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砌體施工質量控制要點有哪些
砌體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包括:
(1) 砂漿強度不穩定。預防措施:
(a)砂漿配合比的確定,在滿足砂漿和易性的條件下,控制砂漿的強度。
(b)建立施工計量工具檢驗、維修、保管制度。
(c)砂漿攪拌加料順序:用砂漿攪拌機攪拌應充分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粉煤灰,再投入其餘的砂子和全部水泥。攪拌時間>3min。
(d)試驗員持證上崗,嚴格按國家規范製作砂漿試塊。
(2) 砂漿和易性差,沉底結硬
砂漿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砌築時鋪攤和擠漿都困難,影響砂漿與磚的粘結力,而且容易產生沉澱,泌水現象,灰槽中砂漿沉底結硬,無法砌築。
預防措施:
(a)低強度砂漿(25號及25號以下)必須使用混合砂漿,或摻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達到改善砂漿和易性目的。
(b)拌制砂漿應加強計劃,每月拌量應根據所砌築的部位盡量做到隨拌隨用,一般氣溫條件下,可控制在3~4小時用完,氣溫較高,可控制在2~3小時用完。嚴格杜絕隔日砂漿不經處理而繼續使用的現象。
(3) 磚砌體組砌混亂。
里外皮磚層互不相咬形成內通縫,降低了砌體強度和整體性,
預防措施:
(a)砌築前,應對照圖紙,針對不同牆厚的磚牆交接形式預排磚花。
(b)牆體中磚縫搭接不得少於1/4磚長,空心磚二層磚應有一層拉結。
(4) 磚磚縫砂漿不飽滿,磚層水平灰縫砂漿飽滿低於80%(規范規定),豎縫內無砂漿(瞎縫)。
預防措施:
(a)改善砂漿和易性是確保灰縫砂漿飽滿和提高粘結強度的關鍵。
(b)當砌築磚厚大於90mm時宜採用「掛、填、砌」法,即先鋪水平灰(長度不大於500mm )於磚頭掛豎灰後擠砌,對不滿的豎縫用勾抹子再行勾填飽滿的方法。抹子再行勾隙點焊限位點取樣
(c)嚴禁干磚砌牆。
(5) 斜立砌末頂緊梁板底
斜立砌末頂緊梁板底,造成牆體和梁板相接處的裂縫,在磚牆抹灰後尤為明顯,影響觀感。預防措施:
(a)操作前,對照圖紙根據梁板底有不同標高,由上至下分皮數,並做皮數桿,確保斜立砌的坡角在60~75°范圍之內,以便頂緊梁板底,模數不符時,應盡量在靠在面三皮磚內調整。
(b)斜頂砌築宜在牆體砌築後停歇7天進行。為保證頂砌緊密,可在上下頂縫間用楔(磚、石碎片)緊塞,並且斜立砌時採用刮漿加填喂砂漿的方法。
(6) 空心磚砌體砌築外牆,引進大面積滲漏,要空心磚砌體砌築外牆,由於外牆防水失效,滲入空心磚內使空心磚砌體內大量貯水,引起大面積滲漏。
預防措施:
(a)外牆砌築應用多孔磚組砌,砌築磚漿要飽滿。
(b)外牆的內外面均須用水泥砂漿打底。
(c)按照上條6,確保頂砌質量。
2. 簡述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措施有哪些內容
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是指工程開工之後,進入全面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設備安裝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作業過程(或工序)的質量控制。
(1)施工質量檢驗檢查、施工質量檢查、施工質量檢測試驗。
(2) 隱蔽工程施工驗收。
(3) 施工技術復核 :所謂施工技術復核是指,對用於指導施工或提供施工依據的技術數據、參數、樣本等的復查核實工作,其目的在於保證技術基準的正確性。
(4)施工計量管理。
(5) 施工例會和質量控制活動。
(6) 施工質量不合格的處理在正確合理的工程設計的前提下,建設工程質量不合格,概括說有兩類情況,即投入的施工生產要素質量不合格和施工作業質量不合格,它們分別或共同導致工程產品質量不合格。
3. 砌築工程的質量保證措施有哪些
一、技術要求
磚砌體總的質量要求是:橫平豎直,砂漿飽滿,錯縫搭接,接槎可靠。
1)橫平豎直。磚砌體的抗壓性能好,而抗剪性能差。為使砌體均勻受壓,不產生剪切水平推力,砌體灰縫應保證橫平豎直,否則,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沿砂漿與磚塊結合面會產生剪應力。豎向灰縫必須垂直對齊,對不齊而錯位,稱游丁走縫,影響牆體外觀質量。
2)砂漿飽滿。為保證磚塊均勻受力和使砌塊緊密結合,要求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厚薄均勻,否則,磚塊受力後易彎曲而斷裂。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於80%;豎向灰縫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3)上下錯縫。為了提高砌體的整體性、穩定性和承載力,砌塊排列的原則應遵循內外搭砌、上下錯縫的原則,避免出現連續的垂直通縫。錯縫搭接的長度一般不應小於60mm,同時還要考慮到砌築方便和少砍磚。
4)接槎可靠。接槎是指先砌砌體和後砌砌體之間的接合方式。接槎方式合理與否,對砌體質量和建築物的整體性有極大的影響,特別在地震區將會影響到建築物的抗震能力。磚牆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牆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築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高度的2/3。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留直槎處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的數量為每120mm牆厚放置1φ6拉結鋼筋(120mm厚牆放置2φ6拉結鋼筋),間距沿牆高不應超過500mm,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於500mm,對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地區,不應小於1000mm;末端應有90°彎鉤。
5)成排磚柱應拉通線砌築。
6)磚柱上不得留腳手眼,
7)每日砌築高度不宜超過1.8m。
8)帶壁柱應與牆身同時砌築,軸線應准確,成排帶壁柱應在外邊緣拉通線砌築。
9)不準在超過胸部的牆上進行砌築,砌牆高度超過地坪1.2m以上時,應搭設腳手架,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超過規定荷載值。二次結構施工時需要對原有防護設施進行階段性的拆除存在高空墜落的安全隱患,砌築施工時,施工層預留洞口、電梯口、樓梯口等存在臨邊防護安全隱患。
10)不準在牆頂或架子上整修石材,以免振動牆體影響質量或石片掉下傷人。
11)不準起吊有部分破裂和脫落危險的砌塊.
二、管理組織措施
1、科學分工,明確職責,定人定崗落實各項工作。
2、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把質量管理的每項工作具體落實到每個工人,每個班組長,施工員。
3、組織高素質的砌築施工隊伍,在工人上崗前進行嚴格的技術交底。
4、在進行牆體砌築和澆築小構件混凝土時,班組長和施工員必須跟班指導,明確責任,確保質量可靠。
5、貫徹執行各級技術崗位責任制,施工中密切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聯系,各管理單位配合,抓好現場質量技術管理工作。
由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砌築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大致有兩種:技術保證措施、管理組織措施,這兩種保證措施都是從施工工人以及工程負責人管理能力來分析的,即都是人為因素。除此之外,工程負責人還須採取一些避免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的措施。
綜上所述,保證磚砌工程質量的措施一般分為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制定嚴格的技術要求,再加以管理措施統籌管控,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還應該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措施來保障磚砌工程質量。
4. 砌體施工質量控制
砌體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 砂漿強度不穩定。預防措施:
(a)砂漿配合比的確定,在滿足砂漿和易性的條件下,控制砂漿的強度。
(b)建立施工計量工具檢驗、維修、保管制度。
(c)砂漿攪拌加料順序:用砂漿攪拌機攪拌應充分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粉煤灰,再投入其餘的砂子和全部水泥。攪拌時間>3min。
(d)試驗員持證上崗,嚴格按國家規范製作砂漿試塊。
(2) 砂漿和易性差,沉底結硬
砂漿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砌築時鋪攤和擠漿都困難,影響砂漿與磚的粘結力,而且容易產生沉澱,泌水現象,灰槽中砂漿沉底結硬,無法砌築。
預防措施:
(a)低強度砂漿(25號及25號以下)必須使用混合砂漿,或摻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達到改善砂漿和易性目的。
(b)拌制砂漿應加強計劃,每月拌量應根據所砌築的部位盡量做到隨拌隨用,一般氣溫條件下,可控制在3~4小時用完,氣溫較高,可控制在2~3小時用完。嚴格杜絕隔日砂漿不經處理而繼續使用的現象。
(3) 磚砌體組砌混亂。
里外皮磚層互不相咬形成內通縫,降低了砌體強度和整體性,
預防措施:
(a)砌築前,應對照圖紙,針對不同牆厚的磚牆交接形式預排磚花。
(b)牆體中磚縫搭接不得少於1/4磚長,空心磚二層磚應有一層拉結。
(4) 磚磚縫砂漿不飽滿,磚層水平灰縫砂漿飽滿低於80%(規范規定),豎縫內無砂漿(瞎縫)。
預防措施:
(a)改善砂漿和易性是確保灰縫砂漿飽滿和提高粘結強度的關鍵。
(b)當砌築磚厚大於90mm時宜採用「掛、填、砌」法,即先鋪水平灰(長度不大於500mm )於磚頭掛豎灰後擠砌,對不滿的豎縫用勾抹子再行勾填飽滿的方法。抹子再行勾隙點焊限位點取樣
(c)嚴禁干磚砌牆。
(5) 斜立砌末頂緊梁板底
斜立砌末頂緊梁板底,造成牆體和梁板相接處的裂縫,在磚牆抹灰後尤為明顯,影響觀感。預防措施:
(a)操作前,對照圖紙根據梁板底有不同標高,由上至下分皮數,並做皮數桿,確保斜立砌的坡角在60~75°范圍之內,以便頂緊梁板底,模數不符時,應盡量在靠在面三皮磚內調整。
(b)斜頂砌築宜在牆體砌築後停歇7天進行。為保證頂砌緊密,可在上下頂縫間用楔(磚、石碎片)緊塞,並且斜立砌時採用刮漿加填喂砂漿的方法。
(6) 空心磚砌體砌築外牆,引進大面積滲漏,要空心磚砌體砌築外牆,由於外牆防水失效,滲入空心磚內使空心磚砌體內大量貯水,引起大面積滲漏。
預防措施:
(a)外牆砌築應用多孔磚組砌,砌築磚漿要飽滿。
(b)外牆的內外面均須用水泥砂漿打底。
(c)按照上條6,確保頂砌質量。
5. 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措施有哪些
這個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不是一兩本書能說明白的,簡單點,施工質量控制有以下幾點,1人的質量,要求從事施工的人要有相應的資質,焊接,要有合格的焊工,混凝土工程要有熟練的木工、鋼筋工、瓦工等;2要有合適的施工機械設備,運輸、提升、加工等設備要滿足要求;3材料,這項最關鍵,木材、鋼材、水泥、砂、碎石、其他半成品都要合格;4施工方案,對於一項工程合適的施工方式是保證質量的前提,為了工程質量也必須採取相應的程序。5環境,根據不同的環境制定相應的措施,氣候尤為重要,溫度、濕度的高低都應制定相應的措施才能保證質量。
6. 填充牆砌築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有哪些
填充牆砌築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要求填充牆砌體的灰縫砂漿飽滿度必須符合施工規范≥90%的要求,尤其是外牆,必須防止因砂漿不飽滿、假縫、透明縫等引起牆體滲漏,防止內牆的抗剪切強度不足引起質量通病。
2.填充牆砌體在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時,必須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牆砌築完並至少間隔7d後,再將其補砌擠緊,防止上部砌體因砂漿收縮而開裂。方法為:當上部空隙小於等於20mm時,用1:2水泥砂漿嵌填密實;稍大的空隙用細石混凝土鑲填密實;大空隙用混凝土實心砌塊呈60°角斜砌擠緊,但砌築砂漿必須密實,不允許出現平砌、生擺(填充牆上部斜磚砌築時出現的干擺或砌築砂漿不密實形成孔洞等)等現象。
3.砌築時,必須向砌築面適量澆水濕潤,砌築砂漿有良好的保水性,並且砌築砂漿鋪設長度不應大於0.8m,避免因砂漿失水過快引起灰縫開裂。
4.砌築過程中,應經常檢查牆體的垂直平整度,並應在砂漿初凝前用小木錘或撬杠輕輕進行修正,防止因砂漿初凝造成灰縫開裂。
5.填充牆砌體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錯縫搭砌,避免牆體形成通縫削弱其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