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管理 >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資金管理辦法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資金管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1-08-16 17:01:18

Ⅰ 2012年中央1號文件全文下載

中央2012年1號文件夾全文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Ⅱ 《中國稅務報》報道,我國自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國家累計投入資金185億元,

答案CD
材料說明的是事物聯系及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CD符合題意,應選。A與題干無關,B說法錯誤。

Ⅲ 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介紹

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是我國為進一步減輕京津地區風沙危害,構築北方生態屏障等需要,我國將實施建設期從2013年—2022年為期10年的「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總投資達877.92億元。2012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決定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工程區范圍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區、市)的75個縣(旗、市、區)擴大至包括陝西在內6個省(區、市)的138個縣(旗、市、區)。

Ⅳ 為什麼施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為促進工程區生態建設與後續產業的協調發展,為工程建設長久發揮效益創造條件,國家林業局頒發了《關於加快京津風沙源治理工和區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Ⅳ 退耕還林補貼政策

財農[2007]
農業部,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2007]25號)有關規定,我們制定了《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
編輯
第一條 為加強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以下簡稱補助資金)管理,確保將補助資金及時足額兌現給退耕農戶,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2007]25號)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補助資金是指中央財政在原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期滿後安排的用於解決退耕農戶生活困難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 補助資金的補助標准為: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105元,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70元;原每畝退耕地每年20元現金補助,繼續直接補助給退耕農戶,並與管護任務掛鉤。管護任務的認定、檢查和驗收等具體辦法,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商省級財政部門研究制定。
第四條 省級財政部門會同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可在國家規定的補助標准基礎上,再適當提高補助資金的補助標准,超出國家規定標准需要的資金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解決。
第五條 補助資金的補助期為:還生態林補助8年,還經濟林補助5年,還草補助2年。
第六條 對原補助政策到期的退耕還林面積,由國家林業局負責組織驗收,具體驗收辦法由國家林業局另行規定。第七條對2004年~2007年到期的補助資金,由財政部根據國家林業局最新組織核查驗收結果核定,於2007年一次性補齊;對2007年以後到期的補助資金,由財政部根據國家林業局組織驗收結果,逐年核定。
第八條 財政部按照規定的預算級次和程序以及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撥付補助資金。
第九條 補助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十條 各級財政部門(含省級以上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和林業部門要加強對補助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違反資金使用規定,截留、挪用、虛報冒領或造成資金損失的單位或個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十一條 補助資金發放前,採取公示、公告等形式,加強退耕農戶對補助資金的監督。
第十二條 退耕還林原補助政策尚未到期的糧食補助資金,繼續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退耕還林糧食補助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4〕34號)和《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於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禁牧舍飼糧食補助改現金後有關財政財務處理問題的緊急通知》(財建明電〔2004〕2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退耕還林原補助政策尚未到期的現金補助,繼續按《財政部關於印發〈退耕還林工程現金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02〕156號)等有關規定執行。同時,為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從2008年起,對原補助政策尚未到期的現金補助,由原規定財政部根據退耕還林計劃任務落實情況、工程進展情況和資金申請報告核撥補助資金,改由財政部根據國家林業局核查結果核撥補助資金。
第十三條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用於退耕農戶的補助資金的管理,依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四條 省級財政部門商省級林業主管部門,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並報財政部、國家林業局備案。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1]

Ⅵ 2003年中共中央發布的9號紅頭文件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重要任務,做好林業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為加快林業發展,實現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現作出如下決定。

(6)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資金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林業工作。各級工會、婦聯、共青團和民兵、青年、學生組織及其他社會團體,要發揮各自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身國土綠化事業。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為保護森林、綠化祖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要繼續發揚優良傳統,積極承擔造林綠化任務。

要大力加強林業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生態安全意識。中小學教育要強化相關內容,普及林業和生態知識。新聞媒體要將林業宣傳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

Ⅶ 2010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財政部出台的財政政策金融政策

從2005年起,我國連續實施7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正式被穩健的財政政策所取代。 2005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2006年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決定。所謂穩健財政政策,就是中性財政政策,指財政政策對總需求既不擴張也不收縮的情形,是介於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是在經濟總量基本平衡、物價比較穩定、結構性問題相對突出情況下,實行的一種財政政策。從近年來我國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實踐看,穩健財政政策是相對於我國過去實行的適度從緊財政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而言的,財政部門落實穩健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控制赤字,反映了財政政策「松緊適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調整結構,反映了財政支出結構「有保有控」的結構優化取向,這輪宏觀調控呈現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既要防止通脹的苗頭繼續擴大,又要避免通縮的陰影卷土重來;既要間接控制投資需求膨脹,又要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又要著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推進改革,反映了財政政策促進「制度創新」、完善市場機制的取向,就是要轉變以往主要依靠財政支出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通過財政自身的改革以及有利於改革的財政收支安排,實現推進整體改革的目的。增收節支是指財政部門要通過加強稅收征管、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同時要嚴格控制財政支出的過快增長,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2006年,財政支出政策的基本特點是調整支出結構,在壓縮一般性開支的同時,保障公共支出需要。財政支出重點投向農業、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公共服務的薄弱環節。其中,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本年度財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內容。為了配合全面取消農業稅政策,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了1030億元轉移支付資金。與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農民減負約1250億元,人均減負140元。「三補貼」政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共發放補貼資金188.7億元。從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西部地區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中規定的免教科書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其中部分專項資金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資金直達學校,受益學生達到4880萬人,平均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中部地區每個省選擇一個縣於秋季學期開始試點,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也主動實施了改革試點。2006年中央政府的財政投資重點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比例達到48%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個多百分點。1994年,分稅財政體制改革初步確定了中央與省級單位之間的財政體制,但並沒有確定統一的省以下財政體制,而是由各省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決定。近年來,基層財政運行中的矛盾日益突出,縣鄉財政困難、地區間財力不均衡等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解決地方財政運行中的問題,近年來,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對省以下分稅體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其中「鄉財縣管」和「省直管縣」是涉及到財政級次改革的重大措施。 2006年,全國28個省份推行了鄉財縣管改革,18個省份推行了省直管縣改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重要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2006年,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其中,在總結2005年政府收支科目分類改革模擬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完成了政府收支科目分類改革的各項准備工作,2007年的預算將採用新的收支科目進行編制。此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國債余額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等各領域的改革,均有不同程度的進展。相對於1994年的稅制改革,通常將目前正在推進的稅制改革稱為「新一輪稅制改革」,其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12個字。 2006年在稅制改革領域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全面取消農業稅,調整消費稅稅目與稅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並草案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制度出台,資源稅政策調整,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等。近年來,我國財政政策的基本走勢,可以概括為以公共化為取向,以均等化為目標,以規范化為原則,加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政策實施:1 2005年,我國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在許多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和調整,內容涉及增值稅及其出口退稅政策的大量調整、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的系統化、企業減免稅政策的規范化、房地產稅收政策的大幅調整、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及配套政策等等,稅收政策的變化,2加快建設一批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礎設施項目,推動一批重點工業和高科技項目的建設。第二,加大對裝備製造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研究設立裝備製造業發展專項基金。依託國家重點工程,提高鐵路、地鐵車輛,造船基礎設施和重點船用配套設備,重大電力、石化、大型施工機械等重大技術裝備的系統設計、製造和成套能力。第三,採用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推動產業升級3財政地區導向投入:中央財政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中央財政增加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向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傾斜,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國家發改委下達了2005年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專項(第一批)國家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投資計劃。在下達的63個項目中,東北地區佔40項目,其中遼寧省19項,吉林省8項,黑龍江省9項,大連市3項,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1項。63個項目總投資規模達68.97億元,國債資金5.8億元,其中東北地區投資規模44.07億元,占總投資的63.9%;安排國債資金 4.29億元,占國債資金總額的73.8%。4.出口退稅:2005年我國出口退稅3374.66億元,由此測算每美元出口商品綜合退稅為0.4429元。比2004年全國實際退稅2196億元增長了53.7%退稅比例調整:減輕地方財政負擔:2005年1月1日起執行調整中央與地方出口退稅分擔比例,國務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稅基數不變,超基數部分中央與地方分擔的比例由75:25改為92.5:7.5。5農業財政投入:2005年,全國28個省份已全部免徵農業稅,還有3個省也將農業稅稅率降至2%以下。「十一五」規劃開局的2006年,我國將全部取消農業稅,農民將徹底告別幾千年來的「皇糧國稅」。農業基礎設施投入: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重大水利項目建設,支持糧食生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加大對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體系、公檢法司設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入全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2975億元,比上年增加349億元。農業生態生態建設:中央財政支持林業生態建設。2005年中央財政天然林保護工程經費支出74.87億元,支持保護了14.3億畝天然林;退耕還林支出290.31億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支出46.83億元,累計支持完成退耕還林1.35億畝,荒山荒地造林1.84億畝,封山育林0.19億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支出 20億元,支持保護重點公益林試點面積4億畝。 2005年用於污染治理資金支出99.84億元,重點用於「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等。6財政對就業投入:加大財政對擴大就業的支持力度,一是擴大投資要與擴大就業相結合,對就業促進很小的投資項目需嚴格控制土地、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加大對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等就業增長點的扶持力度,如對新增就業數量較多的企業,可採取適當力度和適當期限的稅收減免、財政貼息政策。二是加強減稅和補貼等政策,扶持失業人員創辦"微型企業",鼓勵大學生及其他社會高層次的人才獨立創業,給予適當期限的金融、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三是鼓勵各種非盈利、非政府組織發展,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四是擴大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職能和人力配置,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加大對就業再就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專項補助、再就業補助209億元,比上年增加29 億元。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等就業工作。中央財政還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福利社會保障制度財政投入: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明顯提高,中央財政安排優撫事業費74.6億元,比上年增長90%。 28個省(區、市)、2300個縣(市)已初步建立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本框架。救災和扶貧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中央財政用於抗災救災的資金89億元,救助受災群眾9000多萬人次。 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抉貧資金162億元,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245萬人。7財政支出:政府采購:財政部日前發布的《2005年全國政府采購信息統計分析》顯示,2005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到292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1%。

Ⅷ 2009年一號文件原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描繪了我國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宏偉藍圖,制定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定不移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切實把《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
2008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克服了多種困難風險,農業農村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局面。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再創新高,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加速發展,農村黨群干群關系繼續改善。農業農村的好形勢,為黨和國家成功辦好大事、妥善應對難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在農業連續5年增產的高基數上,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在國內外資源性產品價格普遍下行的態勢中,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的難度更加凸顯;在全社會高度關注食品質量安全的氛圍里,保持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和規避經營風險的要求更加迫切;在當前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制約更加突出。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充分估計困難,緊緊抓住機遇,果斷採取措施,堅決防止糧食生產滑坡,堅決防止農民收入徘徊,確保農業穩定發展,確保農村社會安定。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有力保障。

Ⅸ 京津風沙源治理有什麼效果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從北京所處位置特殊性及改善首都周圍地區生態的緊迫性出發實施的重點生態工程,主要解決首都周圍地區風沙危害問題。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主要通過實施退耕還林、禁牧舍飼、輪牧休牧、生態移民等措施實現工程目標。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有效地改善了首都及周邊地區生態狀況。據監測,2003年底19個樣本縣(鎮)沙化土地面積、沙化耕地面積和沙化草場面積分別比2000年減少了43.69萬公頃、26.54萬公頃和8.28萬公頃,4年減幅分別為16.08%、26.77%和5.05%;受風沙危害的鄉鎮數由2000年的259個減少到2003年的227個,受風沙危害的農牧民人數由2000年的296.03萬人減少到2003年的278.72萬人。

工程實施以來,工程區林草植被蓋度與2000年相比提高約20%,生態狀況開始整體好轉,部分地區明顯改善;土地沙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沙塵天氣逐年減少,北京市區可吸入顆粒物減少7.8%;泥沙侵蝕狀況得到改善,密雲水庫近4年泥沙輸入量減少了10萬多噸。

與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資金管理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