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國時期的水利專家有哪些
中國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
李冰是中國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水利專家。約在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的秦昭王末年任蜀郡守,在現在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都江堰(古稱都安堰湔堰,宋、元以後稱都江堰)。
相傳他曾在大堰上游設立石人,以測量水位和掌握灌區引水量,並制訂「深淘灘,低作堰」的歲修准則。都江堰具有灌溉、防洪和航運效益,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此外,李冰還曾主持興修岷江支流和沱江流域灌溉工程,鑿平灘險,疏通青衣江航道,並在這些地區修建索橋和建設鹽井等。
戰國時期水利專家鄭國
鄭國(?—?),戰國時期韓國人,水利家。韓國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說,建議引涇水東注北洛水為渠,企圖疲勞秦人,勿使伐韓。秦王採納其議,命他主持開鑿工程。工程進程中被秦察覺此意圖欲殺之,他說渠鑿成亦秦利,因得繼續施工,終於完成。是渠從仲山(今陝西涇陽西北)引涇水向西到瓠口作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東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長三百多里。利用涇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點,用以灌溉,並沖壓、降低耕土層中的鹽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萬余頃,使每畝增產到一鍾(六石四斗)。「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還有,
白圭 解除了大梁的水患
李悝、西門豹 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
魏惠王 鴻溝
2. 中國著名水利工程學專家是哪位
張光斗
3. 申請水利工程評標專家需滿足哪些條件
資格老,擔任一定職位
4. 中國五位水專家分別叫什麼名字
周大兵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能源科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各國確保能源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我國水能資源總量居世界首位,但開發總量僅占技術開發總量的35%左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60%到70%的水平。特別是我國水電資源十分豐富的西南部地區,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協會理事長周大兵於「中國水電百年大會」談到。
在周大兵看來,伴隨著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水電從一個開發利用程度低、裝機容量少、技術和設備製造水平落後的水電小國,逐步發展為今天的世界水電大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是中國水電百年來創造的世界水電之最,它不僅僅是一座巨型電站,更是一項宏偉的技術工程和智慧工程,也是中國水電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標志。
周大兵談到,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水電作為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資源最豐富、技術最成熟、最經濟的清潔能源,對低碳發展的貢獻將會更加明顯。水能資源的發展是國家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生改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
張國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說,我國水電開發移民方針由過去的安置性移民向開發性移民調整,通過後期扶持政策,實現移民工作「移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張國寶介紹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是水電建設的前提條件,是當前我國推進水電合理、有序開發的科學理念,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更為中國水電人所共識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認真加以貫徹落實,實現開發與環保、移民致富的多贏。
多年來,水電開發移民工作在不斷摸索中前進,移民舉措也在不斷調整完善。移民方針由過去的安置性移民向開發性移民調整,即不僅僅是對移民進行資金上的賠償,更重要的是通過後期扶持政策,使移民的長期生產和生活得到科學合理的保障,實現移民工作「移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同時將移民的開發性安置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在搞好移民搬遷的基礎上,水電開發更加重視實施移民安置的後期扶持政策,開發業主單位在充分理解和貫徹國家關於水電開發中的移民安置政策條例的前提下,創新出富有區域特點和地方特色的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幫助移民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推動電站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晏志勇
「盡管我國水電資源非常豐富,居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水電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國家能源咨詢委員會委員、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晏志勇在出席「中國水電百年大會」時談到。
我國的水電資源分布有幾個特點,一是區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雲南、西藏三個省區,有利於建設國家級的水電站。二是由於我國受季風氣 候的影響,我國枯水期水量只有20%到30%,為此我們需要建設必要的水庫對徑流進行調節。晏志勇認為,我國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的能源要 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5%。中央最近開發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建設水電國家能源基地,繼續加大水電西 氣東輸的力度。我國水電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晏志勇表示,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解決以上幾方面的問題,我國努力的推進水電裝機超過3個億也是可能的,按照9%來算,大概我國需要的裝機是 3.5個億。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技術開發的裝機容量會超過6個億。
秦光榮
在中國水電百年紀念大會上,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表示,1910年8月,我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在雲南昆明開工建設,揭開了中國水力發電的序幕,開創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新紀元。今天,雲南隆重舉行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回顧我國水電事業走過的百年風雨歷程,總結經驗,展望未來,意義深遠。
秦光榮指出,百年滄桑,石龍壩水電站歷經歲月更迭,依然矗立在美麗的滇池之濱,依然源源不斷輸出清潔能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水電史樹起了一座豐碑,創造了一個奇跡。2002年建設的小灣水電站,是西電東送的標志性工程,工程建設難度罕見,多項工程技術創世界第一,環境保護措施世界一流。
秦光榮最後表示,今天,雲南的水電事業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雲南人將秉承和發揚石龍壩建設精神,圍繞把雲南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水電基地和清潔能源基地、西電東送和雲電外送基地,堅持統籌做好水電開發、移民致富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我國水電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在昆明隆重舉行。原水電部、能源部副部長,原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指出,中國水電目標非常清晰,目前已開發了2億千瓦,還有3億千瓦待開發。
陸佑楣
陸佑楣介紹說,水能資源是中國的一個重要能源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國已經調查的基本上清楚的水能資源理論上有6億多千瓦,技術上可開發的有5億千瓦,經濟可開發的是4億千瓦。
陸佑楣認為,中國能源的特殊性、特點還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近期之內或者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有很大的改變,但是要減少煤炭燃燒的過程,就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里最重要的、最成熟的,也是能源效率最高的也是水能資源。如果水能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因此,我們制定了到2020年3億千瓦以上的目標,根據減排的目標來講,到2020年3億千瓦還是不夠的。到2030年應該完成經濟可開發的4億千瓦。到2050年,能夠把技術上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都充分的利用起來。
中國水電100年紀念大會在昆明隆重舉行。原水電部、能源部副部長,原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指出,中國水電目標非常清晰,目前已開發了2億千瓦,還有3億千瓦待開發。望採納,謝謝,一定要採納喲
5. 我國水利上工程上傑出的專家是誰
潘家錚、鄭守仁、譚靖夷
6. 古代著名的水利專家都有誰哪個最出名
於(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傳說中的古代部落聯盟的領導人,是中國第一位管理洪水的領導人。他將以前的純阻塞方法改為挖泥方法,並取得了成功。他十三年的水管理工作以及他三度不進屋的精神在今天受到了贊揚。他關於水控制的思想仍然值得學習。
7. 戰國時期水利專家姓李的是誰
李冰(約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詳),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後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8. 戰國時期的水利專家有那些
中國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
李冰是中國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水利專家。約在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的秦昭王末年任蜀郡守,在現在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都江堰(古稱都安堰湔堰,宋、元以後稱都江堰)。
相傳他曾在大堰上游設立石人,以測量水位和掌握灌區引水量,並制訂「深淘灘,低作堰」的歲修准則。都江堰具有灌溉、防洪和航運效益,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此外,李冰還曾主持興修岷江支流和沱江流域灌溉工程,鑿平灘險,疏通青衣江航道,並在這些地區修建索橋和建設鹽井等。
戰國時期水利專家鄭國
鄭國(?—?),戰國時期韓國人,水利家。韓國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說,建議引涇水東注北洛水為渠,企圖疲勞秦人,勿使伐韓。秦王採納其議,命他主持開鑿工程。工程進程中被秦察覺此意圖欲殺之,他說渠鑿成亦秦利,因得繼續施工,終於完成。是渠從仲山(今陝西涇陽西北)引涇水向西到瓠口作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東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長三百多里。利用涇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點,用以灌溉,並沖壓、降低耕土層中的鹽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萬余頃,使每畝增產到一鍾(六石四斗)。「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史記·河渠書》)。
9. 水利工程鑒定需要幾個專家
五個以上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