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宋朝著名水利工程

宋朝著名水利工程

發布時間:2021-08-14 10:41:11

Ⅰ 歷史上治水的名人

1.禹(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 孫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 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 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 王景(約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6.范仲淹(989-1052),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兩歲喪父。他從小有志,發憤讀書。26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文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樞密副使(宋朝軍事機關樞密院的副長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業績。曾在江蘇東部海濱修築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澤後代。在治理太湖時期,結合自已的治水實踐,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的治水方針,較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 王安石(1021-1086) 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變法,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變法期間,他制訂了發展農業的各種新法,其中《農田水利約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約束》的頒布和實施,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形成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務興復」的喜人景象。許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勵下,自動組織起來,大興農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設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 河北邢台人,元代傑出的科學家,對天文、歷法、水利三方面貢獻很大。中統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運道、開發邢台、磁州農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項建議,這些建議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稱贊,並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受命負責河流與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務。中統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興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長官張文謙的支持下,在寧夏等地修復、新建了數十條引黃灌溉渠道,並修建了許多水閘。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唐徠渠、漢延渠等十幾條渠道就是當時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協助都水掌管全國的水利事務。回到大都後,郭守敬提出重開金口河,以引渾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興漕運與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這條舊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運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監,掌管全國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開始修築京杭大運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東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設計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河道線路,為運河全面溝通奠定了基礎。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調至太史局,負責制訂新歷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最精確的《授時歷》。郭守敬還研製成功了近二十種觀測天象儀器,組織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四海測」計劃。提出了以海平面為地形測量的基點的科學理論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復任都水監,修復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與張衡、祖沖之等人齊名的我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之一,是十三世紀末登上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物。 9.潘季馴(1521-1595),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專家。30歲中進士,嘉靖末至萬曆中,4次任總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黃河、運河等,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貢獻。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論,對以後治河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河防一覽》,共14卷。 10. 李儀址(1882-1938),1909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赴德國皇家工程大學和但澤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與張謇一道創辦了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現河海大學的前身),引進西水利技術。主持興建了陝西涇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陝西省水利局局長、渭北水利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范、擔任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一至第六任會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導淮委員總工程師、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顧問等,為我國近代治水的先驅。

Ⅱ 原來蘇軾還干過水利工程歷史上還有哪些治過水的名人

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一共12位。分別是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王景、馬臻、姜師度、蘇軾、郭守敬、潘季馴、林則徐和李儀祉。網友們紛紛表示,入選的個別人物超出了我的知識范疇。那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除了大禹、西門豹、李冰、郭守敬、林則徐和近代著名的水利學家李儀祉(這幾位要麼太知名了,要麼就是近代人物,資料齊全,大傢具體可以網路)之外的幾位名人,他們是誰,以及他們是怎麼治水的。

孫叔敖:助力楚莊王爭霸的大功臣

孫叔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公元前602-前593年間,孫叔敖擔任楚國令尹,在淮南修築了芍陂(quèbēi),大大改善了當地的農業灌溉條件,顯著提高了當時的糧食生產能力。

芍陂

蘇軾(1037-1101),宋朝人,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其文學造詣向來為後人所仰慕。但是相比其文才,蘇軾的治水之才同樣為人景仰。

蘇軾治水足跡幾乎遍布他所任職的各地,多虧蘇軾,不然"人之眉目"的西湖今天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了。蘇軾先後兩度出任杭州"地方官",都發現西湖雜草叢生,淤泥遍野,就快要消失了。如果西湖消失了,那麼西湖周邊的農田如何灌溉?漁民又該如何生活呢?為此他上書朝廷,要求整治西湖,最終得到了朝庭的支持。

當時的西湖"湖田葑田積二十五萬丈,而水無幾",清理淤泥的工程量巨大,蘇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清理的淤泥在湖中築起一道長堤。為保持湖水連通,長堤上還築有六橋,後來稱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六橋。堤上兩旁種植芙蓉、楊柳,最終成為一條"橫絕天漢"的湖上通道。如果今天去游西湖,還可以見到的那座堤,就名叫"蘇堤"。

今日 蘇堤

潘季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黃河不能分流!

潘季馴(1521—1595年),浙江湖州人。從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至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的27年間,他四次負責黃河、淮河和運河的治理,卓有成效。

明朝永樂年間的時候,遷都北京,為了保證南方的戊子能及時運到北京,所以疏浚了京杭大運河中的會通河段,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這樣一來就將黃河與大運河溝通,而黃河下游,歷來是主流遷徙不定,並常常泛濫成災的。這一溝通以後,黃沙的泥沙進入了大運河,淤塞了運河河道,經常引起漕運中斷。

為了保證運河暢通,朝廷採取了"分流殺勢"的治黃方略,將黃河的水從多處分流。我們都知道,黃河,一碗水,半碗沙,所以早就有人說過"水分則勢緩,勢緩則沙停,沙停則河塞"的道理。河道一旦淤積,河床抬高,要泛濫那就是一場雨的事。果不其然,黃河泛濫了。為了保護鳳陽、泗州的皇陵不被水淹,朝廷又採取了"北堵南疏"的方針,任憑黃河的水向南岸泛濫。到嘉靖晚期,黃河下游竟一度分岔13股南下,災情嚴重。6年間,朝廷換了6任治河的官員,災害依然如故。當初只顧著皇陵,做事時顧頭不顧腚,現在百姓遭殃了。

嘉靖四十四年七月,當黃河再次在沛縣決口,縱橫數百里一片汪洋,朝廷一片驚惶。同年11月,明廷任命了一向勤政有為、政績顯著的潘季馴為總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員),協助工部尚書兼總理河漕朱衡開展工作。

潘季馴勞踏勘了黃河下游許多急流險段,又深入河工和黃河沿岸的百姓之中,傾聽治黃的看法和建議。他深深感到,開河分水是一種消極的治河方法,因此他提出了"開導上源,疏浚下流"的治黃方案,反對從前將洪水向南方分流的做法。希望經過"開上浚下",結束黃河漫流的現狀,實現"水歸一槽"的目標。但是朝廷拒絕了"開導上源"的建議,只同意"疏浚下流",你問為什麼?沒有錢嘛。嘉靖朝差點就破產了。但是潘季馴據理力爭,朝廷只能忍痛答應修復部分舊河。朱衡和潘季馴兩人帶領9萬多勞工,開始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之中。很快便開出新河140里,修復舊河52里,修築大堤3萬多丈,石堤30里。

隆慶三年七月,黃河自沛縣決口,九月淮河又決口。黃淮並溢,洪水橫流。朝廷再次任命潘季馴為總理河道兼提督軍務。通過上次治水的經驗,潘季馴深深感到不能把黃河問題同一般清水河流等同起來,也不能完全採用適於清水河流的方法來治黃。他說:"黃流最濁,以斗計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則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載八升之沙,非極汛溜,必致停滯。水之力大則沙隨水走,水之力微則水走沙積"這就是黃河的特性。於是"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思想在其腦中形成,可惜朝廷的經費有限,潘季馴只能親督5萬民工堵塞了11處決口,在徐州至邳州西岸修築了縷堤3萬余丈,疏浚了匙頭灣以下淤河,並修復了舊堤。此次治水"束水攻沙"的成效大顯,河道深廣如前,漕運暢通。

潘季馴擔任總理河道期間,對舊有的27萬多丈堤防閘壩進行了整修加固。在黃河兩岸修築堤壩34.7萬丈,新建堰閘24座,土石月堤護壩51處,堵塞決口和疏浚淤河30萬余丈,使黃、淮、運河保持了多年的穩定,實現了運河暢通,黃河安瀾的宏偉目標。

"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思想是潘季馴半生治水方略的核心,也是其後300年人類治理黃河的圭臬。我國古代治河思想的演變,大體經歷了"壅障-分疏-束水"這樣一個辯證的發展過程,而潘季馴的思想和實踐完成了從"分疏"到"束水"的第二個否定過程。他的治河理念不僅從根本上動搖了千餘年來人們在治河問題上的傳統觀念,而且對於此後300多年來人類治理黃河的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Ⅲ 歷史上三個超級水利工程,耗費大量財力,為何最終變為慘痛的教訓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工程,它們出名不僅僅因為其鬼斧神工,更因為其“崩潰”時候的驚天動地,這些工程,也就是所謂的“失敗”工程。

歷史上的很多失敗工程雖然經過千萬人的努力修建,但是最終證明是“錯誤建造”的,不僅無數心血一瞬間付諸東流,更造成過巨大的損失,那麼為何這樣的超級工程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當初建造時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所謂的“三易回河”,就是北宋時期對黃河進行的強行改道。這事其實原因很簡單,早在宋仁宗時期就有許多人開始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黃河改道。

按照歷史上來說,黃河改道算是中國日常操作,由於泥沙堆積等問題,黃河經常發生改道,有的時候甚至奪淮入海,但是對於宋朝來說,黃河是天塹,是抵抗北方強敵遼國的最大防線,黃河改道無異於是讓開封無險可守,宋朝君臣於是乎得出了一個結論——必須得讓黃河回到原來的古道,不能讓它改道,因此就有了所謂的“三易回河”行動。

正所謂:“河為中國患,二千歲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事者,莫如本朝。而徇眾人偏見,欲屈大河之勢以從人者,莫於近世”。北宋朝廷形成了所謂的:北流派和東流派。北流派認為不應該強行改變黃河的流向,東流派認為要改變,兩邊真的是不可開交,由於宋神宗長期支持東流派,於是乎北宋各種“逆天改命”的行為層出不窮。

第一次嘗試讓黃河改道的後果就已經相當嚴重,由於黃河故道非常狹窄,所以被引入故道的黃河水瞬間決堤而出,“嘉祐元年四月壬子朔,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復決,溺兵夫、漂芻藁不可勝計。”但是宋朝仍舊不死心,結果一次比一次慘,最終的結果是“而濮、齊、U、徐尤甚,壞田逾三十萬頃”,不僅老百姓財產遭遇了巨大損失,讓黃河改道的結果也是徒勞無功。

這些水利工程雖然都付出了巨大的勞動,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勞動最終都變為了慘痛的教訓,無數人的努力付諸東流,其實如果在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會強行堵塞河道,修建超高大壩,過量蓄水等危險行為,但是當理智被淹沒在狂熱的人心之中,誰又能聽得進去那些聲音呢?

Ⅳ 古代歷史上,提到過哪幾次水制工程

五次禹(約公元前21世紀),父鯀,姒姓夏後氏,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魯迅著有小說《理水》。孫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 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西門豹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修建了二王廟,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兩歲喪父。他從小有志,發憤讀書。26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文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樞密副使(宋朝軍事的副長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業績。曾在江蘇東部海濱修築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澤後代。在治理太湖時期,結合自已的治水實踐,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的治水方針,較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治水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 江西撫州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變法,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變法期間,他制訂了發展農業的各種新法,其中《農田水利約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約束》的頒布和實施,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形成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務興復」的喜人景象。許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勵下,自動組織起來,大興農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設高潮。

Ⅳ 隋唐兩宋時期,太湖流域主要修建哪種水利工程

由於太湖流域的農業也需人工灌溉,特別是占流域面積22%的山地和丘陵區的農業,因此,隋唐兩宋時期,修建陂塘等蓄水工程是這里水利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Ⅵ 古代治水名人有哪些

1、禹,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孫叔敖,楚國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

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 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 ,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

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王景,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

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Ⅶ 歷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

1.禹(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孫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王景(約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6.范仲淹(989-1052),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兩歲喪父。他從小有志,發憤讀書。26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文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樞密副使(宋朝軍事機關樞密院的副長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業績。曾在江蘇東部海濱修築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澤後代。在治理太湖時期,結合自已的治水實踐,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的治水方針,較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王安石(1021-1086)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變法,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變法期間,他制訂了發展農業的各種新法,其中《農田水利約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約束》的頒布和實施,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形成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務興復」的喜人景象。許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勵下,自動組織起來,大興農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設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傑出的科學家,對天文、歷法、水利三方面貢獻很大。中統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運道、開發邢台、磁州農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項建議,這些建議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稱贊,並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受命負責河流與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務。中統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興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長官張文謙的支持下,在寧夏等地修復、新建了數十條引黃灌溉渠道,並修建了許多水閘。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唐徠渠、漢延渠等十幾條渠道就是當時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協助都水掌管全國的水利事務。回到大都後,郭守敬提出重開金口河,以引渾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興漕運與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這條舊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運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監,掌管全國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開始修築京杭大運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東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設計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河道線路,為運河全面溝通奠定了基礎。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調至太史局,負責制訂新歷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最精確的《授時歷》。郭守敬還研製成功了近二十種觀測天象儀器,組織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四海測」計劃。提出了以海平面為地形測量的基點的科學理論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復任都水監,修復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與張衡、祖沖之等人齊名的我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之一,是十三世紀末登上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物。

9.潘季馴(1521-1595),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專家。30歲中進士,嘉靖末至萬曆中,4次任總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黃河、運河等,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貢獻。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論,對以後治河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河防一覽》,共14卷。

10.李儀址(1882-1938),1909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赴德國皇家工程大學和但澤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與張謇一道創辦了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現河海大學的前身),引進西水利技術。主持興建了陝西涇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陝西省水利局局長、渭北水利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范、擔任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一至第六任會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導淮委員總工程師、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顧問等,為我國近代治水的先驅。

Ⅷ 秦國興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什麼

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李冰到蜀郡上任,親眼看到當地的嚴重災情給百姓帶來的災害。到任不久,他便開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治水工作。他不畏艱辛,帶著兒子二郎沿岷江兩岸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水情和地勢等情況,逐步制定出治理水患的方案。

李冰和他的兒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開始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他們發現,岷江由陡峻的山谷進入成都平原時,流速突然減慢,江水中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隨即便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一旦水勢驟漲,自然是泛濫成災。便計劃在這個關鍵的交界處建設治水工程。

都江堰的設計規劃是將岷江水流一分為二,將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做到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

都江堰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三個主要部分。通過分水魚嘴和寶瓶口的聯合運用,能夠按照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分配洪水期和枯水期岷江的流量。

(8)宋朝著名水利工程擴展閱讀:

都江堰修成後得到歷朝歷代的重視和保護。宋朝時,訂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時斷流整修的制度,稱為「穿淘」。歲修時,需要做的就是修整堰體,深淘河道。

淘灘的深度以挖到埋設在灘底的石馬為標准,而堰體的高度則是修到與對岸岩壁上的印記相齊為准。明代之後,使用了更為穩固的卧鐵代替石馬作為淘灘深度的標志。

都江堰是一個科學而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它按照 乘勢利導、因時制宜的治水指導思想,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勢,以無壩引水為特色。工程布局巧奪天工,解決了泄洪、排沙和流量控制等難題。

都江堰的建成,在解決了岷江泛濫成災問題的同時,從內江而下來的水灌溉了十幾個縣的農田。從此,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Ⅸ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在它的設計中體現了古人哪些進步的理念

都江堰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1、寶瓶口的修建過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許多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由於當時還未發明火葯,李冰便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之所以要修寶瓶口,是因為只有打通玉壘山,使岷江水能夠暢通流向東邊,才可以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地區的乾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裡的良田。這是治水患的關鍵環節,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魚嘴的修建過程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為了使岷江水能夠順利東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並充分發揮寶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開鑿完寶瓶口以後,又決定在岷江中修築分水堰,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由於分水堰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
魚嘴的建成將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由於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這樣枯水季節水位較低,則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生產生活用水;而當洪水來臨,由於水位較高,於是大部分江水從江面較寬的外江排走,這種自動分配內外江水量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四六分水」。
3、飛沙堰的修建過程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防止灌溉區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穩定的情況,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著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取名「飛沙堰」。
飛沙堰採用竹籠裝卵石的辦法堆築,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節水量的作用。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使得進入寶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內江灌溉區免遭水災;同時,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產生了游渦,由於離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會被拋過飛沙堰,因此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於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過肩」來確定水位。還鑿制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准。[2]
在李冰的組織帶領下,人們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八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這一歷史工程——都江堰。
歲修制度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證了整個工程歷經兩千多年依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漢靈帝時設置「都水椽」和「都水長」負責維護堰首工程;蜀漢時,諸葛亮設堰官,並「征丁千二百人主護」(《水經注·江水》)。此後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縣令為主管。到宋朝時,制定了施行至今的歲修制度。
古代竹籠結構的堰體在岷江急流沖擊之下並不穩固,而且內江河道盡管有排沙機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積。因此需要定期對都江堰進行整修,以使其有效運作。宋朝時,訂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農閑時斷流歲修的制度,稱為「穿淘」。歲修時修整堰體,深淘河道。淘灘深度以挖到埋設在灘底的石馬為准,堰體高度以與對岸岩壁上的水則相齊為准。明代以來使用卧鐵代替石馬作為淘灘深度的標志,現存三根一丈長的卧鐵,位於寶瓶口的左岸邊,分別鑄造於明萬曆年間、清同治年間和1927年。

Ⅹ 宋代時期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規模有什麼變化

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規模,到宋代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宋代以前,我國的水利建設一般都以國家經辦為主,以大型為主。到宋代,由於土地國有制的崩潰和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國家再難於進行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一般都以地方舉辦或民辦為主,工程一般都趨向於中小型,當然這和南方的自然條件也有一定關系。

與宋朝著名水利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