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州市有哪些關於水利工程或者市政方面的公司最好是在梅縣的。
當地都有水利施工工程局,建議你到梅縣水利局或水務局問下建管的人都知道。
② 梅州市水資源利用現狀及供需預測
13.2.1水資源利用現狀
13.2.1.1供用水特點及其原因
2003年全市8個縣(市、區)總供水量為21.82億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95億m3,佔91.4%,地下水源供水量1.87億m3,佔8.6%。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9.73億m3,佔48.8%,引水工程供水7.85億m3,佔39.3%,提水工程供水2.37億m3,佔11.9%。地下水源供水基本上是淺層地下水。
從用水結構上看,在總用水量21.82億m3中,以農田灌溉為最多,達14.10億m3,占總用水量的64.6%,工業用水量次之,佔15.7%,農牧漁用水量佔8.0%,農村生活用水量佔7.7%,城鎮生活用水量最少,僅占總用水量的4.0%(表13.1) 梅州市水資源公報(梅州市水利局,2003),P.18。
表13.1 2003年梅州市各縣(市、區)用水量統計單位:萬m3
由表13.1可知,梅州市現狀用水主要包括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城鎮生活用水和農村生活用水。根據2003年《梅州市水資源公報》中相關數據分析得知,梅州市用水現狀特點如下:
(1)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為445m3,但各縣(市、區)人均綜合用水量差別較大,大埔縣最少,僅322m3,蕉嶺縣最大,達731m3。
(2)在用水方面,全市人均日用水量228L,其中梅江區最大,達341L,興寧市最小,僅128L。
(3)全市耕地畝均綜合用水量1105m3,其中,梅江區最大,達3715m3,大埔縣最小,為857m3。
(4)全市本地水資源利用率為19.9%,其中梅江區最大,為62.7%,豐順縣最小,僅13.3%。
為什麼會形成以上特點?筆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是:①蕉嶺縣的工業相對發達(水泥企業多),用水量大,而人口數量較小,所以人均綜合用水量大;②梅江區大部分為城市人口,水資源相對充足,供水設施也比較完備,因而人均城鎮生活日用水量最大;③梅江區因大量發展城郊農業,灌溉用水量大,因而耕地畝均綜合用水量最大;④豐順縣水資源總量在全市各縣區中最大,達23.85億m3,但用水總量卻低於興寧市、五華縣,且境內水電開發少,故水資源利用率最低。
13.2.1.2水資源綜合利用
資源只有在發揮出多方面的價值之後才能說是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梅州山區的水力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和外界一樣,長期以來水力資源常常和林木、造型石、雲海、日出一起,只是作為景觀的觀賞對象之一,沒有進行深度的旅遊開發利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山區水力逐漸被開發為水電站,每有瀑布和急流,就開發為水電站,已成了一些人的固定思維。多山的梅州僅豐順一個縣就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站160多座,豐順龍鯨河漂流項目所在地水流也比較湍急,大龍華鎮原先計劃在此修建水電站,已做好了地質水文勘探和施工圖紙設計。但是,縣委、縣政府在得知此河段也可以開發漂流項目,並且有投資商對此有濃厚興趣時,通過綜合考慮,還是做出了停止建造水電站、開發漂流旅遊的決定,並與大龍華鎮政府協商,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全力促成了這一新的旅遊項目建成[3]。
近年來,民營水利成為梅州市的一大亮點。據統計,梅州市全市有民營水利企業100多個,從業人員3.5萬多人,2002年全市有民營水利經濟收入33.5億元,上繳稅收1.2億元[4]。其中,清涼山水利工程是梅州市第一個運用BOT模式(建設、運營、轉移)興建的工程;工程總投資2.7億多元,由一個中型水庫、兩個小型水庫、一個引水系統和4座電站組成 《梅州日報》(2005-06-05)。 《梅州日報》(2005-12-02)。
圖13.1 梅州市清涼山水庫俯瞰圖
13.2.2需水量預測
以1997年的用水現狀為依據,在1996年編制的《梅州市水中長期供求計劃》基礎上分析現狀用水水平和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以及自然、社會、歷史習慣等,選定不同的遞增(減)率和相應的用水指標,貫徹「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的原則,對全市各行業需水發展變化預測如表13.2。
表13.2 梅州市不同水平年需水預測總表單位:萬m3
續表
13.2.3供需平衡分析
如果以2003年的用水現狀進行對比,則可得到供需水量平衡表(表13.3)。從表13.3可以看出,在用水結構上,工業和城鎮生活需水量遞增速度較快,缺水量較大,而農業和農村生活需水遞增速度慢,缺水量小。筆者認為,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考慮節水技術的推廣等,以上預測結果是基本符合要求的。
表13.3 梅州市保證率90%供需水量平衡表單位:億m3
③ 梅州市威華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918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張文鐸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平遠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平遠縣大柘鎮河唇路(縣自來水公司大院內)
法定代表人:李國雄
成立時間:1997-04-23
注冊資本:91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0000000078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平遠縣大柘鎮河唇路(縣自來水公司大院內)
④ 梅州市威華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梅州市威華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造林工程施工等。
法定代表人:李國雄
成立時間:2014-11-18
工商注冊號:44090000006800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茂名市站前二路83號第五樓
⑤ 梅州市水資源開發簡史
據歷史記載 廣東省梅州市江河流域(區域)綜合規劃報告書(梅州市水利局,2000),P.58。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利建設,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持續進行了大規模的興水利除水害活動。新中國成立初期,組織修復原有水利設施,興建一批引灌工程,並開始整修河堤;1953年轉向灌溉排澇工程建設,1958年動工興建大中型水庫,整治寧江等水系;1966~1976年的「文革」期間,繼續對梅江及其支流和梅潭河、豐良河、榕江北河進行治理,在韓江幹流兩岸修築防洪、排澇工程,在缺電地區發動群眾積極創辦小水電;1977年以後,繼續興建蓄水、引水、排澇和小水電工程,配套完善田間灌溉系統,擴大灌溉、排澇面積,增加電能供給,並對大中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配套維修,對水土流失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另外,還興建了大批鄉鎮自來水廠和單位自備供水工程,成功發展茶園果樹自動噴灌工程。經過40多年的努力,梅州水利水電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使全市防禦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恢復,為梅州市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源、電能保障。
⑥ 西玉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梅州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玉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梅州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4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項目投資,房屋建築工程設計,建築安裝業,建築工程研究,技術開發,銷售:五金、交電、建築材料、裝飾材料、機械設備及其零配件,貨物和技術進出口等。
法定代表人:李文君
成立時間:2015-04-23
注冊資本:16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00000035799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嘉應東路鴻雁小區A棟8號店第二層
⑦ 梅州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存在問題和對策
13.3.1水資源的科學規劃和有效配置
從整體上看,目前梅州市除個別水庫(合水、長潭、益塘、梅西)外,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程度不夠。究其原因,水電、航運、林業、旅遊和地方各級部門往往各自為政,又缺少具有足夠權力的機構加以協調,以致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主要表現在水運和水產養殖上。2003年全省人均佔有水產品達84.08kg,而梅州只有15.54kg;在航運方面,因泥沙淤積河床,河道疏浚不到位,因而造成水運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加上幾十年來,在水資源綜合利用上,水利工程建設兼顧航運不夠,造成航道通航里程不斷減少。近幾年梅州市在河流上建造攔河閘壩,大部分都沒有考慮建魚類洄遊建築物,而汀江上的青溪水電站和石窟河上的瓜洲水電站均未建過船設施,從而影響了水運效益的發揮。雖然梅州市的小水電開發(特別是民營水利方面)在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氣,但總體說來,在水電開發方面仍大有空間。至2001年底,梅州市水電裝機容量63.01萬k W,只佔全市水電可開發裝機容量的48%。
今後,應以商品和市場經濟的概念來指導水資源的規劃,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應著重處理好水資源開發與流域發展的關系,一方面,把水資源開發納入流域國民經濟建設規則之中;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規劃須與最大可能供水量相適應。此外,要處理好上下游之間、產業之間、部門之間在用水上的協作關系,尤其是上游要保證下游(包括境外下游各市)用水在水量和水質上的要求,防止「本位主義」。更不能把上游水量用光,否則,韓江多年後將成為廢河。
13.3.2水資源環境的保護和整治
目前,梅州市河流水質狀況基本良好,但由於多年來城鎮管理和污廢水的處理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全市大部分城鎮生活用水和工業廢水未經凈化就排入江河,因此城鎮附近河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以梅江流域的潛在污染威脅最大。據梅州市水資源公報,2003年全市排入梅江流域的廢污水2.53億m3,其中工業廢水佔75%,城鎮生活污水佔25%。因此,梅江中下遊河段實際已成為城鎮生活和工業污廢水的納污水體,梅江河水保潔防污染工作已刻不容緩。另外,在水土保持方面,雖經10年治理得以大大改善,但水保工程的鞏固、提高以及新的水土流失失現象不容忽視[1]。
水土保持是減少洪水流失量,增大枯季流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後除繼續做好原來水保工程和設施的維修鞏固外,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制止新的水土流失。對開發利用不合理而易造成新的流失的項目給予限制,對批准立項的開發項目落實水土保持責任。在防治水源污染方面,各級水利部門根據本地實際編制水資源保持規劃,提出階段性治理措施和目標,特別要突出飲水資源保護這個重點,加快解決沿江(河)人民群眾合乎衛生標準的飲水問題。對自來水取水的水源地(含現有和規劃的水源地)要劃定相應的水源保護區,明確保護區的具體保護措施。如目前個別水庫旅遊業帶來的水庫污染已對作為下游群眾飲水水源的庫區構成威脅,有關部門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3.3.3水利建設的投入
由於梅州供水工程多數是20世紀50~60年代興建的,工程設計標准低,施工質量差,工程設施不配套,而維護和效益明顯下降,有些工程甚至已報廢。據梅州市水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1981年全市蓄水工程9840座,1997年減少為9689座,共減少151座;有效灌溉面積從1981年的122134hm2下降為1997年的100001hm2;水利工程供水量從1989年的206348萬m3下降為1997年的185642萬m3。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局部地區供水不足的現象。
由於受山區自然條件的限制,梅州大中型蓄水工程不多,絕大部分為小型以下的水庫、塘壩,而且這些蓄水工程在地域上分布不均,不能很好地起到蓄洪補枯的作用,遇到稍大的旱情時,就有不少耕地和其他生產用地缺水灌溉。據不完全統計 《梅州日報》(2005-06-05)。
據表13.3分析可知,若按目前供水工程供水,則今後15年梅州市供水缺口較大。針對梅州市現有供水工程老化和供水效益下降、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一方面,必須增加一定資金投入並輔以各種有效的維護管理,保證現狀各類供水工程在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另一方面,必須有目的地興建一批供水工程和污水處理廠,並繼續做好中長期供水計劃,保證工農業和社會發展的順利進行,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目的。
13.4.4開源與節流
解決缺水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節水,而節水的基礎在於社會。因此,建立「節水型社會」的歷史使命已責無旁貸地擺在當代人面前。建立節水型社會的關鍵在於增強社會的節水意識。節水意識的基礎來自於水憂患意識,而水憂患意識的建立則需要對國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水資源知識的宣傳教育。要通過編寫生動有趣的水資源科普讀物,對廣大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水資源教育;在中學階段則要開設水資源選修課,藉以普及水資源知識;在大學生、幹部、職工中則要將水安全教育與時事教育結合起來,樹立水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基礎的思想,增強保護水資源的責任感,把節水貫穿於每一次用水的行動之中。
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除了必要的節水措施外,還必須積極探索新水源的開發,如對「中水」的利用問題。「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回收,經過處理後可以再利用的水。「中水」起名於日本,「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城市污水經處理設施深度凈化處理後的水(包括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再進行深化處理後的水和大型建築物、生活社區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經處理後的水)統稱「中水」。「中水」回用,一方面為城鎮供水開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自來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下水」(污水)對水源的污染問題,從而起到保護水源、水量的作用。城市附近每天都有不等數量的生活污水排出,這些生活用污水在經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後用於農田灌溉,既是開辟新水源,又可以充分利用污染物中的一部分營養物質增加農田的肥效,減少環境污染,從而實現其一部分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謝小康.梅州市水土保持與「三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J].人民珠江,1998,(5):63~66
[2]陳寧,張彥軍.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及指標體系[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8,(4):37~39
[3]陳南江,羅保汕.梅州的實踐——山區旅遊開發之路的探索和總結[J].廣東旅遊,1999,5~6
[4]王丙梅.梅州市民營水利發展初探[J].人民珠江,2004,(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