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土木工程院士

土木工程院士

發布時間:2021-06-16 23:51:57

1. 力學方面有哪些院士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橋梁專家、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14、張鈺哲(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
15、湯飛凡(微生物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稱為「湯氏病毒」)
16、丁穎(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教育家、水稻專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學家)

2. 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都有誰

1、吳良鏞。

男,漢族,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22年5月出生,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2012年2月14日,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吳良鏞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2、張光斗。

張光斗(1912.5.1-2013.6.21),出生於江蘇省常熟市,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1934年畢業上海交通大學獲學士學位, 1936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土木系碩士學位,1937年獲哈佛大學工程力學碩士學位,並得到了攻讀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學社。

3、路甬祥。

路甬祥,男,漢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9月參加工作,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繫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校長。

4、李德仁。

李德仁,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獲得蘇黎世理工大學名譽博士。歷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5、陳俊亮。

陳俊亮,男,漢族,1933年10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電子系統專家,中國通信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智能通信網的開拓者。北京郵電大學網路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技術研究院院長。

3.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有院士嗎

馬克儉、周福霖和周緒紅分別是雙聘和兼職院士。不過湖大土木出過很多院士啦!

4. 有土木工程的211

中國各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簡介

全國共有188所大學開設土木工程專業,92所大學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學有結構工程碩士以上學位授予權,51所大學有岩土工程碩士以上學位授予權,30所大學有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碩士以上學位授予權,23所大學有橋梁與隧道工程碩士以上學位授予權。

清華大學 有結構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材料學博士點,並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結構工程(聯合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講師8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同濟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55人、碩士生導師105人、正高級職稱98人、副高級職稱135人。設有10個碩士點、7個博士點,設有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橋梁工程學科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 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學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岩土工程三個二級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

浙江大學 岩土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5. 中國土木工程界的領袖是誰啊 很想拜訪大師 有土木界的精英回答下嗎 謝謝

以前的李國豪是中國最著名的路橋工程大師,不過已經去世,現在土木工程來說,普遍都認為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是全國第一的,或許那裡有不少土木精英。

6. 土木工程畢業的名人有哪些

1、惠靈頓 A.M.Wellington(1847-1895)

美國土木工程師、鐵路選線經濟理論的奠基人。生於麻省沃爾瑟姆。1867~1887年歷任布魯克林園林局測量員、布法羅—紐約—費城鐵路首席副工程師、密歇根中央鐵路定線工程師、多倫多—南加拿大—底特律鐵路主任工程師、紐約—費城—俄亥俄鐵路首席副工程師、墨西哥國家鐵路主任選線勘測工程師、副總經理、韋拉克魯斯—墨西哥鐵路總工程師。1887年以後,他擔任《工程新聞》雜志編輯、尼加拉瓜運河工程師和波士頓城市鐵路顧問。
惠靈頓的著作有《鐵路土石方初步與最後估算圖解中計算方法》和《鐵路選線經濟理論》。後者是19世紀20年代蒸汽機車牽引鐵路誕生以來最早提出的、系統的鐵路選線技術經濟理論著作。在以後的幾十年中,該書對於美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鐵路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
2、詹天佑(1861-1919)

中國近代傑出的土木工程師,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
號眷誠,廣東南海人。1872年考取清政府第一批幼童出洋
預備班赴美,18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土木
工程系。1888年起參加修建或踏勘鐵路和路線,有:京奉
鐵路、江蘇鐵路、京張鐵路、張綏鐵路、津浦鐵路、洛潼
鐵路、川漢鐵路、粵漢鐵路和漢粵川鐵路等,擔任工程師、總工程師、督辦和交通部技監等職。
詹天佑一生在工程技術上有很多重要貢獻。在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時,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採用豎井法修建當時中國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1米),使之成為中國自建山區鐵路的先驅和典範,聞名於世。在津榆鐵路灤河大橋工程中,使用氣壓沉箱法建築基礎。他研究並建議在全國推廣使用自動車鉤,堅持採用標准軌距,為中國鐵路運輸的統一、通暢創造了條件。
3、弗雷西內 Eugene Freyssinet(1879-1962 )
法國早期的預應力混凝土專家,生於奧布雅。1905年畢業於國立橋路學校後,任穆蘭的橋梁道路工程師。他早年從事鋼筋混凝土橋的設計和施工,1930年修建了當時跨度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拱橋—普盧加斯泰勒橋(3跨、凈跨各171.7米)。他首次在拱頂採用扁千斤頂落架並預加應力,在拱趾處採用混凝土鉸。用振搗獲得高強度混凝土也是從他開始。
弗雷西內的最大貢獻是對混凝土收縮和蠕變的定量估算,並認識到只有採用高強度鋼筋才能在混凝土中獲得足夠的永久預應力。1933年,他在勒阿弗爾港口火車站的加固工程中成功地應用了預加應力的方法。1938年,在他發明了一整套張拉和錨固鋼絲的工具以後,該法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採用。弗雷西內的主要著作有:《混凝土應用技術的革命》、《預應力混凝土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弗雷西內生平和著作集》等。
4、安曼 O. H. Ammann(1879-1965)

美國橋梁工程師。生於瑞士沙夫豪森,1904年移居美國,1927年任美國紐約港務局(PNYA)總工程師。
曾設計建造過多座世界著名的大跨度懸索橋及鋼拱橋,如紐約喬治 · 華盛頓橋,建成於1931年,主跨1066.80米,首次破千米橋梁跨度記錄;舊金山金門大橋建成於1937年,為公路橋,主跨1280.16米,保持世界記錄近30年之久,鋼橋塔高出水面227.38米,當時也居世界首位;紐約韋拉扎諾海峽懸索橋建成於1964年,主跨1298.45米,為雙層公路橋,全橋用鋼量多達14.4萬噸;紐約貝永橋1931年建成,為一公路鋼桁架拱橋,主跨503.53米,是世界著名大跨度拱橋之一。
5、太沙基 Karl Terzaghi(1883-1963)
近代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的創始人,生於布拉格。1904年畢業於奧地利格拉茨高等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繼又選修地質學。早期在歐洲從事鋼筋混凝土工作,1912年在母校獲得博士學位。
1921-1923年,他發表了飽和粘性土的一維固結理論,以及土中孔隙水壓力和有效應力的概念。1925年發表了最早的土力學專著。1925-1929年,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期間,發表了關於土力學原理的系列論述,被公認為近代土力學的創始人。1929-1938年,他重返歐洲,任維也納技術大學教授。1938年後,又赴美國任哈佛大學教授,並長期定居於波士頓附近。他一生論著200多篇,代表性的著作有《理論土力學》和《土力學的工程實踐》。
1936年他發起成立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並任主席至1957年。有6個國家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6、茅以升(1896-1989 )

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921年
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交通大學唐山
分校、東南大學、北洋工學院等校教授、主任、校長、院長,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後歷任中國交通大學
校長、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技術科學部副主任。
茅以升長期從事橋梁工程、結構力學和土力學方面的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曾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該橋是中國自己建造的第一座跨度較大的現代橋梁。茅以升倡導土力學的研究和教學,發起成立中國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
茅以升於1921年因研究橋梁結構次應力,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福蒂士研究獎章,1979年因在土木工程上的貢獻,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卓越校友」獎章。1982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7、紐馬克 N. M. Newmark(1910-1981)

美國力學和結構專家。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蘭菲爾
德,1930年畢業於拉特格斯大學。畢業後在伊利諾大學
任教,1932年和1934年相繼獲該校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43年起任該校教授,兼任計算機實驗室主任、結構實
驗室主任,後任該校土木工程系主任。
紐馬克在學術上和工程技術上的主要貢獻,是對於承受地震、風力、海浪、爆炸沖擊等的結構,提出了設計方法和設計標准。他研究並提出了適合於工程設計應力分析的簡化方法。對承受特殊荷載的復雜結構,也提出了計算其應力和位移的有效方法。在結構抗震方面,他對地震的反應譜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參與了一些工程的設計工作,其中如墨西哥城拉蒂諾美洲大廈,出色地經受了地震考驗。
紐馬克得到過許多榮譽和獎勵。1968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勛章,1980年獲大不列顛結構工程師協會的金質獎章。去世後,伊利諾大學以紐馬克命名其結構實驗室。
8、林同炎 Lin T』ung-yen(1911-2002 )

美籍華裔科學家。福建省福州人。1931年畢業於交通
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1933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
大學碩士學位1933-1946年,在中國成渝鐵路、滇緬鐵路
任工程司兼橋梁課、設計課課長。1946年定居美國,1946
-1976年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教授
以及該校結構工程部門主席和結構試驗室主任。1953年創建林同炎設計事物所,1967年當選為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
林同炎在美國有「預應力混凝土先生」之稱。他在預應力理論上的主要貢獻在於首次系統而完整地提出了荷載平衡法,用以求解預應力超靜定結構。
林同炎以他在結構工程,特別是預應力混凝土方面的卓越貢獻而獲得各種榮譽。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1956年授予他惠靈頓獎狀,1966年授予他賀瓦德金質獎章,並於1970年將該學會的預應力混凝土獎狀改稱「林同炎獎狀」。國際預應力協會1974年授予他弗雷西內獎。美國科學院和美國工程科學院1977年授予他「四分之一世紀貢獻獎」。

7. 那些名人學土木工程

劉克,湖南攸縣人。193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土木工程系。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野政治部、總政治部幹事,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二團政治處副主任,熱遼軍區宣傳部部長、騎兵師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工程部部長、支隊長。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師長、中朝聯合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搶修指揮所代司令員、鐵道兵團技術副司令員。回國後,任鐵道兵副司令員兼科學研究部部長。1961年晉為少將。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孫偉(女)(1935.11.16 -)土木工程材料專家。出生於山東省膠州市。1958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曾任教授、博導,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硅酸鹽學報》副主編。現任東南大學纖維與纖維混凝土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硅酸鹽學報》國際編輯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孫偉長期從事土木工程材料領域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主要從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與超高性能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高效能防護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應用技術、結構形成與損傷劣化機理、工業廢渣資源化、復合因素作用下結構混凝土耐久性評價和壽命預測新理論與新方法等方面開展了科學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重大工程項目和國際或境外合作項目40多項。獲國家發明三等獎「鋼纖維混凝土路面性能設計與施工技術」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高耐久混凝土的評價與失效機理及壽命預測」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鋼纖維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一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126篇次,SCI引用100多篇次。主編國際會議英文論文集《》一部,主要參編《鋼纖維混凝土結構》專著一部。培養博士生30人,碩士生36人。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尹衍梁,1950年出生於台北,祖籍山東省日照市。台灣政治大學博士,目前為北京大學兼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兼任教授,台灣潤泰集團總裁,並兼任建築事業體總工程師和工程師和研發長。自1995年從日本、芬蘭引進預制技術到台灣建築業,長期從事預制建築結構工法技術研發和改進,以工業化、機械化方式,陸續開發各項自動化生產技術,大量生產各式預制混凝土構件。近年來,發展快速廠房建造技術,通過預制建築工法提升高科技廠房建造效率,最快可於100天內完工,大幅提升建築施工水準,以符合高科技產業快速周期循環的特性。尹衍梁先生多年致力於制工法的研究和工程實踐,已發表論文12篇,專著3部,並擁有中國、日本、美國等地專利68項。2004年榮獲中國台灣地區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會土」榮譽,潤泰建築企業承包項目獲得台灣工程界「金質獎」最高榮譽。
1950年8月16日出生,原籍山東省日照市。台灣中國文化學院歷史系、美國國際棉業學校畢業,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潤泰集團董事長,於1993年辭職。後任潤泰集團總裁,並任潤泰工業公司常務董事兼總經理、潤泰租賃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潤泰建設公司董事長,潤泰染織廠公司、潤泰廣告公司、潤泰營造公司常務監事。是台灣知名的青年企業家、潤泰工業企業集團核心人物。主要事業為潤泰集團,1995年財富凈值分別是175億新台幣,在台灣100家大富豪排名榜上名列第20位。 1989年曾出資成立「光華教育基金」,並任總幹事。與北京大學合辦光華管理學院,任董事。

鄭國忠於1935年1月21日出生在潮陽縣成田鎮上鹽汀村一個農民家庭。1954年考上北京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鄭國忠教授從教40多年來,為土木、水利、環境、建築等系學生及進修班學員講授《測量學》、《GPS衛星測量》、《電磁波測距儀》、《誤差理論與應用》、《攝影測量在古建築中應用》、《遙感技術與城鄉規劃》、《地籍測量》、《測量儀器學》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精密工程測量》、《城市導線測量》等課程。在教學的同時,鄭國忠教授曾結合科研工作需要進修了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無線電專業的主幹課程。上世紀50年代他研製成功的環路和節點平差電學儀器由我國代表團攜帶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展覽。60年代,他作為光速測距儀課題組的主要成員,在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第一代和第二代光速測距儀,通過部級鑒定並上報國家科委,其中第二代光速測距儀移交工廠生產,前後共生產數十台投入作業,成為我國首批生產的光速測距儀,對當時此一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70年代他在精密工程測量方面的工作分別有:率先將蒙特卡洛法在測繪上的應用介紹進我國,並取得若干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在精密工程測量儀器和方法上的介紹、分析和歸納,以及有關問題的總結;對我國北京電子對撞機建設中的精密工程測量提供咨詢和建議,由此為基礎在清華大學工程測量研究生培養上增設《精密工程測量》方向。80年代在衛星大地測量方面的工作獲得進展,在人員少、無設備、缺少經費條件下他積極開拓新路,通過辦培訓班、承接或參加GPS工程、技術咨詢、硬軟體應用與開發等等途徑開展工作;倡議的「』92中國GPS會戰」獲得有關部委局的支持,實測成功,建立了我國民用的GPS骨幹控制網。
鄭國忠教授曾先後主持和領導測量隊實施了10多個測量工程項目,其中包括GPS測量工程,城市及工程式控制制測量,地形測量,道路、輸電線、水源、渠道測量等等。
在著述方面,鄭國忠教授也頗有成就。他親自參加六個版次的《測量學》(該書曾獲校性優秀教材一等獎)教材及四本教學參考書的編寫工作;他還先後在《清華大學學報》、《工程建設》、《測繪通報》、《自然雜志》、《建築史論文集》、《測繪科技通訊》等15種期刊及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著(譯)作100篇(冊),約120萬字。另外,他還初、復審教材三部,約170萬字。目前,他兼任全國陸地、海洋衛星定位網協調委員會顧問,特種精密工程測量研究中心理事,以及被委任為國家標准《精密工程測量規范》審查委員會主任等。

丁大鈞 男,1923年4月出生,安徽無為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安徽大學。曾是紐約科學院會員。現仍擔任美高層建築與都市居住小區理事會第26專業委員會主席等職。兼職於國內外近20個學術組織。1993年在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退休。1981年被國務院首批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培養博士31名,碩士70多名。完成一系列砼和砌體試驗及10批共連續23年長期荷載試驗,時間最長6年,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提出的受彎構件剛度裂縫計算被1974年國家設計規范(TJ10-74)採納;合作研究用鋼筋砼井管代替鑄鐵井管,打井深度達830m,建廠生產幾遍全國,節約特多;改進砌體局部受壓圍箍理論,提出與擴散相結合理論,批判國外橫配筋砌體三向受壓理論,創橫筋拉結為豎向裂縫分開的小磚柱免過早失穩而提高強度新理論並提出新盤旋鋼筋,節約鋼材一半以上;研究結構機理創「有限基本構件法」(FFMM)計算板殼等結構;提出多種簡化計算和近似統一地基模式;1967年在國內首次提出考慮壓拉和預應力影響受剪新計算;1967年和1983年在國際上分別首次提出偏心受壓構件側移連續公式和沿保護層裂縫寬度計算;指導研究生完成高層建築抗震自控體系和其它減震研究,3項經限實用;主持4次國際會議,訪問26國和2個地區,被邀擔任10餘國國際會議顧問和學委會委員30次以上;在國外31所大學、4所國家研究院等講課40次,國內30多所大學及多個學會和設計院講課,共計100次近2000小時。出版教材、參考書和專著38本,及一本詩集。在40多種刊物上發表中文論文280多篇;在國際會議論文集中發表英文論文總報告和邀請報告60篇,發表10語種外文論文94篇刊在20國36種國際刊物上,其中近70篇刊在24種國際權威刊物上。

木工程工學博士-馮 鵬 分類:馮姓名人2007.5.17 14:48 作者:worldfengshiweb | 評論:0 | 閱讀:750
講師,土木工程工學博士
出生地:陝西省耀縣
地 址: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100084
Email:[email protected] or [email protected]

主要經歷
1983.9-1993.1 陝西省耀縣水泥廠職工子弟學校
1993.1-1995.7 陝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
1995.9-2000.7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結51班 建築結構工程專業 獲學士學位
2000.7-2005.1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工程結構研究所 土木工程專業 獲博士學位
2005.2-2005.8 美國裏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復合材料實驗室 博士後
2005.3- 清華大學 土木工程系 講師

8. 土木工程專業的名人有哪些

1、惠靈頓 A.M.Wellington(1847-1895)

美國土木工程師、鐵路選線經濟理論的奠基人。生於麻省沃爾瑟姆。1867~1887年歷任布魯克林園林局測量員、布法羅—紐約—費城鐵路首席副工程師、密歇根中央鐵路定線工程師、多倫多—南加拿大—底特律鐵路主任工程師、紐約—費城—俄亥俄鐵路首席副工程師、墨西哥國家鐵路主任選線勘測工程師、副總經理、韋拉克魯斯—墨西哥鐵路總工程師。1887年以後,他擔任《工程新聞》雜志編輯、尼加拉瓜運河工程師和波士頓城市鐵路顧問。
惠靈頓的著作有《鐵路土石方初步與最後估算圖解中計算方法》和《鐵路選線經濟理論》。後者是19世紀20年代蒸汽機車牽引鐵路誕生以來最早提出的、系統的鐵路選線技術經濟理論著作。在以後的幾十年中,該書對於美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鐵路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
2、詹天佑(1861-1919)

中國近代傑出的土木工程師,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
號眷誠,廣東南海人。1872年考取清政府第一批幼童出洋
預備班赴美,18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土木
工程系。1888年起參加修建或踏勘鐵路和路線,有:京奉
鐵路、江蘇鐵路、京張鐵路、張綏鐵路、津浦鐵路、洛潼
鐵路、川漢鐵路、粵漢鐵路和漢粵川鐵路等,擔任工程師、總工程師、督辦和交通部技監等職。
詹天佑一生在工程技術上有很多重要貢獻。在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時,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採用豎井法修建當時中國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1米),使之成為中國自建山區鐵路的先驅和典範,聞名於世。在津榆鐵路灤河大橋工程中,使用氣壓沉箱法建築基礎。他研究並建議在全國推廣使用自動車鉤,堅持採用標准軌距,為中國鐵路運輸的統一、通暢創造了條件。
3、弗雷西內 Eugene Freyssinet(1879-1962 )
法國早期的預應力混凝土專家,生於奧布雅。1905年畢業於國立橋路學校後,任穆蘭的橋梁道路工程師。他早年從事鋼筋混凝土橋的設計和施工,1930年修建了當時跨度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拱橋—普盧加斯泰勒橋(3跨、凈跨各171.7米)。他首次在拱頂採用扁千斤頂落架並預加應力,在拱趾處採用混凝土鉸。用振搗獲得高強度混凝土也是從他開始。
弗雷西內的最大貢獻是對混凝土收縮和蠕變的定量估算,並認識到只有採用高強度鋼筋才能在混凝土中獲得足夠的永久預應力。1933年,他在勒阿弗爾港口火車站的加固工程中成功地應用了預加應力的方法。1938年,在他發明了一整套張拉和錨固鋼絲的工具以後,該法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採用。弗雷西內的主要著作有:《混凝土應用技術的革命》、《預應力混凝土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弗雷西內生平和著作集》等。
4、安曼 O. H. Ammann(1879-1965)

美國橋梁工程師。生於瑞士沙夫豪森,1904年移居美國,1927年任美國紐約港務局(PNYA)總工程師。
曾設計建造過多座世界著名的大跨度懸索橋及鋼拱橋,如紐約喬治 · 華盛頓橋,建成於1931年,主跨1066.80米,首次破千米橋梁跨度記錄;舊金山金門大橋建成於1937年,為公路橋,主跨1280.16米,保持世界記錄近30年之久,鋼橋塔高出水面227.38米,當時也居世界首位;紐約韋拉扎諾海峽懸索橋建成於1964年,主跨1298.45米,為雙層公路橋,全橋用鋼量多達14.4萬噸;紐約貝永橋1931年建成,為一公路鋼桁架拱橋,主跨503.53米,是世界著名大跨度拱橋之一。
5、太沙基 Karl Terzaghi(1883-1963)
近代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的創始人,生於布拉格。1904年畢業於奧地利格拉茨高等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繼又選修地質學。早期在歐洲從事鋼筋混凝土工作,1912年在母校獲得博士學位。
1921-1923年,他發表了飽和粘性土的一維固結理論,以及土中孔隙水壓力和有效應力的概念。1925年發表了最早的土力學專著。1925-1929年,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期間,發表了關於土力學原理的系列論述,被公認為近代土力學的創始人。1929-1938年,他重返歐洲,任維也納技術大學教授。1938年後,又赴美國任哈佛大學教授,並長期定居於波士頓附近。他一生論著200多篇,代表性的著作有《理論土力學》和《土力學的工程實踐》。
1936年他發起成立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並任主席至1957年。有6個國家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6、茅以升(1896-1989 )

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921年
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交通大學唐山
分校、東南大學、北洋工學院等校教授、主任、校長、院長,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後歷任中國交通大學
校長、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技術科學部副主任。
茅以升長期從事橋梁工程、結構力學和土力學方面的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曾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該橋是中國自己建造的第一座跨度較大的現代橋梁。茅以升倡導土力學的研究和教學,發起成立中國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
茅以升於1921年因研究橋梁結構次應力,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福蒂士研究獎章,1979年因在土木工程上的貢獻,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卓越校友」獎章。1982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9. 中國土木工程材料領域有哪幾位工程院院士 名字

孫偉(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土木工程材料專家。出生於山東省膠州市。1958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 。曾任教授、博導,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硅酸鹽學報》副主編。現任東南大學纖維與纖維混凝土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硅酸鹽學報》國際編輯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孫偉長期從事土木工程材料領域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主要從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與超高性能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高效能防護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應用技術、結構形成與損傷劣化機理、工業廢渣資源化、復合因素作用下結構混凝土耐久性評價和壽命預測新理論與新方法等方面開展了科學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重大工程項目和國際或境外合作項目40多項。獲國家發明三等獎「鋼纖維混凝土路面性能設計與施工技術」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高耐久混凝土的評價與失效機理及壽命預測」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鋼纖維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一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

與土木工程院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