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專業特色
根據我國水資源的特點和社會需求,該專業注重培養具有較寬厚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強化專業實踐,注重全能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潛力。該專業已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城市園林灌溉技術、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農業水土環境、城市水利工程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特色,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擇業競爭能力及較寬的就業適應能力。
⑵ 農業水利工程的專業發展
從國際總體趨勢上看,農業節水發展的重點已經由輸水過程節水和田間灌水過程節水轉移到生物節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節水系統的科學管理,並重視農業節水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密切結合,這也代表了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在雨水集蓄利用方面,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不斷注入該研究領域。現代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智能決策系統、工程設計軟體等先進技術已成為集雨工程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現代集雨工程要求其集流方式和材料不但要具有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特點,而且正在向新型方便、綠色環保無污染的方向發展。HEC土壤固化劑、高摻量粉煤灰、有機硅噴塗型高分子化合物、草皮苔蘚等極可能成為性能優良的新型集雨材料。在窖體設計上,將發展不同規格的可移動窖體系列產品;在技術的應用上,更加註重水環境的協調平衡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利用雨水或分散的零星水源的行走式節水機具將朝著標准化、系列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
稅費改革後,農田水利成為農村公共物品問題研究的熱點。在討論農田水利制度安排中,多數研究者側重於制度的效率而對制度的其他方面關注不夠。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不同區域,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作物類型存在很大差異,因而對水利有不同的需求。同時,中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且農村人口占據全國人口的大多數,農田水利供給關繫到農村社會穩定和國家的糧食安全。這就意味著,人們在設計農田水利制度時不能僅僅局限於制度的效率,而必須將視野拓寬到中國的特殊國情中,在細致考察農田水利基本前提的基礎上來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田水利制度。
⑶ 品學論文網農業水利工程學士畢業論文
有具體的題目要求么,我幫你完成。
⑷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發展前景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是以水文學和水力學及工程力學為基礎,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調節農田水分狀況和改變區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災害,科學利用水資源,為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生態環境服務的綜合性學科。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以及水危機的日益加劇,我國的農業水利工程學科已經由過去的以農業生產服務為中心內容,擴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綠地灌溉、城市污水處理及防洪、城市噴泉設計、跨流域調水、水利現代化、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等諸多領域。由於水資源總量有限,城市和工業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決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水危機中將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⑸ 農田水利的論文
廣西農田水利現狀及發展對策
摘 要:廣西人多耕地少、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繁,這些區情決定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在全區農業生產和
經濟社會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調查廣西農田水利工程現狀的基礎上,深入細致地分析了廣西農田水利工程
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推動廣西農田水利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田水利;體制改革;水費徵收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簡介:陳發科(1964-),男,高級工程師。
廣西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
周山地圍繞,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盆地邊緣多缺口,
桂東北、桂東、桂南沿江一帶為谷地。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
和石山為主,間以河谷平原、盆地,據統計,中山、低山、丘陵和
石山面積約占廣西陸地面積的70.8%。廣西地處低緯度地區,
南臨熱帶海洋,西、西北接雲貴高原,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屬亞
熱帶季風氣候區,受海洋暖濕氣流和北方變性冷空氣團的交替
影響,夏季時間長、氣溫高、降雨多,冬季時間短、天氣乾暖。廣
西境內多年平均降雨量1 537 mm,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 000~3 000 mm之間,降雨分布很不均勻,形成南、北部多,
東、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的降雨分布。由於地形起伏和大氣環
流的影響,降雨時空分布極不均勻,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
全年總降雨量的70%~85%,形成春秋易旱、夏澇冬乾的特點。
因此季節性缺水與區域性水旱災害時有發生。
廣西是以農業為主的省區,農業的發展對促進全區經濟的
增長及社會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深入細致地分析廣西農田
水利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指導農業灌溉理論研究和技術
推廣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1 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農田水利工程現狀
廣西現有灌溉面積在2萬hm2以上的大型灌區11個,
0.07~2萬hm2的中型灌區276個,6.67~66.67 hm2之間的
灌區(片)40 627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68處,總設計灌溉面
積200.9萬hm2,有效灌溉面積151.9萬hm2,佔耕地面積的
59.4%,旱澇保收面積110.3萬hm2,佔耕地面積的43.1%。
廣西現能用於灌溉的渠道總長度147 979 km,已進行防滲配套
的渠道總長度27 832 km,目前仍保持完好的渠道長度17 269
km,占渠道總長度的11.7%。廣西現有灌溉泵站抽水設備
11 446台,裝機功率29.76萬kW,正常運行的8 239台,完好率
為72.0%,渠系建築物175 762座,正常運行的87 056座,完好
率為49.5%。全區灌區管理單位共有職工12 575人,具有初
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1 801人,僅占職工總人數的14.3%。
1.2 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水庫病險隱患較多。廣西農田水
利工程大多興建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工程為邊勘測、
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由於受當時資金、建材和技術條
件的限制,工程建設標准低,質量差。經過數十年的運行,不少
水利工程因維修經費不落實,管理不善,老化失修,工程不可避
免地出現老化和損壞,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隱患。根據2007
年上半年水庫安全狀況普查結果,廣西目前仍有病險水庫
1 876座(占水庫總量的42.8%),這些水庫只能通過限制蓄水
或騰空庫容來確保度汛安全,因此受到影響的農田灌溉面積約
8.67萬hm2。此外,由於渠道坍塌、附屬建築物老化、損壞、淤
積、滲漏等原因,全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2,且灌溉保證率
持續下降。
(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灌區服務功能嚴重退化。
廣西現有大型灌區渠道防滲率為12.8%、中型灌區渠道防滲率
為16.6%、小型灌區渠道防滲率為10.5%,與《節水灌溉技術
規范》要求的大型灌區渠道防滲率不低於40%、中型灌區渠道
防滲率不低於50%、小型灌區渠道防滲率不低於70%的標准
相差甚遠。全區採用噴灌、微灌技術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控制
的灌溉面積0.81萬hm2,僅佔有效灌溉面積的0.5%。灌區灌
溉服務功能嚴重退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農業
發展的需要。
農田水利工程投入嚴重不足。雖然近幾年,中央及地
方各級財政加大了農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力度與國民經
濟增長的幅度不相稱,例如:2005年廣西財政收入470億元,比
2000年增加250億元,「十五」平均增幅16.4%,同期水利建設
投入由2億元增加到2.4億元,平均增幅4%左右,明顯低於財
政收入的增長速度。2005、2006年廣西財政每年投入農田水利
工程的資金約為2億元,僅占自治區財政收入0.36%,全區大
部分市縣財政較困難,對農田水利的投入極為有限,配套補助
資金基本不到位或標准較低,下達的農田水利建設計劃無法按
時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兩工」,2004年農民投工建
設和維護農田水利設施已不足0.2億個工日,較1995~2000
年平均每年投工減少近1億個,僅此一項每年減少農田水利投
入10億元以上。村內事務實行「一事一議」後,農村基層政府
組織農民興修水利的能力削弱,部分農村開展小型水利基礎設
施建設出現了「事難議、議難成、成難辦」的現象,加上全區勞務
輸出量大,留守農村的勞動力嚴重不足,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
設及管護受到較大的影響。據2007年調查統計,廣西0.07~2
萬hm2灌區共276處,需要更新改造資金46億元,萬畝以下灌
區(片)4.06萬個,需改造資金74億元,資金缺口非常大。
(4)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責任難落實。農村實行家庭聯產
承包責任制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逐漸退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和管理的主體地位,農田水利工程的歸屬不明確,管理責任不
落實,農民的分散經營和農田水利設施集體受益之間的矛盾日
益加劇。一方面,農民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缺乏水是商品
的意識,加之廣西降雨量較充沛,水資源豐富,農民節約用水,
有償用水的意識淡薄,習慣用「大鍋水」,只用不管。另一方面,
水管單位只負責斗渠口門以上的管理,斗渠以下的農田水利工
程長期無人管理和維護,渠道老化、淤積、損壞嚴重,有的甚至
已喪失灌溉功能。
(5)用水定價標准低,水費徵收困難。目前,廣西大部分灌
區仍沿用1988年制定的水費標准(每公頃172.5 kg稻穀),現
行水價僅占供水成本的35%左右。過低的水價對於用水者而
言,不易形成水資源商品屬性的觀念,在用水上沒有節約與效
益的鼓勵,對水管單位而言,造成虧損經營,水利設施維護不
足,從而反過來影響灌溉供水服務,形成惡性循環。雖然自治
區物價局2004年出台了《廣西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
(桂價格字〔2004〕41號),對廣西農業供水價格制定了新的標
准,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徵收手段,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另外,
水費徵收形式由「以糧代收」改為與群眾的直接貨幣結算後,水
費徵收困難成為制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發展的新問題。根據
2006年統計,廣西農業用水水費平均收取率為37%,收取率最
高的為61%,最低的僅有3%,平均農業用水水費收取率比
2005年下降了9%,比2004年下降了16%,呈逐年大幅遞減趨
勢。水費難以徵收,導致水管單位收入無法得到保障,難以維
持正常的運行管理。
2 農田水利工程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2.1 拓寬投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
貫徹2005,2006,2007年3個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切實加
大公共財政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農田水
利工程投融資政策研究和機制改革,努力建立「政府投資、政策
籌資、社會集資、企業融資」的多元化投融資新機制,拓寬投資
渠道,保障廣西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按時足額到位。
具體措施:①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投入,努力穩定並擴大中
央農田水利資金對廣西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力度;②加大各級
地方財政投入。各級地方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
府關於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實施意見(桂政辦發〔2005〕
140號)切實承擔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責任,建立穩
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納入年
度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特別是市、縣兩級財政的投入;③整合
各部門農田水利建設資金,農田水利建設投入規模大,投資主
體多,發改、財政、水利、國土農業等有關部門都有專門資金,如
果不能有效的整合各部門的資金,形不成合力,資金難以充分
發揮效益;最後,拓展社會、企業和群眾投入,採取有力的措施
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設,投入的主體
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其他的經濟組織,投入的工程可以是經
營性工程,也可以是非經營性工程,只要是符合有關規定和農
田水利規劃,不改變工程的性質和用途,不降低服務標准和質
量,只要是有利於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發展,有利於提高農業
綜合能力,有利於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水農業的形成,就應
當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有效的政策保護措施。
2.2 推進灌區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促進灌區可持續發展,建
議從如下方面開展灌區管理體制改革:
(1)核定灌區資產,明確灌區產權與管理責任。經過數十
年的運行與管理改革,不論是灌區資產還是灌區管理組織結構
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從根本上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特點的
灌區管理體制,應將明確灌區產權與管理責任,有效推進灌區
管理體制改革。首先,由專業機構對灌區資產進行全面核查,
劃分骨幹工程與田間工程資產,確定不同的責任主體。骨幹工
程產權定為相應級別政府所有,政府承擔對該部分資產的監督
管理責任,灌區管理單位(管理局或處)受政府委託或特許具體
經營與管理。斗(支)渠以下田間工程資產核定後,將產權移交
給農民用水戶協會或用水合作組織,由其負責工程的維護與管
理。產權劃分與管理責任通過立法予以明確,以保持其穩定性
與連續性。
(2)明確灌區管理定位,理順並完善灌區管理體制。為了
明確管理單位性質,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廣西各級政
府根據《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2002年45號文
件),將水管單位根據其承擔的任務和收益狀況分為純公益性
水管單位、准公益性水管單位、經營性水管單位進行了分類改
革,絕大部分管理單位完成了定性改革工作,但灌區骨幹工程
與田間工程之間的管理關系還沒有得到明確。因此,應根據不
同灌區特點,建立完善骨幹工程與田間工程分開管理又有機協
調的管理體制,促進灌區良性發展。
(3)增強用水戶或用水合作組織參與管理制度建設。出台
有關辦法,規范農民用水戶協會等群管組織的職責與權力,明
確用水戶協會的法律地位,規范協會的建立與(下轉第59頁)
56廣西農田水利現狀及發展對策 陳發科 黃 凱 韋海波 等
位。但從目前已有合作組織來看,這一主體作用發揮得不夠充
分。從建立過程看,幾乎所有農合組織都是針對專項資金項
目,在專項資金的「誘導」下和政府部門的「指點」下匆忙成立,
其中多數未到工商部門注冊,沒有法人地位,對村委會和水管
部門依賴太大[3]。這使水合組織對獨立地位和現實運作以及
今後發展的准備不足。在對其成員和管理者的訪談中,筆者明
顯感到他們對於組織的角色和未來發展都很茫然,也往往沒有
章程和發展計劃。從水合組織成員看,組織的管理者主要由村
幹部、原機務隊成員和部分項目承包者組成,而一般受益農民
很少,一般農民的參與機制缺乏。從運行與管理情況看,根據
2005年底保定市水利局對轄區農民用水組織情況的調研,用水
組織存在著服務內容單一、節水意識較差、沒有經費來源、管理
不規范、缺乏監督管理等諸多問題。因此,應加強農戶用水組
織建設,強化農民主體地位。
(1)明晰水合組織的法律地位。就性質來說,水合組織屬
於農民合作組織,應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規定,到工
商部門登記,取得法人地位,從而使水合組織的獨立運做,明晰
產權,自主經營獲得法律保障。
其次,培養用水戶自我建設、管理的自主意識。按照「政府
調控、農民參與」的原則,在政府的指導、扶持、授權下把部分管
理權力和責任移交給用水戶進行管理,讓用水戶以「主人」的身
份參與工程規劃、施工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的事務,強化農民
參與灌溉管理,提高農業用水的組織化程度。
(2)逐步加強和改善用水組織的服務范圍和服務水平,擴
大服務面積。重視對組織成員和負責人進行服務能力的培訓,
提高其對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與維護水平[4]。
(3)提高用水組織管理水平,落實管理責任制,注重提升組
織運行的質量。實現用水戶自己的自主選舉、監督和管理,要
使協會和村委會分離,這有利於村民用水權益的維護,有利於
水費收繳的公正、公平和公開。同時不斷探索和實踐新時期管
理模式,關注用水組織的實運行質量,謹防一哄而起,盲目追求
數量,不重質量。
4.3 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自籌資金的管理與監督
對於專項補助資金的使用,各級政府實行公開、透明、管理
規范的原則,但是在自籌資金使用上,目前尚無明確的資金管
理制度和硬性的資金審批、支付辦法,監督漏洞較多,力度弱。
賬、款往往都在負責項目建設的村幹部手中。如果村幹部秉一
顆公心,謹慎、節約地使用自籌的項目資金,發揮應有作用,否
則就有可能出現利用建設資金進行權利尋租、或侵佔、挪用資
金的現象。
為克服這些現象和可能出現的問題,應進一步嚴格執行
《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辦法》規
定,加強對村集體自籌資金的管理和監管,實行納入預算、建立
專戶、雙重復核,驗收審查制度。各建設單位支付資金時至少
要經過村幹部和用水組織管理者雙重復核,數目較大的要經過
主管該項目的縣水利局審核。在工程完工驗收時,自籌資金使
用是否規范合法也要作為驗收項目予以審查。同時村集體要
堅持將自籌資金使用情況向村民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從
而建立起一整套自籌資金監管辦法,使村集體自籌資金的使用
走上管理規范、透明、科學地軌道。 □
參考文獻:
[1] 張 范,李訓喜,嚴家適,等.完善民辦公助新機制全面推動農村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關於江蘇、安徽兩省農村水利建設的調研
報告[J].水利發展研究,2007,(7):24-30.
[2] 李梅華.我國農村小型水利設施融資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
2006,(5):12-13.
[3] 杜 傑,孫海燕.發展村級農民用水者協會實踐中的幾個問題
[J].水利發展研究, 2007,(9):35-37.
[4] 張 麗,陳凌健.當前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展問題探討[J].企業家
天地-理論版,2007,(10):172-173.
(上接第56頁) 運行方式,並制定灌區田間工程配套改造扶
持政策,幫助農民用水戶協會群管組織自主開展田間工程改
造,提高田間工程灌溉排水能力。
另外,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對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組織
建設與管理能力建設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與幫助,不
斷提高用水戶協會管理人員的素質與管理能力,並對用水戶協
會等群管組織的管理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以保障灌溉管理與用
水活動的規范和公平,實現田間工程管護與用水管理的有序良
性發展。
2.3 加快水費徵收制度改革
由於認識上的原因以及農民對水費承受能力有限等國情
的限制,在較長時期內灌溉水費不可能按供水成本收取,但為
了保證灌區順利運行,促進節約用水,建議將成本水價分為政
府補貼和用水戶負擔兩個部分。
政府補貼可採用多種形式,如將灌區管理人員工資納入財
政撥款、每年按一定標准投入運行維護資金等。用水戶負擔的
部分也應該根據灌區的水資源及作物種植結構等實際情況,積
極推行用水定額管理,實行「超定額累計加價」和「基本水價加
計量水價」的兩部制水價制度。同時,推行科學的分類水價,根
據國家有關政策,對不同的用戶,即區分農業用水、工業用水、
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實行不同的水價,按照「補償成本、合理
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進行核定水價,並報有關部
門批准後執行。
水費徵收由灌區管理單位委託基層管理站托收逐步改為
灌區管理單位(或供水實體)自行收取,並實行「水量、水價、水
費」三公開,向用水戶開具由政府有關部門監制的票據。同時,
要加強灌區管理單位(或供水實體)的自身建設,建立健全各項
規章制度,明確職責,精簡機構,提高服務質量,降低供水成本,
使灌區能盡快達到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
參考文獻:
[1] 劉正平.重慶市農業灌溉工程現狀及對策[J].中國農村水利水
電,2004,(6):5-6.
[2] 李學斌.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J].中國農村
水利水電,2003,(3):8-9.
[3] 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廣西統計年鑒[M].南寧:中國統計出
版社,2007:287-300.
59河北易縣小型農田水利「民辦公助」供給模式的特點與評價 李 杏 賈麗鳳 高 正 等
⑹ 農業水利工程畢業論文,如何選題
這個專業不好,我就是這個專業。
建議你選水源和灌溉類的題目吧
⑺ 農業水利工程就業前景,以及就業方向
農業水利工程,就業方向如下:
在水務、能源、交通、城建、環保等部門從事勘測、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技術經濟分析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國家各部委所屬的科研院所和環境監測部門,各專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環境保護研究和管理機構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水力學、氣象與氣候學及自然地理學等方面基礎理論、基礎知識;
2.掌握水文預報方案、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信息採集與處理、水資源評價、規劃與管理及水環境監測預報的設計方法;
3.具有從事工程規劃、勘測、設計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水文學、水資源學及水環境的發展動態;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⑻ 大家給我提供一份農業水利工程的論文2000-3000字的!謝謝大家 我急用
《節水地面灌溉技術的現狀及發展》 摘要:地面灌溉技術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灌水方法,水資源的匱乏將節水理念引入到了灌溉技術中。發展節水地面灌溉技術,提高各種水資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農業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目前灌溉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國內目前的地面灌溉技術現狀和灌溉措施,探討了新型的灌溉技術發展趨勢。 關鍵字:節水灌溉技術 我國目前普遍採用的灌水方法是地面灌溉,傳統的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格田淹灌、溝灌和畦灌,由於土地不平整,灌溉管理粗放,灌溉工程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水資源浪費很嚴重。隨著土地經營規模集約化的轉變,激光平地技術的應用以及大型農業機具的使用,地面灌溉在灌溉效率和灌溉均勻度兩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地面灌溉設計和管理中,計算機技術是輔助地面灌溉改進的有力工具。在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地面灌溉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田間閘管系統、水平畦田灌溉技術和渡涌灌溉技術等,水資源浪費現象有了明顯的改善。傳統地面灌溉技術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也得到巨大的改變,其中,耪細地面灌溉技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並進行了實地應用。近年來,我國也加大了對地面灌溉技術的關注度,專門成立課題針對先進地面灌溉技術進行跟蹤研究。 1. 我國地面灌溉技術現狀 隨著水資源緊缺問題的突出,提高灌水質量、改進地面灌溉技術正成為農業節水技術的核心部分。「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中納入了節水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針對水平畦田灌溉技術和渡涌灌溉技術,中國水科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中國水科院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結合國外先進技術,研發生產了田間柔性閘管,並積極推廣閘管灌溉技術;中國水科院與歐盟聯合進行項目研究,系統性地改進地面灌水技術。相對於國外的地面灌溉技術,我國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相關的技術研究需要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2. 地面灌水技術措施 由於人口眾多,水資源短缺,經濟水平較低,廣大農村地區的科技普及度不高,難以實現大面積推廣先進灌水技術,因此我國必須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里加大田間工程的建設力度,積極推廣節水地面灌水技術。 2.1平整土地,設計合理的灌水技術參數與溝、畦尺寸 平整土地是縮短灌水時間,節水增產和提高灌水質量、灌水勞動效率、地面灌水技術的一項重要措施。田間工程改造進行土地平整,改寬畦為窄畦,劃長畦為短畦,設計合理的入畦流量和畦溝尺寸,可大大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勻度。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土質和地形差異較大,無法採用統一標准,各地應根據本地的土質和地形實際情況,建立計算機模型,確定合理的灌水技術參數和硅溝尺寸。 2.2改善放水方式,發展間歇灌溉 傳統的放水方式是一次放水,上世紀80年代,間歇放水技術開始被採用,並被譽為地面灌水技術發展是史上的一大突破。間歇放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波涌狀水流促進水流速度,加大水流前進距離(約為一次放水的1~3倍),減少水流的深層滲透,使田間用水利用率達到0.8~0.9。 2.3改進地面灌溉濕潤方式 傳統的地面全部濕潤灌溉方式中,非棵閥土壤蒸發量占總蒸發量的比例高,降低了田間用水的利用率。局部濕潤灌溉方式彌補了傳統方式的這一不足,並且改善了作物根區土壤的通透性,使得根系向深處生長,提高了深層土壤儲水的利用率,達到了增產和節水雙重效果。實踐證明,玉米、棉花等寬行作物隔溝交替灌或隔溝灌,春玉米與春小麥隔畦灌,濕潤面積可減少50%,增產幅度5%-10%,節水高達30%以上。玉米坐水種,可節電90-105 kW?h,節水900m3/h㎡,增收幅度約28%,增產幅度約16%。 2.4改進溝畦放水設施 與人工開口放水相比,採用地面移動閘門孔管(管道輸水)或虹吸管(明渠輸水) 放水,可以使田間水利用率提高5%~10%。但是,國內現在還未批量生產這些設施,仍處於試驗階段,因此,要加大對這些加工工藝和設施的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向著推廣應用普及化、生產規模化、技術標准化方向去發展。 3. 新的節水技術 3.1鹹水灌溉技術 鹹水灌溉主要包括輪灌和不同水質的水混灌。此外,還有利用地下成水灌溉的技術,主要原理是電滲透作用。 輪灌是根據作物生育階段、作物種類及其耐鹽性和水資源分布等交替灌溉鹹淡水的一種方法。如雨後有河水時用淡水,早季用鹹水;弱耐鹽作物用淡水,強耐鹽作物用鹹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作物的中後期用成水。輪灌可以高效地發揮鹹淡水的作用。 混灌是混合使用兩種不同的灌溉水,包括兩種不同鹽漬度的成水混灌、咸鹼(低礦化鹼性水)混灌和鹹淡混灌,目的是改變其鹽分組成或降低灌溉水的總鹽漬度。混灌在增加可灌水的總量的同時,也提高了灌溉水的水質,得以利用以前不能使用的高鹽漬度的成水或鹼水。 奧地利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利用電滲透作用原理的灌溉系統。該系統中,地下水經各種孔隙及土壤毛細管上升到地表層,凈水從電極周圍的鹽類中游離出來並上升到地表層供作物利用。設備有兩組電極:一組是裝有正電極的金屬管,置於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組是作為負電極的導體櫥網,埋於植物根部。根據土壤含鹽量及土質結構,接通電源(2~12 V),就會在兩極間產生直流電場,形成電滲透效果。地下水較豐富的草坪、固沙植物及乾旱區果園等地塊可以選用這種灌溉系統。 3.2污水噴灌技術 污水噴灌是將農業用水與污水處理結合起來的一種灌溉方式,同時又是一種污水處理方式。污水在用作噴灌前要進行處理(沉澱、篩濾和加入消毒殺菌劑),除去固體污物。將污水噴灑在田裡,利用作物、微生物和土壤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成分,並使部分水經凈化滲透後再利用,部分水蒸發到大氣中。污水灌不適用於蔬菜,對於其它經濟作物,最好僅用於作物生育前期。污水灌的土壤以壤質砂土、壤土和砂壤土為好,水量應參考作物的生育期和種類,如在晚秋、早春和作物苗期應少灌。為了避免地表及地下徑流,污水灌要不能大定額灌溉,灌溉強度以不產生地表徑流和不造成土壤粘閉為原則。可採用污水和清水混合的方法利用不符合灌溉水質標準的污水,使混合後的水質達到標准再進行噴灌,不過此技術設計的方面比較復雜,一定要有專家的指導才能進行。 3.3利用空氣中的水分進行灌溉 利用相關的設施收集空氣中的水分,匯集到蓄水池中或直接供給植物利用就是空氣水分灌溉法。德國研究人員將一內壁塗有吸聚太陽能塗料的圓筒與數個噴嘴管連接,並將這些噴嘴管掩埋在植物根部之間。夜間降溫時,由圓筒內流入到噴嘴管里的空氣就凝結成了露珠匯流到植物根部。秘魯研究人員將一些大型尼龍網垂直張掛在海岸邊,收集霧氣,霧氣凝結為水後匯集到蓄水池,用來灌溉沿海地區的作物。在沙漠上,智利研究人員利用雲霧來改造沙漠,他們用巨大的框架支起一張聚丙烯塑料製成的雙層網捕捉雲霧,雲霧變為水後匯集到蓄水池,供沙漠灌溉之用。以上幾種節水灌溉技術都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各個地區可以因地制宜選用合適的方式。 4.結束語 水資源的缺乏使得「節水」成為了灌溉技術的核心,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發展節水地面灌溉技術是必然的選擇。但是,我國地面灌溉技術整體水平落後,要形成一個高效的節水灌溉系統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樣的形勢下,需要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相關部門研究人員的刻苦鑽研,才能保證節水灌溉系統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益農.農業持續發展的農田水土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2]FAO.地面灌溉系統的設計和評價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2. [3]許迪,李益農,田兩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4]許迪,李益農.精細地面灌溉技術體系及其研究的進展[J].水利學報,2007,38(5):529—535. 謝謝轉載引用本文! 轉載時如有可能請保留以下鏈接, 作者將表示感謝! 本論文由華人論文網提供: http://www.essaydata.com/essays/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