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古代飲用水的水利工程

古代飲用水的水利工程

發布時間:2021-08-15 05:40:55

⑴ 從中外比較視角看當前中國水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尉天驕孫佩鋒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文化研究引起了水利行業和學術文化界的重視,研究不斷深入,無論是在發掘民族水文化遺產方面,還是在總結實踐經驗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理論成果,為水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為了進一步促進水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應當拓寬國際視野,從中外比較角度審視我國的水文化建設,合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教訓。從國內外水文化比較研究角度看,我國水文化建設需要加強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內涵

成功的水利工程,從形態上看是技術和物質材料的結合,其內涵總是體現人水和諧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水利工程不僅應當具有防洪、發電、航運和灌溉等方面的經濟效益,還應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工程本身的愉悅功能等社會效益。長時期以來,水利工程建設往往局限於結構設計和傳統功能的發揮,較多關注工程本身的技術問題,較少考慮工程建設中的文化內涵以及社會環境和生態多樣化的要求。這樣的工程,往往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留下了一些更為深遠的社會問題。

世界著名的阿斯旺大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是埃及人的驕傲,在防洪、灌溉和發電方面成效顯著,對養殖、擴大種植面積和提高糧食產量的作用非常明顯。但在設計之時,由於認識上的局限性,對泥沙淤積給尼羅河流域帶來的負面影響缺乏科學的論證和分析。大壩建成之後,消極影響逐漸顯現,泥沙淤積嚴重,「對水環境與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土壤鹽鹼化、水質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水生物棲息環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文物和景觀的破壞等幾個方面」[1]。由此而引發了埃及人關於阿斯旺大壩的反思。類似的實例可為中國的水利工程提供深刻借鑒。

古今中外,優秀的水利工程不僅體現了高超的技術水平,也包含著先進的理念和文化精神,這樣的水利工程,本身的文化內涵深厚,因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效益。中國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典型的範例。建立於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當今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仍然發揮巨大作用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該項工程科學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自動控制進水流量,以不破壞自然資源為前提,實現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典範。21世紀的中國水利工程,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進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對生態和文化的承載能力,實現水工程與水生態、水環境、水景觀的有機結合,把文化的元素滲透到水利工程建設之中,體現現代水利建設的文化內涵,彰顯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這是發展現代水利、堅持走可持續發展水利之路的必然要求。要根據具體自然條件,拓展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僅在防洪、灌溉、航運、發電方面,在養殖、休閑旅遊等方面也要發揮其功能,讓水利工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形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位一體的工程模式。我國三峽水利工程吸取了阿斯旺大壩等水利工程的經驗教訓,從工程質量到防洪排沙、環境生態等方面做了詳細的科學論證,使三峽工程成為一項長期可持續的惠民工程。這是我國當代水工程的典範,也是我國治水實踐學習的榜樣。

二、加大保護水文化遺產的力度

水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體現,也是民族認同性的形象教材。近年來,我國逐漸認識到水文化遺產的歷史重要性,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逐步開展,一些水文化遺產得到開發、保護和利用,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靈渠等。國家也在努力促進京杭大運河的申遺,新疆的坎兒井也納入被保護對象。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相比於我國豐富多彩的水文化遺產,目前在水文化遺產整理、發掘、保護的力度還不夠。由於缺乏保護和管理,一些古代的水利工程逐漸喪失其本來面目,甚至消失。例如京杭大運河已經失去部分航運功能,新疆的坎兒井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一些以水著名的城鎮也消失了,至今只留下少許遺跡供人憑吊。

韓國改造清溪川的舉措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啟示。清溪川原是一條穿越韓國首爾的古老河道,後來被覆蓋而成為暗河,並在上面建造了高架路。但後來認識到了失去自然河流的弊端,於是開始對清溪川的重新規劃和建設。清溪川重建工程的理念是:「為徹底解決安全隱患問題,拆除高架橋,使城市中心更加美觀;將已覆蓋了40餘年的清溪川挖開,建設一條嶄新的城市型自然河道,重新塑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河岸文化空間,徹底改變城市面貌;利用外環線解決原有穿城的交通,把地下水道改建成城市型自然河道,改善市區大氣環境,建設綠色城市;恢復清溪川悠久的歷史文化,特別是要恢復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古橋,建成河邊城市文化,為市民提供一個在休閑之餘欣賞歷史文化的場所;改善周邊環境,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該地區成為金融產業、文化產業、時尚產業、旅遊產業競相開展促銷戰的空間,為變成新的經濟中心提供了發展契機,以此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國際競爭力。」[2]現在的清溪川已經成為首爾「生態城市」的標志和市民休閑場所,成為韓國歷史的一個接力點和激勵點,時刻提醒著韓國人勿忘歷史、面對現在、展望未來。這對我國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法國也是一個水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特別重視對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對米迪運河的保護就是一個範例。米迪運河建於路易十四時期,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運河不僅具有實用功能,而且是17世紀法蘭西帝國實力的象徵。對米迪運河的保護設計,注重工程對景觀的影響,打造了一條美麗的運河沿線景觀。米迪運河將美學與實用功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和傳統。對此,政府首先從法律上加以肯定和保護。《公共水域及運河條例》中設有專門章節規定了米迪運河的管理。米迪運河也是《條例》中唯一一條享有專門章節規定的法國水道。這些強有力的保護措施,使得米迪運河成為法國運河文化的象徵之一。

水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文化的重要標志,對文化古跡的保護,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文化認同和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標志,是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內在精神支撐,也是國家軟競爭力的體現。當前在水文化遺產保護方面,要提高對水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將其提升到民族文化建設的高度。展開水文化遺產調研,查清我國水文化遺產的數量、分布以及生存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策略。要把水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統一起來,防止只開發利用而不保護,以致造成水文化遺產被破壞的現象。同時,還要制定保護水文化遺產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保護水文化遺產。

三、進一步完善水法律法規

新中國成立之後,先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一批水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水管理的法律體系。但還不能滿足治水、用水、護水、節水等方面的需要,缺乏一個從勘探設計到施工建設,從工程竣工到後續使用、養護和管理的全面的水法律體系。在實踐中,依法治水、管水的局面還沒有完全形成。

在水法律法規的制定上,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學習。南非是一個缺水國家,為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南非構建了非常完備的水法律法規體系。1956年首次制定「水法」,其後又多次修改。1971年頒布了「水研究法」。1977年,政府又頒布了「國家水資源政策」,以後又頒布了一系列水事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共同體現的原則是:所有水資源都是人民共同的資源,都由國家統一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水資源只有使用權,或通過授權獲得使用,而不具有所有權,根據水資源的相關法令所獲得的任何水資源使用權都應該是暫時性的;人人都有享受基本用水供給的權利,這是一種基本的人權;必須充分認識水循環系統的統一性,其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研究和管理水資源的基本單元是流域。[3]南非在水法律法規制定方面所體現的理念就是水是一種公共稀缺資源,用水權利和護水義務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我國在水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應該吸收借鑒的理念。

制定規范完備健全的水法律法規,是促進水利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制度性保證。加強當代水利法律法規的建設是當前促進水利事業發展重要而迫切的任務之一。完善健全水法律法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完善已有的水法律法規,在實踐中不斷補充、修改,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其次,制定新的水法律法規,從水工程的規劃、建設、使用以及後續的保護,從開發水資源到日常的工業用水、農業用水以及民用水,從用水權利到節水、護水義務,從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到對現代水文化成就的保護等,都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再次,要把水的法律法規提高到國家高度,嚴格依法治水,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通過完善治水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實現依法治水局面的形成。

四、培養全社會愛水、節水、護水的意識和習慣

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的問題,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缺水或者嚴重缺水。很多國家為了應對水資源緊缺問題,通過各種途徑,教育公眾,養成愛水、節水、護水的理念和習慣。我國也屬於缺水型國家,節水任務很艱巨。但在實踐中,全社會的節水意識還沒有普遍形成,在日常生產生活方式上,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水是我買的,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浪費水、污染水、破壞水的現象屢見不鮮。

埃及是世界上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國家之一,但人們的生產生活並沒有因此受到較大影響,這要歸因於埃及政府倡導的節水運動以及公眾節水理念的形成。2003年,埃及在8個省開展「全民節約飲用水」運動,並逐步推廣到其他地區。埃及的全民節水運動包括:有關部門通過講座和培訓等形式提高國民特別是兒童和家庭主婦的節水意識,使他們掌握各種行之有效的節水辦法,杜絕對水資源的浪費現象;限制工業用水,尤其對大企業浪費水的現象進行相應的懲罰等。這一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大力支持,在兩年內實現了將埃及飲用水消費量降低40%的目標。[4]在有效利用水資源方面,美國的做法比較成功。除了政府的管理細致到位外,國民把節水當成了一種有教養的表現,人們已將節水和環保緊緊聯系在一起,而重視環保已成為體現美國民眾文化修養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美國民眾強烈的節水意識,已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節水文化。[5]

我國在節水方面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在推廣節水器具、節水技術等物質手段,運用水價、水權管理等制度手段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精神文化的教育作用,把節水教育普及到全社會,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培養和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和習慣。在學校教育方面,要把水文化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通過開設水文化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把水文化教育納入正式的教學軌道上來。在社會教育方面,開展各種水文化活動,創建水文化教育平台,通過開展水文化活動,開展以水為主題的各種旅遊節和文化節,配合學校教育和新聞媒介的傳播,通過水文化知識普及和水文化實踐活動,培養全社會民眾的節水、愛水、護水的良好習慣。樹立和表彰節水示範單位,以實踐範例擴大社會影響,形成輻射效果,吸取國外先進的水文化教育經驗,提高水文化活動的教育效果。

五、加強水文化研究的國際傳播和交流

隨著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水文化研究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與水有關的世界性節日還有:2月2日的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s Day)、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等。1996年,由水問題專家學者和相關國際機構組成的世界水理事會成立,並且決定在世界水日前後每隔3年舉行一次大型國際會議,這就是世界水論壇會議。199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水文理事會(IHP)的倡導和協調下,國際水歷史學會(International Water History Association)正式成立。學會的宗旨在於推動和加深對於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水所扮演角色的認識,促進人類對於水的理解和關注。學會所關注的話題不僅是人類改造水環境的歷史過程,更關注水在人類文明形成中的作用和水與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這一切都表明了國際上對於水和文化之間的關系越來越關注。[6]

目前,我國的水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學術成果的傳播方面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對現代傳播媒介的利用不夠,傳播渠道不暢通,傳播的方式也比較單一。

中國的水文化研究要走向世界,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華水文化的輝煌,除了繼續出版水文化著作、創辦水文化刊物和網站之外,應當積極拓展傳播途徑,創新傳播載體,積極參加組織國際水文化論壇和水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大中華水文化的國際傳播和交流。值得欣喜的是,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績。2005年9月,國際歷史學會和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在昆明召開了水文化與水環境保護國際會議,來自中國、德國、挪威、瑞典、日本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帶來了各自關於水文化和水環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6年3月,由世界水文化研究會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眾營養發展中心主辦的以「水、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中國首屆水文化高峰論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論壇通過了《北京水文化宣言》。2009年10月在日本京都召開了水與文化多樣性國際研討會。論壇旨在促進國際水文化的交流,提高政府部門和整個社會的水文化意識,加快水文化建設。在這些國際性水文化研討活動中,都有中國學者貢獻的思想成果。

在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水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水文化建設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水文化研究者要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以積極態度正視水文化研究和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開拓創新的姿態迎接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的挑戰,不斷促進我國水文化研究和建設深入發展,實現人水和諧,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鐵蓉,楊芳麗,等.阿斯旺水利樞紐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湖北水力發電,2004(4):78

[2]郭軍.重建韓國清溪川:地域水文化與城市河道的親密接觸.中國水利報,2005-10-15(4)

[3]林興潮.縱觀南非、埃及的水資源管理.地下水,2007(6):2

[4]黃培昭.埃及節水農民免交水費.農村工作通訊,2005(1):56

[5]金名.國外節水護水舉措.中國信息報,2008-05-21(8)

[6]鄭曉雲.國際視野中的水文化.中國水利,2009(22):28

⑵ 中國古代人怎樣將臟水過濾成飲用水

《茶經·四之器》中有一段關於飲茶用水處理的闡述:晚水囊:滾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銅鑄之,以備水粼,無有苔穢腥澀。意以熟銅苔穢、鐵腥澀也,林棲谷隱者或用之竹木,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其套織背竹以卷之,裁碧嫌以縫之,紐翠錮以綴之。又作綠油囊以貯之,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這橇水妾,就是作為濾水用的濾水器,供清潔凈水之用。我國採用明礬凈水正式文字記載最早見明宋應星明崇禎時期(公元1637年)刻印的《天丁開物》一書。西班牙傳教士寫的《中國帝國游記》記載了當時所看到的,普遍應用的明礬使黃河水變為清水的情況,並說這是自然的秘密,為當時西方所不知。浙江永嘉縣溪口鄉溪二村有一套明朝晚期保留完好的古代凈水系統。從山上引水進人第1格水他存有砂石、瓦礫、黃泥的池子.水經過沉澱後,流進第2格水池。這個池子全部用磚頭砌成,里還存有木炭。可能是最早採用的「活性炭凈水的工藝第3格水池是5個他中最大的一個.可能是貯存水的。這個池的水溢出後,再流進第4格水池。該池「凹」字形。水池周邊用磚鑲嵌,底下用多塊圓形的石塊鋪平。貯存的水用於飲用。第5格水池則可能是洗滌物品之用,池底排水孔用於排放污水.

⑶ 158飲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期修建年代是

戰國時期秦國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採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這樣就控制了岷江激流,免除了水災,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人稱「天府之國」.
故選A.

⑷ 古代人怎麼確保飲用水的安全和干凈

苞茅是南方的一種茅草,又叫菁茅。苞茅草盛產於荊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帶。楚王在這一帶立國之初,周天子讓楚人上繳的貢品,就有這種茅草,主要用於縮酒祭祀。菁茅或苞茅也被尊為靈茅。至今韓國江陵端午祭祀傳統中仍可見苞茅祭酒的遺風。製作祭酒時,先將菁茅、酒麴和米飯攪拌在一起,使米飯發酵成酒,然後主持用菁茅過濾掉酒糟,把酒漿裝進大瓦缸,沾過靈茅的酒成為神酒。最後將祭酒裝進小土陶瓶子里,在瓶口繫上一束茅草,以備用於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而今天的湖北端公舞中也有類似風俗的影子。

也用來濾水

⑸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年代久遠 唯一留存 以無壩飲水為特徵的水利工程」這句話對嗎

不對!
無壩引水!不是無壩飲水

⑹ 古人是如何管理和飲用水的,家家打井嗎

在古代人們對水的利用可以說是非常嚴格的,因為當時的條件打一口水井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不可能做到家家都打井,當時的人們都會一起找一個好的位置打一口水井,供大家一起使用,而且當時對那些打水的人來說打一次水都是有人在邊上看守的,為的就是怕有人多打水或者是破壞水井,他們每次打水都是有固定的量的,對這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對於水的管理和使用都是非常嚴格的。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是要注意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這樣也能保證我們用水的時候有水可用,這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好處,所以說我們一定不要浪費水資源。

⑺ 中國古代是怎麼處理飲水問題的

南宋的時候,就有太監借著西湖水洗馬掙錢,根本不顧湖水污染。日後更是日甚一日,清代乾隆年間,蘇州染坊污水向河裡直排,搞得河水「青紅黑紫」,百姓大受其害,很多茶館破產倒閉。

⑻ 古代皇宮里的飲用水

古代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據我推測,首先,尋找水源。這個水源應該是比較隱秘的,就算不是,皇家佔用了,你老百姓也沒奈何的。這就保證了水從源頭上的安全、潔凈。
其次,是水的引流。必須考慮到方便。
再次,飲用。在飲用時,我想應該有專門的部門檢查水質的好壞,有無毒的。

⑼ 中國古代城市水利居民生活用水怎麼取得

  1. 為了保證供水,古代城市也都重視供水設施的規劃建設。在1977年開始發掘的東周陽城遺址上,便發現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落後的城市供水設施:供水陶制管道暗埋於地下,設有澄水池、閥門坑。澄水池又叫「澄槽」,相當於現代水廠的沉澱池,水經澄槽沉沙、澄清後,再入城供居民取用。

  2. 建設供水設施,是從硬體上完善飲用水的供給和保護,古代還從「軟體」上進行管理。歷朝都設專門的「水官」,負責水資源、水安全,漢代的「水長丞」、西晉的「都水台」、隋唐後的「都水監」,保證城市供水也是他們的分內職責之一。

  3. 為保護飲用水源,古代還出台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嚴懲不文明、不道德行為,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立法保護」。如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在趙昚(宋孝宗)當皇帝的乾道年間,城市最大供水源西湖受到人為污染的威脅,市民有向湖內傾倒糞便、垃圾的不良習慣,安撫周淙奏稟宋孝宗降旨,「禁止官民拋棄糞土,栽植荷菱等物於湖內,違者嚴懲」。內臣劉敏賢、劉公正霸佔湖面,濯污洗馬,污染湖水,遭舉報彈劾被免職。罷其官的最重要理由之一是,「以一城黎元之生,飲污膩濁水而起疾病之大災」。

  4. 至治二年(1322年)五月,元英宗針對金水河污染的問題,作出專門批示(敕),據《元史·河渠志》(卷六十四)記載,當時元英宗是這樣說的:「昔在世祖時,金水河濯手有禁,今則洗馬者有之,比至疏滌,禁諸人毋得污穢。」《都水監紀事》說得更明白:「金水入大內,敢有浴者、浣衣者、棄土石瓴甑其中、驅牛馬往飲者,皆執而笞之。」

⑽ 古代人是怎麼確保飲用水的安全和干凈的

在古代,人們對水的使用非常嚴格,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打井非常困難,所以在家打井是不可能的。那時,人們會找個好地方打井,供大家一起使用,而對於當時打水的人來說,有人在邊上看水,就是怕有人多打水或損壞水井。他們每次取水,都有一定量的水。他們在這方面非常嚴格,這說明當時人們對水的管理和使用非常嚴格。

為了保證供水,古城也十分重視供水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在1977年開始發掘的東周陽城遺址上,我們發現了今天並不落後的城市供水設施:供水用陶瓷管埋在地下,有成水池和閥門井。澄清池沉砂澄清後,將進入城市供居民使用。

在某些朝代,皇室還設置了專門的水源,以供特殊的供水。例如,元代,玉泉山各泉的水都是通過挖掘金水河來收集的。從河一門南水門(今西直門)引入。它流經皇宮,然後進入太爺池,太爺池是皇城的飲用水源,也是皇宮的水源。

供水設施的建設是從硬體上改善飲用水的供應和保護,從古代的「軟體」上加強管理。每個王朝都設立了專門的「水官」,負責水資源和水安全漢代的「水長城」、西晉的「水平台」、隋唐的「水監」,也是他們保障城市供水的職責所在。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注意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保證用水時有水,這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決不能浪費水資源。

與古代飲用水的水利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