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請參考: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QY200705014.htm
http://www.kxren.com/fanwen/plus/view.php?aid=55018&pageno=2
㈡ 農田水利專業在南方的就業前景如何
當然好了,國家現在對農村建設相當重視,你肯定會大有前途的。
另外其實,農村有很多可為的地方,發展潛力也很大。帶領朴實的農民走向小康,呵呵,多有樂趣阿!
㈢ 如何做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思考
1.2農田水利基本內容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壩水庫及圩垸建設,低產田水利土壤改良,農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農牧供水等。灌溉:用人工設施將水輸送到農業土地上,補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長發育條件稱為灌溉。排水:排除農業土地上多餘的水分,以改善地區或土壤的水分狀況,防止作物受害,還可改良土壤結構,便利田間操作,延長作物生長季節,提高地溫及土壤通氣,加大作物根層深度及為作物提供更多的養料。
1.3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①農田水利設施不被重視,很多舊設施被荒廢。
我國一直沒有大規模地興修農田水利設施,有些地區連維修的工作都減免了,很多渠道和水庫或被泥沙擁堵,或被用來排放污水。截至2007年底,中國病險水庫已經佔到了水庫總數的42.5%。國家每年水利投資力度很大,投資很多,但也主要用在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農田水利設施沒有得到重視。現在農村很多的渠系工程都是三四十年前所建,現在很多工程都出現了老化失修,很多地方的農田水利都是在吃老本。三峽大壩、葛洲壩的功勞世人有目共睹,而那些為國民服務多年,甚至現在仍在為人民效勞的舊設施已經奄奄一息,卻無人維修。
②地方財政投入不能滿足水利建設的需要。
在貧困地區,開展農田水利公益項目還是依靠國家投資建設為主,但國家是補助性的,而且標准很低(如口糧田項目國補每667m2600元,而實際新修667m2基本農田需要5000-10000元),加之逐年人工費及材料的上漲,地方配套資金落不實,難以確保工程項目建設順利實施。除了政府投資,雖然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收入,但是農民不願意在低效益的農田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修建水利設施,所以我國農田水利投入呈現逐漸弱化惡化趨勢。
③「一事一議」制度存在缺陷。
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依靠「一事一議」解決資金問題尚處於探索階段,實行中存在著諸多困難。一是通過「一事一議」籌資額度較小,難以滿足需要。二是在「一事一議」操作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時常出現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農村大批青壯勞力進城務工,留下來的是老、少、婦群體,討論結果可能不準確。④灌溉水源日益減少。
灌溉水源日見短缺,很多灌區用水得不到保證。隨著工業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斷增加,今後缺水問題將日益突出。
1.4可能的解決方法
根據查閱的書籍及資料,得到以下可能的改進措施:
①進一步完善與更新現有灌溉排水設施,加強管理,提高工程效益。②增加農業投入,繼續興修農田水利工程,逐步擴大灌溉面積,以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③推廣應用新技術,厲行節約用水,包括改進地面灌溉技術,發展低造價噴灌、滴灌,大力推廣管道輸水灌溉等,提高灌溉效率。④重視農田水利設施,政府下發資金保證農田水利設施得到維修,切實保障農田水利設施能夠造福農民。
⑤逐步實現灌排工程施工機械化和管理運用自動化,大面積推廣機械灌溉產品的運用,減少農民人力滴灌。
⑥加快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建設,促進農村改革,制定對農民更加有益的政策,鼓勵農民種田、投資農田水利建設。
㈣ 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一,水利工程建設導致氣候環境差異性擴大,氣溫升高
水利工程建設對於降雨量、氣溫、大氣、風力、霧氣等氣候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主要原因是水庫大壩等水利工程擴展建設,使得原本的水資源系統發生改變,河流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系統因為人為作用聚集或分散,造成局部水因子聚集量超標或驟減,產生水量失衡,破壞了原有的氣候環境。
首先,例如在水庫大壩灌溉工程分布密集的地區,因為水分子集中在水庫上空,造成水庫區域內濕度高,蒸發量也會有所增加,減少了庫區降雨量,城市地區則會相對增加降雨量,並且由於降雨量的增加,再加上城市廢氣污染嚴重極易導致城市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影響人們生活的同時更加有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其次,由於水庫等水利工程的建設是將大量水資源引入到人工開鑿的地面區域內,這樣的工程模式改變了水量平衡,讓原本的陸地聚集了大量水源影響空氣內部結構,造成氣溫年平均值呈上升趨勢,加快溫室效應程度,導致氣溫持續升高。
二,水利工程建設影響河流水位,破壞水文環境平衡
河流是陸地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重點控制調節的關鍵內容,水利工程建設對於河流的治理與規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加強了城市建設,保證了人們的能源需求,其中水力發電這一重要措施大大滿足了生產生活用電需求,使水利工程建設成為了解決民生問題的重大發展性課題,然而水利工程在供應人力所需的同時對於水文的影響也是最直接的。
主要表現在建造水庫大壩灌溉發電等水利工程時打破了水勢結構、河流流量、水資源分布等原有平衡格局,為了滿足發電、灌溉等要求所使用的節流泄洪等手段導致水位出現不合理管控,上下游植被、水量、生態都受到嚴重影響,破壞了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水質的大面積污染,最終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三,水利工程建設影響地殼承受力,引發地質災害
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控制與利用地下水與陸地水,雖然針對的是水資源體系的治理,但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項就是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的關於對陸地環境的影響。陸地因水利工程建設產生的影響不被人們所重視的原因是其影響過於深遠,水利工程建設中水量大量聚集導致地殼壓力過大,影響板塊平衡,形成地震等地質災害。除了對深層次地殼的影外,對於地表土壤也存在著一定的破壞,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節流蓄水改變水量等措施導致水庫下游農田土地的土壤養分流失嚴重,大面積土壤活性降低成為鹽鹼漬地,不利於植被、農作物等生長,降低農業生產率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也有較大影響。
㈤ 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1 對局部氣候和大氣的影響
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會使庫區微氣候環境條件有所改變,包括氣溫、風速、濕度 、降水等。有關研究表明,水面上空比成片的房屋群上空空氣的透明度高 8 %~ 10 %;水面上空與陸地上空相比較 , 紫外線輻射高出 30 %, 氣溫降低 4 ~ 5 ℃, 相對濕度提高 10 % ~ 15 %。一般情況下, 地區性氣候狀況受大氣環 流控制,但大中型水庫和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原先的陸地變成了水體或濕地, 對局部小氣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降雨 、氣溫、風和霧等氣象因子的影響。
1.1 對降雨量的影響
a .降雨量有所增加。
這是由於修建水庫形成了大面積蓄水,在陽光輻射下,蒸發量增加,引起降雨。
b .降雨地區分布發生改變 。
水庫低溫效應的影響可使降雨地區分布發生改變:庫區和鄰近地區的降雨量有所減少, 而一定距離的外圍區降雨則有所增加 ;地勢高的迎風面降雨增加,而背風面降雨則減少。
c .降雨時間分布發生改變 。
夏季水面溫度低於氣溫 ,氣層穩定 ,大氣對流減弱 ,降雨量減少;但冬季水面較暖 ,大氣對流作用增強 ,因而降雨量增加。
1.2 對氣溫的影響
水庫建成後 ,庫區與空間的接觸由陸面變為水面 ,與空氣間的能量交換方式和強度均發生變化 ,從而導致氣溫發生變化, 庫區年平均氣溫略有升高 。
1.3 對大氣的影響
在談到大壩與生態問題時, 首先談到的最重要問題就是大壩建設對大氣的影響。從世界范圍看, 這個問題十分突出 ,因此,國際上把對大氣的影響看做是建壩對生態影響的首要問題。但是 , 這個問題在中國並不嚴重, 原因有 2 個 :①中國的電站雖然很大 ,但多屬高山峽谷型水庫, 與國外的水庫相比, 庫水面面積並不大;②我國有大面積森林的庫區不多。
2 對水文情勢和水溫的影響
2.1 對水文情勢的影響
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改變了流域水文循環情勢 ,對整個流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 其影響有利有弊。水庫蓄水後 ,原先的河流變為湖泊 ,水位抬高且水面面積增大,這一方面加大了水面的蒸發量,引起水分循環變化;另一方面由於岩層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水庫會發生滲漏,使地下水水位升高 。水庫水位的變化與天然情況下水位的變化大不相同。調蓄能力較大的水庫 ,其水位變幅較大;而徑流式水庫的水位變幅不大, 不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與天然河道相比, 水庫的流速變化也很明顯。在水庫的不同庫段, 流速的變化不一樣, 一般越靠近庫尾 ,流速越接近天然河道, 越近壩前, 流速越小,在某些條件特殊的庫灣,流速甚至接近於零。攔河築壩使水文情勢發生突變, 影響原河流的生態過程和功能。水文情勢的主要變化包括:流量的穩定化與流速頻率的變化 ;季節性高峰流量的喪失 ,流速變緩 ,急流狀態消失 ;水位落差變化平緩 ,來水時間 、來水時期改變;水量向上蒸發和向下滲漏改變水分循環等。
2.2 對水溫的影響
水溫變化指水庫的特殊水溫結構使入流和出流產生溫差的現象。水庫工程引起水溫變化, 是水庫建設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水庫流速從上游到壩址處逐漸減小,水體性質也發生了改變,長期滯留在庫內的水與大氣之間的熱量產生變化引起水溫和流態產生變化 。
3 對泥沙的影響
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將改變庫區和上下遊河道泥沙的輸移及沉降模式, 對上下游及工程區的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水庫蓄水後 ,上游流速減小,水庫來水攜帶的泥沙將會在庫區內淤積, 而水庫泥沙淤積會減小庫容 , 從而降低水庫的運行效益 。泥沙問題是水利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在河流上建壩, 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改變了河流的泥沙運動規律,進而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徵發生改變, 這是建壩帶來的最大生態問題之一 , 也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 應該特別慎重對待。水庫蓄水後 , 流速降 低,河水挾沙能力減弱,水體中的懸浮物質或多或少地沉積下來,不僅影響到航道的運用,而且減少了水庫的庫容, 影響水庫的使用年限 。水庫的回水沉積作用對河道形態也有影響 。河流被大壩攔截後 , 泥沙在水庫底部沉積, 形成一個回水三角洲,這個三角洲朝水壩方向漸漸遞升, 泥沙顆粒變細 。
4 對水質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對水質產生一定影響 。一方面 ,水體經過長距離的輸送或一段時間的儲存, 會使復氧過程充分形成, 從而豐富了水體潛在的環境容量資源 ;另一方面 ,庫區水體抬高 ,水流緩慢,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
通常河流水的礦化度和總硬度均較低, pH 值適中 ,溶解氧豐富。但對河流無論採取哪種開發方式, 對水質都將產生影響 , 尤其是水庫工程對水質的影響較明顯。水庫形成後 ,庫區流速減小,水庫的沉清作用顯著,有利於削減溶解礦物質,減少渾濁度和生化需氧量,增加營養物質濃度。水庫建成後,入庫支流河水的稀釋自凈能力降低 ,導致入庫支流河道污 染加重。庫內水溫一旦出現分層, 庫水會形成一種密度屏蔽,使底層冷水層變成厭氧微生物層,庫內不 溶解的固體物質沉降在庫底就會產生營養富集現象 。總的來說 ,水庫對水質可產生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
①正面影響:庫內大體積水體流速慢 ,滯留時間長 ,有利於懸浮物的沉降, 可使水體的濁度 、色度降低 ;同時由於庫內流速慢, 藻類活動頻繁 , 呼吸作用產生的 CO2 與水中鈣、鎂離子結合產生 CaCO3 和 MgCO3 並沉澱下來 ,降低了水體硬度 ,減少了因鹼性增加(pH 值上升)而導致水體毒性加大的可能性。
②負面影響 :庫內水流流速小, 降低了水 、氣界面交換的速率和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 因此復氧能力減弱,使得水庫水體自凈能力比河流弱;庫內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 ,利於藻類光合作用, 壩前儲存數月甚至幾年的水 , 因藻類大量生長而導致富營養化;被淹沒的植被和腐爛的有機物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並釋放沼氣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樣導致溫室效應 ;懸移物質沉積於庫底,長期累積, 不易遷移, 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質或難降解的重金屬會形成次生 污染源。另外由於減少了河流基流生態水量 ,可能會加劇河道斷面萎縮 ,增加污水排放總量,改變農 業灌排系統 , 提高面源入河比例, 加快面源入河速度 ,惡化下遊河流 、湖泊的水環境質量。
5 對土壤和環境地質的影響
5.1 對土壤的影響
水庫蓄水後, 將導致沿岸地下水狀態發生變化, 通常在水庫的近壩部分出現地下水升高 , 而庫周地下水位升高, 會浸沒土地, 並使土地沼澤化、鹽鹼化。
a .浸沒 。在浸沒區 ,因土壤中的通氣條件差, 會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減少 、肥力下降,從而影 響作物生長 。
b .沼澤化 。過分濕潤致使植物根系衰敗 、呼吸困難 ,當潛水層達到耕作層時, 造成土壤濕度過大, 以至大多數包氣帶被破壞 。
c.鹽鹼化。由庫岸滲漏補給地下水 ,經毛細管 作用升至地表, 在強烈蒸發作用下 ,使水中鹽分濃集於地表,形成鹽鹼化 。土壤溶液滲透壓過高, 可引起植物生理乾旱。當然, 鹽鹼化不是水利工程建設必然帶來的 ,也有設計 、運行不當造成的。
5.2 對環境地質的影響
修建大壩後可能會觸發地震、滑坡 、塌岸 、水庫滲漏等不良地質災害。
a .大型水庫蓄水後可誘發地震 。水庫誘發地震主要是因為巨大體積的蓄水增加的水壓,以及在這種水壓力下岩石裂隙和斷裂面產生潤滑, 使岩層和地殼內原有的地應力平衡被改變。值得注意的是,水庫蓄水可以在天然地震較少和地震強度較弱的地區,誘發較強烈的地震。
b .庫岸產生滑塌。水庫蓄水後 , 由於水位升高,岸坡土體的抗剪強度降低 ,故易發生塌方、山體滑坡及危險岩體失穩 。
c.水庫滲漏。水庫滲漏造成周圍的水文條件發生變化 ,若水庫為污水庫或尾礦水庫 ,則將造成水庫周圍地區和地下水體的污染。
6 對河道的影響
河道整治是水利工程建設的組成部分。河道是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 護岸工程是河道生態治理的一項重要措施 ,對保護堤防免受沖刷 、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 水利工程建設對河道的影響也是顯著的 ,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①河道順直化工程改變了自然水系 ,使生態結構單一化 ,生物群落減少, 河水凈污能力削弱, 從而降低了環境質量 , 引起生態退化;
②河道橫斷面幾何規則化 ,往往會把自然河流的復雜形狀變成若干種幾何規則斷面, 改變了河流橫斷面深潭淺灘交錯的自然格局 ;
③構築堤防會引起河流側向的非連續化。 因為堤防妨礙汛期主流與岔流之間的溝通, 阻止了 水流的橫向擴展, 形成另一種側向的水流非連續性 ;
④河口整治工程可能造成岸線 、河床高程變化,由此可能會影響到該地區的潮水位 ,從而影響排澇總水量 ;
⑤人工裁彎改直工程會造成河床演變,引發河道沖刷,導致河道水位下降。
7 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所有生物物種及其變異的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主要是由於人類各種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動造成的 。水利工程建設的大發展, 淹沒了成片的森林草地, 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水利工程建設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通常可分為對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產生的影 響。
7.1 對陸生生物的影響
對陸生生物的影響總的來說有 2 個方面, 一個是永久性及直接的影響 , 指庫區淹沒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築物對陸生植物和動物造成的直接破壞 ;另一個是間接的影響, 指局部氣候變化 、土壤沼澤化、鹽鹼化等所造成的對動植物的種類、結構及生活環境的影響。
水庫興建、蓄水將會淹沒大片陸地,這對陸生生物的生長棲息地、覓食地產生危險,所以水利工程對陸生生物帶來的影響大多是不利的。具體表現為河濱植被、河流植物面積的減少 , 微生物多樣性的降低 ,鳥類 、兩棲動物和昆蟲棲息地的改變或避難所的消失 ,造成物種數量的減少和某些物種的消亡。 但水利工程淹沒的土地主要是流域或沿岸的一些農田 、平原 、坡地等海拔較低地區, 主要以農作物為主, 動物很少 , 因此, 水庫興建淹沒土地對農業影響較大 ,對動物影響不大 。水利工程運行後, 水庫水 體的存在使空氣相對濕度有所提高, 將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降低庫周防火等級,對庫周陸生植物 生態系統結構的穩定和植物的生長有利。另外, 水利工程的興建將會增加流域沿岸濕地、沼澤的面積, 而對這一帶兩棲生物以及水禽會帶來有利影響, 使它們的種類 、密度相應增加 。
7.2 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由於水利工程作用的對象主要是水體, 所以水生生態系統受工程影響較直接、明顯 。水庫的興建 抬高了水位 ,改變了河流水生生態系統,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長、產卵所必需的水文條件和生長環境。 此外 ,水庫淹沒區和浸沒區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 壤可溶鹽都會增加水體中氮磷的含量, 加上庫區周圍農田、森林和草原的營養物質隨降雨徑流進入水體 ,從而形成富營養化的有利條件 。 興建水利工程對水生生物的影響重點體現在對魚類資源的影響上:
①阻隔了魚類洄遊通道。水庫 大壩截斷江河 ,使洄遊性魚類不能順利完成其生活 周期 ,河流的梯級開發會加重這一影響 。
②改變魚類區系組成 。水庫形成後 ,水體的水文條件發生較大變化 ,從而改變了魚類的棲息環境 。不同的魚類棲息環境不同, 因此 ,庫區的魚類組成常發生明顯的變化。
③影響魚類繁殖。水庫的存在和運行 影響魚類的產卵場和魚類的產卵活動, 水庫蓄水後水流減緩、水深加大和泥沙沉積則對喜在急流河底產卵的魚類不利;水庫運行時,庫水位的變動不利於在草上產卵的魚類繁殖, 因為水庫水位的消落常將 它們的卵暴露在庫岸上致其死亡。
8 對人口遷移和土地利用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興建必然帶來移民問題 。由於水庫建設打破了移民原有的生產體系、生活方式及地緣、血緣和親屬網路 , 使他們長期賴以生存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解體;與此同時 ,移民安置還造成安置地人口增加 ,以及資源、基礎設施承載力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但對於不同的水利工程, 移民問題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如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 從現 有可查閱的資料看, 移民問題不是其突出問題 ;萬家寨水利樞紐及引黃工程妥善安置了庫區移民, 改善 了其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 ,提高了供水保證率 ,對人口遷移和土地利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塔河下游生態調水工程由於塔河下遊人煙稀少 ,因而沒有人口遷移問題。總的來看, 水利工程建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的人口遷移現象, 並且由於水庫淹沒 佔用一部分土地 ,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緊張。另外, 水利工程的興建必然會使諸多環境因子發生變化 , 如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雜訊 、固體廢棄物等 , 將影響施工區的環境衛生和當地居民及施工人員的健康 。
㈥ 水利工程的意義
所謂的水利工程它的意義會因為工程大小,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各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總的來說就是"水"和"利"二字,就是利用「水」來做對我們有「利」的事情。這個展開你可以盡情想像。我不在這里獻丑了。
㈦ 討論下水利工程的利弊
水利工程就是利用防止水的災害工程,包括灌溉、防洪、排泄、蓄洪、航運和其它。在人類的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中,古埃及文明誕生於尼羅河畔,古巴比倫文明誕生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中國文明誕生於長江流域,古印度文明誕生於恆河流域,可以說,豐富的水力資源不僅茲養了人類最初的農業,而且孕育了世界的文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人類的農業史,也可以說是發展農田水利 ,克服旱澇災害的戰天斗地史。
早在7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用人工灌溉農田。後來又挖溝掘渠,引尼羅河水灌溉農田,當時有一條長達19公里的水道連接尼羅河和莫瑞斯湖,使莫瑞斯湖能象水庫一樣蓄存尼羅河的季節性洪水。這是人最早的灌溉工程。
古巴倫的繁榮昌盛,也主要得益於人工灌溉,糧食獲得豐收。至今在伊拉克還有一條寬120米、深10米,長達數公里的古馬比倫大型渠道遺址。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250年,西亞的古代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曾修建了多座水利工程,築壩鑿渠,防洪灌溉。
中國在公元前2000多的前後,夏禹治水時就已開掘排灌渠道。到周朝時,與當時的井田制相適應,排灌渠道已相當普遍,在公元前450左右的戰國初年,魏國鄴都守西門豹在今天河北臨漳一帶主持興建了中國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漳水12渠,由於漳水含有較多的泥沙,帶有豐富的有機和無機養分,該工程的興建不僅發展了灌溉,而且改良了土壤、肥沃的農田,使鄴城一時成為魏國重要的糧倉。公元前256年,秦國蜀守李冰在川西灌縣主持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不僅灌溉了2萬多公頃農田,而且防洪、航運均得其利。秦始皇元睥(公元前246年),水利專家鄭國主持興建了關中平原的鄭國渠從某種意義上說,乾渠全長150公里,灌溉面積據稱達26萬余公頃。公元610年前後,隋朝又開鑿了長達2000餘公里的大運河,兼有航運和灌溉之利。其規模之宏大,堪稱世界古代水利工程之最。
在中國西漢時期或更早,新疆哇魯番乾旱地區的少數民族還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水利 工程——坎兒井。它是通過地下渠道引取滲入地下的雪水進行灌溉的水利設施,它最長可達20—30公里,可有效地防止輸水途中水分的蒸發。公元7世紀初,波斯人也建造了類似的地下水道。
中國1992年開工建造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兼有防洪、航運、發電和南水北調之功效,是至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如今,在世界上共有人工灌溉的土地近2億公頃,並有數億公頃的土地因水利工程而免受洪水之害。在非洲南部、埃及、以色列和中東其它地區,人工灌溉使昔日乾旱的沙漠和戈壁變成了茂盛的果園。
㈧ 什麼是農田水利工程,作用是什麼
農田水利工程形式眾多,包括水源工程、渠道建築、小型泵站、具有排水服務的河道工程等。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業的命脈,為農業生產提供堅實的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好壞決定了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佛柴泵業(生產農用軸流泵、自吸泵)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