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中國水利工程的發展歷史故事

中國水利工程的發展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8-15 10:24:01

Ⅰ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京杭大運河是當時乃至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Ⅱ 誰有中國水利發展史的詳細介紹啊

搜索了一下發現中國的水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中國古代水利發展,一個是新中國的水利發展。古代的水利發展可從大禹治水說起,直到晚清至明國時期,新中國的水利發展就要從新中國成立那天說起了。
剛搜到一篇比較全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d790b0100dy1k.html

Ⅲ 中國水利發展史主要人物

大禹: 治水
李冰: 戰國時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郭守敬(元): 提出了六條水利建議。第一條建議修復從當時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縣)的漕運河道;第二第三條是關於他自己家鄉有地方城市用水和灌溉渠道的建議;第四條是關於磁州(今河北磁縣)、邯鄲一帶的水利建議的意見;第五第六條是關於中原地帶 (今河南省境內)沁河河水的合理利用和黃河北岸渠道建設的建議。
庄熊羆(漢): 龍首渠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
鄭國(戰國):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戰國末年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Ⅳ 水利工程的相關故事

都江堰的故事。
它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濫成災。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 都江堰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排洪。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僅泄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形似瓶頸。除了引水,還有控制進水流量的作用。 此外,都江堰一帶還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等名勝古跡。 二王廟位於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後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並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 伏龍觀位於離堆公園內。傳說李冰治水時曾在這里降服惡龍,現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始建於宋代以前。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火。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獨特的水利建築藝術創造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創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環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榮發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歷史,且至今尚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時它還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築精華於一體的珍貴文化遺產。

Ⅳ 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歷程

管理的發展過程 水利工程管理的概念在人們長期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隨著時代的變化,管理的具體內容和方法也在不斷充實和改進。許多國家已經進入現代化管理階段,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採用了現代化科學技術理論和現代化手段。 古代《水部式》就是唐代頒發執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規, 對灌溉制度、分水比例、工程維修和管理行政等各方面都有明確規定。50年代初除保留原有的河道堤防、壩堰灌渠管理機構以外, 在新建成的一批水庫、閘壩樞紐工程交付使用時, 都分別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為了開展工程管理工作, 使之有章可循。1954年開始選擇官廳水庫和三河閘等工程, 制定管理規范, 印發全國參照制定各個工程的管理規范, 並舉辦培訓班, 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1956年為了便於分級管理,劃分了水庫、水閘等級標准。70年代初國際曾組織力量治理永定河官廳水庫水質污染問題, 從此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又增加了保護水質的新內容。70年代末、80年代初突破了技術管理的范圍, 管理的概念又有了新的發展。規定水利工程管理任務為「安全、效益、綜合經營」;水電站的任務則是「安全、經濟、多發多供」。1983年在全國水利會議上制定了「加強經營管理,講究經濟效益」的水利工作方針,堅決把水利工作轉移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要求對現有工程加強經營管理,進行技術改造, 大力提高經濟效益。80年代後工程維修加固開始試用水力振沖加固砂土壩體和壩基, 劈裂灌漿防滲加固均質土壩壩體, 在砂礫地基上試用高壓定向噴射灌漿構築防滲板牆等新工藝; 在防汛和調度系統中, 開始採用微波、短波通訊和電子計算機; 一些大型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結合預報採用優化調度, 工程較多的流域水系和梯級水電站開始實行聯合優化調度; 在多泥沙河流上的一些水庫研究中採用了「蓄清排渾」的調度方式, 減少了庫區淤積, 延長了水庫壽命。

Ⅵ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內容簡介

我國水利建設,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重視。人們經過幾千年百折不撓的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陸續修建起千千萬萬的水利設施。
《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選擇其中比較重要的10項工程,介紹給讀者。一至三項為運河工程,四至八項為農田排灌工程,九項十項為堤塘工程。每一工程的內容都包括:修建的目的、過程、歷史演變(以古代為重點,聯繫到近現代)、工程特點、社會效益和經驗教訓等。希望能向讀者提供這些工程的較為系統的知識。

Ⅶ 中國水利發展過程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1]城西,岷江上游340千米處。通常認為都江堰是由戰國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於約西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經過歷代整修,兩千年多來都江堰一直在發揮巨大的作用。

鄭國渠
中國戰國時著名水利學家鄭國於秦王政元年(前246年)為秦築渠(韓水)三百里,號稱「鄭國渠」。

鄭國渠位於陝西省涇陽縣上然村涇出口一帶,秦王政元年(前246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修建。後來秦王發覺鄭系陰謀,怒欲殺之,鄭國說:「渠成亦秦之利。我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秦甚以為然,工程得以繼續進行。完工後灌渠全長300里,以谷口為起點,把涇水引入櫟陽的渭水,可澆灌關中農田4萬余頃。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

靈渠
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位於廣西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開鑿於秦代,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1988年,靈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Ⅷ 中國水利工程的演變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餘年,中國水利發展戰略隨著國情和水情條件的變化不斷適應性調整,以適應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快速變革的需求。深入分析國情和水情的演變,合理劃分水利發展階段,認清不同階段水利發展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使命,對於水利發展戰略選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研究著眼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全局,在百年宏觀國情和水情演變背景下(即1949至2050年),總結新中國建立以來60餘年的水利發展歷程,展望未來40年的水利發展前景,科學劃分百年水利發展的不同階段,為判斷當前中國水利發展所處階段和制定水利發展戰略提供依據。

Ⅸ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與中國水利工程的發展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