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工程項目的統計管理工作
一、工程項目的統計管理工作
(一)項目招投標過程中的統計
在項目招投標過程中,如果不能夠掌握充足的相關資料,就無法對項目作出合理的有效的評價,就無法明確相應的經濟指標和財務指標,繼而降低投標工作的中標率。因此,必須在投標之前必須掌握詳實的資料,而這些資料需要通過統計工作來獲取,並需要統計工作來分析作出合理的決策。
(二)成本控制中的統計
施工項目所需要的材料、設備與人力是影響項目成本的重要因素,降低成本需要從此著手,且離不開統計工作。首先在工程項目中,應當以工程需要的人財物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統計資料並決策,其次對完成後的當期的施工任務要進行科學的統計,並將人財物的使用數量與工程完工數量進行對比,從而為接下來的工作是否需要改進提供依據或借鑒。
(三)工程項目組織管理中的統計
工程項目管理要想發揮最高的成效,必須要有一個完善、高效的管理機構。這樣一個管理機構的職能、組織、結構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全部離不開統計工作,只有具備准確的統計信息並通過信經過數量性和綜合性的分析,才能建設出一個科學合理完善的管理機構,有效的指導項目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機構後,在整個項目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都要通過統計工作掌握現場的更好情況與信息,減少未知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還可以在關鍵點設置檢查項目,讓管理人員對其開展隨時監控,從而在問題發生後,能夠及時發現並作出處理。總之,就是要以統計信息為基礎,建設項目工程管理的路徑,並將責任與工作內容下分給各級工作細目,事項項目工程的全方面、全時段溝通。
(四)施工項目進度計劃的統計
在工程項目進行中,要想實現進度控制,統計人員就必須當定期地對施工實際進度情況進行調查統計,首先要對施工項目進度的相關材料進行收集,其次要對計劃與當前進度進行統計整理與對比分析,及時糾偏。
(五)在質量管理中的統計
當前施工企業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都進行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中,統計技術作為一個重要的質量體系要素被提出。實際上,開展統計工作可以將影響工程質量的一些技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更好的了解質量變異的性質、程度與原因,從而使工程質量處於受控狀態。
二、工程項目統計管理工作現狀
(一)對統計工作認識不清
很多施工企業認為統計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是反映計劃完成情況、為計劃而服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的地位和作用應該弱化。同時對統計工作的內容了解不夠,認為統計是為政府統計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服務的,只是為了完成上報任務,工作越多企業負擔越重。統計工作僅停留在簡單的數據收集,沒能進行很好的分析利用。還有對統計工作的作用了解不全面,認為統計僅反映生產經營的規模,對經營決策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二)統計指標過於煩瑣
一些施工企業統計月報報表指標設置太多、太復雜,不夠簡練,沒有突出重點;對一些統計快報,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指標;上報時間也太倉促,往往會計報表還沒報出,就要求企業上報統計報表了。特別是一些實行定額稅的小規模企業,會計報表不用上報其主管部門,因此,急於要求企業上報統計報表,形成稅務部門、財政部門與企業統計部門上報報表的時間不統一,報表中相同指標結果有誤差,造成企業管理中運用指標數據混亂,缺乏決策的可用性。
(三)統計隊伍素質不達標
在項目管理中統計工作一直地位不高,統計人員的待遇也不高,所以當前很多項目的統計人員都是兼職的,專業的固定的統計人員數量很少。這些兼職人員素質一般,甚至一些沒有受到過專業的統計工作培訓,加之不是項目的本單位人員,對於工作的態度不認真,不積極,造成統計數據不準確、不及時。
三、做好工程項目統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認識,增強統計責任意識
責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統計人員必須堅定「統計數據無小事」的責任意識。要提高對統計工作重要性、嚴肅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細心、嚴謹地對待統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防止發生錯漏現象,並對各類數據從平衡關系、邏輯關系、對比關系、銜接關系等多方面進行科學評估,確保質量。
(二)調整與擴展統計指標體系
施工企業統計工作要發展,必須改變以服務政府統計為主的服務模式。施工企業統計的服務對象轉到以服務企業經營管理為主後,僅僅圍繞政府統計的一套指標體系是不夠的,必須下功夫建立一套與企業經營管理相耦合的指標體系,這套指標體系完全涵蓋了政府統計指標體系,也可以說這套指標比政府統計指標體系其內容要多,范圍要廣。
(三)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統計人員整體素質
統計工作要求統計工作人員同時具備良好的統計理論與領過的統計方法,因此,為提高統計人員素質需要不斷的開展培訓工作,提高統計人員的理論水平,並且通過項目實踐工作,不斷增加統計人員的統計經驗,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改善統計方法。
這里重點介紹統計分析報告的撰寫能力培養。要提高統計人員的
統計分析報告的撰寫能力首先要聘請統計方面的專業講師對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講授,這些專業的講師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撰寫經驗可以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學員。其次,項目組應該將統計及分析報告的數量和質量作為統計工作考核評比的重要項目,對其進行定期的考評和獎懲,從而激發統計人員的學習與工作積極性。
(四)完善統計管理辦法,規范統計工作秩序
為搞好工程項目統計工作,保障統計資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發揮統計在生產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為發展電力市場經濟服務,根據統計法,必須編制工程項目統計管理制度,從統計工作的主要任務、統計工作的分工和內容、統計管理、統計工作的質量要求、全廠各專業之間的聯系制度等方面進行嚴格規定,尤其是要將統計工作詳細分解到各個部門、各個人員,並明確規定各相關部門完成工作並相互報送報表的時間,以減少統計工作中的推諉扯皮現象,規范並理順各部門的統計工作,全廠的統計工作才能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五)加強統計數據的分析
有了比較精準及時的統計數據,作為統計人員還必須善於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從指標數字入手,對工程項目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分析研究,得到最終實用的統計分析成果,如通過對某一項目的產值、合同履約、施工進度情況分析,找出影響進度的因素,適時調整人員設備等資源投入,確保工程滿足進度要求;通過對成本、質量、安全等方面的統計進而分析企業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等材料采購情況、機械效率、人員構成、施工生產率、資金投入等建立資料庫,發現企業在經營生產方面的利弊,通過縱橫比較,逐步建立適合本企業實力的企業定額,增加企業在投標階段成本的把握,減少投標報價的盲目性,提高經濟效益。諸如此類的分析,可以是對某一信息的簡單分析,也可以是綜合分析,從而發現企業管理中的漏洞,找到提高管理的切入點。真正使統計從「統計報表型」向「統計管理型」轉變。達到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2. 用直方圖法對工程質量進行統計分析時通過什麼判斷過程是否正常,穩定
由於方差和極差都能反映數據的波動大小,故判斷小明的數學成績是否穩定,應知道方差或極差.故選:B.
3. 工程質量控制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直方圖法、控制圖法與相關圖法 一、直方圖法 (一)直方圖的用途
直方圖法即頻數分布直方圖法,它是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製成頻數分布直方圖,用以描述質量分布狀態的一種分析方法,所以又稱質量分布圖法。
作用——①通過直方圖的觀察與分析,可了解產品質量的波動情況,掌握質量特性的分布規律,以便對質量狀況進行分析判斷。
②可通過質量數據特徵值的計算,估算施工生產過程總體的不合格品率,評價過程能力等。 二、控制圖法
(一)控制圖的定義及其用途 1.控制圖的定義
控制圖又稱管理圖。它是在直角坐標系內畫有控制界限,描述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波動狀態的圖形。利用控制圖區分質量波動原因,判明生產過程是否處於穩定狀態的方法稱為控制圖法。 2.控制圖的用途
控制圖是用樣本數據來分析判斷生產過程是否處於穩定狀態的有效工具。它的用途主要有兩個:
(1)過程分析,即分析生產過程是否穩定。為此,應隨機連續收集數據,繪制控制圖,觀察數據點分布情況並判定生產過程狀態。
(2)過程式控制制,即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狀態。為此,要定時抽樣取得數據,將其變為點子描在圖上,發現並及時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失調現象,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 (二)控制圖的種類 1.按用途分析
(1)分析用控制圖。分析生產過程是否處於控制狀態;連續抽樣。
(2)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圖。用來控制生產過程,使之經常保持在穩定狀態下;等距抽樣。 2.按質量數據特點分類 (1)計量值控制圖 (2)計數值控制圖 (三)控制圖的觀察與分析
當控制圖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點子幾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內;二是控制界限內的點子排列沒有缺陷。我們就可以認為生產過程基本上處於穩定狀態。如果點子的分布不滿足其中任何一條,都應判斷生產過程為異常。
4. 常見工程質量統計分析的方法有()
常見工程質量統計分析的方法有(A、B、C、D)
A.分層法
B.直方圖法
C.因果分析法
D.排列圖法
E.橫道圖法
5. 常見的建築工程質量統計分析方法包括什麼
分層法,因果分析圖法,排列圖法,直方圖法四種方法。
6. 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分析
混凝土的裂縫及產生原因(裂縫按寬度不同,可將混凝土裂縫分為「微觀裂縫」和「宏觀裂縫」兩種)
(1)微觀裂縫:是指在尚未承受荷載的混凝土結構中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微觀裂縫,其寬度為0.05mm以下。微觀裂縫主要有粘著裂縫、水泥石裂縫和集料裂縫三種:
1)粘著裂縫,即骨料與水泥石粘結面上的裂縫,沿骨料周圍出現。
2)水泥石裂縫,即水泥漿中的水泥石裂縫,出現在骨料之間。
3)集料裂縫,即骨料本身的裂縫。
微觀裂縫在舉凝土中的分布是不規則的,沿截面是不貫穿的。因此,有微觀裂縫的混凝土可以承受拉力,但結構物的某些受拉較大的薄弱環節,微觀裂縫在拉力作用下,很容易串連貫穿全截面,最終導致較早的斷裂。
(2)宏觀裂縫:混凝土中寬度大於等於0.05mm的裂縫是肉眼可見裂縫,亦稱為宏觀裂縫。宏觀裂縫是微觀裂縫不斷擴展的結果。在一般混凝土工程結構中,由於微觀裂縫對使用(防水、防腐、承重)等都不會引起危害,所以具有微觀裂縫結構則可假定為無裂縫結構。在結構設計中所謂不允許出現裂縫,也是指不出現寬度大於0.05mm的初始裂縫。
由此可見,有裂縫的混凝土是絕對的,無裂縫的混凝土是相對的。
(3)裂縫產生原因
1)由外荷載(如靜、動荷載)的直接應力,即按常規計算的主要應力引起的裂縫。
2)由外荷載作用,結構次應力引起的裂縫。因為許多結構物的實際工作狀態同計算模型有出入,故此產生了次應力,它們常常引起結構裂縫。
3)由變形變化引起的裂縫。包括結構由溫度、收縮和膨脹、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縫。
一般而言,前兩者引起裂縫的可能性較小,後者導致混凝土產生的宏觀裂縫具不完全統計占結構物裂縫的80%以上。
7. 數據統計分析的常見方法&常見工具
常見工程質量統計分析的方法有(a、b、c、d)
a.分層法
b.直方圖法
c.因果分析法
d.排列圖法
e.橫道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