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陳爐古鎮旅遊公路工程

陳爐古鎮旅遊公路工程

發布時間:2021-08-14 15:28:03

① 游陳爐古鎮,的作文,要自己寫的。

純手寫,先採納

② 我要從西安去銅川的陳爐古鎮,在哪坐車,需要多少錢和多長時間

從西安火車站旁的汽車站或城北客運站乘發往銅川長途車,在銅川轉乘去陳爐古鎮的中巴車。

③ 陳爐古鎮的景區

陳爐古鎮景區
陳爐鎮位於銅川市東南15公里處,因「陶爐陳列」而得名,又因陶瓷而興盛1400餘載,成為明代以來西北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有「東方古瓷鎮」之美譽。
陳爐鎮是北宋名窯耀州窯的直接承襲地,繼承了它的生產工藝,創造了民間陶瓷產品的新天地,形成了包括周圍立地坡,上店等村鎮的又一龐大的瓷業基地,明代設鎮,陶業發達,以「爐山不夜」美譽列古同官八景之一。爾後,煙火不絕,綿延至今。是國內和世界上難能一見的規模最大的古陶瓷窯場。在此可以看到明清以來原始的制陶場景。山中取料,手挖車推;泥池陳列,明亮如鏡;手工作坯,轉輪就制;馬蹄窯燒成,幾無改進。制陶場區瓷瓦堆積如山,滿山遍野,俯拾皆是。展覽館藏品豐富充盈,收集了歷代的陶瓷精品,集中展示。匠工居處,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紅磚砌就,寬敞清潔;盆罐壘牆,瓷片鋪路,古樸別致。鎮區四堡高聳,遺跡猶存。地高氣爽,更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
陳爐三大窯場總規劃規模合計近20平方公里,發現陶瓷燒造區34處,其中陳爐窯場12處。今陳爐鎮區旅遊景區規劃范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樑為界括進地域,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景區總體地形似一口大盆,四堡及四周山樑為「盆沿」,溝谷底地為「盆底」,四周山地中部坡勢稍平緩處居民區和生產活動密集區為「盆幫」。
在千年的瓷業發展歷史過程中,陳爐古鎮積淀了濃厚的陶瓷文化。古窯場遺跡遍布鎮區,罐罐壘牆、瓷片鋪路以及層層疊疊狀如蜂房的民居構成了陳爐古鎮獨特的富有油畫效果的古鎮風貌,民食民膳和民俗風情也是自成體系,二十世紀陶瓷工業遺產與故窯場遺跡古今交織,瓷坊陶吧星羅棋布,古老耀瓷製作技藝仍在眼前展現。這些,都吸引著廣大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界人士和廣大中外遊客來此考察參觀。這是一個能滿足各個不同文化層次、雅俗共賞、各得其樂的理想休閑旅遊目的地。
四大金字招牌
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是陳爐古鎮諸多榮譽稱號中目前最為耀眼的四塊金字招牌。
陳爐八景
明清之際,全國各地都有當地的八景,當時的「同官(即今銅川)八景」之一爐山不夜便是反映當年陳爐瓷業的興盛狀況。清代陳爐也有「陳爐八景」,一直流傳至今。所反映景觀有的已不存在。
陳爐八景(當地歌謠·清代)
爐山不夜第一景,
泥池水鏡陶容生。
石罅玉柱豐年兆,
層洞錯雜宛花城。
四堡撐天遙相望,
周陶宗古迤長興。
古剎密集瓊雲護,
煙霞彩屏話丹青。
詳解:第一景,爐山不夜。指當年陳爐窯場瓷業興盛,爐火晝夜不熄。陳爐瓷業燒造規模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此景今已不存,古鎮景區專管部門正在策劃用現代科技再造恢復這一景觀。「泥池水鏡陶容生」,指當年為制瓷用泥量大,泥池多,總體規模宏偉。今古泥池遺跡猶在,保存完好,可看出當年盛況。「石罅玉柱豐年兆」,指陳爐方泉,常年流水不斷,地勢背陰,天寒結冰,似玉柱懸掛石罅。今方泉仍在,景觀不減當年。「層洞錯雜宛花城」,指陳爐民居特點。陳爐舊民居都是窯洞,皆依「盆幫」而建,上邊一家的院落是下邊一家的窯頂。群居成片,遠看層層疊疊密如蜂房,又如花城。「四堡撐天遙相望」,指陳爐四周山樑上的四堡:北有北堡,西有崔家堡(又稱西堡),南有南堡,南堡的西邊永受村頂是永受堡。這四堡都是明代修建,形成遙相呼應之勢,四堡遺址今猶在,基本可見當年景觀風貌。「周陶宗古迤長興」,反映當年陳爐制瓷技藝源遠流長,從創燒之年一直流傳不衰。今此景可用陳爐西社窯神廟代替,西社窯神廟相關記載最能反映陳爐制瓷年代之久。西社窯神廟雖毀壞嚴重,但舊址仍在,可恢復建設。「古剎密集瓊雲護」,指當年陳爐廟宇眾多,今大多不存,最著名的清涼寺遺址還在。「煙霞彩屏話丹青」,指的是陳爐獨特的罐罐壘牆民居風格,家家戶戶都用燒瓷廢棄的裝燒匣缽或瓷罐等壘成院牆,密集成片,遠看好似一幅優美的丹青畫卷。此景今日仍在,且是目前最為眾多遊客嘆為觀止的古鎮景觀,堪稱陳爐一絕。
管理機構
陳爐古鎮遊客服務中心與耀州窯陳爐窯址文管所是一個機構,是目前陳爐古鎮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開發服務管理的專門機構,熱忱歡迎廣大旅遊愛好者前來古鎮參觀休閑。
為了加快陳爐古鎮的旅遊開發和建設步伐,2010年已經成立陳爐古鎮景區管理委員會,屬銅川市印台區政府派出機構,負責陳爐古鎮的旅遊開發和建設。同時成立了陳爐古鎮景區旅遊開發公司,加大項目策劃包裝、宣傳營銷及招商引資力度。

④ 銅川陳爐古鎮37坐的大巴車能上去嗎

從西安火車站旁的汽車站或城北客運站乘發往銅川長途車,到銅川汽車站下車後,背對汽車站往自己右手邊走,一直沿著路走,大概不到2站路的距離,就能看到一個岔口,在岔口的右邊有涵洞,那地方叫洞子口。

⑤ 陳爐古鎮好玩嗎

從銅川王益區火車南站過涵洞向山驅車十多公里,就到了中國陶瓷古鎮---銅川陳爐鎮。宋代,中國瓷業蓬勃興起,北方形成了"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四大窯系。這四大窯系以其精湛的工藝、精美的產品而享譽華夏,暢銷海外,被譽為中國北方的四大名窯。陳爐窯場是古耀州窯的繼承和延續,是耀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陳爐因"陶爐陳列"而得名。陳爐窯將耀州窯的爐火傳承至今已有1300餘年,是唯一連續燒造從未斷燒的耀州窯系窯爐,是活著的耀州窯,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

景點信息
地址:銅川印台區東南15公里的山巔上
門票:不收門票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交通:建議坐火車到西安,下車後在對面「西安汽車站」坐去往銅川的長途車。每天6:00至20:30,每隔15分鍾一班,走「西銅高速」,約1個半小時到達,票價23.5元。也可以打車到銅川,約200—300元。
到達銅川後,在印台區(老市區)坐公交車前往陳爐鎮,約有30公里路。當地交通不算發達,沒有「線路」的概念,一定要瞅准公交車的目的地再上車。
聯系電話:0919-3185751 3185750(銅川市文物旅遊局)
投訴電話:0919-3185751
景區官方網站:無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鎮上有衛生院;銀行、醫院、加油站在銅川市區有。
住宿:吃住最好在「陶家樂」(類似「農家樂」,當地人以制陶為生,不耕農,因此叫「陶家樂」),鎮子里有十幾家。也可以住在當地人家裡,都是窯洞,地方寬敞,好招待人,別忘了吃當地最有特色的「餄」。 參考價位一天30元左右。

陳爐古鎮方位示意圖


景區相關資料
陳爐是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交界的一個鄉土小鎮,也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民窯--耀州窯的延續者。陳爐的窯火從被點燃的那一刻開始,至今已綿延燃燒了1400餘年,創造了在一個地方窯火相續不斷,燒制陶瓷的最長紀錄。時至今日,陳爐的陶工們還用著代代相襲的最原始的工藝做著手中的"玩意兒",可以稱得上是考察古陶瓷生產的活化石、活標本。
據考證,陳爐早在唐代就已經爐火熊熊。宋元以後,更成了延續生產耀州窯的惟一窯場。千百年來,民窯蜂起,瓷業興盛,爐火相延,傳統的制瓷手藝代代相傳,陳爐造就了中國陶瓷史話上的一個奇觀。一些人更是將陳爐稱為"東方古陶瓷生產的活化石"。

"穴居"的小鎮
從"煤都"銅川市東南川口的"涵洞口",乘車爬坡,向著東南方向走上大約45分鍾的工夫,再閃過一個山嘴,就到了小鎮陳爐。
在這方圓幾十里的黃土地上,陳爐算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群山圍抱之內,山峁起伏之中,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窯洞和窯爐。紅磚砌成的窯洞,在夕陽的照耀下,就像一座座紅色的堡壘,襯著雪白的牆面、焦黃的土地,彷彿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畫。
這里的人大多延續著祖先"穴居"的生活方式,就像《詩經》中所描述的那樣--"陶覆陶穴"。其實早在六七千年前,在距離這里不遠的半坡,猿人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陶窯生活。如今你還能在半坡猿人遺址中找到6座中國最古老的陶窯。
站在幾百米長的陳爐街道上,你能將整個小鎮一網打盡。依坡而築的窯洞,錯落雜處著不同大小、不同款式的煙囪和瓷窯。陳爐也因為這種"陶爐陳列"的景觀而得名。
走在彎曲的巷道中,更像是穿行在歷史的時光隧道里。道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眼看著前面已經無路可走,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繞過一戶人家的院牆,寬寬的街巷又出現在眼前。有時候,看著明明是條大路,卻一不留神摸到了人家的院子里。忙不迭地道歉、打問,你看到的卻是一張瞭然於胸的笑臉。
走多了,就知道了。沿著一條道兒走下去,往上,通往山頂人家;往下,通向溝底的陶工小院兒。但無論你去哪,迎接你的永遠是那淳淳的笑,朴實的招呼。一聲"來了",就直接邀請你到他家的窯里做客,沏茶遞水,忙個不停。全然沒有城市人的戒備和生疏。
站在陶工的院里,腳下踩的往往是人家的屋頂。下面鄰居家的一舉一動,能讓你一目瞭然。在陳爐最有意思的就是你能經常能看到,下面人家的媳婦和屋頂上的人家拉家常。

古老的手工陶藝
古鎮人家世代制瓷,幾乎人人都是制瓷的民間藝術家,家家都是制瓷世家。直到現在,這里仍然沿用著古老的制瓷工藝。隨便走進一戶人家,正在忙著拉坯的陶工很可能用的還是祖輩上傳下來的手法和工藝,使的說不定還是他爺爺的陶車。惟一不同的是,如今手動的窯車已經改成電動的了。
陳爐最缺的是水,最不缺的就是那做瓷的坩子土。千百年來,祖祖輩輩都是向這塊土地討生活。一討,就討了上千年。那炎炎的窯火也就千年如一地照亮了陳爐的歷史。
陳爐鎮地處關中平原向陝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質上講,屬沉積岩地帶,儲藏有大量的瓷土原料及釉葯原料,還有大量的煤、石灰岩等礦產資源。從一些坩土礦的堆積斷層觀測判斷,坩土層厚度薄者數米,厚者多達數十米,有的就是一座坩土山,原料儲藏量之大可見一般。豐富的資源為陳爐的瓷業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陶工們把山上的坩子石取回來,砸碎、篩細,和成泥,揉一揉,放在悠悠旋著的轉盤上,隨意拉成各種器物的雛形。一會兒,盆罐瓶壺各色家什的器物坯件,就會出現在你面前。
隨便走進一戶人家,挨著門的一準是火炕,火炕的一端連著窯洞里僅有的一扇窗戶,另一端連靠著灶台,屋裡擺放著簡單的傢具。很多人家的窯爐就設在一進門的旁邊。地方寬敞的,乾脆將窯爐建在大門外的空場上。其實陳爐人家的這種居住樣式,和早先陶工們的勞作是分不開的。早先,瓷坊基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陶工們大都以窯爐為中心。在"爐山不夜"的時代,為了節省時間,方便制瓷、燒瓷,他們就吃住在窯爐邊兒上建的坯房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陳爐人今天的居住形態。
與景德鎮的行業細化不同,在陳爐,每個家庭都是一個獨立的手工作坊。因此,陶工必須是十項全能,從頭道工序的原料加工,到出窯燒出成品,要每道工序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陳爐的陶工一般分為三種。
一種是專門做碗的,當地稱為碗窯。最典型的就是在關中常見的"耀州大老碗"或者叫"海碗"。最大"耀州大老碗"的直徑有25厘米,能夠盛2.5升的水。民間常用來盛面或者是待客用的碗都要比這小一號。現在,陝西一帶,無論是賣羊肉泡饃、水盆羊肉、葫蘆頭等小吃的飯館,還是農家場院,到了開飯的時候,使的都是這種小一號的大碗。那場景讓初來乍到的人著實會嚇上一跳!一種是專門做大缸、盆、罐的,當地稱為瓮窯,燒制的主要是家裡用的大件。還有一種是就是專門做茶壺、花瓶、尊缽等雜器的,也叫黑窯。在這三行里,做黑窯的難度最大,技術要求也最高。在陳爐,這三行互不相擾,各自傳世後代,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三行不亂"。
瓷器做好之後,就由富平來的"發客"買走。"發客"們到陳爐買瓷器,買誰家的瓷器就吃、住在誰家。挑選好瓷器,僱傭專門的腳戶用騾子馱出山去,運到耀縣,然後再轉發往各地。 按照舊時的規矩,運走瓷器的當時並不用付錢,到了年終一起結賬。陶工要是平時沒有做瓷器的錢了,"發客"就會給上個三五百塊,年終一起結算。買賣雙方憑的全是信譽,根本不必簽什麼合同。

"罐罐壘牆牆不倒"
陳爐最金貴的是窯泥,最富餘的是廢棄的陶具。當地人就地取材,將那些廢棄的"匣缽",用來砌窯、壘院牆、鋪路、加固護坡……。因而在窯爐與窯爐之間、院落與院落之間、路與路之間豎起了一道道的"罐罐牆"。隨便哪裡都能看到將一頁頁"匣缽"碎片豎栽在地下鋪就的小路。
匣缽其實是一種裝瓷坯的東西,曾經是陶瓷裝燒技術的一項重大革新。它的出現使燒制中的瓷器釉面避免受到煙塵的直接熏染,從而提高了瓷器的質量。匣缽最早出現在唐代,一直沿用至今。
匣缽使用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更新,否則就會因為體酥而倒窯。所以被更換下來的匣缽,因為其堅硬、體輕的特點成了陳爐人眼中的寶貝。
陳爐地處山坡,三面環山,少平地,運輸不便。加之山石體質,也增加了打窯洞的難度。於是當地人就把篩洗陶泥剩下的粗料,脫成磚坯,再經過煅燒,做成類似耐火磚的紅磚,用來箍窯建舍,既耐用又實惠。但是紅磚窯洞的抗壓能力有限,上面的住戶無法修葺院牆。這時廢棄的匣缽和瓮、罐就成了壘牆的最佳材料。於是,陳爐的家家戶戶都有了這紅黃相間的罐罐牆。講究的人家,拉來白灰,厚厚的抹上一層雪白,在朗朗的晴天下,白得刺眼,亮得耀目。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刻,放眼望去,滿坡的紅與白煞是醒目、養眼,整個陳爐的三面坡就是一幅暖色調的油畫。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煙筒也是就地取材,或用粗瓷管,或是底兒上打了洞的水缸,或者乾脆就用鏤空的花瓶,頂不濟也是用燒窯後報廢的匣缽砌成。
青瓷國寶"倒流壺"的傳奇
陳爐作為北方民用瓷的主產地,所所生產的瓷器多以日用瓷為主,舉凡生活中需要的杯、盤、碗、盞幾乎一應俱全。只有少量的私人瓷坊在仿製一些工藝要求較高的仿古瓷、工藝瓷。 在李家瓷坊,老陶工李升科讓我們參觀了他家這些年仿製的耀瓷精品。老李以前在耀州窯博物館工作,專門從事瓷器的仿古復制。1998年退休後,自己開了瓷坊,專門進行瓷器的復制。按照陳爐人的說法,老李家應該是做黑窯的。而窯洞里,一件件造型"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的耀州青瓷,確實讓我們大飽了眼福。
一隻杯中有個龍頭的青瓷酒杯,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公道杯"。據說它能檢驗出一個人是否貪杯。原來這個酒杯的奧妙之處在於杯中的龍身上有一暗洞。倒酒時,只要不超過此洞的水平線,那就是一杯美酒。倘若有貪杯者,將酒倒過這條線,酒就會從杯底兒漏出,一滴不剩,以示懲戒,故名"公道杯"。

坯房中,幾名女工正在往壺身刻畫圖案。坯架上,整齊劃一地擺滿了製作完成的"倒流壺"的半成品。說起"倒流壺"的發現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 1968年陝西省彬縣城關鎮的一個農民無意中挖出了一個瓷壺。1982年,他的親戚高立勛回鄉探親時,見到了這個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紋的瓷壺,覺得這個東西大有來歷就送到了陝西省博物館。後來經過專家鑒定,確認這是北宋時期的成品,並根據壺身所繪的罕見的鳳凰紋飾,認定它是一件貢品。至今這件宋代刻花青瓷倒流壺是發現的惟一一件耀州青瓷絕品。至於它怎麼會流落民間,埋藏地下,時至今日,還是個未解之謎,無人知曉其中的玄機。
倒流壺的壺身高19厘米,腹徑14.3厘米,底徑7.5厘米。通體施以橄欖青色釉,釉下刻有裝飾效果強烈的刻花圖案。壺蓋與提梁、壺身連成一體。提梁造型為一卧狀的鳳凰,作展翅飛翔的姿勢。讓人稱奇的是壺流(出水的壺嘴),其造型是一隻側身卧伏的母獅,四肢趴地,倒仰著頭,獅口張開,被巧妙地用做壺嘴的出水口,構思十分奇巧。有趣的是這頭母獅腹下還有一頭幼獅,正在吸吮母乳。母子兩獅的神態刻畫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件國寶不僅造型獨特,裝飾華美細致,更為獨特和吸引人的是它壺內結構復雜,有著巧奪天工、出人意料的設計。
倒流壺的壺底有一個梅花形狀的孔,需要往壺里灌水的時候就把壺倒過來,把水就從壺底的梅花孔注入,直到壺嘴兒往外流水了,就表示灌滿了。最奇怪的是等灌滿水把壺身正過來的時候,水卻絲毫不會流出來。喝水的時候只需要把壺嘴稍稍下傾,水就從壺嘴中流出來了。其實倒流壺的奧秘在於壺中有一個長長的注水管,只要壺中水的高度不超過它,水就不會從梅花孔中流出來。所以雖然倒流壺底部有孔,但卻能滴水不漏。
倒流壺在造型、藝術、科技方面均屬一流的珍品,成為現存耀州窯出土古瓷中的代表性器物。到了上世紀90年代,銅川地區開始有作坊復制倒流壺。

獨特的敬窯神與眾神膜拜
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祖師爺。曲藝行里敬唐明皇,木匠行里拜魯班,讀書人祭孔子。手藝人吃飯穿衣、開工都不會忘記賜給他們飯碗的創始者。
陳爐的人也祭著他們的窯神。有意思的是,陳爐的窯神不只一個,而有三位。據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窯神廟記》:"窯神廟肇自明崇禎",廟中祭祀的窯神分別"曰炎帝,曰老君,曰雷公"。
至於為什麼會有三個窯神,沒幾人能說出道道來。據當地老陶工說,陳爐人對神的崇拜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只要能保佑我窯場興旺發達,燒出好瓷器,來者不拒,陳爐人都給以應有的頂禮膜拜。陳爐人在對神明的崇拜,實際上就是眾神崇拜。這就是為什麼陳爐在歷史上曾是古剎林立,廟宇眾多了。
陳爐還有一種用鐵鏈拴窯神的風俗。
據說陳爐原來有座窯神廟,裡面供著舜帝爺。因為舜帝爺曾教人制陶,給了陶工一個吃飯的行當,所以當地人將舜帝爺奉為窯神。與全國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陳爐人稱為"爺"的這位神,竟被本地人用鐵鏈拴了起來。據說是這位舜帝爺脾氣不好,陳爐人怕爺跑了。而且舜帝爺是帝王,拴住了他,也就拴住了諸神,他們會鼎力相助,以保窯場興旺。
陳爐的民間傳說,正月二十是窯神的生日。屆時,為了取悅窯神以及眾位神靈,各社都會殺豬宰羊,置辦豐盛的祭品,讓這些"爺們"吃飽喝足,穩下心來,保佑窯場的興旺。
此外,陳爐的東三社、西八社等各社,還在大街小道舉辦豐富多樣的社火表演,娛樂眾神仙,讓窯神高高興興地過生日。這一天是陳爐的重大節日,各社准備的旱船、芯子、秧歌等節目紅紅火火,既娛了神又樂了人。
耀瓷王國--陳爐的前生、今世
陳爐作為耀州窯一脈單傳的製造基地,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陳爐的制瓷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唐代。那時候就已經有了"爐火膛里翻火焰"的記載。
元代後期,陳爐窯的燒造規模及制瓷水平就已經趕上並超過了同時期的耀州窯黃堡窯場,耀州窯的生產中心逐漸向陳爐地區轉移。此後陳爐窯逐漸發展成為黃堡耀州窯的繼承和替代者,繼而成為元、明、清時期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制瓷窯場和瓷業生產基地。產品曾暢銷陝、甘、青、寧及河南、山西等省區。
經考古學家確認,陳爐的耀州古窯共分14個陶瓷燒造區,並以陳爐鎮為中心,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呈帶狀分布。
在人們的印象中,西北地區只有耀州窯,而至今爐火不滅的只有陳爐鎮。

耀州名瓷
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窯之一。以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為中心,包括周邊的陳爐鎮、立地坡、上店、玉華宮、耀縣等窯場。因為銅川舊稱同官,宋時屬於耀州,所以後人將這一窯系,統稱為耀州窯。
耀州窯,唐代創於同官縣黃堡鎮(今銅川市郊)。早期燒瓷品種多樣,後經多方探索,中晚唐時青瓷產品日增。進入五代和北宋,躍為國內名窯名瓷,成為我國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是耀州窯的鼎盛時期。窯場在制瓷工藝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創造。所燒制的青瓷器,造型"巧如範金"優美精緻,瓷釉"溫溫如也"、"精比琢玉",再配有犀利灑脫中兼有圓活多變的刻花,以及豐富多樣化且生動感人的紋樣圖案。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產品,是在晶瑩碧綠的釉下顯現出一幅幅多層次、多色調的優美畫面,在清新典雅中透出灑脫豪放的藝術格調。由於質地及紋飾的精美,耀州瓷成為地方向朝廷常年例貢的貢器。
耀州瓷的釉色品種有青釉、姜黃釉、黑釉、醬釉、茶末釉、青白雙色釉、香黃釉、黑釉青花、白地黑花、鐵銹花、紅綠彩瓷等。器件以碗、盤、盆、罐、瓶、盒、燈、爐等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另有一些陳設器、供器、瓷雕等。器件造型多變,裝飾手法多樣,堪稱一絕。
宋代耀州窯的嫻熟而獨特的刻花與印花工藝,影響了耀州、陝西省以及全國的一批窯場的制瓷工藝,更使其成為一個自成瓷窯體系的北方名窯,與著名的五大窯系定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齊名。

⑥ 銅川市陳爐古鎮有啥好玩的

從銅川王益區火車南站過涵洞向山驅車十多公里,就到了中國陶瓷古鎮---銅川陳爐鎮。宋代,中國瓷業蓬勃興起,北方形成了"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四大窯系。這四大窯系以其精湛的工藝、精美的產品而享譽華夏,暢銷海外,被譽為中國北方的四大名窯。陳爐窯場是古耀州窯的繼承和延續,是耀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陳爐因"陶爐陳列"而得名。陳爐窯將耀州窯的爐火傳承至今已有1300餘年,是唯一連續燒造從未斷燒的耀州窯系窯爐,是活著的耀州窯,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


景點信息

地址:銅川印台區東南15公里的山巔上
門票:不收門票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交通:建議坐火車到西安,下車後在對面「西安汽車站」坐去往銅川的長途車。每天6:00至20:30,每隔15分鍾一班,走「西銅高速」,約1個半小時到達,票價23.5元。也可以打車到銅川,約200—300元。
到達銅川後,在印台區(老市區)坐公交車前往陳爐鎮,約有30公里路。當地交通不算發達,沒有「線路」的概念,一定要瞅准公交車的目的地再上車。
聯系電話:0919-3185751 3185750(銅川市文物旅遊局)
投訴電話:0919-3185751
景區官方網站:無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鎮上有衛生院;銀行、醫院、加油站在銅川市區有。
住宿:吃住最好在「陶家樂」(類似「農家樂」,當地人以制陶為生,不耕農,因此叫「陶家樂」),鎮子里有十幾家。也可以住在當地人家裡,都是窯洞,地方寬敞,好招待人,別忘了吃當地最有特色的「餄」。 參考價位一天30元左右。


陳爐古鎮方位示意圖

耀州名瓷
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窯之一。以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為中心,包括周邊的陳爐鎮、立地坡、上店、玉華宮、耀縣等窯場。因為銅川舊稱同官,宋時屬於耀州,所以後人將這一窯系,統稱為耀州窯。
耀州窯,唐代創於同官縣黃堡鎮(今銅川市郊)。早期燒瓷品種多樣,後經多方探索,中晚唐時青瓷產品日增。進入五代和北宋,躍為國內名窯名瓷,成為我國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是耀州窯的鼎盛時期。窯場在制瓷工藝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創造。所燒制的青瓷器,造型"巧如範金"優美精緻,瓷釉"溫溫如也"、"精比琢玉",再配有犀利灑脫中兼有圓活多變的刻花,以及豐富多樣化且生動感人的紋樣圖案。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產品,是在晶瑩碧綠的釉下顯現出一幅幅多層次、多色調的優美畫面,在清新典雅中透出灑脫豪放的藝術格調。由於質地及紋飾的精美,耀州瓷成為地方向朝廷常年例貢的貢器。
耀州瓷的釉色品種有青釉、姜黃釉、黑釉、醬釉、茶末釉、青白雙色釉、香黃釉、黑釉青花、白地黑花、鐵銹花、紅綠彩瓷等。器件以碗、盤、盆、罐、瓶、盒、燈、爐等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另有一些陳設器、供器、瓷雕等。器件造型多變,裝飾手法多樣,堪稱一絕。
宋代耀州窯的嫻熟而獨特的刻花與印花工藝,影響了耀州、陝西省以及全國的一批窯場的制瓷工藝,更使其成為一個自成瓷窯體系的北方名窯,與著名的五大窯系定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齊名。

⑦ 誰有電視劇陳爐古鎮百度雲

我在外面等你們了、一定可以做到最簡單也最

⑧ 求電視劇(陳爐古鎮)(股份農民)(愛情築夢師)全集資源誰有嗎

http://so.youku.com/search_top/id_74.html打開這個網址在電視劇裡面找找看

與陳爐古鎮旅遊公路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