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峽水利工程的利弊.
三峽工程的地震安全性研究工作,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首先從區域地質構造背景、地貌及新構造運動、地震活動性等方面,研究了三峽工程的地震安全性,並於1958年在三峽壩址及周圍地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工程專用地震台網。這些研究工作一直不間斷的延續至今,不僅從地質構造條件和地震活動性兩個方面,得出了三峽工程處於地質構造相對穩定的弱震環境,地震活動水平較低的重要結論,也為水庫誘發地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自從新豐江水庫產生誘發地震後(1959年10月後),我國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都十分重視水庫誘發地震問題的研究,三峽工程也不例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三峽工程的勘測設計單位(現長江水利委員會),通過多種學科研究了三峽工程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危害。上世紀80年代,在三峽工程重新論證期間和國家「七·五」、「八·五」重大科技攻關中,再次開展了大規模的專題研究。三峽工程開工建設後,長江水利委員會對三峽工程的水庫誘發地震研究工作並未中止,主要進行了庫首區地震地質條件補充調查、完善水庫誘發地震綜合預測模型、對可能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庫段進行了地震強化監測等工作。 通過近半個世紀數十個單位的專家和學者的艱苦工作和不懈努力,綜合眾多研究成果,可以對三峽工程水庫誘發地震問題得出以下基本認識: 1、近45年的區域地震觀測和近5年的庫區重點庫段地震強化觀測表明,三峽工程庫首及其周緣地區地震活動具有頻度低、強度小的特徵,特別是三峽工程所在的黃陵背斜核部,地震活動極其微弱,40多年來,僅記錄到10餘次2級以下地震。 2、三峽工程處於大地構造相對穩定的地區,為典型的弱震構造環境,工程區內無活動性斷裂通過,壩址區基本地震烈度為6度。 3、壩址所在的結晶岩庫段(三斗坪——廟河)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產生誘發地震,其極限震級在3.0~4.0級間。 4、可能產生構造型水庫誘發地震的庫段有兩處,一處是九灣溪——仙女山斷層展布地區,另一處是秭歸盆地西緣高橋斷層展布區。預測這兩處水庫誘發地震的極限震級為5.5~6.0級。 5、廟河至奉節廣泛分布於水庫幹流和支流河段中的石灰岩地區,可能誘發岩溶型水庫地震,其極限震級不超過4級。 6、所有可能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庫段,按照最不利的極限震級和有關地震烈度衰減公式計算其對壩址區的影響,結果表明,任一處誘發的極限地震,對壩址區的影響都不超過6度,小於大壩的設防烈度七度,不會對大壩和其它重要建築物的安全帶來影響。但是對於地震震中區及其附近地區可能產生的影響,庫岸穩定性和可能產生的次生災害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並且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可能產生水庫誘發地震庫段的地震強化監測和預警工作。參考資料: http://www.ctgpc.com.cn/news/view_info.php?mNewsId=5977
2. 三峽水利工程的一切資料
早在民國初期,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里就預想過建設三峽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位於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的中段,壩址在三峽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
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高185米,設計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為l75米(豐水期為14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水電站左岸設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為混流式,單機容量均為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000億千瓦時。後又在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建設地下電站,設6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
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垂直升船機,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船閘,位於左岸臨江最高峰壇子嶺的左側,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米×34米—5米(長×寬—坎上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年單向通過能力5000萬噸。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為l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過一艘3000噸級客貨輪或1500噸級船隊。工程施工期間,另設單線一級臨時船閘,閘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本工程預計總投資1800億元。補充回答: 三峽工程分三期,從1994年開工,到2009年竣工,總工期15年。
一期工程5年(1994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修築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並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並完成永久特級船閘,升船機的施工。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補充回答: 1、防洪: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巨大的水庫,滯蓄洪水,使下游荊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禦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禦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庫容在73—220億立方米之間。如遇1954年那樣的洪水,在堤防達標的前提下,三峽能減少分洪100—150億立方米,荊江至武漢段仍需分洪350—400億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禦。
2、發電: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這個水電站每年的發電量,相當於400萬噸標准煤完全燃燒所發出的能量。裝機(26+6)×70萬(1820萬+420萬)千瓦,年發電846.8(1000)億度。主要供應華中、華東、華南、重慶等地區。
3、航運:
三峽工程位於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游航道枯水季節流量,能夠較為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游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從現在的每年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養殖、旅遊、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3. 關於三峽水利工程的幾個問題
1中國能源缺乏
2三峽工程的利與弊
因為移民和大搬遷,三峽庫區的植物遭遇了滅頂之災,至於菩陵榨菜今後還叫不叫榨菜,沒有誰知道,而因為水土流失,流動的河成了死水,庫區內的環保怎樣來杜絕白色污染?洪水季節到底向哪個區瀉洪??
有一種論點說:三峽工程將有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且因為不是火力發電,所以不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想獲得巨大的收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大壩造成的破壞也是相當嚴重的:100多萬人必須遷移,肥沃的河岸土地將被淹沒;珍稀瀕危與中可能面臨滅絕的威脅;某些重要的歷史名勝古跡將被淹沒,其中的部分古跡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其他的影響還包括:對於數千公里河流水文特性無法逆轉的改變,對漁業、養殖業的破壞,帶來復雜的下游洪泛區的改變,以及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某種洪災的可能等等。
在對三峽工程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時,中國科學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壞的方面是大規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沒。移民安置向來是中國修建大壩過程中較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三門峽、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庫,每次移民的人數都超過30萬。然而,三峽工程造成的移民規模之大是史無前例的。大壩工程將淹沒19個縣的部分地區,其中包括有著1000多年歷史文化的涪陵和萬縣的部分地區以及重慶的部分地區。移民人口總數超過100萬並可能將近190萬。在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鎮居民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致使三峽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難度更大,費用更高。又因缺少合適的地點安頓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變得更加艱難。由於中國人口眾多,適宜的土地已被開墾和佔用,大部分的人口將會被安置到近年來人口業已過剩的水庫上游貧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無疑是等於重建一個社會,必將打亂原有的經濟結構,生產秩序、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會在相當長的時期造成生產力水平下降,致使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再者,由於歷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內工業集中布局於長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鎮。所以三峽工程淹沒的工廠多,損失也大。雖然受淹廠可重新搬遷新建,但是因停產必將打亂相互協作配套的原有系統,對經濟發展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最重要的是長江沿岸的千年古鎮人文遺失,那些古調古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賴以發展的土壤,到他鄉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戲曲無法再發展傳承.
另外對農業,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農田將會沒入水底,土地資源嚴重喪失。正如這個龐大的工程在規劃時所預料的,它將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江的魚類資源豐富且易受破壞。由於河流的動態,河水的溫度和化學組成的變化,以及符合這些魚類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的改變,都有可能對魚的種類、數量產生影響,某些魚種有可能因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數目驟減。
特別是工程將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在長江中游的魚類,而這一水域恰恰是中國特有的千種珍稀魚類的主要棲息地,其中僅僅只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中華鱘和白鰭豚更令人關注。葛洲壩的建成可能已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繁殖,白鰭豚的數量也下降到僅有幾百條,此外,另一值得關注的野生物種當屬瀕臨滅絕的西伯利亞鶴,長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棲息地,無疑也將受到大壩的影響。
河流的泥沙會帶來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後果。長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會帶走5到10億噸的泥沙,盡管水庫的泥沙流速難以預測,但專家普遍認為一般情況下每年河流攜帶的泥沙都將會被大壩截住。若此種假設成立,長江所攜帶的泥沙將在100年內填滿水庫。水庫中的泥沙沉積會對下游造成影響。幾千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帶一直把這些泥沙作為農田和漁業的營養源泉。反對三峽工程的人發出警告:水庫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會加快,在旱季將嚴重影響上游的通航,水庫尾部的泥沙還會抬高河岸。成問題的是還無法准確的預測水庫泥沙的沉積速度。此種情況有可能使經濟效益比預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積速度記錄,泥沙沉積的速度與位置也是難以預測。
以印度的多用途水庫為例,水利專家穆爾蒂說:「大多數水庫每年的泥沙沉積速度是建設時計算速度的145%到875%。」利奧波德指出:「世界范圍內,三峽大壩是在未經充分驗證的情況下進行施工的,中國約有330個大型水庫,其中230座的泥沙問題相當嚴重,導致總蓄水量減少了14%,其中一些水庫由於分析不足和設計缺陷,在不到10年的時間蓄水量下降了 50%。」
三峽工程還會產生其它多種影響因素,水庫所處的地區還是水源傳染病易發地區,如血吸蟲病。水庫中的水大量政法會減少大壩下游的水流量。該工程的反對者對大壩方形來往船隻的連環閘的可靠性也表示擔憂。一旦五個密切相連的閘門中的一個出現問題,那麼長江的航運將會中斷。葛洲壩的船閘升降機就出過類似的問題,而它只有一個閘門,在技術上比三峽工程船閘設計要簡單得多,原本自由流動的河流將要變成一個緩慢流動的水庫,人們擔心被淹沒的農田和居民區會釋放出有毒物質和污染物。水庫對水流的控制會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層海水入侵的可能,從而影響到上海市的供水,歸根結底,三峽大壩造成的影響可涉及的范圍是事先無法預測的。一旦大壩建成,它的影響將持續幾十年乃至幾個世紀。
從三峽工程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水利工程在興建的同時必然會產生許多對我們有害的方面。特別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問題,泥沙問題,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經濟效益減少等問題更令人擔憂。我們興建水利工程是為了使人類更好的生活在這一「水」球上,但若不經切實真正有效詳細的設計和思考,也許弊還是要大。若一個工程真正投入建設實施,我們一定要盡量減少它給我們帶來的弊端,使得人們受之福而不患其災。水利工程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方面,它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徑
3核電 風電 太陽能
4. 三峽水利工程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它的蓄水功能究竟如何
三峽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非常強大,三峽水電站大壩高185米,其蓄水高175米,水庫長2335米,可見其蓄水能力,同時三峽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在三峽大壩的後側,總共安裝了32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遠遠超過了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同樣三峽水利工程也為旅遊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三峽大壩旅遊區單日接待遊客上限為4萬人,綜合收入約160多億人民幣。
三峽水利工程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同樣也給人們帶來了困擾,污水的排放,直接導致了三峽的水質問題,但是利大於弊,三峽水利工程為中國的水電做出了巨大貢獻。
5. 三峽水利工程
三峽水利工程就是三峽大壩。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發電、通航。
歷時半個多世紀。工程建設16年。
十項世界之最:1、最顯著。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0億立方米,能有效保護長江中下游地區的1500萬人口,2300萬畝土地。
2、最大。總裝機容量224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
3、最大。大壩全長2309米,泄洪壩段長483米,32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雙線五級船閘和升船機均為世界第一。
4、工程量最大。主體建築物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2800萬立方米,金結製作安裝達28萬噸。
5、混凝土澆築量最大。2000年混凝土澆築548萬立方米,月澆築量高達55萬立方米,創世界記錄。
6、施工期流量最大。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導流最大洪峰流量7.9萬立方米/秒。
7、泄洪能力最大。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達10.25萬立方米/秒。
8、擁有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三峽工程的雙線五級船閘總水頭達113米。
9、擁有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升船機有效尺寸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帶水重量1.18萬噸過船噸位。
10、工程移民最多。工程庫區動態移民達113萬。
三峽水利工程的利十大世界之最已說明;弊就是動了百萬移民、破壞了部分文物和水陸動植物;
地貌沒太大變化,相應水面加寬、水流變緩、水加深。
產生數十個新景點,景色依舊。
6. 三峽水利工程誰提出修建的
孫中山先生當時就有這個想法(詳見:他的《建國方略》)
1953年初,毛澤東視察三峽時,重提三峽工程
1982年11月,鄧小平副總理在聽取興建三峽工程的匯報時果斷表態:「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1993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
7. 三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
關於三峽水利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建設項目,在世界同行業、同類型的建設工程中也絕無僅有。在長江上興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興防洪、發電、航運、調水等諸多之利,促進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振興,這是我國幾代人的美好理想和願望。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長江西陵峽中段,壩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壩址控刪流域面積l00萬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5l0億m3,多年平均年輸沙量5.3億t。設計正常蓄水位l75m,總庫容393億m3,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m3。電站裝機總容量l820萬kW,年平均發電量847億kW.h。樞紐主要建築物由大壩、電站廠房、船閘和升船機組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軸線全長2335m,壩頂高程185m,最大壩高l75m。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兩側為電站廠房壩段及非溢流壩段。電站採用壩後式,分設左岸及右岸廠房,分別安裝l4台及l2台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為混流式,單機容量均為70萬kW。右岸預留後期擴機的6台機組(單機容量為70萬kW)地下廠房位置。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垂直升船機,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船閘,位於左岸臨江最高峰壇子嶺的左側,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m×34m 5m(長×寬、坎上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年單向通過能力5000萬t。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為l20m、18m、3.5m,一次可通過一艘3000t級客貨輪或1500t級船隊。工程施工期間,在升船機忘側另設單線一級臨時船閘,閘室有效尺寸240m×24m×4m。
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實施跨世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宏大工程,其發電、防洪和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對建設長江經濟帶,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著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南水北調工程
我們中國水資源總量約28000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屬缺水國家。全國水土資源分布很不均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徑流量佔全國的80%以上,耕地面積不到全國的40%,屬富水區;而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面積佔全國50%,耕地佔45%,人口佔36%,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屬缺水區。西北和華北土地、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能源和糧棉油的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半島是我國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經濟發達的地區,目前水資源缺乏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並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急待調水解決。
我們從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是: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調西線工程、南水北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國大陸地勢形成三個階梯。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長江中游及其支流漢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於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調東、中、西三線工程全部實施後,多年平均調引長江水380-480億m3,將緩解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緊缺的矛盾,促進調入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供水條件和生態環境,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
供水區內,首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基地與重要的外貿港口;河北、河南則處於承東啟西的華北經濟圈;山東是高速發展的經濟大省;西北地區和華北西部地區是我國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縱橫供水區內的京廣、隴海、京浦、焦枝、京九、蘭新等鐵路沿線有眾多的工業城鎮,是我國生產力布局的重要區域。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由於供水條件的改善,不僅可以促進供水區的工農牧業生產和經濟發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資環境,可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資金,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同時可以緩解城鄉爭水、地區爭水、工農業爭水的矛盾,有利於社會安定團結。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區長期開采飲用有害深層地下水而引發的水源性疾病,遏制氟骨病與甲狀腺病的蔓延,有利於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實施後,年均調水量380-480億m3,有效利用水量300-350億m3。東線調水量按40%提供工業和城鎮用水,60%為農業及生態用水;中線調水量的65%供工業和城鎮用水35%為農業及生態環境用水;西線供水量中工業、城鎮與農林牧業及生態環境各50%。按照工業產值分攤系數法推算工業及城鎮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攤系數法測算農業及其他供水效益。綜合各項效益,按目前價格水平,南水北調工程年均經濟效益約600-800億元。
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水質好,增加供水區城市生活、工業用水,改善衛生條件,有利於城市環境治理和綠化美化,促進城市化建設。增加農林牧業灌溉用水,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還可改污水灌溉為清潔水灌溉,減輕耕地污染及對農付產品的危害。 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後,可以減少對地下水的超采,並可結合灌溉和季節性調節進行人工回灌,補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質條件,緩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控制地面沉降造成對建築物的危害。調水後通過合理調度,可向乾涸的窪、淀、河、渠、濕地補水,增強水體的稀釋自凈能力,改善水質,恢復生機,促進水產和水生生物資源的發展,使區域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8. 三峽水利工程的利與弊
有利的地方是: 防洪(98年長江特大洪災), 發電(輸電距離是500千米的...蔡其華:三峽工程的建設利大於弊。三峽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
TC亞綸 - 2012-2-19 12:50 - 最佳回答者: 億萬個why488 - 教育/科學 > 理工學科 > 地球科學
三峽水利工程的利與弊
葛洲壩的建成可能已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繁殖,白鰭豚的數量也下降到僅有幾百條,此外,另一值得關注的野生物種當屬瀕臨滅絕的西伯利亞鶴, 長江中下游恰三峽工程...
足尖的夢 - 2010-9-4 09:49 - 最佳回答者: 嘉華閣 - 教育/科學 > 理工學科 > 地球科學
三峽水利工程的利與弊
發電、蓄水、創造了很多的工作機會. 小范圍改變環境. 總之利大於弊! ......
修建三峽水利工程的利與弊
對環境的影響 ...簡單說:有能源了 環境變了 ...對環境只有弊 影響周圍生物的正常生活對自然環境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 ...
長江三峽水利工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對中國的現狀有...
據說有人考察得出結論,利大於弊是暫時的,待數百年後,中國的三峽水利工程會付出大於收獲,將會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大包袱…… ...
三峽水利工程從建設到完工和投入使用至今,究竟是利大於弊還...
各有千秋!從經濟效益來看不符合長期發展,泥沙堆積,用不了多久就不能用 了! ...利大於弊 ...1、利大於弊 2、我國水電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有人認為修築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破壞了三峽舉世聞名的自然風...
我個人認為雖然三峽水利工程可以調節下游水位及航運,但是改變了周邊地區的氣候,...就三峽自然風光,那是毋庸置疑的弊大於利。但是三峽工程是一個綜合工程有人認為修築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破壞了三峽舉世聞名的自然風...
但我們也看到,有關部門也是盡可能的避免以上的損失,讓利和弊盡可
9. 三峽水利工程可以發揮什麼效益
三峽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庫全長600餘公里,平均寬度1.1公里;水庫面積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1.1 防洪
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三峽水利樞紐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其地理位置優越,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現在的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類似於1870年曾發生過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並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1.2 發電
三峽電站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台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
1.3 航運
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可由現在的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經水庫調節,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從現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航運條件也得到較大的改善。
1.4調節氣候
大壩都對局部氣候有調節作用,三峽這么大的大壩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是很明顯的。水分的蒸發,會使三峽上空比較濕潤,降水量增加。
1.5變輸煤為輸電,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1.6水電代替火電,環境效益十分明顯
1.7其他價值: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調,水產養殖,旅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