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水利部直屬的院校有哪些
水利部、電力部關於明確部分共管單位歸屬問題的通知
(1994年1月19日水人勞[1994]27號)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為理順水利部、電力部共管單位的關系,經兩部研究,現將下列單位的管理關系明確如下:
一、以下單位劃歸水利部管理:
1.河海大學
2.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3.南昌水利水電高等專科學校
4.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5.農村電氣化研究所
6.地質勘探機電研究所
7.水利電力展覽辦公室
8.機關建築修繕公司
9.三門峽療養院
二、以下單位劃歸電力部管理:
1.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2.北京動力經濟學院
3.長沙水電師范學院
4.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
5.北京電力管理幹部學院
6.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7.青島療養院
8.新安江矽肺病療養院
9.配件公司
三、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及所屬各水電工程局由電力部歸口管理。
發布部門:水利部/電力工業部(已變更)發布日期:1994年01月19日實施日期:1994年01月19日(中央法規)
『貳』 武漢水利水電大學是專科還是本科
青海大學水利水電學科的水平怎麼能與武漢大學相比呢?武漢大學的水利工程是僅次於清華大學、河海大學,全國排名前五名,青海大學在這一學科前三十名都排不到。選擇武漢大學肯定沒錯。以上所言,僅供參考。
『叄』 湖北水利水電學院怎麼樣
學院概況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於1953年,六十年代曾升格為湖北省水利電力專科學校,開辦專科學歷教育12年。建校50多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萬余名,許多畢業生都已成為水利行業建設的棟梁和骨幹。主要招收應屆高中(中職)畢業生。
環境設施學院現有東(湖)、南(湖)兩個校區,東校區位於武漢市武昌珞珈山下,緊鄰武漢大學;南校區(主校區)坐落於武昌南湖岸邊,風景秀麗,環境幽雅,交通便利。學院有校園面積688.78畝,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公寓、食堂、體育場等各類設施齊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資料50多萬冊,教學、實訓儀器設備資產總值達8900多萬元,有實驗室、實習工廠38個,並在全省各地設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40餘處。學院還是水利部行業定點培訓中心和國家水利水電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之一。
2校史瀏覽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創建於1952年。1952年9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將廣州私立天佑高級工業學校調整改名為武漢水利學校。1953年2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將學校更名為長江水利學校,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中南水利部共同領導。1953年10月,學校復名為武漢水利學校。1955年,更名為"水利部武漢長江水利學校",直屬國家水利部領導。
1958年,學校升格為武漢水利專科學校開設高等專科教育。同年10月,學校下放給湖北省水利廳管轄,同年12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水利電力專科學校。
1961年困難時期,學校奉命下遷至湖北省浠水縣白蓮河鎮辦學。1970年,根據湖北省革委會所謂"撤消所有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專業學校"的意見,湖北省水電局決定學校停辦,改辦工廠,教職工就地安置工作。
1972年,學校在浠水縣重建,並遷回武漢市武昌廣埠屯,與武漢電力學校合並組建湖北省水利電力學校(中專),隸屬湖北省水利電力局。1975年,因國家和省機構改革的需要,湖北省水利電力局分設為水利和電力兩局,學校也相應分設為兩校。1977年9月,湖北省水利局在武昌八一路選址建立了湖北省水利學校。1994年1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革,各項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辦學條件逐年改善,辦學規模逐年擴大。1991年,經湖北省教育廳評估,被評為辦學條件合格學校,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省部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96年,湖北省水利廳在學校爭創「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的工作中,制定了「調整規劃、集中辦學」的總體規劃方案,決定將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和湖北省水利水電技工學校合並建設,重點擴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省有關部門將學校擴建列入全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對學校擴建進行了巨額投資。整個項目於1998年12月動工建設,199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前期投資4000萬元。同年9月,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辦學。2000年9月,經國家教育部評估驗收,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多年來,學校緊密聯系行業需要辦學,根據水利水電學科教育的要求,先後開辦了水利水電工程、水電站電力設備、水土保持與環境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個專業,均通過了部、省有關部門的評估,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在2002年申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時,獲得湖北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的全票贊同。2002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核准備案,學校成功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並定名為「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3專業設置
體系設置學院設有水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商貿管理系、基礎課部、繼續教育部等系部。開設了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水文水資源、水務管理、給排水工程、建築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測量、工程造價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氣工程與技術、機電一體化、應用電子技術、文秘、市場營銷、商務英語、旅遊、電腦藝術設計、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物業管理等近30個高職(專科)專業,建立了較為全面的高職專業體系。
4教學理念
教職狀況學院有專任教師400多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00多名,「雙師型」教師近百名,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職業結構、專業結構合理。多年來,學院教師先後承擔了數十項水利、工民建、機電、計算機方面的科研、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任務,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0餘篇,主編、合編各類教材60餘種,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斷增強,為學院的職業教育辦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辦學宗旨在辦學中,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不斷強化和完善「院系兩級管理、以系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明晰,在辦學中始終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統一的辦學思想;堅持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有機統一,在實踐中不懈探求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科學的辦學道路;堅持教學、教師、學生的有機統一,貫徹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一切工作都以提高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學習及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使學院各項建設不斷取得進步,確保了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學院十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教學手段先進,多次獲得部、省有關部門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學生工作學院按照健全制度、穩定秩序、嚴格管理的總體思路,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堅持和完善院系兩級學生管理體制和專職輔導員聘任及考核制度;大力推進以學生社團為載體,以校園文化為內容,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的學生課外活動,在學院持續開展以「學習職業理論,掌握職業技能,實踐職業規范」為核心內容的素質教育活動,弘揚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廣大師生精神面貌良好,校園秩序井然。
發展思路「十一五」期間學院確立的總體發展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要求,以為水利和社會培養各類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統一的辦學思想;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堅持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創新和統一,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兼顧中職教育、成人大中專學歷教育和行業培訓;以水利水電類工科專業為主,兼辦文、經、藝等社會需要的其它專業;立足水利,服務社會;立足湖北,面向全國;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到2010年,在使學院辦學規模達到12000人的同時,將學院建成一所工科為主,文經兼辦,適應社會需求、專業結構合理、教學體系完善、辦學特色鮮明、管理體制健全、校園環境和諧、辦學效益突出,在全國和湖北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5歷屆領導
1955年4月,長江水利學校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兼校長。劉焰學第一副校長,黃肇翔、尹聘伊徐爵立為副校長,不久任命梁健為副校長。 1956年10月,劉焰任學校黨總支書記,董榮旺為副書記。
1960年,劉焰任學校黨委書記,梁健、金靜為副書記。
1961年,湖北省水利廳副廳長,廳黨委書記漆少川兼任校長,劉焰為第一副校長,梁健、程志遠、汪楓、尹聘伊為副校長。黨委書記劉焰,第二書記劉秉瑞,副書記梁健。
1965年,組建湖北省水利廳半工半讀技工學校,由湖北省水利廳廳長漆少川兼任校長,蔡光耀兼任副校長。
1968年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秉瑞。
1969年~1970年,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秉瑞,副主任鄧聯森、付忠學,宣工隊指揮長趙啟德。
1972年~1974年,黨委書記湯方忠,副書記梁健。
1974年~1977年,校長蘇克,副校長湯方忠,黨委書記梁健,副書記湯方忠。
1977年~1984年,校長兼書記梁健,1979年6月~1985年董榮旺任副書記。期間楊運生、胡延初、丁之江先後任副校長。
1984年~1988年期間,校長陳江媛,黨委書記丁之江,副校長吳克剛、唐才鈺。
1988年~1994年期間,校長唐才鈺、黨委書記丁之江,劉志光、王才章、趙銀啟任副校長,張遠國任黨委副書記,韓洪建任副校長兼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應祥,工會主席張遠國、趙銀啟。
1995年~1999年期間,校長談炳忠,黨委書記詹先德,先後任副校長的有陳永忠、龍松祥、祝文彪、王武寧,紀委書記張遠國、張愛國;工會主席趙銀啟。
2000年,韓洪建任校長。
2002年,院長韓洪建,黨委書記祝文彪,副院長陳永忠、甘齊順、王德平、王武寧,紀委書記張愛國,工會主席趙銀啟。
6就業狀況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組建,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水利水電行業職業技術學院,已有五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學院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5.5萬餘人。2002年學院升格為高職院校後,學院領導更加重視就業推薦工作,為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學院在2004年單獨成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並建立了院系兩級管理制度。雖然當前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但合格畢業生的就業率仍高居85%以上,多年來已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就業指導經驗,對外已形成一個成熟的就業網路。學院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學院畢業生今後的就業前景將一片光明。
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根據院專業設置的特點,把學生就業定位在國有、民營大型企業和合資、獨資大型企業這個層面上。為此,在常規教學中,實行「雙證制」管理,學生在獲得畢業證的同時,還能取得國家統一頒發的相應的技能等級證(學院學生的技能等級證獲取率在95%以上),為其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學生到用人單位後,能較好地實現專業對口,做到學以致用;根據工作需要和個人表現,學生還可再次獲得更多學習和深造機會。同時,這些用人單位的運作機制都比較規范,職工的福利待遇也比較豐厚、有保障,而且工作也比較穩定。 湖北是個水利大省,特別是98年特大洪水爆發後,國家對水利基礎的建設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倍重視。隨著國家投入的不斷加大,水利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這些都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學院通過廣泛的就業網路,拓展了較為寬廣的就業渠道。涉及到水利、電力、建築、通訊、IT、電子、機械製造、工程測量、鐵路等行業。水利、建築、測量、機電類主要面向湖北、四川、廣東等水利大省;電子、電氣、計算機、文秘類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省市。形成了湖北水利系統各企業、湖北武漢中南建設公司、湖北大禹公司、湖北水利水電建設總公司、湖北水利水電監理中心、達華監理集團武漢公司、長江水利委員會監理公司、中科院武漢岩土研究所、東風汽車工業工程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術公司、湖北電建一公司、漢江集團、興發集團、中國核工業第二建設公司、中國十五冶、葛洲壩集團清江施工局、葛洲壩集團四、五公司、中鐵一、四、十一、十八等局、中水基礎局、中水一、三、五、八、九、十、十五等局、中建三局、五局、四川水電工程局、成都勘測院、北京勘測院、青海水電工程局、陝西水電工程集團、雲南雲能電力、廣東水電二局五公司、七公司、深圳分公司、廣東聯泰集團、浙江第一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浙江江能建設有限公司、浙江衢州元立金屬製品公司、浙江天皇教儀公司深圳信義集團、深圳海川集團、比亞迪公司、蘇州友達光電公司、昆穎電子(崑山)公司、元盛電子(昆上)公司、江蘇大江金屬有限公司、常熟新瑞科技、上海達豐、等400多個用人單位的就業網路。畢業學生到這些單位後普遍受到好評,大批學生已成為生產骨幹,他們的工作表現既為企業獲得了榮譽,也為學院強化了市場,因此這些用人單位已同學院建立了長期的良好的供求合作關系,使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喜人,而且每位合格畢業生都有多次擇業的機會。
2005年應屆畢業生850人,就業726人,就業率85.4%,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工程技術、電氣工程技術、文秘專業就業率達90%以上。2006年應屆大專畢業生2623人,聯系單位412個,提供崗位4000餘個,初次就業率達81%(截止時間4月30日),其中測量專業合格畢業生全部就業,一次就業率達100%。畢業生就業形勢正在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肆』 長江水利水電學校
她去阿富汗做義工了,明年回來
『伍』 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的學院創建歷史
1978年4月1日,國務院批准建立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面向全國招生。該院是一所培養水利水電建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學院實行國家水電部與湖北省雙重領導、以部為主的領導體制,日常工作由國家水電部長江葛洲壩工程局代管。學院座落在湖北省宜昌市望州崗,佔地面積 3516 畝,建築面飄 67542 平方米。同年 5 月 29 日,國家水電部以 [78]水電字206號文向三三0工程局(1982 年易名為水電部長江葛洲壩工程局〉發出《關於興辦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的通知》,就學院的規模、專業設置、招生及組織機構、人事編制等有關事宜作出了相應規定。同年 6 月 6 日,學院籌建領導小組成立。按照國家水電部關於「學院當年招生」的指示,領導小組隨即緊張進行建院籌備工作,並根據三三0工程局的意見經國家水電部和國家計委同意,將院址設在三三0工程局職工大學(該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三峽電力職業學院)附近,位於宜昌望州崗和荼庵之間,以利用職工大學已有的辦學條件,節約投資,加快建院速度。三三0工程局把學院的基建列為重點項目,全力以赴,僅用 3 個月的時間,首批建起共計 3144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敏室和食堂,加上職工大學的 3000 平方米校舍,基本保證了學院當年招生的需要。同時,國家水電部作出決定,從華東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學院、華北電力學院和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部屬院校借調了 17 名基礎課和公共課教師,從三三O工程局和其他部屬的大型水電工程局選擇了一批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加強師資力量。同年9月學院在全國 14 個省、市招收本科新生 124 名。1978年10 月15 日,學院隆重舉行了開學典禮。與此同時,三三0工程局將職工大學委託學院代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領導體制。學院首屆招生時,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水利工程機械和工業電氣自動化共 3 個專業。1979 年 7 月,學院正式成立了水利水電工程建築系、水利工程機械繫和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系,以下分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水利工程機械和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1980 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設置幹部專修科,學制為 3 年。
『陸』 三本水利水電工程有哪些學校
全國開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三本院校共16所: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貴州大學明德學院、青海大學昆侖學院、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現代水利、沿海都市水利及城鄉水利發展需要,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在水利、水電等部門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管理、技術經濟分析,並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柒』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歷史沿革
一、第一階段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
自1949年到1978年,中國電力歷史分別有燃料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水利電力部三個階段。在燃料部與電力工業部階段,電力管理執行集中管理的方法;時至水利電力部,電力與水利又經歷了分散與集中各兩次不同管理,卻始終擺脫不了一個魔咒-----一分就亂,一收就危。
1、燃料工業部時期(1949-1955年)。建國後,在中央領導下,電力實行集中管制與統一調控。成立了電力工業部。但是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只能直接管理少數電廠,大部分電廠都實行軍官。有地方各大軍區管理。
1950年左右,各地軍管電廠逐步將權力回歸到電力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成立六大區域電力管理部門,對電力集中壟斷垂直管理,政企合一。
2、電力工業部時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全國人大一致通過撤銷老燃料工業部,成立煤炭、電力、石油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成立以後,各地方成立輔助機構。加強管理體制。並將水利部門的一些權力集中過來。從而形成中央跟地方雙重領導的格局。
3、水利電力部時期(1958-1966年)。1958年黨中央召開會議,定了調調。要大力發展水利工程。在長期發展來看,認為水利比電力還要重要。於是順乎時勢,將水利部與電力部合並為電力工業部。
4、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水利電力部再次實行軍管,電力管理權力再一次落入地方手中。1970年,軍官結束。水利電力部有革命委員會領導。1975年革委會結束領導,權力再一次恢復到水利電力部。
文革對電力造成的破壞應驗了一放就亂的魔咒。對中國電力工業近乎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1975年水利電力部恢復後,周總理提出加快發展電力工業的倡導。為祖國電力事業撥亂反正,從此電力工業再次集中的中央。
二、第二階段,摸著石頭過河(1979-1997年)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電力工業體制進入了改革探索時期。在此期間中央電力管理部門又經過四次變更,即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第二次成立水利電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後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在電力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曾研究過全麵包干經濟責任制,簡政放權、自負盈虧、以電養電等方案,最後成立了華能集團公司及各大區的電力集團公司,這一時期的電力改革朝著國務院提出的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的電力體制改革原則進行。
1、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1979-1982年)1979年2月,國務院決定撤消水利電力部,成立電力工業部和水利部,這是我國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電力部(1982-1988年)1982年3月,五屆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再次將水利、電力兩部合並成立水利電力部。這次合並之後,接受以往的經驗教訓,繼續沿著電力工業集中統一的方向發展。
在水利電力部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電力工業的改革和發展,1986年5月國務院召開會議研究電力工業體制改革問題,6月電力體制改革小組提出了《加快電力工業發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報告,提出了五項改革措施和五項政策。1987年9月14日,李鵬副總理提出了電力工業體制改革的原則是: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制宜的方針。在此之前,水利電力部曾提出全麵包乾的經濟責任制,簡政放權以及自負盈虧、以電養電的建議。1988年7月1日起進行華東電網體制改革試點,分別成立華東電力聯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電力公司,同時保留華東電業管理局和省(市)電力工業局名稱,實行雙軌制運行,以創造條件實現政企分開。
電力工業體制改革和電力工業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電力投資體制改革相配套,在這段時間里,電力建設投資體制最大的變化是由撥款改為貸款;由於電價嚴重偏低,為了解決電力投資不足,主要採取了建立電力建設基金、賣用電權和集資辦電等辦法。為節約投資,在電力建設中普通開展了降低造價,縮短建設周期;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包干責任制和招投標制度。為彌補投資不足,電力工業還率先利用外資,成立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發行電力建設債券和適當提高電力折舊。這些措施打破了獨家辦電的局面,出現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資辦電的局面,加快了電力工業的發展。
3、能源部時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屆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撤消水利電力部,把電力工業管理工作並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擔電力行政和企業管理職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網省電力管理局、電力工業局的基礎上成立電力集團公司和省電力公司。由此,實現了電力工業的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和行業自律性管理職能的初步分開,在電力管理體制改革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最早組建的集團公司是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實業、金融、貿易、科技和服務相結合的多功能、綜合性的企業集團。是由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華能發電公司、華能精煤公司、華能原材料公司、中國(華能)工程技術開發公司、華能科技發展公司、華能金融公司、華能綜合利用公司、華能實業開發服務公司等九個公司以及原水電部歸口管理的華電技術開發公司、華電綜合利用開發公司、華電工程建設公司、華電南方(集團)等四個公司的基礎上聯合組建的。這個公司由能源部與國家計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為主,是我國電力工業1988年組建的第一個集團公司。
大區和省電力工業的公司化改組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從1988年開始到1990年止,將大區電業管理局改組為聯合電力公司,將省電力工業局改組為省電力公司。國務院電力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明確規定:省電力公司和聯合電力公司都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實體,具有法人地位。電網內各發供電單位的資產關系不變。聯合電力公司由能源部歸口管理,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非跨省電網的省電力局,要逐步改建為省電力公司,獨立經營,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並接受委託行使所在地區電力工業行業管理職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實,健全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逐步實行股份制,採用售電量和物質消耗工資含量包干辦法。獨立電廠均可獨立核算,與電網訂立經濟合同,接受電網統一調度,非獨立電廠按現行規定執行。這項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組建大型電力企業集團。1991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試點的55個大型企業集團中,能源部有7個,其中電力佔6個,即華能集團、華北電力集團、東北電力集團、華東電力集團、華中電力集團和西北電力集團,全部都是跨地區的電力企業集團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經貿辦上報關於同意組建中國東北、華東、華北、華中電力集團的函,隨後又報送了同意組建西北電力集團的函,經批准後,於1993年1月11日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電力集團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國務院批準的組建電力部的指導思想是:政企職責分開,大力簡政放權,由部門管理轉向行業管理,加強規劃、協調、監督、服務職能;精簡內設機構和編制,合理配置職能,提高宏觀管理水平;實事求是,平穩過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員。要求在堅持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因網制宜的方針指引下,下放和轉移對企業人、財、物及經營管理的職能,加強宏觀管理的職能,由於國務院批準的文件明確要求支持辦好五大電力集團,各電管局和省電力局仍維持現行體制,所以在電力工業部時期,電力工業體制改革沒有顯著的變化。
電力工業部成立後,繼續保留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作為全國電力企業、事業電位的聯合組織,其性質不變,由電力部歸口管理。華能集團實行以電力部為主與國家計委雙重領導的體制。另外,在葛洲壩工程局的基礎上,成立了葛洲壩集團公司。
為確保三峽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1993年1月3日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同時成立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全面負責三峽工程建設和經營。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電力工業部成立後,根據國家體改委等部門有關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的規定,於1993年9月印發了《電力行業股份制企業試點暫行規定》,規定明確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都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經主管部門同意後,可以到國(境)外發行股票,債券;但電網公司(指發、供電一體的電力企業)實行股份制應以公有制為主體,保證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在企業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東華能發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首家直接去美國紐約上市的大型電力企業,隨後中國有一大批發電企業在國內外上市。
中國電力工業經過30年碰壁,與20年摸著石頭過河,最後終於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時至2013年,電監會又並入了能源局。電網已拆分為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兩家。已經走上了改放給市場的權力放給市場,政企分離的合理發展道路。 學校是在50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誕生的,原武漢大學水利學院是她的重要組成部分。1950年5月,湖南大學水利類專業調入武漢大學。1951年在武漢大學工學院內成立了水利工程系。1952年經院系調整,將中南地區的廣西大學、南昌大學、湖南農學院、江西農學院、武昌中華大學等的水利學科、師生和設備先後調入武漢大學。1952年秋成立了武漢大學水利學院。為適應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務院於1954年12月1日批准成立了武漢水利學院。河南大學、華南工學院、天津大學、華東水利學院、沈陽農學院及河北農學院等校的水利學科和農田水利專業又相繼並入。學校原名武漢水利學院,設有農田水利工程和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兩個專業。1956年招收首批研究生,同時開始接受外國留學生。1958年,增設了治河工程專業和水利工程施工專業。1959年9月,學校增設了電力類專業,校名改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校隸屬關系幾經變更,曾先後直屬高等教育部、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領導。
為適應水利電力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完善學科專業設置,歷經3次大的改革發展階段,學校辦學實力不斷增強,國內外影響和知名度不斷提高。
第一階段。為適應水利和電力建設發展的需要, 1959年學校增設電力工程系,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之一。至1966年,學校得到較大發展,相繼增設水利類、電力類、動力類等專業,在校學生由1600餘名增加到3700餘人,教師由162人增加到583人,初步具有一定的規模和辦學基礎。
第二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深化,七八十年代中,學校迎來了新的大發展階段。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8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具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副研究員任職資格評審權。學校學科專業不斷完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到1989年,學校共設有14個系(部),25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達7000餘人,教職工2800多人,為辦好多科性大學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第三階段。進入90年代,是學校發展的黃金時期。1993年,學校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為深入貫徹江總書記為學校40周年題詞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為水利電力事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精神,學校努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建成以工為主,文、理兼有,水利、電力專業規模最大、學科專業最齊全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為211工程的申報和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5年,學校具有博士生導師評審權。1996年,學校與原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合並組建成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211工程建設。學校的211工程建設繼1996年11月通過了電力部組織的部門預審,1997年5月通過立項審核後,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學校211工程九五期間建設的21個子項目中已有75%的項目開工啟動;8個部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1998年7月,電力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通過了國家電力公司組織的階段性考評。通過211工程建設,學校學科建設、教育基礎工程建設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已取得比較顯著的成效,科技實力明顯增強,學術交流日益活躍。當前,學校正抓住211工程建設這個龍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校,從嚴治校,力爭以改革和發展的新成績迎接建校45周年的到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2000年8月2日,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成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捌』 1996年武漢大學水利學院是幾本
一本國家重點大學,那時學校名稱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是中國國家電力公司主管的以水利、水電、電氣、動力類工科為主,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也是中國水利電力行業專業最齊全、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學校參與了國內幾乎所有大中型水利、水電及大批電力工程的實驗、技術論證工作,為舉世矚目的長江葛洲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工程的科學研究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96年通過211工程預審,1997年正式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是與原武漢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主體部分組建現武漢大學工學部。
『玖』 湖北水利水電學校是個什麼樣的學校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於1953年,六十年代曾升格為湖北省水利電力專科學校,開辦專科學歷教育12年。建校50多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萬余名,許多畢業生都已成為水利行業建設的棟梁和骨幹。主要招收應屆高中(中職)畢業生,現有在校生7000餘人。
環境設施 學院現有東(湖)、南(湖)兩個校區,東校區位於武漢市武昌珞珈山下,緊鄰武漢大學;南校區(主校區)坐落於武昌南湖岸邊,風景秀麗,環境幽雅,交通便利。學院現有校園面積688.78畝,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公寓、食堂、體育場等各類設施齊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資料50多萬冊,教學、實訓儀器設備資產總值達8900多萬元,有實驗室、實習工廠38個,並在全省各地設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40餘處。學院還是水利部行業定點培訓中心和國家水利水電行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之一。
體系設置 學院設有水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商貿管理系、基礎課部、繼續教育部等系部。開設了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水文水資源、水務管理、給排水工程、建築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測量、工程造價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氣工程與技術、機電一體化、應用電子技術、文秘、市場營銷、商務英語、旅遊、電腦藝術設計、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物業管理等近30個高職(專科)專業,建立了較為全面的高職專業體系。
教職狀況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00多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00多名,「雙師型」教師近百名,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職業結構、專業結構合理。多年來,學院教師先後承擔了數十項水利、工民建、機電、計算機方面的科研、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任務,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0餘篇,主編、合編各類教材60餘種,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斷增強,為學院的職業教育辦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辦學宗旨 在辦學中,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不斷強化和完善「院系兩級管理、以系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明晰,在辦學中始終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統一的辦學思想;堅持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有機統一,在實踐中不懈探求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科學的辦學道路;堅持教學、教師、學生的有機統一,貫徹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一切工作都以提高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學習及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使學院各項建設不斷取得進步,確保了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學院十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教學手段先進,多次獲得部、省有關部門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學生工作 學院按照健全制度、穩定秩序、嚴格管理的總體思路,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堅持和完善院系兩級學生管理體制和專職輔導員聘任及考核制度;大力推進以學生社團為載體,以校園文化為內容,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的學生課外活動,在學院持續開展以「學習職業理論,掌握職業技能,實踐職業規范」為核心內容的素質教育活動,弘揚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廣大師生精神面貌良好,校園秩序井然。
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學院確立的總體發展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要求,以為水利和社會培養各類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堅持規模、效益、質量相統一的辦學思想;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堅持辦學理念、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創新和統一,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兼顧中職教育、成人大中專學歷教育和行業培訓;以水利水電類工科專業為主,兼辦文、經、藝等社會需要的其它專業;立足水利,服務社會;立足湖北,面向全國;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到2010年,在使學院辦學規模達到12000人的同時,將學院建成一所工科為主,文經兼辦,適應社會需求、專業結構合理、教學體系完善、辦學特色鮮明、管理體制健全、校園環境和諧、辦學效益突出,在全國和湖北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校史瀏覽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創建於1952年。1952年9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將廣州私立天佑高級工業學校調整改名為"武漢水利學校"。1953年2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將學校更名為"長江水利學校",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中南水利部共同領導。1953年10月,學校復名為"武漢水利學校"。1955年,更名為"水利部武漢長江水利學校",直屬國家水利部領導。
1958年,學校升格為"武漢水利專科學校",開設高等專科教育。同年10月,學校下放給湖北省水利廳管轄,同年12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水利電力專科學校"。
1961年困難時期,學校奉命下遷至湖北省浠水縣白蓮河鎮辦學。1970年,根據湖北省革委會所謂"撤消所有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專業學校"的意見,湖北省水電局決定學校停辦,改辦工廠,教職工就地安置工作。
1972年,學校在浠水縣重建,並遷回武漢市武昌廣埠屯,與武漢電力學校合並組建"湖北省水利電力學校"(中專),隸屬湖北省水利電力局。1975年,因國家和省機構改革的需要,湖北省水利電力局分設為水利和電力兩局,學校也相應分設為兩校。1977年9月,湖北省水利局在武昌八一路選址建立了"湖北省水利學校"。1994年1月,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革,各項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辦學條件逐年改善,辦學規模逐年擴大。1991年,經湖北省教育廳評估,被評為辦學條件合格學校, 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省部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96年,湖北省水利廳在學校爭創"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的工作中,制定了"調整規劃、集中辦學"的總體規劃方案,決定將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和湖北省水利水電技工學校合並建設,重點擴建湖北省水利水電學校。省有關部門將學校擴建列入全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對學校擴建進行了巨額投資。整個項目於1998年12月動工建設,199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前期投資4000萬元。同年9月,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辦學。2000年9月,經國家教育部評估驗收,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多年來,學校緊密聯系行業需要辦學,根據水利水電學科教育的要求,先後開辦了水利水電工程、水電站電力設備、水土保持與環境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個專業,均通過了部、省有關部門的評估,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在2002年申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時,獲得湖北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的全票贊同。2002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核准備案,學校成功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並定名為"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歷任領導
1955年4月,長江水利學校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兼校長。劉焰學第一副校長,黃肇翔、尹聘伊徐爵立為副校長,不久任命梁健為副校長。
1956年10月,劉焰任學校黨總支書記,董榮旺為副書記。
1960年,劉焰任學校黨委書記,梁健、金靜為副書記。
1961年,湖北省水利廳副廳長,廳黨委書記漆少川兼任校長,劉焰為第一副校長,梁健、程志遠、汪楓、尹聘伊為副校長。黨委書記劉焰,第二書記劉秉瑞,副書記梁健。
1965年,組建湖北省水利廳半工半讀技工學校,由湖北省水利廳廳長漆少川兼任校長,蔡光耀兼任副校長。1968年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秉瑞。
1969年~1970年,革命委員會主任劉秉瑞,副主任鄧聯森、付忠學,宣工隊指揮長趙啟德。
1972年~1974年,黨委書記湯方忠,副書記梁健。
1974年~1977年,校長蘇克,副校長湯方忠,黨委書記梁健,副書記湯方忠。
1977年~1984年,校長兼書記梁健,1979年6月~1985年董榮旺任副書記。期間楊運生、胡延初、丁之江先後任副校長。
1984年~1988年期間,校長陳江媛,黨委書記丁之江,副校長吳克剛、唐才鈺。
1988年~1994年期間,校長唐才鈺、黨委書記丁之江,劉志光、王才章、趙銀啟任副校長,張遠國任黨委副書記,韓洪建任副校長兼副書記,紀委書記陳應祥,工會主席張遠國、趙銀啟。
1995年~1999年期間,校長談炳忠,黨委書記詹先德,先後任副校長的有陳永忠、龍松祥、祝文彪、王武寧,紀委書記張遠國、張愛國;工會主席趙銀啟。
2000年,韓洪建任校長。
2002年,院長韓洪建,黨委書記祝文彪,副院長陳永忠、甘齊順、王德平、王武寧,紀委書記張愛國,工會主席趙銀啟。
『拾』 武漢的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好不
武漢的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好不?
答:不好,但是要看你多少分,如果分不高,好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關鍵是能不能讀了,是吧!
是民辦的還是公辦的?
答:非民辦學校。
畢業後職業資格證書等什麼的齊全嗎?
答:肯定是齊全的,而且在國內是認可的。
從那個學校出來的人好找工作嗎
答:任何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都有好找工作和不好找工作的。關鍵是看個人,要求怎麼樣的工作條件,本身具備什麼樣的工作能力,這些才是決定工作前途的標准。
相對而言,這樣的學院肯定是不好找工作的了!算是比較地層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