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技術 > 軟體工程需求分析案例

軟體工程需求分析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13 12:47:47

『壹』 求軟體工程需求分析報告範文,謝謝!!!!

3.1 引言
3.1.1 編寫目的
說明編寫這份軟體需求說明書的目的,指出預期的讀者。
3.1.2 背景
說明
a.待開發的軟體系統的名稱,
b.本項目的任務提出者、開發者、用戶及實現該軟體的計算中心或計算機網路
c.該軟體系統同其他系統或其他機構的基本的相互來往關系。
3.1.3 定義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外文首字母組詞的原片語。
3.1.4 參考資料
列出用得著的參考資料,如:
a.本項目的經核準的計劃任務書或合同、上級機關的批文;
b.屬於本項目的其他已發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處引用的文件、資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軟體開發標准。
列出這些文件資料的標題、文件編號、發表日期和出版單位,說明能夠得到這些文件資料的來源。
3.2 任務概述
3.2.1 目標
敘述該項軟體開發的意圖、應用目標、作用范圍以及其他應向讀者說明的有關該軟體開發的背景材料。解釋被開發軟體與其他有關軟體之間的關系。如果本軟體產品是一項獨立的軟體,而且全部內容自含,則說明這一點。如果所定義的乒品是盧個更大的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則應說明本產品與該系統中其他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為此可使用一張方框圖來說明該系統的組成和本產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聯系和介面。
3.2.2 用戶的特點
列出本軟體的最終用戶的特點,充分說明操作人員、維護人員的教育水平和技術專長,以及本軟體的預期使用頻度。這些是軟體設計工作的重要約束。
3.2.3 假定和約束
列出進行本軟體開發工作的假定和約束,例如經費限制、開發期限等。
3.3 需求規定

『貳』 <<軟體工程>>里的一個簡單小的管理軟體的需求分析怎麼做啊...求教..最好有例子,,,,要簡單點的

一個基於工作流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案例
1. 概念

工作流(workflow)是為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出的,目前尚無統一、明確的定義。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將工作流定義為:業務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動化,在此過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一定的過程規則流轉,實現組織成員間的協調工作以達到業務的整體目標。

2. 與工作流相關的基本概念及其聯系

業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 在功能確定的組織結構中,能夠實現業務目標和策略的相互連接的過程和活動集。例如,投保過程、項目開發過程等。

過程定義(Process Definition): 業務流程的形式化描述,用來支持系統建模和運行過程的自動化。過程可分解為一系列子過程和活動,其定義主要包括描述過程起始、終止的活動關系網路以及一些關於個體行為的信息,如組織成員、與IT相關的應用和數據等。

活動(Activity): 活動是過程執行中可被工作機調度的最小工作單元,要求有人或機器的參與。

工作流管理系統(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 一種能定義、創建和管理工作流執行的系統。它可通過單個或多個工作機運行,並能存儲和解釋過程定義。

過程/活動實例(Process/Activity Instances): 實際運行中的一個過程或活動。每個實例代表一個能獨立控制執行、具有內部狀態的線程,可被外界通過標識進行存取。

3 工作流理論與應用結合

(1)需求問題
開發黨務工作流管理系統,實現黨務各類工作流的定義、流程管理、任務的分配、追蹤、相關文檔的記錄和查詢。

(2)工作流功能描述

1. 基本(逐步至完全)支持 Browser;具有成熟的工作流程模塊及完整的協同服務功能;工作流的定義和配置可視化,簡單、方便;

2. 有簡單、復雜流程所需的模塊,可重復使用業務表單;圖形化的流程定製工具;可視化、圖形化的流程開發界面;能清楚指定企業流程邏輯、參與人員及其角色,以及相關信息內容--無須編寫任何復雜的應用程序;每個工作流程步驟皆可以獨立的圖形代表,直接點取即可修改,方便簡單;

3. 以"規則與角色"為基礎;工作流程內容與程序邏輯完全獨立;用戶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可方便定義新的工作流及修改老的工作流;開發新的應用程序或變更現有應用程序時可重復使用現有的工作流程模塊;工作流程處理程序標准化,如文件呈送及授權簽名等,新的應用程序不用重新編寫;具備角色控制功能,有效地定義參與人員在工作流程中的角色、執行的任務與訪問許可權;自動生成樹狀的組織管理架構;

4. 嚴謹的任務控制流程,包括代辦人管理,可自動替換工作流程的審批人;先進的時間控制管理,包括期限控制、自動提醒、催辦、同時多人並行審批等;

5. 運用工作流程推動企業知識管理:工作流程可作為知識管理的神經中樞;使用該系統可確保有許可權的人在既定的規則與程序下,自動與正確地做信息交互;

6. 系統適合企業的發展及重組,企業的業務流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會隨著業務的發展不斷進行優化;

7. 通過獨特的工作流引擎,能夠直接訪問各種資料庫或調用業務邏輯組件,完成對業務資料庫中數據的控制;

8. 支持多種操作系統平台,方便平滑地遷移;

9. 符合國際工作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制定的規范3。

(3)客戶收益

1. 工作流易於定義和改變――應用程序獨立於模型;

2. 可以模擬改變模型後的效果;

3. 以商業規則定義工作流,通過職務定義人員;

4. 規則是強迫執行的――確保企業級范圍的一致性;

5. 新舊應用程序作為商業流程的各部分被集成起來。

(4)我們特色
針對黨務等政府組織部門量身訂做的工作流管理系統。

(5)設計思路範例:用戶操作模塊以工作流思路來設計

系統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務分派對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計算機針對自己列出的「任務清單」,跟蹤每一項任務的狀態,或繼續一項任務,而不必從一個模塊退出,進入另一個模塊,搜索相應任務的線索。前者是面向功能或對象的,而後者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這樣,用戶的任務分派和任務的完成狀態,可以被最大程度地數字化和受到控制。

『叄』 寫軟體工程項目需求分析的具體步驟與詳細說明。

項目企劃書
一、 系統主題
a) 引言

b) 背景/選題動機/目的
c) 市場調查過程和結論
結論:校園社團沒有深層次的進入廣大學生中,需要一個社團的展示平台
二、 需求分析
a) 概要

b) 使用場景
校園社團
c) 應用領域/實用性分析

d) 未來發展方向

三、 團隊組成和分工
項目組成員:
分工:
四、 系統功能概述

五、 系統設計概述
a) 實現系統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和技術亮點

b) 系統構架

c) 功能模塊描述

六、 系統環境
體系結構
開發平台
開發工具
開發語言
Client運行環境
Server運行環境
Web服務
資料庫

七、 項目時間進度表
項目重要里程碑 預計完成日期
完成項目企劃書 2012/5/30
項目框架設計 2012/6/
項目功能實現
後期修改、完善

『肆』 軟體工程中需求分析的任務是什麼(具體點)

軟體需求包括 3 個不同的層次――業務需求、用戶需求和功能需求。

除此之外,每個系統還有各種非功能需求。

業務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表示組織或客戶高層次的目標。業務需求通常來自項目投資人、購買產品的客戶、實際用戶的管理者、市場營銷部門或產品策劃部門。業務需求描述了組織為什麼要開發一個系統,即組織希望達到的目標。

使用前景和范圍( vision and scope )文檔來記錄業務需求,這份文檔有時也被稱作項目輪廓圖或市場需求( project charter 或 market requirement )文檔。

用戶需求(user requirement)描述的是用戶的目標,或用戶要求系統必須能完成的任務。用例、場景描述和事件――響應表都是表達用戶需求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說用戶需求描述了用戶能使用系統來做些什麼。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規定開發人員必須在產品中實現的軟體功能,用戶利用這些功能來完成任務,滿足業務需求。

功能需求有時也被稱作行為需求( behavioral requirement ),因為習慣上總是用「應該」對其進行描述:「系統應該發送電子郵件來通知用戶已接受其預定」。功能需求描述是開發人員需要實現什麼。

系統需求(system requirement)用於描述包含多個子系統的產品(即系統)的頂級需求。系統可以只包含軟體系統,也可以既包含軟體又包含硬體子系統。人也可以是系統的一部分,因此某些系統功能可能要由人來承擔。

業務規則包括企業方針、政府條例、工業標准、會計准則和計算方法等。業務規劃本身並非軟體需求,因為它們不屬於任何特定軟體系統的范圍。

然而,業務規則常常會限制誰能夠執行某些特定用例,或者規定系統為符合相關規則必須實現某些特定功能。有時,功能中特定的質量屬性(通過功能實現)也源於業務規則。所以,對某些功能需求進行追溯時,會發現其來源正是一條特定的業務規則。

功能需求記錄在軟體需求說明書( SRS )中。 SRS 完整地描述了軟體系統的預期特性。 SRS 我們一般把它當作文檔,其實, SRS 還可以是包含需求信息的資料庫或電子表格;

或者是存儲在商業需求管理工具中的信息;而對於小型項目,甚至可能是一疊索引卡片。開發、測試、質量保證、項目管理和其他相關的項目功能都要用到 SRS 。

除了功能需求外, SRS 中還包含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指標和對質量屬性的描述。

質量屬性(quality attribute)對產品的功能描述作了補充,它從不同方面描述了產品的各種特性。這些特性包括可用性、可移植性、完整性、效率和健壯性,它們對用戶或開發人員都很重要。其他的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統與外部世界的外部界面,以及對設計與實現的約束。

約束(constraint)限制了開發人員設計和構建系統時的選擇范圍。

行業需求:企業在招聘軟體測試人員時主要看中應聘者的項目經驗、邏輯思維能力、一定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而對學歷、年齡、性別、工作經驗等的要求較低,相對於IT行業其他職位而言,軟體測試的入行更加容易。

(4)軟體工程需求分析案例擴展閱讀:

工程與科學:

軟體的開發到底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工程,這是一個被爭論了很久的問題。實際上,軟體開發兼有兩者的特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可以被互相混淆。很多人認為軟體工程基於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就如傳統意義上的工程學之於物理和化學一樣。

在美國,大約40%的軟體工程師具有計算機科學的學位。在世界其他地方,這個比例也差不多。他們並不一定會每天使用計算機科學方面的知識,但是他們每天都會使用軟體工程方面的知識。

『伍』 我的畢業論文有關軟體工程-軟體開發詳細的需求分析參考樣例|項目總體需求與設計

軟體工程-軟體開發詳細的需求分析需求規定3.1對功能的規定(1)首頁設計 首頁設計應該清晰簡單、美觀大方,同時還要做到信息充足,突出圖書的特點和操作的入口。 (2)、會員信息管理 只有登錄後的用戶可以修改、刪除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訂購書籍,登錄人員可以根據用戶名/密碼組合來進行驗證。 本站管理員可以對書店會員的信息進行更新、修改、刪除。但是,這些私有信息屬於用戶,本站不能因為商業目的向外界公開,個人信息完全由個人來控制其內容,程序應提供個人信息維護的頁面。 (3)、信息查詢 提供查詢的頁面,用戶可以按照書的名稱、作者、出版商、價格、分類等進行查詢,並得到正確的信息列表。 (4)、安全管理 安全方面的管理,防止惡意攻擊、非法入侵和對數據的篡改。資料參考: http://www.lw5173.com/article/html/2557.html

『陸』 什麼是需求分析,其目標是什麼《軟體工程》

需求分析,也叫軟體需求分析、系統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開發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分析,准確理解用戶和項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體要求,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從而確定系統功能的過程。

需求分析的目標是把用戶對待開發軟體提出的要求或需要進行分析與整理,確認後形成描述完整、清晰與規范的文檔,確定軟體需要實現的功能,完成的工作。此外,軟體的一些非功能性需求、軟體設計的約束條件、運行時與其他軟體的關系等也是軟體需求分析的目標。

(6)軟體工程需求分析案例擴展閱讀:

需求分析階段分為四個方面:問題識別、分析與綜合、制訂規格說明、評審。

1、問題識別:從系統角度來理解軟體,確定對所開發系統的綜合要求,並提出這些需求的實現條件,以及需求應該達到的標准。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環境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用戶界面需求、資源使用需求、軟體成本消耗與開發進度需求。

2、分析與綜合:逐步細化所有的軟體功能,找出系統各元素間的聯系,介面特性和設計上的限制,分析他們是否滿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後綜合成系統的解決方案,給出要開發的系統的詳細邏輯模型(做什麼的模型)。

3、制訂規格說明書: 編制文檔,描述需求。需求分析階段的成果是需求規格說明書,向下一階段提交。

4、評審:對功能的正確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給予評價。評審通過才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否則重新進行需求分析。

『柒』 軟體工程需求分析的模板

需求規格說明闡述一個軟體系統必須提供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它所要考慮的限制條件,它不僅是系統測試和用戶文檔的基礎,也是所有子系列項目規劃、設計和編碼的
基礎。它應該盡可能完整地描述系統預期的外部行為和用戶可視化行為。除了設計和實現上的限制,軟體需求規格說明不應該包括設計、構造、測試或工程管理的細
節。
1)採用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模版:
採用需求規格說明書模板在你的組織中要為編寫軟體需求文檔定義一種標准模板。該模板為記錄功能需求和各種其它與需求相關的重要信息提供了統一的結構。注
意,其目的並非是創建一種全新的模板,而是採用一種已有的且可滿足項目需要並適合項目特點的模板。許多組織一開始都採用IEEE標准
830-1998(IEEE 1998)描述的需求規格說明書模板。要相信模板是很有用的,但有時要根據項目特點進行適當的改動。

1
2
3
4
5
6

A引言
目的
文檔約定
預期的讀者和閱讀建議
產品的范圍
參考文獻

B綜合描述
產品的前景
產品的功能
用戶類和特徵
運行環境
設計和實現上的限制
假設和依賴附錄

C外部介面需求附錄
用戶界面附錄
硬體介面
軟體介面
通信介面

D系統特性
說明和優先順序
激勵/響應序列
功能需求

E 其它非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安全設施需求
安全性需求
軟體質量屬性
業務規則
用戶文檔

F其它需求

G附件
詞彙表
分析模型
待確定問題的列表


表2 需求規格說明模板

a. 引言

引言提出了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的縱覽,這有助於讀者理解文檔如何編寫並且如何閱讀和解釋。

a . 1 目的

對產品進行定義,在該文檔中詳盡說明了這個產品的軟體需求,包括修正或發行版本號。如果這個軟體需求規格說明只與整個系統的一部分有關系,那麼就只定義文檔中說明的部分或子系統。

a.2 文檔約定

描述編寫文檔時所採用的標准或排版約定,包括正文風格、提示區或重要符號。

a.3 預期的讀者和閱讀建議

列舉了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所針對的不同讀者,例如開發人員、項目經理、營銷人員、用戶、測試人員或文檔的編寫人員。描述了文檔中剩餘部分的內容及其組織結構。提出了最適合於每一類型讀者閱讀文檔的建議。

a.4 產品的范圍

提供了對指定的軟體及其目的的簡短描述,包括利益和目標。把軟體與企業目標或業務策略相聯系。可以參考項目視圖和范圍文檔而不是將其內容復制到這里。

『捌』 軟體工程詳細設計實例

1.0概述 這部分提供對整個設計文檔的概述。描述了所有數據,結構,介面和軟體構件級別的設計。 1.1 目標和對象 描述軟體對象的所有目標。 1.2 陳述范圍 軟體描述。主要輸入,過程功能,輸出的描述,不考慮詳細細節。 1.3 軟體內容 軟體被置於商業或者產品線中,討論相關的戰略問題。目的是讓讀者能夠對「宏圖」有所了解。 1.4 主要系統參數 任何商務軟體或者產品線都包含軟體規定、設計、實現和測試的說明和規范。 2.0 數據設計 描述所有數據結構包括內部變數,全局變數和臨時數據結構。 2.1 內部軟體數據結構 描述軟體內部的構件之間的數據傳輸的結構。 2.2 全局數據結構 描述主要部分的數據結構。 2.3 臨時數據結構 為臨時應用而生成的文件的描述。 2.4 資料庫描述 作為應用程序的一部分,描述資料庫結構。 3.0 結構化和構件級別設計 描述程序結構。 3.1 程序結構 詳細描述應用程序所選定的程序結構。 3.1.1 結構圖 圖形化描述結構。 3.1.2 選擇性 討論其它可供考慮的結構。選定3.1.1中結構類型的原因。 3.2 構件描述 詳細描述結構中的每個軟體構件。 3.2.1 構件過程敘述(PSPEC) 描述構件的過程。 3.2.2 構件介面描述 詳細描述構件的輸入和輸出。 3.2.3 構件執行細節 每個構件的詳細演算描述。 3.2.3.1 介面描述 3.2.3.2 演算模型(e.g., PDL) 3.2.3.3 規范/限制 ]3.2.3.4 本地數據結構 3.2.3.5 在3.2.3.6設計中包含的執行結果 3.3 軟體介面描述 軟體對外界的介面描述 3.3.1機器對外介面 與其他機器或者設備的介面描述。 3.3.2系統對外介面 對其它系統、產品和網路的介面描述。 3.3.3與人的介面 概述軟體與任何人的界面。 4.0 用戶界面設計 描述軟體的用戶界面設計。 4.1 描述用戶界面 詳細描述用戶界面,包括屏幕顯示圖標、圖片或者類型。 4.1.1 屏幕圖片 從用戶角度描述界面。 4.1.2 對象和操作 所有屏幕對象和操作的定義。 4.2 界面設計規范 用戶界面的設計和實現的規范和標准。 4.3 可見構件 實現的GUI可見構件說明。 4.4 UIDS描述 用戶界面開發系統描述。 5.0約束、限制和系統參數 會影響軟體的規格說明、設計和實現的特殊事件。 6.0測試標准 測試策略和預備測試用例描述。 6.1 測試的類別 規定實施測試的類別,包括盡量詳細的描述。這里是針對黑盒測試現象的描述。 6.2期待軟體反饋 測試期待的結果描述。 6.3執行界線 特殊執行需要的說明。 6.4 重要構件確認 決定性構件或者需要特殊注意的構件的測試確認。 7.0附錄 設計說明的補充信息。 7.1系統可跟蹤矩陣 一個定期回歸系統規格跟蹤軟體需求的矩陣。 7.2 產品戰略 如果規格說明書是為一個產品設計的,描述相關的產品戰略。 7.3 使用分析演算法 描述所有分析活動所使用到的分析演算法。 7.4 補充信息 (如果有需要特別說明的)

『玖』 軟體工程案例分析

條碼 RFID 無線網路與GPRS 倉儲 物流 MES 生產執行系統 自動識別技術是信息數據自動識讀、自動輸入計算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自動識別技術近幾十年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條碼技術、磁條(卡)技術、光學字元識別、系統集成化、射頻技術、聲音識別及視覺識別等集計算機、光、機電、通信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學科。 (無線網路)
當今信息社會離不開計算機,正是自動識別技術的崛起,提供了快速、准確地進行數據採集輸入的有效手段,解決了由於計算機數據輸入速度慢、錯誤率高等造成的「瓶頸」難題,因而自動識別技術作為一種革命性的高新技術,正迅速為人們所接受。
一、條碼技術 (無線網路)
說起自動識別技術就必然要提到條碼,因為它在當今自動識別技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自動識別技術的形成過程是與條碼的發明、使用和發展分不開的。
條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和空、相應的數字組成,這種用條、空組成的數據編碼可以供機器識讀,而且很容易譯成二進制數和十進制數。這些條和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組合方法,構成不同的圖形符號,即各種符號體系,也稱碼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合。
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幾種碼制是EAN、UPC、39碼,交插25碼和EAN128碼,其中UPC條碼主要用於北美地區,EAN條碼是國際通用符號體系,它們是一種定長、無含義的條碼,主要用於商品標識。 EAN128條碼是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 lnternational)和美國統一代碼委員會(UCC)聯合開發、共同採用的一種特定的條碼符號。它是一種連續型、非定長有含義的高密度代碼,用以表示生產日期、批號、數量、規格、保質期、收貨地等更多的商品信息。另有一些碼制主要是適應特殊需要的應用方面,如庫德巴碼用於血庫、圖書館、包裹等的跟蹤管理、25碼用於包裝、運輸和國際航空系統為機票進行順序編號,還有類似39碼的93碼,它密度更高些,可代替39碼。
上述這些條碼都是一維條碼。由於條碼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對一定面積上的條碼信息密度和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這種需求,一種新的條碼編碼形式——二維條碼便應運而生了。從結構上講,二維條碼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由矩陣代碼和點代碼組成,其數據是以二維空間的形態編碼的,另一類是包含重疊的或多行條碼符號,其數據以成串的數據行顯示。重疊的符號標記法有CODE 49、CODE l6K和PDF417。
PDF是攜帶型數據文件(Portable data fI7e)的縮寫,417則與多寬度代碼有關,用來對字元編碼。PDF417是由SymboI Technologies Inc,設計和推出的。重疊代碼中包含了行與行尾標識符以及掃描軟體,就可以從標簽的不同部分獲得數據,只要所有的行都被掃到就可以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數據輸入,所以這種碼的數據可靠性很好,對PDF417而言,標簽上污損或毀掉的部分高達50%時,仍可以讀取全部數據內容。
矩陣代碼如:Maxicode,Data Matrix,Code One,Vericode和DotCode A, 矩陣代碼標簽可以做得很小,甚至可以作成硅晶片的標簽,因此適用於小物件。 (無線網路)
光學字元識別OCR
光學字元識別OCR已有三十多年歷史,近幾年又出現了圖象字元識別ICR(Image Character Recognition)和智能字元識別ICR(Intelligent Charater Recognition),實際上這三種自動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
OCR的三個重要的應用領域:辦公室自動化中的文本輸入;郵件自動處理;與自動獲取文本過程相關的其它要求。這些領域包括:零售價格識讀,定單數據輸入、單證、支票和文件識讀,微電路及小件產品上狀態特特徵識讀等。由於在識別手跡特徵方面的進展,目前探索在手跡分析及鑒定簽名方面的應用。
三、磁條(卡)技術 (無線網路)
磁條技術應用了物理學和磁力學的基本原理。對自動識別製造商來說,磁條就是一層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鐵性氧化粒子組成的材料(也稱為塗料),用樹脂粘合在一起並粘在諸如紙或塑料這樣的非磁性基片上。
磁條技術的優點是數據可讀寫,即具有現場改造數據的能力;數據存儲量能滿足大多數需求,便於使用,成本低廉)還具有一定的數據安全性;它能粘附於許多不同規格和形式的基材上。這些優點,使之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信用卡、銀行ATM卡、機票、公共汽車票、自動售貨卡、會員卡、現金卡(如電話磁卡)等。
四、聲音識別技術
聲音識別的迅速發展以及高效可靠的應用軟體的開發,使聲音識別系統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應用、這種系統可以用聲音指令擬應用特定短句實現「不用手」 的數據採集、 其最大特點就是不用手和眼睛,這對那些採集數據同時還要完成手腳並用的工作場合,以及標簽僅為識別手段,數據採集不實際或不合適的場合尤為適用。
五、視覺識別 (無線網路)
視覺識別系統可以看作是這樣的系統:它能獲取視覺圖像,而且通過一個特徵抽取和分析的過程,歡迎光臨學網,收藏本篇文章 [1] [2] [3] $False$ 能自動識別限定的標志、字元、編碼結構或可作為確切識斷基礎呈現在圖象內的其它特徵。
隨著自動化的發展,視覺技術可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結合起來應用。
六、射頻識別技術(RF/ID) (無線網路)
射頻技術的基本本原理是電磁理論。射頻系統的優點是不局限於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系統遠,射頻識別卡可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和有智能等。
RF適用的領域: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採集和交換的場合,由於RF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對於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
射頻識別系統的傳送距離由許多因素決定,如傳送頻率、天線設計等。對於應用RF識別的特定情況應考慮反射距離、工作頻率、標簽的數據容量、尺寸、重量、定位、響應速度及選擇能力籌。
七、攜帶型數據終端和射頻通信(RF/DC) (無線網路)
攜帶型數據終端(PDT)可把那些採集到的有用數據存儲起來或傳送至一個信息管理系統。把它與適當的掃描器相連可有效地用於許多自動識別應用中;攜帶型數據終端一般包括一個掃描器、一個體積小但功能很強並常有存儲器的計算機、一個顯示器和供人工輸入的鍵盤。在只讀存儲器中裝有常駐內存的操作系統,用於控制數據的採集和傳送。PDT一般都是可編程的,允許編入一些應用軟體。PDT存儲器中的數據可隨時通過射頻通信技術傳送到主計算機。操作時先掃描位置標簽,貨架號碼、產品數量就都輸入到PDT,再通過RF/DC技術把這些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管理系統,可以得到客戶產品清單、發標、發運標簽、該地所存產品代碼和數量等。
八、智能卡(Smart Card) (無線網路)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系統技術的全面發展,科學家們將具有處理能力和具有安全可靠、加密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芯版嵌裝在一個與信用卡一樣大小的基片中,就是「集成電路卡」,國際上稱為「Smartcard」,我們譯為「智能卡」。其最大特點是具有獨立的運算和存儲功能,在無源情況下,數據也不會丟失,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都非常好,成本適中。智能卡與計算機系統相結合,可以方便地滿足對各種各樣信息的採集傳送、加密和管理的需要,它在國外的許多領域如:銀行、公路收費、水表煤氣收費、海關車輸檢查(使用射頻卡,車輛通過時即已讀寫完畢)等得到了廣泛應用。
我們可以把條碼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做個簡單比較:
條碼、OCR(光學字元識別)和MICR(磁性墨水)都是一種與印刷相關的自動識別技術。OCR 的優點是人眼可讀、可掃描,但輸入速度和可靠性不如條碼,數據格式有限,通常要用接觸式掃描器;MICR是銀行界用於支票的專用技術,在特定的領域中應用,成本高,而接觸識讀,可靠性高。
磁條技術是接觸識讀,它與條碼有三點不同:
一個是其數據可做部分讀寫操作,另一個是給定面積編碼容量比條碼大,還有就是對於物品逐一標識成本比條碼高,而且接觸性識讀最大缺點就是靈活性太差。
射頻識別和條碼一樣是非接觸式識別技術,由於無線電波能「掃描」數據,所以RF掛牌可做成隱形的,有些RF識別技術可讀數公里外的標簽,RF標簽可做成可讀寫的。RF識別的缺點是掛簽成本相當高,而且一般不能隨意扔掉,而多數條碼掃描壽命結束時可扔掉。視覺和聲音識別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推廣應用,機器視覺還可與OCR或條碼結合應用,聲音識別輸入可解放人的手。
RF、聲音、視覺等識別技術目前不如條碼技術成熟,其技術和應用的標准也還不夠健全。 (無線網路)
附表是條碼技術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的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條碼技術能在商品、工業、郵電業、醫療衛生、物資管理、安全檢查、餐旅業、證卡管理、軍事工程、辦公室自動化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特點: (無線網路)
高速:鍵盤輸入12位數字需6秒鍾,而用條碼掃描器輸入則只要0.2秒。
准確:條碼的正確識讀率達99.99一99.999%。
成本低:條碼標簽成本低,識讀設備價格便宜。
靈活:根據顧客或業務的需求,容易開發出新產品;掃描景深大;識讀方式多,有手動式、固定式、半固定式;輸入、輸出設備種類多,操作簡單。
可擴展: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的EAN碼是國際標準的商品編碼系統,橫向、縱 向發展餘地都很大,現已成為商品流通業,生產自動管理,特別是EDI電子數據交換和國際貿易的 一個重要基礎,並將發揮巨大作用。
當然,由於幾種自動識別技術各有特點,在實際應用時,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綜合比較、全面考慮(無線網路)。

與軟體工程需求分析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假山景觀設計工程 瀏覽:862
哈爾濱工程造價招聘 瀏覽:937
建築工程土建勞務分包 瀏覽:632
道路監理工程師 瀏覽:476
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在本校嗎 瀏覽:370
河北工程大學保研率多少 瀏覽:287
有學質量工程師的書嗎 瀏覽:479
康樂縣建築工程公司 瀏覽:569
助理工程師二級 瀏覽:872
注冊安全工程師初級考試時間 瀏覽:90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題研究 瀏覽:881
工程造價圖紙建模 瀏覽:888
遼寧恆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93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工程項目 瀏覽:737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興趣愛好 瀏覽:316
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瀏覽:388
廣西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 瀏覽:31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考研參考書目 瀏覽:858
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管理條例 瀏覽:270
雲南工程監理公司排名 瀏覽:673