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理安排水資源的方式有哪些
河流在地球上分布十分不均,世界上許多大河並不按照人類的意願奔流。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三條大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每年有1560立方千米的清潔淡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北美的育空河有207立方千米的水白白流入北極海洋中。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亞馬孫河,流經巴西人煙稀少的赤道地區,它的巨大淡水資源至今也沒有很好利用。
因此,怎樣合理地安排世界的淡水資源,使奔騰的江河為人類服務,這是人類應著手解決的問題。
為了糾正自然界的缺陷,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利用長距離輸水工程,把水調過來,這是解決水資源在空間分布不均的一種有效的辦法。正因為這樣,跨流域調水幾乎成了本世紀後半期的熱門計劃。實際上,跨流域調水遠在幾千年以前的古代就已經開始了。我國的靈渠和京杭大運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有好幾個國家已經完成了較大規模的調水工程。如1970年巴基斯坦完成的印度河調水工程,年引水量達148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2300多萬畝;美國加州完成了薩克拉門托河向聖華金河調水等一系列調水工程。迄今為止的最為雄心勃勃的跨流域調水計劃是北美水利聯合會提出的北美(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國西部-墨西哥北部)大調水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大調水計劃,它們的年引水量都在1000億立方米以上,耗資超過1000億美元。
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北方水資源短缺已成為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四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為了解決我國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我國早在本世紀50年代就開始醞釀讓南方「借」水給北方的「南水北調」計劃,而且還提出了從長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別調水的幾種設想,它們分別稱為東線、西線和中線調水計劃。西線是從青藏高原上長江幹流及支流上的上游調水,引入黃河上游幹流。中線是從長江中游及其支流漢江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東側到黃海淮平原的西部。東線是從長江下游抽水,沿京杭大運河向北到黃海淮平原的東部。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整個工程難度非常大。就拿東線工程來說吧,它必須穿過淮、沂、泗、汶等多條河流及洪澤湖、駱馬湖和南四湖三大湖泊,僅輸水干線全程就達646千米,而且,黃海沿岸地區的地勢比長江引水口要高出40米左右,長江水爬不上去,需要在沿途興建20多個大型抽水泵站,通過14個梯級,把長江水一級一級地提升,才能達到黃河南岸的東平湖。盡管工程艱巨,但是引水以後的前景是十分誘人的。它不但可以大規模地改善工農業用水條件,而且,還能有效地改善河道的水運條件。
引灤入津工程就是引灤河水進入天津,它橫跨灤河、海河兩個流域,穿過燕山山脈,共完成215個工程項目。1983年9月,引灤入津工程提前通水。引灤入津實現後,經濟和社會效益都十分明顯。通水以後,天津市人民終於喝上了甜水,工業用水也有了增加,特別是印染工業和食品工業獲得了很大的效益。同時,引灤入津後,減少了天津市區的地下水開采量,天津市地面下沉的速度也有所緩和。
四川的「西水東調」水利工程以現代水利建設的高速度,建成一段,受益一片,初步顯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就是被譽為「第二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該工程橫跨綿陽、廣元、遂寧、南充等四地市。建成後,可以徹底解決川西北涪江和嘉陵江區域3.2萬平方公里、1051萬人口、660萬畝耕地的水源和乾旱問題。這項工程,已被國務院列為《九十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綱要》。
1994年川西北遇歷史上罕見的特大伏旱,持續高溫,人畜斷水。為全力抗旱救災,武引總乾渠石龍嘴節制閘開啟放水,向斷流的芙蓉溪調水1000餘萬立方米,確保了遊仙區各鄉鎮12萬畝栽秧及人畜用水。大災之年,武引工程初顯神威,當地群眾稱謝:「武引送來了救命水」!武引工程的效益日益為廣大群眾所認識,自力更生興水利在綿陽已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許多灌區的群眾自願出工出力。武引工程是用灌區人民和建設者們的青春和汗水澆鑄而成的。當這座宏偉的造福子孫後代的工程發揮作用的時候,不就等於為灌區群眾和建設者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嗎!廣東省東深引水工程是從珠江的支流東江引水到深圳水庫,向深圳經濟特區和香港九龍地區供水。輸水道部分利用石馬河,部分新挖,沿途發展灌溉農田37萬畝。1965年通水,1978年完成第一期擴建工程,每年可向香港供水1.68億立方米,第二期擴建工程在1987年完成,每年為香港供水6.2億立方米,佔香港用水量的一半。現在正在進行第三期擴建工程,竣工後,每年可向香港供水11億立方米。
跨流域調水不管在我國還是在國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帶來了很大的收益。但是,這種改造自然的宏大工程,不但投資大,消耗的人力物力多,而且還有可能引起調水區和被調水區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因此,對待這種工程,每個國家都非常慎重其事。方案的出台,都要經過多種論證,也包括對環境的影響評價,做到盡可能地避免不利因素,發揮有利因素。
跨流域調水是解決天然降水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勻的辦法,但對天然降水在時間上的分布不均勻怎麼辦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主要是修建水庫。在大河小溪上修建水庫,不但可以把多水季節多餘的水儲存到枯水季節使用,還可以建造水電站,讓庫水通過水輪發電機發電,一舉兩得。
我國在建國以後,已興建水庫8萬多座,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湖北丹江口水庫幾次攔截了每秒10000立方米以上的洪水,一方面保證了漢江下游的安全,減輕了對長江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蓄住了洪水,為水電站准備了充足的水源。在首都北京的郊區,也點綴著許多大大小小的人工水庫,其中以密雲水庫為最大,庫水彷彿躺在山的懷抱里,平如明鏡的湖水一望無垠。它對首都北京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北京重要的飲用水源地。
㈡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代表項目
公司參與建設的主要代表工程項目有:重慶獅子灘、冕寧磨房溝、汶川映秀灣、漁子溪一級二級、甘肅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安徽響洪甸抽水蓄能電站、涼山州大橋水庫工程、西藏羊湖、汶川太平驛、雅安雨城、山西萬家寨引黃工程、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嘉陵江金銀台、江油通口、康定冷竹關、康定小天都、松林河大金坪、雲南賽珠、溪洛渡、向家壩、瀑布溝、大崗山、色爾古、安徽金寨流波、西藏老虎嘴、阿壩毛爾蓋、西昌寧朗、洞松、撒多電站等水電工程,以及南水北調河北中線段、河南中線段、河北京石段,河南燕山水庫,四川武都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成都五路一橋工程、成都三環路工程和成都自來水取水工程等。公司獨立完成了茂縣銅鍾電站等一批中小型電站的設計。
近幾年,公司非水電業務的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先後參與了京滬高速鐵路,成名高速公路,成都天府新區,新疆、甘肅風電工程和礦業資源開采、火電廠施工以及房地產開發等項目的建設。
㈢ 四川隧道垮塌3人被困7天後獲救,具體情況如何
5月22日11時57分左右,綿陽江油市厚壩鎮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發生垮塌,有3人失聯。
事故發生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對救援作出安排部署。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快速派出分管負責同志帶領救援隊伍趕赴前方,會同綿陽和江油市委、市政府全力開展救援。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29日深夜通報,該省綿陽江油市厚壩鎮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5·22」垮塌救援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經救援人員7天7夜的全力營救,3名被困人員全部成功獲救。
(3)武都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擴展閱讀:
事故救援難度:
通報稱,被困人員所處隧道內情況十分復雜,救援難度特別大,但救援隊伍一直不拋棄、不放棄,從各方調集救援裝備,組織精幹救援力量全力攻堅,按照科學制定的「小斷面,掏小巷」和「小進度、全斷面、強支護、穩推進」方案,調派扒渣機2台、運渣車4台、裝載機1台、挖掘機1台,專業救援隊2支31人、施工隊3支44人,在避免垮塌同時進行24小時輪班作業,打通救援通道。
「出來了!」29日20時許,經過救援人員176小時的艱難營救,被困的3人全部成功獲救,救援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目前,3人已被送往當地醫院觀察治療。
㈣ 涪江的地理介紹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與九寨溝縣之間的岷山主峰雪寶頂。涪江南流經平武縣、江油市西南部,綿陽市、三台縣、射洪縣、遂寧市等區域,在重慶市合川市市區匯入嘉陵江。全長700千米,流域面積3.64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還是長江的二級支流,流域寬廣。內河交通樞紐綿陽涪江自古來就是川西北地區的一條重要河流,無論在通航或是在農業灌溉方面,它都發揮著極其
綿陽涪江3
重要的作用。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部分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近幾十年來,由於河道淤塞嚴重,自三台以上極少通航。近幾年,綿陽、遂寧等地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考慮對涪江河道的改造工程,相信有一天,涪江河上又會重現白帆點點,為川西北地區的水上運輸做出卓越貢獻。由於涪江發源於雪山,水量充足,長期以來,一直為沿河流域內的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提供了寶貴的水源。為了進一步發揮涪江的作用,擴大涪江的灌溉面積,從上個世紀開始,國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建設了惠澤千年的「武都引水工程」。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以下簡稱武引工程)是四川省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城鄉供水、環保、水產養殖、旅遊以及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多項功能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項目,是川東北部地區工農業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曾被鄧小平同志欣然譽為「第二個都江堰」,被國務院列為《90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綱要》中重要的大型水利基礎設施項目。
綿陽涪江2
武引工程按規劃分二期進行,總投資100億元。一期工程建設涪梓灌區,灌溉面積8.47萬hm2,總投資18.88億元(其中使用世行貸款6700萬美元),1988年正式復工修建,2000年5月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並顯示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已實現灌溉面積6.67萬平方千米,累計工業供水150多億立方米,農業供水20多億立方米,在連續幾年的旱災,特別是在2000年和2001年罕見的春夏旱災中,為灌區抗旱奪豐收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武引工程二期工程已經開工。正在進行的是二期樞紐工程武都水庫,該工程於2004年11月正式開工,預計2009年建成,預算投資55億元。註:「涪」讀作「fú」周邊環境涪江橫穿了被譽為中國科技城、西部矽谷的四川省綿陽市。國家本科院校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和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洢水而立,書香悠遠。江名的起源涪江這名字與縣名有關。今天的綿陽,在漢高祖時稱涪縣。古代巴蜀以嘉陵江為界,蜀為內,巴為外,所以涪江又稱內水或內江。涪江流域人口稠密,農業發達,是四川開發較早的地區。雄踞川北的重鎮綿陽位於陰平、金牛兩條古道的會合之處,西北倚龍門山、摩天嶺,東北臨劍門山,據兩山之險要,扼百川之要沖,自古為囤糧駐兵的重地。自漢、晉以來,涪縣(綿陽)就是涪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涪江也因此得名。
涪江之源-雪域聖地
涪江發源地涪江發源於四川松潘縣境內岷山雪寶頂北麓。涪江從西北向東南由川西北高山區進入盆地丘陵區:流經平武、江油、綿陽、三台、射洪、蓬溪、遂寧、潼南,至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下匯入嘉陵江,成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長670公里。流域面積3.6萬平方公里。流域內最高處為源頭雪寶頂,海拔高程5588米:最低處為合川河口,海拔高程約200米。域內包括23個縣(區、市),耕地面積1300萬畝,居住著漢、藏、回等民族,人口1200餘萬。流域內支流眾多,或由高山峻嶺之中賓士而下,或由丘間河谷緩緩匯入,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火燒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凱江、梓潼江、妻江、蓬溪河(芝溪)、安居河(瓊江)、小安溪等9條。流經區域涪江幹流在江油中壩鎮涪江大橋以上為上游,上遊河長254公里,流域面積5930平方公里。涪江源頭松潘縣黃龍至平武一帶,地處川西北高山區,兩岸層巒迭峰,絕壁對峙,河谷寬多在100米以內,在懸崖絕壁的挾持下,狹窄的河谷多呈「V」型或「U」形,江中亂石縱橫,江水迂迴跌宕,江面寬大多不足30米,河床陡峻,平均比降15‰以上。平武以下為高、中山過渡區至盆周低山帶。涪江由平武縣城龍安鎮西南流過,兩岸山勢漸低,河流穿行於山間小盆地與山嶺之間,時而兩山對峙,呼之欲應,時而河谷開闊,人稠物豐。河谷寬一般在100~250米之間,間有300米以上寬度的河谷,枯水期江面寬30~100米,江中灘多流急,河床平均比降6.3‰。平武至江油中壩有險灘50多處,灘口處水深一般0.4米左右,槽寬多數不足10米,江中可漂運竹木,偶有農用木船作短途運輸。
涪江邊高樓林立 異常繁榮
物產分布上游山區屬於農作區,主產玉米、小麥、馬鈴薯等。龍門山摩天嶺的原始森林連綿無際;平武一帶喬木、灌木叢從山腳延伸到山腰,拖綠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較好。這一地區有大熊描、蘇門羚、扭角羚、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頭,1965年9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總面積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護區。上游地區上特產眾多,如平武縣是全國木耳和省內核桃生產基地縣,歷史上的傳統產品茶葉,近幾年也有所發展。此外,還盛產桐油、生漆及蟲草、川貝、天麻、當歸、黨參等中葯材。礦產資源也較豐富,有煤、鐵、銅、錳、金等礦藏。涪江上游水量豐沛,每年平均徑流總量48.4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45萬千瓦,可開發量50萬干瓦,至今開發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資源開發,除現復工興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無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開發程度還僅限於沿江築堰開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帶田土及建小型電站。平武縣境內長157公里的涪江幹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現有500餘處渠堰,引水總量11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不足3萬畝;至1989年南壩電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僅1.12萬千瓦(包括戶辦微型電站)。涪江上游水資源開發,還遠遠不能滿足上游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生活的要求。涪江中游涪江以江油至遂寧段為中游,江段長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寧以上流域面積約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經江油、綿陽、三台、射洪、蓬溪、遂寧等市、縣。域內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種地貌,以中、低丘為主,域內高程700~300米。丘陵區多渾圓丘頂,成串珠狀分布,間有台狀、方山狀丘原,相對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遊河道遷迥曲折,水流平緩,江面寬200~500米,江中漫灘發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變化大。江油至遂寧有灘140餘處,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寬8~10米,可通行小型機動船及30噸級以下木船。沿江一帶河谷開闊,谷寬一般2~8公里,最寬處遂寧妻口河谷,寬達10公里。河流兩岸間隔分布著河流沖積層形成的一階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涪江中遊人稠物豐,早在舊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有小麥、紅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農業生產人平糧食佔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數10%以上;棉花產量佔全省總產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糧棉產區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蠶繭生產的重要基地,1987年產蠶繭近3萬8千噸,佔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強;三台縣的產繭量達到4848噸,居全省第一。同時中游地區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水果有聞名省內外的柑桔、蘋果、葯材有白芷、麥冬、半夏、香附子、暢銷各地,尤以遂寧特產白芷為著。
涪江
人口分布涪江中遊人口眾多,城鎮密集,交通發達。勾通南北的重要鐵路--寶成線,橫貫綿陽、江油,綿陽以下除水運外,還有沿江而下的國道公路直達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輕、重工業體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鋼鐵、水泥等建材工業的重要基地之一。綿陽市是新興的電子工業城,遂寧市是聞名全省的紡織城。涪江中游是省內水資源開發利用較好的地區之一,兩岸平原台地的農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機械提灌的保證。有400多年歷史的綿陽惠澤埝、三台永成堰,經過多次擴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積已分別從建國前的1.1萬畝和4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7萬畝和9萬多畝。射洪縣於70年代後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鋒渠,設計有效灌溉面積11.7萬畝,現已受益。水能資源開發也比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幹流柳林灘,修建了省內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電站。中游現已建成永安、東風、螺絲池、紅江、龍風等水電站。涪江下游涪江遂寧以下至合川河口為下游,下游江段長179公里,平均比降0.5‰。涪江下游段流經潼南、銅梁直至合川。域內以中、低丘丘陵地貌為主,至台川後受華瑩山、歌樂山影響,間有嶺伏深丘、低山帶,海拔高程600~200米。下遊河谷寬闊,沿江兩岸間隔分布著河流沖積層形成的一、二階台地平壩,地面高出江面8~20米,合川境內台地高出水面在20米以上。下遊河道河曲發育,灘沱相間,多沙洲、支濠。下游有灘80餘處,以合川境內刮骨、青竹偏二灘落差最大,均在1.5米以上,水流湍急、行船困難,是涪江下游有名的險灘。下游航道河槽水深在0.8米左右,槽寬一般10~15米,可通行50~70噸以下機動船和木船。
寶成鐵路橋
涪江下游土地開墾率高、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較嚴重。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甘蔗為主,土特產有桐油、棕片、茶葉、水果等;中葯材有川芎、杜仲、生地、白芷、苡仁等,下游又是歷史上有名的蠶桑養植區,礦產資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橫跨遂寧、蓬溪、潼南等地,方圓120公里的磨溪氣田,是四川新探明的第三大型氣田,現正在開發中,預計在1993年可全部建成投產,年產氣將達到數億立方米:工業有機械製造、農業機械、紡織、蠶絲及食品加工等。涪江下游水利、水能資源豐富,年過境水量100多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僅潼南、合川兩縣即達30萬干瓦。涪江下遊河道大多曲折於U型河谷之中,洪枯水位變幅較大,沖積階地一般高出水面20米左右。涪江流域內山區佔37.9%,丘陵佔56.9%,平壩佔5.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眾多的支流呈下對稱狀分布;右岸就有8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卻較少且短。
㈤ 武都引水工程能把水引到升鍾水庫嗎
前段時間不是有個貼子,說白龍江的水要引到天水去。
㈥ 重慶移通實業總公司和重慶通信服務有限公司(重通服)是不是同一個公司
重慶通信服務公司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的直屬企業,由重慶移動通信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後更名成立。公司主要從事通信工程施工、設備製造、終端銷售及售後服務、裝飾工程施工、酒店管理和物業管理。下屬的重慶移通實業總公司(原名為重慶電信實業總公司)具有通信工程二級施工企業資質、通信信息網路系統集成臨時甲級資質和通信用戶管線建設資質,可從事通信工程的總體方案策劃、設計,設備配置,軟體開發,工程施工、安裝調試、運行保障等業務。現有員工700餘人,其中具有高、中級以上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100餘名,公司注冊資金6000萬元,年總產值從2000年起連續三年超億元。
多年來,重慶移通實業總公司都在默默地為重慶市的通信事業作著貢獻,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管理骨乾和技術精英,積累了豐富的通信工程施工經驗。近年來,我司累積完成工程施工量約為:光纜線路二萬多公里、通信管道上千公里、安裝各類交換機三百多萬門、移動通信基站二千餘座、安裝微波設備五百餘套、通信鐵塔二千餘座以及大量的通信配套工程如動力、監控、傳輸設備安裝調測、綜合布線、弱電系統集成、寬頻接入、機房整治、線路及通信設備維護等。其中主要有:
● 重慶移動通信傳輸網建設工程
● 重慶移動通信GSM網三、四、五、六、七期交換、基站擴容工程
● 天津電力800M集群調度通訊系統
● 黃河水利委員會防汛報險集群調度通訊系統(國家級重點工程)
● 濟青高速公路800M集群調度通訊系統
● 四川綿陽武都引水工程集群調度通訊系統
● 重慶移動IDC大樓綜合布線工程
● 重慶移動通信公司辦公樓綜合布線工程
● 重慶市商業銀行辦公樓弱電項目工程(總包)
● 重慶麗苑大酒店弱電集成項目工程
● 重慶長途樞紐二樓電源及智能綜合布線工程
● 重慶電信局計算機電源及智能綜合布線工程
● 重慶電信局計算機網路集成、電源、空調綜合工程
● 重慶市主要交通幹道、公共場所(酒店、商場)移動覆蓋工程
重慶移通實業總公司提供的服務項目有:
● 通信工程施工:含基站、管線、交換、傳輸、動力、室內覆蓋、寬頻接入、綜合布線、微 波等及其配套工程
● 通信線路及設備的維護
● 辦公室、營業廳及機房的裝飾工程
● 通信鐵塔、活動機房
● 各類通信用機櫃、機箱、走線架以及管線工程用鐵附件
● 汽車維修保養
㈦ 水的開發和利用
建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工作,領導人民艱苦奮斗,興建了大量以灌溉為主的水利工程。截止1993年底止全市共有各類水利工程73265處,其中大中型工程21處,蓄引提水能力達13.66億立米,其中蓄水工程總蓄水量7.63億立米,是建國前的3.8倍。引水工程總引水4.7億立米,提水工程提水.133億立米。地下水工程1129處,設計供水能力1.53億立米,實際供水能力1.5億立米。 一、供水現狀 1993年全年供水量為12.34億立米,其中供地表水9.83億立米,供地下水1.49億立米,外調水1.04億立米。按供水對象劃分為農村9.44億立米,城鎮2.9億立米。按流域四級區劃分為V3-2-1年實際供水0.74億立米;V3-2-2年實際供水11.45億立米,V3-3-1年實際供水0.6億立米,V3-3-2年實際供水0.09億立米。 二、用水現狀 1993年全市的實際用水量為12.08億立米,其中城鎮生活0.61億立米,工業用水2.24億立米,農村生活用水0.65億立米,農田灌溉用水8.58億立米,(包括林牧漁副業用水0.3億立米)。若按四級區劃分,則V3-2-1用水量為0.77億立米;V3-2-2用水量為11.18億立米,V3-3-1用水量為0.08億立米,V3-3-2用水量為0.05億立米,(參見附表五)。 三、存在問題 水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骨幹工程少且分布不平衡,有大、中型工程21處,僅占總處數的萬分之三,又主要集中在涪江以西,涪江以東僅有中型水庫3處,而涪江以西的耕地面積僅為涪江以東的0.43倍,14處中型渠堰也分布在涪江沿岸沖積平原及安縣平壩區。所以應加速武都引水工程建設解決涪江缺水問題。二是工程設施少,配套不完善。山區、丘陵地帶水工程設施差,工程配套,渠系整治、防滲任務大。三是水土流失嚴重、致使水工程淤積嚴重,影響甚致阻礙了水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由此應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四是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水工程建設時設計施工不規范,甚至無設計,三邊工程多,標准低、質量差,經過多年運行、水毀、病害嚴重,若不及時治理,將會出現隱患。五是管理水平低、素質差,應加強管理體制的建設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切實做好工程管理維修工作。
㈧ 四川武引工程梓潼經過那些鄉鎮
梓潼縣武都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文昌鎮翠雲路中段272號
梓潼縣下轄11個鎮、21個鄉:文昌鎮、長卿鎮、許州鎮、黎雅鎮、白雲鎮、卧龍鎮、觀義鎮、瑪瑙鎮、石牛鎮、自強鎮、仁和鎮、東石鄉、三泉鄉、宏仁鄉、小埡鄉、演武鄉、仙峰鄉、雙板鄉、豢龍鄉、雙峰鄉、交泰鄉、金龍場鄉、石台鄉、仙鵝鄉、馬鳴鄉、馬迎鄉、二洞鄉、建興鄉、寶石鄉、定遠鄉、大新鄉、文興鄉
梓潼縣武都引水工程建設經過了梓潼的文昌鎮 東石鄉場鎮 宏仁鄉 長卿鎮等
武引工程簡介:
被小平同志譽為「第二個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是川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是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戰略目標的重點工程,是具有防洪、灌溉、生態環保、國土資源保護、工業、生活供水、旅遊以及發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工程因從江油市武都鎮的涪江取水而得名。
武引工程經歷三上兩下,50年代規劃設計,1958年開工,1960年因壓縮基建而停工,1978年復工,1980年因國民經濟調整而再次停工,1987年再度復工,期間歷時30年。
武引一期灌區工程:
武引工程分三期建設。武引一期灌區工程總投資為21億元,主要建設武都水庫處的取水樞紐、38公里的總乾渠、裝機1.76萬千瓦的石龍嘴電站、庫容為0.98億立方米的沉抗水庫和全長67公里的涪梓乾渠及其灌區渠系工程,控灌綿陽的江油、梓潼、遊仙、三台、鹽亭和遂寧市的射洪共6縣,灌面達127萬畝,受益人口500多萬。工程於1988年開工,2000年全面建成。沉抗水庫位於綿陽市的遊仙區沉抗鎮境內,距綿陽市區15公里,是武引一期工程的骨幹屯蓄水庫,現已成為綿陽的著名旅遊景點「仙海風景區」。
武都水庫工程
武引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庫和二期灌區工程。武都水庫屬國家大(1)型水利工程,總投資達35.25億元,設計庫容5.72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58米高程,最大壩高120米,壩頂長736米,壩體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後式電站裝機3台,總容量15萬千瓦。
工程於2004年開工,2005年大壩奠基,2011年底孔下閘蓄水,同年三台機組相繼並網發電,2012年大壩全面封頂,現主體已全面建成。建設期間,工程參建各方先後戰勝了壩基深層抗滑穩定、岩溶地質缺陷、「5.12」特大地震和深層流砂層處理等重重困難,創造了在復雜地質條件下修築高壩的成功範例。武引集團公司被水利部評為「2006-2011年建設管理先進集體」、工程被評為「激浪杯2012全國有影響力十大在建水利工程」。2013年武都水庫成功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經受住「7.9」「7.10」特大洪峰考驗,全面發揮工程防汛、灌溉、發電、旅遊、生態供水等效益。
㈨ 余秀華的主要經歷
余秀華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和管理工作。曾先後參加過武都引水工程、整潔清江河堤等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在工程建設方面,尤其是對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概預算和財務管理,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業務素質,曾多次受到同行專家的一致好評.近年來,曾先後12次獲得上級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授予的先進個人和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1998年4月又技綿陽市水利電力局評為財務管理及國有資產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