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專業 > 三大水利工程

三大水利工程

發布時間:2021-06-17 21:24:02

⑴ 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我國自古重農,舉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泛」歷代無不列為首要工作。如就我國古代重大水利工程而言,其中尤以下列三項:廣西靈渠、都江堰、大運河。這3項我國歷史上的偉大水利工程,先後經歷了二千年以上的拓建與經營,工程浩大,人力開鑿,歷千百年而不衰,迄今仍有灌田、水運、及調洪濟水之利,誠古今中外水利史上的奇跡。

⑵ 四川都江堰、桂林靈渠,陝西鄭國渠並稱什麼三大水利工程

四川都江堰、桂林靈渠,陝西鄭國渠並稱「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⑶ 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
靈渠
京杭大運河

⑷ 秦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的總稱

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⑸ 都江堰這項水利工程的三大主體工程,請簡要說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岷江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涌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於它建築在岷江沖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2、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泄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 寶瓶口
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3、寶瓶口引水工程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⑹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幾個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

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

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6)三大水利工程擴展閱讀:

四大水利工程的歷史意義:

一、鄭國渠

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增加土質肥力,農業,迅速發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史記·河渠書》)。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無引灌作用。它山廟經重新修築後,增設了「它山堰水利陳列館」且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和十月十(傳說王元偉築堰那年正好33歲,十月十日為他的生辰)恢復古廟會。

2015年10月13日凌晨,當地時間12日晚,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2015年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三、靈渠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⑺ 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如何讓百姓受益千年的

秦始皇嬴政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皇帝自稱的帝王,其在位的36年間: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實行三公九卿、廢除分封改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他開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對於中國以至於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在影響。

他在位36年,留下了幾數個龐大的工程,可以說是 個基建狂魔,成就了秦帝國的千古絕唱,如:修長城、秦直道、修靈渠、秦始皇陵,這些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奇跡。

毗秦而居的韓國,國力貧弱,首當其沖的韓國為了能保存自己,便想到了一個“疲秦”的策略,安排一個叫做鄭國的人,去秦國游說秦國發展農業,修建水利工程,以達到消耗秦國實力的目的,

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員鄭國為間諜,派其入秦,游說秦國在涇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說是可以發展秦國農業,真實目的是要耗竭秦國實力。

這一建議正好和秦國想要發展水利的目的,不謀而合,於是泰國很快就採納了這一建議,並且在全國徵集大量人力、物力,並任命鄭國全面主持修建這一工程。

在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王大怒,要殺鄭國。

鄭國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秦始皇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再加上秦國本身的水利工程技術也比較落後,所以便繼續重用顧國,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完工,秦始皇將這條渠命名為鄭國渠。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農業國家,水利工程對中國的農業灌溉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對於農業的灌溉,還是對於交通運輸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鄭國渠的修建讓關中成為了西北最為富裕的地區。

⑻ 中國有幾個著名的水利工程。

(1)戰國: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2)秦: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3)兩漢:農田水利地區特色明顯。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②江淮、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③東南以排水築堤、變濕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鑒湖等。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築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4)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興復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5)隋唐:開通大運河有利於農田灌溉。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事業,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6)五代十國:興修水利工程,如安豐塘(南唐)、捍海塘(吳越)。(7)元:開鑿會通河(山東東平到臨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古代開挖的運河(1)古江南河——開挖於春秋時期的吳國,溝通蘇州和揚州間的水道,它是中國開挖最早的運河。(2)邗溝——開挖於春秋時期的吳國,溝通長江與淮河水系。(3)靈渠——開挖於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時,由史祿負責興修,溝通了湘水和灕水。這條運河連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灕江,使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間溝通,以後歷代又曾多次修繕利用。(4)隋朝大運河——開挖於605年,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全長四五千里,以東都洛陽為中心,東北通到涿郡,東南到餘杭,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5)元——開鑿了從山東東平到臨清的會通河。後來又開鑿了從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這就使原有的運河連接起來。★古代對黃河的治理(1)大禹用疏導的方法治理黃河。(2)西漢武帝、東漢明帝都進行過大規模的黃河治理工程。(3)元朝政府多次征發農民和兵士,治理黃河。

⑼ 古代3大水利工程是什麼

靈渠、都江堰、京杭大運河

⑽ 四大水利工程原理

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
位於寧波市鄞縣鄞江鎮西南它山旁,建於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長134.4米,面寬4.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築,左右各36石級。堰面全部用條石砌築而成,堰身為木石結構,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歷干余年不腐,被稱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為了抵禦潮汐,使海水與江河分流,鹹淡阻隔。江河水經過該堰分流兩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畝良田,化水害為水利。它山堰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餘年,歷經洪水沖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國務院公布它山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國渠
鄭國渠首位於涇陽縣王橋鄉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東有仲山,嵯峨地形特點是西北微高,東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這一地形,使乾渠沿北山南麓居於最高地帶向東伸展,分支灌溉。
鄭國渠首的兩個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為了便於引水分先後期開鑿。鄭國渠是我國戰國時期繼西門豹治鄴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後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從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許多獨到之處,是我國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創。

靈 渠
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於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後,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於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跡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都江堰
位於都江堰市區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前後創建的一座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採用無壩引水建築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選擇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岷江出山口與成都扇形平原頂端結合部作堰址,鑿開玉壘山伸同江心的余脈,形成堅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寶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彎道江心作魚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魚嘴分水堤與寶瓶口引水口之間構作飛沙堰泄洪道,自動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體工程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聯合發揮了分水、導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都江堰創建以來,基本實現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證內江灌區用水需要,又防止災害發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廣大地域。這種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規劃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被國外環境和水利專家譽為"親自然和水利工程"

與三大水利工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