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水利工程碑

水利工程碑

發布時間:2021-06-17 15:48:54

水利工程都包括那幾類具體的項目

水利工程除了水庫除險加固和農田水利還有

一、擋水建築物

阻擋或攔束水流、擁高或調節上游水位的建築物,一般橫跨河道者稱為壩,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兩側修築者稱為堤。例如葛洲壩工程。

二、泄水建築物

能從水庫安全可靠地放泄多餘或需要水量的建築物。歷史上曾有不少土石壩,因洪水超過水庫容量而漫頂造成潰壩。例如溢流壩。

三、專門水工建築物

為某一專門目的或為完成某一特定任務所設的建築物。渠道是輸水建築物,多數用於灌溉和引水工程。例如前蘇聯英古里壩。

(1)水利工程碑擴展閱讀:

水利工程的特點

1、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

單項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區內各項水利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工程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單項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綜合性的,各服務目標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矛盾。

2、對環境有很大影響

水利工程不僅通過其建設任務對所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生影響,而且對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區的自然面貌、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甚至對區域氣候,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3、工作條件復雜

水利工程中各種水工建築物都是在難以確切把握的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進行施工和運行的,它們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滲透力、沖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條件較其他建築物更為復雜。

4、效益具有隨機性

根據每年水文狀況不同而效益不同,農田水利工程還與氣象條件的變化有密切聯系。影響面廣。

5、一般規模大

水利工程技術復雜,工期較長,投資多,興建時必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標准進行。

❷ 長江有哪些水利工程

二灘水電站,三峽,葛洲壩,龔嘴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和向家壩水電站,兩家人水電站,錦屏水電站,(包括錦屏一級、二級水電站,)

長發源於青藏高原,由西向東流,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及上海等11省(直轄市、自治區),最後進入東海;支流還流過甘肅、陝西、貴州、廣西、廣東、河南、浙江和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
長江干支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68億kw,可能開發量為1.97億kw,年發電量10270億Kw.h個,佔全國可開發量的53.4%。 長江流域水能資源分布總的情況是西部多而東部少,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區蘊藏量約占流域的80%;,而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則佔全流域的87%,其中宜賓以上的金沙江水系又佔全流域的45%。所以被稱作「水能寶庫」
長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具有如下特點:
(1)地形優越,落差巨大。
(2)水量豐富,相對穩定。
(3)水資源遍布全流域,且大量集中在上游。
在我國近剛開發的12個大型水電基地中,長江流域機有7個。7個大型水電基地是:金沙江(石鼓——宜賓)水電基地。長江上游幹流(宜賓——宜昌,包括清江)水電基地、雅礱江(兩河口——河口)水電基地、大渡河(雙河口——銅街子)水電基地、烏江幹流(洪家渡——涪陵)水電基地、湘西(資、沅、澧水)水電基地、閩浙贛水電基地。

❸ 黃河水體紀念碑的碑體

碑體由岩石基座和1093個盛有黃河水樣的方形玻璃水罐組成, 東西長790米,高2.5米,寬0.9米。碑斷面構造自下而上依次為:毛石基礎、淺白色花崗岩碑座、鋼化玻璃水罐、碑頂。黃河水樣取水工程由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動員系統員工於1994年8月27日10時,同時從黃河源頭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取水0.5立方米,共取1093個水樣,分別注入刻有經緯度的方形玻璃罐中,按取水順序自源頭至入海口依次排列。
碑體中的黃河水樣包含了黃河整個流程的含沙變化,反映了黃河從源頭到入海口的全過程,也從一個抽象的角度體現了宇宙萬事萬物的渡過過程,傳達了人類互助合作精神和相互依存關系。
紀念碑由旅美畫家陳強先生策劃,碑名由國家政協主席李瑞環題寫。
由於管理不善,該紀念碑出現過多處損壞,周邊環境衛生較差。近年,由於清風湖公園的改造建設,紀念碑已經被拆除。
黃河水體紀念碑又名「AGEPASS—黃河的渡過」,位於東營市東城清風湖南岸、廣利河北岸。它是中國旅美藝術家陳強策劃、東營市市政管理局興建的大型觀念藝術作品,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水體紀念碑。

❹ 重點十大水利工程分別是哪十個

靈渠,中國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又名湘桂運河、陡河、興安運河,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靈渠是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全長37公里,建成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灕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二,京杭運河,從北京至杭州的運河,全長1790km以上,是中國著名水利工程。京杭運河春秋時開始開鑿,元代最後開通。京杭運河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系成一個統一的水運網,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動脈。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三,都江堰,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內,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樞紐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也是現有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無壩引水工程。都江堰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興建。都江堰始名於宋代,宋以前稱都安堰、湔堰或犍尾堰。都江堰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水運、城市供水等多種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國」美稱。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四,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是減輕荊湖地區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五,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涉及7省直轄市的44座地級以上城市,受水區為京、津、冀、魯、豫、蘇的39座地級及其以上城市、245座縣級市(區、縣城)和17個工業園區。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建成後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將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六,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萬里長江上建設的第一個大壩,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偉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巨大水利樞紐工程之一。水利樞紐的設計水平和施工技術,都體現了我國當前水電建設的最新成就,是我國水電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七,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廣東省最大的水利工程,用於縱向圍堰防沖固堰,位於廣東省北江幹流中游清遠市飛來峽管理區內,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41萬k㎡,佔北江流域面積的73%,水庫總庫容19.04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3.3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發電量5.54億kw/h。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開發目標以防洪為主,兼顧航運、發電、養殖、供水、旅遊和改善生態環境。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八,江埡水庫,是根治澧水洪災的一個關鍵性工程項目,被列為水利部和湖南省的重點工程。工程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航運、供水、旅遊等綜合效益。水庫總庫容17.4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7.4億立方米,水電裝機容量30萬千瓦,灌溉農田8.5萬畝,改善航道124千米,提供5萬餘人的生活用水。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九,百色水利樞紐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的鬱江上游右江河段上,壩址在百色市上游22公里處,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航運、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是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中治理和開發鬱江的一座大型骨幹水利工程,該項目已列入我國「十五計劃」,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標志性工程之一。

中國著名十大水利工程
十,王甫洲水利樞紐,是一個以發電為主,結合航運,兼有灌溉、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2)型水利工程。位於湖北省老河口市漢江幹流上,上距丹江口水利樞紐30km,老河口市市區下游約3km處。

❺ 水利工程

我國是文明古國,科學技術在18世紀之前一直處於世界領跑地位,科技創新、發明一直佔世界總量的60%,偉大的水利工程數不勝數。代表作:鄭國渠、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錢塘江海塘。

鄭國渠

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後期,韓桓惠公看到當時秦國統一六國已是大勢所趨,為了削弱秦國的強大實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韓國水工鄭國赴秦興修水利,妄圖利用這種浩大工程來消耗秦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達到他預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與願違,當時的秦王嬴政(後來的秦始皇)採納了鄭國的建議,命令鄭國在秦國修建鄭國渠。在鄭國的親自指揮和參與下,一條長達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鄭國渠在關中大地上蜿蜒盤旋,彷彿一條金光閃閃的銀帶鋪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級階梯的最高線上,灌溉著今禮泉、涇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縣(區)的280多萬畝土地。鄭國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極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這讓本來強大的秦國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滅六國夢想的實現。鄭國渠工程宏偉,規模宏大,稱得上是兩千多年前之壯舉。它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鹼,變沼澤鹽鹼之地為肥美良田,使關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這為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做好了物質上的准備!

鄭國渠首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即今王橋鎮的船頭村西。當時,因其進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點,且容易造成渠岸兩壁黃土崩塌的情況,人們於是發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這極大地提高了鄭國渠渠首的質量。又為了便於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淺,便間隔一段開鑿一井,俗稱「龍眼」或「天窗」,這都是當時人類偉大聰明智慧的結晶。

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漢代有民謠:「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

靈 渠

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於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後,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於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跡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歷史:戰國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創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
寶瓶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安瀾索橋:安瀾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京杭大運河

--------------------------------------------------------------------------------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它南起浙江

杭州,北至北京通縣北關,全長1794公里,貫通六省市,流經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開鑿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首次在揚州開挖邗溝,溝通了長江和淮河。而至7世紀

的隋煬帝時期和13世紀的元代,又先後兩次大規模地開鑿運河,終於建成了這條溝通我國南北漕運的大動

脈。 從天津到通縣北關、張家灣一段,叫北運河,又稱之路河,全長186公里。從通縣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

惠河,該河是元代初年由偉大的水利專家、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修建的。因北京地勢比通縣高,在通惠河上

修築了五道閘門,控制水位,使南來的大船才可直達北京城內的積水潭。那時積水潭"舳艫蔽水",成為一個

南北漕運的大港口,附近市場繁榮,盛況空前。 京杭大運河暢通了數百年,這對促進大江南北經濟文化的交

流,解決南糧北調等問題,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紀後,由於南北海運開辟,津浦鐵路通車,加之黃

河改道淤塞運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斷航,只有江浙一線仍暢通無阻,並成為旅遊熱線。 為適應我國現代

旅遊業迅猛發展的需求,近年來已在北京通縣北運河、溫榆河等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即通州北關、張家灣的

古運河遺址中,興建起大運河旅遊區及紀念館等,廣大中外遊人便可到此一覽昔日京杭大運河的迷人風姿。

錢塘江海塘

錢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費用,已無可考。唐及北宋時期修築北岸海塘,據明代嚴寬在《海寧水利圖志·序》載:「皆以數郡財力,始克有濟。」

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陰縣潰塘,是由朝廷調撥錢米。後即購買沒收的園、田設庄,按年收租息作為海塘的歲修經費。臨安府龍山一帶海塘的歲修經費,是按戶按年攤派石、草若干。嘉熙年間(1237~1240),將臨安府沿江淤復耕地的稅額撥作修塘經費。咸淳年間(1265~1274),修築海鹽海塘需費較多,除發縣倉米糧外,並有知縣、縣民捐款。

元泰定年間(1324~1327),搶修北岸海塘鹽官州一段,除征工外,還用鈔79.4萬余錠,糧4.63萬余石,系奏報朝廷支撥。南岸修築百瀝海塘,勸民捐輸糧米。

明初,北岸海塘海鹽、平湖一帶興辦大工程,都動用蘇、松等9府財力,及至成化年間(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築經費,有用杭州竹木稅、各項罰款、贖罪款等。以後專設海鹽海塘歲修款,每年在嘉興府屬7縣攤派銀3500~7000兩,當年如若支用有餘,則結轉至下一年。萬曆年間(1573~1619),海寧、平湖亦按例分別籌集銀300兩與600兩。但萬曆三年風潮毀塘,歷年積儲不敷工用,於是將「藩司兵餉」、「驛傳嬴金」及「他郡贖谷款」等撥充海塘工費。明末由於財政支絀,北岸海塘的修築,竟至預征錢、糧和依靠各級官吏的捐款。南岸海塘的修築工費,多向受益田畝派征,亦有府、縣撥發倉糧。蕭紹海塘還有動用贖罪款、罰金和由知縣、縣民的捐款。嘉靖十五年(1536),興建三江閘時,蕭山縣曾幫工幫費,以後蕭山轄境內西江、北海兩塘的修築,凡需費較多時,山陰、會稽兩縣均予協濟,但承擔份額,各時期不盡相同。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襲不改。

清初,修築北岸海塘,除「額編塘工銀」外,還有官、紳捐款,按畝捐米,並將各項罰款、追繳虛報款等作為築塘工費。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銀既廢」,各府協濟的規定亦復取消,經奏准凡士民願意捐款作為海塘工程經費,則允許入國子監為監生,當時簡稱捐監。雍正二年(1724),奉旨動用正項錢糧修海塘。十一年,又准許「捐官」,以其所得為修塘款。十三年十月,高宗弘歷即位,認為捐資得官之法,於吏治無益,錢塘江海塘工程經費由正項錢糧撥支。但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後,北岸海塘的修築經費除由正項錢糧支撥外,還調撥鹽務引費、鹽課公費、各項罰款、查抄款以及鹽商和官員的捐款。其中四十九年為修築范公塘石塘,鹽商一次所捐即達白銀60萬兩。五十一年開始,還先後將海塘經費的餘存款、藩庫借支銀等借與商人生息,以其所得作為海塘歲修經費。道光十六年(1836),浚海鹽白洋河以培土塘、附土的工款,是先向藩庫借支,然後隨額征「地漕等項」時帶征(浚)河費,以6年為期歸還借款。道光時恢復「捐官」制度,按田畝的田賦分年攤征錢塘江塘工銀。同治、光緒、宣統時期(1862~1911),在兵燹之後,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而修復坍潰各塘,又急不容緩,經多方籌劃,竭力羅致經費,來源有九:一在海寧等縣徵收米捐,專濟海塘工用。二為支撥厘金和在徵收茶捐、絲捐、(鹽)綱捐、繭捐時,各加征塘工附捐。三為調撥鹽課引費。四為調撥江、浙兩關關稅。五為停解閩省軍餉轉撥。六為江蘇省協濟。七為職銜捐納。八為殷富捐輸。九為公帑發商生息。太平軍在浙江時,海寧州海塘坍潰,忠王李秀成要各縣籌集修塘經費,為此各有關縣鄉官曾籌繳白銀8000餘兩。

南岸蕭紹海塘的修築經費,是向受益田畝攤征為主。清初,山陰、會稽兩縣曾有值塘田制,即將近塘的田劃稱江田,專護海塘,不參與縣里的一切徭役;不敷時,始向縣內其他田畝攤征工、銀。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歷曾下諭紹興府屬的沿江、沿海堤岸工程,遇有應修工程時,概於公項內動支,停止按畝派錢之例,但未能貫徹始終。三十年以後,蕭紹海塘的修築經費,除上述受益田畝攤征外,還有動支鹽引費、厘金、契牙雜稅專款、西湖景工款等公帑生息款、邑紳和鹽商的捐款等。清代修築百瀝海塘的經費,除無厘金和契牙雜稅專款兩項來源外,均同蕭紹海塘。道光三十年(1850)以後的捐資築塘,以松廈連氏最多。

❻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❼ 「秦長城」「秦朝水利工程」「陳勝吳廣紀念碑」有什麼關系

你好。
修築「秦長城」「秦朝水利工程」是「陳勝吳廣起義」的重要原因。秦始皇征發大量人力修長城,以防禦北方匈奴;修靈渠為平定五嶺以南運送軍需,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

❽ 江都引江水利樞紐工程里刻著的源頭的大石頭建於多少年

OK!揚州百問 知道團為您解答!
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2003年,管理處成立40周年之際,在一站上游立一巨石,取名「源頭」,以此紀念。

❾ 世界上有哪五大水利工程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國務院近期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再次對工程總體布局進行了深入研究論證,提出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規劃分三期實施。 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聯通,逐步形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到2050年調水總規模為448億立方米。

東線工程

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干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規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工期5年。

中線工程

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規劃線路開挖渠道輸水,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規劃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2003年開工,工期8年。

西線工程

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向黃河下游補水。

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豐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使用,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目前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之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專員,或大於專員,小於省長),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協助下,邀集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岷水東流的地形和水
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在無火葯(火葯發明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間)不能爆破的情況下,他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熱漲冷縮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率眾又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築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狹長的小島,形如魚嘴,岷江流經魚嘴,被分為內外兩江。外江仍循原流,內江經人工造渠,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為了進一步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取名「飛沙堰」。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於水中,讓人們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過肩」。還鑿制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准。

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國遊人,其中有些是水利專家。有的水利專有他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後,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

世界著名水利工程

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伊泰普大壩建在流經巴西和巴拉圭兩國之間的巴拉那河上。兩國聯合建壩,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1982年才竣工,其耗資200億美元。大壩有60層高,壩後的水庫沿河延伸達161千米。

自1990年改進以後,伊泰普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18台水輪機組發電量達1.26萬兆瓦。它的發電量比僅次於它的對手―委內瑞拉的古里大壩,要高出20%以上。

伊泰普水電站生產的電能由巴西與巴拉圭兩國分享。但是,巴拉圭只使用了發電量中極小的一部分。所以,巴拉圭將其份額中的大部分賣給了巴西。

世界高重力壩之一--胡佛大壩

工程建於1931年4月,1936年3月竣工。水庫名米德湖,總庫容352億立米。水電裝機1134.5萬kW,兩個泄洪隧洞引水明渠長約198米,泄量為11340立米/秒。4個進水塔每個底部直徑25米,最大壩高222.5米。該壩於1955年被評為美國現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跡之一。該工程建成後,在防洪、灌溉、城市及工業供水、水力發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開發和建設美國西部各州作出了貢獻。

世界最高壩--羅貢壩

世界最高的土石壩,也是世界最高壩。工程於1975年開工,1989年完工。位於塔吉克國和國阿姆河支流瓦赫什河上。工程主要任務是灌溉與發電。最大壩高335米,壩頂長660米,壩頂寬20米,底寬1500米。壩體體積7550萬立米。水庫庫容133億立米。水電裝機360萬kW。

埃及尼羅河上的大型水利工程--阿斯旺高壩

阿斯旺高壩位於開羅以南約700Km。工程於1961年開工,1970年竣工。大壩採用粘土心牆堆石壩,高111米,頂寬40米,底寬980米,壩頂長3830米。阿斯旺大壩在粘土心牆內布置灌漿和廊道是大膽創新,廊道凈寬3.5米,高5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水庫總庫容為1689億立米。樞紐建築物包括大壩、引水工程和電站。電站裝機容量為210萬Kw。阿斯旺水庫具有灌溉、水力發電和防洪等作用。

4 Oroville壩位於美國California州Feather河,高234.7米,1968年建成。

5 Dworshak壩位於美國Idaho州N. Fork Clearwater河,高218.5米,1973年建成。

6 Glen Canyon壩位於美國Arizona州Colorado河,高216.4米,1964年建成。

7 Shasta壩位於美國California州Sacramento河,高183.5米,1945年建成。

8 Grand Coulee電站,位於美國Washington州Columbia河,裝機6180MW。

9 Chief Joseph電站,位於美國Washington州Columbia河,裝機2457MW。

10 Robert Moses - Niagara電站,位於美國New York州Niagara河,裝機1950MW。

❿ 我古代有哪些著名水利工程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2016年11月8日,在泰國清邁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暨67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傳來喜訊,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3、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4、白渠

白渠建於漢武帝太始二年,因為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因人而名,故名白渠。這是繼鄭國渠之後又一條引涇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入渭河, 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該渠在鄭國渠之南,兩渠走向大體相同,白渠經涇陽、三原、高陵等縣至下邽注入渭水,而鄭國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5、隋唐大運河

從先秦時期到南北朝,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開鑿了大量運河,其分布地區幾乎遍及大半個中國。西到關中,南達廣東,北到華北大平原,都有人工運河。這些人工運河與天然河流連接起來可以由河道通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例如從現在的北京不遠的通縣起,即可乘船順潞水由泉州渠到溝河口入海,經過一段短短的海程,再進入泒河,經過平虜渠,入漳水,經過利漕渠和白溝而入黃河,進入汴渠上游,沿蒗盪渠而下,由潁水入汝水。

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漢水,入楊口渠,入長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灕水,入西江,沿西江可達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長江達巴蜀,以通西南。這四通八達的水道為後世開隋唐大運河奠定了基礎。大業元年至六年,隋煬帝動用百餘萬百姓,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運河。

與水利工程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