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質量監理 > 子午工程驗收

子午工程驗收

發布時間:2021-06-17 08:47:19

① 南京2012年10月到12月有哪些重要的時政

你可以查看南京市政府網站

② 什麼是子午工程

子午工程:
是利用東經120度子午線附近,北起漠河、經北京、武漢,南至海南並延伸到南極中山站,以及東起上海、經武漢、成都、西至拉薩的沿北緯30度緯度線附近現有的15個監測台站,建成一個以鏈為主、鏈網結合的,運用地磁(電)、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手段的監測網路。

子午工程沿東經120°子午線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經北京、武漢,南至海南並延伸到南極中山站,以及東起上海、經武漢、成都、西至拉薩的沿北緯30°緯度線附近現有的15個監測台站,建成一個以鏈為主、鏈網結合的,運用地磁(電)、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手段,連續監測地球表面20~30km以上到幾百公里的中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磁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中的地磁場、電場、中高層大氣的風場、密度、溫度和成分,電離層、磁層和行星際空間中的有關參數,聯合運作的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

關鍵技術
子午工程涉及了非相干散射雷達技術、高頻相乾雷達技術、中高層大氣激光雷達技術、行星際閃爍探測技術、全天空干涉成像技術,以及通信和數據傳輸及處理技術等多項前沿關鍵技術。

子午工程在世界上是跨度最長(跨越地球緯度范圍達130°)、功能最全、綜合性最高的子午監測鏈,為世界僅有,可進行其它國家和地區難於開展的國際最前沿課題的研究。此外,它還體現了: 全球性——形成唯一可環繞地球一周的空間環境監測子午圈; 地域性——充分體現中國上空環境特性研究,為了解全球近地空間環境變化必不可缺; 綜合性——綜合無線電、地磁、光學、宇宙線、火箭等多種科學裝置和手段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以下是相關鏈接你可以去看看,介紹的比較詳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ttp://ke..com/view/663425.htm

③ 子午工程的項目介紹

在地球表面20公里以外的空間,尤其是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經常發生磁暴、太陽風等空間災害性事件。這些事件就像地球上的狂風暴雨一樣,不但會造成地球上的通訊中斷等問題,還會危及航行其間的航天器和航天員的安全。為了了解空間環境災害性天氣變化規律、我國上空環境的區域性特徵,更好地保證衛星的安全,「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的建設列入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計劃。子午工程是一個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系統,將為我國建立獨立自主的空間環境監測和保障體系奠定重要基礎,對於發展我國空間科學、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並可為國際空間科學合作做出重大貢獻。
子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信息產業部、中國地震局、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等院(部、局)所屬有關單位共同參加項目建設,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擔任項目法人,總投資約1.7億元。

④ 子午工程代表什麼

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空間成為發達國家競爭的戰略高地。空間環境的空基和地基的綜合觀測,規模日益龐大,計劃實施更加國際化,空間天氣成為國際科技活動熱點之一。我國社會面臨發展高科技、實現國防現代化,建設世界強國的歷史重任,減輕和防止空間災害性天氣帶給航天、通信、導航、電力、資源、人類健康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的重大損失,成為一種緊迫的國家需求。為此,中國科學院、信息產業部、教育部、中國地震局、國家海洋局於1995年聯合向國家建議「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並經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討論確定為我國「九五」第二批國家4項重大科學工程之一。它是一項以了解空間災害性天氣變化規律,獲取重要原創性科學發現為基本目標;對航天、通信、導航和國家重要高科技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利用其中國地域優勢可以領頭開展國際合作,並產生重要國際影響的一項空間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網路式大科學工程。 1 .《子午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子午工程》建設的我國需求日益迫切。我國航天、通信、導航、國家安全領域的有關領導和專家以及空間、大氣、地球和天文領域的科技專家都希望盡快啟動建設《子午工程》,為各類用戶提供地基觀測的公用平台,減少和防止空間災害性天氣帶給航天、通信、導航、人類健康等領域的巨大損失;為建設我國海-陸-空-天無縫隙的軍事保障體系;為獲取空間災害性天氣領域的原創性知識,做出基礎性貢獻。中國氣象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氣象水文局參加《子午工程》建設,更增強了《子午工程》建設與國家需求的結合。利用三年時間的建設,可以初步建成地基空間環境的主要檢測手段, 並為我國的空間環境保障體系提供一些重要的監測數據,建立相應的預報模式。 2. 《子午工程》的科學目標、關鍵技術、國際先進性 科學目標 了解近地空間環境中災害性空間天氣的變化規律,逐步弄清我國境內120°E子午鏈和30°N緯度鏈上空的空間環境的區域性特徵和全球變化的關系,與空間探測相結合,建立相應的空間環境模式,發展綜合性的預報方法,做出有重要原始性創新的科學成果; 關鍵技術 《子午工程》涉及的非相干散射雷達技術、中高層大氣激光雷達技術、行星際閃爍探測技術、全天空干涉成像技術以及通信和數據傳輸及處理技術等的可行性問題已基本解決。 國際先進性 《子午工程》是世界上跨度最長、功能最全、綜合性最高的子午鏈,為世界僅有,可進行其它國家和地區難於開展的國際最前沿課題的研究。此外,它還體現了:全球性——形成唯一可環繞地球一周的空間環境監測子午圈;地域性——充分體現我國上空環境特性研究,為了解全球近地空間環境變化必不可缺;綜合性——綜合無線電、地磁、光學、宇宙線、火箭等多種科學裝置和手段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地位與作用 它的建成將使我國在空間環境的地基監測方面步入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先進國家之列,在亞洲發揮主導(或中樞)作用幾十年。中國衛星故障40%都與空間環境有關,若故障率下降10%,效益將十分巨大;帶給通信、導航、資源、氣象、地震、減災、防災、GPS應用、電力、生態和人類健康以及國家安全等領域的長期累集效益更是難以計算的,等等。 國際合作影響深遠 國際科聯日地物理委員會和東經120°、西經60°子午圈上的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科技專家評價《子午工程》:「打開了二十一世紀該科學領域的大門」、「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做出根本性的重要貢獻」、「代表一個很重要的創舉」、「中國的子午工程將是這種全球努力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的貢獻將是無法估價的」等等。一致迫切希望早日啟動建設《子午工程》,實施由中國牽頭的「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計劃」,合理利用各國的科技資源,共同為發展空間天氣這一造福人類和平與進步的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3 .《子午工程》建設目標與內容 建設目標 建設與國際接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東半球120°E附近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系統。它包括無線電雷達、激光雷達、全天空成像光學干涉儀和探空火箭等大型先進科學裝置以及空間物理學科的科學數據系統和研究與預報系統。在此基礎上,通過國際合作和西半球60°W附近的子午鏈構成環繞地球一周的、完整的空間環境地面綜合監測子午圈,監測近地球空間環境的全球變化;為我國社會各類用戶提供《子午工程》的地基觀測數據、近地空間環境模式和科學成果;積極參加軍、民業務預報部門組織的空間天氣預報與服務,為減少或避免空基和地基技術系統以及人類健康遭受空間災害性天氣的損傷和破壞、為提高我國空間天氣預報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建設內容 《子午工程》按了解空間環境變化規律的科學要求,充實、完善沿東半球120°E子午線附近北起漠河,經北京、武漢,南到海南並延伸到南極中山站的綜合性觀測鏈;同時充分發揮東起上海,經武漢、成都西至拉薩的沿北緯30°N台鏈作用。15個台站詳細情況見附表。 《子午工程》包括如下三大系統建設: 1. 空間環境監測系統——由無線電(包括雷達和電離層觀測系統)、地磁(電)、光學和探空火箭四個分系統組成 2. 科學數據系統——由北京數據中心和6個節點組成 3. 研究與預報系統——由研究與建模分系統和民用、軍用預報與服務分系統組成 《子午工程》監測范圍和參數。它主要監測我國東經120°E子午線附近北起黑龍江漠河南至南極中山站和北緯30°N附近東起上海西至拉薩上空的空間環境。主要監測的空間范圍是從20~30公里以上到幾百公里的中高層大氣和電離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主要監測參數包括: ● 地表:地磁場、電場、宇宙線強度 ● 中高層大氣:風、密度、溫度、成份、氣溶膠、波動、太陽輻射等 ● 電離層:電子和離子的濃度、溫度、運動、頻高圖、不均勻結構等 ● 磁層:密度 ● 行星際:太陽風等離子體速度 4 .《子午工程》建設進度 《子午工程》建設遵循「邊建設,邊運行」的原則,計劃用5年時間全面完成。 ●第1~2年:對現有儀器設備進行完善、升級、配套和入網。主要包括:實施現有空間環境監測站網改造計劃;解決新增儀器關鍵技術與完善技術方案;解決入網儀器數字化以及各站數據收集、傳輸有關的技術問題;完成實驗樓基建等。 ●第3~4年:新增設備逐步入網運行。主要包括:完成新增儀器研製、調試和入網運行;全部完成已有監測儀器的改造、調試與入網工作;建立科學數據系統、研究與預報系統;各分系統進入試運行狀態。 ●第5年:《子午工程》全部建成。我國東半球空間環境地面綜合監測子午鏈全部開通運行。 5 .《子午工程》啟動的條件和時機基本成熟 各參加部委的領導和科技專家,自《子午工程》提出以來,一直堅持不懈地根據國內外科技發展和國家的需求,逐年都對《子午工程》方案進行完善、修改和可行性研討,以保持《子午工程》的國際先進性。目前,《子午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各部委任務分割、關鍵技術、人員組織、基礎設施、國際合作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基本具備了啟動建設的條件。隨著我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和地球空間環境「雙星」探測計劃的實施,從《子午工程》各參加部門領導到廣大科技人員,都認為現在是啟動建設《子午工程》的最好時機。

採納哦

⑤ 2012年我國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神九」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2012年6月29日10時03分,在經過近13天太空飛行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九號飛船先後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成功進行了兩次交會對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

2、「蛟龍」號第五次下潛創7062米新紀錄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時許,「蛟龍」號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創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台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方案設計和關鍵核心技術,像耐壓結構、生命保障、遠程水聲通訊、系統控制等,以及總裝聯調和海上試驗都是由我國獨立完成。「蛟龍」號重大突破,體現了我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

3、發布嫦娥二號7米解析度月球影像圖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2012年2月6日在北京發布「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獲得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

製作完成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分幅影像圖產品共746幅,總數據量約800GB。這是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4、國產CPU搭建的千萬億次計算機成功應用

2012年9月11日,「神威藍光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統」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夠採用自主CPU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國家。

5、全球首個"戊肝"疫苗研製成功

2012年1月11日廈門大學、養生堂萬泰公司聯合研製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大腸埃希菌)已獲得國家一類新葯證書和生產文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於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這是全世界戊肝預防與控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6、大亞灣實驗發現中微子新的振盪模式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來自全世界6個國家和地區38個科研單位組成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發現中微子新的振盪模式,並測得其振盪振幅,精度世界最高。

該結果加深了人類對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認識,得到國際高能物理學界的高度評價,並被《科學》雜志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7、全球首次實現量子通信100公里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組成聯合團隊,我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奠定技術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2012年8月9日重點介紹了該成果。

8、亞洲最大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這台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在亞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夠觀測100多億光年以外的天體。據了解,這個射電望遠鏡將參與我國探月工程及各項深空探測任務 。

9、首次揭示「乙肝病毒感染」關鍵過程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文輝博士率領的科研團隊在當天出版的《eLife》雜志上發表題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體」的研究成果。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乙肝病毒受體,該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關鍵過程,為乙肝及其相關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靶點和新葯開發途徑。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宣布該校研發出一種常規的化學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抗瘧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該成果解決了困擾世界科學界和產業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難題,使青蒿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變成現實,生產成本有望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每年可將近百萬人從死亡線上救出。

11、「遼寧艦」入列 殲-15飛機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發展航空母艦,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第一艘航空母艦順利交接入列,對於提高我國軍事現代化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增強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意義重大。

12、中國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2012年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隨著它在太空棋盤上的最後落定,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最終建成。此次發射是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是區域系統建設的收官之戰。

(5)子午工程驗收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國務院決定,對為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准並報請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授予鄭哲敏院士、王小謨院士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務院批准,授予「水稻復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調控機理」等41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等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授予「修復周圍神經缺損的新技術及其應用」等74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嫦娥二號工程」等3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授予「盾構裝備自主設計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22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特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等187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授予美國化學家理查德·傑爾等5名外國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要向鄭哲敏院士、王小謨院士及全體獲獎者學習,自覺弘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⑥ 子午工程3發射角45°,是指加速度的方向還是指動力方向

加速度方向

⑦ 中國子午線工程是什麼意思

子午工程沿東經120°子午線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經北京、武漢,南至海南並延伸到南極中山站,以及東起上海、經武漢、成都、西至拉薩的沿北緯30°緯度線附近現有的15個監測台站,建成一個以鏈為主、鏈網結合的,運用地磁(電)、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手段,連續監測地球表面20~30km以上到幾百公里的中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磁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中的地磁場、電場、中高層大氣的風場、密度、溫度和成分,電離層、磁層和行星際空間中的有關參數,聯合運作的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
子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牽頭,教育部、信息產業部、中國地震局、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等共同建設,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為項目法人,牽頭負責具體建設工作。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曹健林,吳季主任擔任項目建設工程經理部總經理兼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赤副主任擔任項目建設工程經理部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子午工程計劃在3年時間內完成建設,將建成空間環境監測、數據與通信、研究與預報三大系統:
1.空間環境監測系統
系統由地磁(電)分系統、無線電分系統、光學分系統和探空火箭綜合監測分系統構成,用於監測我國境內東經120°子午鏈和北緯30°緯度線上空的空間環境。
2.數據與通信系統
系統由通信網路分系統和資料庫分系統構成。系統以大型專用資料庫為核心,以面向科學數據和事務管理的計算機系統為主體設施,利用公用或相關業務部門的專用通信網路作為信息主通道,配以連接子午工程台站到主幹網的子午工程專用的子網,是一個面向用戶的、可實現國際數據交換的科學支撐平台。
3.研究與預報系統
本系統由科學運行分系統、研究建模分系統和預報服務分系統構成。科學運行分系統包括科學運行辦公室、國際合作辦公室、多功能演示廳、學術活動廳;研究建模分系統包括研究與建模虛擬平台(研究平台、建模平台)和專用高性能計算平台;預報服務分系統包括民用預報服務平台等。

⑧ 子午工程的監測范圍

子午工程主要監測的空間范圍是從20-30公里以上到幾百公里的中高層大氣和電離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
主要監測參數包括:
1、地表:地磁場、電場、宇宙線強度;
2、中高層大氣:風、密度、溫度、成份、氣溶膠、波動、太陽輻射等;
3、電離層:電子和離子的濃度、溫度、運動、頻高圖、不均勻結構等;
4、磁層:密度;
5、行星際:太陽風等離子體速度。

⑨ 中國: 地球科技項目計劃

(誇父計劃、子午工程、雙星計劃、嫦娥工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

·誇父計劃

誇父計劃是中國的一個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又稱為 「空間風暴、極光和空間天氣」探測計劃,計劃得名於中國神話中的誇父。由於 2012 年將是一個太陽活動高峰年,2012 年至 2014 年太陽活動將會很強烈,因此,誇父計劃三顆衛星可能在這個時間內發射,如果按期實施,該計劃將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系統的日地空間探測計劃。

誇父計劃由三顆衛星組成,其中 A 星設置在距地球 150 萬千米的日地連線上,用來全天候監測太陽活動的發生及其伴生現象。另兩顆衛星 B1 和 B2 在地球極軌大橢圓軌道上飛行,用來監測太陽活動導致的地球近地空間環境的變化。

2007 年 10 月 24 日,中國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舉國歡慶,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深空探測能力驚嘆不已。也為誇父計劃再發射、測控等方面奠定了極好的基礎。

誇父計劃的科學目標是觀測空間天氣事件從太陽到地球的整體連續變化現象,揭示控制日地空間系統的基本物理過程,提高空間天氣災害預報的准確度,服務航天通訊等高科技活動。太陽擾動會導致衛星失靈,影響航天員安全,對地面各種通訊設備形成干擾。誇父計劃能幫助人類對太陽活動進行預測預報,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屆時,誇父計劃將與其他空間計劃一起進入以探測日地空間整體行為為標志的空間探測新紀元,初期飛行時間為 2 ~3 年。

·子午工程

為進一步提高對空間天氣狀況的認知水平,中國空間科學領域的首個重大基礎設施———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即子午工程 2008 年正式啟動。2009 年 7 月 31 日,子午工程進入部分試運行狀態。整個工程預計將於 2010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預驗收。

子午工程沿東經 120°子午線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經北京、武漢,南至海南並延伸到南極中山站,以及東起上海、經武漢、成都、西至拉薩的沿北緯 30°緯度線附近現有的 15 個監測台站,建成一個以鏈為主、鏈網結合的,運用地磁 (電) 、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手段,連續監測地球表面 20 ~ 30 千米以上到幾百千米的中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磁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中的地磁場、電場、中高層大氣的風場、密度、溫度和成分,電離層、磁層和行星際空間中的有關參數,聯合運作的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

子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牽頭,教育部、信息產業部、中國地震局、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等共同建設,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為項目法人,牽頭負責具體建設工作。

子午工程計劃在 3 年內完成建設,將建成空間環境監測、數據與通信、研究與預報三大系統:

(1) 空間環境監測系統。系統由地磁 (電) 分系統、無線電分系統、光學分系統和探空火箭綜合監測分系統構成,用於監測我國境內東經 120°子午鏈和北緯 30°緯度線上空的空間環境。

(2) 數據與通信系統。系統由通信網路分系統和資料庫分系統構成。系統以大型專用資料庫為核心,以面向科學數據和事務管理的計算機系統為主體設施,利用公用或相關業務部門的專用通信網路作為信息主通道,配以連接子午工程台站到主幹網的子午工程專用的子網,是一個面向用戶的、可實現國際數據交換的科學支撐平台。

(3) 研究與預報系統。本系統由科學運行分系統、研究建模分系統和預報服務分系統構成。科學運行分系統包括科學運行辦公室、國際合作辦公室、多功能演示廳、學術活動廳; 研究建模分系統包括研究與建模虛擬平台 (研究平台、建模平台) 和專用高性能計算平台; 預報服務分系統包括民用預報服務平台等。

·雙星計劃

「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是我國第一次以自己提出的空間探測計劃進行國際合作的項目,是國家民用航天 「十五」計劃中設立的重點科學探測衛星計劃,是國家第一次以明確的空間科學問題列入的衛星型號。中國科學院是衛星的用戶單位,工程代號為 「TC—1,TC—2」。2001 年 7 月 9 日,中國航天局與歐洲太空局正式簽署了雙星計劃合作協議。歐洲太空局方面提供 8 台代表當今水平的空間探測儀器,並在衛星研製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上提供幫助。

雙星計劃包括兩顆衛星,即近地赤道區衛星和極區衛星,運行於目前國際上地球空間探測衛星尚未覆蓋的近地磁層活動區。這兩顆衛星相互配合,形成了獨立的具有創新和特色的地球空間探測計劃。雙星計劃與歐洲太空局的 Cluster 相配合,將構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探測器對地球空間進行 「六點」探測,研究地球磁層整體變化規律和爆發事件的機理。2003 年12月 30 日和 2004 年 7 月 25 日分別完成兩顆星的發射,衛星相繼進入運行階段。星上儀器正常工作,已獲取的探測數據達 16. 4G,發表了與雙星計劃相關的學術論文 65 篇 (主要是前期預測和理論准備工作) ,其中 SCI 論文 33 篇,在國際會議上報告 7 次。對雙星計劃探測數據的分析、理論研究和數值模擬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已取得了一批初步的新結果。

雙星計劃的主要科學任務是通過對地球空間電磁場和帶電粒子的探測,獲取可靠的科學數據,在研究中取得新的發現和獲得突破性的理論研究成果。

·嫦娥工程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重返月球,開發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為世界航天活動的必然趨勢和競爭熱點。開展月球探測工作是我國邁出航天深空探測第一步的重大舉措。實現月球探測將是我國航天深空探測零的突破。月球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月球上特有的礦產和能源,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中國探月是我國自主對月球的探索和觀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將工程命名為 「嫦娥工程」、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 「嫦娥一號」。「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

經過 10 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 「繞」、「落」、「回」3 個階段。

第一步為 「繞」,即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實現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通過遙感探測,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探測月壤特性,並在月球探測衛星奔月飛行過程中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 「嫦娥一號」已於 2007 年 10月 24 日發射。

第二步為 「落」,時間定為 2007 年至 2010 年。即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地外天體的著陸技術,並攜帶月球巡視勘察器,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探測著陸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岩石的化學與礦物成分和月表的環境,進行月岩的現場探測和采樣分析,進行日 - 地 - 月空間環境監測與月基天文觀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第三步為 「回」,時間定在 2011 年至 2020 年。即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自地球外天體返回地球的技術,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並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對取樣進行分析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的起源和演化的認識。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

·大陸科學鑽探工程

中國 「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1997 年 6 月獲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批准,1999 年 9 月 27 日獲國家計劃委員會 (現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批准。2007 年 12 月 17 日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土資源部組織的驗收。項目由國土資源部負責組織,具體實施任務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中心承擔。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是繼前蘇聯和德國之後第三個超過5000 米的科學深鑽,也是全世界穿過造山帶最深部位的科學深鑽,該工程建成了亞洲第一個深部地質作用長期觀測實驗基地,也是亞洲第一個大陸科學鑽探和地球物理遙測數據信息庫,亞洲第一個研究地幔物質的標本岩心館和配套實驗室,使我國超高壓變質帶和地幔物質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類向自然界挑戰的三大壯舉。被稱為伸入地球內部 「望遠鏡」的大陸科學鑽探是帶動 21 世紀地球科學和相關工程技術發展的大科學工程,同時也是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資源、災害和環境等問題的重要基礎研究課題之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的勝利完工,標志著中國宏偉的 「入地」計劃的開始,也預示著中國從地學大國向地學強國邁出了新的步伐。

目前,開始進行的 「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的實施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整合計劃的新的起點,是我國第一次圍繞大地震的主題進行的科學鑽探,也是世界上回應大地震實施科學鑽探最快 (大地震後 178 天) 的一次科學行為,是極為珍貴的一次機遇。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工程 (WFSD) 首鑽已於2008 年11月 6 日啟動,井位設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鄉。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工程 (WFSD) 計劃在汶川大地震和復發微地震的源區———龍門山 「映秀、北川」斷裂及龍門山前緣灌縣、安縣斷裂帶先後實施數口中—淺科學群鑽 (800 ~ 3000 米) 。對鑽探的岩心、岩屑和流體樣品進行多學科觀測、測試和研究。

WFSD 將採用一系列先進的觀測和分析手段,開展地質構造、地震地質、岩石力學、化學物理、地震物理、流體作用和流變學等多學科研究。對大地震和復發微地震的源區進行直接取樣,通過多學科觀測和測試,揭示控制斷裂作用及地震發生的物理和化學作用,為未來地震的監測、預報或預警提供最基礎的數據。

·空間天氣災害

太陽風、宇宙線、強磁暴發生突變高異常現象,引起的 「空間天氣災害」,其破壞後果已經不可輕視。一是導致衛星和飛行器放電或擊穿,並對宇航員造成傷害; 二是引起電離層變化,導致無線電中短波通信受阻或中斷以及對空中遙感設備、雷達觀測產生負面影響; 三是對地面供電網路產生嚴重失衡甚至燒毀; 四是影響地下油氣管路的安全,造成損失; 五是影響 GPS 導航定位精確度下降甚至失靈; 六是對臭氧層和底層大氣環流造成影響而使天氣受到擾動……

例如,1989 年 3 月 6 ~19 日受太陽風暴高能粒子和強輻射轟擊地球,很多衛星發生異常甚至報廢,全球無線電系統受到干擾或者中斷,輪船和飛機導航系統受到干擾或者失靈。加拿大的一個巨大電力系統毀壞,許多居民小區停電達 9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震驚。此類事例連連發生,必然引起了人類對於空間災害天氣的關注。

世界地球日 (每年 4 月 22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環境日 (每年 6 月 5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水日 (每年 3 月 22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氣象日 (每年 3 月 23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每年 10 月第二個星期三)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森林日 (每年 3 月 21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每年 6 月 17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濕地日 (每年 2 月 2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每年 5 月 22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每年 9 月 16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全國土地日 (每年 6 月 25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全國防災減災日 (每年 5 月 12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中國植樹節 (每年 3 月 12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全國科技周 (每年 5 月第三周)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中國水周(每年3 月22 日 ~3 月28 日)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世界自然基金徽標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國際綠色環保標志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全球環保標志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綠色和平環保標志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中國環保標志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中國環境標志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北京奧運會環保標志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科普活動宣傳 1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科普活動宣傳 2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科普活動宣傳 3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1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2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3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4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5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6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空間物理宣傳 7

(資料來源: 作者提供)

關愛地球母親

⑩ 子午工程的建設內容

子午工程的第一步,是在中國境內,從北到南,利用在東經120度經線附近的漠河、哈爾濱、北京、新鄉、武漢、廣州等15個觀測站,對近地空間環境展開監測。同時將在南極中山站建立綜合觀測站,對這條經線南端的近地空間環境進行監測。計劃在2009年完成。
第二步是通過國際合作,與東經120度經線沿線的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的觀測站合作,初步建成一個完整的東半球的觀測體系。地球每自轉一周,就可以對地球空間各個方向,包括向陽面和背陽面的空間環境完成一次比較全面的觀測。東經120度的觀測鏈建成後,科學家希望通過推動「國際子午圈計劃」,與西經60度附近的子午鏈構成環繞地球一周的、完整的空間環境地面綜合監測子午圈。
子子午工程計劃在3年時間內完成建設,將建成空間環境監測、數據與通信、研究與預報三大系統:
1、空間環境監測系統
系統由地磁(電)分系統、無線電分系統、光學分系統和探空火箭(右圖)綜合監測分系統構成,用於監測我國境內東經120°子午鏈和北緯30°緯度線上空的空間環境。
2、數據與通信系統
系統由通信網路分系統和資料庫分系統構成。系統以大型專用資料庫為核心,以面向科學數據和事務管理的計算機系統為主體設施,利用公用或相關業務部門的專用通信網路作為信息主通道,配以連接子午工程台站到主幹網的子午工程專用的子網,是一個面向用戶的、可實現國際數據交換的科學支撐平台。
3、研究與預報系統
系統由科學運行分系統、研究建模分系統和預報服務分系統構成。科學運行分系統包括科學運行辦公室、國際合作辦公室、多功能演示廳、學術活動廳;研究建模分系統包括研究與建模虛擬平台(研究平台、建模平台)和專用高性能計算平台;預報服務分系統包括民用預報服務平台等。

與子午工程驗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