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打造項目監理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執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
執行力分為個人執行力和團隊執行力和能動執行力。
個人
個人執行力是指每一單個的人把上級的命令和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從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能力。個人執行力是指一個人獲取結果的行動能力;總裁的個人執行力主要表現在戰略決策能力;高層管理人員的個人執行力主要表現在組織管控能力;中層管理人員的個人執行力主要表現在工作指標的實現能力。
團隊
團隊執行力是指一個團隊把戰略決策持續轉化成結果的滿意度、精確度、速度,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表現出來的就是整個團隊的戰鬥力、競爭力和凝聚力。個人執行力取決於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與習慣,是否熟練掌握管人與管事的相關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確的工作思路與方法,是否具有執行力的管理風格與性格特質等。團隊執行力就是將戰略與決策轉化為實施結果的能力。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也對此做出過自己的定義。通用公司前任總裁韋爾奇先生認為所謂團隊執行力就是「企業獎懲制度的嚴格實施」。而中國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先生認為,團隊執行力就是「用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綜上所述,團隊執行力就是「當上級下達指令或要求後,迅速做出反應,將其貫徹或者執行下去的能力。
執行力團隊,就是有執行力的團隊,就是執行力強的團隊,是團隊執行力強。
『貳』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戰略規劃
核心競爭力:
始終不斷進步的技術,實施大型工程設計的綜合能力和經驗,誠信和周至服務的市場形象。
發展目標:
將WISDRI建設成為以研發、設計為基礎,以鋼鐵、環保為主行業,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成套和製造、工程總承包、房地產開發為核心業務,國際知名、用戶首選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到2010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77億元,力爭達到100億元。
戰略指導思想:
貫徹提升核心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企業三大戰略。
提升核心能力戰略――要以完善工程公司功能(設備成套及製造、采購、施工、開車)為中心,將核心主業做實;以核心技術的研發為重點,將核心主業做強;以拓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成套及製造和工程總承包業務為關鍵,將核心主業做大。
可持續發展戰略――要通過國民經濟十一五的發展機遇,在十一五期間形成合理的產業、技術、人力資源結構,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打造百年老店。
建設和諧企業戰略――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培養共同的價值觀和願景,增強員工的使命感和向心力,在保持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為員工構建多種發展渠道,促使員工全面發展。
產業領域:
以鋼鐵、環保工程總承包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成套及製造為核心業務;主業延伸發展的民用建築設計、市政工程、工程監理業務;相關多元化發展的鋼鐵產品深加工、房地產業務。
『叄』 如何做好監理企業轉型發展規劃
全球經濟一體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無限生機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大家緊衣縮食。產品不好賣市場不給力是每個行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尤其在2014年大家都深有體會事實給大家上了一堂經濟課。盡管專家學者對經濟解讀五花八門,各種經濟分析談起來頭頭是道,現實卻冷酷無情和某些分析 預測恰恰背道而馳。看不懂的未來趨勢,學不會的經濟模式。大家對創新情有獨鍾,當某種產品剛剛研製成功另一種功能更好的附加值更高的又捷足先登。如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商場變化莫測企業之間的競爭成白熱化。經濟放緩競爭加劇,商業領域波濤涌動。寒冬來了我們如何取暖?筆者認為可以 從以下幾點做一下交流。貝岸咨詢。
一、理清思路才能管理清晰
受互聯網影響在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許多不可控因素隨時隨地可以發生。從傳統的經營模式向以互聯網模式為轉移,大數據、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應運而生。各種全新的商務模式不斷出現,花樣繁 多的專業術語層出不窮。一時間一些企業家沉不住氣不知所措,別人可以自己也可以別人變我們也變。有意思的是有的企業把以前的銷售部改成營銷中心,把生產廠更名為製造事業部。這種舊瓶裝新酒的做法竟然被美其名曰視為「創新」,簡單的更名就視為通往成功的階梯未免太荒唐太可笑。大家對借船出海的概念耳熟能詳,對融資、融智、融人的說法也不陌生。家裡沒有世上看,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部分企業家對上述詞彙進行了無限遐想和演繹,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廣借外力 聘請專家來企業指點。誤認為這些大師們就是「神仙」無所不能,把專家視為企業發展的諸葛孔明。理論和實際永遠存在差異,專家畢竟沒有企業經營實際經驗。好多理論上看似合理的,對企業實際未必可行。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而非專家的一刀切一個單子抓葯。專家貌似西醫是頭痛治頭足痛治足,在點上善於 做文章並不能葯到病除。
應對措施:採用中醫天人合一整體理論開出針對企業所需的葯方,企業要因地制宜辯證施治。一個企業出了問題多數是管理層出了問題,追根溯源就是大腦和中樞神經出了毛病。絕不是簡單的頭痛和足痛的事,要刮骨療毒「自我」反思痛定思痛。要理解什麼是經濟全球一體化?經濟全球一體化可以理解成大家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只有理清思路才能管理清晰,才能做到有序健康良性的發展。
二、深耕細作扎實推進
經濟全球一體化打破了以往看似合理的經濟格局,也瓦解了眾多行業壟斷性經營的大企企業。一個蛋糕以往是自己享用,現在市場發生變化眾多張嘴在盯著這個蛋糕。 大家都想在這塊蛋糕中獲得屬於自己的一塊,這樣不斷蠶食不斷競爭最後拼的大家筋疲力盡。即便獲得勝利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慘重,純利潤比過去自己「享用」時少 了許多。一部分企業在這一輪競爭中慘烈出局,一部分企業在這一輪競爭中暫時勉強渡過難關。這種狀態下大家不可能是坐以待斃,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勉強渡 過難關的企業又一次劃定界限,一些企業採取的是找新項目搞多元化經營,另一些企業採取的是總結分析在自身企業和產品上下功夫。多元化經營不是不好,但絕非 適合每個企業。你在理不清看不懂的狀態下,只拍腦袋跟風而動十有八九是死路一條。這不是膽小怕事而是冒然而進,也不是膽大心細而是魯莽行事。在不可知未來的時候,寧可在原有產品上下功夫。把市場做深做牢,不斷提高原有產品質量。多了解客戶所需,結合客戶產品不斷跟進提高自身產品附加值。如同奢侈品是專業人 做專業事,客戶鎖定我們的產品就是「奢侈品」。「奢侈品」是精益求精是最好的,是個性化最突出的商品,而非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地攤貨。只有客戶滿意你,客戶 欣賞你,客戶青睞你。你的產品就是高附加值的「奢侈品」,「奢侈品」和「地攤貨」創造的價值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語。
三、靈活機制凝聚正能量
靈活的機制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一個死氣沉沉的組織不可能生產出令客戶滿意的產品。目前好多企業自認為好的產品源於幾個別人,源於企業自身鎖定的幾個「人才」。大家對企業管理學中專家提出的八零二零法則深有感觸,80/20效率法則,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即指,20%的事態成因,可以導致80%的事態結果。 比如一個公司80%的利潤、收入,每每來自於20%的好客戶,20%的好賣產品,20%的賣命員工。
「80/20」原理對於企業管理者的一個重要啟示便是:避免將時間花在瑣碎的多數問題上,因為就算你花了80%的時間,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應該將時間花於重要的少數問題上,因為掌握了這些重要的少數問題,你只花20%的時間,即可取得80%的成效。
但 現實生活中有些企業高管卻曲解了80/20效率法則,有些企業高管誤認為80%的企業利潤是來自於20%的少部分企業管理者。在他們的意識里員工只是最基 層的操作員,是企業生產經營中最末端的一個環節。這種畸形的心態造成一種畸形的結果,機制不靈活員工沒動力。業務人員辛辛苦苦在市場上拼殺拿來訂單,生產的產品卻三天兩頭出問題。客戶投訴反映產品質量有問題,企業管理者不從自身找原因把責任都推向員工。只要產品一出問題,員工考核系數就遭到剝削。一線員工 薪酬本來不高,被這種看似合理的績效考核後薪酬變得更少。其結果不言而喻,套用中國一句名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一個機制不靈活官僚作風盛行的企業,企業管理者總高高在上不接地氣把功勞歸自己把責任推給員工。一個企業沒有正能量何來大發展,你叫員工吃虧,員工就叫客戶吃虧,客戶就會叫老闆吃虧。 這就是因果,任何人都逃不過因果循環的法則。
四、敬天愛人,做好人才布局
稻盛和夫在世界上創造了兩個全球五百強企業,稻盛和夫倡導的「敬天愛人」是京瓷的社訓,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最為信奉的經營哲學。這一經營理念,是他對50餘年經營管 理精髓的升華。「敬天愛人」出自明治維新三傑西鄉隆盛的《西鄉南洲翁遺訓》,「天」就是道理,合乎道理即為「敬天」;而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關愛 眾人就是「愛人」。做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把員工放在首位,這就是稻盛先生對「敬天愛人」的詮釋。稻盛先生相信,所謂經營只能是經營者人格的投影。因此,只要具備做人的正確的判斷基準,就一定能在經營實踐中有效發揮它的作用。不論在企業經營方面還是在人生中,只要心懷純粹的願望並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迎來美好的未來。人是組織中最關鍵的,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會有左中右上和下。對於人才每個人理解不同定義也不一樣。通常講企業對人才的 定位主要用學歷來區別,認為只有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才能有高能力。這種界分無疑是盲人摸象,憑直覺憑想像制定而成的用人標准在互聯網時代缺乏科學性。 學歷只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現在和將來。企業用人要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合情、合理為原則,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員工創造的價值未必能勝過一個只有中等學 歷的一線員工。人為的劃分三六九等等於自我設防,把真正有用的人才拒之門外。沒有最好只有合適,用人原則要用能人中的好人,好人中的能人,好人在這里可以 理解為品行端正做人坦盪有德之人。無才無德等於廢品,有德無才等於次品,有才無德等於危險品,有德有才等於正品。
五、團結凝聚力量
一個人干不過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干不過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干不過趨勢。
團隊+系統+趨勢=成功。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你能整合別人,說明你有能力; 你被別人整合,說明你有價值。
在這個年代,你既整合不了別人,也沒人整合你,那說明你離成功還有很遠!
這個時代,單打獨斗是不行的,要麼加入一個系統,要麼組建一個系統,共同發展,才有能力跟上趨勢與時代的步伐,最終成為贏家。上述這個段子如今在互聯網特別 火爆,引起了眾多社會各界人士的共鳴和認可。在趨勢面前無人能擋,無人能逃。和趨勢為敵就是和生存為敵,拒絕趨勢等同於拒絕生存。尤其在經濟放緩市場開拓力度減弱的時局中,每個企業就是單一的個體。如同浩瀚宇宙中的一顆繁星,一望無際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力量有限抗風險能力有限,抵禦風險的唯一途徑就是抱團 取暖團結凝聚力量。同行之間不僅是競爭對手更應該是合作夥伴,在大環境中同行之間要整合、要團結。把各自企業這艘小船,組建成聯合艦隊打造成企業聯盟中的 航空母艦。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寒冬迎來春天,才能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肆』 監理工作設想怎麼寫
工作設想其實就是工作計劃,再大一點就是職業生涯規劃了。
具體看你的要求了。
工作計劃比較的詳細,詳細到每一天,每一步該做什麼,要做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而生涯規劃就是一個大的戰略規劃了,最好是分階段的規劃。 如果還有什麼問題.... 可以來咨詢 ~ ~ !滿意的話謝謝採納~ ~ !多一個也無妨 ~ ~ !
『伍』 中國有名的工程監理公司
一般在中國建設監理協會主辦的「中國工程監理與咨詢服務網」上可以查到的甲級資質的監理單位,都是比較可以的。
『陸』 監理企業如何進行戰略管理—以XX工程監理公司為例
戰略管理,就是「企業正確適應環境的一個持續互動的過程」,是監理企業領導對企業的總體管理。其核心問題是:如何適應環境,確立公司的競爭優勢,對公司的結構進行重組,如何樹立戰略同盟,從而使得本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領導必須要樹立企業的使命和目標,分析公司經營的外部環境,確定存在的經營機會和威脅,評估自身的內部條件,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在此基礎上制定戰略計劃,合理配置資源,調整公司結構和分配,實現PDCA式的戰略計劃的動態管理。管理戰略有兩種,一種是通常所說的經營管理戰略(Operational Strategies),而另一種是交易戰略(Transactional Strategies)。前者主要研究企業如何更有效地進行管理、運營;後者研究的是一種強有力並且十分復雜的商業安排,如股票上市、融資、合資、投資、轉讓、聯盟、並購,以及最近最為流行的MBO——經營者和業務技術骨幹收購企業。交易戰略一般不輕易進行,但如運用得當,哪怕只運用一次,也會對企業的成長和利潤增長帶來遠比經營戰略大得多的影響。 一、企業負責人的理念 1、監理企業的領導在進行戰略管理時應該有一整套完整的主要思路。首先,監理企業的老總必須學習,對監理環境的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技術等各方面做出分析,如:國家關於監理的法律、法規、政策有何新的規定;對於監理的今後發展方向有何輿論導向;十七大的新理論對於監理企業產權改革有何指導意義;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是否已到了泡沫階段;大跨度會展中心、輕鋼住宅、智能化等技術發展向監理行業提出什麼新的要求等等。進行這些分析的目是對市場變化進行預測,捕捉本企業發展的機會。 2、其次,監理企業老總應多參加行業內的活動,以便對行業環境做出如下分析,下面以XX工程建設監理公司為例進行如何進行戰略分析與管理。 三、XX工程監理建設公司核心業務是工程監理,行業屬於咨詢業,核心能力是什麼呢?工程監理咨詢業的戰略資源一是企業資質,二是從業人員素質水平。XX工程建設監理公司的資質為市政、工民建甲級,還有幾個其他專業的增項專業;從成立到現在已接近二十年,從開始幾個人到現在的六百名員工,其中半數以上為職稱為中級;以「團結務實、開拓進取、恪盡職守」為企業精神;這些均構成了企業的核心能力。 四、行業定位 XX工程建設監理公司既然謂之國際,一開始目標便定位為國際,但由於中國監理業起步晚,比國外水平有相當的差距,國際工程監理公司走上國際是任重而道遠。公司的行業定位是從工民建起家,在天津房建建築市場佔有相當大的份額。現在已進軍市政工程,在天津市市政項目中佔有一席之地,例如保定橋,解放南路珠江道立交橋,天津海河開啟橋均是天津市的工程橋梁工程。公司還計劃發展設備安裝監理、電力工程監理及外地市場的開發。公司還在發展全過程、全方位的項目管理。縱向一體化的可能性,工程咨詢業實行縱向一體化的可能性 行業演變 分析監理行業的演變過程以及社會對監理的看法;了解發生監理信譽問題的基本原因;了解政府、業主對監理服務的真實需求;造價咨詢、代理招投標、設計監理、項目管理等管理服務品種如何派生,是否可能合並等等,從而預測行業結構演變的可能性。XX工程建設監理公司下屬的幾個項目管理公司、造價咨詢公司是否可以合並,形成業務多樣性,資源共享的局面。大型的綜合工程咨詢業可以從工程可行性研究、融資分析、工程造價咨詢、工程監理等項目服務進行多樣化業務,而不是成立專門的獨立法人的子公司,而應該納入同一個公司中,實行資源共享互補。 再有,明確本企業的品牌、資質、獨特的人力資本、以往經驗、專業特長等優勢,同時找出劣勢,比如資質、人力資源缺項、因資金紐帶引起的「同體監理」禁忌,從而揚長避短。 第四,必須著重看待以下五種問題:一,行業內有怎樣的競爭策略和手段?二,代建制是不是監理的替代品,其他部委發的咨詢資質、項目管理資質、設備監理資質是不是可以等同於監理資質?三,監理行業還有沒有潛在的進入者?四,與業主的講價能力如何?五,公司的談價業務是不是可以分包給別的公司? 最後,領導者必須明確,業主對我們的真實需求——是「價值+滿意」。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市場的價值觀來評估本公司的價值鏈:即本企業的各環節是如何構成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的。哪些人力資源是真正的人力資本?哪些內部活動是多餘的甚至是產生內耗的活動?這些分析對於制定產權改革戰略計劃、人力資源戰略計劃、三項制度改革戰略計劃都有莫大的好處。不少監理企業都有母公司,所以也有必要分析本企業的價值鏈如何與母公司的總體價值鏈聯接並互補。 至此,監理企業領導的戰略計劃基本上也已呼之欲出了。當監理企業的領導通過分析,把戰略計劃制定好了,企業的前景也就明朗了,企業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