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教壁畫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的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什麼變化
我以前了解了下,魏晉南北朝時間段的造像大多從形體上比較瘦,看起來很飄逸,我琢磨著這個和南北朝時間的玄學氛圍有關,他們把佛像也仙化了,傑出的大師包括張僧繇等。
唐朝的造像一般是體態比較豐滿的,表情比較豐富,這個變化是有的,這個也是和唐朝整個審美觀的改變有關系.
B. 都江堰市南橋壁畫的故事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代管之縣級市[1] ,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以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譽為「天府之源」。全市幅員面積1208平方公里,轄13個鎮、5個街道、1個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69個城市社區和187個農村社區,城市建成區35.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約71.63萬人,戶籍人口約61.88萬人。[2]
都江堰市也是四川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市)」。2012年,全市GDP超過208.18億元。
C. 朝元圖的畫作賞析
永樂宮原在山西省永濟縣永樂鎮,相傳為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宅。唐時將其建為呂公祠,宋金改祠為觀。元中統二年毀於大火,後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純陽萬壽宮,通稱萬壽宮。1959 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利工程,全部建築和壁畫整體遷移到芮縣龍泉村五里廟附近。
永樂宮在元朝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至今仍保留著元到明早期的道教壁畫800 余平方米,規模宏偉,精美壯麗,燦爛輝煌,是世界上罕見的藝術瑰寶。永樂宮遺留的宗教壁畫作品,是道教壁畫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壁畫藝術的高度成就,在美術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永樂宮各殿中,以三清殿和純陽殿的壁畫最為精彩。在純陽殿,以52幅壁畫演繹著呂洞賓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同時也折射著宋、元時代的社會生活。壁畫中官吏、平民、農夫、乞丐的服飾裝束,使用的器皿、設施,居住的亭台樓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等都成為了極有價值的圖文資料。
三清殿為永樂宮的主殿,集中了永樂宮近一半的壁畫,《朝元圖》為其主要內容。「朝元」即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壁畫上有泰定二年(1325)及河南馬君祥、長男馬七待詔等題記,由此可見這幅圖的作者是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畫工。
畫面上共有人物 290個左右,以8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後土、金母)為中心,其餘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南牆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 位主神。圍繞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在畫面上徐徐展開。畫中主像庄嚴肅穆,群像環立,形象豐滿圓潤,個個神采奕奕,無一雷同。他們之間有的對語,有的傾聽,有的沉思,有的注視,神情姿態彼此呼應,成為有機的整體。
整個畫面,氣勢不凡,場面浩大。但在這人物繁雜的場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 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營造了一種庄嚴的氣氛。
壁畫中人物服飾冠戴華麗輝煌,衣紋多用吳道子「蒓菜條」線條,用筆勁健而流暢,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帶飛舞飄逸,有如滿牆風動,充分發揮了線條的高度表現力。用色方面,採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豐富,絢爛而協調,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裝飾性,在冠戴、衣襟、薰爐等處瀝粉貼金,絢爛奪目。我們來看一下在三清殿西壁中部下層的一幅奉寶玉女像,來體會一下這幅壁畫中用筆用色的妙處。奉寶玉女在金母元君的身後。玉女面相俊俏,雙目前視,嘴唇微閉,極具溫柔嫻雅的神韻。她頭戴花冠,上身穿廣袖衫,雙手端裝有龍旃的圓盤,儀態端莊。面部和衣紋的線描都疏密有致。土黃色的衣裙,綠色的飄帶,瀝粉貼金的發飾和龍旃,給人高貴富麗之感。總之,《朝元圖》是永樂壁畫中的精品。
D. 耕作方式的農田水利工程
耒耜是犁普遍使用前的主要耕具。它類似現代還使用的鐵鏟、鐵鍬,也有叫臿的。使用耕畜牽引的耕犁,中國從春秋戰國才開始逐漸在一些地區普及使用。甘肅磨咀子出土的西漢末年的木牛犁模型說明漢代耕犁已基本定型。漢武帝時趙過推廣「二牛三人耕」的耦犁,有犁轅、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衡、犁箭等部件。犁壁(又叫犁鏡或犁碗)在漢代已廣泛使用。漢代的犁是直轅長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經過不斷改進,到唐代創制了新的曲轅犁,又叫作「江東犁」。當時陸龜蒙《耒耜經》中詳細記述了它的部件、尺寸和作用。這種犁由鐵制的犁鑱、犁壁和木製的犁底、壓鑱、策?、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
犁盤等十一個部件組成。整個耕犁相當完備、先進,是中國耕犁發展到比較成熟階段的典型。中國犁又被稱作框形犁,是因為犁體由床、柱、柄、轅等部分構成,呈框形的原故。比起地中海勾轅犁、日耳曼方形犁、俄羅斯對犁、印度犁、馬來犁等,它的優點是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調整耕深、耕幅,且輕巧柔便,利於回轉周旋,適於在小面積地塊上耕作。另外,使用曲面犁壁,不僅可以更好地碎土,還可起垡作壟,進行條播,利於田間操作和管理。宋代發明了踏犁和犁刀,明代又發明了幾種人力犁,但都應用范圍不廣。除犁以外的翻土工具還有钁和鐵搭等。農田耕翻後,須經過碎土和平整。平整的農具最早有耰(椎),以後有撻、勞(耱)、耙、碌碡等。甘肅嘉峪關市發現的魏晉墓室壁畫中有耙和耱的形象。廣東連縣西晉墓中出土的陶水田犁耙模型,犁和耙都用牛牽引。水田操作使用的耖,魏晉時南方也已較普遍地使用了。 中國為世界栽培植物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於中國的農作物有粟、稷(黍子)、水稻、蕎麥;豆類有大豆、毛黃豆;蔬菜有白菜、蘿卜;果樹有桃、杏、李、梨、柑桔、荔枝等。
當遠古人們把野生植物加以馴化栽培時,需有所選擇,這就是農作物出現的開始。所以選種的歷史和農業發生的歷史同樣悠久。中國的農作物種類很多,品種更多,現今水稻品種有四萬多個,粟有一萬五千多個。這都是經過無數世代的農民廣泛採用存優汰劣的留種和選種技術創造出來的。 中國是世界上養蠶、種桑、繅絲最早的國家。當二千多年前中國絲綢傳入歐洲時,歐洲人對那美麗、輕盈的絲綢是如何織造的,竟一無所知。
均田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土地制度,產生於北魏,繼之後的北齊、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襲了這一制度。隨著地主經濟的發展壯大,土地兼並也隨之日益嚴重。均田制形同虛設;到了唐代中葉,均田制終於退出歷史舞台。
均田制實行的先決條件:均田制是授田給百姓,戶籍正確為實行的先決條件,因此,實行之初先清查戶籍,以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以便於授田與征稅 2.意義: (1)均田制鼓勵耕者有田,部曲.佃客自國家領得土地,向國家納稅,轉為國家編戶,政府收入增加,以自耕農為主的農業社會逐漸建立起來 (2)均田是授田給人民,有為民置產的精神,授田的原則是依勞動力多寡,所以男女授田數量不同,而奴婢.牛也可授田(丁牛一頭授田30畝),每戶牛限4頭,北魏時期奴婢授田人數不限制北齊才加以限制 (3)由於奴婢也授田,豪強之家可藉畜養奴婢獲得更多的田地,他們的利益並未被完全鏟除,或許因此使均田制的實行並未遭遇強大的阻力 (4)政府授露田與桑田,可說是土地公有與私有的折衷措施 (5)勞動力與土地結合,獎勵人民到人口稀少的地方開墾,耕地面積增加,有助於中原農業的恢復 3.沿用:北齊.北周.隋.唐繼續實行均田制,隋代所受露田加倍(丁男80畝.婦女40畝),唐代改稱口分田與永業田,數量與隋相同,但婦女不授田.
E. 朝元圖的畫作簡介
朝元圖是永樂宮內壁畫的一部分、永樂宮原先在山西永濟縣永樂鎮,相傳是呂洞賓的故宅,因為黃河水利工程改遷到芮城縣。
永樂官內,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四處均繪有壁畫,總面積約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畫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壁畫表現眾神朝拜老子及呂洞賓、王重陽傳教施法的宗教故事。內容豐富,大部分保存較好,具有高度藝術水平,在我國壁畫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
朝元圖畫在三清殿內,四壁及扇面牆兩側均繪壁畫,有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河南馬君祥父子的題名。
(5)水利工程壁畫擴展閱讀:
朝元圖是泰定三年(1325年)由河南畫家馬君祥等七人繪制而成,描繪了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八個帝後主像為中心,周圍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尊。
整個畫面,氣勢不凡,場面浩大。但在這人物繁雜的場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營造了一種庄嚴的氣氛。
《朝元圖》內容描繪道府諸神朝謁元始天尊,故名「朝元」。構圖宏闊,氣勢磅礴,個個神采奕奕,表情動作無一雷同。
壁畫以八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後土、金母)為中心,前畫青龍、白虎二星君,後有天蓬、天猶二元帥,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畫像394身。
他們之間有的對語,有的沉思,有的傾聽,有的注視,神情姿態彼此呼應,成為有機的整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元圖
F. 簡述花涯壁畫列入世界遺產的原因。
簡述花涯壁畫列入世界遺產的原因:
1.花山崖畫的重要歷史價值和巨大藝術價值,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建國後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的學術團體前來考察研究。初步認為花山崖畫的作畫年代或是上古至中古時期,或是戰國至東漢時期,或唐或宋,是未破之謎。崖畫內容或為語言符號,或為樂事慶典, 或為祈天抗洪,或為戰事盛會,或為宗教祭祀,研究的學者各執一詞,莫衷一是,迄今尚無定論。
2.畫的本身是一件世界罕見的崖畫藝術珍品,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和重大的考古價值。整個畫面95米×150米,氣勢雄偉磅礴,百米之外才能盡覽全幅。畫面布局工整,繁而不亂,主次分明,完整和諧。看似單調機械的畫像造型,充滿了古樸莊重而又輕松活潑的氣氛;只有寥寥幾筆的人體和物體造型,使人能夠捕捉到一種生動逼真、維妙維肖的美感;單色平描剪影式及單線條勾勒式的藝術構思和浪漫筆彩,使之觀之產生一種似虛似實的夢幻之感態;整齊而又紛繁的上千個人像,洋溢著舞動的節奏和激越的聲樂。用心專注觀察,褚紅色人群全都活動了起來:首領挎刀騎獸,眾卒簇擁歡呼,銅鼓聲震天,喊殺聲動地;又像山林呼嘯,風勁草低,獵犬窮追不舍;又若設案江濱,陰風迷霧,巫師念念有詞,部落上下痛祭亡靈;又似鼓樂陣陣,輕歌漫舞,人群雀躍,歡聲鼎沸……佇立在此幅1.5萬平方米的崖畫面前,使人彷彿進入畫境,置身在遠古社會的人群中,與之共歡樂、同激動,而早已留連忘返。
花山崖畫是中華民族寶庫的一塊藝術瑰寶,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的地方。到過花山的人,不僅為其壯美贊不絕口,更為其諸多的「不可思議」而驚嘆不已:如此峭壁懸崖如何作畫?……花山的神奇魅力和千古之謎,已吸引了美、日、英、德、法、港澳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的遊客,每年都有上萬人(次)前來旅遊和考察.
G. 古代中國在水利建設的三項重大成就
我國自古重農,舉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泛」歷代無不列為首要工作。如就我國古代重大水利工程而言,其中尤以下列三項:
一、連通二江的廣西靈渠
二、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三、溝通南北的大運河
最稱偉構,舉世推崇,不僅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即在世界水利史上亦屬罕見。這3項我國歷史上的偉大水利工程,先後經歷了二千年以上的拓建與經營,工程浩大,人力開鑿,歷千百年而不衰,迄今仍有灌田、水運、及調 洪濟水之利,誠古今中外水利史上的奇跡。
H. 歷史問題,高分吶!快些兒!!!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前面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幾代所奠定的基礎。
2、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經濟發展
3、政策得力有效,整頓吏治,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等
4、重視人才,如任用姚崇宋景
5、唐玄宗個人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