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量通病防治技術措施
1、模板安裝前,先檢查模板的質量,不符質量標準的不得投入使用。
2、柱模板:
1)漲模、斷面尺寸不準。
防治措施:根據柱高和斷面尺寸設計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間距,以及對大斷面柱使用穿柱螺栓,以保證柱模的強度、剛度足以抵抗砼的側壓力。施工應認真按設計要求作業。
2)柱身扭向。
防治措施: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裝斜撐(或拉錨),吊線找垂直時,相鄰兩片柱模從上端每面吊兩點,使線墜到地面,線墜所示兩點到柱位置線距離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3)軸線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線上。
防治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彈出柱軸線及軸邊通線,然後分別彈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軸線,再確定柱的另兩條邊線。支模時,先立兩端柱模,校正垂直與位置無誤後,柱模項技通線,再支中間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時,通排支設水平拉桿及剪刀撐,柱距較大時,每柱分別四面支撐,保證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確。
3、牆模板:
1)牆體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防治措施:模板設計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龍骨的尺寸和間距、穿牆螺栓間距、牆體的支撐方法等在作業中要認真執行。
2)牆體爛根,模板接縫處跑漿。
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漿找平塞嚴,模板間卡固措施牢靠。
3)門窗洞口砼變形。
產生的原因是,門窗模板與牆模或牆體鋼筋固定不牢,門窗模板內支撐不足或失效。
4、梁、板模板:
1)梁、板底不平、下撓;梁側模板不平直;樑上下口漲模。
防治措施:梁、板底模板的龍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間距通過設計計算決定,使模板的支撐系統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作業中應認真執行設計要求,以防止砼澆築時模板變形。模板支柱應立在墊有通長木板的堅實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產生下撓。梁、板模板應按設計或規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應設銷口楞,再進行側向支撐,以保證上下口模板不變形。
2)板中部下撓,板底與牆、梁四周不平,板模伸入牆、梁內「吃模」,板縫跑漿,出現麻面、蜂窩。
防治措施:板模下部支撐按詳圖間距布置,支撐墊木方。拉好水平桿和剪力撐,支撐採用滿堂紅架子,用U 托調節絲桿調整標高。拉通線找平,保證在同一標高上。板鋪完後,用水準儀校正標高,並用靠尺找平。板模多次周轉使用時,將表面的水泥砂漿清理干凈,對變形和四周破損的模板及時修理.
3)板接縫處出現高低差及漏漿
防治措施:同一方格內必須使用同一材質的模板(禁止不同厚度的模板相互混雜)厚度均勻一致,否則應進行篩選;盡量消除引測標高誤差,同時在一方格內先定出板邊兩側高度,中間部位拉線即可;板縫用快乾粉調成膩子狀進行封堵。
4)梁側模或板模夾在砼內
防治措施:模板壓向必須正確:即板底模壓往梁(柱)側模上口;正確按照施工流程操作:即安裝梁側模從樑柱接頭處向中間安裝——板模從梁邊向中間安裝的順序。
5)樓梯踏步高度、寬度不均勻,中間外凸。
防治措施:
選用熟練的技工操作,人員相對固定;正確確定樓梯踏步的起止位置,並在側板上畫等分線;踏步側板未用壓條以及樓梯中部未釘反扶梯基。
Ⅱ 塗料質量通病
塗料塗膜病態情況與防治
一、流掛
塗料塗裝於垂直物體表面,在塗膜形成過程中濕膜受到重力的影響朝下流動,形成不均勻的塗膜,稱為流掛
要使塗膜流動適宜,就要使塗料的流變性處於最適宜的狀態,要防止流掛病態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在刷塗剪切速率下的塗料粘度。另外,所用溶劑的品種也是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影響著粘度的變化。在採用噴塗方法施工時,塗膜厚度要掌握好,噴塗過厚或溶劑揮發速率過慢,也會造成流掛。另外,底材及底層表面狀態,以及施工塗裝方法和大氣的環境條件等也會導致流掛的產生。
二、刷痕、滾筒痕
塗料採用刷塗或滾塗方法施工時,塗膜表面乾燥後產生未能流平的痕跡稱為「刷痕」或「滾筒痕」, 它明顯地影響了塗膜的外觀。
預防措施是控制塗料質量,調整施工粘度及環境條件,必要時可添加少量高沸點溶劑或者流平劑。
三、桔皮
桔皮是濕膜未能充分流動形成的似桔皮狀的痕跡。施工粘度較高,烘乾前的閃蒸時間不當,稀釋劑的質量,底材的溫度等均會導致塗膜桔皮病態的產生。
預防措施主要是添加適量揮發速度較慢的溶劑,以延長濕膜的流動時間使之有足夠時間流平,加入適量流平劑也能減輕塗膜桔皮病態。
四、起粒
起粒是塗裝後漆膜表面出現不規則塊狀物質總稱。顏料分散不良、基料中有不溶的聚合物軟顆粒或析出不溶的金屬鹽、溶劑揮發過程中聚合物沉澱、小塊漆皮被分散混合在漆中等是造成起粒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止此病態發生,必須注意顏料充分分散、溶劑合理設計、塗料的凈化及施工場所環境的的潔凈度。
五、縮孔
縮孔也是塗膜因流平性不良出現的病態之一,產生縮孔的主要原因是濕膜上下部分表面張力不同。實際應用時,可以採取加入適宜的流平助劑或低表面張力溶劑來解決,此外,還應注意提高底材的可潤濕性。
六、泛白
泛白(變白)現象常發生在揮發型塗料裝中,是塗裝後溶劑迅速揮發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不透明的白色膜的情況,這是由於溶劑迅速揮發吸收大量熱量導致正在乾燥的塗膜鄰近的水分凝結在塗膜上面的緣故,有時溶劑含水也會引起泛白,一般來說,溶劑的揮發性越高,漆膜變白的傾向越大。
預報措施是調整好塗料所用溶劑,並適量增加高沸點溶劑,減少揮發快的溶劑用量,控制空氣中相對濕度。
七、靜電噴塗導電性差
靜電噴塗法對所用塗料和溶劑均有一定要求,其中導電性差是經常出現的一種弊病,電阻的調整方法有兩種,一是靠溶劑來調整,通常在高電阻塗料中添加電阻低的極性溶劑,二是在設計配方時,添加助劑使其符合靜電塗裝工藝的要求。
Ⅲ 裝修中的油漆施工有哪些質量通病
三分油漆七分施工,油漆刷出來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不當導致,下面小編給你介紹下牆面施工常見問題與對策,希望能幫助到你。
1、顏色不勻,二次修補接槎明顯
原因:配合比掌握不準,摻加料不勻;滾、刷手法不一,或塗層厚度不一;採用單排外架子施工,隨拆架子,隨堵腳手眼,牆面紋理修補,隨補抹灰,隨滾、刷,避免因後補灰活與原抹灰層含水不一,造成面層二次修補接槎明顯。
防治措施:由專人掌握配比,合理配料,計量要准確;噴、滾、彈面層施工指定專人負責,施工手法一致,面層厚度一致;避免灰層的二次修補,影響塗層美觀。
2、面層的空鼓和裂縫
原因:底層抹灰沒按要求分格,水泥砂漿面積過大,干縮不一,會形成空鼓及開裂,底層的空裂以致將面層拉裂。
防治措施:打底灰時應按圖示要求分格,以解決灰層收縮裂縫。
3、流墜
原因:塗料施工粘度過低,塗膜又太厚;噴塗施工中噴塗壓力大小不均,噴槍與施塗面距離不一致。
防治措施:調整塗料的施工粘度,每遍塗料的厚度應控制合理;在施工中應盡量使基層平整,磨去稜角,刷塗料時,用力刷勻;調整空氣壓力機,使壓力均勻,氣壓一般為0.4~0.6M Pa。噴槍嘴與濕塗面距離調到足以消除此項疵病,並應均勻移動。
4、刷痕
原因:塗料的施工粘度過高,而稀釋劑的揮發速度又太快;塗料中的填料吸油性大,或塗料中混進了水分,使塗料的流平性較差;被塗物面對塗料的吸收能力過強,塗刷困難。
防治措施:調整塗料施工粘度,選用配套的稀釋劑;刷塗所選用的塗料應具有較好的流平性、揮發速度適宜,若塗料中混入水,應用濾紙吸除後再用;應先用粘度低的塗料封底,然後再進行正常塗刷;紋理處理時應用水砂紙輕輕打磨平整,並用濕布擦凈,然後再塗刷一遍塗料。
5、起皮
原因:基層含水率過高;噴塗時,壓縮空氣中有水蒸氣,與塗料混在一起,塗料的粘度較大,塗刷時易夾帶空氣進入塗層。
防治措施:面板鋪貼前,先試鋪,試鋪後,基層含水率過高時,應在基層充分乾燥後,才進行塗飾施工;塗料粘度不宜過大,一次塗膜不宜過厚,噴塗前,檢查油水分離器,防止水氣混入。
6、塗膜開裂
原因:塗膜干後,硬度過高,柔韌性較差;塗層過厚,表干里不幹;受有害氣體的浸蝕,如二氧化硫、氨氣等;面漆中的揮發成分太多,影響成膜的結合力。
防治措施:面漆的硬度不宜過高,應選用柔韌性較好的面漆來塗飾;面漆的揮發成分不宜過高。
7、桔皮
原因:噴塗壓力太大,噴槍口徑太小,塗料粘度過大,噴槍與物面間距不當;低點的溶劑用量太多,揮發速度太快,在靜止的液態塗膜中產生強烈的對流電流,使塗層四周凸起中部凹入,呈半圓形突起桔紋狀,未等流平,表面以乾燥形成桔皮;施工溫度過高或過低,塗料中混有水分。
防治措施:應熟練掌握噴塗施工技術,調好塗料的施工粘度,選好噴嘴口徑,調好噴塗施工壓力;應注意稀釋劑中高低沸點溶劑的搭配,高沸點的溶劑可適當增多;施工溫度過高或過低時不宜施工;在塗料的生產、施工和貯存中不應混進水分,一旦混入應除凈後再用;若出現枯皮,應用水砂紙將突起部分磨平,凹陷部分抹補膩子,再塗飾一遍面漆。
Ⅳ 一般抹灰工程常見的質量通病及其防治原因是什麼
1.牆體與門窗框交接處抹灰層空鼓、裂縫、脫落
現象:工程竣工後,由於門窗扇開啟的振動,門窗框兩側牆面出現抹灰層空鼓、裂縫或脫落。
預防措施:
(1)木磚數量及位置應適當、門窗口上下第4或第5皮磚放置一塊,中間木磚間距不大於70cm,木磚應做成燕尾式並做防腐處理,埋設在丁磚層。固定門窗口的釘子長度不得小於lOOcm。木磚如有遺漏,禁用打人木釘代替,應採用圖5-1-1所示鐵件,用木螺絲同門窗框固定後,再用射釘同牆體固定(混凝土門窗口應採用此法)。
(2)非普通粘土磚及120磚牆砌體,應預先將木磚放置在符合砌體模數的混凝土預制塊中待用(非木門窗應預先埋置符合砌體模數的混凝土預制塊)。
(3)抹灰前用水洇牆面時,門窗口兩側的小面牆洇水程度應與大面牆相同,且此處為通風口,抹灰時還應當洇水。
(4)門窗框塞縫應作為一道工序由專人負責。木門窗框和牆體之間的縫隙應用水泥砂漿全部塞實並養護,待達到一定強度後再進行抹灰。
(5)門窗口兩側及大面牆必須抹出不小於50mm寬,高度不低於2m的水泥砂漿護角。
(6)木磚尺寸:雙面有貼臉(或筒子板)的木磚規格為5cm×11cm×砌體厚(cm);單面有貼臉(或筒子板)的木磚規格為5cm×11cm×(框寬+有貼臉向門膀寬)(cm);無貼臉(或筒子板)的木磚規格為5cm×11cm×8cm(小頭),並割成燕尾式(大頭12cm)。
治理方法:將空鼓、開裂的抹灰層鏟除,如框口松動,用長50~60mm的40×40角鋼卧人框內,用木螺絲固定,並用射釘固定在牆體上(圖5-1-2),間距同木磚,然後將牆面泅水濕潤,重新抹灰。
2.磚牆、混凝土基層抹灰空鼓、裂縫
現象:牆面抹灰後過一段時間,往往在不同基層牆面交接處,基層平整度偏差較大的部位,牆裙、踢腳板上口,以及線盒周圍、磚混結構頂層兩山頭、圈樑與磚砌體相交等處出現空鼓、裂縫情況。
防治措施:
(1)抹灰前的基層處理是確保抹灰質量的關鍵之一,必須認真做好。
1)混凝土、磚石基層表面砂漿殘渣污垢、隔離劑油污、析鹽、泛鹼等,均應清除干凈。一般對油污隔離劑可先用5%~10%濃度的火鹼水清洗,然後再用水清洗;對於析鹽、泛鹼的基層,可用3%草酸溶液清洗。基層表面凹凸明顯的部位,應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漿補平。使用定型組合鋼模或膠合板底模施工,混凝土面層過於光滑的基層,拆除模板後立即先用鋼絲刷清理一遍,甩聚合物水泥砂漿並養護;也可先在光滑的混凝土基層刷素水泥底漿一道,素漿用1:3~1:4的乳膠水拌合,刷漿時要適當加壓,隨即底層抹灰,以1:2.5~1:3的水泥砂漿用1:4乳膠水拌合,厚度不超過5mm,抹平掃毛經24h從相接處起,兩邊均不小於lOcm。
(2)抹灰前牆面應澆水。磚牆基層一般澆水二遍,磚面滲水深度約8~lOmm,即可達到抹灰要求。加氣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大,但該材料毛細管為封閉性和半封閉性,阻礙了水分滲透速度,它同磚牆相比,吸水速度降低75%~80%,因此,應提前兩天進行澆水,每天兩遍以上,使滲水深度達到8~lOmm。混凝土牆體吸水率低,抹灰前澆水可以少一些。如果各層抹灰相隔時間較長,或抹上的砂漿已乾燥,則抹上一層砂漿時應將底層澆水潤濕,避免剛抹的砂漿中的水分被底層吸走,產生空鼓。此外,基層牆面澆水程度,還與施工季節、氣候和室內外操作環境有關,應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掌握。
(3)主體施工時應建立質量控制點,嚴格控制牆面的垂直和平整度,確保抹灰厚度基本一致。如果抹灰較厚時,應掛鋼絲網分層進行抹灰,一般每次抹灰厚度應控制在8~lOmm為宜。中層抹灰必須分若於次抹平。
水泥砂漿應待前一層抹灰層凝固後,再塗抹後一層;石灰砂漿應待前一層發白後,或用大拇指用力壓擠抹完的灰層,五指肚坑但有指紋(七八成干),再塗抹後一層。這樣可防止已抹的砂漿內部產生松動或幾層濕砂漿合在一起,造成收縮率過大,產生空鼓、裂縫。
(4)全部牆面上接線盒的安裝時間應在牆面找點沖筋後進行,並應進行技術交底,作為一道工序,由抹灰工配合電工安裝,安裝後線盒面同沖筋面平,牢固、方正,一次到位。
(5)外牆內面抹保溫砂漿應同內牆面或頂板的陰角處相交。方法一是先抹完保溫牆面,再抹內牆或頂板砂漿,在陰角處砂漿層直接頂壓在保溫層平面上;方法二是先抹內牆和頂板砂漿,在陰角處搓出30°角斜面,保溫砂漿壓住砂漿斜面。
(6)磚混結構的頂層兩山頭開間,在圈樑和磚牆間出現水平裂縫。這主要是在北方由於溫差較大,不同建材的膨脹系數不同而造成的溫度縫。一般做法是將頂層山頭構造柱(同標准層相比)適當加密,間距約2~3m;山頭開間除有構造柱外,在門窗口兩側增加構造柱。這樣使得圈樑和磚牆相交處的間距適當縮短,其伸縮長度分散在各構造柱區間內,有利於溫度縫變小或消失。另外,注意屋頂保溫層必須超出圈樑外邊線,且厚度不應小於15cm,如圖5-1-3。
(7)抹灰用的砂漿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並具有一定的粘結強度。和易性良好的砂漿能塗抹成均勻的薄層,而且與底層粘結牢固,便於操作和能保證工程質量。砂漿和易性的好壞取決於砂漿的稠度(沉人度)和保水性能。抹灰用砂漿稠度一般應控制如下:
底層抹灰砂漿為100~120mm;
中層抹灰砂漿為70~80mm;
面層抹灰砂漿為lOOmm。
砂漿的保水性能是指在攪拌、運輸、使用過程中,砂漿中的水與膠結材料及骨料分離快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漿容易離析,如果塗抹在多孔基層表面上,砂漿中的水分很快會被基層吸走,發生脫水現象,變得比較稠不好操作。砂漿中膠結材料越多,則保水性能越好。水泥砂漿保水性較差時可摻人石灰膏、粉煤灰、加氣劑或塑化劑,以提高其保水性。為了保證砂漿與基層粘結牢固,抹灰砂漿應具有一定的粘結能力,抹灰時可在砂漿摻入乳膠、108膠等材料。
(8)抹灰用的原材料和使用砂漿應符合質量要求。由於砂漿強度會隨著停放時間延長而降低,一般在20~3012的情況下,水泥石灰砂漿放置4—6h後強度降低20%~30%,lOh後降低50%左右;當氣溫高於3012時,下降值還會增加5%~10%。因此,抹灰用的水泥砂漿和混合砂漿應分別在拌合後3h和4h內使用完畢;當氣溫高於3012,必須在2h和3h內使用完畢。
(9)牆面抹灰底層砂漿與中層砂漿配合比應基本相同。一般混凝土磚牆面底層砂漿不宜高於基層牆體,中層砂漿不能高於底層砂漿,以免在凝結過程中產生較強的收縮應力,破壞底層灰或基層而產生空鼓、裂縫等質量問題。加氣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約為3~5MPa,因而加氣混凝土牆體底層抹灰使用的砂漿強度不宜過高,其抹灰工藝為:
1)抹石灰砂漿
配合比1:3(灰膏:中砂)石灰砂漿抹底灰,隔日抹中層灰(配合比同底層),再抹麻:刀灰面層。
2)抹混合砂漿
配合比1:2:9(水泥:灰膏:中砂)混合砂漿打底,厚8~lOmm,中層配合比同底層或用1:3(灰膏:中砂)石灰砂漿,厚8~lOmm,需隔日施抹,面層為麻刀灰或紙筋灰。配合比1:1:6(水泥:灰膏:中砂)混合砂漿,先噴1:3~4(108膠:水)108膠水溶液一道後施抹1:1:6底灰(厚8~lOmm),壓實搓毛,隔日抹中層,厚度5~8mm,刮平壓實搓毛,再施抹面層3~5mm厚(中層、面層配合比同底層),嚴禁用素水泥漿掛面。待乾燥後(含水率不大於8%)可進行貼壁紙、刷油漆等工作。3)踢腳板、牆裙需用水泥砂漿打底、罩面的部位,不宜使用加氣混凝土塊砌體,宜採用空心承重粘土磚砌築。避免因水泥砂漿同砌體強度差異過大而產生空鼓、裂縫等現象。
4)加強抹灰中各層之間的檢查與驗收,發現空鼓、裂縫應及時鏟除並修補,不要等到面層施工後再進行驗收。
(10)抹灰工程使用的水泥除有合格證外,還應進行凝結時間和安定性復驗,合格後才能使用。
(11)禁止使用淘汰材料(如107膠),108膠應滿足游離甲醛含量≤1g/kg,並應有試驗報告。
3.抹灰面層起泡、開花、有抹紋
現象:抹灰面層施工後,由於某些原因易產生面層起泡和有抹紋現象,經過一段時間有的現面層開花現象。
預防措施
(1)紙筋(麻刀)灰罩面,須待底子灰五六成干後進行;如底子灰過干應先澆水濕潤;罩面時應由陰、陽角處開始,先豎著(或橫著)薄薄刮一遍底,再橫著(或豎著)抹第二遍找平,兩遍總厚度約2mm;陰、陽角分別用陽角抹子和陰角抹子捋光,牆面再用鐵抹子壓一遍,然後順抹子紋壓光。
(2)水泥砂漿罩面,應用1:2~1:2.5水泥砂漿,待抹完底子灰後,第二天進行罩面,先薄薄抹一遍,跟著抹第二遍(兩遍總厚度約5~7mm),用刮杠刮平,木抹子搓平,然後用鋼皮抹子揉實壓光。當底子灰較干時,罩麵灰紋不易壓光,用勁過大會造成罩麵灰與底層分離空鼓,所以應灑水後再罩面抹壓。當底層較濕不吸水時,罩麵灰收水慢,當天如不能壓光成活,可撒上1:1干水泥砂(禁用素水泥)粘在罩麵灰上吸水,待干水泥砂吸水後,把這層水泥砂漿刮掉後再壓光。
(3)紙筋(麻刀)灰用的石灰膏,淋灰時最好先將石灰塊粉化後再裝入淋灰機中,並經過不大於3mm×3mm的篩子過濾;石灰熟化時間不少於30d;嚴禁使用含有未熟化顆粒的石灰膏。採用磨細生石灰粉時也應提前3d熟化成石灰膏。
治理方法:
牆面開花有時需經過1個多月的過程,才能使摻在灰漿內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顆粒繼續熟化膨脹完,因此,在處理時應待牆面確實沒有再開花情況時,才可以挖去開花處鬆散表面,重新用膩子找補刮平,最後噴漿。
3.混凝土頂板抹灰空鼓、裂縫
現象:混凝土現澆樓板底抹灰,往往產生不規則的裂紋,預制空心樓板抹灰後沿板縫產生縱向裂縫和空鼓現象。
預防措施:
(1)預制樓板安裝採用硬架支模,使樓板端頭同支座處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如圖5-1-4。
(2)預制樓板灌縫的時間最好是選擇隔層灌縫,可避免灌縫後產生施工荷載,也便於養護。
(3)預制樓板灌縫的具體要求:
1)樓板安裝下板縫不小於3cm,如有埋線管,下板縫不小於5cm。
2)認真清掃板縫,除去雜物,吊凹形板縫。
3)灌縫前充分澆水濕潤板縫,刷水灰比為0.4~0.5的素水泥漿一道,再澆灌坍落度為50~70mm的C20細石混凝土並搗固密實。
4)專人養護,避免混凝土過早失水。
5)灌縫水泥優先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以便提高灌縫混凝土早期強度。
6)現澆混凝土板抹灰前應將底表面雜物清理干凈。使用鋼模板的樓板底表面應用10%的火鹼水溶液將油污清洗干凈,樓板的蜂窩麻面用l:2水泥砂漿修補抹平,凸出部分混凝土剔鑿平整,預制板的凹縫用1:2水泥砂漿勾抹平整。
7)為了使底層砂漿與基層粘結牢固,抹灰前一天頂板應噴水濕潤,抹灰時再灑水一遍。現澆混凝土頂板抹灰,底層砂漿用1:0.5:1混合砂漿,厚度2~3mm,操作時順模板紋方向垂直抹,用力將底灰擠入頂板縫隙中,緊跟抹中層砂漿找平。凝土板和使用鋼模現澆的混凝土樓板,抹底層砂漿時,宜採用1:1水泥砂漿加
水泥重量20%的乳膠或108膠攪勻,用鋼皮抹子抹2~3mm厚,並隨手掃毛,第二天噴水養護,第三天再抹1:3:9混合砂漿找平,厚約6mm,待找平層有六七成千時,即抹罩面紙筋(麻刀)灰;各層抹灰總厚度應控制在12mm左右。混凝土頂板抹灰,一般應在上層地面做完後進行。治理方法:預制樓板順板縫裂縫較嚴重者應從上層地面上剔開板縫,重新認真施工;如裂縫不十分嚴重,可將頂縫處剔開抹灰層60mm寬,認真勾縫後,用108膠粘玻纖帶孔網帶條(一般成品50mm寬),再滿刮108膠一遍,重新抹灰即可。
Ⅳ 一般抹灰工程常見的質量通病及其防治原因是什麼
一)抹灰層空鼓
1.現象
抹灰層空鼓表現為面層與基層,或基層與底層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層與基層未處理,或處理不認真,清理不幹凈,或抹灰面未澆水,澆水量不足、不均勻。
(2)抹灰層表面過分光滑,又未採取技術措施處理。
(3)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差異過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干凈,並於施工前一天將准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濕。
(3)對表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二)抹灰層裂縫
1.現象
抹灰層裂縫是指非結構性面層的各種裂縫,牆、柱表面的不規則裂縫、龜裂,窗套側面的裂縫等。
2.原因分析
(1)抹灰材質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強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塵,含泥量過大或砂粒徑過細。
(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層抹灰間隔時間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縮裂縫。
(3)基層由兩種以上的材料組合的拼接部位處理不當或溫差而引起裂縫。
3.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准;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檯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檯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梁,或設3φ6的鋼筋磚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曬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曬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粘貼膠帶紙、布條,或釘鋼絲網或留縫嵌條子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檐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三)抹灰層不平整
1.現象
抹灰層表面接槎明顯,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顯凹凸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基層刮糙未出柱頭(沖筋),或未做塌餅。
(2)抹灰過程中刮尺使用不當,或長度不足(<2m)。
(3)面層抹灰後沒有適時找平壓光,隔天發現不平整,已無法找平壓光(實際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壓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基層刮糙前應彈線出柱頭或做塌餅,如果刮糙厚度過大,應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間」的原則,適當調整柱頭或塌餅的厚度。
(2)應嚴格控制基層的平整度,一般可選用大於2m的刮尺,操作時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轉動,使抹灰面(層)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最小。
(3)紙巾灰牆面,應盡量採用熟化(熟透)的紙巾;抹灰前,須將紙巾灰放入砂漿拌和機中反復攪拌,力求打爛、打細。可先刮一層毛紙巾灰,厚為15mm左右,用鐵板抹平,吸水後刮襯光紙巾灰,厚為5~10mm,用鐵板反復抹平、壓光。
四)分格縫不規范
1.現象
分格縫不平直、深淺不一致,寬度不適中,縫起點或終點上下與左右不統一,縫口缺稜角或粗糙,嵌縫不密實、不光潔。
2.原因分析
(1)兩條分格條鑲接時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條變形。
(2)分格條製作不規范:厚度不一致、寬度不統一,兩側下部未割角。
(3)在嵌條面上的砂漿未及時清除,或取條的時間與方法不當。
3.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3~5mm,寬為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干凈,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污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五)陰陽角不方正
1.現象
外牆大角,內牆陰角,特別是平頂與牆面的陰角四周不丟通、不方正;窗檯八字角(仿古建築例外)。
2.原因分析
(1)房屋主體結構與樓層標高、軸線等幾何尺寸不正確,抹灰過程中沒有隨時用陰、陽角器等質檢工具進行檢測,未及時糾正偏差。
(2)施工操作程序不規范,不重視陰、陽角應找方的操作要求。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應在陰陽角處(上部)吊線,以1.5m左右相間做塌餅找方,作為粉陰陽角的「基準點」;陽角護角線必須粉成「燕尾形」,其厚度按粉刷要求定,寬度為50~70mm,且小於60°。
(2)陰陽角抹灰過程中,必須以基準點或護角線為標准,並用陰陽角器作輔助操作;陽角抹灰時,兩邊牆的抹灰材料應與護角線緊密吻合,但不得將角線覆蓋。
(3)水泥砂漿粉門窗套,有的可不粉護角線,直接在兩邊靠直尺找方,但要在砂漿初凝前運用轉角抹面的手法,並用陽角器抽光,以預防陽角線不吻合。
(4)平頂粉刷前,應根據彈在牆上的基準線,往上引出平頂四個角的水平基準點,然後拉通線,彈出平頂水平線;以此為標准,對凸出部分應鑿掉,對凹進部分應用1:3水泥砂漿(內摻107膠)先刮平,使平頂大面大致平整,陰角通順。
六)滴水線不標准
1.現象
滴水線的寬度與深度不符合規范要求,鷹嘴不標准,有的在上窗套未做滴水線,導致局部倒爬水。
2.原因分析
雨蓬、檐口、陽台、上窗套等,有的是圖紙上未標明,有的是施工操作遺漏;有的對滴水線的做法不統一,隨意性很大,故即使做滴水線也起不到擋水的作用。
3.防治措施
(1)雨蓬、檐口、陽台、上窗套、窗檯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20mm;三類為台階形,寬度為20~50mm,厚度為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或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七)淌水坡向不正確
1.現象
(1)女兒牆、陽台欄板等壓頂淌水(流水)坡向不正確,造成外牆面局部掛黑。
(2)外牆窗檯坡度大小不統一、不適中。
2.原因分析
(1)女兒牆、陽台欄板等壓頂淌水(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或雖朝里但坡度過小,造成雨水與積灰向外流淌,致使外牆面局部掛黑。
(2)確定的外牆安裝窗框的標高與窗檯口的標高不合適,窗檯坡度過大或過小。
3.防治措施
(1)女兒牆、陽台欄板等壓頂淌水坡向應朝里,且坡度要大一點,使雨水與積灰向里(內)流淌,可減少與預防外牆面掛黑。
(2)外牆安裝窗框與窗檯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確定,一般做法為室內外窗檯高差為20mm左右,窗框與窗檯間隙用水泥砂漿勾成半圓弧,且縮進窗框1~2mm;窗檯口應再下降20~30mm,這樣的淌水坡度較為適中。
八)窗檯線不統一
1.現象
常見房屋底層窗檯標高不一致,台口線橫向不水平,豎向上下不對齊;有的台口呈大小頭,有的窗檯兩端伸出長度不相同。
2.原因分析
(1)窗檯砌築質量差。
(2)粉窗檯前橫、豎方向沒有拉通線,沒有嚴格遵循窗檯必須符合內高外低的規范要求。
3.防治措施
(1)粉窗檯前,橫、豎方向必須拉通線,作標記,以確保台口橫向在一條水平線上,豎向上下垂直(對齊)。
(2)粉窗檯時,必須嚴格遵守內高外低的規范要求(詳見6.1.7防治措施)。
Ⅵ 塗料施工常見質量通病有哪些如何處理
外牆塗料質量控制通病有:1、脫色;2、色差;3、粘結強度不夠脫皮;4、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