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通病防治
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質量通病,這些質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將影響結構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質量通病,保證工程結構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員急需掌握的,下面就結合工作實際,對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的產生和防治進行探討。
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
一.蜂窩現象: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於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7)基礎、柱、牆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
(1)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准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牆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後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2)小蜂窩:洗刷干凈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凈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二.麻面現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租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於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
(3)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4)模扳隔離刑塗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三.孔洞現象: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產生的原因
(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上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築上層混凝土;
(2)混凝上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鬆散孔洞;
(4)混凝土內掉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的措施
(1)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採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扳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2)將孔洞周圍的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後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
四.露筋現象: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
產生的原因
(1)灌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應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開防止浸水,以保證不發生下沉;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強檢查,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九.強度不夠、均質性差現象:同批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平均值低於設計要求強度等級。
產生的原因
(1)水泥過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級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雜物多,外加劑使用不當,摻量不準確;
(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計量不準,施工中隨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順序顛倒,攪拌時間不夠,拌合不勻;
(4)冬期施工,拆模過早或早期受陳;
(5)混凝土試塊製作未振搗密實,養護管理不善,或養護條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條件養護時,早期脫水或受外力砸壞。
防治措施
(1)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新鮮無結塊,過期水泥經試驗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徑、級配、含泥量等應符合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准確,混凝土應按順序拌制,保證攪拌時間和拌勻;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製混凝土,強度達到30%以上,礦渣水泥配製的混凝土,強度達到40%以上,始可遭受凍結,按施工規范要求認真製作混凝上試塊,並加強對試塊的管理和養護。
(2)當混凝土強度偏低,可用非破損方法(如回彈儀法,超聲波法)來測定結構混凝土實際強度,如仍不能滿足要求,可按實際強度校核結構的安全度,研究處理方案,採取相應加固或補強措
2. 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首先說明,幫人不是為分數.
湘西捍匪( - 高級經理 六級)雖然分高,但是為人.....為吾所不齒!!
--------------------------------------------------------
市政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
<排水部分>
市政道路排水系統是城市市政設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設施之一,確保其施工質量至關重要。現將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的通病最常見的質量通病分成四個方面,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提出防治措施。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積水
(一)產生原因:
測量差錯,施工走樣和意外的避讓原有構築物,在平面上產生位置偏移,立面上產生積水甚至倒坡現象。
(二)預防措施:
1.防止測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1)施工前要認真按照施工測量規范和規程進行交接樁復測與保護。(2)施工放樣要結合水文地質條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設計要求以及有關規定放樣,且必須進行復測檢驗其誤差符合要求後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樣樁進行,溝槽和平基要做好軸線和縱坡測量驗收。
2.施工過程中如意外遇到構築物須避讓時,應在適當的位置增設連接井,其間以直線連通,連接井轉角應大於135°。
二、管道滲漏水,閉水試驗不合格
(一)產生原因
基礎不均勻下沉,管材及其介面施工質量差、閉水段端頭封堵不嚴密、井體施工質量差等原因均可產生漏水現象。
(二)防治措施
1.管道基礎條件不良將導致管道和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積水,嚴重時會出現管道斷裂或介面開裂。預防措施是:(1)認真按設計要求施工,確保管道基礎的強度和穩定性。當地基地質水文條件不良時,應進行換土改良處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載力。(2)如果槽底土壤被擾動或受水浸泡,應先挖除松軟土層後和超挖部分用雜砂石或碎石等穩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實。(3)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土方時,應採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確保干槽開挖,必要時可在槽坑底預留20cm厚土層,待後續工序施工時隨挖隨清除。
2.管材質量差,存在裂縫或局部砼鬆散,抗滲能力差,容量產生漏水。因此要求:(1)所用管材要有質量部門提供合格證和力學試驗報告等資料;(2)管材外觀質量要求表面平整無鬆散露骨和蜂窩麻面形象;(3)安裝前再次逐節檢查,對已發現或有質量疑問的應責令退場或經有效處理後方可使用。
3.管介面填料及施工質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破損或介面開裂。防治措施:(1)選用質量良好的介面填料並按試驗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2)抹帶施工時,介面縫內要潔凈,必要時應鑿毛處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規程認真施工。
4.檢查井施工質量差,井壁和與其連接管的結合處滲漏,預防措施:(1)檢查井砌築砂漿要飽滿,勾縫全面不遺漏;抹面前清潔和濕潤表面,抹面時及時壓光收漿並養護;遇有地下水時,抹面和勾縫應隨砌築及時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後再進行內抹面或內勾縫;(2)與檢查井連接的管外表面應先濕潤且均勻刷一層水泥原漿,並座漿就位後再做好內外抹面,以防滲漏。
5.規劃預留支管封口不密實,因其在井內而常被忽視,如果採用砌磚牆封堵時,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1)砌堵前應把管口0.5m左右范圍內的管內壁清洗干凈,塗刷水泥原漿,同時把所用的磚塊潤濕備用;(2)砌堵砂漿標號應不低於M7.5,且具良好的稠度;(3)勾縫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漿標號不低於M15。管徑較大時應內外雙面較小時只做外單面勾縫或抹面。抹面應按防水的5層施工法施工。(4)一般情況下,在檢查井砌築之前進行封砌,以利保證質量。
6.閉水試驗是對管道施工和材料質量進行全面的檢驗,其間難免出現三兩次不合格現象。這時應先在滲漏處一一作好記號,在排干管內水後進行認真處理。對細小的縫隙或麻面滲漏可採用水泥漿塗刷或防水塗料塗刷,較嚴重的應返工處理。嚴重的滲漏除了更換管材、重新填塞介面外,還可請專業技術人員處理。處理後再做試驗,如此重復進行直至閉水合格為止。
三、檢查井變形、下沉,構配件質量差
(一)產生原因
檢查井變形和下沉,井蓋質量和安裝質量差,井內爬梯安裝隨意性太大,影響外觀及其使用質量。
(二)防治措施
1.認真做好檢查井的基層和墊層,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體下沉。
2.檢查井砌築質量應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體變形。
3.檢查井井蓋與座要配套;安裝時座漿要飽滿;輕重型號和面底不錯用,鐵爬安裝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確。
四、回填土沉陷
(一)產生原因
檢查井周邊回填不密實,不按要求分層夯實,填料質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響壓實效果,給工後造成過大的沉降。
(二)預防與處治措施
1.預防措施。(1)管槽回填時必須根據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條件選擇合適的填料和壓(夯)實機械。(2)溝槽較窄時可採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機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築厚度應選用不同的夯壓器具,以取得最經濟的壓實效果。(3)填料中的淤泥、樹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響壓實效果,又會在土中干縮、腐爛形成孔洞,這些材料均不可做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於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後施工必須先排干水再分層隨填隨壓密實。
2.處治措施。根據沉降破壞程度採取相應的措施:(1)不影響其它構築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處理或只做表面處理,如瀝青路面上可採取局部填補以免積水;(2)如造成其它構築物基礎脫空破壞的,可採用泵壓水泥漿填充;(3)如造成結構破壞的應挖除不良填料,換填穩定性能好的材料,經壓實後再恢復損壞的構築物。
五、結語
管道工程屬隱蔽工程,其在竣工時只有檢查井可供人們檢驗。因此,檢查井的施工質量常常左右著整體工程質量的評定,應使用專業隊伍進行檢查井的施工。總之,排水管道工程創優必須建立在主體結構工程創優的基礎之上。在施工過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種通病,確保整體工程施工質量達到優良,再把檢查井施工質量做得更好,從而實現創優目標。
<道路部分>
一、路床土過濕或有「彈簧」現象的處理
1、現象:路床土層含水量超過壓實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發生彈軟現象。
2、治理方法:(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採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當日挖至路槽高程,應當日碾壓成活,同時還要挖好排水溝;填方路段,應隨攤鋪隨碾壓,當日成活。遇雨浸濕的 土,要經晾曬或換土。
(2)路床土層避免填築粘性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後如出現 彈軟現象,要徹底挖除,換填含水量合適的土。
二、鋪砌道板與立沿石頂面銜接不平順
1、現象:鋪砌道板與立沿石頂面出現相對高差,有的局部高於立沿石,有的局部低於立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間。
2、預防措施:(1)如果先安立沿石,要嚴格控制立沿石頂面高程和平順度,當砌道板時,步道低點高程即以立沿石頂高為准向上推坡。
(2)如果先鋪砌道板,也應先將立沿石軸線位置和高程式控制制准確,道板低點仍以這個位置的立沿石頂高程為准,在安立沿石時,立沿石頂高程即與已鋪砌道板接順。
三、鋪砌道板塌邊
1、現象:靠近立沿石背處的道板下沉,特別是步道端頭,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後下沉現象較多。
2、預防措施:凡後安立沿石部分,立沿石前立沿石背均應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進行分層夯實。
四、人行道縱橫縫不順直,磚縫過大
1、現象:(1)在縱橫縫上出現10mm以上的錯縫和明顯彎曲。
(2)在彎道部分,也依曲線鋪砌,形成外側過寬的放射形橫縫。
2、預防措施:(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據路的線型和設計寬度,應事先作出鋪砌方案,作好技術交底,做好測量放線;為了縱橫縫的直順,應用經緯儀做好縱向基線的測設,依據基線沖筋,筋與筋之間尺寸要准確,對角線要相等。
(2)單位工程的全段鋪砌方法要按統一方案施作,不應「各自為政」。
(3)彎道部分也應該直砌,再補邊。
五、砌體砂漿不飽滿
(1)現象:主要表現在漿砌塊、片石的砌體上,塊、片石塊體之間有空隙和孔洞。
(2)治理方法:漿砌塊、片石應座漿砌築,立縫和石塊間的空隙應用砂漿填搗密實,石塊應完全被密實的砂漿包裹。同時砂漿應具有
一定稠度(用稠度儀測定3-5cm),便於與石面膠結。嚴禁干砌灌漿。
六、砌體平整度差,有通縫
(1)現象:砌體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標准要求。有兩層以上的通縫。
(2)治理方法:a、應注意選擇一側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邊長不應小於15cm,塊石寬厚不應小於20cm,以保證砌築穩定。
b、應丁順相間壓縫砌築,一層丁石,一層順石,至少兩順一丁 。丁石應長於順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層交叉錯縫不小於8cm。
c、當日砌築高度不得大於1.2m。
d、測量放線人員,應隨時檢查砌築面(立面、坡面、扭面)線位的准確度。
七、立沿石基礎和立沿石背扶
1、現象:基礎不實和立沿石背扶回填廢料、虛土不夯實或夯實達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付使用後即出現變形和下沉,出現曲曲彎彎,高低不平。
2、治理方法:a、立沿石基礎應與路面基層以同樣結構攤鋪,同步碾壓;槽底超挖應夯實。
b、安立沿石要按設計要求,砂漿卧底,並將立沿石夯打使其基底密實。
c、立沿石背扶要按設計和標准要求。
d、立沿石體積偏大一點,立沿石塊長偏長些,容易安砌穩定直順。
八、樹套石下沉
1、現象:樹套石安裝後出現下沉,歪斜,與周圍道板銜接不嚴,縫隙過大。
2、治理方法:樹套石基礎應與人行道基層以同樣結構攤鋪,同步碾壓;鋪砌道板前按設計方案製作樹池模板,提前確定樹池周遍道板鋪砌方案。
---------------------
一點經驗之談,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