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木工程概論論文(範文)
土木工程概論論文
對土木工程的發展起關鍵作用的,首先是作為工程物質基礎的土木建築材料,其次是隨之發展起來的設計理論和施工技術。每當出現新的優良的建築材料時,土木工程就 會有飛躍式的發展。
人們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從事營造活動,後來出現了磚和瓦這種人工建築材料,使人類第一次沖破了天然建築材料的束縛。中國在公元前十一世紀 的西周初期製造出瓦。最早的磚出現在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的墓室中。磚和瓦具有比土更優越的力學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於加工製作。
磚和瓦的出現使人們開始廣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直至18~19世紀,在長達兩千多年時間里,磚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築材料,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甚至在目前還被廣泛採用。
鋼材的大量應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飛躍。 十七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生鐵、十九世紀初開始使用熟鐵建造橋梁和房屋,這是鋼結構出現的前奏。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冶金業冶煉並軋制出抗拉和抗壓強度都很高、延性好、質量均勻的建築鋼材,隨後又生產出高強度鋼絲、鋼索 。於是適應發展需要的鋼結構得到蓬勃發展。除應用原有的粱、拱結構外,新興的桁架、框架、網架結構、懸索結構逐漸推廣,出現了結構形式百花爭艷的局面。
建築物跨徑從磚結構、石結構、木結構的幾米、幾十米發展到鋼結構的百米、幾百米,直到現代的千米以上。於是在大江、海峽上架起大橋,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樓和高聳鐵塔,甚至在地面下鋪設鐵路,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跡。
為適應鋼結構工程發展的需要,在牛頓力學的基礎上,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結構設計理論等就應運而生。施工機械、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設計的理論也隨之發展,土木工程從經驗上升成為科學,在工程實踐和基礎理論方面都面貌一新,從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發展。
十九世紀20年代,波特蘭水泥製成後,混凝土問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構件易於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鋼鐵產量激增,隨之出現了鋼筋混凝土這種新型的復合建築材料,其中鋼筋承擔拉力,混凝土承擔壓力,發揮了各自的優點。 二十世紀初以來,鋼筋混凝土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的各個領域。
從三十年代開始,出現了預應力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性能、剛度和承載能力,大大高於鋼筋混凝土結構,因而用途更為廣闊。土木工程進入了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時期。混凝土的出現給建築物帶來了新的經濟、美觀的工程結構形式,使土木工程產生了新的施工技術和工程結構設計理論。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飛躍發展。
土木工程的特點
建造一項工程設施一般要經過勘察、設計和施工三個階段,需要運用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土力學、工程力學、工程設計、建築材料、建築設備、工程機械、建築經濟等學科和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等領域的知識 ,以及電子計算機和力學測試等技術。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門范圍廣闊的綜合性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程實踐的發展,土木工程這個學科也已發展成為內涵廣泛、門類眾多、結構復雜的綜合體系。
土木工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設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
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修築簡陋的房舍、道路、橋梁和溝澶,以滿足簡單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後來,人們為了適應戰爭、生產和生活以及宗教傳播的需要,興建了城池、運河、宮殿、寺廟以及其他各種建築物。
許多著名的工程設施顯示出人類在這個歷史時期的創造力。例如,中國的長城、都江堰、大運河、趙州橋、應縣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臘的巴台農神廟,羅馬的給水工程、科洛西姆圓形競技場(羅馬大斗獸場),以及其他許多著名的教堂、宮殿等。
產業革命以後,特別是到了20世紀,一方面社會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社會各個領域為土木工程的前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這個時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世界各地出現了現代化規模宏大的工業廠房、摩天大廈,核電站、高速公路和鐵路、大跨橋梁、大直徑運輸管道長隧道、大運河、大堤壩、大飛機場、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現代土木工程不斷地為人類社會創造嶄新的物質環境,成為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學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過工程實踐,總結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吸取失敗的教訓發展起來的。從17世紀開始,以伽利略和牛頓為先導的近代力學同土木工程實踐結合起來,逐漸形成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岩體力學,作為土木工程的基礎理論的學科。這樣土木工程才逐漸從經驗發展成為科學。
在土木工程的發展過程中,工程實踐經驗常先行於理論,工程事故常顯示出未能預見的新因素,觸發新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至今不少工程問題的處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實踐經驗。
土木工程技術的發展之所以主要憑借工程實踐而不是憑借科學試驗和理論研究,有兩個原因:一是有些客觀情況過於復雜,難以如實地進行室內實驗或現場測試和理論分析。例如,地基基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變形的狀態及其隨時間的變化,至今還需要參考工程經驗進行分析判斷。二是只有進行新的工程實踐,才能揭示新的問題。例如,建造了高層建築、高聳塔桅和大跨橋梁等,工程的抗風和抗震問題突出了,才能發展出這方面的新理論和技術。
在土木工程的長期實踐中,人們不僅對房屋建築藝術給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對其他工程設施,也通過選用不同的建築材料,例如採用石料、鋼材和鋼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環境建造了許多在藝術上十分優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國的萬里長城,現代世界上的許多電視塔和斜張橋,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② 跪求《土木工程概論》大一期末畢業論文。
我對土木工程的認識和理解
最初聽到「土木工程」這個詞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初上高中的學士很淺很薄的小孩兒。我所理解的「土木工程」,最簡單的來說就是:修路和建道。並且我一直以為「土木工程」就是單純的修路和建道的工程而已。
直到我上了「土木工程概論」這一門課之後才對「土木工程」有所了解。土木工程,不僅僅包括了我所認識和理解的那一點,而且還包括了很多很多的工程。並以我最簡單的理解,所有關於「土」和「木」的工程(包括更多的建材)都可以算是在土木工程的范疇。
土木工程的建樹可謂隨處可見,大到世界聞名的建築群,小到無人知曉的小道兒(比如:我們中華民族為是驕傲的萬里長城和校園林蔭小道),幾乎無不和土木工程相關。或許,「土木工程」這個詞,這個專業名詞沒多少人認識理解和或者會准確而且無誤的叫出來,就像我一樣,但「土木工程」所影響和建成的見過的、聽說過的、地上地下、水中的…幾乎無所不在。我在想,從最原始的社會開始發展到現在,都必須需要這門學科。飛機要起飛、大船要靠港、大江要建壩、轎車要上高速、火車要行馳於軌道、橫渡要建橋,大大小小的房屋、威挺的高樓大廈…幾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土木工程」的腳步。如:北京故宮、金門大橋、倫敦大橋、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著名的埃及金字塔、萬里長城、都江堰水利工程、盧溝橋、趙州橋、天壇、珍珠港、三峽水壩、長江大橋、凱旋門、盧浮宮、悉尼歌劇院、人民大會堂、鳥巢、水立方、內蒙古科技大學第一教學樓、游泳池、國貿大廈、帝國大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楊浦大橋、京廣鐵路、義大利比薩斜塔、勃朗峰索道、紫禁城…
我從書本上了解到,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指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種工程設施,也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涉及、施工、管理、養護、維修等專業技術。它也可以做防護、保暖、防災減災賑災等措施,同時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無法磨滅和撼動的。因此,土木工程涉及的領域十分寬廣。從建設對象看,土木工程包含建築工程、地下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鐵路工程、礦山建築、港口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過去還包括給排水工程和建築設備工程。從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看,可分成金屬結構、混凝土結構、高分子材料結構、木結構、土結構等。從技術性質看,土木工程涉及到勘測、設計、施工、管理、養護、維修等。從職業分工看,有從事土木工程的工程技術人員、工程管理人員、研究人員、監理、咨詢和教師等。
而土木工程和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土木工程所建造的滿足我們的東西是很多的,所以,土木工程的基本任務就是建造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各種工程設施。如:生活必需的,娛樂場所等等。這說明,土木工程不僅僅與當前國民經濟發展有關,而且與人類生存和生活和密密相關,且密不可分。
從中國還是世界的發展歷史來看,土木工程都是個古老的學科,因為從很早很早的時期開始人類便有了土木工程活動,不僅把其運用到民生且頻繁的用於軍事攻略,如軍事防護、軍事進攻等等。但同時也是個在現在和今後長盛不衰的學科,因為只要人類存在,就必然有土木工程活動。無論何時何地。
這就是我對土木工程的初步認識和理解,但希望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更加認識土木工程的作用及其所用到之處,更加深刻且深入地了解這門學科的。
③ 關於土木工程概論的論文題目選擇
土木工程概論,是比較粗的介紹建築方面的知識,你可以好的介紹自己對與自己喜愛城市建築,做個好的調查,是很好的
④ 求論文一篇,關於大一"土木工程概論"這門課程的,3000字+.格式正確
關於土木工程的初步認識
摘要:土木工程作為最古老的工程之一,既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又有著美好的未來。材料作為土木工程的物質基礎,在工程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鋼筋混凝土了。而和衣食住行之首「住」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房屋工程。
關鍵詞:發展史 材料 混凝土結構 房屋 展望
土木工程的發展史經歷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古代的土木工程的歷史跨度很長,它大致從舊石器時代(約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紀中葉。當時的各種設施主要依靠經驗,根本沒有什麼設計理論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簡單的自然原料。如石塊、草筋、土抷等。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開始採用燒制的磚。並且,這一時期的工具也是很簡單。盡管如此,我們的老祖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甚至有些工程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偉大的、難以現象的。
在西方,最著名的有埃及的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700年到公元前2600年。其中以古王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大。該塔塔基是正方形,每邊長230.5米,高約146米。用230餘萬巨石砌成。塔內有甬道、石階、墓室等。又如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古羅馬斗獸場等都是令人神往的。
在中國,最著名的當數萬里長城。它東起山海關、四至嘉峪關。全長5000餘公里。又如公元590年到608年在河北趙縣建成的趙州橋。它為單孔圓弧弓型石拱橋。全長50.82米,橋面寬10米。單孔跨度37.02米,矢高7.23米。用28條並列的石條拱砌成,拱肩上有4 個小拱。既可減輕橋自重,又便於排泄洪水,且顯得美觀。經千餘年後尚能正常使用,確實為世界石拱橋的傑作。
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時間跨度為17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歷時300餘年。在這一時期,土木工程逐漸形成一門獨立學科。與古代的土木工程相比,它有了自己新的特點和提高。
首先,有力學和結構理論作為指導。如1683年義大利學者伽利略發表了「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1687年牛頓總結出力學三大定理。1852年法國的納維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結構設計的容許應力法。其次,磚、瓦、木、石等建築材料得到日益廣泛的使用,混凝土、鋼材、鋼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預應力混凝土得到發展。如1824年波特蘭水泥的發明。1867年鋼筋混凝土開始應用於土木工程史上。1859年火爐煉鋼法的成功使得鋼材得以大量生產並應用於房屋、橋梁的建築上。最後,施工技術進步很大,建造規模日益擴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現代的土木工程為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今的土木工程。二戰以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從而為土木工程的進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他們具有以下特點: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建設立體化;交通運輸高速化。由於社會發展出現了以上3方面的要求,必然使得構成土木工程的3 個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論也要出有新的發展趨勢,即建築材料的輕質高強化,施工過程的工業化、裝配化,設計理論的精確化、科學化。
材料是指應用於土木工程建設中的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和復合材料的總稱。材料作為土木工程的三大要素之首在建設工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土木工程材料是建設工程的物質基礎。其次,土木工程材料與建築結構和施工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密切關系。另外,建築物的功能和使用壽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再著,建設工程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材料的質量。最後,建築物的可靠度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依存於材料可靠度的評價。材料的發展既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標志著土木工程建設事業的進步。
混凝土結構包括素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和各種其它形式的加筋混凝土結構。素混凝土結構常用於路面和一些非承重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是結構或構件中配置了預應力鋼筋加預應力的結構。在大多數情況下,混凝土結構是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筋混凝土結構憑著其強度高、耐久性好、可模性好、整體性好、易於就地取材等特點,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房屋建築方面:我國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廣州國際大廈(高200米,地上63層,地下2層)、1990年建成於美國芝加哥的威可德賴夫大樓(高296米,63層)、德國的密思垛大廈(高256米,70層)香港中心大廈(高374米,78層)等採用了混凝土結構。橋梁方工程面:香港的青馬大橋,跨度1377米。橋體為懸索結構,其中支撐懸索的兩端立塔高202米,是混凝土結構。又如上海楊浦大橋,主跨602米,為斜拉橋其橋塔和橋面均為混凝土結構。水利及其他工程方面:我國的龍羊峽水電站攔河大壩也為混凝土結構重力壩,壩高178米,壩頂寬15米,壩底寬80米,壩長393.34米。是我國目前以建壩中最高的。又如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發電能力271.5萬千瓦,庫容量15.8億立方米,整個工程混凝土用量達983萬立方米。
房屋工程是興建房屋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的總稱。目的是為了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場所。
說到房屋,我們首要解決的是它的「使用性」,即要有舒適的環境、寬敞的空間、合理的布局、堅實可靠的結構、先進優質和方便的使用實施。解決了物質要求,還要解決精神的要求「美觀」,即房屋要看上去美觀、協調,讓觀察者的視覺和心靈有美的感受。另外,必須考慮的就是經濟問題,它要用盡可能少的基金、材料和人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優質的完成房屋的建設。
房屋好比一個人,它的規劃就像人生的環境,是由規劃師負責的;它的布局和藝術好比人的體形、容貌、氣質,是由建築師負責的;它的結構好比 人的骨骼和壽命,是由結構工程師負責的;它的給排水、供熱通風和安全好比人的器官、神經,是由設備工程師負責的。
面對群起而立的高樓大廈、阡陌交通的道路,確實令人欣慰。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面臨的危急形勢:地球上居住人口劇增;土地資源有限;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土地荒漠化;工業革命以來一次次的重大變革;工業迅速發展;航空、航天事業等高科技事業的發展。況且,土木工程作為古老的工程技術之一,它的發展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深,發展速度也較其他的工程緩慢。
為了爭取生存的空間、為了爭取舒適的環境,土木工程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大力發展:
1. 建築材料向高性能、多品種和組合利用方向發展。
2. 工程項目向更高、更快、更深的方向發展。
3. 發展可持續的土木工程。
4. 大力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5. 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6. 大力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質量。
7. 向海洋和沙漠進軍
⑤ 土木工程概論論文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 知識結構體系
中文摘要:工程素質教育要從新生抓起。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對提高學生專業興趣,培養現代工程意識和形成創新思維方式具有積極意義。教好、學好本課程,可以為學生今後積極主動地學好專業課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⑥ 大一跪求一篇土木工程概論論文3000-5000字 不要網上重復的謝啦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國盛路特一號楊園街道辦事處6樓
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地基在市政道路的應用
武漢市武昌市政工程總公司一工程處 430000
摘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城鎮化持續快速推進,市政道路建設開展的如火如荼,成為城市基礎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市政道路施工要求比較高,同時施工環境也非常復雜,其中的加固地基是施工中的重點工作,需要運用合理的施工技術來進行處理。水泥攪拌樁是一種高效的新型施工方法,相比傳統施工方法有著很多的優勢,可以用此技術來進行地基的加固。因此,在本文中,筆者主要討論的是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地基在市政道路的應用,希望這些對於相關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泥土攪拌樁;市政道路;加固地基;應用
1、引言:
水泥土攪拌樁的主要用途是處理飽和軟粘土低地基的,確保處理之後能達到規范的要求,具體的操作是使用專用攪拌設備將混有水泥的軟粘土進行充分的攪拌,其中水泥的作用是固化的,它會同軟土發生某種反應,地基會逐漸的固化進而變為一種有強度且綜合狀況趨向於規范要求標准建築用地。
水泥能夠將軟土固化,其主要機理在於這種固化的過程是一種物質化學反應,相比於混凝土的硬化而言是有差異的,因為水泥的用量不同而致,硬化所用水泥較少,且在硬化的過程中,水泥要藉助某種活性物質並且要包裹於土中才可進行反應,進行中硬化用時久,反應中水泥會相繼出現諸如水解和水化等變化,最終會出現不同類別的水化物,對於部分水泥在發生反應中,會出現離子交換或者團粒效應,從而實現硬化的效果,提升土體的強度。
2、工程概況
國盛路南起和平大道,北至臨江大道,道路全長724米,紅線寬度20米。設計場區靠近長江,位於長江一級階地,場地地下水主要為賦存於填土層中的上層滯水及下部砂土層中的承壓水。
地質勘察顯示:根據地層岩性和工程地質特徵,在鑽探深度范圍內地層自上而下可分為4層:①雜填土;②淤泥質粉質粘土夾粉土;③粉土、粉砂夾粉質粘土;④粉細砂;上層滯水水位在地0.9—2.6米,承壓水賦存於③層粉土、粉砂夾粉質粘土視為中等透水層,④粉細砂可視為強透水層。
3、軟基處理設計
3.1攪拌樁設計
根據地勘報告,本次道路沿線有雜填土層分布,表層雜填土厚度在 1.20~4.80m,雜色,鬆散,稍濕,由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及粘性土組成,所含硬質物含量約20~45%,粒徑1.0~6.0cm,局部鑽孔由中細砂及少量灰褐色黏性土組成,褐灰色,軟塑,濕,含少量鐵錳氧化物,土質不均勻,刀切面粗糙,局部夾雜薄層粉土、粉砂,不可作為路基持力層。根據道路沿線土層厚度及埋置深度情況,本工程路基採用換填法與水泥土攪拌樁(干法)相結合的路基處理方式。
3.2攪拌樁作用機理
藉助這種樁,將軟土變得強度符合規范要求,它的具體操作是,藉助深層攪拌樁設備,對加入水泥的軟土進行充分的攪拌,加快水泥與軟土的反應,進而使處理後的土體變為具有一定強度、有良好的變形特徵和水穩性的柱形體,這種反應後形成的結構有較好的強度、能提升土體的承載能力和降低地基的沉降。從水泥攪拌樁的特性講,此種樁屬於一種介於剛性與柔性間的混合樁,它所具有的剛度、抗壓強度機器抗側壓力是介於兩種樁之間的。因為這種樁有差於剛性的強度,當承載一定量的豎向載荷時會出現形變,一經出現會伴隨著附近土體相應的承擔一定量的荷載,此時便出現了柔性復合地基。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標准值可按下式計算:
Fspk=m*Ra/Ap+β(1-m)*Fsk
式中:Fspk—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KPa);
m—面積置換率;
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KN);
Ap—樁的截面積(㎡);
β—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
當樁端土未經修正的承載力特徵值大於樁周土的承載力特徵值的平均值時,可取0.1~0.4,差值大時取低值;
當樁端土未經修正的承載力特徵值小於樁周土的承載力特徵值的平均值時,可取0.5~0.9,差值大時或設置褥墊層時均取高值;
Fsk—樁間土承載力特徵值(KPa)。
由此可至,一旦地質資料核實,對於水泥攪拌樁的有關的數據也相應的確定了下來,如樁基承載力標准值、每根樁的垂直方向的承載力和面積置換率等。若樁的強度、面積置換率確定之後,這類地基的承載力經由每根樁的垂直方向的承載力便可得以求得,每根樁的垂直方向的承載力若是非常的小,則在復合地基中的承載力相應的會很低;若樁的強度及其長度確定之後,在符合地基中的承載力經由面積置換率而求得,若面積置換率非常的低,則對應的地基承載能力就很低。
4、施工工藝及施工注意事項
4.1水泥土攪拌樁的施工順序
(1)工程建設之前要具有的有關施工技術方面的材料有:建設用地的勘察報告、土體實驗報告、內配合比實驗檢驗報告、樁點陣圖紙、加固深度和停灰面標高等。
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內配合比,主要是定出水泥用量,因為它的用量會直接關繫到樁的質量及其未處理的地基土的特性,所以,若要開始安裝水泥攪拌樁,必須在這之前間隔四周以上,基於室內標准下,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制出攪拌樁樣本,做差異化的齡期強度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最佳水泥摻量。
(2)平整場地,清除障礙。對地下障礙物進行清除,對低窪處進行平整壓實,確保在現場中設備置樁順利進行,且要基於這種置樁操作的要求而制定有效的策略,避免設備中途停止工作。
(3)建設專用設備進場,且按照使用說明予以組裝和試運行。
(4)攪拌樁施工工藝必須要嚴格按照設計規定的進行,且按照經實驗確定的配合比制定攪拌樁,並對此樁的有關指標予以測定。接著,配合路基解決縱斷面圖紙問題,在進行施工之前,原定的樁位作業點均要做出大於五個的具有工藝性質的樣樁,從而得到以下數據,即鑽進、提升和攪拌的速度、噴氣壓力、工作電流以及單位時間噴入量等。
(5)攪拌樁擇取是水泥型號是42.5普通硅酸鹽水泥,一定要滿足設計規程的規定,所用的產品必須帶合格證進入施工現場。
4.2水泥土攪拌樁的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樁位放樣→鑽機就位→檢驗樁機整平機體→預攪下沉→噴灰攪拌提升→重復攪拌下沉和提升(停灰面為高於設計樁頂標高50cm)→成樁結束→移位進行下一根樁循環施工。
(1)鑽機就位:根據設計施工放樣,使鑽頭中心對准設計樁位,並保持樁機機體垂直,以防打斜樁,影響地基承載力。
(2)預攪下沉:啟動電機,使攪拌機沿導向架邊攪拌、邊切土下沉,下沉速度可由電機的電流監測表控制,工作電流不應大於70A。
(3)噴灰攪拌提升:深層攪拌樁機下沉到設計深度後,開啟灰泵將水泥乾粉壓入地基中,並且邊噴灰、邊旋轉攪拌鑽頭,同時嚴格按照試樁確定的參數控制噴灰量和攪拌提升速度提升攪拌樁機。
(4)重復攪拌下沉和提升:為使軟土和水泥攪拌均勻,可再次將攪拌機邊旋轉邊沉入土中,再重復噴灰攪拌提升,最終停灰面為高於設計樁頂標高50cm,成樁結束。在設計樁頂預加50cm樁長作為破除樁頭用。
4.3施工注意事項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質量是最為重要,基於此要做到如下幾點:
(1)一定要掌控好鑽機的操作,避免鑽的深度超出規定要求,且一定要在規定的深度內鋪停灰面,如此定出攪拌樁長。務必要依照樣樁的數據掌控好用灰量,杜絕在無自動化的控量設備的攪拌樁用於真實的工程建設中,此外,杜絕使用無合格證的記錄裝備。另外,設定時間復核成型的攪拌樁樁徑及其攪拌狀況。及時保養與檢修用於復核的鑽頭,一經發現有葉片殘缺或者嚴重磨損,必須換新。
(2)保障攪拌樁有九十度,必須對起吊裝備的平整度及其操作架同地面的角度予以認真核實,核實的次數要超過兩次,由對應的不同的工作班組執行,確保其垂直度在一度之內。在具體的施工中,藉助吊錘測定鑽桿是否豎直成九十度,若存在較大誤差,必須及時修正。
5、影響攪拌樁質量問題及質量控制的探討
(1)攪拌樁屬於地下隱蔽工程,易受施工用材料、機械、工藝、施工人員的責任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其質量控制要貫穿於施工的全過程,必須堅持全方位的施工控制。
(2)施工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自動計量裝置、水泥用量、成樁過程、樁長及施工中有無異常情況,並記錄其處理方法及措施。
在保障樁的質量的前提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認真分析清楚導致攪拌樁出現質量問題的因素,且要對製造流程予以把控,避免施工質量出現問題:
(1)原因之一是地基土自身具有的特性
這種樁的質量好與壞能直接的從樁強度數據獲取到,而能對這種數據產生影響的除了固化劑用量及其質量和建設中用到的操作手法之外,地基土的自身特性也會產生影響,例如軟土內存在大量的有機物。經試驗檢測後可知:土體內含有過量的有機化合物,其水容量和塑形對應的變大,對應的膨脹性和低滲透性也會很大,最為不利於鋼筋的酸環境也會存在,上述的諸多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的充分反應,若僅僅使用水泥進行固化,收效甚微,針對軟土,可將生石膏適量使用進而使軟土固化,這樣的操作也有助於減少對水泥的消耗。
(2)保障攪拌操作的均勻性
對一定量的施工案例進行研究與總結可知,均勻的攪拌操作能提升工程質量。若確保有均勻的攪拌,就意味著水泥同軟土有很好的混合,這樣就有助於兩者間發生充分的反應,軟土經水泥的固化作用而產生較好的樁。若要使工程中有較好的均勻攪拌,一定要確保攪拌設備將要下沉的土體被較好的混合,所以施工前,使用反鏟將施工場地翻整一次,避免地下遇到障礙物,影響土體攪拌均勻性。
6、質量檢測
6.1質量檢測方法
對攪拌樁的檢測,總的來講有如下幾種方法:
(1)淺部開挖:這種檢測法歸屬於自檢。對於項目部而言,要不定期的多次對成型的樁進行復檢,一經檢查出問題,第一時間予以解決。針對開挖的檢查,重點是檢查淺部樁頭,注意深度的把控要大於停灰面以下五十米,若要粗略了解成型樁的狀況,可採用目測的形式對如下的參數予以估測,如樁徑、攪拌均勻程度等。進行檢查時,數量控制在樁的總量的5%。
(2)輕型動力觸探法:這種檢測法所用到的設備為輕型動力初探(N10),它主要適用的是對樁身均勻狀況的測定,因為這種設備錘擊程度小,不間斷的初探通常狀況下均小於四米,所以,對於深度的攪拌樁質量的測定是不適用的。這種檢測法規定檢測數為樁的總量的1%,且要大於三根。
(3)鑽孔取芯法:這種檢測法是藉助地質鑽機針對已經養護四周及其以上的成型的樁予以鑽孔獲取樣本芯樁,這種方法是迄今為止最為普遍使用的一種測質量的方法,它所獲取到的結果可靠度高,不足之處在於檢測耗時久、鑽孔成本高、樣本芯樁要在四周以後才能得到,無法做到即時的檢測施工中的樁的質量狀況。這種檢測法規定檢測數為樁的總量的0.5%,且要大於三根。
(4)靜載試驗法:這種檢測法所依據的是樁的承載力值的定性得出樁的質量。然而,因檢測成本高,工程取樣少。這種檢測法規定檢測數為樁的總量的0.5%~1%,且要大於三點。
(5)動測法:它主指低應變動測法,這種檢測法所依據的是以一維波動理論為基礎,藉助彈性波傳播規律檢測樁的完整性。優點在於檢測高效、便捷操作,然而在中國的多數文獻中有指出,攪拌樁的強度同波速的關系並非連續的,在樁的端部出現的阻抗、樁的底部反射等均呈現無變化和模糊的現象,所以,這種檢測法不能確保有準確的測定樁身質量。
6.2本工程項目攪拌樁質量檢測方法
(1)成樁3d內,淺部開挖樁頭,深度超過停灰面下50cm,目測檢查攪拌的均勻性,量測成樁直徑,檢測量為總樁數的5%。一般應按比例隨機抽取,且分部基本均勻。
(2)N10檢測:成樁齡期7d內,用輕型動力觸探器進行N10檢測,檢查每米樁長的均勻性,檢測頻率為總樁數的1%。
(3)單樁荷載試驗:在成樁齡期28d後進行,在試驗准確階段,確保樁頂干凈,進行試驗時針對每個樁的荷載取樣數量要大於總量的0.1%,且要大於三根。通常狀況下要依照原定比例任意取樣,並且保證均勻取樣。經檢測本工程單樁豎向靜載荷極限承載力為220KN,滿足設計要求的不得低於110KN。
6、結語
藉助水泥攪拌樁實現對市政道路中有軟土層的地基予以固化,由於建設裝備的單一和便捷的轉移,能夠做到數個位置施工,高效率的使地基固化,從而提升施工速度、削減工期。在真實的工程建設中,採用的施工手法較為單一,工程質量便於把控,這是現階段市政道路加固地基非常適用的施工方法。
國盛路靠近長江,土質情況差,地下1.8米均為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夾粉砂,局部地段流砂情況嚴重,在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地基後,土體質量得到很大提高,溝槽開挖成型較好,土路床彎沉一次性合格,完成了工期目標。這表明使用水泥攪拌樁對市政道路中有軟土層的地基予以固化是可行的,它可以極大的降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工程質量保障,完全能夠實現設計所要獲取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JG10202-2002《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2]JBJ225-91.軟土地基深層攪拌技術規程[S]
[3]陳向陽,粉噴樁加固軟土地基的質量控制[J].岩土力學.2002
[4]紀南昌,水泥粉噴樁施工質量控制初探[J].北方交通,2009
⑦ 《土木工程概論》論文題
你是做這個的??
⑧ 關於《土木工程概論》的論文,3000字,內容對於土木工程的認識!!!急!!!!!
淺談對土木工程的認識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它既指與人類生活、生產有關的各類工程設施,如建築工程、道路工程、鐵路工程、橋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也指應用材料、設備在土地上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等工程技術活動。土木工程是社會和科技發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他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土木工程的發展
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長的時間跨度,它大致從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到17世紀中葉,前後約7000年。在房屋建築、橋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一些文明古國的不少傳世傑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紀建成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橋,於1991年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選為世界上地12個土木工程里程碑。
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時間跨度從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前後約300年時間。在此期間,建築材料從以天然材料為主轉向以人造材料為主,建造理論也從主要以總結長期建造經驗向重視科學兼顧經驗轉變。建造技術方面,一些性能優異的大型機械伴隨著各種極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現,使得人們開始能建造結構復雜或所處環境惡劣的土木工程。期間建成的埃菲爾鐵塔、帝國大廈和金門懸索橋,至今仍不失為偉大的土木工程。
現代土木工程 現代土木工程起始於20世紀中葉。發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築材料、結構理論和建造技術方面都取得了極其巨大的進步。
建築材料方面,高強度混凝土、高強低合金鋼、高分子材料、鋼化玻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建築上。結構理論方面,利用電子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繪圖能力,力學分析和計算的結果更加符合結果的實際情況,使得在結構設計上更為可靠。對於建築技術,已經發展到機—電—計算機的一體化,施工過程中,不論是上天、入地還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礙了;而焊接技術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鋼結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代土木工程造就的舉世矚目的建築有:我國台北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廈,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石油大廈雙塔樓,法國的諾曼底斜拉橋等。
土木工程的分類
建築工程 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其中「房屋建築」指有頂蓋、樑柱、牆壁、基礎以及能夠形成內部空間,滿足人們生產、居住、學習、公共活動等需要,包括廠房、劇院、旅館、商店、學校、醫院和住宅等;「附屬設施」指與房屋建築配套的水塔、自行車棚、水池等。「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指與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相配套的電氣、給排水、通信、電梯等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
高層建築首先從美國興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磚石自承重和鋼框架機構的,高11層的保險公司大樓。隨著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隨著城市用地的日趨緊張,以及電梯的發明和應用,結構理論的突破,新型材料的不斷問世,高層建築開始大量出現,且建築規模越來越大,建築高度越來越高。1913年在紐約建成了高52層的伍爾沃思大樓,1913年在紐約建成了高102層,381米的帝國大廈。但是盡管當時已經採用了先進的鋼框結構和勁性鋼混凝土材料,都尚未創造出與新的建築類型相適應的造型形式,人們造型觀念還徘徊在中世紀高直建築的形式中,因而新的結構類型被傳統的造型形式所包裹,結構和造型為開始真正結合。
道路橋梁工程 路與人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我們的身邊,隨時隨刻都可以看到,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村,鄉村與鄉村之間及內部都是由道路連接在一起的。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十五」前三年,公路建投資佔GDP比重保持在3.1~3.2%,投資額年均增長17%。
公路建設方面呈以下特點: 全國有一半以上的省份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000公里。新增公路通車里程4.6萬公里,總里程達到181萬公里; 其中新增高速公路4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近3萬公里。同江至三亞、北京至珠海、連雲港至霍爾果斯、上海至成都四條國道主幹線基本貫通,從而實現了「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系統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即「兩縱兩橫三個重要路段」的全部貫通。
20世紀以來,世界橋梁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各種大橋,高橋相繼問世,如日本的明石海峽大橋(主跨1990米),瑞士Gunter大橋等等。近些年來,我國橋梁工程也步入了蓬勃發展時期。令人仰慕的有南京長江二橋、香港汲水門橋、江陰大橋、潤揚大橋、三縣洲獨塔單索麵斜拉橋等。
隧道及地下工程 當今世界,人類正在向地下、海洋和宇宙開發。向地下開發可歸結為:地下資源開發、地下能源開發和地下空間開發三個方面。地下空間的利用也正由「線」的利用向大斷面、大距離的「空間」利用進展。
我國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始於60年代。1965年北京建設地下鐵道。70年代,我國修建了大量地下人防工程,其中相當一部分目前已得到開發利用,改建為地下街、地下商場、地下工廠和貯藏庫。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地下的交通與市政設施加快了修建速度。上海地鐵1號線,地鐵2號線已相繼開通。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網路體系已開始建設,多在地表至-30m以內的淺層修築地下工程。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地下工程將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
現代地下工程發展迅速,各種典型工程著名浩瀚。世界已有數百個城市修建了地下鐵路。一些工業發達國家,逐漸將地下商業街、地下停車場、地下鐵道及地下管線等結為一體,成為多功能的地下綜合體。
鐵路工程 鐵路工程最初包括與鐵路有關的土木(路基、軌道、橋梁、隧道、站場)、機械(機車、車輛)和信號等工程。隨著建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一步分工,其中一些工程逐漸形成為獨立的學科,如機車工程、車輛工程、信號工程;另外一些逐漸歸入各自的本門學科,如橋梁工程、隧道工程。現在鐵路工程一詞僅狹義地指鐵路選線、鐵路軌道、路基工程、鐵路站場及樞紐。
土木工程的展望
眾所周知,土木工程是人類在地球上從事的一項巨大的古老的工程技術活動,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斷發展,它在新世紀必將面臨
許多新興的事物和挑戰。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土木工程的大學生來說,我認為他在新世紀里的發展和挑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土木工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第二、土木工程向地下空間的發展;第三、綠色建築在未來的高速發展;第四、更加科學和合理的土木工程經營和運作。
土木工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土木工程是人類一項工程規模龐大的改造地球面貌的活動,這項活動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而且可能影響和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所以,土木工程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作為這項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土木工程師,理應有責任和義務在這項活動的全過程中以創新精神,加深研究並盡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我國,二十一世紀的土木建築與環境的基本特徵可進一步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土木建築」注重對「信息資源」的獲取,而「信息資源」涵蓋了物質資源、能量資源和生態資源。正是這種涵蓋為「土木建築與自然資源環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可能。
土木工程的心得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將面臨一個更大規模的建設高潮。可以說,我們正面臨著一個伴隨著國民經濟飛躍的土木工程大發展的大好時期。而且這樣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已經受到並將繼續受到西方國家的急切關注。作為跨世紀的一代,這一大好形勢為我們提供了空前難得的施展才幹、向國際水平沖擊的良好機遇。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到,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合作」與「競爭」交織、「創新」與「循舊」相爭的時代,如何把握世紀之交時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開創具有中國特色、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學科的新紀元,是對我們跨世紀一代人的嚴峻挑戰。
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我會在今後大學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努力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做好專業實踐工作;與此同時積極學習專業外的其他知識,比如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技能,材料實驗和結構實驗中掌握一般結構實驗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結構檢驗的技能,做好技術實習、課程設計,爭取在結構設計大賽中獲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積極完善個人能力,為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做好准備
參考資料:《土木工程概論》 羅福午主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土木工程學報》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土木工程學報編輯部
《土木系統工程》 機械工業出版社
《土木工程總論》 丁大鈞,蔣永生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土木建築文獻檢索與利用》 肖友瑟主編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⑨ 土木工程概論的論文怎麼寫
土木工程論文的寫作要求、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