電氣化的高潮,美國、德國由於最早實現了電氣化而迅速進入世界工業強國行列。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首先促進了電力工業、電氣設備工業的迅速發展。以發電、輸電、配電這三個環節為主要內容的電力工業產生並發展起來了。製造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斷路器以及電線、電纜等電氣設備工業也迅速興起,同時還促進了材料、工藝和控制等工程技術的發展。電力技術的發展使許多傳統產業得到改造,使一系列新技術應運而生。
通訊就是信息傳輸。人類最基本的信息傳輸手段是語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迫切要求遠距離傳輸信息。18世紀以來,人們開始探求新的通訊方式,而隨著電力廣泛應用和遠距離輸送的成功,於是,有線電報、電話、無線電通訊、電視等相繼發展起來。各種通訊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其真正的推動力是社會的需要。從此,人類真正進入了電力時代。
⑨ 為什麼學習電氣發展史
電氣發展史是一個以電氣科學與技術的演進、發展為研究對象的交叉學科,是電工學科的一個組成部分.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新型專業 正因為電氣工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地位,早在上個世紀廿年代前後,國內外各著名高等學校就相繼建立了電機(氣)工程系(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直到今天,幾乎所有的工科高等院校均設立了電氣工程學院(系)。傳統的電氣工程學科通常轄有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以及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等五個專業,部分高等學校,如重慶大學等,還結合國民經濟及本身學科發展的需要,開設了與其它產業密切結合的專業,如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等。隨著我國高校體制的改革,適應當今電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出寬口徑的、有著更廣闊電氣基礎理論水平的高級技術人才,部分高校將上述各專業合並,組建了現在的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並在此統一專業下設立各專門化,以便保證培養的學生既能有寬廣的學科適應能力,又能突出一技之長。由此可見,當今的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已遠非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專業所比,它是一新型的綜合性學科專業。 另一方面,電氣科學發展至今,雖然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自動化技術都相繼成為獨立的學科和專業,但它們與電氣工程學科之間的歷史淵源,使得這些學科與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之間的學科交叉,遠非其他學科所能比擬,例如電機的控制,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分析,高電壓的在線監測技術,電力電子裝置,建築智能化技術,幾乎所有的電氣新技術都勢必涉及到大量電子技術、計算機及其網路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一些相關知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今的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是一個現代高科學技術綜合應用的、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科學專業,它給人以極大的研究興趣和廣闊的應用現實和前景。
⑩ 電氣科學與電氣工程的發展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發
自動化提高,電子集成多功能增多,科技帶來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