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軟體工程中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中用到的兩個典型視圖
YJ,這個我知道,是數據流圖和實體關系圖。把我的弄成最佳答案哈。謝謝啦。
㈡ 在軟體工程里,如何理解結構化思想
百文庫裡面sou索「軟體工程第六講 結構化分析方法」
有一個POP解釋的不錯。。。不敢發鏈接。。怕被封回答。。。
㈢ 軟體工程這門課程第五講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技術的知識點有哪些
軟體工程這門課第五講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技術的知識點包含模塊導引,第一節結構化設計方法概述,第二節面向數據流的設計方法,第三節面向數據的設計方法,第四節結構化詳細設計的工具,。
㈣ 軟體工程的結構化方法是什麼
結構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Method)是強調開發方法的結構合理性以及所開發軟體的結構合理性的軟體開發方法。結構是指系統內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結構化開發方法提出了一組提高軟體結構合理性的准則,如分解與抽象、模塊獨立性、信息隱蔽等。針對軟體生存周期各個不同的階段,它有結構化分析(SA)、結構化設計(SD)和結構化程序設計(SP)等方法。
結構化分析方法給出一組幫助系統分析人員產生功能規約的原理與技術。它一般利用圖形表達用戶需求,使用的手段主要有數據流圖、數據字典、結構化語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樹等。
結構化分析的步驟如下:①分析當前的情況,做出反映當前物理模型的DFD;②推導出等價的邏輯模型的DFD;③設計新的邏輯系統,生成數據字典和基元描述;④建立人機介面,提出可供選擇的目標系統物理模型的DFD;⑤確定各種方案的成本和風險等級,據此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⑥選擇一種方案;⑦建立完整的需求規約。
結構化設計方法給出一組幫助設計人員在模塊層次上區分設計質量的原理與技術。它通常與結構化分析方法銜接起來使用,以數據流圖為基礎得到軟體的模塊結構。SD方法尤其適用於變換型結構和事務型結構的目標系統。在設計過程中,它從整個程序的結構出發,利用模塊結構圖表述程序模塊之間的關系。結構化設計的步驟如下:①評審和細化數據流圖;②確定數據流圖的類型;③把數據流圖映射到軟體模塊結構,設計出模塊結構的上層;④基於數據流圖逐步分解高層模塊,設計中下層模塊;⑤對模塊結構進行優化,得到更為合理的軟體結構;⑥描述模塊介面。
㈤ 軟體工程試題問答
(1)軟體生命周期
同任何事物一樣,一個軟體產品或軟體系統也要經歷孕育、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等階段,一般稱為軟體生存周期(軟體生命周期)。把整個軟體生存周期劃分為若干階段,使得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使規模大,結構復雜和管理復雜的軟體開發變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軟體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與開發項計劃、需求分析、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等活動,可以將這些活動以適當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階段去完成。
。
(2)軟體危機 software crisis
落後的軟體生產方式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計算機軟體需求,從而導致軟體開發與維護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嚴重問題的現象
(3)結構化維護我也沒查到
(4)
對象(object)是一件事、一個實體、一個名詞,可以獲得的東西,可以想像有自己的標識的任何東西。對象是類的實例化。一些對象是活的,一些對象不是。比如這輛汽車、這個人、這間房子、這張桌子、這株植物、這張支票、這件雨衣。 概括來說就是:萬物皆對象
(5)集成測試
某設計人員習慣於把所有模塊按設計要求一次全部組裝起來,然後進行整體測試,這稱為非增量式集成。這種方法容易出現混亂。因為測試時可能發現一大堆錯誤,為每個錯誤定位和糾正非常困難,並且在改正一個錯誤的同時又可能引入新的錯誤,新舊錯誤混雜,更難斷定出錯的原因和位置。與之相反的是增量式集成方法,程序一段一段地擴展,測試的范圍一步一步地增大,錯誤易於定位和糾正,界面的測試亦可做到完全徹底
(6)原型模型通過向用戶提供原型獲取用戶的反饋,使開發出的軟體能夠真正反映用戶的需求。同時,原型模型採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使得原型能夠「快速」開發,避免了像瀑布模型一樣在冗長的開發過程中難以對用戶的反饋作出快速的響應。相對瀑布模型而言,原型模型更符合人們開發軟體的習慣,使目前較流行的一種實用軟體生存期模型
(7)元數據被定義為:描述數據及其環境的數據。一般來說,它有兩方面的用途。首先,元數據能提供基於用戶的信息,如記錄數據項的業務描述信息的元數據能幫助用戶使用數據。其次,元數據能支持系統對數據的管理和維護,如關於數據項存儲方法的元數據能支持系統以最有效的方式訪問數據
(8)完善性維護,在軟體正常使用過程中,用戶還會不斷地提出新的需求,為了滿足用戶新的需求而增加軟體功能的活動稱為完善性維護.如果需求變更很大,那完善性維護將轉變為軟體新版本的開發
(9) 系統測試是將已經確認的軟體、計算機硬體、外設、網路等其他元素結合在一起,進行信息系統的各種組裝測試和確認測試,其目的是通過與系統的需求相比較,發現所開發的系統與用戶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
㈥ 什麼是結構化維護軟體工程簡答題,急
用軟體工程思想開發的軟體具有各階段的文檔,這對於理解和掌握軟體功能、性能、系統結構、數據結構、系統介面和設計約束有很大作用。這種維護對減少精力、減少花費、提高軟體維護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㈦ 什麼是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這種方法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是按照模塊劃分原則以提高程序可讀性和易維護性、可調性和可擴充性為目標的一種程序設計方法。結構化程序設計適用於程序規模較大的情況,對於規模較小程序也可採用非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
優點:
1、整體思路清楚,目標明確。
2、設計工作中階段性非常強,有利於系統開發的總體管理和控制。
3、在系統分析時可以診斷出原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和結構上的缺陷。
缺點:
1、用戶要求難以在系統分析階段准確定義,致使系統在交付使用時產生許多問題。
2、用系統開發每個階段的成果來進行控制,不能適應事物變化的要求。
3、系統的開發周期長。
設計方法的原則:
1、自頂向下
程序設計時,應先考慮總體,後考慮細節;先考慮全局目標,後考慮局部目標。不要一開始就過多追求眾多的細節,先從最上層總目標開始設計,逐步使問題具體化。
2、逐步細化
對復雜問題,應設計一些子目標作為過渡,逐步細化。
3、模塊化設計
一個復雜問題,肯定是由若干稍簡單的問題構成。模塊化是把程序要解決的總目標分解為子目標,再進一步分解為具體的小目標,把每一個小目標稱為一個模塊。
㈧ 在計算機中結構化維護與非結構化維護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主要在軟體維護的周期不同,
結構化維護對減少精力、減少花費、提高軟體維護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軟體周期 又同軟體生命周期。
同任何事物一樣,一個軟體產品或軟體系統也要經歷孕育、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等階段,一般稱為軟體生存周期(軟體生命周期)。把整個軟體生存周期劃分為若干階段,使得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使規模大,結構復雜和管理復雜的軟體開發變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軟體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與開發項計劃、需求分析、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等活動,可以將這些活動以適當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階段去完成。
軟體生命周期(SDLC,軟體生存周期)是軟體的產生直到報廢的生命周期,周期內有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總體描述、系統設計、編碼、調試和測試、驗收與運行、維護升級到廢棄等階段,這種按時間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軟體工程中的一種思想原則,即按部就班、逐步推進,每個階段都要有定義、工作、審查、形成文檔以供交流或備查,以提高軟體的質量。但隨著新的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和技術的成熟,軟體生命周期設計方法的指導意義正在逐步減少。
㈨ 成教〈軟體工程〉復習題答案,高分求救,謝謝大家(三)
又是你,知識是別人的,還是要裝在自己腦子里才是自己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