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生工程的具體落實
2006年底,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廣泛調研、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問題,啟動實施了十二項「民生工程」。去年,全省十二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78.4億元,各項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實。
「民生脈動最關情」。十二項細密的惠民政策,深入到百姓生活各個方面,織就起一幅和諧社會的畫卷。 確保困難群體「老有所養,衣食無憂」,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我省將解決困難群眾「生活難」問題擺在民生工程的第一位。
2007年,我省全面建立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年人均收入低於683元的130.9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年人均補助達到380元,農村特困群眾救助實現了向農村低保制度的轉變。當塗縣大隴鄉村民李生魁,2004年患上乙肝重症伴肝硬化腹水,三年多醫葯費花了3萬多元,家庭陷入困境。民政部門得知後,將李生魁家納入重點低保對象,提高低保補貼標准。李魁生感激地在筆記中寫道:「低保點燃了我生活的希望之燈。」
2007年,全省45.7萬「五保」對象年人均供養標准提高到1200元。此外,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也得以保障。去年各級財政投入近1.3億元,對全省6萬余名補助對象,按當地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發放基本生活費,年人均補助2146元。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全省確認獎勵扶助對象6.7萬餘人,發放獎勵扶助資金4431萬元,全部打卡發放到戶。
除了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部分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也得到重視和改觀。2007年,中央和省級補助7.2億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318.2萬餘人。血吸蟲流行區的青陽縣河西村興建了兩座供水池,清澈山泉引入家家戶戶,村民們改廚、改灶、改廁,紛紛建起沼氣池,創建生態新家園。村民錢立發感慨地說:「過去,想到那含有血吸蟲的水,干什麼也沒勁;現在有了干凈衛生水,大家的擔憂也沒了,生產生活的勁頭都上來了。」 確保人民群眾「病有所醫」,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二項民生工程中,涉及到醫保制度的就有五項。
在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大幅提高。2007年,我省共有81個縣(市、區)建立了新農合制度,參合農民達3602萬人,參合率85.8%,當年籌資20.8億元,累計補償1000多萬人次。鳳台縣童圩村婦女趙有芳就是新農合制度的受益者之一。她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參加新農合僅交5元錢,最後報銷了5200多元醫療費,不僅醫好了病,家庭經濟也逐漸好轉。
在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啟動。2007年,全省參保人數達421萬人。其中,合肥、蕪湖、馬鞍山被列入全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城市。
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不僅表現為覆蓋面的擴展,還在「提高醫療救助水平」、「改善衛生服務條件」的縱深度上體現出來。2007年,我省將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農村重點優撫對象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省財政共撥付中央和省級資金1.2億元。全省共救助農村困難群眾152.2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9579萬元;救助城市困難群眾10萬人次,支付資金4533萬元。此外,全省規劃建設了300所鄉鎮衛生院,1000個村衛生室、6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3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總投入資金3.4億元。
對於重大傳染病病人,一套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制度也已初步建立。2007年,全省共為1956名艾滋病人進行抗機會性感染治療,對1680名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療葯品和免費CD4檢測7335次,向4.7萬名結核病人提供免費化療、X攝片和痰檢,對6130名晚期血吸蟲病人提供免費救治。 教育是民生之基。「學費貴」、「上學難」話題的熱度一直不減。
2007年春季開學時,安慶市雙蓮寺小學三年級學生馮青青高高興興,爸爸媽媽意外又驚喜:學費總共加起來只有90多元,想想孩子一年級上學時還要兩三百元呢。學生和家長的喜悅背後,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得到較好落實。去年,我省不僅全部免除993萬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還對135萬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29萬名貧困家庭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有效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問題。
一方面,我省以免除學雜費等方式,幫助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順利「就學」,另一方面,積極改善農村學校教學條件,使其更好地接納學生「入學」。從2007年起,我省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省304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任務。省政府同時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支持和配合農村中小學危改和校舍建設工作,能免收的行政性收費一律免收,服務性收費減半收取。去年全年,我省累計下達9.9億元改造資金,改造D級危房193.3萬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積236.6萬平方米,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雙管齊下」的功效已顯現。2007年,我省近千萬城鄉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上學難」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十二項民生工程正如鋼筋鐵骨,搭建起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框架,充盈了「和諧社會」的具體內涵,使得「和諧安徽」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也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最直接、最現實的實惠。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2008年,省委、省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提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在繼續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同時,我省又新增實施六項民生工程。即: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立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障機制;實施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十八項民生工程當年財政投入總規模約160多億元。
和諧社會的畫卷已經展開,潤澤江淮的雨露繼續播灑。「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向著十七大提出的民生建設目標,安徽正在闊步前行。
(稿件來源:中安在線 特約記者:田婷 編輯:夏勝為 2008年04月21日07時49分 )
B. 民生工程有哪些
「十大民生工程」:
1.開發完成勞動保障網格化監管信息系統;制定欠薪應急周轉金具體操作流程及實施細則;在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研究在龍山、觀海衛、周巷等鎮設立勞動仲裁派出庭。
2.出台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有效整合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和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實現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全面接軌,實現城鄉居民在同一平台參保繳費與管理服務。
3.啟動市熱電廠搬遷改造工程(搬遷並改造)。
4.出台2010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居民醫保籌資方案及補償辦法;完成2010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居民醫保籌資工作。
5.組織開展整治「兩搶」犯罪大會戰;做好建國60周年慶祝活動安全保衛工作。
6.根據寧波市政府《關於調整市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政策的通知》精神,調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政策。
7.今年新增、調整、延伸城鄉公交線路6條,更新、新增公交車80輛,新建公交站點254隻;城區公交新投入14輛高檔豪華公交車型,對現有2路公交車實施整體改造。
8.做好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9.啟動充分就業市創建。2009年,50%行政村和所有社區達到分就業村(社區)標准;2010年,94%行政村和所有社區達到充分就業村(社區)標准,各鎮(街道)均達到充分就業鎮(街道)標准,率先在寧波市內達到充分就業市標准。
10.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程,2010年農村居家養老覆蓋面達到35%。
C. 國家民生工程地里打井老百姓用水用不用拿錢
國家民生工程打井老百姓用水是不用收錢的。但是管理水井和抽取水是有費用的,這部分錢用水的人是要出的。
D. 如何規范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與使用
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的導向作用的方法如下:
一,要狠抓增收節支,不斷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二,要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三,要加大民生投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國有土地出讓收益和住房基金收益大部分用於民生工程,特別是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2,貫徹落實控制物價的有關措施,充分發揮價格調節基金的作用,落實好低保標准與物價掛鉤機制,不能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
3,積極扶持「菜籃子」工程建設,提高本地蔬菜市場自給率。
四,要深化財政改革,創新財政運行機制。
五,要堅持從嚴管理,切實規范財務行為。
E. 淮南市財政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淮南市財政局設24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政務和有關事務的綜合協調工作;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綜合性文稿起草、政策研究、信息、新聞、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工作;承擔機關和部分直屬單位的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和後勤保障工作。
(二)綜合科
分析預測全市宏觀經濟形勢並提出宏觀調控政策建議;研究提出有關收入分配政策和改革方案;管理住房改革預算資金;會同有關方面擬定國有土地出讓政策;參與工資、物價、住房、國有土地使用等制度改革;承擔彩票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城市建設及維護資金的預算編制審核撥付工作;承擔國有土地出讓收支報表及廉租住房保障報表的統計工作。
(三)稅政條法科
組織起草地方性稅收法規,提出稅目稅率調整及減免、退稅的建議;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國家賠償費用管理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辦理出口退稅事項。
(四)預算科
研究提出財政政策、財政體制、預算管理制度和中長期財政規劃的建議;負責全市收支預算編制的指導、監督和管理;編制年度市本級預算草案和辦理預算追加事宜;承擔市本級部門支出標准體系建設工作;研究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承擔市對縣(區)的轉移支付工作;匯總年度全市財政預算;編制全市財政年度收支決算草案;擬定全市地方性政府債務管理制度辦法。
(五)預算編制辦公室
承擔市直部門預算編制的具體工作;承擔市本級部門預算審核、批復、調整工作;承擔市本級部門預算項目庫、基礎信息庫、工資統發庫的管理工作;承擔清理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的相關工作。
(六)國庫科
負責全市財政收支預算執行;執行國家金庫管理制度及總預算會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和政府會計制度;組織擬定全市國庫集中收付相關制度辦法;管理市本級財政和預算單位帳戶;負責總預算會計和預算外專戶會計核算;負責全市和市本級年度財政總決算和部門決算;負責市本級財政國庫資金調度;承擔國庫現金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的有關管理工作;負責辦理與縣(區)財政年終結算工作。
(七)行政政法科
承擔行政、政法以及黨派團體等方面的部門預算有關工作,研究提出相關財政政策;牽頭擬定行政經費財務管理制度;研究提出行政經費(包括外事經費)開支標准和定額;承擔部門裝備配備和統一著裝管理工作;負責全市非貿易外匯管理;負責對所聯系部門(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
(八)教科文科
承擔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計劃生育等部門預算有關工作,研究提出相關財政政策;按規定管理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專項資金;制定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財務管理辦法;負責對所聯系部門(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
(九)經濟建設科
承擔發展改革、交通、國土資源、環保、採煤沉陷、糧食、供銷等部門預算有關工作,研究提出相關財政政策;參與擬定基本建設投資的有關政策和項目安排;擬定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承擔有關政策性補貼和專項儲備資金的財政管理工作;承擔財政投資評審管理工作;負責對所聯系部門(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
(十)農業科
承擔農業、林業、水利、氣象等部門預算有關工作,研究提出相關財政政策;擬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辦法和農業財務管理制度;管理支農專項資金和財政扶貧資金;負責對所聯系部門(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
(十一)社會保障科
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衛生、食品葯品監督等部門預算有關工作,研究提出相關財政政策;會同有關方面擬定和執行有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會同有關方面管理市本級財政社會保障、就業及醫療衛生支出;編制市本級社會保障預決算草案;審核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負責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決算的編制、執行、管理和監督;負責對所聯系部門(單位)財政資金(基金)的監督管理。
(十二)企業科
承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商務局等部門預算有關工作;研究提出支持全市企業和有關行業改革和發展的財政政策;貫徹企業財務制度及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編制辦法;配合有關部門參與對企業的資產評估工作;負責對所聯系部門(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
(十三)外資金融科
負責地方金融類機構財務監管;負責擔保行業的監督管理;承擔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我市協調配合的研究和實施工作;負責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及外國政府貸(贈)款的管理,承擔項目申報、前期准備、配套資金落實、轉貸(贈)、貸款回收及監督評價工作;按規定管理政策性金融類業務。
(十四)農村財政管理局
負責全市耕地佔用稅和契稅徵收管理、政策制定及涉稅案件的稽查;指導全市農村財政管理工作,擬定鄉鎮財政管理的有關制度、辦法;指導、監督財政補貼農民資金管理工作;管理有關涉農資金。
(十五)會計科(行政審批服務科)
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准則制度、內部控制規范、注冊會計師行業規章制度;按規定承擔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務工作和全市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工作;負責會計代理記賬機構的行政審批及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會計信息化標准,指導全市會計電算化工作;承擔市會計學會、市珠算協會工作。
(十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科
擬定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按規定審核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產權變動和出租、出借國有資產事項;承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工作,審核和匯總編制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決算草案;承擔國有資本收益(不含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的徵收和監繳工作;指導縣(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十七)監督檢查局
擬定全市財政監督檢查的有關制度辦法;監督檢查財稅法規、政策的貫徹執行和財政財務管理情況;監督檢查全市會計信息質量;反映財政收支管理和重要財政政策執行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加強財政管理的政策建議;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十八)政府采購科
擬定政府采購有關政策辦法並監督執行;擬定並調整市本級集中采購目錄和公開招標限額標准;審核監督市本級部門政府采購預算;監督市本級政府采購活動;指導全市政府采購工作。
(十九)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擬定和執行全市農業綜合開發的有關政策及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編制全市農業綜合開發規劃;管理和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組織項目的申報、評估、審批、檢查、竣工驗收工作。
(二十)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擔全市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與相關部門擬定有關農村綜合改革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辦法;承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承辦市農村綜合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方面的有關工作。
(二十一)民生工程辦公室
承擔各項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的組織實施工作;參與審定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的實施辦法;擬定民生工程資金籌集、分配方案,會同有關方面制定民生工程資金管理辦法;協調解決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有關事項;研究提請市實施民生工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決定的重大事項;承擔市民生工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交辦的有關工作。
(二十二)信息科
承擔全市財政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承擔市本級財政信息網路的運行維護及軟體更新工作;承擔「淮南市財政局」網頁更新工作;負責全市「金財工程」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二十三)人事教育科
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擬定並組織實施全市財政系統教育培訓規劃等工作。
(二十四)非稅收入徵收管理局
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非稅收入徵收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擬定市本級非稅收入徵收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和相關政策;承擔市本級非稅收入的預算編制、執行和決算審核、匯編工作;負責市本級非稅收入的徵收管理工作;負責辦理市本級非稅收入徵收業務費的提取、使用及有關財務核算;管理財政票據;指導縣(區)非稅收入徵收管理工作。
四、人員編制(略)
F. 淺談如何開展民生資金審計
一、學習領會民生資金政策、法規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改善民生的具體政策,涉及教育、就業、增收、醫療等方面,構建起推動民生項目建設的基本政策框架,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生態等各方面更加關注、支持。作為國家經濟社會運行「免疫系統」的政府審計機關,為政府解決民生問題提供決策依據、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當好堅強衛士,是審計法賦予的神聖職責和使命,也是審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具體體現。民生資金點多、面廣、政策性強,而且民生資金的審計對象復雜,情況千差萬別,有些政策措施本身還在逐步完善之中,各方面管理還有待於規范,這就需要審計人員不但要熟悉法律法規,還要掌握政策界限,在處理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民生資金審計時,在審計進點前應把有關的政策、法規找出來,組織審計組成員要認真學習領會國家惠民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被審計單位業務有關的政策、法規,並要吃透其精神,為開展民生資金審計工作提供指導。
二、加強對民生資金的審計調查
搞好民生資金審計,首先要搞好對民生資金的審計調查,摸清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關於對民生項目建設的重要政策措施,投入資金規模和結構分布,掌握民生項目總量、重點及資金來源、規模、建設期限、進展狀況和項目管理情況。要從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加強對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一系列事關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確保這些資金真正用在人民群眾身上,惠及千家萬戶,促進和諧穩定。民生資金項目點多面廣、情況復雜,因而深入到群眾中了解調查是非常重要。開展民生審計不能只看帳面上的數字,而必須按照嚴謹細致的原則,深入基層到人民群眾中去仔細地調查走訪,看帳實是否相符,是不是有違規操作套取民生專項資金挪作他用的現象。
三、加強對民生專項資金的審計
針對民生資金範圍廣、來源多、管理使用部門多的特點,要以國家安排投入的民生專項資金審計為主線,全面把握民生資金的總體規模、投向及分布情況,通過走訪調查、實地察看和業務核對等方法,弄清民生專項資金使用的真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以提高各類民生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開展對農村建設資金、扶貧資金、社保基金、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危房改造、家電下鄉、農機購置補貼等民生專項資金審計,切實保障資金安全、完整,管理、使用合規、有效,促進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並做好綜合分析和研究,寫出較高水平的審計調查報告,深入揭示財政領域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從體制、機制、制度和管理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增強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作用。
四、加強對民生工程項目審計
隨著經濟發展,政府進一步加大基礎性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政府投資為主體的基礎建設項目一直是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民生工程項目審計時,要重點關注民生工程規劃編制、程序執行是否合規;招投標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存在舞弊和轉包及違法分包行為;工程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完整、可行;工程監理是否有效;工程進度是否按計劃確定的時間完成相應的工作量,是否存在開工率低、建設進度滯後、竣工驗收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工程建成後運行是否正常,能否發揮長久效益。民生工程項目建設目的是確保持久發揮效益,在工程的養護方面,還存在那些制度上的缺陷,更要查處改變和挪用項目資金、虛報冒領、損失浪費、工程質量低劣、拖欠工程款等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更好地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五、加強經濟責任審計關注民生資金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領導幹部在被審計單位整個任期內的經濟方面的情況進行審計。結合經濟責任審計來搞民生項目資金審計,既能夠引起被審計單位領導的重視,又能夠把前後貫穿起來,便於開展審計工作,更有利於監督民生資金走向的整個過程。因此,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重點關注涉及民生的社會保障、科技、教育、衛生、農業等重點資金和項目的監督,通過對領導幹部履行民生項目建設相關責任的審計,促進黨政領導幹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各類民生資金的使用效益。
六、加強民生資金效益審計
民生資金的審計不能只停留在查出問題的層面上,要從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促使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並且要積極地督促其整改,使人民群眾的利益真正得到維護。民生資金是老百姓的生計錢、養命錢,民生資金是否用在刀刃上、用在老百姓身上,那就要看使用後的效果,收集和掌握民生資金項目實施前後老百姓在生活環境變化情況和公共事業改善情況,真實評價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的經濟和社會效果。民生資金投入政策性比較強,惠民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實處,要從國家政策的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問題,同時揭露和查處借民生工程建設之機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等違背群眾意願的問題,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加強管理的審計建議,促進提高民生資金使用效益。
G. 如何構建縣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長效機制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並投入了大量的專項資金用於不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農業開發,農村的文化、教育、衛生、科技、交通、水利等與民生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用直接補貼資金的辦法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種養植業和綠色環保生態農業,以及幫困扶貧,構建市場經濟體系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陽光工程」、民生工程,為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加快農村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應該看到,加強專項資金管理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資金管理問題,如何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仍然是擺在財政部門、政府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面前必須破解的重要問題。當前的專項資金管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國家每出台一項強農惠農政策,下撥的每一項專項資金都明確了資金的管理原則和使用范圍,並頒布下發了每一項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在實際操作中總體都能嚴格按照國家所規定的管理原則使用各項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但極少數單位和部門仍然出現滯留、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其還是由於管理不嚴、監督不力等因素造成的,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抑制這些問題的出現,構建起有效的專項資金管理長效機制,我們認為必須做到三個強化:一、強化政策宣傳,努力提高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意識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框架下,財政專項資金投入面窄、量小,僅局限於民政救災救濟,其它項目資金很少會涉及到個人,而現在的市場經濟運行中的財政專項資金已逐步向多元化、多方位擴展,既有私有股份制企業、個體的種(養)植業,又有政府性的公益事業等等方面,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范圍越來越廣泛,資金投入量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復雜。我們已不難看到,當前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現象,基層的很多單位和部門要求財政解決專項資金,項目申報特別積極,一旦得到財政的扶助支持後,就不重視資金的管理,真正能把項目資金落實到實處並發揮資金應有的效應的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政策觀念不強,對國家的扶持政策認識不到位。因此當前對於切實強化政策宣傳、促進規范管理,努力提高落實政策意識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一是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和主管部門要切實強化政策宣傳領導,要把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列入單位的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宣傳措施,單位的分管領導要重點抓,主要領導要負總責;二是要切實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簡報、報刊、雜志、有線電視和新聞媒體以及單位的牆報宣傳欄、宣傳車等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貧政策和各種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以及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全面提高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意識和法制觀念,使之形成上下聯動做宣傳,人人參與抓監督;三是相關職能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要針對強農惠農政策要求,制定出學習計劃,經常組織本部門的幹部職工學習強農惠農政策等規章制度,研究資金管理辦法,促進管理措施落實,形成一個共識,明確一個道理,強農惠農資金是民生工程、陽光工程,是「高壓線」不可違,只有嚴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實好每一項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二、強化制度健全,努力促進專項資金規范管理健全制度是加強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規范管理的關鍵,作為縣一級財政部門在強化專項資金管理措施上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本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實施辦法。做到四個明確:(1)明確專項資金的管理原則,其原則必須要依據上級財政部門的管理要求,實行專項資金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及按管理級次實行報賬制。(2)明確專項資金管理范圍,目前我國涉農資金財政對口管理主要有四個方面:①農業方面的有: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退耕還林資金、生態公益林資金、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大中型電排設備更新改造資金、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等其它各項支農資金;②經建方面的有:基本建設資金、國債專項資金、糧食風險基金,包括糧油利息費用補貼、糧食直補資金、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等;③社會保障方面的有:農村五保戶供養資金、農村特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資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農村特困群眾救助資金、撫恤和社會救濟資金、養老基金、社會保障補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其它民政事業和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④教科文方面的有:危房改造資金、兩免一補資金、寄宿制項目資金、布局調整資金、農村稅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農村文化事業專項資金、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資金以及國家新出台下撥的每一項扶助資金均屬專項資金的范疇。(3)明確資金的撥付渠道、撥付程序、撥付時限。①撥付渠道:通過鄉鎮財政所撥付的專項資金必須統一設置財政專項資金專戶,該專戶必須實行封閉運行管理,即專項資金只撥付給項目單位或項目個人,嚴禁隨意將資金撥付給鄉鎮零戶統管賬戶或其它過渡賬戶;②撥款程序:縣財政局負責國庫撥款的業務股室,必須憑各業務口提供的專項資金指標文件和領導簽署意見後撥付給鄉鎮財政專項資金專戶,財政所必須憑項目單位或個人提出的撥款申報通過鄉鎮分管財經的領導審批、財政所長核撥後才能將資金直接撥付至項目單位或個人;③撥款時限:縣局負責國庫撥款口子的業務人員必須在接到領導簽撥的專項資金調度通知後的兩個工作日內將資金撥出,鄉鎮財政所在專項資金到賬的前提下,項目單位或個人提出撥款申請按程序審核簽批,必須在一個工作日內將資金撥出。同時通過縣直主管部門下撥的財政專項資金。①賬戶設置:由局各業務口根據業務需要建立專項資金專戶,並實行封閉運行管理;②撥款程序:局財政業務口根據項目要求,提出撥款申請,經分管領導審核、主要領導審批、國庫根據管理要求將專項資金撥入各業務股專戶或項目單位專戶,再由項目單位提出申請、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審核,財政局業務股根據項目單位實施進度審核,局分管領導審批後方可撥付項目;③撥款時限:各業務口在專項資金達賬的前提下,項目單位或個人提出撥款申請並辦妥撥款手續,必須在兩個工作日之內將專項資金撥出,財政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應嚴格按照上級財政管理要求,實行報賬制管理程序進行報賬。(4)明確專項資金管理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凡是未按規定設置專項資金賬戶,未按規范程序撥付資金和進行核算的,各業務股和基層財政所未按規定進行專項資金事中督查的,財政監督專職機構進行事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反饋並提出處理意見的等等一系列全程監管造成專項資金被挪用私分等問題,一經查出要追究有關經辦人和負責人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據國家有關財經法律法規規定進行嚴肅處理。二是在構建管理機制上要加快改革力度。①對財政扶貧資金、支農項目建設資金要全面實行報賬制和招投標制,從制度上和源頭上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②對社會保障資金、涉農補貼資金,凡是發至個人的資金要全面實行「一卡通」直補制,實行專戶直達直付制度,並由銀行代發受益人專用存摺;③為有利於財政專項資金統一核算管理,要全面推行鄉財縣代管的管理體制,並健全核算管理制度。凡是不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隨意進行專項資金不規范的賬務處理,要追求其責任,努力從源頭上抑制鄉鎮專項資金使用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④要建立專項資金質效評估制度。明確財政業務口與項目主管部門對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進行評估驗收的責任,並對工程質量和使用效果進行張榜公布,做到公正、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⑤要建立專項資金動態管理服務制度。明確縣鄉兩級財政業務職能部門要會同有關項目主管單位,深入鎮村兩級,以調查摸底的形式進行人員變動情況審核和資金是否落實到位情況審核,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下年度資金的落實掌握第一手資料,進一步促進落實黨和政府強農惠農政策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應付過關,真正把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實處。三是有關涉農資金項目的農業、林業、教育、民政、衛生、交通等主管局和鎮(鄉、街道辦),也應根據各自主管的項目資金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辦法,使之形成制度管理網,在各個系統、各個口子、各個點都能得到有效落實,使每一項專項資金都能在制度的監控下做到政策公開,程序公開,標准公開,讓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全程監控,努力從源頭上防止各種違規的問題出現。三、強化構建監督機制,努力促進專項資金安全運行構建財政專項資金全程監控體系是財政部門切實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行為的一項重要手段,如何構建一道有效監控機制,必須要把握好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監督檢查三個關口:一是要把握好事前項目申報審核關。項目申報是從下而上,每一道關口都有自身的局部利益,為了規范這一行為,縣級財政必須參照上級財政部門印發的《財政專項資金申報管理辦法》結合本縣實際制定出《本級財政專項資金申報管理辦法》,明確項目申報管理要求,嚴格按照項目申報有關程序和有關基本原則進行擇優選項(指涉農扶貧開發資金),科學論證、合理排序、滾動管理和項目申報前應做出的項目規劃、項目選擇、現場查核和項目評估,特別是項目評估這一關尤為重要,必須嚴格依據上級財政立項指南,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業務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確定申報的項目進行項目可行性評估論證,出具專家評估意見,取得第一手資料,對民政等涉農補貼資金要從上而下認真通過審核,逐一核對,努力從源頭上制止虛報,抑制那些申報項目動機不純的單位與人違規騙取財政資金行為。二是把握好資金撥付使用事中監控關。①機關各業務股室和基層財政所對各項專項資金的撥付管理和資金使用事中監督都要落實管理責任制,明確各自應承擔的工作職責,並制定出相應的管理工作制度,對撥出的每一項專項資金都要進行回頭一月一自查,有計劃地會同有關項目主管部門深入基層鎮村兩級和項目點進行跟蹤問效督查,做到撥款程序無漏洞,跟蹤督查不走過場;②建立網路監控體系,要充分利用網路掌握專項資金指標信息,採取主管局與鄉鎮所連網建立資金撥付指標賬,如實反映資金運行情況;③為有利於專項資金統一落實事中監控管理,建議所有涉農資金都應通過鎮(鄉、街道辦)財政所專戶統一撥付,歸口管理,目前統一由項目主管局撥付的資金有:交通、教育等部門的專項資金脫離了基層財政所的監控,削弱了基層財政所事中監督檢查職能,反之加大了縣級財政事中監控量,這種專項資金撥付管理體制應改為:項目指標由縣財政與項目主管局聯合下文、資金走向應由財政局→項目主管局→鄉鎮財政所→受授項目點,再由項目點→鄉鎮財政所→項目主管局報賬。三是把握事後監督檢查關。為了有利於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做好事後監督檢查工作,各業務口下達的每一項專項資金指標文件都應及時抄送一份同級財政專職監督檢查機構,為開展專項資金監督檢查提供原始指標資料,同時財政監督專職機構每年都要制定出年度開展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工作計劃,明確開展專項資金檢查工作任務和要求,緊緊圍繞以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為目標,堅持依法監督,加大監督檢查處理處罰力度。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每年都要聯合一至兩次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項資金專項檢查,對一經查實有滯留、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要切實依據《江西省財政專項資金跟蹤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和國務院《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有關規定進行嚴肅查處,在依法追回違規滯留、擠占、挪用資金的同時,要及時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做到敲山振虎,警視他人,引以為戒,不斷增強壓束機制效能,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總之只有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健全有效管理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套有效的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