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
有!新規范的名稱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是在《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92)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原規范已作廢。
2.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3)
1、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應有相應的施工技術標准,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和綜合施工質量水平考核制度。
2、建築工程應該按下列規定進行施工質量控制
(1)建築工程採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築構配件、器具和設備應進行現場驗收。
(2)各工序應按施工技術標准進行質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後應進行檢查。
(3)相關各專業工種之間,應進行交接檢驗,並形成記錄。
3、建築工程質量應按以下要求驗收:
(1)應符合本標准和相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
(2)應符合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要求。
(3)參加驗收的各方人員應具備規定的資格。
(4)驗收應在施工單位自行檢查評定的基礎上進行。
(5)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應由施工單位通知有關單位進行驗收,並形成驗收文件。
(2)澆築機械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擴展閱讀:
工程竣工驗收是指建設工程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工程建設規范、標準的規定完成工程設計文件要求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建設單位已取得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其委託機構)出具的工程施工質量、消防、規劃、環保、城建等驗收文件或准許使用文件後,組織工程竣工驗收並編制完成《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工程項目的竣工驗收是施工全過程的最後一道程序,也是工程項目管理的最後一項工作。它是建設投資成果轉入生產或使用的標志,也是全面考核投資效益、檢驗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
3. 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的內容簡介
本規范共分為8章、18節和20個附錄。修訂的主要內容有:
1.將原設備安裝工程「通用規定」,修改為全國各類機械設備安裝工程都適用規范,擴大了規范的覆蓋面。
2.增加了新技術、新工世等新的內容,如脹錨地腳螺栓、環氧砂漿錨固地腳輥栓、減振墊、無墊鐵安裝、座漿法、液壓、氣動潤滑管道,聯軸器裝配擴大至11個品種和類型,酸洗、除銹和脫脂的技術要求、方法和質量檢驗理加明確。
3.原規范是70年代制訂,其參數和技術要求科學性、實用性較差。隨著我國產品和施工技術的發展,這次修訂均按我國現行標准和成熟的施工技術作了全面的修改。
4.名詞、術語、形位公差和計量單位均按現行國家標准和設備安裝行業的規定,作了較大的修改。
4. 混凝土灌注樁驗收規范
強制性標准條文:工程樁應進行承載力檢驗。《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第5.1.5條,工程樁應進行單樁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抽樣檢測《建築基樁檢驗技術規范》JGJ106-2003第3.1.1條。
施工完成後的工程樁應進行豎向承載力檢驗《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10.1.8條。
(一)承載力檢驗
規范要求進行豎向抗壓承載力靜載試驗方法進行驗收檢測的有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樁,對噸位大、受場地限制無法進行靜載試驗的大直徑樁,《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在對該規范第3.3.7條作了說明。
要體現「各種方法合理搭配,優勢互補」的原則,如深層平板載荷試驗、岩基載荷試驗、終孔後混凝土灌注前的樁端持力層鑒別、鑽芯法沉渣厚度測定、樁端持力層鑽芯鑒別等。
端承樁承載力的檢驗實際上就是檢驗樁端持力層地基抵抗通過樁身傳遞的上部荷載能力的檢驗(在樁本身質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因此,我們對樁基承載力驗收檢測的監督中,當預見到無法進行靜載試驗時應重點抓住灌注砼前對樁端持力層的鑒別。
當工程出現異常和特殊情況時,如持力層鑒別可信度低、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成樁質量不可靠等,就不能單靠一種鑒別方式,必要時可進行靜載確定。承載力檢驗應在樁身完整性檢驗之後進行。
(二)樁身完整性檢驗
樁身完整性檢測規范規定了鑽芯法、低應變法、高應變法、聲波透射法四種方法檢測,《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第3.1.3條規定:樁身完整性檢測宜採用兩種或多種合適的檢測方法進行。
該規范第3.3.4條註:對端承型大直徑灌注樁,應在上述兩款規定(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較低)的抽檢樁數范圍內,選用鑽芯法或聲波透射法對部分受檢樁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
對樁身完整性檢測的四種方法都有局限性,如低應變法技術困難大、鑽芯法僅「一孔之見」、聲波透射法無隨機性,因此有必要選用兩種方法搭配互補,鑽芯法、聲波透射法適合於大直徑樁的檢測,採用與低應變法檢測相互補充或驗證,可提高完整性檢測的可靠性。
因此,在我們的監督中如有甲級設計、工程地下水、污泥、流沙嚴重影響樁身砼質量等情況時,應要求採用低應變的鑽芯法、聲波透射法兩種以上方法檢測樁身完整性。
(4)澆築機械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擴展閱讀:
施工中安全與文明現場的監控
1、嚴格遵照國家「安全導則」和「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進行施工。
2、做好安全宣傳與教育工作,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開工前先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認真落實「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
3、監督檢查施工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並要求跟班作業,負責施工階段的安全生產工作。
4、做好用電安全工作。生產動力用線做到無破損,接頭牢固、安全,並應架空,防止漏電傷人。
5、督促施工方對機械設備經常維修保養,並按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不準帶病作業。
6、使用吊機、挖機,吊臂旋轉范圍內嚴禁站人,並應有專人指揮。
7、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不準進入施工現場。⒏成樁後,樁頭空洞應及時蓋實或回填,防止傷人事故,危險處要設護欄和安放警示牌。
8、材料堆放應有序,應按規格、品種分類堆放,應立牌指示,不得混放。
9、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處理,督促施工單位做好社會治安,謹防盜竊,預防火災,做到文明現場。
10、施工人員嚴禁進入樁孔內違章作業。
5. 混凝土施工驗收標准
實只要面積不是太大,用錘敲幾下,沒有空洞就沒有什麼大問題,無非是外觀上不好看,用水泥砂漿抹一下就可以了.嚴重的必須鑿去,重新澆注質量有問題的部分.我們這都是這么做的.澆注之前先鋪一才層50mm--100mm與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砂漿,澆注時充分振動,應該都沒問題了的.下面是規范要求,可以看一下,但千萬不要照搬,否則施工單位會罵死你的.
砼蜂窩、露筋補強施工措施
一、
原因分析
1、值班人員及作業班組思想意識淡薄,對2米高吊模的施工難度認識不足,故砼澆築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牆為吊模,砼從板面下落,在鋼筋較密的情況下,僅局限於一處下料,一處落棒,造成牆底部振搗漏棒,出現露筋、麻面。
3、前後台聯系不緊密,在砼流動性較小、布料困難的情況下,操作者質量意識較差,在牆較高澆築難度大、沒有實體跟蹤敲打是否下到位,棒振到位。
二、
處理補強修整措施
1、露筋補強:
1.1
鑿除鬆散砼,用清水沖刷干凈、晾乾。
1.2
塗刷補強水泥凈漿結合層,其配合比為水泥:uea膨脹劑=1:0.10。
1.3封堵模板,兩邊超出孔洞范圍150,如下圖所示意:
1.4
配製補償收縮c50細石砼。
其配合比為水泥:砂:碎石:uea摻合料
1:1.24:1.94:
0.14
540:670:1050:75
其坍落度控制在12cm以內,採用人工現場來回拌和均勻,砼的和易性滿足施工要求。
1.5
在砼澆築前再次澆灑補償素水泥漿一道,稍干後即可澆築補償收縮c50細石砼,砼邊灌邊振搗,採用φ16鋼筋棒插搗直至高出破損處50mm。
1.6
砼澆築完畢,確定其終凝,即採用麻袋覆蓋晝夜灑水養護,兩天後方可拆除模板並繼續覆蓋灑水養護,連續養護不少於14天,隨時跟蹤檢查,保持表面濕潤。
1.7
砼養護7天後方可人工鑿除多餘部分,鑿除時要仔細,一小塊的鑿除直至表面與原砼牆面平直。
2、麻面處理
把鬆散混凝土清除後,先用清水將表面沖刷干凈,用1:2水泥砂漿抹平。
因時間倉促,不完善的地方還望建設、監理單位補充修改,提出更為穩妥的處理方案,項目部一定認真仔細地依據審批方案,加強各環節各工序的檢查,確保補強修整滿足結構安全可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