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機械設備管理的意義
防盜,防銹,精細化管理。
2. 建築設備對工程管理有什麼現實意義
我們學校開建築設備這門課就是為了我們工程管理的同學能夠視圖,設備方面的圖紙。這個不管是工程管理造價方面需要,還是做現場管理都是有些用處的。
3. 管理好武器裝備的意義是什麼
管理好武器裝備是武器裝備管理是落實基層戰備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貫徹新的裝備管理思想,可以加強基層維修力量建設。
4. 如何做好工程管理的意義
建築材料管理是建築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築材料的采購管理、質量控制、環保節能、現場管理、成本控制是建築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 搞好材料管理對於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築材料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一、建築材料的采購管理 一.確定采購計劃 項目部依據項目合同、設計文件、項目管理實施規劃和有關采購管理制度編制采購計劃。采購計劃包括采購工作范圍、內容及管理要求;采購信息,包括產品或服務的數量、技術標准和質量要求;檢驗方式和標准;供應方資質審查要求;采購控制目標及措施。 二.市場調研、合理選擇 一是審核查驗材料生產經營單位的各類生產經營手續是否完備齊全;二是實地考察企業的生產規模、誠信觀念、銷售業績、售後服務等情況;三是重點考察企業的質量控制體系是否具有國家及行業的產品質量認證,以及材料質量在同類產品中的地位;四是從建築業界同行中了解,獲得更准確、更細致、更全面的信息;五是組織對采購報價進行有關技術和商務的綜合評審,並制定選擇、評審和重新評審的准則。 三.材料價格的控制 對材料的采購價格進行控制。企業應通過市場調研或者通過咨詢機構,了解材料的市場價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貨比三家,選擇較低的材料采購價格。對材料采購時的運費進行控制。要合理地組織運輸,材料采購進行價格比較時要把運輸費用考慮在內。在材料價格相同時,就近購料,選用最經濟的運輸方法,以降低運輸成本。要合理地確定進貨的批次和批量,還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確定經濟批量。 四.材料的進場檢驗 建築材料驗收入庫時必須向供應商索要國家規定的有關質量合格及生產許可證明。項目採用的設備、材料應經檢驗合格,並符合設計及相應現行標准要求。材料檢驗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經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承擔檢驗工作。采購產品在檢驗、運輸、移交和保管等過程中,應按照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要求,避免對職業健康安全、環境造成影響。 二、建築材料的現場管理 一.材料存放管理 建築材料應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存放於符合要求的專門材料庫房,應避免潮濕、雨淋,防爆、防腐蝕;一個建築工地所用材料較多,同一種材料有諸多規格,比如鋼材從直徑幾毫米到幾十毫米有幾十個品種;水泥有標號高低之分,品種不一,各種水電配件品種繁多,所以各種材料應標識清楚,分類存放。 二.材料發放管理 建立限額領料制度,對於材料的發放,不論是項經部、分公司還是項目部倉庫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先進先出,推陳儲新」的原則,項目部的物資耗用應結合分部、分項工程的核算,嚴格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須由項目施工人員開簽限額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必須按欄目要求填寫,不可缺項。對貴重和用量較大的物品,可以根據使用情況,憑領料小票分多次發放。對易破損的物品,材料員在發放時需作較詳細的驗交,並由領用雙方在憑證上簽字認可。 三.施工中的組織管理 這是現場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標的實施階段,其主要內容如下:(一)現場材料平面布置規劃,做好場地、倉庫、道路等設施的准備。(二)履行供應合同,保證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材料進場,對現場材料進行驗收。(三)掌握施工進度變化,及時調整材料配套供應計劃。(四)加強現場物資保管,減少損失和浪費,防止物資丟失。(5)施工收尾階段,組織多餘料具退庫,做好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利用。 三、建築材料的成本管理 明確施工過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控制。在工程項目中,成本控制的內容一般包括制度控制、限量控制、主材控制、材料索賠控制。 一.制度控制 樹立「先算後用,節約有獎,浪費扣罰」的風尚,建立限額領料制度、余料回收獎勵制度,包括「金點子」和合理化建設節約提成的激勵制度;強化現場工程材料預算、計劃和進場驗收制度,對商品砼、鋼材、水泥、砂石料、乾粉砂漿和砼砌塊等大宗材料應有專門采購收料制度,確保質量合格和數量准確;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廢舊料管理制度,扶梯、欄桿、燈架、配電箱等各種常用材料應設專人保管,廢鋼材、廢電線等可回收材料應建立收集和處理制度。 二.材料限量控制 施工項目的工程材料費一般要佔工程總成本的陸0%左右,顯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頭戲。材料控制主要靠改進材料的采購、運輸、收發、保管等方面的工作,減少各個環節的損耗,節約采購費用;採用精益的管理原則,合理堆放現場材料,減少二次搬運;對材料的領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絕材料的浪費。堅持按定額確定的材料消費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施工人員只能在規定限額內分期分批領用,如超出限額領料,要分析原因,及時採取糾正措施;改進施工技術,推廣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強現場管理,合理堆放,減少搬運,降低堆放、倉儲損耗。 三.主材控制 一)加強商品砼的數量控制。目前商品砼的數量不足有兩種情況:一是商品砼廠家提供數量不足;二是由於施工班組樓板厚度控制不好造成浪費。針對第一種情況,建議商品砼合同簽訂時結算數量按圖紙結算,避免數量失控;針對第二種情況,建議樓板混凝土厚度控制標高在施工前降低5~一0毫米,因為樓板的正常沉降在5~一0毫米左右。 二)加強鋼材用量的控制。目前鋼筋存在超量問題,為了應付驗收鋼筋,鋼筋工不懂規范只知道多放鋼筋,造成超規范放置,這是因為班組結算時按噸位結算,多放鋼筋對班組有利。針對鋼筋用量嚴重超標現象,項目部應加強管理,要求鋼筋工嚴格按照規范施工,按規范及圖紙進行檢查,多放要罰,同時合理利用鋼筋的各類技術性能。如線材可進行工廠冷拔加工,增加長度、強度,現澆板採用冷軋扭鋼筋,加強加工管理,合理配料。進料的長度,可根據配料單確定,減少鋼筋損耗。施工員審核翻樣單或施工員翻樣,嚴格按翻樣單製作鋼筋。鋼筋接頭Φ一四以上鋼筋均採用焊接接頭,杜絕冷接接頭。 三)模板的控制。現場要加強模板的進貨數量、規格尺寸控制,不能依靠班組,班組要中國就進中國。應根據進度安排、房屋類型來配置模板,模板規格根據結構模數定,要進行模板翻樣的審核工作。考慮周轉利用,舊模板可以製作成定型模板,進行重復利用。拆模後的模板及時清理並深脫模油,處理好模板安裝與拆模的技巧,控制模板拆模的損耗。小而結構復雜的模板難拆處,盡可能用舊模板替代。 四.索賠控制 施工索賠是由於業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付出了額外的費用或造成損失,施工單位通過合法途徑和程序,要求業主償還其施工中的費用損失。 關於材料常見的索賠內容有:由於業主和工程師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臨時中斷和工效降低導致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增加而提出的索賠;業主和工程師發布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資源,加班趕工來完成施工項目,導致工程成本的增加;業主材料質量問題或材料供應不及時引起的索賠。施工企業一定要增強索賠意識,加強索賠管理,做好索賠資料的收集、整理與保存工作
5. 工程管理的意義(急)
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一般很長,包括很多錯綜復雜、相互影響的環節,涉及到技術、經濟、組織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受到很多不可預測的條件限制和影響,存在著諸多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風險,其組織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
建議看一下建造師考試書籍《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6. 工程項目管理的意義
工程項目管理是建築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因為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築市場的規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從理論上講,業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項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務,但是從技術管理,經濟管理、合同管理、組織協調等多項業務職能上,業主的能力是與專業機構的能力無法對比的.對投資方的業主而言要配建各專業齊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許的,而且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正因為這樣,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則為投資方業主提供了可以解決這些困難的途徑.這也是工程項目管理得以發展的基礎.而一個以質量監督為主要職能的工程監理企業,就勢必要向工程項目管理轉型和發展.日事清是專業的工作計劃、工作日誌軟體,方便您的團隊加強團隊協作,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7. 簡答題。管理好武器裝備的意義
管好武器裝備是外軍基層戰備一項重要而經常的工作。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裝備管理工作也日趨繁重,搞好基層裝備管理對於保持部隊高度的戰備狀態,提高戰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武器裝備管理是落實基層戰備工作的重要內容
現代戰爭由於技術兵器發展,武器裝備損耗急劇增長。第三次中東戰爭僅5天時間,埃及就損失飛機90%,坦克60%;敘利亞損失飛機1/3;約旦空軍損失一半。第四次中東戰爭,在短短的18天內阿以雙方僅坦克、裝甲車就損失4600輛。英阿馬島之戰,阿方損失飛機約占其參戰飛機總數的43%,艦船損失占參戰艦船總數的31%,參戰地面部隊的武器裝備全部被英軍擊毀或繳獲。英軍飛機和艦船損失都占參戰總數的15%以上。驚人的戰損數字告訴人們,在現代戰爭中,加強武器裝備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以色列由於重視武器裝備的維修管理,入侵黎巴嫩戰爭開始時,以軍的武器裝備完好率幾乎達100%,利用率則是對方的1至3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一周內,以色列的坦克就損失了600輛,如果按照這樣的戰損率繼續下去,以軍的坦克部隊很快就會全部被消滅。然而令人吃驚的是,以軍在戰爭中,不但修好自己戰損的坦克420輛,而且還回收和修復了阿軍坦克867輛,並使其重新投入戰斗。這樣,以軍的坦克在戰爭中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略有增加。以軍所以有這樣大的搶修能力,是由於他們在戰前就周密計算了所有兵器,特別是坦克的損耗率及其所需要的維修和補給量,並根據這一計劃,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約 80千米,戈蘭高地以西90千米的地幅內,儲備了坦克等各種武器裝備的修理零部件,組建了若干個游動維修班。因而在戰爭打響後就能按預定方案進行戰場管理,化廢為寶。英阿馬島之戰,英國徵用的50餘艘商船,能在短短的幾天內改裝完畢,開赴戰區,也是由於平時在全國各重要海港和海軍基地的造船廠儲備和妥善保管了大量的改裝材料,商船一到立即改裝,有的商船一個周末即改裝完畢。與此相反,阿根廷軍隊之所以失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庫存的彈葯管理不善,制度不嚴,以致失效失靈,又沒有經過檢驗和維修就魚目混珠地送往戰場,結果擊中英艦的炸彈、導彈有半數以上未爆炸,直接影響了戰局。
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武器性能越精密,技術性能越高,對維修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不重視維修管理,簡直無法進行戰爭。據報道,伊朗購買的大量美製「陶」式和「龍」式第二代反坦克導彈,長期擱置在倉庫里,原因就是不會使用和維修。1982年7月,伊朗向伊拉克南部地區發動進攻,一度深入對方國境8至20千米,後因武器裝備和零件儲備不足,不得不後撤。美國吸取了局部戰爭的經驗教訓,在陸軍《作戰綱要》的「管理」一節中,明確規定在戰區范圍內設立三種基本類型的控制中心,第一個就是物資管理和維修中心。美、俄等國軍隊在平時的演習中,也特別重視組織流動修理所,開展「前沿維修」,通過科學的組織和維修管理,使損壞的武器裝備及時恢復、再生,重新形成戰鬥力。正因為如此,這些國家軍隊高度重視基層裝備管理工作,要求基層作戰單位必須保持較高的裝備完好率,使武器裝備經常處於良好的戰備狀態。
二、貫徹新的裝備管理思想
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面對日益增長的維修費用,外軍重視發展新的武器裝備管理思想,從更新管理觀念上尋找解決辦法。一是注重武器裝備的系統管理。所謂武器裝備的系統管理,就是從保證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出發,把武器裝備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管理。貫徹這一思想,需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把每個基層單位編配的所有武器裝備看成一個系統,並著眼於對這個系統實施有效的管理。因為基層單位的武器裝備都不是孤立的、單個的,而是整個部隊武器裝備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在現代戰爭中,只有充分發揮每個單件裝備的技術性能,才能形成整體戰鬥力,保證基層單位完成戰時或平時的各項任務。另一方面,還要把每一件裝備、每一個裝備單元也作為一個系統,來較好的實施管理。因為基層單位的任何一件現代化裝備、任何一個裝備單元,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組成的,其中任何一個零部件失靈,都會影響整個裝備系統的功能發揮。所以,基層單位對每一件裝備、每一個裝備單元的管理,都應該確立系統觀念,重視根據裝備每一部分的性能、使用要求、易損程度等情況,切實解決好各種具體的管理問題。二是注重武器裝備的全程管理。武器裝備的全程管理是指從裝備列編並配發到基層分隊開始,到退役或報廢為止的整個期限內,基層分隊必須掌握武器裝備的驗收、交接、保管、使用、維護、修理直到退役的全過程管理的規律性,並實施有效的管理。因為在這個全過程中,任何一個階段的管理不善,都會嚴重影響整個裝備管理的效果。為了搞好基層武器裝備的全程管理,外軍普遍採取的措施是:(1)健全相應的法規制度,明確規定各個階段管理的目標、任務、要求、組織實施方法等。例如,美陸軍明確要求基層單位對重要裝備進行不間斷的監視和管理,定期報告裝備狀況,並通過有關條令、條例,規定了報告時間、次數、內容以及報告中數據的收集方法。(2)為基層裝備管理制定頒發配套的軍用標准和規范,保證裝備管理的經常化、制度化。(3)逐步改革裝備管理體制,使之適應全程管理的要求。如美軍從二十世紀60年代起逐步改革了三軍的裝備管理機構,撤並了多頭管理的機構,成立了各軍種器材部,統一裝備管理,把基層裝備管理與其他階段的管理更緊密地聯系起來。三是注重依靠基層實施全員管理。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武器裝備變得日益復雜,不同崗位上的官兵都有一定的專業范圍、承擔著武器裝備管理的一定責任,而且很難相互代替。只有實施全員管理,才能提高武器管理的專業化水平,進而提高基層單位武器裝備的完好率,保證基層戰鬥力的充分發揮。美軍在總結海灣戰爭的作戰經驗時,認為武器裝備特別是M1A1坦克之所以能夠保持較高完好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基層裝備管理中貫徹了全員管理的指導思想。基層單位的指揮官發動全體人員管理好武器裝備,特別強調對車輛「要經常進行清洗、檢查和保養」,在作戰中「避免了許多沙漠環境下可能發生的事故」。例如,為了避免發動機系統被沙粒堵塞,美軍在所有車輛的空氣濾清器上套上了婦女用的絲襪,並由駕駛人員經常更換。在地面作戰階段,美軍第三裝甲師的300多輛坦克一夜之間開進了200多千米,竟沒有一輛發生故障。
三、加強武器裝備的經常性管理
外軍基層武器裝備管理的具體內容很多,最主要的是武器裝備的檢查、維護保養和平時保管。檢查通常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兩種。日常檢查是由操作人員在使用和保管過程中進行的經常性工作,一般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定期檢查
是以維修人員為主,在操作人員的配合下,根據預定的計劃或上級的指示,對武器裝備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檢查。其中包括在部隊執行重大任務之後,在武器裝備暫時處於停用期間,為了解武器裝備在執行任務之後的技術狀況所進行的全面性檢查。這種檢查便於對損壞部分進行及時修理,為完成下一次任務或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海灣戰爭結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一方,要求基層單位把參戰的武器裝備普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然後根據裝備的技術狀況,有的直接運到修理廠進行修理,有的隨部隊一起撤出戰區,有的經過封存處理後儲存在附近地區。外軍武器裝備的檢查,通常由基層單位的領導者或專門負責武器裝備工作的軍官負責組織,由操作人員或維修人員具體實施。武器裝備維護保養的主要任務是預防銹蝕、減緩磨損,使裝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和復雜程度,區分為日常保養和等級保養兩大類,等級保養又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日常保養是操作人員把日常檢查與經常性保養結合起來的一種保養類型,由於保養的項目較少、工作量不大,一般只在工作間隙進行,而且通常不要求對裝備進行解體,所以組織實施比較簡單,可以作為基層單位的日常工作安排。由於武器裝備性能、用途、特點不同,保管要求也不盡相同,但總的原則是武器裝備的保管要符合戰備和安全規定,做到防潮、防火、防日曬雨淋、防損壞等。外軍要求基層單位武器裝備的平時保管,既要確保武器裝備的存放場地、庫房等符合安全要求和戰備要求,又要對武器裝備配套器材的保管也要符合安全要求和戰備要求。基層單位配備的各種武器裝備,通常都有相應的配套器材,如彈葯、零配件、消耗品等。對這些物資器材的保管,也是武器裝備平時保管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必須使之符合安全要求和戰備要求,並落實警戒勤務和管理勤務。為了落實武器裝備的經常性管理,外軍經常對基層官兵進行愛護武器裝備的教育,及時獎勵和懲罰有關人員。通常從新兵入伍起就進行有關愛護武器裝備的教育,執行武器裝備維護管理的各種制度。基層指揮官經常檢查武器裝備的管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對有關人員進行懲罰。例如,根據武器裝備的擦拭保養制度,外軍基層指揮官經常檢查本單位武器裝備的擦拭保養情況,一旦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情況,立即對有關崗位上的人員進行懲罰,輕者批評、罰款,重則關禁閉、降級降職。外軍基層單位的裝備管理制度比較健全,各個崗位上的人員所負的職責也很明確,這就增強了基層官兵參與武器裝備管理的責任感。
四、重視基層維修力量建設
當前外軍在基層武器裝備管理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基層維修力量建設,努力提高基層單位的技術保障能力。維修力量是完成維修任務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是技術保障能力的關鍵因素。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沒有一支很強的基層武器裝備維修隊伍,要完成復雜的武器裝備維修任務,提高部隊武器裝備的完好率,保證作戰的勝利,是絕不可能的。維修力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才,二是設備。這兩項缺一不可,但是人才更為重要。所以外軍很重視提高基層官兵對武器裝備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例如,美軍士官兵從入伍訓練結束起,就進入技術訓練中心或軍校接受初級專業訓練,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後才補入部隊。美海軍新兵訓練中心的基本技能訓練,主要內容就是海軍基礎知識、艦艇作業、艦艇管理等。美軍在編制和技術培訓等方面,也不斷充實和加強基層單位的維修力量。如美陸軍在連一級作戰單位都編有技師(准尉軍銜),機械化連還編有維修分排,營一級作戰單位編有專門的技術軍官、專業士官和裝備維修排。在提高基層單位的技術保障能力方面,西方國家軍隊通過總結海灣戰爭的經驗之後,普遍強調提高三個方面的具體能力:一是快速保障能力。為適應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突發性的特點,要求基層維修能夠採取「戰時快速准備程序」檢修裝備,能夠
使用比較先進的設備對裝備進行「快速診斷」和「戰傷快速修理」,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使武器裝備盡快投入使用。二是快速機動保障能力。外軍在基層維修力量建設中要求實施快速機動保障的能力,以便適應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作戰節奏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要求大型裝備具有自檢功能,以減少對修理設備的依賴,如新型飛機、艦船、導彈系統中都安裝有自檢設備。另一方面,力求使用多功能綜合性檢測儀器來代替單一功能的儀器,並使之小型化、機動化,能夠伴隨作戰單位實施技術保障。三是快速適應保障能力。為適應各種復雜的作戰環境,要求基層維修工作必須具有實施快速保障的能力,能夠針對特定的作戰環境,及時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切實提高武器裝備的完好率。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為使高技術裝備適應沙漠環境,就主要依靠基層裝備維修力量,迅速取得了一些比較明顯的成效,表明美軍基層單位的快速適應保障能力有較大提高。
8. 設備管理的意義是什麼
設備管理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管理是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在現代化生產中,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由人們操作機器設備來直接完成的,生產設備的好壞直接影響本企業的生產任務的完成,也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搞好設備管理,正確地使用設備,精心維護、修理設備,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的狀態。
2、設備管理是提高維修質量的重要保證設備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設備維修時間和維修質量,必須看到,現在本企業維修作業時間過長,效率低下,除了維修技術方面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安排不妥,備件供應不佳等管理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3、設備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
設備管理的要求范圍:
設備管理是對設備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管理,包括選擇設備、正確使用設備、維護修理設備以及更新改造設備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設備運動過程從物資、資本兩個基本面來看,可分為兩種基本運動形態,即設備的物資運動形態和資本運動形態。
設備的物資運動形態,是從設備的物質形態的基本面來看,指設備從研究、設計、製造或從選購進廠驗收投入生產領域開始,經使用、維護、修理、更新、改造直至報廢退出生產領域的全過程,這個層面過程的管理稱為設備的技術管理。
設備的資本運動形態,是從設備資本價值形態來看,包括設備的最初投資、運行費用、維護費用、折舊、收益以及更新改造的措施和運行費用等,這個層面過程的管理稱為設備的經濟管理。
9. 工程管理的目的意義
用更少的人力物力做更多更好的項目
10. 設備管理的意義重點
企業內部管理,是指企業為了完成既定生產經營目標而在企業內部開展的一切管理活動,它包括企業的計劃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財務管理、班組管理、現場管理等等。人們常把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稱作練內功。內部管理水平的高低,體現了企業內功的強弱。內功強,企業抗風雨的能力就強,市場競爭力就強,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就強。因此,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經常開展各項活動,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千方百計地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在各項基礎管理工作中,任何一項管理對於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企業內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只有選擇好內部經營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住重點,以點帶面,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設備管理就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之一。
生產設備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財富,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物質標志。生產設備無論從企業資產的佔有率上,還是從管理工作的內容上,以及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體現上,它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產設備,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對促進企業進步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為企業提供優良而又經濟的技術裝備,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在最佳的物質技術基礎之上,保證生產經營順利進行,以確保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花色品種,降低生產成本,進行安全文明生產,從而使企業獲得最高經濟效益。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預測,決定進行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在產品的設計、試制、加工、銷售和售後服務等全過程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無不體現出設備管理的重要性。為贏得和佔領市場,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資源,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為企業創造最大經濟效益的高質量的產品,設備管理是保證。設備管理水平是企業的管理水平、生產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發生產先進產品,必須建立在企業具備先進設備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於管理,用先進設備生產一般產品,會使生產成本增加,失去市場競爭能力,造成極大的浪費;有的先進設備帶病運轉,缺零少件,拆東牆補西牆,不能發揮全部設備的效能,降低了設備利用率;有的設備損壞,停機停產,企業雖有先進的設備,不但沒有發揮出優勢,反而由於設備價高,運轉費用大,成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業債台高築,生產經營步履維艱。而一些設備管理好的企業,雖然沒有國外的先進裝備,由於管理水平高,設備運轉狀態良好、效率高,一樣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強,企業效益也穩步增長。
設備管理是企業產量、質量、效率和交貨期的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往往是按合同組織生產,以銷定產。合同一經簽定,即受到法律保護,無特殊情況不能變更,違約將受嚴厲的經濟制裁。如果沒有較高的設備管理水平和良好設備運轉狀態做保證,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規定的。一旦違約,給企業帶來的就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往往失去市場,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設備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保證。安全生產是企業搞好生產經營的前提,沒有安全生產,一切工作都可能是無用之功。所以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無不強調安全生產,緊抓常抓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強制性的,是必須無條件服從的,企業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之上。根據有關安全事故的統計,除去個別人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設備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別是一些壓力容器、動力運轉設備、電器設備等管理不好則更是事故的隱患。要確保安全生產,必須有運轉良好的設備,而良好的設備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數事故隱患,杜絕了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發生。 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目的,就是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也是緊緊圍繞著提高經濟效益這個中心進行的,設備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簡單地說,一方面是增加產品產量,提高勞動生產效益;另一方面是減少消耗,降低生產成本,在這一系列的管理活動中,設備管理佔有特別突出的地位。
(1)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量,設備是一個重要因素。加強設備管理是提高質量、增產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黨和政府多次提出貫徹國務院《設備管理條例》,加強設備管理一定要與企業開展雙增雙節活動相結合,應用現代技術,開展技術創新,確保設備有良好的運轉狀態;對於新設備要充分發揮其先進性能,保持高的設備利用率,預防和發現設備故障隱患,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於老設備要通過技術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裝備素質,增強設備性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勞動生產率,關鍵是要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企業內部多數人是圍繞設備工作的。要提高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設備生產效率、減少設備故障、提高設備利用率。
(3)減少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更是設備管理的主要內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設備上實現的。設備狀態不好會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現廢品,原材料浪費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設備所佔的比重更大。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運轉效率,降低設備能耗是節約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節能降耗永恆的主題。在設備運轉過程中,為維護設備正常運轉,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資消耗。設備一般都有常備的零部件、易損件,設備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設備維修費用支出就高。尤其是進口設備,零部件的費用更高。設備運轉一定的周期後還要進行大修,大修費在設備管理中也是一項重要的支出,設備管理抓得好,設備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長,大修理費用在整個設備生命周期內對生產成本的影響,所佔的比重就可以下降,從而為降低生產成本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