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作質量評述
地質調查工作嚴格按審查批準的設計和有關規程、規范組織實施,採用GB/T19000-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進行全程監控,各種地質點、工程點記錄格式、內容,均按中國地調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制度匯編》的有關要求執行。
本次工作製作的遙感影像清晰,信息豐富,其圖廓對角線實測值與理論值之差小於1mm;圖像解譯標志明顯,解譯單元劃分合理,解譯要素齊全、客觀、准確;野外調查驗證工作部署科學合理,重點突出,達到了對主要含煤區和重點含煤區的有效控制;GPS定位儀經國家光電測距儀測試中心檢測,其精度達到國家標准。定位誤差小於20m;成果圖件內容正確,圖面美觀,成圖誤差小於1mm;文字報告結構合理,內容翔實,論述依據充分。
剖面測量嚴格按設計要求布置,控製程度達到了地質目的。剖面測量對地層劃分正確,岩性分層合理,對地質現象、地質特徵的觀察、描述細致,記錄正確。檢查中未發現有重要地質內容遺漏現象。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的製作要素、內容齊全,表達與記錄一致。比例尺選擇合理,圖面美觀整潔。
地質填圖方法採用得當,穿越路線間距、地質觀測點距符合要求,對觀測點觀測細致,描述內容較全,記錄清楚,所作素描圖要素齊全,與實際相符,對地層、構造的控制合理。
對所見煤層露頭點進行了全面調查,對煤點位置、分布范圍、含煤時代、煤層層位、厚度、結構、頂、底板岩性特徵等作了詳細了解,有的點還適當作了揭露,描述和記錄准確。GPS標定準確。
生產井、老窯調查內容齊全、詳細,測量准確,記錄清楚、整潔,所作圖件要素齊全,標注得當,圖面整潔美觀。
探槽布置按設計要求進行,主幹槽和短槽布置合理,施工質量較好,對地層、煤層揭露清楚,可進行岩性分層,測量到岩、煤層厚度和產狀,大致了解煤層沿走向的分布及其變化。探槽地質編錄認真細致,記錄內容齊全、准確,分層合理,厚度測量准確,檢查中未見遺漏重要地質內容。並對典型地質現象作了素描和照相,探槽中所采標本、樣品代表性較強,採取方法、規格符合有關規定,包裝及時,記錄清楚。現場編錄資料項目組及時進行核對、檢查和整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客觀地反映了各種地質現象,經三級質量檢查,質量優良。遙感地質解譯單位合理,解譯要素齊全,解譯標志清晰、可靠,各種地質界線重現性的合格率達95%,完全滿足了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
專題圖像增強處理工作選區合理,方法科學全面,處理效果明顯,達到了有效提取地質、礦產等信息的目的。
『貳』 工程質量如何認定和評價
按照驗收規范要求,各檢驗批檢驗合格。
分項工程監理驗收合格。
單位與分部工程監理單位組織了初驗,並且核查竣工資料後。業主組織竣工驗收,驗收後將存在的質量問題形成驗收報告。經施工單位整改完成後並經監理整改復查後即可交付使用。
此過程就可以認定工程質量合格。
至於評價有合格與不合格,如果檢查情況經過整改還不能滿足安全質量與使用要求,可以判斷不合格。
『叄』 工程觀感質量評價
基本上是這樣,只供參考,一般的工程觀感質量都填好,特殊工程(比如重點工程,軍區工程),填優質。
『肆』 保質期滿後建設單位對工程質量的評價怎麼寫
保質期滿後就是單位對工程質量的評鑒評價怎麼寫?昨天也根據實際情況一下,為什麼因為保利金滿了以後可能要寫出要有希望的申請才可以。
『伍』 建設單位對工程質量的評價 怎麼寫
叫工程質量評估報告各責任主體都自格式沒由施工單位代列印交相關單位加蓋公章比設計單位寫內容:工程概況驗收間按照設計施工圖施工各部項工程均驗收合格等
『陸』 建設單位對施工質量的評價
已經按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完成施工,單位(子單位)工程驗收合格,質量控制資料齊全,有關安全和功能的檢測資料完整,觀感質量符合要求。
『柒』 質量評述
項目工作質量實行各級行政領導負責和崗位責任制,在此基礎上建立地質調查院、項目、組三級質量監控體系,開展經常性、階段性、年度性的質量檢查工作。實行自檢、互檢、專檢三級檢查制度。為確保區域地質調查質量,著重把好野外地質資料驗收關,項目採取了以下措施:
1) 由項目負責人帶領的技術職能管理組負責質量管理工作,成立以項目負責人為組長,各專業學科組組長為成員的質量檢查小組;
2) 項目運行中嚴格遵守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 暫行,2001 年 6 月) 、《青藏高原艱險區 ( B 類區)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 ( 2003 年 4 月)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遙感工作細則》( 徵求意見稿,2003 年 4 月) 和 《1∶250 000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野外工作手冊》( 中國地質調查局編,2001 年 9 月) 等規范性文件,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下發的關於地質調查工作 ISO9000∶2000 質量管理體系標准;
3) 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全過程實行全面監控。從設計書的審查、野外資料的驗收、最終成果報告的驗收,均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或地區項目辦專家及地質調查院項目管理室、質管辦等對整個項目進行監理驗收,寫出驗收報告,檢查驗收合格後,方能開展下一步工作。
各項工作的質量情況如下:
野外手圖與實際材料圖: 採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局測制 1976 年出版的 1∶10 萬地形圖,1∶10 萬地形圖依據 1970 年、1971 年航攝,1974 年調繪,採用 1971 年版圖式,1976 年出版。地形圖繪制採用了高斯-克呂格投影,克拉索夫斯基參考橢球體,1954 年北京坐標系,1956 年黃海高程系,等高距為 40 m。所使用的地形圖地形地物顯勢性好,作為野外手圖和實際材料圖,滿足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地質制圖要求。
本次收集並使用的 1∶25 萬地形圖是成都軍區測繪大隊依據 1976 年出版的 1∶10 萬地形圖和1977 ~ 1978 年出版的 1∶20 萬地形圖於 1987 年編繪,1988 年出版的,等高距為 50 m。地形地勢滿足 1∶25 萬地質制圖要求。調查區的 1∶25 萬數字地形圖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為 1∶25 萬數字化地質圖的地形底圖。
遙感影像圖: 遙感地質解譯採用的遙感影像由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編制的比例尺1∶25萬標准圖幅衛星影像 ( 美國陸地衛星 TM5 ( 紅) 、TM4 ( 綠) 、TM3 ( 藍) 3 波段假彩色合成) 和比例尺 1∶10 萬的分幅衛星影像,影像清晰,精度高,完全符合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中遙感地質解譯工作的要求。
地質填圖精度: 調查區是 《青藏高原艱險區 ( B 類區)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中劃分的 B3 類區,單圖幅路線總長度要求不小於 2 000 km。據此我們結合調查區的實際情況,地質構造相對簡單地區的填圖路線間距多控制在 8 ~10 km 之間,地質構造相對復雜地區實測路線間距為6 ~ 8 km,若拉崗日結合帶的部分重點研究地區實測路線間距為 4 ~ 6 km,在實測路線之間穿插遙感地質解譯路線,以提高區域地質調查填圖的精度,遙感地質解譯路線的編錄按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遙感工作細則》( 徵求意見稿,2003 年 4 月) 之要求。在觀察路線上詳細觀察記錄,路線所通過的地質界線、重要接觸關系、重要地質構造或重要地質現象等均有地質觀察點控制。採集必要的樣品,取准、取全各類地質要素、參數數據,露頭良好的路線都要求做好連續性的地質剖面。每個填圖單元有 1 ~2 條實測地質剖面控制,若拉崗日結合帶重點研究區中出現的重要地質單元布置了 2 ~3 條實測地質剖面。剖面比例尺為 1∶5000,對不同的岩石組成進行詳細劃分,取准、取全各類樣品。
野外手圖與實際材料圖反映實測的各項地質調查內容,包括所有地質體、地質體界線、正式填圖單位和具有特殊意義的非正式填圖單位、各種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各種構造形跡及各種有代表性的產狀要素 ( 含地層、岩層面、線理以及原生構造產狀及各類樣品的采樣位置等) 等,以及實測的剖面線、實測地質觀察路線和觀察控制點。直徑大於 500 m 的閉合地質體,寬度大於 100 m、長度大於500 m 的線狀地質體,長度大於500 m 的斷層褶皺構造均需標定,對具有重要意義的特殊地質體,用相應符號、花紋誇大或歸並表示到圖上。
野外資料整理與項目分隊自檢、互檢和抽檢情況: 野外工作中按工作階段進行資料整理,並及時開展自檢、互檢和抽檢,寫出整理和檢查總結。自檢、互檢和抽檢在項目分隊質量檢查小組領導下開展,對每個技術人員的路線記錄和找礦記錄與手圖、剖面記錄、數據記錄、剖面圖、實際材料圖等資料都進行檢查,各項檢查應涉及野外工作中收集的資料是否全面、豐富,文圖是否一致,並提出修改建議,作者修改完後,檢查者再進行一次檢查並填寫修改情況卡片、簽字。抽檢由質量小組直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由作業者改正處理,並由檢查者跟蹤驗證,檢查合格後簽名及註明日期,以示標識。項目分隊自檢、互檢為 100%、抽檢達到了 30%。各級檢查均有原始記錄,認真填寫質量檢查卡,裝訂成冊。
樣品採集與分析測試: 樣品採集的原則是少而精,代表性強,保證采樣質量,滿足 1∶25 萬區域地質填圖和專題研究的要求。調查區以分布中、新生代地層為主,占調查區面積的 80% ~90%,如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若拉崗日群均為復理石沉積,新近系嗩吶湖組為陸相紅層,石坪頂組為陸相火山岩大面積分布,這些地質體岩性簡單、單調,復理石地層為厚度巨大的旋迴韻律層,因此無需採集過多樣品,僅採集了代表性樣品。調查區的若拉崗日結合帶是本次區域地質調查的重點,專題研究、重點研究區均在此分布,地質情況復雜,因此大多數樣品採集布置於結合帶。
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情況如下: 岩礦薄片、粒度分析、岩石化學樣、礦化分析樣品由新疆地礦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實驗室鑒定測試;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樣品由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武漢綜合岩礦測試中心分析測試; 大化石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研究所王寶瑜高級工程師鑒定; 孢粉化石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歐陽舒、黎文本研究員鑒定; 牙形石化石由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成源研究員鑒定; 放射蟲化石由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地球科學學院馮慶來教授鑒定; 鋯石 SHRIMP 年齡樣由北京離子探針中心測定; Ar-Ar 法測年樣和同位素比值樣品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測定; K-Ar 法測年樣品由武漢地質礦產研究所測定。
『捌』 工作部署及質量評述
1.工作部署
地熱資源勘查分階段開展了可行性研究、鑽井定位、鑽探成井和綜合研究工作,並隨時對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一期勘查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圓滿地完成了地熱資源勘查和1號井鑽井工作,於2007年9月完成了《浙江省寧波市東錢湖地熱井勘查報告》。二期勘查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間,完成了補充勘查和2號井鑽井工作,於2009年7月編制完成了《浙江省寧波市東錢湖地區地熱資源勘查成果報告》,見表4-3。
表4-3 東錢湖地區地熱資源勘查工作進程表
2.質量評述
為保證工作區地熱資源勘查工作順利完成,採取不同的工作技術方法,多次聘請專家對野外調查成果和室內綜合研究成果進行咨詢和指導。對項目實行科學嚴格管理,並專門成立項目部,由項目部制定一系列的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包括:質量保證措施、技術保證措施及安全生產措施,這些措施保證了各項勘查工程的質量。該成果不僅獲取了300m以深的地層、岩性及地質構造資料,更填補了該區地熱資源勘查空白,鑽成了寧波地區第一口超過1000m深的地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