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水利工程發展脈絡

水利工程發展脈絡

發布時間:2021-08-17 08:02:53

❶ 我國農業水利工程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水是農業的命脈,土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這兩者均可利用工程手段對之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利於發展農業生產。我國古代在水土利用方面,修建了許多重要工程,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古代農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是糧食產量的根本保證。鄭國渠和白渠、都江堰等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輝煌的古代農田水利工程

我國農田水利建設,歷史十分悠久,從夏禹治水算起,至今已有4000年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由於我國的地勢復雜,各地所要解決的水利問題有所不同,因而在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水利工程。

如渠系工程、陂塘工程、塘泊工程等。它們在農田灌溉上發揮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

❷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的發展歷程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自1954年8月17日經廣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以來,組織沿革演變過程大體分為七個階段:廣西省水利廳階段(1954年8月~1958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廳階段(1958年6月~1968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廳革命領導小組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服務站領導小組階段(1968年12月~1971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局階段(1971年4月~1980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局階段(1980年7月~1984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廳階段(1984年2月~1998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階段(1998年4月至現在)。
50多年來,廣西水利事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60多萬處水利水電工程構成了具有防洪排澇、灌溉排水、城鄉供水、水力發電、水土保持、水面養殖、航運和旅遊等多功能的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為保障我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西水利工作面臨著新的更高的要求,廣西水利事業任重道遠。 200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水利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桂政發[2005]29號),明確提出新時期廣西水利改革與發展的「三五六」工作思路:構建保障經濟社會安全的防洪減災體系,保障經濟社會不同需求的水資源供給體系,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水環境、水生態保護體系等「三大體系」;打造城鄉供水產業、農村水電產業、水利旅遊產業、水利特色種養產業、水利建築和技術服務產業等「五大產業」,推進國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水利工程水價改革、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水利產權制度改革、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等「六項改革」。廣西水利廳將認真組織實施新時期水利改革與發展的工作思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富裕廣西、文化廣西、生態廣西和平安廣西,實現富民興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❸ 中國古代水利發展的歷史

戰國

戰國末期,秦國國力殷實,重視水利,及至統一中國,生產力更有較大發展。四川的都江堰、關中的鄭國渠(見鄭白渠)和溝通長江與珠江水系的靈渠,被譽為秦王朝三大傑出水利工程。國家的昌盛,使秦漢時期出現了興修水利的高潮。

漢武帝瓠子堵口,東漢王景治河等都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甘肅的河西走廊和寧夏、內蒙古的黃河河套,也都興建了引水灌溉工程。

隋唐

隋唐北宋五百餘年間,是中國水利的鼎盛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水利建設遍及全國各地,技術水平也有提高。隋朝投入巨大人力,建成了溝通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大運河,把全國廣大地區通過水運聯系起來,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代除了大力維護運河的暢通,保證糧食的北運外,還在北方和南方大興農田水利,包括關中的三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較大的工程共250多處。唐末以後,北方屢遭戰亂,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農田水利迅速發展。水利法規、技術規范已經出現,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議》等。

元明

從元明到清中期,中國水利又經歷了六百年的發展。元代建都北京,開通了京杭運河。黃河自南宋時期奪淮改道以來,河患頻繁。明代大力治黃,採用"束水攻沙",固定黃河流路,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澤湖水庫,"蓄清御黃"保證漕運。

這些措施對明清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也為淮河水系留下嚴重的後患。在長江中游,強化荊江大堤,並發展洞庭湖的圩垸,促進了兩湖地區的農業生產。珠江流域及東南沿海的水利建設也有很大發展。但從整體而論,自16世紀下半葉起,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已趨緩慢。

清朝

清末民國時期,內憂外患頻繁,國家無力興修水利,以致河防失修、灌區萎縮、京杭運河中斷,水利處於衰落時期。但是海禁漸開,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傳入中國,成立了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等水利院校,培養水利技術人才。

在這一期間也修建了一些工程,如1912年在雲南建成了石龍壩水電站,20年代修建了珠江的蘆苞閘,30年代修建了永定河屈家店閘、蘇北運河船閘和陝西的關中八惠灌溉工程等。但在全國范圍內,水旱災害日益嚴重,整治江河、興修水利,已成為廣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3)水利工程發展脈絡擴展閱讀:

「治國必先治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把水利建設放在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毛澤東主席先後號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華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設熱潮。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水利擺到了國民經濟基礎設施的首位,標志著我國水利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堤壩設防標准大幅提高,逐步完善的防汛抗洪減災體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屏障。

❹ 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歷程

管理的發展過程 水利工程管理的概念在人們長期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隨著時代的變化,管理的具體內容和方法也在不斷充實和改進。許多國家已經進入現代化管理階段,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採用了現代化科學技術理論和現代化手段。 古代《水部式》就是唐代頒發執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規, 對灌溉制度、分水比例、工程維修和管理行政等各方面都有明確規定。50年代初除保留原有的河道堤防、壩堰灌渠管理機構以外, 在新建成的一批水庫、閘壩樞紐工程交付使用時, 都分別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為了開展工程管理工作, 使之有章可循。1954年開始選擇官廳水庫和三河閘等工程, 制定管理規范, 印發全國參照制定各個工程的管理規范, 並舉辦培訓班, 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1956年為了便於分級管理,劃分了水庫、水閘等級標准。70年代初國際曾組織力量治理永定河官廳水庫水質污染問題, 從此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又增加了保護水質的新內容。70年代末、80年代初突破了技術管理的范圍, 管理的概念又有了新的發展。規定水利工程管理任務為「安全、效益、綜合經營」;水電站的任務則是「安全、經濟、多發多供」。1983年在全國水利會議上制定了「加強經營管理,講究經濟效益」的水利工作方針,堅決把水利工作轉移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 要求對現有工程加強經營管理,進行技術改造, 大力提高經濟效益。80年代後工程維修加固開始試用水力振沖加固砂土壩體和壩基, 劈裂灌漿防滲加固均質土壩壩體, 在砂礫地基上試用高壓定向噴射灌漿構築防滲板牆等新工藝; 在防汛和調度系統中, 開始採用微波、短波通訊和電子計算機; 一些大型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結合預報採用優化調度, 工程較多的流域水系和梯級水電站開始實行聯合優化調度; 在多泥沙河流上的一些水庫研究中採用了「蓄清排渾」的調度方式, 減少了庫區淤積, 延長了水庫壽命。

❺ 急求世界大壩發展史

新石器時代的農民認識到洪澇災害雖然會毀壞莊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開始修建水壩。然後用來灌溉農田。
人類利用建壩擋水、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中國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到古羅馬的城市供水系統,通過修渠建壩成功的控制洪水和利用水利資源已經成為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化以後,特別是發明電以後,利用水力發電造福人類,更是一度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到20世紀初,建築大型水壩成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義詞,僅以美國20世紀30-40年代建成的不少重要水壩和水電站紛紛以總統的名字命名的舉動,就不難看出當時的國際社會對大型水壩的仰慕和對能夠建成水電站的自豪心情。由於建壩被視為是現代化和人類控制、利用自然資源能力的象徵,水壩建設風起雲涌,到70年代達到頂峰時,全世界幾乎每天都有2、3座新建的水壩交付使用。根據有關組織的統計,至20世紀末,世界上有24個國家的90%電力來自水電,有三分之一的國家的水電比重超過一半。有75個國家主要依靠水壩來控制洪水,全世界約有近40%的農田是依靠水壩提供灌溉。不容置疑,水壩建設、水力發電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現代社會水資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水壩建設更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❻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史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

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是巧奪天工、造福當代、惠澤未來的水利工程,是區域水利網路化的典範。

都江堰水利事業工程針對岷江與成都平原的懸江特點與矛盾,充分發揮水體自調、避高就下、彎道環流特性,"乘勢利導、因時制宜",正確處理懸江岷江與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統一在一大工程體系中,變水害為水利。

❼ 簡述都江堰水利原理及歷史意義

都江堰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李冰採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也叫分水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築了離碓(同堆),離碓就是開鑿岩石後被隔開的石堆,夾在內外江之間。離碓的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碓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布於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都江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比較好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❽ 中國水利發展史主要人物

大禹: 治水
李冰: 戰國時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郭守敬(元): 提出了六條水利建議。第一條建議修復從當時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縣)的漕運河道;第二第三條是關於他自己家鄉有地方城市用水和灌溉渠道的建議;第四條是關於磁州(今河北磁縣)、邯鄲一帶的水利建議的意見;第五第六條是關於中原地帶 (今河南省境內)沁河河水的合理利用和黃河北岸渠道建設的建議。
庄熊羆(漢): 龍首渠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
鄭國(戰國):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戰國末年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與水利工程發展脈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