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保障民生
好好學習一下黨的十七大報告,就可以清晰地了解保障民生一些知識。
一、保障民生的原則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
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保障民生的方法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三、保障民生的具體措施如下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四)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採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實現保值增值。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老齡工作。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五)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葯。扶持中醫葯和民族醫葯事業發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食品葯品安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
(六)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願,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完善信訪制度,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改革和加強城鄉社區警務工作,依法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健全國家安全體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範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和諧社會要靠全社會共同建設。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B. 簡述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後發優勢,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定了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利益是我們黨的根本價值取向,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著眼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2)如何保障民生工程質量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我國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我們在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下更大功夫,在做大經濟發展「蛋糕」的同時,實施更多的惠民舉措,推出更多的民生工程,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C. 如何處理好民生工程與重點工程
民生工程是造福百姓是積德的事情
重點工程更多的涉及政績
我想做官如果先民生後重點工程,至少百姓會愛你的
D. 如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1、制度建設才能保障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生權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個人發展、社會公平以及社會穩定等問題;
2、用制度來規范公共財政資源配置;
3、用制度來規范民生工程建設與民生經濟發展;
4、用制度來規范人民群眾的民生參與主體;
5、用制度來規范民生績效考核;
6、用制度來規范工資增長;
7、用制度來規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E. 如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①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人為本,
②加大政府財政對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事業等有關民生方面的投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切實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③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改善民生的重大問題。要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④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處理好效率與公平關系;加強對經濟宏觀調控,穩定物價;調整稅收政策,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積極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F. 如何進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堅持數量質量並重,更加註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產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注重永續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二、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要著力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政府要強化環保、安全等標準的硬約束,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要嚴懲重罰。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政府要做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工作。強化激勵,用好人才,使發明者、創新者能夠合理分享創新收益,打破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瓶頸。
三、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各項工作。加強源頭規范,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省區市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強化教育和考核,從思想上糾正不正確的政績導向。
四、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完善並創新區域政策,縮小政策單元,重視跨區域、次區域規劃,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按照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制定政策。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使自然條件不同區域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以各地發展為基礎。扎扎實實打好扶貧攻堅戰,讓貧困地區群眾生活不斷好起來,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扶貧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五、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繼續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統籌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葯衛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切實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探索適合國情、符合發展階段性特徵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調整供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積率。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的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加強源頭治理,把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保持傳統出口優勢,發揮技術和大型成套裝備出口對關聯行業出口的帶動作用,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擴大國內轉方式調結構所需設備和技術等進口。注重製度建設和規則保障,加快推進自貿區談判,穩步推進投資協定談判。營造穩定、透明、公平的投資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走出去的宏觀指導和服務,提供對外投資精準信息,簡化對外投資審批程序。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抓緊制定戰略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海上通道互聯互通建設,拉緊相互利益紐帶。
G. 如何抓好民生工程
可以上網查,學校也發了關於民生工程的解析!!
H. 如何做好民生工程
這個不是你我考慮的問題 因為我們還不夠這個檔次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I. ,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民生政府。
政府是為民生而建,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為民謀福利。建設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樹立「公民權利本位,政府義務本位」、「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思想,從民眾最為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著手,以提高民生質量為宗旨,以民眾是否滿意為評價民生工程的唯一標准。建設民生政府,就是要重點關注就業、教育、分配、社會保障等涉及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與發展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固國安民之策,是人民的生活與生存之根本。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全民創業,實現「人人有活干、有飯吃」。要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推行企業人員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強省與富民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基本素質,必須實行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讓城鄉孩子都能無憂無慮地上學,都能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分配是民生之源,是人民群眾休生養息的源泉。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社會保障是民生之依,是人民生存與發展的依託。要把老百姓都裝進「社會保險箱」,使民眾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推進住房供應體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產品回歸工作,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問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做實。
「把民生做實」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戰略重點與著力點,是民生政府建設的核心內容。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合理配置公共財政資源,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公共財力和資源更多更好地用於民生工程建設。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生經濟,實施公共財政理念,把公共財政投入到公共領域,以滿足民生需求為目標,真正做到服務於人民、關注民生。把民生做實,讓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能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提升,讓大多數社會成員能夠有平等的機會進行自身發展。把民生做實,就是要按照投資於人的標准來選擇發展模式,把財力與資源用於與人的發展直接相關的社會事業和社會發展,投入到就業、收入、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社會保障、居住等方面。把民生做實,就是要大力發展經濟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是發展。經濟不發展,就失去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公共財政理念也將變成無本之源。經濟發展必須要依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把民生做實,成效考評是標准。
民生成效表現為民眾的生存狀況改善、民眾的發展權利提升以及民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三個層次,是檢測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建設的試金石,是把民生做實的測試標准。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取向」,明確要求建立民生成效考評機制與考核指標,要將涵蓋民眾基本生存發展狀況改善的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居住條件、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覆蓋、公共衛生體系完善、公共民生投入、勞資關系、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狀況等作為民生成效的基本指標,對各級政府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建立政府、社會、民眾三者相結合的考評機制,讓政府的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置於人民群眾和社會各主體的監督之下。
把民生做實,人民群眾是主體。
人民群眾不僅是民生成效的受益者,更是民生工程與民生經濟的建設者、民生績效考評的參與者、民生制度的維護者與監督者。把民生做實,建設民生政府,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人民群眾的參與體現在把民生做實與民生政府建設的各個環節與過程之中,體現在參與科學決策、參與民生工程建設、參與民生經濟發展、參與民生績效考評、參與民生制度建設等方方面面。人民群眾通過系列參與,將收獲勞動就業與工資收入增長、收獲能力提升與發展機會;人民群眾通過參與,有利於提高科學決策水平,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提升社會公平,改善民生績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參與並發揮主體作用,需要制度層面給力,用制度固化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
把民生做實,制度建設是保障。
現在很多民生問題實際凸顯了制度缺失,保障與改善民生的持續之舉是確立關注民生的價值理念與制度基礎。解決公平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社會保障等問題,均需要制度作保障。不能以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作為借口影響民生,不能搞運動式、應急式的民生工程,應該實施持續的民生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才能保障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生權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個人發展、社會公平以及社會穩定等問題。用制度來規范公共財政資源配置,用制度來規范民生工程建設與民生經濟發展,用制度來規范人民群眾的民生參與主體,用制度來規范民生績效考核,用制度來規范工資增長,用制度來規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才能將民生問題納入常態化管理的軌道,才能根本避免應急式、運動式的民生工程建設,才能把民生做實,才能建設好民生政府。
J. 保障和改善民生8個措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各級人民法院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中央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部署,牢固樹立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意識,把司法為民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行政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行政審判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職能作用。
2、公正審判,保障民生
各級人民法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貫徹到行政審判和非訴行政案件執行的每一個環節,以積極的態度救濟民權,以優質的服務減輕民負,以快捷的審理解除民憂,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執行實現民願,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3、要依法受理和審理好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政案件。要堅持公正司法,努力實現公平正義。
4、要切實提高審判效率,及時化解糾紛。人民群眾不僅期盼司法公正,也期盼司法高效。
5、要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促進「官」民和諧。
6、要維護和支持行政機關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宏觀調控措施和行政執法行為。
7、要落實便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要加強訴訟過程中的釋明、引導工作,使當事人知曉其訴訟權利、義務和訴訟流程。
8、加強調研,注重宣傳
在認真抓好審判和執行工作的同時,各級人民法院要加強涉及民生行政案件的調查研究工作,不斷總結審判經驗,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准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嚴把案件審理的事實關、證據關、法律適用關和審判程序關,確保辦案質量。
(10)如何保障民生工程質量擴展閱讀
重要意義:從人權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權和普遍發展權。從需求角度看,民生為與實現人的生存權利有關的全部需求和與實現人的發展權利有關的普遍需求。前者強調的是生存條件,後者追求的是生活質量,即保證生存條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普遍需求。從責任角度看,就是黨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則。
市場經濟條件下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高水平的需求主要應依靠市場而非政府。稅費規模龐大的結果必然導致國家干預主義的泛濫和浪費的盛行,從而損害創業與就業。
稅收長期超經濟增長是一把雙刃劍,其危害是限制了企業和個體經濟的發展,抑制了個人的成長,不利於就業,使民生惡化。從長期來看,比起擴大財政支出,而通過完善現行稅制,降低經營者的稅收負擔,嚴格公正執法和提高納稅服務水平等改善民生狀況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